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4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落实“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工作的思考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海元 单舜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要求。从2小时政策的演变、学校体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新生态创造的条件等分析了2小时提出的背景。从加快解决学生体质健康不...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要求。从2小时政策的演变、学校体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新生态创造的条件等分析了2小时提出的背景。从加快解决学生体质健康不强“顽症”、着重解决培养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习惯的问题、地方改革经验有待上升为国家政策等说明了2小时实施的主要依据。从正确认识2小时改革的深意、系统谋划2小时的结构安排、一体化设计2小时体育活动内容、强化2小时体育活动的条件保障、完善体育运动伤害风险防控和处置机制等方面探讨落实工作的思考,希望为深化学校体育改革,落实好2小时工作,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做出理论引领和实践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中小学生 综合体育活动时间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价值旨趣与协同路径 被引量:3
2
作者 于素梅 王晓燕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8,共7页
“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政策是新时期对中小学生体育活动提出的新要求,体现了国家对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和实施“以体育人”理念的价值旨趣。“2小时”政策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有效落实该政策... “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政策是新时期对中小学生体育活动提出的新要求,体现了国家对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和实施“以体育人”理念的价值旨趣。“2小时”政策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有效落实该政策亟需深入领会政策深意,认真分析机遇挑战,提出系统化推进策略。在操作策略上亟需发挥学校主渠道和家庭助推器两方面的积极作用。学校层面需要保质保量做到“四个一”并体现贯通性;家庭层面需要尽心尽力做好“三件事”并体现多样性。研究“2小时”的价值旨趣与协同路径为贯彻落实教育强国规划纲要、深化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发挥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中小学生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北京市中小学生近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王路 赵海 +2 位作者 夏志伟 孙冰洁 郭欣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2-326,共5页
目的分析2022年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近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中小学生近视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北京市中小学生常见病监测和影响因素数据库,选取其中4~12年级的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 目的分析2022年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近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中小学生近视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北京市中小学生常见病监测和影响因素数据库,选取其中4~12年级的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其近视的主要因素。结果共调查23519名中小学生,其近视检出率为72.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别以郊区、男生、父母都不近视、不是每天摄入含糖饮料、课间休息去户外、每天使用移动电子设备时长<2h、每天放学后读写时长<2 h、读写姿势正确、不在走路或乘车时看书/电子屏幕为参照,城区(OR=1.164,95%CI:1.094~1.239)、女生(OR=1.303,95%CI:1.228~1.382)、父母至少一方近视(OR=1.998,95%CI:1.883~2.120)、每天摄入含糖饮料(OR=1.141,95%CI:1.014~1.285)、课间休息在教学楼内(OR=1.173,95%CI:1.095~1.255)、每天使用移动电子设备时长≥2h(OR=1.091,95%CI:1.016~1.170)、每天放学后读写时长≥2h(OR=1.596,95%CI:1.496~1.702)、读写姿势不正确(OR=1.123,95%CI:1.057~1.193)、经常在走路或乘车时看书/电子屏幕(OR=1.156,95%CI:1.035~1.291)的中小学生发生近视的可能性更高。结论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近视检出率较高,且其影响因素较多。因此,未来相关部门应加强高度近视危害及正确用眼行为习惯的健康教育,促进各项近视防控措施落实,以保护中小学生的视力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生 近视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3~12年级学生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黄梨煜 郭丹丹 +7 位作者 喻颖杰 余晓辉 于博 张炎 马蕊 何海蓉 姚一泓 段佳丽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04,共6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3~12年级学生的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2022—2023年北京市学生营养素养调查数据,选取其中部分3~12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其睡眠... 目的了解北京市3~12年级学生的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2022—2023年北京市学生营养素养调查数据,选取其中部分3~12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其睡眠不足的相关因素。结果北京市3~12年级学生的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为(8.4±1.3)h,睡眠不足率为77.2%。其中,轻度不足率为39.8%,严重不足率为37.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别以所在区域为郊区、男生、小学3~6年级、住校、单独卧室、父亲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父母知晓充足睡眠时间为参照,所在区域为城区(OR=1.655,95%CI:1.501~1.826)、女生(OR=1.188,95%CI:1.094~1.290)、初中(OR=1.895,95%CI:1.706~2.104)、高中(OR=1.608,95%CI:1.431~1.806)、非住校(OR=1.538,95%CI:1.327~1.783)、父亲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OR=1.254,95%CI:1.067~1.473)、父母不知晓充足睡眠时间(OR=1.892,95%CI:1.732~2.066)的学生出现睡眠不足的风险较高(P<0.05)。结论北京市3~12年级学生的每天平均睡眠时间较少,睡眠不足率较高,且不同特征学生的睡眠状况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生 睡眠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小学生空气污染健康防护知识干预效果评价
5
作者 于洋 汪庆庆 +2 位作者 费娟 郑浩 丁震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7-260,277,共5页
目的评价江苏省小学生空气污染健康防护知识干预效果,为探索有效的空气污染健康防护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3年12月—2024年3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2508名小学生(干预组1895人,对照组613人)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评价江苏省小学生空气污染健康防护知识干预效果,为探索有效的空气污染健康防护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3年12月—2024年3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2508名小学生(干预组1895人,对照组613人)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空气污染知识宣教,干预组采用空气污染健康防护知识干预,采用χ^(2)检验分析干预前后2组小学生的空气污染健康防护知识知晓率。结果干预组干预前后健康防护知识总体知晓率差值、空气污染健康理念总体知晓率差值、空气污染健康知识总体知晓率差值和空气污染健康基本行为与技能总体知晓率差值分别为2.96%、27.13%、46.92%和11.29%,均高于对照组的0.49%、4.56%、-0.65%和2.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健康教育讲座+学校健康教育课播放视频+健康教育展板的综合方式干预可提高小学生空气污染健康防护知识知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 空气污染 健康防护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中小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宋宁 陈思 +3 位作者 贾惠岩 柴婧 王君 张宇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16-520,共5页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中小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3年9—12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乌鲁木齐市7区1县的14所一贯制学校6317名中小学生开展问卷调查,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描述传染病防治知识得分,采...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中小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3年9—12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乌鲁木齐市7区1县的14所一贯制学校6317名中小学生开展问卷调查,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描述传染病防治知识得分,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不同特征调查对象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得分水平进行比较,采用多重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影响中小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掌握的因素。结果 共计调查中小学生6317人,传染病防治知识得分为[22 (19,25)]分,传染病防治知识得分率为[55.0%(47.5%,62.5%)]。不同年级、城乡、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的中小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掌握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随着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水平的增加,学生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越好[父亲文化程度(中学:β=0.52,高中:β=0.52,大专:β=0.80,大学及以上:β=0.93)、母亲文化程度(中学:β=0.28,高中:β=0.73,大专:β=1.35,大学及以上;β=1.38)和家庭月收入(3001~<5001元:β=0.76,5001~<10 000元:β=1.68,≥10 000元:β=1.64)];学生年级则相反,年级越高,掌握情况越差(六年级:β=0.60,七年级:β=-0.96,九年级:β=-0.47);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好于城市学生(β=0.88)。分性别分析发现,男女生之间在父亲文化程度是否为传染病防治知识掌握的影响因素方面存在差异,在男生中,父亲文化程度越高,学生对传染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越好(中学:β=0.70,高中:β=0.82,大专:β=1.07,大学及以上:β=1.26)。结论 乌鲁木齐市中小学生传染病健康素养有待提升,应全面加强健康教育工作,特别是针对父母文化程度偏低、家庭月收入较低等群体,应建立针对性的传染病健康教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 中小学生 传染病 防治知识掌握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体育锻炼对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7
作者 刘辉 黄端 洪晓彬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6-102,共7页
目的:探讨学校体育锻炼对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检验心理韧性在其中的中介效应以及身体状况的调节效应。方法:对1 460名中学生施测学校体育锻炼情况调查表、10项Connor-Davidson心理韧性量表以及亲社会行为问卷,并调查中学生的主观身... 目的:探讨学校体育锻炼对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检验心理韧性在其中的中介效应以及身体状况的调节效应。方法:对1 460名中学生施测学校体育锻炼情况调查表、10项Connor-Davidson心理韧性量表以及亲社会行为问卷,并调查中学生的主观身体状况。结果:(1)学校体育锻炼正向预测中学生的亲社会行为;(2)心理韧性在学校体育锻炼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中学生身体状况在中介路径“学校体育锻炼→心理韧性”上起调节作用。结论:学校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心理韧性,进而促进其亲社会行为,且身体状况较好的学生,其心理韧性的提升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锻炼 中学生 心理韧性 亲社会行为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材新样态:“课程超市”视角
8
作者 俞国良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8-49,共12页
全面推进和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课程的核心——教材入手。从“课程超市”视角进行考量,这种教材新样态具有自主性、参与性、开放性、差异性等特点。但鉴于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现状与挑战,很有... 全面推进和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课程的核心——教材入手。从“课程超市”视角进行考量,这种教材新样态具有自主性、参与性、开放性、差异性等特点。但鉴于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现状与挑战,很有必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教材定位,统筹教材建设,服务学生主体。无论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读本》的学理依据与难题破解,还是设计思路与结构体例,抑或主要内容与栏目安排,都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提供多层次、高质量、有足够数量的教学产品以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这就要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材建设必须因势而为,彰显思想性、通识性、适切性、趣味性等特色,从心理健康教育向心理健康服务转变,从问题导向转向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全面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涵、服务质量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实现心理健康教材的思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建构中小学生“学可自选、按需助学”的教材新样态、“自主自助”的心理健康教学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中小学生 “课程超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赋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空间社会学论绎
9
作者 李彦龙 徐帅帅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128,共8页
数字赋能不仅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注入强劲动力,而且拓展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空间。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从空间社会学视域出发,以“理论阐释—空间转向—现实困境—优化路径”为逻辑主线,对数字赋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展开探讨。研... 数字赋能不仅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注入强劲动力,而且拓展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空间。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从空间社会学视域出发,以“理论阐释—空间转向—现实困境—优化路径”为逻辑主线,对数字赋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展开探讨。研究认为,物质空间、社会空间、精神空间共同构成课后延时体育服务三维空间。数字赋能下,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物质空间由实体形态向虚实融合转化,社会空间由协同不足向集成治理转变,精神空间由去情景化向富情境化提升,但存在物质空间失“衡”、社会空间失“联”、精神空间失“真”等现实困境。研究提出,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字化体育教育理念、深化数字体育人本底色,实现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物质空间均衡、社会空间联结、精神空间回归等优化路径,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提供创新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数字赋能 课后延时体育服务 空间社会学 中小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式数学态度量表在小学群体中的修订
10
作者 韦嘉 贺慧 +2 位作者 董毅泽 李玺珺 陈科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6,共6页
数学态度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则是培养学生数学态度的关键时期.研究以两省市7所学校的1203名五、六年级学生为样本,对简式数学态度量表进行了修订并做了测量学检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修订后的... 数学态度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则是培养学生数学态度的关键时期.研究以两省市7所学校的1203名五、六年级学生为样本,对简式数学态度量表进行了修订并做了测量学检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修订后的ATMI-S共3个维度:价值认识、学习信心和学习动机,且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与各效标变量的相关也符合理论预期,是研究中国第三学段学生数学态度的可靠、有效的测量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态度 修订版简式数学态度量表 测量学检验 小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小学教师教材使用的行动策略
11
作者 刘旭东 黎进萍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0,共7页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全面开启学校生活的起点,在教学变革和教师发展中发挥着支架作用。教材使用是在学生个人经验与社会生活经验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行动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能动作用。创设情境是教材使用的内在机制,把...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全面开启学校生活的起点,在教学变革和教师发展中发挥着支架作用。教材使用是在学生个人经验与社会生活经验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行动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能动作用。创设情境是教材使用的内在机制,把握时机、审时度势地对情境作出回应和对教材作出个性化的阐释,是提升教材使用水平的重要契机与关键。为了能够拓展教材使用空间、提升教材使用的能力,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的功能和作用,厘清教材的知识逻辑,恪守教学的教育性,科学规划学习路径,积极创设活动,丰富教材使用的路径与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学生个人经验 教师 教材使用 行动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杨精神融入新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
12
作者 杨明芳 郎禹超 包宇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106-112,共7页
胡杨精神为新疆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时代内涵。将胡杨精神融入新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具有重要价值。助推胡杨精神融入思政课一体化教学,需遵循不同年龄段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结合各学段具体要求循序渐... 胡杨精神为新疆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时代内涵。将胡杨精神融入新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具有重要价值。助推胡杨精神融入思政课一体化教学,需遵循不同年龄段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结合各学段具体要求循序渐进。小学阶段围绕道德情感启蒙孵化情感,中学阶段围绕知识传授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围绕理想信念升华注重传承与践行。构建一体化教学协同机制、推动教材内容一体化建设、打造高质量思政课教师队伍、善用“大思政课”铸魂育人是推进胡杨精神融入新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精神 新疆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圣陶的数学教育情怀及启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邹岩 于家祺 +1 位作者 张倩 李春兰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2,共6页
叶圣陶是中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文化教育的一代宗师.他不仅在语文教育中成就斐然,在数学教育领域也有着浓厚的情怀及独到的见解.主要体现在:担任小学数学教员,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注重反思,强调各科的融通... 叶圣陶是中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文化教育的一代宗师.他不仅在语文教育中成就斐然,在数学教育领域也有着浓厚的情怀及独到的见解.主要体现在:担任小学数学教员,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注重反思,强调各科的融通及实践活动对数学、物理等学科的重要性;主持编写教科书,斟酌推敲算术教科书内容的用语表述;主编杂志,设立数学专栏,即便在抗战期间仍坚持发刊,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数学学习材料;合作撰写数学科普著作,补充数学课堂内容的同时开拓学生视野.叶圣陶的数学教育实践与思想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对当今的数学教育仍具有启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圣陶 《中学生》 《开明少年》 数学科普著作 数学教育情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子绘本在低年级小学生近视防控中的效果评价
14
作者 刘欣欣 彭慧 +6 位作者 朱琰泓 张琴 杨飞飞 薛俊磊 马飞飞 彭谦 季莹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58-562,568,共6页
目的 评估近视防控绘本对低年级小学生及家长近视防控知识和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嘉定区2所小学一年级学生及家长作为研究对象,整班参加,随机分为对照校(222人)和干预校(204人),对照校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干预校发... 目的 评估近视防控绘本对低年级小学生及家长近视防控知识和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嘉定区2所小学一年级学生及家长作为研究对象,整班参加,随机分为对照校(222人)和干预校(204人),对照校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干预校发放近视防控绘本《黑珍珠宫殿寻宝记》,通过亲子阅读和班级阅读分享会实施1个月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近视知识知晓率、家长督促孩子健康用眼行为等情况。结果 干预校问卷有效回收率90.7%,干预后,干预校家长“近视原理”(57.3%)、“儿童高度近视的范围”(61.6%)“20-20-20原则”(56.8%)、“增加近视风险行为”(76.2%)、“每日电子产品使用时长”(81.6%)、“非学习目的单次电子设备使用”(20.5%)知晓率均高于干预前(46.6%、50.5%、40.7%、65.2%、56.9%、12.7%);干预后83.8%的家长能识别视力下降症状,高于干预前67.2%;91.4%知晓近视需及时配镜(干预前72.5%);94.1%经常督促孩子保持正确读写姿势(干预前83.3%),定期带孩子视力检查的家长从干预前55.4%升高至7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近视防控绘本能有效提升家长近视知识水平,促进健康用眼行为养成,对低年级小学生近视防控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干预 绘本 低年级小学生 家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贵州省在读中学生烟草流行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廖龙 陈慧娟 +5 位作者 王芸 胡以非 喻浩 郭晓艳 王娅娟 熊涑钫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3-339,共7页
目的分析贵州省在读中学生不同类型烟草制品的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针对在读中学生的控烟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1年9—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部分中学生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 目的分析贵州省在读中学生不同类型烟草制品的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针对在读中学生的控烟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1年9—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部分中学生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在读中学生吸烟的主要因素。结果2021年贵州省在读中学生卷烟使用率和电子烟使用率分别为7.99%、4.94%。认为卷烟肯定很难戒断的在读中学生占34.02%,具有卷烟使用意愿的在读中学生占9.16%;认为使用电子烟肯定会成瘾的在读中学生占25.48%,具有电子烟使用意愿的在读中学生占1.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卷烟使用方面,男性在读中学生卷烟使用率高于女性在读中学生,OR值为3.253(95%CI:2.619~4.040);父母、朋友中至少有1人吸烟的在读中学生卷烟使用率高于父母、朋友均不吸烟的在读中学生,OR值分别为1.263(95%CI:1.015~1.573)、15.101(95%CI:9.767~23.347)。电子烟使用方面,男性在读中学生电子烟使用率高于女性,OR值为1.733(95%CI:1.375~2.183);城市的在读中学生电子烟使用率高于农村的在读中学生,OR值为1.314(95%CI:1.054~1.638);朋友中至少有1人吸烟的在读中学生电子烟使用率高于朋友均不吸烟的在读中学生,OR值为9.148(95%CI:6.275~13.336)。结论对烟草危害认知较低、周围有吸烟环境是影响贵州省在读中学生使用卷烟和电子烟的主要因素,故未来应积极开展控烟健康教育、推进无烟校园建设,营造和维护无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读中学生 卷烟 电子烟 现况调查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生体象灵活性问卷的编制及效度信度检验
16
作者 焦瑞超 郑丹 +3 位作者 郭晓薇 薛栋栋 王芹 王晓庄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15-521,共7页
目的:编制中学生体象灵活性问卷(BIFQ-MS)并检验其效度和信度。方法:以心理灵活性六边形模型为基础,编制初始问卷。选取701名中学生对初始问卷进行条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选取899名中学生对正式问卷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效标关联效... 目的:编制中学生体象灵活性问卷(BIFQ-MS)并检验其效度和信度。方法:以心理灵活性六边形模型为基础,编制初始问卷。选取701名中学生对初始问卷进行条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选取899名中学生对正式问卷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效标关联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以身体意象-接纳与行动问卷(BI-AAQ)、青少年回避与融合问卷简版(AFQ-Y8)、身体部位满意量表(BASS)、负面身体自我量表的整体特征分量表(NPSS-GA)为效标工具;选取88名中学生间隔4周重测。结果:BIFQ-MS共26个条目,包括经验开放、以己为景、接触当下、价值行动4个因子,可解释总变异的65.55%;4因子结构模型拟合良好(χ^(2)/df=2.26,CFI=0.97,TLI=0.97,RMSEA=0.04,SRMR=0.03)。问卷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与BI-AAQ、BASS得分均正相关(r=0.41~0.50,均P<0.01),与NPSS-GA、AFQ-Y8得分均负相关(r=-0.28~-0.58,均P<0.01)。总问卷及各因子的Cronbachα系数为0.91~0.97、重测信度(ICC)为0.70~0.86。结论:本研究编制的中学生体象灵活性问卷效度和信度良好,适用于中学生体象灵活性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象灵活性 中学生 问卷编制 效度 信度 测量等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和2023年北京市大兴区中学生睡眠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任星炜 张君月 +4 位作者 梁赢 侯明 许伟 张平 李慧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03-508,537,共7页
目的 了解2021年和2023年北京市大兴区中学生睡眠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以2021年和2023年学生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中参加问卷调查且基本资料、睡眠状况及身高、体重体检结果齐全的初中、高中及职高学生为研究对象,共2102人。采... 目的 了解2021年和2023年北京市大兴区中学生睡眠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以2021年和2023年学生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中参加问卷调查且基本资料、睡眠状况及身高、体重体检结果齐全的初中、高中及职高学生为研究对象,共2102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检验不同组间日均睡眠时间的差异;采用χ^(2)检验不同组间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不足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021年学生日均睡眠时间为(7.45±1.58) h,2023年学生日均睡眠时间为(7.78±1.53) h。2021年每天睡眠充足率为28.2%,2023年每天睡眠充足率为38.8%,睡眠充足率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职高、男生、不与(外)祖父母共居、2023年的中学生,初中(OR=2.231,95%CI:1.682~2.961)、高中(OR=2.370,95%CI:1.825~3.078)、女生(OR=1.038,95%CI:1.074~1.591)、2021年(OR=1.640,95%CI:1.359~1.980)睡眠不足的可能性更大,与外祖父母共居(OR=0.737,95%CI:0.609~0.891)的中学生睡眠不足的可能性更小。结论 2023年与2021年相比,北京市大兴区中学生日均睡眠时间和睡眠充足率提高,不同特征人群日均睡眠时间和睡眠分布情况均存在差异,需要重点关注住校学生及学业压力较大的初中生和高中生,相关部门应改善住校生的宿舍条件、减轻学业压力、合理控制作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睡眠 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信行模式和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对四年级小学生含糖饮料摄入行为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黄莉丽 江燕 +3 位作者 唐敏 张佳蕾 贺加贝 庄建林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8期3558-3565,共8页
背景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其身体状况将影响成年后的健康水平。当前,儿童青少年摄入的游离糖普遍较高,对身体造成潜在的影响。目的探讨基于知信行模式和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对四年级小学生含糖饮料摄入行为的影响,为学校开展健康促进... 背景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其身体状况将影响成年后的健康水平。当前,儿童青少年摄入的游离糖普遍较高,对身体造成潜在的影响。目的探讨基于知信行模式和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对四年级小学生含糖饮料摄入行为的影响,为学校开展健康促进行动,相关部门制定含糖饮料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3年3—6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从上海市长宁区下辖10个街道中随机抽取2个,在每个入选街道内随机抽取1所小学,随后通过区组随机法将2所小学整群分配至对照组(n=262)及干预组(n=230)实施平行对照试验,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采用以“含糖饮料摄入周行为记录册”为主的自我效能教育和知信行教育模式。根据上海市疾控中心统一设计的含糖饮料问卷于干预前和干预后4个月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含糖饮料基本知识、8种常用饮料(碳酸饮料、现榨新鲜果汁、非鲜榨的定型果蔬汁饮料、植物蛋白类定型包装饮料、乳酸菌饮料、配制型乳饮料、茶饮料、奶茶)的每周饮用、消费情况以及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自我效能量表(运动控制效能分量表、饮食控制效能分量表)。结果纳入研究对象492人,其中对照组262人,干预组230人。含糖饮料基本知识方面,干预组的“常喝含糖饮料不会令自己发胖”“口渴时,含糖饮料是解渴的最好选择”知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种常用饮料每周饮用、消费情况方面,干预组的碳酸饮料、现榨新鲜果汁、非鲜榨定型果蔬汁饮料、乳酸菌饮料每周摄入频次比例和每周消费情况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对照组与干预组的现榨新鲜果汁、非鲜榨的定型果蔬汁饮料、乳酸菌饮料的每周消费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自我效能量表评分方面,干预后,对照组与干预组的饮食控制效能维度分量表得分及自我效能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运动效能、饮食控制效能分量表及自我效能量表得分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干预组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自我效能较好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合知信行模式与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升其控制摄入含糖饮品的意念与效果,有利于其养成健康习惯、形成健康行为,值得在未来的实践与应用中继续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健康 小学生 含糖饮料 营养知识 健康行为 自我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城乡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19
作者 秦李希 罗米扬 +4 位作者 李可欣 周阳 陈艳华 谭雅卿 王非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4-693,共10页
目的: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与肥胖率持续上升,逐渐成为21世纪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城乡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环境不同,超重与肥胖相关的危险因素也有所不同。本研究旨在探究湖南省城乡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 目的: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与肥胖率持续上升,逐渐成为21世纪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城乡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环境不同,超重与肥胖相关的危险因素也有所不同。本研究旨在探究湖南省城乡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研究对象,共纳入湖南省14个市(州)197084名中小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分析湖南省城乡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的人群与空间分布特征,使用ArcGIS绘制超重率与肥胖率空间分布图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湖南省城乡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湖南省中小学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4.7%和10.9%,城区超重率、肥胖率均高于郊县(分别为16.0%vs 13.9%、12.1%vs 10.2%)。无论城区还是郊县,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女生,高年级超重率均高于低年级,高年级肥胖率均低于低年级;城区汉族中小学生超重率和肥胖率、郊县汉族学生肥胖率均低于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均P<0.05)。湖南省各市(州)城区中小学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4.7%~18.7%和8.4%~20.6%;郊县中小学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0.9%~17.2%和6.6%~13.7%。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常德、张家界城区及娄底、怀化、邵阳等地的郊县出现了超重率/肥胖率的高值聚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学段、民族、新鲜蔬菜摄入频率、睡眠时间与湖南省城区和郊县中小学生超重和/或肥胖有关;油炸食物及新鲜水果摄入频率、早餐习惯、日常及假期身体活动、用电脑时间与城区中小学生超重和/或肥胖有关;看电视时间和久坐时间与郊县中小学生超重和/或肥胖有关。结论:湖南省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情况不容乐观,应重点关注超重率/肥胖率的高值聚集区域,并结合城乡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生 超重与肥胖 城乡差异 空间分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生电子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20
作者 谢涛 鲁永博 +2 位作者 柳锦楠 毛瑛 张维宏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6-321,共6页
目的了解中学生电子健康素养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中学生健康信息判断能力提供指导。方法在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建库至2023年5月30日收录的中学生电子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采用R 4.2.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探讨合并... 目的了解中学生电子健康素养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中学生健康信息判断能力提供指导。方法在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建库至2023年5月30日收录的中学生电子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采用R 4.2.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探讨合并效应的异质性来源和亚组间的差异。结果纳入文献11篇,累计研究对象1276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学生电子健康素养的得分为29.62(95%CI:28.29~30.94),学生的年级(低年级与中年级,SMD=-0.17,95%CI:-0.40~-0.06;中年级与高年级,SMD=-0.14,95%CI:-0.29~0.01)、自评健康状态(一般与好,SMD=-0.26,95%CI:-0.38~-0.15)、接受健康教育倾向(不愿意与一般,SMD=-0.39,95%CI:-0.67~-0.11;不愿意与愿意,SMD=-0.46,95%CI:-0.61~-0.31;一般与愿意,SMD=-0.13,95%CI:-0.21~-0.06)、家庭收入(低与高,SMD=-0.20,95%CI:-0.39~-0.00)、父母受教育水平(低与中等,SMD=-0.10,95%CI:-0.17~-0.02)是影响电子健康素养的因素。结论中学生电子健康素养较低,低电子健康素养可能导致中学生不能准确判断线上健康信息,未来可以加强对中学生及其家长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和家长改善自身健康状况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健康素养 中学生 影响因素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