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Biophysical Cues on Cell Reprogramming
1
作者 Yang Song Song Li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4-15,共2页
Cell reprograming technologies have broad applications in cell therapy,disease modeling and drug screening.Direct reprogramming is the process of converting from one cell type into a very distantly related cell type.I... Cell reprograming technologies have broad applications in cell therapy,disease modeling and drug screening.Direct reprogramming is the process of converting from one cell type into a very distantly related cell type.In this direct conversion process,cells do not proceed through a pluripotent stage,which can be time-consuming and challenging due to spontaneous differentiation.This method also offers the advantage of circumventing the teratoma potential that is associated with using iPSCs.Previous work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with the use of genetic manipulation,fibroblasts can be directly converted into other cell types,including neurons,cardiomyocytes,blood cell progenitors,and hepatocytes.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microenvironment can directs cell fate,and in turn cells interact with or remodel their niches.Accumulativ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biophysical factors such as the microtopography and mechanical property of cell adhesive substrates regulate a variety of cellular functions such as migration,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which in turn can modulate wound healing,tissue remodeling and tumor growth,but there are limited number of studies on the roles of biophysical cues in cell reprogramming[1].Passive topographical cues offer a simple and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reprogramming efficiency without the need for biochemical manipulations.Our previous study has demonstrated that somatic cells cultured on the parallel microgrooves,which can replace the effects of small-molecule epigenetic modifiers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iPSCs reprogramming efficiency.The mechanism relies on the mechanomodulation of the cells’epigenetic state,specifically,an increase of histone H3 acetylation and H3K4 methylation[2].Additionally,in cardiomyocytes reprogramming study,culturing the fibroblasts on microgrooved substrate enhances the expression of cardiomyocyte genes by day 2 and improves the yield of partially reprogrammed cells at day 10.By combining microgrooved substrate with an optimized culture protocol,the conversion from fibroblasts to cardiomyocytes is increased through genetic changes and structural organization of sarcomeres[3].Besides biomaterial topography,recent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e effects of matrix stiffness on cell reprogramming.For example,a decrease of substrate stiffness can improve the iPSCs reprogramming efficiency,while an intermediate stiffness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neuronal reprogramming [4].Furthe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intracellular biomechanical chang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programming process.Cells interact with the biophysical factors in the microenvironment through an'inside-out'and'outside-in'feedback loop,which is mediated by focal adhesions and cytoskeleton [5].Therefore,we investigated the role of the intracellular mechanical structure in cell reprogramming.We showed,for the first time,that the mechanical property of cells was modulated during the early phase of reprogramming as determined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and high-throughput quantitative deformability cytometry(q-DC).We observed that cell stiffness increased by day 1 during reprogramming process,which was followed by a pronounced decrease within a few days.Examination of actin cytoskeleton showed that actin assembled into a network with a cage-like structure around the nucleus by day 1,but this structure along with the majority of the cytoskeleton gradually disappeared,coinciding with the changes in intracellular mechanical property.Furthermore,inhibition of actin contractility by using small molecules significantly altered the reprogramming efficiency.These findings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the mechanisms of how biophysical cues modulate cell fate.In any given physiological microenvironment,cells may experience various of biophysical inputs,which,as we show,may affect cell phenotype cha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FFECT BIOPHYSICAL CUES CELL reprogramm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PE通过调控LDHA表达影响三阴性乳腺癌糖代谢重编程机制研究
2
作者 胡玮 任晓朦 +2 位作者 王洋 赵培庆 曹凯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6-393,共8页
背景与目的: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induced protein 8,TNFAIP8,TIPE)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但其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代谢重编程中的分子机制尚未阐明。... 背景与目的: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induced protein 8,TNFAIP8,TIPE)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但其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代谢重编程中的分子机制尚未阐明。本研究旨在揭示TIPE通过调控糖酵解关键酶乳酸脱氢酶A(lactate dehydrogenase A,LDHA)表达影响TNBC细胞增殖和糖代谢重编程的作用机制,为TNBC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分子靶点。方法:采用慢病毒载体系统在MDA-MB-231细胞中建立TIPE-shRNA稳定转染株,通过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细胞系,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TIPE对TNBC细胞糖代谢重编程通路的影响,通过SeaHorse能量代谢分析仪检测细胞外酸化率(extracellular acidification rate,ECAR),并结合乳酸检测等实验评估TIPE对TNBC细胞糖酵解能力的影响;采用Co-IP/MS技术筛选TIPE相互作用蛋白,在HEK-293T细胞中共转染TIPE-Myc和LDHA-Flag质粒,进一步验证TIPE与LDHA蛋白存在相互作用;通过CHX追踪实验和泛素化分析检测TIPE对LDHA蛋白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CCK-8和ECAR实验、裸鼠移植瘤模型(伦理批号:202212007)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进一步验证TIPE介导LDHA影响TNBC细胞增殖与糖代谢重编程过程。结果:TIPE促进了TNBC细胞糖代谢重编程,实验数据显示,TIPE敲除显著抑制了TNBC细胞的糖酵解能力、糖酵解容量及乳酸生成量(P <0.001);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TIPE与糖酵解关键酶LDHA存在直接结合,进一步机制研究表明TIPE通过泛素化-蛋白酶体途径延缓LDHA蛋白降解过程,但对其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细胞实验证实TIPE通过调控LDHA显著促进TNBC细胞增殖(P<0.001)和糖酵解活性(P<0.001),在裸鼠移植瘤模型中TIPE敲除组肿瘤体积显著缩小(P<0.05)、重量减轻(P<0.01),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TIPE与LDH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TIPE通过抑制LDHA泛素化水平降解促进TNBC细胞增殖与糖酵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 三阴性乳腺癌 糖代谢重编程 乳酸脱氢酶A 泛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新视角:代谢重编程诱导训练免疫耐受
3
作者 罗维 高文月 +2 位作者 王宇航 刘延松 艾磊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9-680,共12页
近年发现先天免疫同样具备免疫记忆特征,即训练免疫(trained immunity,TI)。已有研究表明,高脂膳食诱导先天性免疫细胞TI,致使其对继发性代谢紊乱的免疫应答显著增强,是诱发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重要机... 近年发现先天免疫同样具备免疫记忆特征,即训练免疫(trained immunity,TI)。已有研究表明,高脂膳食诱导先天性免疫细胞TI,致使其对继发性代谢紊乱的免疫应答显著增强,是诱发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重要机制。通过诱导先天性免疫细胞TI耐受来打破IR与TI间的恶性循环,抑制多种IR继发性代谢紊乱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是早期防治相关代谢性疾病的新策略。众所周知,运动干预发挥抗炎效应促进机体代谢稳态,但目前运动抗炎效应的潜在机制尚未阐明。最近发现,TI耐受过程主要由代谢重编程驱动,而运动已被证明能调节多种细胞的代谢重编程。三羧酸循环中间产物衣康酸(itaconate)是最新发现的平衡先天性免疫细胞TI及其耐受的中心调控点,且运动可调节免疫反应基因1(IRG1)/itaconate信号。因此,深入探讨运动干预IR中TI及TI耐受、代谢重编程和IRG1/itaconate信号间的相互关系,总结运动改善IR的TI耐受机制,可为运动在IR及相关代谢性疾病中的防治效应提供理论支持,为针对运动不耐受者的模拟药物开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练免疫 胰岛素抵抗 运动 代谢重编程 衣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2通过PI3K/AKT通路调控Tcm细胞的代谢重编程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
4
作者 刘枋 潘春丽 +2 位作者 周智锋 陈淑萍 叶韵斌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0-578,共9页
目的:探讨分化抑制因子2(Id2)在诱导生成中央记忆性T(Tcm)细胞及增强T细胞抗肿瘤持久性中的作用。方法:磁珠分选CD8^(+)初始T细胞,与负载癌胚抗原(CEA)的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经白介素-2(IL-2)或IL-7/15/21/23分别诱导培养效应T(Teff)... 目的:探讨分化抑制因子2(Id2)在诱导生成中央记忆性T(Tcm)细胞及增强T细胞抗肿瘤持久性中的作用。方法:磁珠分选CD8^(+)初始T细胞,与负载癌胚抗原(CEA)的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经白介素-2(IL-2)或IL-7/15/21/23分别诱导培养效应T(Teff)或Tcm细胞;qPCR和WB法分别检测T细胞中Id2和Id3 mRNA、蛋白表达;慢病毒敲减T细胞中Id2基因,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T细胞记忆表型;WB法检测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Seahorse能量代谢仪分析细胞外酸化速率(ECAR)和耗氧速率(OCR);斑马鱼结肠癌HCT116细胞移植瘤模型分析Teff和Tcm细胞的抗肿瘤差异,进一步观察敲减Id2基因的Tcm细胞(Tcm-shId2)对第二次移植瘤的生长抑制。结果:Tcm细胞高表达Id3 mRNA(P<0.05),而Teff细胞高表达Id2 mRNA(P<0.001)。成功构建敲减Id2基因的Tcm细胞(Tcm-shId2)且其Id3表达明显上调,敲减Id2可促进Tcm细胞的形成(P<0.05)。Tcm-shId2细胞通过PI3K/AKT通路进行代谢重编程,有效抑制斑马鱼体内结肠癌移植瘤的生长,对第二次移植瘤也能产生显著抑制作用(P<0.01)。结论:Id2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通路改变T细胞代谢模式,从而促进CD8^(+)T细胞向Tcm细胞分化,有效抑制结肠癌移植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抑制因子2 中央记忆性T细胞 T细胞分化 PI3K/AKT信号通路 代谢重编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单体调控代谢重编程治疗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5
作者 郝鹏 娄纯彪 曹慧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3-288,共6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骨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OP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且迄今为止,骨代谢紊乱的详细分子机制仍有待阐明。代谢紊乱已被发现能够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而中药单体...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骨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OP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且迄今为止,骨代谢紊乱的详细分子机制仍有待阐明。代谢紊乱已被发现能够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而中药单体被广泛应用于调节代谢重编程。最近的研究表明,部分中药单体可以干预代谢重编程,从而调控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主导的骨重塑平衡。笔者综述了代谢重编程与OP的关系,包括糖代谢重编程、脂质代谢重编程和氨基酸代谢重编程,并总结了部分中药单体在调控OP发生发展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这些研究旨在确定代谢重编程在预防和治疗OP中的潜在价值,并为临床中医药治疗OP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代谢紊乱 代谢重编程 中药单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的代谢适应与治疗抵抗:挑战与前景
6
作者 吴正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3-777,共5页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复发、转移和耐药仍然是系统治疗过程中的巨大挑战。代谢改变是肿瘤的核心特征,乳腺癌细胞通过重编程葡萄糖代谢、脂质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的方式改变营养获取途径,进而满足快速增殖和适应转移部位...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复发、转移和耐药仍然是系统治疗过程中的巨大挑战。代谢改变是肿瘤的核心特征,乳腺癌细胞通过重编程葡萄糖代谢、脂质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的方式改变营养获取途径,进而满足快速增殖和适应转移部位新环境的能量需求,与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耐药密切相关。本文围绕乳腺癌的代谢重塑特征、代谢适应促进治疗抵抗的机制,以及靶向代谢脆弱性的个体化治疗策略进行综述,重点探讨能量代谢、胆固醇和谷氨酰胺代谢在乳腺癌侵袭转移和耐药中的作用。深入探究乳腺癌的代谢适应机制,精准监测代谢物动态变化,能够为新兴代谢疗法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侵袭转移 代谢重编程 治疗抵抗 代谢靶点 精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2巨噬细胞代谢重编程在脓毒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杨金慧 蒋政宇 +2 位作者 李斌 刘佳昊 卞金俊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1-517,共7页
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造成了严重的医疗负担。作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巨噬细胞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可根据不同的环境刺激分化为M1促炎型和M2抗炎型,... 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造成了严重的医疗负担。作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巨噬细胞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可根据不同的环境刺激分化为M1促炎型和M2抗炎型,在脓毒症早期的过度炎症阶段和晚期的免疫抑制阶段均发挥着重要作用。M2巨噬细胞的代谢谱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受多种酶和信号通路的调节,包括腺苷5'-单磷酸活化蛋白激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和蛋白激酶RNA样ER激酶等通路。这些关键的信号通路和酶通过调控葡萄糖、脂质和氨基酸代谢促进M2巨噬细胞极化并增强其抗炎功能,从而发挥脓毒症保护作用,可为脓毒症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2巨噬细胞 脓毒症 代谢重编程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的训练免疫在免疫疾病中的作用及进展
8
作者 袁润达 卢芳 +1 位作者 刘树民 于栋华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02-709,共8页
研究发现,固有免疫细胞在受到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刺激后,再次遭遇感染时,会对二次刺激做出增强或减弱的应答,这种现象被定义为训练免疫。这一概念的提出突破了以往只有适应性免疫具有免疫记忆的传统观念。与适应性免疫记忆相比,训练免... 研究发现,固有免疫细胞在受到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刺激后,再次遭遇感染时,会对二次刺激做出增强或减弱的应答,这种现象被定义为训练免疫。这一概念的提出突破了以往只有适应性免疫具有免疫记忆的传统观念。与适应性免疫记忆相比,训练免疫在参与细胞种类、反应特异性、持续时间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文从训练免疫的特征、训练免疫产生的机制、训练免疫对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了梳理,旨在为今后探寻免疫类疾病治疗的新方法以及助力相关药物研发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练免疫 固有免疫 表观遗传重编程 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山牛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建立
9
作者 赵文轩 高雪 +2 位作者 余大为 高晨 李俊雅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31-1743,共13页
旨在建立稳定传代并符合多能性标准的蒙山牛诱导多能干细胞。本研究首先用酶消化法建立了成年蒙山牛公牛耳缘成纤维细胞,并进行细胞存活率、生长曲线测定。同时采用了基于DOX调控的非病毒重编程外源基因表达系统,使用在3i/LIF和NBFR培... 旨在建立稳定传代并符合多能性标准的蒙山牛诱导多能干细胞。本研究首先用酶消化法建立了成年蒙山牛公牛耳缘成纤维细胞,并进行细胞存活率、生长曲线测定。同时采用了基于DOX调控的非病毒重编程外源基因表达系统,使用在3i/LIF和NBFR培养体系诱导蒙山牛成纤维细胞重编程,并对获得的蒙山牛诱导多能干细胞进行多能性检测。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蒙山牛耳缘成纤维细胞增殖正常、状态良好,蒙山牛诱导多能干细胞克隆形态呈现边界圆滑的圆顶型、碱性磷酸酶表达呈阳性、标志多能性基因表达显著高于成纤维细胞(P<0.001),OCT4、SOX2、NANOG多能性蛋白的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展现出与之前研究中报道的牛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相似的多能性状态。这一成果为牛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方向,并有助于进一步探索其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中的潜力。为体外配子生产进而复原濒危、灭绝的牛地方品种提供了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山牛 多能性 体细胞重编程 诱导多能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代谢重编程在眼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何赟 欧阳珺雯 +1 位作者 谭谦 胡凯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44-749,共6页
巨噬细胞是参与宿主防御和稳态调节的关键免疫细胞,在不同组织中具有高度可塑性,经不同刺激后可极化为功能性亚群。细胞代谢的重组过程,即代谢重编程,涵盖了细胞内部包括代谢产物、相关酶类及代谢途径的多样化调整。新近研究揭示了代谢... 巨噬细胞是参与宿主防御和稳态调节的关键免疫细胞,在不同组织中具有高度可塑性,经不同刺激后可极化为功能性亚群。细胞代谢的重组过程,即代谢重编程,涵盖了细胞内部包括代谢产物、相关酶类及代谢途径的多样化调整。新近研究揭示了代谢重编程在塑造巨噬细胞的表型和功能中的关键作用。代谢通过产生生物能量和生物合成前体,改变影响基因表达和信号转导的代谢物,来驱动和调控巨噬细胞。本文将重点关注糖代谢、脂质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主要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和特定产物在巨噬细胞中的免疫调节作用,以及靶向代谢调控巨噬细胞在眼部疾病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代谢重编程 糖代谢 极化 眼部疾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临床前肿瘤模型的建立与应用进展
11
作者 杜昶玮 刘悦泽 +1 位作者 曹喆 张太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5-610,共6页
本文阐述了用于胰腺癌临床前肿瘤研究的各类模型的特点及应用进展,分析并探讨了人源性组织异种移植、条件重编程、患者来源的类器官等模型的历史发展、研究现状和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从临床前模型实现临床转化的研究,指出未来可... 本文阐述了用于胰腺癌临床前肿瘤研究的各类模型的特点及应用进展,分析并探讨了人源性组织异种移植、条件重编程、患者来源的类器官等模型的历史发展、研究现状和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从临床前模型实现临床转化的研究,指出未来可能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模型 生物学 人源性组织异种移植 条件重编程 类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观遗传-糖代谢重编程”论结直肠癌“脾不散精”病机的科学内涵
12
作者 樊秀梅 黄文博 +3 位作者 李雪珂 由凤鸣 李芳 肖冲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0-465,共6页
表观遗传修饰紊乱促进糖代谢重编程是结直肠癌进展的关键环节。基于中医脾为后天之本与表观遗传、脾气散精与糖代谢之间的诸多研究,结合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的丰富经验及在糖代谢中的研究积累,可认为结直肠癌“表观遗传-糖代谢重编程”... 表观遗传修饰紊乱促进糖代谢重编程是结直肠癌进展的关键环节。基于中医脾为后天之本与表观遗传、脾气散精与糖代谢之间的诸多研究,结合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的丰富经验及在糖代谢中的研究积累,可认为结直肠癌“表观遗传-糖代谢重编程”病理是其“脾不散精”关键病机的微观实质,并提出“助脾”逆转表观遗传修饰紊乱“、散精”调复糖代谢的助脾散精治法以治疗结直肠癌。以期丰富“脾不散精”病机的科学内涵,为中医药干预结直肠癌提供新思路及潜在的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代谢重编程 表观遗传 脾不散精 助脾散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代谢紊乱探讨急性胰腺炎卫气营血传变病机内涵
13
作者 邱祺 韩晨霞 +2 位作者 金涛 夏庆 杜丹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0-305,共6页
急性胰腺炎(AP)病程遵循卫气营血传变规律,存在动态的演变,而贯穿疾病全程的代谢紊乱状态作为致病因素和病理产物可归属于中医学“浊毒”范畴。精微物质代谢异常是AP卫气营血传变的启变要素,能量代谢障碍是AP气分期浊邪郁热的病理基础,... 急性胰腺炎(AP)病程遵循卫气营血传变规律,存在动态的演变,而贯穿疾病全程的代谢紊乱状态作为致病因素和病理产物可归属于中医学“浊毒”范畴。精微物质代谢异常是AP卫气营血传变的启变要素,能量代谢障碍是AP气分期浊邪郁热的病理基础,代谢环境变化进一步加剧机体炎症反应,致邪热炽盛、瘀毒内蕴,促进AP由气分入营血。提出“把住气分关”、重塑代谢稳态可能是早期截断AP病势传变的关键。以代谢为切入点,结合浊毒理论探讨AP卫气营血传变的病机内涵,既丰富了卫气营血辨证的科学内涵,也为中医药防治AP重症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卫气营血 传变 代谢 浊毒理论 代谢重编程 代谢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组学在肺癌研究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道云 黄志诚 +6 位作者 李博文 王亚东 王智娜 张楠 魏泽文 梁乃新 李单青 《中国肺癌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33-541,共9页
肺癌,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代谢组学作为一种系统生物学技术,专注于对细胞、组织或机体内小分子代谢物的全面解析,为肺癌的早期诊断、代谢特征识别和耐药机制... 肺癌,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代谢组学作为一种系统生物学技术,专注于对细胞、组织或机体内小分子代谢物的全面解析,为肺癌的早期诊断、代谢特征识别和耐药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方法。肿瘤的代谢重编程是肺癌发生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代谢组学研究揭示,肺癌细胞可通过调控能量代谢、脂质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关键途径,适应快速增殖和侵袭转移的需求。本文综述了代谢组学在肺癌研究中的最新进展,重点探讨肺癌代谢重编程的特征、潜在代谢生物标志物的挖掘,以及代谢组学在肺癌早期诊断和耐药机制解析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代谢组学 代谢重编程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重编程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研究进展
15
作者 邵江涛 齐俊愉 +3 位作者 韩泽旭 郭学玲 齐奕珂 王英泽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6-206,共11页
炎症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涉及组织内部复杂的细胞级联反应,巨噬细胞在其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巨噬细胞具有显著的表型可塑性,能够依据炎症阶段的不同而极化为M1型或M2型,以适应其所处的微环境。环境适应性变化促使巨噬细胞进行代谢重编程,为... 炎症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涉及组织内部复杂的细胞级联反应,巨噬细胞在其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巨噬细胞具有显著的表型可塑性,能够依据炎症阶段的不同而极化为M1型或M2型,以适应其所处的微环境。环境适应性变化促使巨噬细胞进行代谢重编程,为细胞提供必要的能量支持,从而有效参与抗炎反应并调控炎症过程,但代谢重编程在抗炎治疗方面的研究尚不充分。阐述了巨噬细胞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代谢重编程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代谢重编程在炎症性疾病治疗方面面临的问题,认为未来巨噬细胞代谢重编程研究应侧重以下几方面:1)探究代谢重编程产物影响巨噬细胞炎症因子产生的机理;2)深入分析代谢重编程调控巨噬细胞的分子机制;3)探索个体差异对巨噬细胞代谢途径调控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这些差异定制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免疫学 炎症反应 巨噬细胞 极化 代谢重编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代谢重编程调控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付庭吕 熊锐 +1 位作者 李宁 耿庆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9-713,共5页
炎症反应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共同特征,涉及多种类型细胞的激活。与肿瘤细胞类似,炎症反应也受糖代谢重编程的调控。参与促炎反应的细胞,如M1型巨噬细胞、Th1和Th17淋巴细胞等通过糖代谢重编程将代谢途径转化为糖酵解,迅速产能刺激炎症... 炎症反应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共同特征,涉及多种类型细胞的激活。与肿瘤细胞类似,炎症反应也受糖代谢重编程的调控。参与促炎反应的细胞,如M1型巨噬细胞、Th1和Th17淋巴细胞等通过糖代谢重编程将代谢途径转化为糖酵解,迅速产能刺激炎症的发生,而参与免疫调节和抗炎反应的细胞,如调节性T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则优先利用脂肪酸氧化或氧化磷酸化产能。本文系统地综述了糖代谢重编程对炎症反应不同阶段的作用,以及糖代谢重编程在炎症反应中的多种分子机制,包括信号通路的激活或抑制、表观遗传调控、转录后调控和翻译后修饰,旨为深入探究糖代谢重编程对炎症反应的具体调控机制及炎症相关性疾病的治疗靶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代谢重编程 炎症反应 代谢中间产物 表观遗传调控 转录后调控 翻译后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cRNAs调控TAMs代谢重编程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赞涵 孙志宏 +1 位作者 秦鸿雁 胡昳旸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16-1623,共8页
人体内绝大多数RNA为非编码RNA(ncRNA),能够调节细胞生理活动并塑造细胞功能。从表观遗传水平的基因沉默到转录后调控,ncRNA参与基因调控的各层面。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代谢重编程可促进肿瘤进展,且与其抗肿瘤(M1)或促肿瘤(M2)表型... 人体内绝大多数RNA为非编码RNA(ncRNA),能够调节细胞生理活动并塑造细胞功能。从表观遗传水平的基因沉默到转录后调控,ncRNA参与基因调控的各层面。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代谢重编程可促进肿瘤进展,且与其抗肿瘤(M1)或促肿瘤(M2)表型活化密切相关。许多ncRNAs参与TAMs代谢重编程过程影响肿瘤微环境,并在肿瘤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对ncRNA调控TAMs代谢重编程作用的理解可能有助于开发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编码RNA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代谢重编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18
作者 高佳璇 高晨 +1 位作者 李雨珏 钟友刚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540-3550,共11页
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s,i PSCs)是通过将外源转录因子诱导进入体细胞内而表达内源性多能性网络的一种干细胞。i PSCs在形态、功能、分子层面的表达上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s,ESCs)高度相似,具有广泛的自... 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s,i PSCs)是通过将外源转录因子诱导进入体细胞内而表达内源性多能性网络的一种干细胞。i PSCs在形态、功能、分子层面的表达上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s,ESCs)高度相似,具有广泛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与ESCs相比,i PSCs具有相对易获得、免疫排斥风险低、伦理问题少等优势,可为疾病建模、药物筛选、再生医学等领域提供新方法,因此,i PSCs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及广阔的市场价值。遵循“OneHealth”的倡议,犬诱导多能干细胞(canine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s,ci PSCs)的出现不仅为犬临床疾病治疗开辟全新的干细胞疗法,同时犬作为人类疾病的最佳转化模型之一,也可促进人类再生医学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ci PSCs仍缺少规范且高效率的生产方案,ci PSCs转基因完全沉默失败或再激活的问题普遍存在,安全性、成本、可行性等因素制约着临床广泛应用ci PSCs。文章综述了ci PSCs重编程方案,探讨了ci PSCs构建所面临的挑战性和可能性,展望了ci PSCs在兽医学上的广阔应用前景,可为进一步完善ci PSCs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诱导多能干细胞(ciPSCs) 重编程 疾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活化抑制蛋白2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19
作者 李唯尊 邢晨 安恒庆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844-2852,共9页
目的 探讨STAT活化抑制蛋白2(protein inhibitor of the activated STAT2, PIAS2)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PIAS2对前列腺癌脂质代谢重编程的潜在作用。方法 采用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 目的 探讨STAT活化抑制蛋白2(protein inhibitor of the activated STAT2, PIAS2)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PIAS2对前列腺癌脂质代谢重编程的潜在作用。方法 采用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Program,TCGA)数据库和人类蛋白图谱(Human Protein Atas,HPA)免疫组化分析显示PIAS2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qRT-PCR、Western bolt及免疫组化检测前列腺癌组织和周围癌旁组织中PIAS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慢病毒感染前列腺癌细胞株PC-3M,稳定敲低PIAS2,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UPLC-MS)进行脂质组学分析。结果 TCGA分析显示PIAS2在前列腺癌组织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HPA免疫组化分析显示PIAS2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高表达;PIAS2 mRNA和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量相较于癌旁组织均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PIAS2蛋白表达主要定位在前列腺的细胞核,且前列腺癌组织的AOD值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临床病理参数研究结果显示,PIAS2与Gleason评分、TNM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年龄、PSA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 > 0.05);UPLC-MS分析提示,敲降PIAS2影响10种脂类变化,与shNC组相比,shPIAS2组的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的含量下调,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丝氨酸、二酰基甘油和三酰基甘油的含量上调。结论 PIAS2蛋白的表达量在前列腺癌组织中明显升高,提示PIAS2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前列腺癌的脂质代谢异常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STAT活化抑制蛋白2 免疫组织化学 脂质代谢重编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网络流量智能预测
20
作者 周磊 石怀峰 +2 位作者 杨恺 王睿 刘超凡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9-35,共7页
随着5G基站数量的倍增和接入终端数量的剧增,网络流量的规模将呈现指数级增长,网络流量则呈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多模态和突发性特征,对网络资源分配和优化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大语言模型(LLM)的网络流量预测方... 随着5G基站数量的倍增和接入终端数量的剧增,网络流量的规模将呈现指数级增长,网络流量则呈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多模态和突发性特征,对网络资源分配和优化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大语言模型(LLM)的网络流量预测方法(NT-LLM)。该方法通过重编程技术,将传统的网络流量数据转换为适合LLM处理的形式,从而充分利用LLM在跨任务推理和复杂模式识别方面的优势,仅需少量训练数据和较短训练周期,就能够高效处理不同时间尺度的复杂网络流量模式。实验结果表明,与LSTM,Informer,Transformer等基线模型相比,NT-LLM模型在多个区域的网络流量预测均方误差显著下降,分别降低了44.26%,56.78%和51.36%。此外,该方法无需对预训练的语言模型进行大规模微调,具有较强的扩展性和适应性,能够在减少计算资源消耗的同时保持高精度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流量预测 大语言模型 重编程 时间序列数据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