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estigation on end-of-life electric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recycling and disposal system in China: legislation, education and dissemin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铭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5年第S2期148-152,共5页
The Chinese obsolete electric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s (EEE) recycling and disposal system on the point of view of legislation, education and dissemination were discussed, because of the highly increasing volume of e... The Chinese obsolete electric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s (EEE) recycling and disposal system on the point of view of legislation, education and dissemination were discussed, because of the highly increasing volume of electric and electronic products and that of its obsoletes today in China. The legislation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go- vernment, industry and consumer we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balance of benefit and responsibility depending on the realization of their benefits in the whole life cycle of products and its status in the whole value chain. Not only the legisla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 so called “compulsory discarding system” will be a possible and effective solution to the difficulty of the obsolete collection and recycling for obsolete electric and electronic reclaiming industry, but also the education and dissemination. Education and dissemination were discussed as an important role which will emphasize the adjusting of policy and law on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and electronic industry production and its reclaiming. The education of stockholders’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 advocating of responsibility sharing should be implement for industry and consumer. Chinese EEE industry should emphasize the control of natural source, and should implement the environmental benign design in their production, such as design for dismantling, no dismantling, thermal treatment and green design. The perspectives for the way to advocate a harmonic society for Chinese people were describ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f-LIFE EEE LEGISLATION EDUCATION RECYC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心目中的一流本科教育是什么——基于“手段-目标链”模型的分析
2
作者 季玟希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14,共8页
研究采用“手段-目标链”模型,探究何为学生视域下的一流本科教育。通过软式阶梯法对40名本科生进行深度访谈,将所得信息进行阶梯归类与编码,绘制蕴含矩阵表与分层价值图。研究发现,学生心目中的一流本科教育应具有完善的教育模式、较... 研究采用“手段-目标链”模型,探究何为学生视域下的一流本科教育。通过软式阶梯法对40名本科生进行深度访谈,将所得信息进行阶梯归类与编码,绘制蕴含矩阵表与分层价值图。研究发现,学生心目中的一流本科教育应具有完善的教育模式、较高的教师素养、完备的生活保障、妥善的事务管理、丰富的交流平台、充分的就业指导六个基本属性。学生期待通过接受本科教育,提升专业知识、开拓视野见识、获取满意工作、培养终身发展能力等,最终获得综合能力提升、个人竞争力加强两类目的性价值与和谐校园体验过程性价值。一流本科教育的目的性价值体现在促进学生能力方面,过程性价值体现在提供和谐的校园体验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一流本科教育 认知结构 手段-目标链 阶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育制度终结的障碍及策略(二)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江源 巫春华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7年第1期30-37,共8页
在人类社会大踏步地跨入21世纪之际,我国教育进入了历史转折的紧要关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伴随着加入WTO对教育提出的新挑战,作为教育调控系统的整个教育制度体系,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有的必须终结,有的必须留存,而各... 在人类社会大踏步地跨入21世纪之际,我国教育进入了历史转折的紧要关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伴随着加入WTO对教育提出的新挑战,作为教育调控系统的整个教育制度体系,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有的必须终结,有的必须留存,而各种新的教育制度也有待于确立或完善。本文前一部分(《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第4期)探讨了教育制度终结的障碍,本部分将进一步阐述教育制度终结的策略,以期利于我国教育制度的建设与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终结 教育制度终结障碍 教育制度终结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育制度终结的障碍及策略(一)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江源 巫春华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6年第4期5-16,共12页
在人类社会大踏步地跨入21世纪之际,我国教育进入了历史转折的紧要关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伴随着加入WTO对教育提出的新挑战,作为教育调控系统的整个教育制度体系,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有的必须终结,有的必须留存,而各... 在人类社会大踏步地跨入21世纪之际,我国教育进入了历史转折的紧要关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伴随着加入WTO对教育提出的新挑战,作为教育调控系统的整个教育制度体系,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有的必须终结,有的必须留存,而各种新的教育制度也有待于确立或完善。通过对教育制度终结障碍、策略作一简要探讨,以期利于我国教育制度的建设与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终结 教育制度终结障碍 教育制度终结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授权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杜爱燕 周薇 +5 位作者 范建桢 赵从敏 徐仁艳 张渊 蔡晓萍 朱亭立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11期1569-1573,共5页
授权教育是以患者为主体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患者参与决策,与教育者共同制定护理方案,在疾病的控制过程中逐步发现和发展自我管理的内在能力,进而达到更好地管理自身疾病的目的。本文综述了授权教育概念、特点、内容、干预方法、评价指... 授权教育是以患者为主体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患者参与决策,与教育者共同制定护理方案,在疾病的控制过程中逐步发现和发展自我管理的内在能力,进而达到更好地管理自身疾病的目的。本文综述了授权教育概念、特点、内容、干预方法、评价指标及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教育的应用现状,为临床实施授权教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授权教育 维持性血液透析 终末期肾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终结和教育目的:后现代主义的现代意蕴 被引量:6
6
作者 曹永国 韩绮君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6年第1期5-10,共6页
一个具有普遍、永恒、凝固本质的观念的人已经不再存在,人是在不断的创造性的活动中建构自身特殊性的。在教育目的的建构中,应始终关注人的特殊性、过程性和人的创造性活动、人的现实生活,摆脱本质主义、基础主义的纠缠,将人从形形色色... 一个具有普遍、永恒、凝固本质的观念的人已经不再存在,人是在不断的创造性的活动中建构自身特殊性的。在教育目的的建构中,应始终关注人的特殊性、过程性和人的创造性活动、人的现实生活,摆脱本质主义、基础主义的纠缠,将人从形形色色人性论的奴役和束缚中解放出来。教育目的在于培养特殊的个体和完善其特殊生活的现实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终结 教育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学教学中的“双基”和开放题问题解决 被引量:27
7
作者 张奠宙 戴再平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8,共8页
“数学双基教学”的含义是:“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谋求学生的发展。它在教育学上主张:运算速度:速度导致效率;程序记忆:记忆通向理解;精确表示:逻辑保证精确,练习操作:重复依靠变式。“数学双基教学”的特征是,教师掌握... “数学双基教学”的含义是:“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谋求学生的发展。它在教育学上主张:运算速度:速度导致效率;程序记忆:记忆通向理解;精确表示:逻辑保证精确,练习操作:重复依靠变式。“数学双基教学”的特征是,教师掌握课堂教学的节奏,精讲多练,强调逻辑表示,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双基教学”的文化背景包括:精耕细作的稻作文化;严厉选拔的考试文化,熟能生巧的教育古训,最后是20世纪50年代来自前苏联的教育影响。过去的10年,双基数学教学有了一些变化。中国的数学教育家正在寻求东西方数学教育理念之间的平衡。开放题教学是加快“双基数学教学”进步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双基 开放题问题解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新使命、新举措 被引量:32
8
作者 王战军 赵敏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53,共10页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开启了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新时代。新时代研究生教育肩负着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支撑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形成国际研究生教育新格局,...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开启了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新时代。新时代研究生教育肩负着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支撑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形成国际研究生教育新格局,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扩大全球影响力、吸引力等新使命。研究生教育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适度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提供拔尖创新人才支撑;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注重优化学科结构布局,构建区域研究生教育高地,发挥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先导性、引领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新时代 新使命 新举措 高端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远程教育资源网的设计及通信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白翔宇 叶新铭 +1 位作者 蒋海 李军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0-282,共3页
远程教育是互联网中的重要应用,分布式的资源组织模式与大范围的教育受众覆盖是部署实施的关键。该文通过分布式资源网以实现资源共享,给出资源发布的通信过程和方法,研究了提高资源同步效率的端系统组播机制,设计了兼容IPv4和IPv6的IP... 远程教育是互联网中的重要应用,分布式的资源组织模式与大范围的教育受众覆盖是部署实施的关键。该文通过分布式资源网以实现资源共享,给出资源发布的通信过程和方法,研究了提高资源同步效率的端系统组播机制,设计了兼容IPv4和IPv6的IPDVB传输系统,用来满足向卫星接收终端用户递送资源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教育 分布式资源网 端系统组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是目的:教育的伦理基础 被引量:9
10
作者 蒋雅俊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6-102,共7页
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目的,而永远不能只视为手段。如果康德这一主张是对的,那么,儿童是教育的目的便是对的。教育自始至终都应以儿童为目的,这就否定了教育常常将儿童视为工具的旧观念。以儿童为目的的教育尊重儿童的生活和世界... 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目的,而永远不能只视为手段。如果康德这一主张是对的,那么,儿童是教育的目的便是对的。教育自始至终都应以儿童为目的,这就否定了教育常常将儿童视为工具的旧观念。以儿童为目的的教育尊重儿童的生活和世界,尊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助推儿童按其本性生长。以儿童为目的的教育不是去设计、制造儿童,而是帮助儿童自我建设与自我完善。"以儿童为目的"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亦是入手考察与理解现代教育的重要维度。以儿童为目的的教育只能扎根于民主的或向往民主的社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教育 现代教育 教育目的 教育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高端人才队伍国际化建设机制探论 被引量:7
11
作者 马妮娜 姜柏生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0-113,共4页
当前,高等教育系统在策应"一带一路"倡议进程中,高校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对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高校人才队伍仍然存在专业领域与团队方向相对错位、个人意志与团队认知难以协调、领军优势与学科... 当前,高等教育系统在策应"一带一路"倡议进程中,高校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对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高校人才队伍仍然存在专业领域与团队方向相对错位、个人意志与团队认知难以协调、领军优势与学科基础不时排斥等问题,应在国际化和本土化结合的视野下从学科引领与团队合力等方面进一步完善高校高端人才队伍的建设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国际化 高端人才 建设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被引量:11
12
作者 周金中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47-50,共4页
在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 ,以计算机现代教育网络为主要手段的网络化教育蓬勃发展。我国网络教育的发展有其必然性 ,但从我国国情来看 ,网络教育本身及其实施过程中都存在较多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在于正确利用网络教育投资来源的... 在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 ,以计算机现代教育网络为主要手段的网络化教育蓬勃发展。我国网络教育的发展有其必然性 ,但从我国国情来看 ,网络教育本身及其实施过程中都存在较多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在于正确利用网络教育投资来源的转换以及对传统教育观念、管理机制、评价体系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教育 终身教育 开放性 教育模式 教育观念 管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与自律:康德道德教育思想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啸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3-41,共9页
康德的道德教育思想与其批判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区分自然与自由的基础上,康德认为道德和道德教育属于自由的领域,自律是道德教育的惟一法则,而"人是目的"则是道德教育的最高指向,与此相应,在道德教育中应采用苏格拉底式... 康德的道德教育思想与其批判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区分自然与自由的基础上,康德认为道德和道德教育属于自由的领域,自律是道德教育的惟一法则,而"人是目的"则是道德教育的最高指向,与此相应,在道德教育中应采用苏格拉底式的方法。康德道德教育思想中所蕴含的尊重人的理念对人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道德教育 自由 自律 人是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免费高等师范教育制度特点探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曲铁华 樊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28,共6页
清朝末年,我国师范教育尤其是高等师范教育在创立伊始即建立了一整套免费制度,包括在校待遇、毕业奖励、服务管理、期满深造等环节在内的具体实施方法和保障措施,具有鲜明的特点,一直为日后免费师范教育制度所延续和效仿,至今仍有借鉴... 清朝末年,我国师范教育尤其是高等师范教育在创立伊始即建立了一整套免费制度,包括在校待遇、毕业奖励、服务管理、期满深造等环节在内的具体实施方法和保障措施,具有鲜明的特点,一直为日后免费师范教育制度所延续和效仿,至今仍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高等师范 免费教育制度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肾病患者信息实践动机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彭艳琼 唐玮 甘秀妮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16期23-26,共4页
目的探索终末期终末期肾病患者信息实践动机,以期为构建终末期肾病患者信息需求评估体系和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目的抽样法选取8名终末期肾病患者或家属进行个体面对面半结构深度访谈,运用解释现象学研究的主题分析法对访谈内容... 目的探索终末期终末期肾病患者信息实践动机,以期为构建终末期肾病患者信息需求评估体系和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目的抽样法选取8名终末期肾病患者或家属进行个体面对面半结构深度访谈,运用解释现象学研究的主题分析法对访谈内容进行主题分析。结果信息期望值、压力与担忧、与服务提供者的亲缘性和信息实践效能等4个主题框架被呈现。结论护士应密切结合患者信息实践动机,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激发患者有效的信息实践,并对患者实施持续动态且有效的规范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实践动机 健康教育 终末期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袁世凯与清末教育改革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菊素 向勇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6-100,共5页
袁世凯在清末力主废除科举制度 ,大力推广新式学堂教育 ,积极规划学堂管理 ,是清末教育改革中颇有影响的人物。
关键词 袁世凯 教育改革 学堂教育 清朝末年 学堂管理 科学制度 师资建设 教育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教育“新政”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以《教育官报》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娅 曹宁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0-48,共9页
1901年,清政府为了摆脱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挽救日益衰落的统治,开始实行"新政",教育"新政"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至光宣之际进入高潮,不仅废除了科举制度,而且兴办了大量的新式学堂,围绕教育进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 1901年,清政府为了摆脱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挽救日益衰落的统治,开始实行"新政",教育"新政"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至光宣之际进入高潮,不仅废除了科举制度,而且兴办了大量的新式学堂,围绕教育进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但透过这一时期各省的《教育官报》,可以发现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背后,存在着经费投入不足,政府管理缺失;乡民抵制新学,官员敷衍塞责;新式师资缺乏,学堂生源不足;教育内容滞后,学堂环境恶劣等诸多方面的困境。导致清末教育"新政"陷入困境的原因:一是教育宗旨错位,办学者观念僵化;二是办学责任不明,素养参差不齐;三是民众对新教育认同度低,因废科举产生的文化归属感缺失;四是地方乡绅、"恶棍"把持学款,导致教育经费严重匮乏。尽管清末教育"新政"相对清末其他方面的改革最有成效,但也昭示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中,教育改革并非一帆风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教育新政 困境 原因 《教育官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地区“中小学代课教师”政策终结的障碍因素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杨润勇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1-25,共5页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清退"代课教师的工作是一个特殊的教育政策终结过程,近年来"清退"政策在实施中遭遇了较大的阻力。代课教师群体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等利益相关者、舆论媒体对代课教师的广泛"同情"以及...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清退"代课教师的工作是一个特殊的教育政策终结过程,近年来"清退"政策在实施中遭遇了较大的阻力。代课教师群体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等利益相关者、舆论媒体对代课教师的广泛"同情"以及政策实施的较大代价等共同构成了"清退"政策执行的主要障碍性因素。反思正在进行的"代课教师清退"工作,政策终结的过程还需强化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紧密配合,需要制定细致、合理而又具备可操作性的行政措施方案,在政策执行中还应尽量避免"一刀切"式的方式,更要逐步消除代课教师存在的根源,防止新的代课教师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退”代课教师 教育政策终结 障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是目的:权利视野中的道德教育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啸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4-101,共8页
道德教育是关于生命尊严与幸福的言说与实践。这表明了道德教育是自由的领域。由此出发,从权利的视角把握道德教育,有助于捍卫人的尊严与幸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权利的内涵非常丰富,它确定了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要求的正当性质与合理界... 道德教育是关于生命尊严与幸福的言说与实践。这表明了道德教育是自由的领域。由此出发,从权利的视角把握道德教育,有助于捍卫人的尊严与幸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权利的内涵非常丰富,它确定了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要求的正当性质与合理界限,突出了个人尊严。权利视野中的道德教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即在价值论上把人作为最高目的,在社会与个体关系上真正尊重个体权利,在内容上关注人权与正义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是目的 权利 道德教育 人权 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视野中的高质量高等教育——基于手段—目标链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徐佳丽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23,共10页
探寻学生对高质量高等教育的属性期望,理解期望背后的结构因素,揭示高等教育之于学生所承载的价值,对于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以手段—目标链理论为分析框架,采用阶梯访谈法和阶梯问卷法相结合的研究发现,学生认为高质量高... 探寻学生对高质量高等教育的属性期望,理解期望背后的结构因素,揭示高等教育之于学生所承载的价值,对于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以手段—目标链理论为分析框架,采用阶梯访谈法和阶梯问卷法相结合的研究发现,学生认为高质量高等教育应该具有良好的学校声誉、学习氛围、教学质量和生活保障,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发展机会并使学生感受支持。学生期望以此实现获得专业技能提升、获得自主思维、获得社会认可、丰富个人生活和感受归属感等结果,最终实现4种价值,即生活体验过程性价值、人格完善目的性价值、竞争成功目的性价值和社会回馈目的性价值。其中过程性价值体现了高等教育过程的“生活”功能,目的性价值体现了高等教育的增值和溢价功能,个人自我成就倾向与社会服务贡献倾向共同构成了学生的目的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高质量高等教育 手段—目标链理论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