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32篇文章
< 1 2 1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Subjectivity Spirit of Farmers in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1
作者 Pan Kun Zheng Wenshua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18-225,共8页
Farmers’subjectivity spirit is the fundamental political and ethical spirit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A standardized analysis based on the whole process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easily reveals that the s... Farmers’subjectivity spirit is the fundamental political and ethical spirit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A standardized analysis based on the whole process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easily reveals that the subjectivity spirit of farmers can be summarized into the spirit of extensive equality of participation,the spirit of complete standardization of procedures,and the spirit of seeking benefits for people as a result.However,the current work on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has confronted with various hidden worries about the farmers’subjectivity dilemma,which leads to the aliena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The key way only to solve the problem is to cultivate the farmers’subjectivity culture and integrate it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TPA) FARMER subjectivity spir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感重构搬迁社区治理共同体的三阶路径——基于L县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田野考察 被引量:2
2
作者 罗强强 杨李婕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71,共8页
传统治理模式偏重物质供给而忽视情感动员,导致社区陷入“低信任—弱参与”的集体行动困境。通过对L县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入场期—造场期—固场期”的动态过程分析,归纳出情感重构搬迁社区治理共同体的三阶路径,即个体情感调适—群... 传统治理模式偏重物质供给而忽视情感动员,导致社区陷入“低信任—弱参与”的集体行动困境。通过对L县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入场期—造场期—固场期”的动态过程分析,归纳出情感重构搬迁社区治理共同体的三阶路径,即个体情感调适—群体关系重塑—集体认同培育。当然这一过程不仅依赖政策设计与文化适配,更需在“效率与温度”“传统与现代”“技术与人文”的张力中寻求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重构 社区治理共同体 易地扶贫搬迁 情感治理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生计视角下返贫致贫的差异化治理 被引量:1
3
作者 田鹏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6,共10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返贫致贫治理是一个涉及治理空间、治理主体、治理要素和治理机制的辩证互构和动态演化的过程,兼具系统性、复杂性等特征,其本质是生计能力和生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返贫致贫治理是一个涉及治理空间、治理主体、治理要素和治理机制的辩证互构和动态演化的过程,兼具系统性、复杂性等特征,其本质是生计能力和生计权利的系统性重建。可持续生计理论重视人的能力和权利,不仅关注物质资源和生计环境,还聚焦人的主体选择和生计权利,能够系统揭示返贫致贫治理机制创新与可持续生计制度变迁的内在机理。以易地搬迁为例,采用可持续生计理论视角,基于治理导向和治理机制两个维度构建分析框架,考察返贫致贫不同类型的差异化治理机制。研究表明,易地搬迁返贫致贫治理要聚焦次生属性及其实践特征,精准识别生计能力提升和生计权利保障面临的结构性制约;还必须分类摸清返贫致贫群体的能力结构、资源禀赋和主体诉求,要以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和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为契机,助力搬迁户生计能力提升和生计权利保障协同推进。从脆弱性治理到可持续发展,巩固拓展返贫致贫治理成果同后续扶持有效衔接,应当以区域融合发展及生计可持续为导向,遵循返贫致贫治理机制创新与可持续生计制度变迁协同演化的应然规律,助力后搬迁时代返贫致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贫致贫 易地搬迁 可持续生计 生计权利 生计能力 治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力资本对脱贫户收入的影响及异质性研究——基于3856户脱贫户的调查数据
4
作者 朱琳 夏万琪 +1 位作者 廖和平 顾罗迪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61,共16页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研究脱贫户收入影响因素,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实地调查法、OLS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从异质性角度分析影响脱贫户收入增长因素,通过对Y省3856户脱贫户的调查研究得到如下结论:教育和...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研究脱贫户收入影响因素,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实地调查法、OLS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从异质性角度分析影响脱贫户收入增长因素,通过对Y省3856户脱贫户的调查研究得到如下结论:教育和健康水平高可有效提升家庭收入,其中健康因素影响更大;劳动力迁移与脱贫户收入体现出极显著相关性,工资性收入是脱贫户收入的主要来源,并且迁移距离越远对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的回报越高,但对家庭人均经营性收入损耗也越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区县就业技术培训效果较非重点区县更好,但整体而言与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和家庭人均经营性收入呈现反向变化的因果关系,原因在于培训内容与劳动力需求出现错配,就业技术培训并未取得预期效果,技能型人力资本提升是未来投资的重难点。此外,不同性别和民族的脱贫户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人力资本收入回报的差异。基于此提出要提升就业技术培训质量、强化健康帮扶、引导转移就业和分层分类帮扶等措施促进脱贫户可持续增收,助力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户收入 人力资本 异质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贫政策的福利水平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严明义 马文杰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103,共15页
低收入群体家庭福利水平的提升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对扶贫政策的福利水平效应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考虑到福利水平的逻辑递进关系,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别以人均劳动收入、多维贫困对福利水平进行测度。首先,利用... 低收入群体家庭福利水平的提升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对扶贫政策的福利水平效应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考虑到福利水平的逻辑递进关系,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别以人均劳动收入、多维贫困对福利水平进行测度。首先,利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分析发现,扶贫政策显著提升了贫困家庭的福利水平,降低了家庭多维贫困,提高了家庭人均劳动收入,并探讨了结果的稳健性。其次,基于需求层次理论和可行能力理论对家庭内生动力与自我发展能力进行了界定,并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进行测算,进而就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与家庭福利水平的关系进行分析。分析发现,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对人均劳动收入和多维贫困的影响存在差异,自我发展能力对家庭福利水平的影响存在群体差异。最后,对内生动力与自我发展能力在扶贫政策影响低收入群体家庭福利水平方面的机制进行分析。分析发现,扶贫政策通过显著提高低收入群体家庭内生动力进而改善家庭福利水平;扶贫政策未能显著提高低收入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锚定低收入群体的帮扶政策,在降低政策参与门槛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低收入群体在政策中的参与程度;应进一步挖掘家庭发展的限制来自能力转化还是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以使帮扶政策产生持久性成效并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政策 农村低收入群体 福利水平 内生动力 自我发展能力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视域下海南农业科研单位支撑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6
作者 刘燕群 李玉萍 +2 位作者 梁伟红 叶露 邓春梅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43-148,共6页
基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视域和海南农业科研机构基本情况,从建设农业强国赋予新使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出新要求、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新挑战、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提出新需求和科技创新需要新突破5个方面分析海南农业科研单... 基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视域和海南农业科研机构基本情况,从建设农业强国赋予新使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出新要求、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新挑战、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提出新需求和科技创新需要新突破5个方面分析海南农业科研单位支撑乡村振兴面临的形势,提出海南农业科研单位支撑乡村振兴的途径,即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加强高水平科技创新、打造高水平创新队伍、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科技服务质量和效率、建设特色科技成果示范基地、积极参与培育基层农技力量和促推农业数字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脱贫攻坚 科研单位 乡村振兴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民间阅读推广的西藏实践:旦增曲扎的探索与启示
7
作者 吉太加 旦增曲扎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6-160,共5页
文章基于对牧民旦增曲扎的深度访谈,系统梳理其扎根藏北牧区十余年的基层阅读推广实践。旦增曲扎从辍学青年到公益阅读倡导者的蜕变,展现了边疆民族地区个体力量推动文化觉醒的独特路径;通过创办扫盲班、筹建西藏首个民间免费图书馆、... 文章基于对牧民旦增曲扎的深度访谈,系统梳理其扎根藏北牧区十余年的基层阅读推广实践。旦增曲扎从辍学青年到公益阅读倡导者的蜕变,展现了边疆民族地区个体力量推动文化觉醒的独特路径;通过创办扫盲班、筹建西藏首个民间免费图书馆、创新远程教育模式等举措,提升了索县及周边群众的识字率与文化参与度,能为边疆牧区精神脱贫与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阅读推广 文化扶贫 公益图书馆 精神脱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健康对居民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研究——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
8
作者 兰峰 赵雪 《人口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50,40,共11页
在贫困治理方向转为相对贫困的治理后,除了关注物质扶贫,还应重视心理扶贫的作用。基于多维相对贫困视角,运用CFPS 2018数据,从收入、教育、健康、社会保障和信息5个维度建立指标,实证分析了心理健康对居民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作用及其... 在贫困治理方向转为相对贫困的治理后,除了关注物质扶贫,还应重视心理扶贫的作用。基于多维相对贫困视角,运用CFPS 2018数据,从收入、教育、健康、社会保障和信息5个维度建立指标,实证分析了心理健康对居民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作用及其异质性。实证结果发现:心理健康能够显著缓解居民多维相对贫困状况,且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不同年龄段,心理健康对高龄居民的多维相对贫困影响更明显;相比于女性,心理健康对男性居民的多维相对贫困影响更大;城市和农村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均显著。研究结论表明,应重视城乡居民的心理健康状态,不断提升全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将更有利于缓解居民多维相对贫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多维相对贫困 心理扶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障脱贫地区粮食安全的战略意义、现实挑战与实践方略
9
作者 钟钰 王怡婷 +1 位作者 文姝蓉 普蓂喆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123,共18页
粮食主产区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其中不少粮食主产区是脱贫地区。新时期如何保障脱贫地区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与现实意义。确保脱贫地区粮食安全是关乎脱贫地区人民生存生活和经济社会稳定、关乎粮食安全全国“一盘棋... 粮食主产区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其中不少粮食主产区是脱贫地区。新时期如何保障脱贫地区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与现实意义。确保脱贫地区粮食安全是关乎脱贫地区人民生存生活和经济社会稳定、关乎粮食安全全国“一盘棋”、关乎乡村全面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然而,当前脱贫地区守住粮食安全底线还存在经济社会发展压力较大、自然资源条件相对较差、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以及规模化经营条件基础弱等诸多现实挑战。因此,新时期保障脱贫地区粮食安全,应重点从完善激励机制、突出主体作用、发挥集体功能、夯实产能流通四点上发力,推动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筑牢稳产保供“压舱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脱贫地区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共治、制度驱动与价值融合: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有效的实现路径——基于复合治理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10
作者 贺芒 赖翰文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135,共17页
治理有效是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转型的价值旨归,现有“边缘治理”模式与复杂治理情境间存在的主体、需求与价值维度张力阻碍了治理有效的实现。平衡治理结构、治理过程与治理价值三维张力的复合治理是创新治理模式的一种本土理论视角,... 治理有效是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转型的价值旨归,现有“边缘治理”模式与复杂治理情境间存在的主体、需求与价值维度张力阻碍了治理有效的实现。平衡治理结构、治理过程与治理价值三维张力的复合治理是创新治理模式的一种本土理论视角,基于“结构-过程-价值”分析框架对2020年以来34个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案例进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深入剖析社区治理有效的影响因素与实现路径。社区治理有效受到主体共治、制度耦合、机制联动、工具组合与价值集合五个因素的交互影响,并通过三条组合路径实现:机制联动依托的多元共治型路径、价值集合导向的制度驱动型路径、工具组合基础的价值融合型路径。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的多元主体共治结构、驱动需求有序流动的耦合制度治理过程、采用多种治理工具整合的融合治理价值能分别回应主体博弈、需求交织、价值多元的复杂治理情境,为实现治理有效为价值基准、超越城乡双轨施行的治理模式理论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融入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社区治理 治理有效 复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中国有产权对制度扩散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杨治 胡晨昊 《南开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103,共12页
本文基于制度扩散理论视角,以上市公司精准扶贫为研究背景,探究了国有产权在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制度扩散中的影响和作用机理。以2016~2019年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1)国有产权对上市公司履行扶贫活动有显著的正面影响;(2)国有产权显著... 本文基于制度扩散理论视角,以上市公司精准扶贫为研究背景,探究了国有产权在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制度扩散中的影响和作用机理。以2016~2019年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1)国有产权对上市公司履行扶贫活动有显著的正面影响;(2)国有产权显著提高了企业响应扶贫的速度,该正面作用在当地国企数量更少、市场化程度更低的地域更加强烈;(3)参与扶贫的企业中,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有更多的奖项披露行为。拓展检验发现,中央国企比地方国企履行扶贫程度更高,但地方国企响应扶贫速度更快,中央国企披露了更少的扶贫奖项;国有企业的地域带动作用对提高当地民营企业扶贫参与度有显著影响。本文研究框架拓展了制度扩散理论在社会责任领域的应用,对国有企业改革和乡村振兴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责任 企业精准扶贫 制度扩散 国有产权 制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南山区易地搬迁安置点的聚落形态特征与生成机制——以临沧市临翔区为例
12
作者 耿虹 武丹 +1 位作者 姚怡冰 邵埌宇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0,共7页
易地扶贫搬迁虽显著改善了滇西南山区乡村聚落的人居环境品质,但在铲除空间贫困根基的搬迁过程中,由于安置点建设的任务性、时效性和指标性要求而很难完全兼顾乡土风貌延续、景观生态友好等方面内容,导致新聚落形态与环境载体的地理景... 易地扶贫搬迁虽显著改善了滇西南山区乡村聚落的人居环境品质,但在铲除空间贫困根基的搬迁过程中,由于安置点建设的任务性、时效性和指标性要求而很难完全兼顾乡土风貌延续、景观生态友好等方面内容,导致新聚落形态与环境载体的地理景观要素及结构关系处理相对城市化。本研究借助形态定量与内涵定性的分析手段,采用长宽比、形状指数、建筑密度量化分析临沧市临翔区35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的聚落形态特征,并结合田野调查剖析其背后的生成机制,通过探讨其环境适应与友好程度提出安置点后续发展的指导建议,以期拓宽山区易地搬迁安置点人居环境与地形地貌自然嵌合、与生态环境有机融合的思路,为山区易地搬迁安置点未来可持续发展、振兴和改造建设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聚落形态 生成机制 形状指数 安置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脱贫地区农业小微企业科技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孔令孜 宁夏 +3 位作者 黄艳芳 容建波 白先进 李小红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7期128-134,共7页
基于广西18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479份实地调查数据,利用Logit模型对脱贫地区农业小微企业品种需求、生产技术需求、经营管理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业小微企业的科技需求表现为生产技术需求>经营管理需求>... 基于广西18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479份实地调查数据,利用Logit模型对脱贫地区农业小微企业品种需求、生产技术需求、经营管理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业小微企业的科技需求表现为生产技术需求>经营管理需求>品种需求;受教育程度、产业类型、企业规模、是否进行品牌注册、是否进行产品认证、是否获得技术支持是影响农业小微企业技术需求的主要因素;经营主体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大小表现为加工业>养殖业>种植业,规模较大、未获得技术支持、对品牌建设较为关注的农业小微企业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更为强烈。因此,提出了提高经营主体整体素质、积极开展产品认证培育品牌、扩大脱贫地区科技服务覆盖面、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构建全产业链服务模式、创新科技服务提供方式等建议,以期推动科技服务与需求精准匹配,为促进脱贫地区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地区 农业小微企业 农业科技需求 影响因素 LOG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帮扶项目资产长效管理机制
14
作者 任金政 李睿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5,共15页
帮扶项目资产长效管理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制度性基础。本文从经济效益、公共效应与善治效能视角,构建帮扶项目资产长效管理机制的理论框架,深入剖析实施帮扶项目资产长效管理的现实基础、突出问题与实现路径。研究发现:一是... 帮扶项目资产长效管理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制度性基础。本文从经济效益、公共效应与善治效能视角,构建帮扶项目资产长效管理机制的理论框架,深入剖析实施帮扶项目资产长效管理的现实基础、突出问题与实现路径。研究发现:一是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重大成效,帮扶项目资产规模巨大,具有较强的公共效应和经济效益;二是帮扶项目资产管理存在资产闲置、利用效率不高、资产损失或灭失等现实问题;三是帮扶项目资产长效管理需要采用全链条、全要素、多主体的管理机制,实现资产管理中的风险与收益适配、公共与效率兼顾、博弈与协同平衡,从而达成帮扶项目资产的长效管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产业帮扶 帮扶项目资产 长效管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域牧区的阅读点灯人——旦增曲扎与基层阅读推广的15年坚守
15
作者 吉太加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7-160,共4页
文章以西藏那曲索县牧区青年旦增曲扎的十五年基层阅读推广实践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教育缺失的高原牧区推动全民阅读的路径与成效。通过田野调查与参与式观察,研究发现旦增曲扎从个人觉醒到创办扫盲班、建立西藏首座民间公益图书馆,逐... 文章以西藏那曲索县牧区青年旦增曲扎的十五年基层阅读推广实践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教育缺失的高原牧区推动全民阅读的路径与成效。通过田野调查与参与式观察,研究发现旦增曲扎从个人觉醒到创办扫盲班、建立西藏首座民间公益图书馆,逐步形成“政府引导+民间首创+公益赋能”的文化扶贫模式。其经验体现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融合、线下深耕与线上拓展协同,为边疆地区文化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研究结论表明,基层阅读推广需结合地域文化特性,通过政企协同与持续创新,激发民众内生动力,最终实现文化自觉与社会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阅读推广 文化扶贫 政企协同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服务质量对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社会融入的影响
16
作者 王雅俊 王一峰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8-177,共10页
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搬迁农户的社会融入更是政策落实的关键一环,研究公共服务质量对社会融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宁夏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662户搬迁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CRITIC法测度社会融入,利用... 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搬迁农户的社会融入更是政策落实的关键一环,研究公共服务质量对社会融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宁夏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662户搬迁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CRITIC法测度社会融入,利用多重中介模型探讨公共服务质量对搬迁农户社会融入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搬迁农户社会融入达到较高水平,但经济融入稍差,仍有进步空间;高质量公共服务显著促进了搬迁农户的社会融入,且这一影响存在子维度和安置方式的异质性,对心理与身份融入、集中安置的促进作用更强;机制分析表明,政治信任和基层行为在公共服务质量影响社会融入过程中起到多重中介作用,公共服务质量通过提高农户的政治信任、推动基层组织的积极行为进而影响搬迁农户的社会融入,其中基层行为应得到更多重视。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多项政策建议,以促进搬迁农户的社会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公共服务质量 社会融入 CRITIC法 多重中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期后低收入群体帮扶常态化转型研究:内涵、定位与政策优化
17
作者 左停 古丽尼尕热·阿里木 李泽峰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7,共9页
脱贫攻坚期间各级政府采取了许多超常帮扶举措,过渡期后,建立并完善低收入群体常态化帮扶将成为农村帮扶工作的重要制度安排。推动低收入群体帮扶工作向常态化转型,持续助力共同富裕远景目标的实现,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议题。研究聚焦... 脱贫攻坚期间各级政府采取了许多超常帮扶举措,过渡期后,建立并完善低收入群体常态化帮扶将成为农村帮扶工作的重要制度安排。推动低收入群体帮扶工作向常态化转型,持续助力共同富裕远景目标的实现,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议题。研究聚焦过渡期后低收入群体帮扶转型问题,深入探究低收入群体帮扶常态化的现实必要性。通过解构“常态化”在低收入群体帮扶中的双重内涵,明确其在政策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认为,过渡期后低收入群体帮扶工作常态化需要基于新的目标定位,注重常态化长效机制建设;推动部分超常措施的规范化、制度化;促进各行业部门帮扶工作的主流化;加强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建设;支持创建乡村社区帮扶基金;运用好考核机制,把阶段性目标和常态化考核相结合,提升帮扶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收入群体帮扶 常态化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贫标签的溢价效应研究:消费使命感和亲社会动机的并行中介作用
18
作者 王新刚 李秀秀 李祖兰 《商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32,共11页
消费扶贫是中国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作为扶贫产品的特殊标识,扶贫标签通过传递官方属性和道德意义影响消费者行为。基于意义构建理论和社会信息加工理论,三项实验系统探讨了扶贫标签对消... 消费扶贫是中国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作为扶贫产品的特殊标识,扶贫标签通过传递官方属性和道德意义影响消费者行为。基于意义构建理论和社会信息加工理论,三项实验系统探讨了扶贫标签对消费者溢价支付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带有扶贫标签的产品相较于无标签产品会显著提升消费者的溢价支付意愿,消费使命感和亲社会动机在此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此外,当扶贫标签以拟人化方式呈现时,主效应进一步增强。研究结论拓展了道德标签、使命感与亲社会动机领域的理论成果,并为扶贫产品的传播与营销实践提供了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标签 消费使命感 亲社会动机 溢价支付意愿 标签拟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G评级分歧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影响:来自精准扶贫的证据
19
作者 宋献中 李双怡 潘婧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52,共14页
环境、社会和治理(environmental,social,and governance,ESG)评级是衡量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重要工具,但ESG评级分歧的存在可能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基于精准扶贫视角,以2016—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ESG评级分... 环境、社会和治理(environmental,social,and governance,ESG)评级是衡量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重要工具,但ESG评级分歧的存在可能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基于精准扶贫视角,以2016—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ESG评级分歧是否会抑制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精准扶贫投入。机制分析表明,企业声誉和管理者短视是ESG评级分歧影响企业精准扶贫行为的内在机制。进一步分析发现,ESG评级分歧主要降低了企业的造血式扶贫投入,而对输血式扶贫投入没有太大影响;外部压力较低、国有企业和首席执行官具有贫困经历的企业,其精准扶贫投入受到ESG评级分歧的负面影响更小。从精准扶贫角度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会削弱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并诱发机会主义行为,对中国现阶段ESG规范有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评级分歧 精准扶贫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声誉 管理者短视 信息披露 机会主义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对策建议
20
作者 杨志武 戴羽芊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4期82-84,共3页
结合黑龙江省脱贫攻坚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做好就业保障、打造新型产业、加强人才引进、完善评价体系以及健全帮扶机制等方面,探索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政策建议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