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等离子体活化水中pH介导调控实现化学活性高效储存及抗癌效应
1
作者 庞波伦 高钰婷 刘志杰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14-2924,共11页
等离子体活化水(plasma-activated water,PAW)中活性氮氧粒子(reactive oxygen and nitrogen species,RONS)快速衰减限制了其生物医学应用,因此提出了一种pH介导调控的储存策略。该研究发现空气表面放电时间延长至电极温度稳态140℃时,... 等离子体活化水(plasma-activated water,PAW)中活性氮氧粒子(reactive oxygen and nitrogen species,RONS)快速衰减限制了其生物医学应用,因此提出了一种pH介导调控的储存策略。该研究发现空气表面放电时间延长至电极温度稳态140℃时,放电模式发生臭氧主导型向氮氧化物主导型的动态转变,进而改变了RONS的浓度变化趋势;储存时,中性环境(pH=7)可有效抑制H_(2)O_(2)的分解,碱性环境(pH=10)通过质子转移抑制NO_(2)^(-)与ONOO^(-)/O_(2)^(-)的衰减速率。储存结束时,酸化至初始酸性环境能有效恢复PAW化学活性,中性储存PAW保持最佳抗癌效力。基于“中性/碱性储存-酸性激活”的pH调控策略,PAW生物活性在常温下长效维持。该研究揭示了放电模式转变和pH调控对PAW剂量的影响,为开发具有长效高活性的PAW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表面放电 等离子体活化水 pH调控 活性氮氧粒子 抗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宰后成熟过程中活性氮与活性氧串扰对牦牛肉食用品质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布鑫荣 杨雪 +3 位作者 王守军 王玉娇 王文星 张丽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3-211,共9页
为研究宰后成熟过程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与活性氮(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RNS)串扰对牦牛肉食用品质及微观结构的影响。以经ROS促进剂、抑制剂与NO供体、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两两组合处理后的牦牛肉为研究对象,... 为研究宰后成熟过程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与活性氮(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RNS)串扰对牦牛肉食用品质及微观结构的影响。以经ROS促进剂、抑制剂与NO供体、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两两组合处理后的牦牛肉为研究对象,分析处理后成熟期间牦牛肉食用品质及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成熟期间同时激活ROS和RNS可显著增加牦牛肌肉的a^(*)值,而促进ROS的同时抑制RNS可显著降低L^(*)值和a^(*)值。同时,与对照组相比,激活ROS的同时促进或抑制RNS,牦牛肉pH值、剪切力、硬度和咀嚼性显著降低(P<0.05),而蒸煮损失、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lar fragmentation index,MFI)和肌原纤维结构的断裂程度显著增加,利于肉的嫩化,这与抑制ROS的同时激活或抑制RNS对上述品质变化的影响相反。此外,高氧条件下,较RNS促进组相比,抑制RNS可显著降低牦牛肉的pH值、L^(*)值、a^(*)值、蒸煮损失、硬度、咀嚼性和剪切力值,而使MFI显著增大(P<0.05);低氧条件下,较RNS抑制组相比,激活RNS可显著增加牦牛肉pH值、a^(*)值、蒸煮损失和MFI,而使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以上研究表明,抑制ROS条件下,激活或抑制RNS可阻碍肌肉的嫩化,而激活ROS的条件下激活或抑制RNS可有效改善牦牛肉的嫩度。综上,宰后ROS诱导蛋白氧化发生的同时抑制RNS可有效改善牦牛肉的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 活性氮 牦牛肉 嫩度 宰后成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W及其与LTP的联合作用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齐先科 李淼 +1 位作者 李彩虹 渠琛玲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9,共10页
以济麦22、百农307为材料,研究等离子体活化水(PAW,制备时间分别为5.0、7.5、10.0 min,分别命名为PAW-5、PAW-7.5、PAW-10)及其与低温等离子体(LTP)联合处理(LTP+W-5、LTP+W-7.5、LTP+W-10)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PAW、... 以济麦22、百农307为材料,研究等离子体活化水(PAW,制备时间分别为5.0、7.5、10.0 min,分别命名为PAW-5、PAW-7.5、PAW-10)及其与低温等离子体(LTP)联合处理(LTP+W-5、LTP+W-7.5、LTP+W-10)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PAW、LTP在小麦种子活力提高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个小麦品种种子均于LTP处理9 s时的发芽率及发芽指数达到最佳,因此选用LTP处理时间9 s进行PAW与LTP联合作用效果研究。PAW、PAW与LTP联合处理均能提高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株高、幼苗鲜质量和干质量,并显著提高种子的活力指数,总体以LTP+W-7.5处理效果最好;未经LTP处理的种子与蒸馏水之间的接触角最大,表明其润湿性能最弱,相较之下,未经LTP处理的种子与PAW之间的接触角有所下降,而经LTP处理后的种子与蒸馏水或PAW之间的接触角极显著下降;与蒸馏水处理相比,PAW及其与LTP联合处理的小麦幼苗中的活性氧氮(RONS)含量总体上显著增加,而仅LTP处理的小麦幼苗中RONS含量无显著变化。综上,PAW及其与LTP联合处理均有效地促进了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其中LTP+W-7.5处理的促进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低温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活化水 活力指数 润湿性能 活性氧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活化溶液在抑菌及清除生物被膜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蔡志成 王媛媛 +3 位作者 桑晓涵 曾丽仙 邓文韬 王佳媚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104,共10页
细菌通过群体感应(QS)分泌信号分子和细胞外聚合物(EPS),使细菌聚集和黏附到生物和非生物表面,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抗性强、危害性大的生物被膜。目前,生物被膜在医疗、食品和农业等领域中的危害日益严重。尤其是一些致病菌不仅对人类健康... 细菌通过群体感应(QS)分泌信号分子和细胞外聚合物(EPS),使细菌聚集和黏附到生物和非生物表面,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抗性强、危害性大的生物被膜。目前,生物被膜在医疗、食品和农业等领域中的危害日益严重。尤其是一些致病菌不仅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甚至会造成较大的社会经济损失。一些传统消毒、杀菌方法难以将其彻底清除,且存在二次污染风险。生物被膜在不同介质表面的强黏附性是其难以被清除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采用高活性的溶液进行浸泡、清洗是去除生物被膜的有效策略。低温等离子体活化水中的活性氧(ROS)和活性氮(RNS)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肽聚糖结构,有效抑制微生物黏附和聚集。低温等离子体活化水作为一种高效消毒抑菌溶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食品去污和种子萌发领域。但低温等离子体活化水中活性物质易消散,难以长期贮藏,导致其抑菌性能减弱。近年来,通过向低温等离子体活化水中添加不同介质或联合其他技术制备的低温等离子体活化溶液,有效延长了活性物质的衰退,使其逐渐成为消毒、抑菌研究的新方向。本文综述了低温等离子体活化水和低温等离子体活化溶液的杀菌作用机理及其对生物被膜的清除效果,重点介绍了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旨在为环境、医疗及食品行业的生物被膜清除和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活化溶液 生物被膜 抑菌作用 去污消毒 群体感应 活性氧 活性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物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35
5
作者 朱振勤 翟万银 +4 位作者 陈季武 夏晶 傅蓓蓓 谢萍 胡天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8-102,共5页
 为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物(grapeprocyanidinsextract,GPE)抗氧化和对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我们采用七种生物化学发光体系,检测了GPE对O·2、·OH、H2O2、ONOO-和全血嗜中性白细胞"呼吸爆发"产生的多种活性氧...  为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物(grapeprocyanidinsextract,GPE)抗氧化和对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我们采用七种生物化学发光体系,检测了GPE对O·2、·OH、H2O2、ONOO-和全血嗜中性白细胞"呼吸爆发"产生的多种活性氧的清除作用,以及对·OH引起的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Fe2+诱发脂蛋白多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比色体系,检测了GPE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GPE能有效地清除O·2、·OH、H2O2、ONOO-和全血嗜中性白细胞"呼吸爆发"产生的多种活性氧而抑制体系发光,并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半抑制浓度分别约为0.2μg ml、90μg ml、0.5μg ml、10μg ml、130μg ml及70μg ml;25μg ml的GPE对DNA氧化损伤的抑制率约为70%。提示GPE能有效清除多种自由基,保护DNA免受·OH引起的氧化损伤,是良好的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原花青素 活性氮 DNA氧化损伤 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震子护康胶囊制剂抗氧化和对DNA损伤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翟万银 朱振勤 +3 位作者 陈季武 王云丹 赵子寅 胡天喜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1-196,共6页
雷震子护康胶囊以低聚原花青素、灵芝多糖、绞股蓝总皂甙及一定量的维生素C等为主要成分而制成 ,有多种保健功能。为研究该复方制剂的抗氧化作用 ,采用七种化学发光体系和一种比色体系研究了雷震子直接清除活性氧、活性氮和对·OH... 雷震子护康胶囊以低聚原花青素、灵芝多糖、绞股蓝总皂甙及一定量的维生素C等为主要成分而制成 ,有多种保健功能。为研究该复方制剂的抗氧化作用 ,采用七种化学发光体系和一种比色体系研究了雷震子直接清除活性氧、活性氮和对·OH引起的DNA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雷震子能有效清除O2·、·OH、H2 O2 、ONOO-和全血嗜中性白细胞“呼吸爆发”产生的活性氧 ,抑制脂质过氧化 ,保护DNA免受·OH的氧化损伤。这些结果提示 ,雷震子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复方制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震子 活性氧 活性氮 DNA损伤 抗氧化剂 损伤保护 复方制剂 雷震子护康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微颗粒通过NADPH氧化酶损伤内皮细胞功能 被引量:11
7
作者 程飞 陶军 +4 位作者 冯鉴强 杨春涛 王妍 张媛媛 张晓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03-1106,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微颗粒(EMPs)与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FMD)之间的关系以及EMPs损伤内皮细胞功能的机制。方法选择2009年3~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血管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及冠心病高危患者各15名,检测血生化指...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微颗粒(EMPs)与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FMD)之间的关系以及EMPs损伤内皮细胞功能的机制。方法选择2009年3~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血管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及冠心病高危患者各15名,检测血生化指标、循环内皮微颗粒水平及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分析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制备内皮细胞来源的微颗粒,用内皮微颗粒刺激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检测活性氧产物(ROS)及一氧化氮(NO)的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硝酸酯类的使用比率高于冠心病高危患者,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微颗粒水平高于高危患者,而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低于高危患者,在所有患者中,循环内皮微颗粒水平与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之间呈负相关;EMPs呈浓度依赖性地增加脐静脉内皮细胞活性氧产物的产生,并降低NO的生成,应用20μmol/l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ine能显著抑制EMPs导致的ROS增加和NO的降低。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中,循环EMPs可以损伤内皮细胞舒张功能,NADPH氧化酶参与EMPs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微颗粒 NADPH氧化酶 活性氧产物 一氧化氮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ITP患者外周血NO/NOS、ROS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8
作者 邵泽伟 金呈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2-394,399,共4页
目的:检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氧(ROS)含量,探讨NO与ROS、NOS与RO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设立慢性ITP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ELISA法检测外... 目的:检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氧(ROS)含量,探讨NO与ROS、NOS与RO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设立慢性ITP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NO及NOS的表达,ELISA法检测外周血ROS浓度。结果:慢性ITP患者组NO/NOS与RO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ROS)=1.24;t(NO)=0.91;t(NOS)=0.82,P均<0.01],ROS与NO/NOS水平分别正相关(r=0.817,r=0.861,P均<0.01)。结论:慢性ITP患者NO/NOS、ROS均升高且NO/NOS与ROS呈正相关,提示NO可能作为一种介质和自由基参与血小板的破坏,其作用在ITP发生中可能具有与ROS同样或协同的作用,NO/NOS、ROS的检测对慢性ITP的诊治具有潜在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和氮素有效性对刺槐幼苗叶片活性氧产生和清除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庄飞 范阳阳 +3 位作者 魏瑞峰 龙俊霞 王昕 刘西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90-1196,共7页
采用施加氮肥和人工控水的方法,以一年生刺槐幼苗为材料进行盆栽实验,探讨提高土壤氮素含量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刺槐幼苗叶片中活性氧产生和清除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同氮素水平下,降低土壤水分含量引起刺槐生物量和叶片光合色素含... 采用施加氮肥和人工控水的方法,以一年生刺槐幼苗为材料进行盆栽实验,探讨提高土壤氮素含量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刺槐幼苗叶片中活性氧产生和清除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同氮素水平下,降低土壤水分含量引起刺槐生物量和叶片光合色素含量降低,而过氧化氢(H2O2)含量升高;抗氧化酶系统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不同程度降低;抗氧化剂中抗坏血酸(ASA)含量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均有所提高;MDA含量逐渐升高,而同期细胞膜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2)相同水分条件下,提高土壤氮素水平显著提高了刺槐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同时也一定程度提高了总生物量,显著降低了H2O2含量;SOD、POD和CAT活性不同程度升高;ASA含量和GSH含量则表现出不同程度下降;相对电导率显著降低同时MDA含量一定程度降低。因此,增加土壤氮素有效性可显著提高刺槐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显著抑制活性氧的产生,一定程度提高总生物量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从而有利于缓解干旱引起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幼苗 干旱 氮素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损伤在眼底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晓云 罗燕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86-1191,共6页
氧化损伤在多种眼底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视网膜内活性物质的蓄积,对各种生物大分子均可造成氧化损伤,导致视网膜细胞的死亡,引起视网膜功能障碍。线粒体在氧化损伤的机制中起着核心作用,它是活性氧簇产生的主要场所并作为... 氧化损伤在多种眼底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视网膜内活性物质的蓄积,对各种生物大分子均可造成氧化损伤,导致视网膜细胞的死亡,引起视网膜功能障碍。线粒体在氧化损伤的机制中起着核心作用,它是活性氧簇产生的主要场所并作为氧化损伤首当其冲的目标。本文就氧化损伤在眼底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损伤 活性氧 活性氮 线粒体 眼底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下氮素形态影响水稻根系通气组织形成的生理机制 被引量:17
11
作者 陈钰佩 高翠民 +3 位作者 任彬彬 胡香玉 沈其荣 郭世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3-280,共8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明水分胁迫下不同氮素形态对水稻根系通气组织形成的影响及该过程中的调控因子。[方法]以‘汕优63’(杂交籼稻)和‘扬稻6号’(常规籼稻)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营养液培养,通过供应不同氮素形态以及100 g·L^(-1)PEG6... [目的]本文旨在探明水分胁迫下不同氮素形态对水稻根系通气组织形成的影响及该过程中的调控因子。[方法]以‘汕优63’(杂交籼稻)和‘扬稻6号’(常规籼稻)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营养液培养,通过供应不同氮素形态以及100 g·L^(-1)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氮素形态和不同水分条件对水稻根系解剖结构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模拟水分胁迫条件下供硝态氮营养水稻根系通气组织面积显著大于供铵态氮营养水稻,且其形成时间早于后者;与供铵态氮营养水稻相比,模拟水分胁迫条件下供硝态氮营养水稻根系脯氨酸含量低,丙二醛含量高,抗胁迫能力差;与供铵态氮营养水稻相比,模拟水分胁迫条件下供硝态氮营养水稻根系呼吸速率显著增加,活性氧清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超氧阴离子大量累积。[结论]抗氧化能力下降和活性氧调控系统失衡引发的活性氧大量积累是导致水分胁迫条件下供硝态氮营养水稻根系通气组织显著增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形态 水分胁迫 通气组织 活性氧清除酶 超氧阴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氧/活性氮与NF-κB信号通路级联交互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闵远骞 李姗 +3 位作者 刘湘花 杨艺 李宁宁 禄保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54-1460,共7页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损伤后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代偿反应,也是诸多慢性肝病发展必经的病理过程。在病理状态下,肝脏氧化系统与抗氧化系统失衡,造成活性氧/活性氮产生过多或清除不足,诱导肝细胞损伤,扩大炎症反应,促进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NF-...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损伤后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代偿反应,也是诸多慢性肝病发展必经的病理过程。在病理状态下,肝脏氧化系统与抗氧化系统失衡,造成活性氧/活性氮产生过多或清除不足,诱导肝细胞损伤,扩大炎症反应,促进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NF-κB作为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主调控器,在肝纤维化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活性氧/活性氮与NF-κB信号通路的级联交互关系对于进一步阐明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探索有效的防治策略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即对两者之间的交互关系及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综述和讨论,以期为肝纤维化的靶向治疗提供策略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氧化性应激 活性氧 活性氮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氧化还原调控与衰老 被引量:17
13
作者 胡明曦 张栩 陈畅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8-294,共7页
利用酵母、线虫、果蝇、小鼠等模式生物进行的研究表明,细胞的衰老过程与氧化还原紧密相关.伴随衰老,细胞内GSSG水平升高,GSH、NADPH等水平降低,而氧化还原状态变化将直接影响蛋白质的功能,特别是氧化还原敏感的含巯基蛋白质的功能,从... 利用酵母、线虫、果蝇、小鼠等模式生物进行的研究表明,细胞的衰老过程与氧化还原紧密相关.伴随衰老,细胞内GSSG水平升高,GSH、NADPH等水平降低,而氧化还原状态变化将直接影响蛋白质的功能,特别是氧化还原敏感的含巯基蛋白质的功能,从而影响细胞信号转导和细胞命运.氧化还原失衡可能是衰老发生的重要因素.本综述将从氧化还原平衡与衰老、氧化还原调控与信号转导及衰老、氧化损伤与衰老等方面阐述细胞氧化还原调控与衰老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并探讨氧化还原平衡的维持、氧化还原平衡的系统调控及氧化还原调控的个体化等延缓衰老及健康衰老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 衰老 活性氧 活性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氮在缺血性脑中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盼 闫伟杰 肇玉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98-406,共9页
以自由基为代表的小分子活性物质对于维持生物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在包括中风的多种病理状态下,过量的小分子活性物质由于其高活性、强氧化性可对人体内的组织器官造成严重损伤.活性氧和活性氮是两种重要的小分子活... 以自由基为代表的小分子活性物质对于维持生物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在包括中风的多种病理状态下,过量的小分子活性物质由于其高活性、强氧化性可对人体内的组织器官造成严重损伤.活性氧和活性氮是两种重要的小分子活性物质,并且活性氮在中风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备受关注,是近年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近年来活性氮在中风中的生理性与病理性的作用进行综述及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氮 活性氧 脑中风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嗜盐杆菌对中肋骨条藻的溶藻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韩贝贝 张书飞 +2 位作者 吴风霞 史荣君 黄洪辉 《生态科学》 CSCD 2020年第1期1-9,共9页
藻华是一种全球性的生态灾害,利用海洋溶藻菌治理藻华是藻华治理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文章旨在揭示一株嗜盐杆菌对中肋骨条藻的溶藻作用机理,对溶藻作用下中肋骨条藻细胞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并测定了相关的生理参数,同时研究了溶藻作用... 藻华是一种全球性的生态灾害,利用海洋溶藻菌治理藻华是藻华治理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文章旨在揭示一株嗜盐杆菌对中肋骨条藻的溶藻作用机理,对溶藻作用下中肋骨条藻细胞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并测定了相关的生理参数,同时研究了溶藻作用对藻细胞光合作用的影响并比较了与氮代谢、抗氧化系统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溶藻作用使得中肋骨条藻细胞链状结构发生断裂,细胞多以单细胞形态存在且单细胞长度显著增加,最终细胞原生质体在细胞一端形成泡状后逐渐膨胀破裂。同时,溶藻作用下中肋骨条藻细胞内总蛋白质含量、叶绿素a含量、总氮含量、Fv/Fm、Y(Ⅱ)以及与氮代谢相关的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均显著降低,而与抗氧化系统相关的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显著上升。溶藻物质显著抑制了中肋骨条藻对氮的吸收利用,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受阻,最终影响到细胞的繁殖分裂。同时细胞内活性氧的增加可能改变了细胞膜的通透性,大量胞外物质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而使细胞膨胀破裂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盐杆菌 中肋骨条藻 溶藻作用机理 氮代谢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耐受活性氧和活性氮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付鑫 王爱妍 +3 位作者 丁峰山 何时义 杨东君 凌敏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54-858,共5页
活性氧和活性氮是生物体新陈代谢过程的中间产物,性质活泼,具有强氧化性。激活的巨噬细胞内存在大量的活性氧和活性氮,能够破坏病原菌的生物膜,改变蛋白质的功能,损害DNA的遗传信息,最终抑制或杀死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结核分枝杆菌侵入机... 活性氧和活性氮是生物体新陈代谢过程的中间产物,性质活泼,具有强氧化性。激活的巨噬细胞内存在大量的活性氧和活性氮,能够破坏病原菌的生物膜,改变蛋白质的功能,损害DNA的遗传信息,最终抑制或杀死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结核分枝杆菌侵入机体,主要在巨噬细胞内存活并大量繁殖。在氧化和氮化胁迫下,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在转录水平会发生明显改变,帮助结核分枝杆菌逃逸巨噬细胞的杀伤作用。本文综述了结核分枝杆菌耐受活性氧和活性氮基因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各基因之间的调控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 活性氮 巨噬细胞 结核分枝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出血转化生物学标志及预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思琪 冯锦文 孟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6-528,共3页
在缺血性中风的发病机制中,由于内皮细胞等血脑屏障结构破坏、再灌注损伤、溶栓药治疗后凝血功能障碍等,恢复的血流从破坏的血管进入脑组织中,称为出血转化(ha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严重的HT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研究... 在缺血性中风的发病机制中,由于内皮细胞等血脑屏障结构破坏、再灌注损伤、溶栓药治疗后凝血功能障碍等,恢复的血流从破坏的血管进入脑组织中,称为出血转化(ha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严重的HT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研究发现多种因素可能与HT有关,如高龄、糖尿病、患者病情严重等。能否由生物学标记物定量确定HT概率,并通过管理减少HT,将为临床HT的防治提供帮助。为此,本文就该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转化 病理机制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 组织蛋白酶K 血尿素氮/肌酐比值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脉根Rboh基因家族在共生固氮中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凌颖 张婷婷 +2 位作者 端木德强 张忠明 曹扬荣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共9页
为探索植物呼吸爆发氧化酶(respiratory burst oxidase homologue,Rboh)基因家族在共生固氮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利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等方法,围绕百脉根Rboh基因家族中在根瘤中特异性表达的基因LjRbohA (Lj5g3v1497840)... 为探索植物呼吸爆发氧化酶(respiratory burst oxidase homologue,Rboh)基因家族在共生固氮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利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等方法,围绕百脉根Rboh基因家族中在根瘤中特异性表达的基因LjRbohA (Lj5g3v1497840)以及在根瘤中高表达的基因LjRbohB (Lj6g3v1549190)和LjRbohC(Lj5g3v1497820),分别对其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基因的表达模式、基因的启动子活性及蛋白的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LjRbohA、LjRbohB和LjRbohC蛋白都定位在植物的细胞膜上;LjRbohA、LjRbohB和LjRbohC基因在接种根瘤菌后表达上调;LjRobhA和LjRobhB基因在根瘤、维管束和侧根原基表达;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LjRbohA、LjRbohB和LjRbohC3个基因分别进行敲除导致结瘤数目减少。这些研究结果表明,LjRbohA、LjRbohB和LjRbohC这3个基因可能都参与调控百脉根与根瘤菌的共生结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脉根 共生固氮 植物呼吸爆发氧化酶 活性氧 根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氧化还原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付强 邹颉 +2 位作者 赵杰宏 王轶 任学良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7-20,共4页
植物氧化还原调节参与细胞的每一个代谢,影响细胞稳态和能量平衡。植物中氧化还原翻译后修饰在调节酶活性和控制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众多研究蛋白氧化应激翻译后修饰的技术中,尤以蛋白质组分析方法最适合。对蛋白质可逆的氧化... 植物氧化还原调节参与细胞的每一个代谢,影响细胞稳态和能量平衡。植物中氧化还原翻译后修饰在调节酶活性和控制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众多研究蛋白氧化应激翻译后修饰的技术中,尤以蛋白质组分析方法最适合。对蛋白质可逆的氧化还原翻译后修饰、氧化应激、氮化应激、抗病防御和细胞氧化还原应激与调控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氧化还原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氧化还原蛋白质组学 氧化还原调节 病原菌防御 活性氧 活性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靶向生物活性小分子探针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晟曦 那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7-560,共14页
内质网是真核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参与多种生理过程.各种外界诱因会引发内质网应激,使细胞产生各种生物活性分子,从而导致细胞生理活性变化,引起癌症等多种疾病.生物活性物种,如活性氧、活性氮、活性硫等,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活性和生物... 内质网是真核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参与多种生理过程.各种外界诱因会引发内质网应激,使细胞产生各种生物活性分子,从而导致细胞生理活性变化,引起癌症等多种疾病.生物活性物种,如活性氧、活性氮、活性硫等,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活性和生物活性,在众多生理病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荧光探针技术是检测这些生物活性物种的一种较理想的手段,具有光学性质优异、定位效果突出、可以进行多功能实时原位监测等特点.因而,借助荧光成像技术监测活性物种在内质网中的变化过程,对攻克某些代谢疾病和癌症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可以靶向于内质网、特异性检测活性物种的荧光探针,在对其结构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展示了其功能性和生物应用前景,并进一步阐述了定位和检测机制,最后对该类探针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 荧光探针 活性氧 活性氮 活性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