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91篇文章
< 1 2 1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小学母语写作教材内容设计评析及启示——以Write Source教材为例
1
作者 陈梦云 刘冬岩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75-80,共6页
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方式,而写作教材是写作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美国写作课程设计体现了广义写作,将写作视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设计了融合型的写作课程。Write Source教材以美国《共同核心州立英语标准》为依据,... 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方式,而写作教材是写作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美国写作课程设计体现了广义写作,将写作视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设计了融合型的写作课程。Write Source教材以美国《共同核心州立英语标准》为依据,围绕培养目标编排了清晰的训练序列,以七种文体为核心螺旋式设置课程内容,依循“五步骤”组织学生的写作过程,注重写作语法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学习,并通过跨学科写作增强写作的融合性与实用性。美国小学母语写作教材的内容设计启发我们开展写作教学要强化实践导向,选择适宜的写作策略作为支架,引导学生在跨学科情境中进行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小学母语写作教材 write Source 写作教学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写作的运行机理、风险挑战和应对策略 被引量:3
2
作者 高萍 丁宁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4-151,F0003,共9页
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写作作为智能时代不可忽视的写作现象,具有交互的主体性、流动的劳动分工和“镜像化”的文本内容等特点。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各类写作实践中的普及,人类或将面临写作主体性被消解、政治秩序被撕裂和写作劳动... 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写作作为智能时代不可忽视的写作现象,具有交互的主体性、流动的劳动分工和“镜像化”的文本内容等特点。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各类写作实践中的普及,人类或将面临写作主体性被消解、政治秩序被撕裂和写作劳动被异化的风险。因此,应立足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运行机理和价值本源,通过重塑人机共享主体性、重构国家安全智能治理生态和重建智能劳动体系来应对和化解潜在风险,促进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写作实践的良性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生成式人工智能 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者的诞生必须以作者的死亡为代价?——罗兰·巴特《作者之死》再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永清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89,共12页
根据西方学者的考证,罗兰·巴特《作者之死》的首次刊出时间不是惯常认为的1968年,而是1967年。从“作者死亡,写作开始”等七大核心观点的理论性质看,基于写作、文本、书写者等关键概念,《作者之死》的总体理论特征是结构主义的,它... 根据西方学者的考证,罗兰·巴特《作者之死》的首次刊出时间不是惯常认为的1968年,而是1967年。从“作者死亡,写作开始”等七大核心观点的理论性质看,基于写作、文本、书写者等关键概念,《作者之死》的总体理论特征是结构主义的,它不是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的“分水岭”,也不是后结构主义的理论文本。从读者概念的意涵及所指、语境原则等方面看,“读者的诞生必须以作者的死亡为代价”是巴特要推翻而不是要“昭告”的理论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主义 写作 文本 作者 书写者 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时代外语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培养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3,32,共14页
数智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外语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核心能力培养,主要体现为创新思维能力、深度文学研读能力和高层级写作能力。首先,开展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好奇心、问题意识、独... 数智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外语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核心能力培养,主要体现为创新思维能力、深度文学研读能力和高层级写作能力。首先,开展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好奇心、问题意识、独立判断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其次,深度研读文学经典,提升批判性思维与增进深层文化理解,可以帮助学生对抗技术发展带来的精神生态危机,并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利用技术工具辅助写作教学与练习,可以加强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提升学生的学术写作和创意写作等高层级写作水平。数智时代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平衡好技术与人文的关系,一方面坚守外语学科的人文属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另一方面要积极拥抱技术,与时俱进,辩证理性地发挥好人工智能的工具性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专业 研究性教学 创新思维 深度文学研读 写作能力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医学进展》来稿编辑规范化写作要求
5
作者 陈芳 张彦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7-120,共4页
学术论文规范化写作在促进科技交流和信息传播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科技论文写作规范化关系到论文的质量和科技信息传播的深度与广度,对论文的各组成部分规范化写作可以提高论文质量,掌握科技论文的规范化写作技巧,是科研工作者必不... 学术论文规范化写作在促进科技交流和信息传播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科技论文写作规范化关系到论文的质量和科技信息传播的深度与广度,对论文的各组成部分规范化写作可以提高论文质量,掌握科技论文的规范化写作技巧,是科研工作者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功。论文分析了《动物医学进展》来稿编辑规范化要求及论文各部分的撰写原则,引导作者在撰写科技论文的过程中掌握写作要点,遵循期刊论文写作规范,以达到论文发表和传播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文 写作 引导 规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何以赋能教学——中学生英语写作教学实证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梦君 邹文龙 +1 位作者 宗敏 杨兵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0-79,共10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GAI)与传统教育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正成为教学改革重点方向。研究基于输出假设和过程写作两个反馈理论,集中探究了GAI反馈对中学生英语写作表现的影响。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四次作文评分中的得分情况,分析GAI反馈... 生成式人工智能(GAI)与传统教育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正成为教学改革重点方向。研究基于输出假设和过程写作两个反馈理论,集中探究了GAI反馈对中学生英语写作表现的影响。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四次作文评分中的得分情况,分析GAI反馈与教师反馈对中学生写作内容切题性、语法正确性、词句准确性和表达逻辑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GAI反馈能够提升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表现,写作基础整体一般学生的写作内容切题性、语法正确性、词句准确性和表达逻辑性均有提升,但写作基础整体较好学生的写作切题性提升有限。研究揭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反馈在中学生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有效性,可为语言教学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中学英语写作教学 内容切题性 语法正确性 词句准确性 表达逻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学术论文写作的伦理要求专家共识
7
作者 卜友泉 曹永福 +36 位作者 昌增益 陈宏宇 陈晓巍 陈园园 陈柱成 邓蕊 丁洁 范仲凯 高国全 高旭 胡兰 胡晓青 贾弘禔 孔英 李恩民 李凌 李玉华 刘俊荣 刘志强 罗亚平 吕雪梅 裴雁曦 彭小忠 汤其群 万有 汪勇 王明旭 王宪 谢广宽 解军 严晓华 尹梅 于忠山 周春燕 朱瑞芳 《解剖学报》编辑部 《生命的化学》编辑部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6-832,共7页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不断拓展科研边界的同时,也引发了著作权归属、内容真实性、引用失准、责任认定等一系列伦理与规范挑战。面对人工智能深度参与学术内容生成的趋势,构建公开...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不断拓展科研边界的同时,也引发了著作权归属、内容真实性、引用失准、责任认定等一系列伦理与规范挑战。面对人工智能深度参与学术内容生成的趋势,构建公开、透明、可控、可信的伦理治理体系,已成为保障科研诚信和维护学术共同体信任的关键课题。本专家共识围绕人工智能辅助学术论文写作的核心环节,从研究选题、数据管理、文献引用、成果署名等方面,系统提出了伦理要求。旨在明确人工智能在学术论文写作中的适用边界与伦理准则,确保科技工具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坚守诚信底线,为构建负责任、可持续的科研生态提供治理参考和制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学术论文 伦理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现象学角度看汉字与中国式思维
8
作者 陈辉 《语言战略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65,共7页
在胡塞尔的观念中,语言与思维是分离的,语言对已然呈现在思维中的东西进行命名和表达。但从德里达式现象学的视角来看,语言是思维的在先框架,自始至终介入思维,并从根本上建构着思维方式。关于语言和文字的关系,德里达批判了语音优于文... 在胡塞尔的观念中,语言与思维是分离的,语言对已然呈现在思维中的东西进行命名和表达。但从德里达式现象学的视角来看,语言是思维的在先框架,自始至终介入思维,并从根本上建构着思维方式。关于语言和文字的关系,德里达批判了语音优于文字的语音中心主义观点,揭示出是文字的主导性使语音以及整个语言系统的本质可能性得以实现和极化。由此,可以说汉字系统构成了中国式思维的在先框架,对中国人来说,汉字构成了一种先验图式。虽然对汉字的图式论解释使我们不可能通达事物本身,而是只能通达被过滤和解释过的事物经验;但依据“原书写”的观点,由文字所代表和极化的语言系统具有开放性,我们仍然能够延续现象学的还原要义而设想另一种还原,在开放性的汉字以及汉语系统中不断突破既有框架,悬搁这些过滤和解释,进而走向新的过滤和解释,趋近实事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文字 汉字 中国式思维 原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Crossbar结构的分布式共享缓存交换机设计与实现
9
作者 杨乾明 邵靖杰 +5 位作者 曾聘 袁梦 宋卓秦 邓秋严 张剑锋 王勇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51-957,共7页
交换机的交换结构、缓存方式和多端口读写并存等架构实现方式决定了交换机的性能。随着交换端口数目的增加与端口速率的提升,交换机如何提高多端口数据转发性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为满足多端口数据转发、数据交换内部无阻塞的需求,... 交换机的交换结构、缓存方式和多端口读写并存等架构实现方式决定了交换机的性能。随着交换端口数目的增加与端口速率的提升,交换机如何提高多端口数据转发性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为满足多端口数据转发、数据交换内部无阻塞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Crossbar结构的分布式共享缓存交换机架构,首先,采用了一种基于Crossbar全相连的输入缓存结构,以满足多端口数据的无阻塞输入需求;其次,在交换结构上创新性地采用了分布式共享缓存方式,以提高数据交换速率;最后,在FPGA开发板上对设计进行了仿真和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传统交换机,提出的分布式共享缓存的多端口交换机架构支持大容量数据转发,能有效提升数据传输带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口 交叉开关 分布式共享缓存 读写缓存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语堂对中国城市形象与城市空间的跨语际书写
10
作者 刘全国 丁礼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8-99,共12页
城市是文学书写的重要场域。林语堂在其英文作品《京华烟云》《风声鹤唳》《朱门》和《辉煌的北京》中对北京、上海、南京、西安等城市的形象进行了跨语际书写,并勾勒出以上述城市为坐标的城市空间。本文梳理了林语堂文学作品中城市与... 城市是文学书写的重要场域。林语堂在其英文作品《京华烟云》《风声鹤唳》《朱门》和《辉煌的北京》中对北京、上海、南京、西安等城市的形象进行了跨语际书写,并勾勒出以上述城市为坐标的城市空间。本文梳理了林语堂文学作品中城市与人文在空时性、越界性、指涉性和可读性之间的互动关系,描绘了作者跨语际书写中的城市形象。北京作为世界之都,彰显独具东方特色的历史地位、文化价值与艺术魅力。上海不仅代表复杂的资本世界,隐喻女性化的城市形象和战火中的成长之都,也指涉城市现代化的曲折进程。西安曾经历鼎盛的辉煌、现代的批判和战争的蹂躏,指涉古老东方帝都的沉默。饱受磨难的南京则是古典都城创伤的言说者。在林语堂建构的从北京出发,经由西安、天水、兰州、哈密,直至乌鲁木齐的城市空间中,兰州到乌鲁木齐的西部地区指涉心灵回归的广阔原野,从北京到乌鲁木齐的位移是从世界到中国、从城市空间到田园荒漠空间的双重指涉。四部作品中城市空间的循环形成“从北向南,由西向东,最后向北”的“莫比乌斯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城市形象 城市空间 跨语际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阶学术英语写作学习者主动身份建构中POA框架的助力效果研究
11
作者 陈秋仙 张军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8,共13页
学习者能否将其身份定义并执行为主动意义建构者对于其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的获得至关重要。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POA)将语言学习导向置换的同时凸显脚手架在学习者意义建构中的关键作用,为国内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践创... 学习者能否将其身份定义并执行为主动意义建构者对于其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的获得至关重要。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POA)将语言学习导向置换的同时凸显脚手架在学习者意义建构中的关键作用,为国内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践创新提供了本土适应性极强的理论指导。本文基于中西部某地方院校的非英语类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课堂,尝试在POA框架下搭建交互式脚手架并付诸实践。两轮试用之后的半开放式问卷调查显示,这一脚手架可增权赋能,强化学习投入,有效助力高阶学习者意义协商,在提升学术英语写作水平的同时,促进学习者成功实现主动意义建构者身份的形成。该脚手架有望为POA理论中脚手架的完善以及该理论框架下写作教学实践提供些许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出导向法 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 脚手架 身份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春秋》义法看明代宋史研究的书写风格
12
作者 吴漫 张梦洋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6-113,F0002,共9页
《春秋》义法奠定了传统史学书写特色与治史旨趣,后世依此探讨“义”“法”的统一,表达儒家伦理和政治立场,通过属辞编次与历史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建构出一种独特的书写体系。明人受其影响探讨、重修宋代历史及元修《宋史》。以正统论... 《春秋》义法奠定了传统史学书写特色与治史旨趣,后世依此探讨“义”“法”的统一,表达儒家伦理和政治立场,通过属辞编次与历史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建构出一种独特的书写体系。明人受其影响探讨、重修宋代历史及元修《宋史》。以正统论张大一统观念,重建政治旨趣以突出褒贬劝惩,照录诏令奏疏及新体佳作以传承实录垂鉴之原则,又突破微文刺讥的旧范式发展史论新体。整体上突出了强调大一统意识、义理之正及重视实录等历史关怀,彰显出《春秋》义法书写体系持久生命力。明代宋史研究的风格与成就丰富了传统史学书写文化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义法 明代 宋史研究 书写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业应用文写作能力提升茶学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13
作者 林勇 王玲 +3 位作者 余楚 肖力争 吴文亮 刘仲华 《茶叶通讯》 2025年第2期272-276,共5页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求,推动科研反哺教学,培养既能动手又能动笔的复合创新型人才,提高创新型人才综合素质。在分析茶学专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及专业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现状与问题基础上,...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求,推动科研反哺教学,培养既能动手又能动笔的复合创新型人才,提高创新型人才综合素质。在分析茶学专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及专业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现状与问题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适用于专业应用文写作课程的一些教学改革与实践措施,为今后茶学教学的改革以及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学 人才培养 写作能力 课程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以后诗歌的牡丹书写
14
作者 蒋寅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6-184,共9页
鲁迅“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的说法对后来的诗歌史研究产生很大影响,无形中主宰着人们对唐以后诗歌成就的判断。但宋以后甚至明清诗歌的创作实践仍然表明,诗歌艺术的探索和艺术表现的开拓一直在继续。咏物诗尤其成为诗家争奇斗艳,在... 鲁迅“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的说法对后来的诗歌史研究产生很大影响,无形中主宰着人们对唐以后诗歌成就的判断。但宋以后甚至明清诗歌的创作实践仍然表明,诗歌艺术的探索和艺术表现的开拓一直在继续。咏物诗尤其成为诗家争奇斗艳,在规模和难度上挑战极限的重要竞技场域。通过对唐人付以最大热情的牡丹书写的历史考察,可以清楚地看到历代诗人努力探索艺术表现的新境及形成各时代表现模式的实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书写 咏物诗 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曰”的传播学阐释——以中国早期文本中“言说”与“书写”为分析框架
15
作者 陈翔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122,233,234,共15页
在“口语-文字”转型的传播框架下,口述传统的“言说”深刻地影响、制约着“书写”观念与形态,“书写的言说化”设置了中国早期文本传播的场景和议程,并由此构建了以“曰”为叙述轴线的传播走向。“言说”延伸向“书写”而具体化的“曰... 在“口语-文字”转型的传播框架下,口述传统的“言说”深刻地影响、制约着“书写”观念与形态,“书写的言说化”设置了中国早期文本传播的场景和议程,并由此构建了以“曰”为叙述轴线的传播走向。“言说”延伸向“书写”而具体化的“曰”,呈现高度整齐化、套语化、标签化的口传特质,名言警句涌现,“书写者”陷入沉默;其“以曰为媒”的语录体,导致了“言说”和“书写”的语境性虚脱,“曰”也由此获得了口口相传的自在。私人著述的崛起,“言说”走向“书写”,“书写”走向了前台,万能媒介的“曰”迎来微妙而又显现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传统 口语-文字 言说 书写 语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造五岳:唐代以来南诏五岳的地方塑造、国家进场与历史书写
16
作者 张俊峰 李杰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04,共13页
唐代南诏封五岳之事,与其君臣对中原文化的学习及面临的政治、军事形势等直接相关,是对其疆域的礼仪统合。明清时期,正统岳庙在云南广泛建设,南诏五岳的痕迹大多湮没在历史的潮流中,存在由南诏五岳到正统岳庙的转变过程。在统一性之外,... 唐代南诏封五岳之事,与其君臣对中原文化的学习及面临的政治、军事形势等直接相关,是对其疆域的礼仪统合。明清时期,正统岳庙在云南广泛建设,南诏五岳的痕迹大多湮没在历史的潮流中,存在由南诏五岳到正统岳庙的转变过程。在统一性之外,北岳玉龙雪山成为南诏五岳的重要历史遗存,深刻融入当地社会、文化之中,尤其是在明代成为木氏土司彰显权力的特殊场域,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由于五岳是大一统王朝的象征,故后世尤其是明清时代的历史书写中南诏五岳多被定性为僭封,并且成为主流的历史书写方式。岳庙祭祀的转变、历史书写方式的转换,背后体现的是国家的进场,亦是云南融入王朝大一统秩序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岳 南诏 云南 大一统 历史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以易别:文明书写的子学范式
17
作者 李建中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8,227,228,共9页
“兼以易别”出自《墨子·兼爱》,“兼”“别”“易”三个关键词皆关乎文明书写的兼性智慧。兼者通也、和也、道也;别者体也、分也、方也;易者不易、易简、变易也。如果说“兼”先“别”后是道术裂变为方术的子学生成和流变,那么由... “兼以易别”出自《墨子·兼爱》,“兼”“别”“易”三个关键词皆关乎文明书写的兼性智慧。兼者通也、和也、道也;别者体也、分也、方也;易者不易、易简、变易也。如果说“兼”先“别”后是道术裂变为方术的子学生成和流变,那么由“别”返“兼”则是文明书写之子学范式的本体追求和价值重构,而“兼以易别”则在“易”之三重义的不同层面完成文明书写之子学范式的整体性构建:兼“不易”别,形塑文明书写之子学范式多元化和多样性的“宁作我”主体;兼“易简(一统)”别,是经学之道对子学之方的矩式和沾溉;兼“变易”别,则是文明书写之子学范式在自身通变中的参古定法、望今制奇乃至生生不息。先秦诸子有“天地一指”之说,在中华文明的历史系谱之中,“兼”为经学之指,“别”为子学之指,“易”为史学之指,“兼以易别”则为文明书写的子学范式之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以易别 文明书写 子学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品散文的学理建构如何成为一种可能——以李素伯《小品文研究》为例
18
作者 黄科安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5-207,229,共14页
李素伯的《小品文研究》虽带有“编”的成分,但并非简单罗列材料,而是通过“编”与“著”的有机结合实现学术性的突破,对于小品文理论探索具有深远的意义。李素伯站在理论体系建构的角度,对小品文进行微观探源和概念阐释,在辨析、融合... 李素伯的《小品文研究》虽带有“编”的成分,但并非简单罗列材料,而是通过“编”与“著”的有机结合实现学术性的突破,对于小品文理论探索具有深远的意义。李素伯站在理论体系建构的角度,对小品文进行微观探源和概念阐释,在辨析、融合各家观点的基础上,推进各个学术问题思考的深化与升华,从而萃取带有闪光点的学术性观点,实现从经验描述到学理建构的跨越,形成了一种极具张力的学术话语体系,这是作者胸怀世界视野和汲取传统营养的具体表现,是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体系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从中国现代散文学术史角度观之,该著所产生的融合创新和理论效应还是要予以充分的肯定的,这对于建构中国自主的话语体系也是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与启迪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素伯 “编”与“著” 学理建构 学术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元代湖湘诗的本土化
19
作者 张艳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83,共10页
诗歌的本土化,最重要的是诗人的本土化,其次是本土诗人的本土书写。湖湘本土诗人队伍在元代形成,生于斯长于斯的诗人们,咏歌乡邦山川,礼敬乡国先贤,深爱家乡风物。本土诗人写作的湖湘本土诗,一改前此湖湘诗的面貌,不再是外来者的异乡审... 诗歌的本土化,最重要的是诗人的本土化,其次是本土诗人的本土书写。湖湘本土诗人队伍在元代形成,生于斯长于斯的诗人们,咏歌乡邦山川,礼敬乡国先贤,深爱家乡风物。本土诗人写作的湖湘本土诗,一改前此湖湘诗的面貌,不再是外来者的异乡审视,脱去了贬谪者的失意愤激。他们以当地人的眼光、思维与表达习惯抒写湖湘,构建了属于自己的地域文学和人文精神。既是对唐宋湖湘书写的转型,也对明清湖湘文学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这是湖湘地域文学史上独具价值又长期被忽视的部分,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湖湘诗 本土化 诗人队伍 湖湘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业科学专业科技文写作课程建设探究
20
作者 那亚 花梅 +3 位作者 李治国 斯琴 王占义 张志强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5年第4期93-96,共4页
科技文写作是学术研究、技术传播及政策制定等多个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随着草业现代化的推进和相关领域研究的日益深入,草业科学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还需具备有效的科技文写作能力。在此背景下,草... 科技文写作是学术研究、技术传播及政策制定等多个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随着草业现代化的推进和相关领域研究的日益深入,草业科学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还需具备有效的科技文写作能力。在此背景下,草业科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科技文写作课程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阐述了为草业科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科技文写作课程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内蒙古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科技文写作课程建设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围绕科技文写作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手段等,提出有效开设草业科学专业本科生科技文写作课程的建议,以期为提升该专业本科生科技文写作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业科学 科技文写作 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 能力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