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穴盘苗仿生取喂机械手的设计与试验
1
作者 胡显威 蒋蓓 +3 位作者 辛宏伟 陈宏 王立新 韩长杰 《新疆农机化》 2025年第2期12-16,共5页
针对移栽取苗机构取苗成功率低、伤苗率高及结构复杂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仿人手持苗方式的机械手,阐述了该装置结构组成及作业原理。以苗龄60天的辣椒苗为研究对象开展力学特性试验,获取机械手结构设计基础参数。结合穴盘苗力学特性... 针对移栽取苗机构取苗成功率低、伤苗率高及结构复杂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仿人手持苗方式的机械手,阐述了该装置结构组成及作业原理。以苗龄60天的辣椒苗为研究对象开展力学特性试验,获取机械手结构设计基础参数。结合穴盘苗力学特性及栽植农艺要求,确定机械手末端参数L1、L2、L3、θ和β分别为15 mm、65 mm、15mm、150°和120°。通过对机械手进行静力学分析,分析出取苗的最小提升力和复位弹簧弹力分别为3.34 N和6.5N,以此为复位弹簧选型提供依据。通过软件仿真和田间试验表明:当取苗频率以40、60、90和120株/min作业时,取苗成功率依次为97.6%、96.8%、95.4%和93.8%,伤苗率最高为3.1%,满足取喂苗要求,研究结果能够验证机械手取苗的可行性,为自动化移栽装备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苗装置 力学特性 机械手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杀秧收获一体机的研制与田间试验
2
作者 周彦君 林川尧 +1 位作者 吴建 刘小谭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56-161,共6页
针对现有的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收获机并未具备杀秧功能的问题,将机械化杀秧与收获融合,研制一款马铃薯杀秧收获一体机,该机由杀秧、挖掘、分离输送、传动、提升以及收集等装置组成,通过理论分析确定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使用... 针对现有的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收获机并未具备杀秧功能的问题,将机械化杀秧与收获融合,研制一款马铃薯杀秧收获一体机,该机由杀秧、挖掘、分离输送、传动、提升以及收集等装置组成,通过理论分析确定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使用该机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收获损失率为3.9%,伤薯率为1.9%,茎叶打碎长度合格率为90%,其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马铃薯机械化杀秧、收获的农业标准,能够解决收获成本高、劳动强度大、机械化作业繁琐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 收获 杀秧 一体机 研制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BP-2000型水稻育秧播种机分盘装置研制 被引量:6
3
作者 谢方平 杨靖 +3 位作者 符志勇 刘大为 龚明 程乐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6,共11页
针对现有育秧播种机分盘装置生产效率较低、高速作业时易出现卡盘和秧盘输送不连续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生产效率不低于2000盘/h的机械气动式自动分盘装置,可快速、准确完成分盘和供盘,适配2BP-2000型水稻育秧播种机高速播种。阐述... 针对现有育秧播种机分盘装置生产效率较低、高速作业时易出现卡盘和秧盘输送不连续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生产效率不低于2000盘/h的机械气动式自动分盘装置,可快速、准确完成分盘和供盘,适配2BP-2000型水稻育秧播种机高速播种。阐述了分盘装置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开展分盘、接盘过程分析,确定装置稳定分盘、接盘作业的关键机构与工作参数。分盘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生产率为1600~2000盘/h时,分盘稳定性不低于98.67%。开展以层叠秧盘数、生产率和秧盘质量为试验因素,以接盘成功率为试验指标的三因素三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得到影响接盘成功率的因素主次关系为生产率、层叠秧盘数、秧盘质量,其中生产率、层叠秧盘数对接盘成功率影响显著(P<0.05),秧盘质量对接盘成功率影响不显著(P≥0.05),表明分盘装置对不同质量的秧盘适应性较好,其最优参数组合为:生产率2000盘/h、层叠秧盘数6盘/层、秧盘质量750 g/盘,该条件下分盘装置的接盘成功率均值为98.43%,与预测值仅相差0.29个百分点。研究结果对提高水稻硬盘育秧播种机械化水平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试验 水稻育秧播种 分盘装置 分盘稳定性 接盘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优化铁皮石斛传统种苗繁育技术
4
作者 张志勇 周美玲 +2 位作者 郑新妹 张川 梁金平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30-34,共5页
为了提高铁皮石斛传统育苗腋芽萌发成苗率,指导铁皮石斛传统育苗技术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开展影响腋芽萌发成苗率因子[繁育模式(A)、激素处理(B)、育苗基质(C)、品系(D)]的四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影响传统育苗腋芽萌发成... 为了提高铁皮石斛传统育苗腋芽萌发成苗率,指导铁皮石斛传统育苗技术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开展影响腋芽萌发成苗率因子[繁育模式(A)、激素处理(B)、育苗基质(C)、品系(D)]的四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影响传统育苗腋芽萌发成苗率因素主次顺序为D>A>B>C,4个因素的最优水平分别是A_(2)(整条平铺并覆盖基质1 cm左右)、B_(2)(NAA 0.5 mg/L+6-BA 0.5 mg/L)、C_(1)(苔鲜)、D_(4)(紫精灵),试验筛选出传统育苗因素最优组合A_(2)B_(2)C_(1)D_(4),其萌发成苗率可达81%,较自然腋芽萌发成苗率(10%~20%)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 铁皮石斛 育苗 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穴盘苗移栽机翻转式取送苗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明 任玲 +1 位作者 李韬 王双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95,共7页
目前,国内番茄穴盘苗半自动移栽仍需人工完成取投苗,生产效率较低。为此,开发了一种翻转式移栽机自动取送苗装置。以整排取苗式自动移栽机为研究对象,根据苗盘尺寸及取送工作流程进行取送苗装置结构设计,主要包括连杆机构构成的移栽机... 目前,国内番茄穴盘苗半自动移栽仍需人工完成取投苗,生产效率较低。为此,开发了一种翻转式移栽机自动取送苗装置。以整排取苗式自动移栽机为研究对象,根据苗盘尺寸及取送工作流程进行取送苗装置结构设计,主要包括连杆机构构成的移栽机机械臂、滑块机构构成的三爪取送苗机械手及根据不同工作间距设计的分苗装置,以期设计一种能够在单驱动元件情况下,依靠简单运动轨迹完成取投苗工作的装置。通过SolidWorks仿真软件进行运动学分析,获取机械臂末端运动轨迹、速度并分析机械臂末端轨迹。进行轨迹验证及取送苗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机械臂末端轨迹与仿真及理论结果一致,验证了翻转式取送苗装置能够利用简单轨迹简化取苗流程。研究结果可为整排式取苗移栽机自动取送苗装置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送苗机构 机械臂 运动学仿真 机械臂轨迹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移栽操作方法对乌桕全冠移栽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焱鑫 候亮 张周烜 《林业科技》 2024年第5期31-35,共5页
通过苗圃中不同断根方式、不同基质填充、不同施肥方式三个对比试验,研究更好的乌桕容器苗全冠移栽方法,为大规格全冠苗移栽提供技术支持。断根实验为从休眠前到萌芽后做不同时间不同断根次数的对比,结果表明,不同断根方式对生长势影响... 通过苗圃中不同断根方式、不同基质填充、不同施肥方式三个对比试验,研究更好的乌桕容器苗全冠移栽方法,为大规格全冠苗移栽提供技术支持。断根实验为从休眠前到萌芽后做不同时间不同断根次数的对比,结果表明,不同断根方式对生长势影响最为显著,多次、休眠期断根组远好于单次、萌芽期断根组;基质实验为园土、泥炭、中粗砂、发酵木屑作不同配比的对比。结果表明,不同容器基质对生长势影响比较显著,兼顾养分与透气性的基质表现更好;施肥实验为同等总养分含量的有机肥、缓释肥、复合肥作对比,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对生长势影响不显著,用复合肥在生长期薄肥勤施的组别表现略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桕 容器苗 全冠移栽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桦育苗及引种栽培试验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辛崇权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8期52-55,共4页
为了探索武夷桦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规律,找到其最适种植方式,为种植和推广该树种提供依据,本研究进行不同种植密度下的武夷桦育苗及引种栽培试验,研究武夷桦的育苗和引种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武夷桦的生长发育受到温度和水分的影响,最低... 为了探索武夷桦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规律,找到其最适种植方式,为种植和推广该树种提供依据,本研究进行不同种植密度下的武夷桦育苗及引种栽培试验,研究武夷桦的育苗和引种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武夷桦的生长发育受到温度和水分的影响,最低气温对武夷桦生长速度的影响较大;种植第1年,种植密度为1 500株/hm^(2)(实验组B)的武夷桦林分平均高较高,种植第2年,种植密度为1 200株/hm^(2)(实验组A)的武夷桦林分平均高较高;种植密度为1 800株/hm^(2)(实验组C)时,武夷桦林分树高的高低变化差异较明显,而种植密度为1 200株/hm^(2)(实验组A)时武夷桦林分树高的高低变化差异不大;武夷桦可在研究区域大面积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桦 育苗试验 引种栽培 描述性统计分析 高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交趾黄檀培育技术研究进展
8
作者 苏志瑜 庞伟灿 +10 位作者 吴婵 何国政 卢世林 邓坚 黄武新 刘翠平 谢杭君 徐元威 韦烁星 朱原立 张团山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1期96-101,116,共7页
交趾黄檀是珍贵的红木树种,其木材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随着市场对交趾黄檀大径材需求日益增加,同时交趾黄檀具有高碳汇和固氮的特点,交趾黄檀的营林培育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涌现出较多的研究成果。通过查阅文献和本地调查的方... 交趾黄檀是珍贵的红木树种,其木材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随着市场对交趾黄檀大径材需求日益增加,同时交趾黄檀具有高碳汇和固氮的特点,交趾黄檀的营林培育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涌现出较多的研究成果。通过查阅文献和本地调查的方式,分别从引种选育、育苗技术、造林模式和生态效益等方面综述了交趾黄檀营林培育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交趾黄檀各种源家系间的差异和培育技术体系以及造林模式;分析了交趾黄檀较适应我国东南地区气候,生长效益表现较好,呈现出速生的特性,对改善土壤养分结构有积极作用,生态效益显著;但是,交趾黄檀育苗技术在组培方面尚未成熟,苗木工业化生产仍需加强发展,改造低效林和营建复层混交林的经营模式还停留在探索阶段;提出了加强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开发、加强良种选育和无性系育苗技术研究、创新探索常见用材林混交或套种交趾黄檀的营林模式等建议,以期为我国交趾黄檀营林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趾黄檀 引种试验 种苗培育 造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狭叶方竹实生苗推广栽培试验研究
9
作者 唐秀俊 李莉 +5 位作者 余德会 李萍 顾先锋 李扬 胡窕 弓丽花 《贵州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19-22,27,共5页
探索狭叶方竹实生苗栽培的适宜性,为推广栽培提供借鉴。本研究通过露天和林下两种不同环境进行狭叶方竹实生苗栽培试验,并对实生苗的植苗成活率、出笋数量及其新发竹笋地径大小情况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在两种不同种植环境下,狭叶... 探索狭叶方竹实生苗栽培的适宜性,为推广栽培提供借鉴。本研究通过露天和林下两种不同环境进行狭叶方竹实生苗栽培试验,并对实生苗的植苗成活率、出笋数量及其新发竹笋地径大小情况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在两种不同种植环境下,狭叶方竹实生苗植苗成活率、出笋数量有显著差异,林下环境植苗成活率高于露天环境,但两种环境植苗成活率均大于90%,满足造林成活率大于85%的标准要求;露天环境出笋数量高于林下环境,露天环境单株(丛)出笋数量最多可达110株,最少为15株;新发竹笋地径大小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叶方竹 种植环境 实生苗 栽培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盘苗自动移栽钵体力学特性试验 被引量:65
10
作者 韩绿化 毛罕平 +3 位作者 胡建平 缪小花 田昆鹏 杨学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29,共6页
穴盘苗钵体的力学特性,是穴盘苗自动移栽机取苗机构设计的重要依据。以黄瓜为育苗对象,选用镇江培蕾育苗有机土,使用128孔正方形锥体穴盘,在Venlo型玻璃温室培育穴盘苗。试验时,穴盘苗苗龄28d,长出两片子叶和第一片心叶,钵体含水率范围... 穴盘苗钵体的力学特性,是穴盘苗自动移栽机取苗机构设计的重要依据。以黄瓜为育苗对象,选用镇江培蕾育苗有机土,使用128孔正方形锥体穴盘,在Venlo型玻璃温室培育穴盘苗。试验时,穴盘苗苗龄28d,长出两片子叶和第一片心叶,钵体含水率范围为54.21%~60.47%。对穴盘苗钵体进行了平板压缩、加卸载循环和蠕变试验,试验仪器为TA-XT2i型质地分析仪,测前、测试、测后速度均为1mm/s。钵体压缩试验测试10mm压缩量下的抗压特性,试验重复20次,钵体加卸载循环试验测试2、4、6、8mm压缩量下的加卸载特性,每个压缩量重复10次,钵体蠕变试验试验测试2、4、6、8N不同加载力下的蠕变特性,保持时间为120s,每个测试力重复10次。试验表明穴盘苗钵体的抗压力与变形呈非线性变化,抗压力随着变形的增大先缓慢增大再显著增大。在平板压缩过程中,钵体无明显的屈服破坏点。穴盘苗钵体的压缩破坏是从钵体盘根较少的区域开始,逐渐扩大破碎度。在弹塑性方面,随着压缩量的增大,滞后损失、抗压峰值力均增大,弹性度减小,并且穴盘苗钵体压缩变形越大,其塑变能力越强,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可以从两侧或四周夹紧钵体而不破坏其整体性。利用Burgers模型能有效表征穴盘苗钵体的压缩蠕变特性,获得了对应的黏弹性参数。通过钵体不同压力下的蠕变试验,得到随着加载力的增大,瞬时弹性系数、延迟时间均减小,在1s内,加载力为2、4、6、8N时,钵体平均蠕变量分别为0.0244、0.0308、0.0446、0.0549mm,表明其蠕变量比较小,这对快速夹取穴盘钵体的夹紧松弛特性影响不大,即钵体一旦夹紧不会松弛掉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特性 试验 弹塑性 穴盘苗 蠕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苗期地膜回收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7
11
作者 杨丽 刘佳 +2 位作者 张东兴 侯书林 徐飞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73-77,共5页
设计了一种浮动同步卷膜式棉花苗期地膜回收机。分析和确定了起膜铲、抖土辊和浮动卷膜机构等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采用起膜铲和扁纺锤状抖土辊相结合的结构,能很好地实现膜苗、膜土分离;采用浮动同步卷膜机构能有效避免收膜作业过程中... 设计了一种浮动同步卷膜式棉花苗期地膜回收机。分析和确定了起膜铲、抖土辊和浮动卷膜机构等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采用起膜铲和扁纺锤状抖土辊相结合的结构,能很好地实现膜苗、膜土分离;采用浮动同步卷膜机构能有效避免收膜作业过程中的扯膜、断膜或滞留堵塞现象。田间试验表明:机具的最佳作业速度为2~3 km/h,当苗株高度不大于30 cm时,地膜回收率不低于95.7%,伤苗率不大于2.37%,能实现一膜两行种植模式的苗期棉田地膜捡拾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回收机 棉花 苗期 设计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季稻区杂交稻机插秧低播量精密育秧试验 被引量:63
12
作者 李泽华 马旭 +4 位作者 谢俊锋 陈国锐 郑志雄 谭永炘 黄益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27,共11页
根据杂交稻种植少本稀植的要求,该文以杂交稻天优998和五优308为材料,采用机械化精密田间育秧试验方法,研究了4种秧盘和4个播种量水平对机插杂交稻秧苗成毯效果、秧苗素质和栽插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钵体毯状秧盘播种量在65 g/盘... 根据杂交稻种植少本稀植的要求,该文以杂交稻天优998和五优308为材料,采用机械化精密田间育秧试验方法,研究了4种秧盘和4个播种量水平对机插杂交稻秧苗成毯效果、秧苗素质和栽插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钵体毯状秧盘播种量在65 g/盘以上、毯状秧盘在45 g/盘以上、窄行秧盘在36 g/盘以上,应用华南农业大学研制的“水稻田间工厂化育秧精密播种机”进行精密播种,采用常规田间育秧管理育成的秧苗成毯效果能满足机插的要求;不同秧盘类型对秧苗素质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4种不同秧盘育秧方式中,以钵盘培育的秧苗素质最好,整齐性也最好,钵毯秧苗次之,毯状秧苗与窄行秧苗相差不大;不同播种量对秧苗素质的影响较大,不同播种量之间,秧苗素质各项指标的差异都达显著水平,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秧苗素质明显下降,表现为叶龄减少,苗高变矮,苗茎宽变细,根长变短,百株鲜质量、百株干质量和百株根质量都变轻;而秧盘与播种量的交互作用对秧苗素质的影响不显著;从栽插质量和满足栽插的农艺要求角度看,对杂交稻天优998而言,钵毯和毯状秧盘的最佳播种量范围为65~80 g/盘,窄行秧盘的最佳播种量范围为52~64 g/盘,钵盘的最佳播种量范围为41~50 g/盘。本文的研究结果对解决杂交稻机插秧技术问题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作物 试验 机械插秧 杂交稻 秧盘 播种量 秧苗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轮-五杆取苗装置机构优化与试验验证 被引量:40
13
作者 崔巍 方宪法 +3 位作者 赵亮 宋建农 林金天 董向前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4-77,共4页
为了解决鸭嘴移栽机的自动取苗问题,以齿轮-五杆机构为基础设计了自动取苗装置,通过仿真优化机构参数,获得了理想的取苗轨迹,并优化了机构的动力学特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自动取苗试验台,通过试验验证了齿轮-五杆取苗机构的合理性和可... 为了解决鸭嘴移栽机的自动取苗问题,以齿轮-五杆机构为基础设计了自动取苗装置,通过仿真优化机构参数,获得了理想的取苗轨迹,并优化了机构的动力学特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自动取苗试验台,通过试验验证了齿轮-五杆取苗机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栽机 取苗机构 优化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盘水稻秧苗拔断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马瑞峻 区颖刚 +1 位作者 赵祚喜 毛宗源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6-59,68,共5页
建立了一个用于工厂化穴盘水稻秧苗力学特性的测试系统。通过试验发现 ,单株穴盘水稻秧苗不同位置高度承受的拔断力不同 ,秧苗茎部最大 ,叶部次之 ,叶枕部最小。平均单株秧苗茎部承受拔断力约为 3.732 N。一穴多株秧苗承受的拔断力随株... 建立了一个用于工厂化穴盘水稻秧苗力学特性的测试系统。通过试验发现 ,单株穴盘水稻秧苗不同位置高度承受的拔断力不同 ,秧苗茎部最大 ,叶部次之 ,叶枕部最小。平均单株秧苗茎部承受拔断力约为 3.732 N。一穴多株秧苗承受的拔断力随株数的增加而增大 ,其变化趋势可由指数方程 P=2 .891 2 K exp(0 .2 894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盘 水稻秧苗 断裂力 力学特性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钵苗移栽机取苗机构人机交互参数优化与试验 被引量:33
15
作者 叶秉良 刘安 +1 位作者 俞高红 骆春晓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7-62,共6页
针对蔬菜钵苗自动取苗机构多目标优化设计问题,利用可视化人机交互优化方法进行求解。建立了移栽机取苗机构优化数学模型,编制基于Visual Basic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优化软件,分析设计变量对目标和约束的影响,进而优化得到满足取苗要求的... 针对蔬菜钵苗自动取苗机构多目标优化设计问题,利用可视化人机交互优化方法进行求解。建立了移栽机取苗机构优化数学模型,编制基于Visual Basic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优化软件,分析设计变量对目标和约束的影响,进而优化得到满足取苗要求的结构参数组合。利用ADAMS软件和高速摄像技术对取苗机构运动特性进行了移栽机仿真和台架试验验证。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表明了机构运动学模型及其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取苗试验证明该机构能完成取苗作业,且取苗成功率为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栽机 蔬菜钵苗 取苗机构 参数优化 仿真 台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栽机凸轮摆杆式扶苗机构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28
16
作者 周德义 孙裕晶 马成林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7-60,共4页
移栽机扶苗机构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设计合理是保证移栽钵苗直立的关键。分析了无扶苗机构时钵苗落地后翻转运动过程 ,凸轮摆杆式扶苗机构栽植性能与运动参数关系 ,以及扶苗板运动规律。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扶苗板运动规律数学模型和扶苗... 移栽机扶苗机构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设计合理是保证移栽钵苗直立的关键。分析了无扶苗机构时钵苗落地后翻转运动过程 ,凸轮摆杆式扶苗机构栽植性能与运动参数关系 ,以及扶苗板运动规律。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扶苗板运动规律数学模型和扶苗机构初相角数学模型。设计的凸轮摆杆式扶苗机构已用于 2 ZB型导苗筒式移栽机上。试验表明 :该机构工作稳定 ,栽植深度均匀 ,满足移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栽机 凸轮摆杆式扶苗机 机构设计 结构参数 运动参数 移栽钵苗 栽植性能 数学模型 栽植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水稻钵苗移栽机送秧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7
17
作者 俞高红 杜立恒 +3 位作者 李革 徐岳平 叶秉良 刘大庆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9-45,共7页
为满足高速水稻钵苗移栽机对送秧装置提出的稳定、精准、快速的送秧要求,设计了一种新型送秧装置。此装置减小了移栽机构在取秧过程中秧箱横向移动的距离,提高了高速工作时纵向送秧的精度和稳定性。对新型横向移箱装置和纵向送秧驱动机... 为满足高速水稻钵苗移栽机对送秧装置提出的稳定、精准、快速的送秧要求,设计了一种新型送秧装置。此装置减小了移栽机构在取秧过程中秧箱横向移动的距离,提高了高速工作时纵向送秧的精度和稳定性。对新型横向移箱装置和纵向送秧驱动机构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纵向送秧驱动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并通过Matlab软件求得一组可行的设计参数。加工了试验台,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显示,其横向移箱装置较传统移箱方式,在移栽机构取苗过程中秧箱横向移动距离减少了37%;其纵向送秧单次误差控制在±2 mm以内,且未出现累积误差。研究提出的送秧装置及其设计方法可应用于移栽速度在200~250次/min的高速水稻钵苗移栽机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移栽机 送秧装置 钵苗 设计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钵苗在鸭嘴式栽植机构中的运动微分方程及应用试验 被引量:22
18
作者 陈建能 夏旭东 +2 位作者 王英 严江军 章鹏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39,共9页
随着机械化栽植速度的提高,为避免在栽植过程中,钵苗在栽植机构的栽植嘴内运动时间过长而无法及时落入苗沟或穴坑造成栽植失败,并对下一循环的栽植产生不利影响,该文将钵苗相对栽植嘴的运动分为与栽植嘴壁面碰撞、平面运动和沿栽植嘴壁... 随着机械化栽植速度的提高,为避免在栽植过程中,钵苗在栽植机构的栽植嘴内运动时间过长而无法及时落入苗沟或穴坑造成栽植失败,并对下一循环的栽植产生不利影响,该文将钵苗相对栽植嘴的运动分为与栽植嘴壁面碰撞、平面运动和沿栽植嘴壁面下滑3个阶段,分别建立了各阶段钵苗的运动微分方程。选择穴盘规格为128孔、苗龄为2-3片真叶、土钵含水率63%左右的西兰花钵苗,利用所建立的钵苗运动微分方程计算得到了变形椭圆齿轮行星轮系栽植机构作业时钵苗与栽植嘴之间的相对运动、相互作用力和钵苗从进入到离开栽植嘴的时间。利用高速摄影及其视频处理技术对钵苗在变形椭圆齿轮行星轮系栽植机构栽植嘴中的运动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的钵苗从进入到离开栽植嘴时间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可见模型的建立及其计算是正确的。同时分析得到当投苗时钵苗轴线与水平面夹角为55°、质心速度为1.5 m/s、质心速度与水平面夹角为68°时,此栽植机构在速度小于147 r/min时钵苗能顺利落入穴坑,为栽植机构的最高转速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微分方程 试验 钵苗 栽植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供钾水平对西瓜幼苗生长和根系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59
19
作者 潘艳花 马忠明 +2 位作者 吕晓东 杜少平 薛亮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6-541,共6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5个供钾水平(0、60 kg.hm 2、240 kg.hm 2、500 kg.hm 2和700 kg.hm 2)下西瓜苗期生长指标和根系形态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240 kg.hm 2钾浓度下,西瓜幼苗茎鲜重、叶鲜重、茎干重、叶干重、子叶面积、茎粗、株高、根...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5个供钾水平(0、60 kg.hm 2、240 kg.hm 2、500 kg.hm 2和700 kg.hm 2)下西瓜苗期生长指标和根系形态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240 kg.hm 2钾浓度下,西瓜幼苗茎鲜重、叶鲜重、茎干重、叶干重、子叶面积、茎粗、株高、根长、比根长、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和根平均直径分别比不施钾处理增长46.05%、31.31%、57.56%、29.87%、2.92%、12.71%、37.18%、67.23%、64.00%、64.03%、58.88%、154.11%和6.25%。700 kg.hm 2钾浓度下,西瓜幼苗茎鲜重、叶鲜重、茎干重、叶干重、子叶面积、茎粗和株高比240kg.hm 2钾浓度处理分别降低40.24%、25.31%、36.90%、23.08%、31.09%、9.81%和41.44%。700 kg.hm 2钾肥处理对西瓜幼苗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所有处理的西瓜幼苗直径≤1.0 mm的根长占总量的90%以上,直径≤0.5 mm的根尖数占总量的98%以上;直径≤2.0 mm的比根长、根体积和根表面积占总量的50%以上;钾素对西瓜幼苗直径≤2.0 mm、2.5 mm<直径≤3.0 mm、3.5 mm<直径≤4.0 mm的根长、比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影响最明显。由于细根的吸收活力比较强,而西瓜细根所占比例最大,因此缺钾条件下,西瓜幼苗钾营养状况受到的影响较根系生长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适宜的钾浓度有利于西瓜幼苗的生长,提高幼苗的生长质量,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而不施钾和高钾处理会抑制幼苗的生长,但高钾对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经济因素,240 kg.hm 2钾肥施用量对西瓜幼苗生长和根系形态建成效果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素 西瓜 苗期 根系形态 生长 盆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钵苗在空中和导苗管上的运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张国凤 赵匀 陈建能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29-534,共6页
为确保水稻钵苗机械有序移栽时的株距均匀性,建立钵苗在空中的下落运动和在倒锥体式导苗管上的滑行运动的理论模型,分析飘浮速度对钵苗各阶段运动特性的影响,利用高速摄像及视频分析技术对钵苗的转体高度、滑行轨迹、运动时间等运动特... 为确保水稻钵苗机械有序移栽时的株距均匀性,建立钵苗在空中的下落运动和在倒锥体式导苗管上的滑行运动的理论模型,分析飘浮速度对钵苗各阶段运动特性的影响,利用高速摄像及视频分析技术对钵苗的转体高度、滑行轨迹、运动时间等运动特性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转体高度为100~550 mm;在导苗管上的滑行轨迹为圆锥素线;对应钵育秧盘上1-7列钵苗的运动总时间间隔比较均匀,但7、8和1列钵苗的运动总时间间隔相差较大;当初速度为0.75~1.25 m/s,钵苗在空中下落位移小于200 mm时,飘浮速度对其位移影响小于1 mm;下落位移小于80 mm时,对速度影响小于5 mm/s,可忽略不计,但钵苗在导苗管上滑行时,飘浮速度影响较大,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钵苗 栽植机构 导苗管 运动分析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