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视觉的干渠流速测量技术综述
1
作者 范迪 周钰慧 +3 位作者 孙慧敏 李一鸣 吴晓洁 卫阿盈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7897-7908,共12页
干渠及河流流速测量是水资源管理及洪涝预测的重要依据。围绕基于机器视觉的干渠流速测量技术和方法进行分析和综合,阐述了其算法的一般框架及各部分功能,重点综述了近年来粒子图像测速法、粒子跟踪测速法、时空图像测速法、光流法,以... 干渠及河流流速测量是水资源管理及洪涝预测的重要依据。围绕基于机器视觉的干渠流速测量技术和方法进行分析和综合,阐述了其算法的一般框架及各部分功能,重点综述了近年来粒子图像测速法、粒子跟踪测速法、时空图像测速法、光流法,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的测流方法的原理、技术和发展情况,最后给出了目前尚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指明未来可能的重点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干渠流速测量 深度学习 粒子图像测速 时空图像测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灌区多级渠道与水库群联合输水调控方式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吴婷婷 管光华 +3 位作者 陈晓敏 易放辉 杨家亮 黄跃群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9-128,共10页
为适应国内大型灌区自动化建设,发挥水库的调蓄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水户的用水要求,以犬木塘灌区主干渠和部分分干渠的部分渠段为研究对象,基于输水渠道系统运行仿真与控制软件建立的干渠模型和干支耦合模型,分析了渠库耦合调度的效... 为适应国内大型灌区自动化建设,发挥水库的调蓄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水户的用水要求,以犬木塘灌区主干渠和部分分干渠的部分渠段为研究对象,基于输水渠道系统运行仿真与控制软件建立的干渠模型和干支耦合模型,分析了渠库耦合调度的效果以及探究了渠库耦合的调度方式。结果表明:(1)当渠道最下游端的取水发生变化时,库渠联合调度可以加快响应,及时给用水户供水,提高供水效率,另外,取水扰动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减小,各闸门过闸流量超调量减小,系统可以更快达到稳定;(2)水库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弱取水变化带来的扰动,并且当水库加入的位置越靠近分水口时,取水扰动影响范围和程度越弱,渠库联合调控的效果越明显;(3)对于水库水同时间入渠方式较同流量入渠方式的比较,同时间工况下的稳定时间更短,更有利于渠道稳定。研究成果可为如何使渠道系统更快达到稳定提供思路以及为渠库联合调度规则的探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渠系自动化 多级渠道 干支耦合 渠库耦合 调度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ENT的截污干渠设计参数对末端TP质量浓度的影响
3
作者 曾祥平 付楠楠 +5 位作者 丁文川 唐鑫如 吴思 曾晓岚 张玉 罗万申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34,共11页
滇池环湖截污干渠在输运农村农业面源污水时,TP质量浓度会沿程降低且在截污干渠末端低于水质净化厂设计进水质量浓度,导致水厂TP无法达标排放。为探究截污干渠主要设计参数对输运末端农村农业面源TP质量浓度的影响,为截污干渠设计提供... 滇池环湖截污干渠在输运农村农业面源污水时,TP质量浓度会沿程降低且在截污干渠末端低于水质净化厂设计进水质量浓度,导致水厂TP无法达标排放。为探究截污干渠主要设计参数对输运末端农村农业面源TP质量浓度的影响,为截污干渠设计提供技术参考,研究针对建设完善的滇池东岸截污干渠所运输的农村农业面源污水,以颗粒态磷为主要对象,利用FLUENT三维模拟软件构建了滇池东岸截污干渠流体的多相流模型并进行流动过程的模拟,分析了截面形状、粗糙度、水力直径、坡度等主要设计参数对干渠末端出口TP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末端TP质量浓度圆形截面最低,梯形最高;末端出口TP质量浓度随粗糙度增大均升高;随水力直径或坡度的增大,矩形及梯形截面的末端出口TP质量浓度增加或降低,圆形截面则总体降低或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质量浓度 农村农业面源 截污干渠 设计参数 多相流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干渠水利骨干渠道基础设施建设成效与措施
4
作者 王海兵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10期52-54,共3页
通过对宁夏西干渠基础设施现代化改造提升建设,运行管理、渠系安全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变化,以及建设成效的分析,总结管理经验与做法,以期对今后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设施建设 提升改造 西干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源热泵渠温受地温作用下的温变模型 被引量:4
5
作者 吴荣华 徐莹 +1 位作者 孙德兴 任南琪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86-1990,共5页
为更广泛地应用原生污水源热泵技术,有必要对干渠污水与土壤的耦合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调查并分析干渠散热时的物理模型与边界条件,基于虚拟热源镜像法,引入并假定土壤地温及其简化条件.理论解析干渠周边土壤温度场及干渠沿程温度函... 为更广泛地应用原生污水源热泵技术,有必要对干渠污水与土壤的耦合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调查并分析干渠散热时的物理模型与边界条件,基于虚拟热源镜像法,引入并假定土壤地温及其简化条件.理论解析干渠周边土壤温度场及干渠沿程温度函数,为适于工程应用,对渠程温变模型作近似处理与示例.研究表明:干渠散热时的物理模型与边界条件复杂,难以得到精确解.可理论解析近似得到干渠与土壤传热耦合模型,温度场是以同等埋深的土壤地温为渐近线的曲面,而渠温则终将趋于埋深处的地温,由两个特征常数决定.简化的模型适宜工程应用,符合物理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 热泵 干渠 水温 地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流域居民-农田混合区面源污染控制集成技术(英文) 被引量:7
6
作者 吴永红 胡正义 杨林章 《生态科学》 CSCD 2008年第5期346-350,共5页
以滇池流域六甲乡金家村为研究对象,该区为城郊典型的居民-农田混合区,总面积 14 万 m2,其中居民区面积为7.7 万 m2,常驻人口 780 口,区内有一家约 120 头的养猪场,一个具有 9 家洗涤企业的金家村工业园区,居民区和养殖、工业废水直接... 以滇池流域六甲乡金家村为研究对象,该区为城郊典型的居民-农田混合区,总面积 14 万 m2,其中居民区面积为7.7 万 m2,常驻人口 780 口,区内有一家约 120 头的养猪场,一个具有 9 家洗涤企业的金家村工业园区,居民区和养殖、工业废水直接排向就近的 90%种植韭菜的农田区。针对该区村庄—小企业—农田—养殖业呈复区分布,污染源复杂,雨污混流污染严重,污水管网建设滞后,化肥施用过量,沟渠湿地系统破碎等现状,研发出兼顾水质净化和农田排灌的居民-农田混合区面源污染控制集成技术,包括改良化粪池与组合基质床,生态支沟,生态干渠,A/O 生物处理系统,复合人工湿地等污水处理技术,以及农田内部的节氮控磷技术,如精确施肥,施用硝化抑制剂抑制氮向水体迁移,垄沟内浮萍的氮磷滞留与养分循环利用。通过 12 个月的连续监测表明:在非降雨日负荷为 500m3/d 的工况下,改良化粪池与组合基质床对 COD, TP, TN 的去除率分别为61.3%, 50.50%, 44.4%;A/O 生物处理系统对 COD,TP,TN 的去除率分别为 65.8%,55.2%, 55.2%;生态支沟由于进水量小浓度高,水力停留时间长,其对 COD, TP, TN 的去除率均比生态干渠的高,分别高 29.0%, 17.5%,28.4%;系统末端复合人工湿地对污染物质的去除效果分别为 COD 50.6%, TP 44.9%, TN 36.4%。一年内依托集成技术建设的生态工程去除污染物的总量为 COD 143.71 t, TP 2.43 t 和 TN 16.99 t,对氮磷的去除量相当于一座负荷为 350~620m3/d 的市政污水处理厂去除的量。经济效益分析得出,整个系统日耗电量 18 度,由一名工人即可管护。传统施肥减量 20%+叶面肥,每年每公顷可减少氮肥投入约 2400 元,增加叶面肥投入约 500 元,减少收入约 1300 元,合计增收 3200 元。浮萍滞留与养分循环利用,每年每公顷韭菜地相当于少施用 151kg尿素和 93kg 过磷酸钙的氮磷含量。施用 DCD 和元素硫,淋溶水中硝态氮的浓度降低了 59.2%,测渗水中则降低了 62.2%。可见,居民-农田混合区面源污染控制集成技术不但可以有效去除污染物,而且在保证产量的情况下,增加农民收益。技术适用于城市郊区、城乡结合部及广大农村等城市污水管网未覆盖地区推广使用,具有巨大的推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居民-农田区 生态干渠 生态支沟 A/O生物处理 组合基质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隧道穿越南水北调干渠施工影响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杨喜 邹琦 王庆 《隧道建设》 2013年第7期562-566,共5页
以郑州轨道交通2号线向阳路站—南四环站区间盾构隧道下穿南水北调干渠工程为例,利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对地铁隧道下穿南水北调干渠在未通水及通水2种工况下进行对比模拟分析,通过现行沉降控制标准,得出以下结论:1)左右线之间间距在2... 以郑州轨道交通2号线向阳路站—南四环站区间盾构隧道下穿南水北调干渠工程为例,利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对地铁隧道下穿南水北调干渠在未通水及通水2种工况下进行对比模拟分析,通过现行沉降控制标准,得出以下结论:1)左右线之间间距在2倍洞径以上,可有效减少左右线隧道对干渠的叠加影响;2)在干渠未通水的情况下,隧道在渠底覆土8 m可满足沉降要求,在干渠通水之后,下穿隧道在渠底覆土厚度建议大于12 m。从地铁隧道施工方面考虑盾构施工对南水北调干渠可能产生的影响,以期为地铁隧道下穿南水北调干渠明渠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线间距、覆土厚度选择、下穿时序及盾构掘进参数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南水北调 干渠 下穿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电方案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赵鑫 梁波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8-10,共3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供电系统初步设计采用了以 35kV中心开关站和输电线路构成专用网供电的方案 ,该方案供电可靠性高、经济合理、便于建设管理与运行调度 ,完全满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干渠用电要求。阐述了这一方案的研究和设计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供电系统初步设计采用了以 35kV中心开关站和输电线路构成专用网供电的方案 ,该方案供电可靠性高、经济合理、便于建设管理与运行调度 ,完全满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干渠用电要求。阐述了这一方案的研究和设计 ,包括用电负荷统计、可靠性计算、电压损失计算、供电系统接线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方案设计 供电系统 输水干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与野外捕获大黄鱼躯干侧线系统的初步比较
9
作者 刘鑫 张东 林听听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6-743,共8页
为探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侧线系统的发育生态学,对大黄鱼的侧线器官和躯干侧线系统的分布模式开展了初步研究。比较了养殖和野外捕获大黄鱼躯干侧线系统的分布模式及侧线器官数目的异同。结果显示,大黄鱼的侧线系统由管道神... 为探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侧线系统的发育生态学,对大黄鱼的侧线器官和躯干侧线系统的分布模式开展了初步研究。比较了养殖和野外捕获大黄鱼躯干侧线系统的分布模式及侧线器官数目的异同。结果显示,大黄鱼的侧线系统由管道神经丘和表面神经丘两类感受器组成。管道神经丘位于侧线管道腔内的皮肤表面,感觉斑多为椭圆形,其长轴与鱼体的体轴垂直。表面神经丘多具有圆形或近圆形的底座。毛细胞着生于神经丘的顶端,由一根较长的动纤毛和十多根静纤毛组成。养殖大黄鱼与野外捕获大黄鱼躯干侧线分布情况相似,管道神经丘的数目相近,野外捕获大黄鱼单个鳞片上具有更少的表面神经丘。推测两种生境大黄鱼的表面神经丘数目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在养殖和野外生存环境中,大黄鱼的侧线系统面临不同的选择压力所导致,后期将对引起侧线系统产生差异的因素做更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躯干侧线 表面神经丘 管道神经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水面线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志明 陈烈奔 张颖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共3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设计需要3条特征水面线,即:设计水面线、设计流量水面线、加大流量水面线。合理地确定特征水面线,对于总干渠设计、工程投资及安全运行影响重大。就建立总干渠数字模型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进行了研究,在数字模型上...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设计需要3条特征水面线,即:设计水面线、设计流量水面线、加大流量水面线。合理地确定特征水面线,对于总干渠设计、工程投资及安全运行影响重大。就建立总干渠数字模型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进行了研究,在数字模型上进行设计流量水面线和加大流量水面线的计算,并就过水建筑物的壅水特性及桥墩、渠道变截面对水面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还就总干渠在运行过程中如糙率、建筑物渐变段水头损失系数发生变化时,可能对水面线的影响作了敏感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干渠 水面线 敏感性分析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下穿输水干渠设计参数优化模型试验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振兴 杜家庆 +3 位作者 孙飞祥 李文杰 冯仲林 杨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1期13573-13581,共9页
盾构隧道下穿输水干渠设计参数(最优夹角、最小埋深)对隧道路线选择、干渠扰动影响评价至关重要,现行规范尚无明确规定。随着盾构施工技术成熟,有必要深入研究盾构隧道下穿输水干渠的最优夹角与最小埋深参数。依托郑州地铁10号线下穿南... 盾构隧道下穿输水干渠设计参数(最优夹角、最小埋深)对隧道路线选择、干渠扰动影响评价至关重要,现行规范尚无明确规定。随着盾构施工技术成熟,有必要深入研究盾构隧道下穿输水干渠的最优夹角与最小埋深参数。依托郑州地铁10号线下穿南水北调干渠工程,基于Buckingham-π定律推导的相似参数,开展盾构隧道下穿输水干渠设计参数优化室内相似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隧道轴线与渠坡底部相交的局部区域地层沉降量大于周围地层沉降量;②当采用朗肯土压力计算值作为盾构仓压值,盾构隧道埋深不宜小于隧道直径的1.5倍夹角不得小于30°;③考虑盾构隧道施工对渠表的影响,应优先考虑隧道埋深的扰动影响,其次考虑隧道夹角设计参数的扰动影响。试验结果将为盾构隧道下穿输水干渠设计参数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输水干渠 最优夹角 最小埋深 相似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地区3种典型降雨参数对滇池环湖截污干渠调蓄城市雨水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定江 姚娟娟 +3 位作者 胡欣逸 张智 蔡松柏 刘存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9年第3期53-57,共5页
基于滇池环湖截污干渠“总氮浓度阈值-控制点液位/总氮浓度通量”城市初期雨水收集调蓄技术,考察了昆明地区3种典型降雨参数对滇池环湖截污干渠(以下简称干渠)东岸段截留城市雨水径流中典型污染物效果的影响。研究采用Box-Benhnken的响... 基于滇池环湖截污干渠“总氮浓度阈值-控制点液位/总氮浓度通量”城市初期雨水收集调蓄技术,考察了昆明地区3种典型降雨参数对滇池环湖截污干渠(以下简称干渠)东岸段截留城市雨水径流中典型污染物效果的影响。研究采用Box-Benhnken的响应面法,分析了滇池东岸典型降雨参数——雨峰位置、降雨历时、前次与本次降雨时间间隔三因素三水平,对东岸干渠截流城市雨水径流中4种典型污染物COD,SS,TN,TP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典型降雨参数对于在“总氮浓度阈值-液位/总氮负荷通量”调蓄运行模式下的雨水径流收集率存在显著的线性、平方以及双因子交互影响,对于4种典型污染物收集率只存在线性影响。研究建立3个典型降雨参数与雨水收集率以及污染物收集率的数学模型,为干渠的雨洪高效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降雨参数 截污干渠 城市雨水调蓄 SWMM 响应面 截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环湖截污干渠错峰技术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方艳娟 姚娟娟 +3 位作者 张智 蔡松柏 浦鹏 胡欣逸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7年第6期14-19,26,共7页
为了实现滇池流域截污效果的最大化,基于前期建立的东岸排水管网SWMM模型,结合该区域1995-2016年间降雨资料,研究环湖截污干渠的错峰调蓄技术。根据雨水干渠液位高度执行不同控制模式:当水位低于6.76 m时执行典型污染物浓度阈值控制模式... 为了实现滇池流域截污效果的最大化,基于前期建立的东岸排水管网SWMM模型,结合该区域1995-2016年间降雨资料,研究环湖截污干渠的错峰调蓄技术。根据雨水干渠液位高度执行不同控制模式:当水位低于6.76 m时执行典型污染物浓度阈值控制模式;当水位高于6.76 m时执行典型污染物阈值控制的同时执行液位-污染物通量控制模式。采用SS和TN作为干渠截流的典型污染物控制指标,其控制浓度阈值分别取12和5 mg/L。模拟重现期为0.5~1 a降雨时SS、TN浓度-负荷通量调蓄方案下干渠负荷收集情况,结果表明两种调蓄方案均能有效提高雨水干渠的负荷收集率,提高污水干渠出口浓度,降低雨水径流对污水厂的高水量和低浓度冲击负荷。随着重现期增大,干渠对污染物的高效和最大化收集效果越明显。但是TN调控下污染负荷收集效果优于SS,因此选择TN作为干渠截流的最优典型污染物控制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污干渠 初期雨水 错峰调蓄 SS/TN浓度阈值 负荷通量 污染物控制 SWMM模型 滇池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左岸排水倒虹吸工程设计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廷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4-25,共2页
排水倒虹吸是左岸排水建筑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型式。分布广,工程规模差别很大,它的设计能否成功直接关系到左岸的洪水出路及总干渠的安全问题。结合水工模型定床和动床试验研究,主要介绍左岸排水倒虹吸的轴线位置的选定、进口设计、管... 排水倒虹吸是左岸排水建筑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型式。分布广,工程规模差别很大,它的设计能否成功直接关系到左岸的洪水出路及总干渠的安全问题。结合水工模型定床和动床试验研究,主要介绍左岸排水倒虹吸的轴线位置的选定、进口设计、管身淤积问题、埋置深度和上下游连接段设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左岸排水工程 倒虹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湟水北干渠南门峡四支渠工程落水洞地基处理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孔繁栋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20期204-205,共2页
针对湟水北干渠南门峡四支渠工程区域的自然条件,分析了黄土落水洞的成因,进而提出处理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了比较和选择,以为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 落水洞 成因 地基 处理方法 湟水北干渠 南门峡四支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