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drought resistance HVA1 gene under drought stress in different Poa pratensis cultivars 被引量:1
1
作者 WU Yanhua CHEN Yajun SHEN Fengjuan SUN Xiaoya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7年第1期1-4,共4页
Total RNA from leaves of Poapratensis cultivars under drought stress was extracted for reversing transcription to cDNA and then cDNA as template for PCR reaction by designing primer of cds of Hordeum valgare HVA1 drou... Total RNA from leaves of Poapratensis cultivars under drought stress was extracted for reversing transcription to cDNA and then cDNA as template for PCR reaction by designing primer of cds of Hordeum valgare HVA1 drought resistance gene from GenBank. The amplified products were positive recon identified by using procedures of recovery, connection, transformation and enzyme separation. The length of cloned gene sequence was 324 bp, identity reached 79.27% with Barley HVA1 gene that meaned the cloned gene sequence was the partial HVA1 gene of Poapraten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a pratensis drought stress HVA1 drought resistance ge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源携带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大肠杆菌耐药性与毒力基因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戴婷婷 陈海玉 +10 位作者 段楚楚 刘荣昌 李宇蓉 严淑涵 陈梦诗 刘露薇 包银莉 程艳青 林炜明 黄翠琴 郑新添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93-1404,共12页
【目的】分析福建省鸡源携带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与毒力基因之间的相关性,并对mcr-1耐药基因质粒转移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临床分离的87株鸡源携带mcr-1基因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对6大类1... 【目的】分析福建省鸡源携带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与毒力基因之间的相关性,并对mcr-1耐药基因质粒转移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临床分离的87株鸡源携带mcr-1基因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对6大类1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利用PCR方法检测分离株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和质粒类型,分析mcr-1基因阳性菌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以及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之间的相关性;利用质粒接合试验,探究mcr-1基因的转移情况。【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96.55%(85/87)分离株为多重耐药菌,其中对四环素类的耐药最严重,多西环素和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88.51%(77/87)和82.76%(72/87)。分离株中检出11种耐药基因,其中以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检出率最高,为95.40%(83/87);共检测出18种毒力基因,其中侵袭素类mat为优势毒力基因,检出率为85.06%(74/87);部分耐药基因和耐药表型、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之间具有相关性。分离株携带12种质粒,主要类型为IncFIB(77.01%,67/87)。接合试验结果显示,共有42株分离菌接合成功,接合转移率为48.28%(42/87),IncI2、IncHI2、IncX4质粒均成功转移至接合子中,其中IncI2质粒检出率最高(57.14%)。【结论】87株鸡源携带mcr-1基因大肠杆菌多重耐药严重,其耐药基因检出率高,毒力基因种类多样,且部分耐药基因和耐药表型、毒力基因之间存在相关性;48.28%(42/87)菌株的mcr-1基因可以利用IncI2、IncHI2、IncX4质粒作为载体进行传播。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福建省鸡源mcr-1基因阳性大肠杆菌的多重耐药情况、毒力特性以及传播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多黏菌素 mcr-1基因 耐药性 毒力基因 接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阳性鸡源大肠杆菌的流行性及耐药性分析
3
作者 戴婷婷 陈海玉 +11 位作者 段楚楚 庄丽云 刘荣昌 陈慧慧 余小珍 杨欣 陈梦诗 包银莉 程艳青 华宝玉 黄翠琴 郑新添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6,共8页
为了解福建省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阳性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和耐药性,本研究于2022年~2024年从福建省4个不同地区养殖场、屠宰场、菜市场的肉鸡和蛋鸡中分离到786株鸡源大肠杆菌,采用PCR鉴定mcr-1阳性大肠杆菌,统计不同地区、不同来源... 为了解福建省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阳性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和耐药性,本研究于2022年~2024年从福建省4个不同地区养殖场、屠宰场、菜市场的肉鸡和蛋鸡中分离到786株鸡源大肠杆菌,采用PCR鉴定mcr-1阳性大肠杆菌,统计不同地区、不同来源及不同种类鸡源mcr-1阳性大肠杆菌的检出率;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mcr-1阳性大肠杆菌对7大类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通过PCR检测mcr-1阳性菌的6大类12种耐药基因,利用卡方检验分析分离菌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之间的相关性;通过PCR鉴定分离菌中质粒的类型。结果显示,786株鸡源大肠杆菌中mcr-1基因的检出率为21.25%(167/786),以闽东地区(24.28%,42/173)、菜市场(25.41%,47/185)和蛋鸡(27.95%,64/229)中分离的mcr-1阳性大肠杆菌的检出率最高。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四环素类的多西环素(DOX)和四环素(TE)耐药的mcr-1基因阳性菌占比最高,分别为92.22%(154/167)和89.82%(150/167);对氨基糖苷类的庆大霉素(GEN)和氟喹诺酮类的环丙沙星(CIP)耐药的菌株最少,分别占44.91%(75/167)和56.29%(94/167);对氨基糖苷类、磺胺类、酰胺醇类、氟喹诺酮类、多黏菌素类、β-内酰胺类耐药的菌株占57.49%~73.65%。85.63%(143/167)的菌株为多重耐药菌(MDR)。不同地区、不同来源和不同种类鸡中分离的mcr-1阳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有差异;所测12种耐药基因均在mcr-1阳性菌中检出,其中四环素类的tet(A)(97.6%,163/167)、氨基糖苷类的aadA1(87.43%,146/167)、磺胺类的sul2(84.43%,141/167)、β-内酰胺类的blaTEM(81.44%,136/167)、氟喹诺酮类的qnrS(72.46%,121/167)及酰胺醇类的floK(67.66%,113/167)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均在50%以上;相关性分析显示,分离菌对氧氟沙星与其耐药基因qnrA、对环丙沙星与其耐药基因qnrS、对氨曲南和头孢他啶与其耐药基因blaTEM等均显著和极显著相关。分离菌主要携带IncI2型质粒(50.30%,84/167)、IncHI2型质粒(25.15%,42/167)和IncX4型质粒(19.76%,33/167)。目前福建省mcr-1阳性鸡源大肠杆菌的检出率较高,且多为多重耐药菌株,耐药现象非常严重。本研究为深入了解福建省mcr-1阳性鸡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以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多黏菌素 耐药基因 mcr-1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米内生贝莱斯芽孢杆菌BR-1的安全性评估
4
作者 张鑫宇 赖泽萍 +4 位作者 石鸿辉 王婷 于雅君 朱军莉 赵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21,共10页
【目的】对从稻米中分离的一株稻米内生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B.velezensis)BR-1进行安全性评估。【方法】在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应用综合抗生素耐药数据库(CARD)和毒力因子数据库(VFDB)对BR-1的抗生素耐药基因和毒力... 【目的】对从稻米中分离的一株稻米内生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B.velezensis)BR-1进行安全性评估。【方法】在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应用综合抗生素耐药数据库(CARD)和毒力因子数据库(VFDB)对BR-1的抗生素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进行注释,同时对BR-1进行抗生素药敏试验和溶血试验,并利用KEGG数据库注释贝莱斯芽孢杆菌BR-1与益生菌相关的基因。【结果】该稻米内生贝莱斯芽孢杆菌BR-1总碱基对为1071550432 bp,平均GC占比46.3%,包含4027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含有14个CRISPR-Cas;不含有编码溶血素BL(Hbl)、非溶血性肠毒素(Nhe)、肠毒素(细胞毒素K)和催吐毒素(cereulide-Ces)等毒素基因;KEGG数据库注释到可耐酸、耐高温、耐胆盐等具有良好的胃肠耐受性、抗氧化活性和优异益生菌特性的基因;预测到菌株BR-1含有2个耐药基因vmlR和clbA,对9种抗生素高度敏感且不含有耐药质粒。【结论】贝莱斯芽孢杆菌BR-1不含有编码毒素的基因,不具有广谱耐药性,不具有溶血活性,含有益生菌特性相关的基因,符合GB/T 41728—2022《微生物肥料质量安全评价通用准则》的安全性要求,可以作为微生物肥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内生贝莱斯芽孢杆菌BR-1 全基因组测序 毒力基因 抗生素耐药基因 抗生素药敏试验 溶血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人源mcr-1阳性多重耐药沙门菌的特征分析
5
作者 付赛赛 李凤珍 李代琦 《陕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3-21,共9页
沙门菌病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健康和养殖业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我国人源及动物源沙门菌普遍存在多重耐药现象,且存在人与动物之间的潜在交互传播风险。本研究旨在调查2021年河南省各地区腹泻病患者中分离到的沙门菌中mcr-1基因... 沙门菌病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健康和养殖业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我国人源及动物源沙门菌普遍存在多重耐药现象,且存在人与动物之间的潜在交互传播风险。本研究旨在调查2021年河南省各地区腹泻病患者中分离到的沙门菌中mcr-1基因的流行情况,并分析其分子传播特征。2021年从河南5家医院采集127份人源粪便样品,使用含有2μg/mL黏菌素的SS琼脂板分离沙门菌,并使用革兰染色、生化鉴定以及PCR技术扩增16S rRNA及invA基因来鉴定沙门菌;检测沙门菌中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携带情况,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药敏试验检测mcr-1阳性菌株对常用15种抗菌药的敏感性,最后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该菌株的特征。通过革兰染色、生化鉴定以及16S rRNA及invA的PCR扩增,共在127份人源粪便样品中检出6株沙门菌,阳性率为4.7%,其中在1株沙门菌中检测到mcr-1。该菌株对黏菌素的最低抑菌浓度是8μg/mL,多序列位点的分型结果是ST34,携带blaTEM-116、blaCTX-M-14、blaOXA-1、oqxAB、tet(A)、floR、catB3、catA1、sul1、sul2、sul3、ant(3'')、aph(3')-Ia、dfrA12等多种耐药基因。该沙门菌对黏菌素、氨苄西林、奥格门丁、头孢噻呋、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大观霉素、四环素、氟苯尼考、氯霉素、磺胺异恶唑、甲氧嘧啶、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耐药。含有mcr-1基因的质粒通过试验证实可发生接合转移,并与国内外报道的携带mcr-1的IncHI2质粒高度相似。在1株人源沙门菌中检测出了mcr-1基因,该菌株耐药谱广泛,推测mcr-1基因位于全球流行的IncHI2质粒上。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于延缓沙门菌耐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黏菌素 mcr-1 blaCTX-M-14 多重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ccinate dehydrogenase SDH1–1 positively regulates cotton resistance to Verticillium dahliae through a salicylic acid pathway 被引量:4
6
作者 ZHANG Xiangyue FENG Zili +5 位作者 ZHAO Lihong LIU Shichao WEI Feng SHI Yongqiang FENG Hongjie ZHU Heqin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2020年第2期103-114,共12页
Background:Verticillium wilt,caused by the soil-borne fungus of 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is one of the most devastating diseases of cotton.The complex mechanism underlying cotton resistance to Verticillium wilt rema... Background:Verticillium wilt,caused by the soil-borne fungus of 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is one of the most devastating diseases of cotton.The complex mechanism underlying cotton resistance to Verticillium wilt remains uncharacterized.Identifying an endogenous resistance gene may be helpful to control this disease.Previous studies revealed that 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is involved in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induced stress signaling pathway that is likely to be triggered by salicylic acid(SA).Here,through the metabolomics and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analyses in wilt-inoculated cotton(Gossypium hirsutum),we noticed that Gh SDH1–1 gene in cotton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sistance to V.dahlia.Then we reported Gh SDH1–1 gene and its functional analysis in relation to the resistance of cotton to V.dahliae.Results:The Gh SDH1–1 gene in cotton root was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after V.dahlia inoculation,and its expression level peaked at 12 and 24 h post-infection.SA can also induce the up-regulation of Gh SDH1–1.Additionally,the functional analysis showed that Gh SDH1–1-silenced cotton was more susceptible to V.dahliae than the control because of the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abundance of immune-related molecules and severe damage to the SA-signaling pathway.In Arabidopsis thaliana,high expression of Gh SDH1–1 conferred high resistance to V.dahliae.Arabidopsis that overexpressed Gh SDH1–1 had higher resistance to V.dahliae infection compared with the wild-type.Conclusions:Our findings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the role of Gh SDH1–1;it positively regulates cotton resistance to Verticillium wilt.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Gh SDH1–1 is closely related to SA-related signaling path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TTON Verticillium wilt resistance gene GhSDH11 Salicylic ac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mdr-1基因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郭晓玲 董作仁 +3 位作者 王福旭 杜行严 林凤茹 姚尔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98-302,共5页
细胞凋亡受抑作为肿瘤细胞的耐药机制 ,是急性白血病 (AL)预后不良的原因之一。bcl 2家族是目前最受重视的调控细胞凋亡的基因家族 ,本研究为探讨bcl 2和bax基因在急性白血病表达的意义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测定 7... 细胞凋亡受抑作为肿瘤细胞的耐药机制 ,是急性白血病 (AL)预后不良的原因之一。bcl 2家族是目前最受重视的调控细胞凋亡的基因家族 ,本研究为探讨bcl 2和bax基因在急性白血病表达的意义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测定 70例初治AL患者及 2 0例正常人的bcl 2 ,bax ,mdr 1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表明 ,bcl 2和bax基因在AL患者广泛表达 ,bcl 2mRNA平均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1.4 6vs 0 .71,P <0 .0 5 )。bcl 2和bax基因表达及bax bcl 2比值与AL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骨髓原始细胞百分率、FAB分型和S +G2 M %均未发现相关。Bcl 2蛋白表达 (34.6 %vs 6 9.2 %,P <0 .0 5 ) ,bax bcl 2mRNA比值 (37.1%vs 82 .9%,P <0 .0 1)决定AL对化疗的敏感性 ,与ALCR率密切相关。bax bcl 2mRNA比值还是影响总生存期的因素。bcl 2与bax基因表达和mdr 1表达两者无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BCL-2基因 BAX基因 mdr-1基因 肿瘤细胞耐药机制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抑制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MDR-1及Bcl-2的mRNA表达并增强表柔比星的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化范例 王玲燕 +3 位作者 赵鑫 李莹 邬扬炯 高松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33-438,共6页
背景与目的:部分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具有高表达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特征,而后者与P-糖蛋白及Bcl-2表达相关,可能导致NHL对化疗耐药。本研究旨在探讨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中COX-2的表达以及选择... 背景与目的:部分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具有高表达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特征,而后者与P-糖蛋白及Bcl-2表达相关,可能导致NHL对化疗耐药。本研究旨在探讨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中COX-2的表达以及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增强淋巴瘤细胞对表柔比星抗肿瘤效应的敏感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荧光定量PCR(q 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Raji、Jeko-1和Namalwa等淋巴瘤细胞株以及正常人外周血B细胞的COX-2表达;以梯度浓度的塞来昔布作用于淋巴瘤细胞株,CCK-8方法检测细胞增殖的抑制程度,q RT-PCR检测各细胞株MDR-1 mRNA及Bcl-2 mRNA表达的变化;表柔比星单独或联合不同浓度的塞来昔布处理Raji细胞株72 h后,CCK-8方法分析塞来昔布对表柔比星的增敏作用。结果:各淋巴瘤细胞株及正常对照外周血B细胞均不表达COX-2。塞来昔布单药即可对各淋巴瘤细胞株产生程度不同的抗增殖效应;随着塞来昔布作用浓度的增加,除Jeko-1细胞不表达MDR-1外,其余细胞株MDR-1 mRNA及Bcl-2 mRNA表达水平逐渐下降;塞来昔布明显增强表柔比星对Raji细胞的抗肿瘤活性,两者之间具有协同作用。结论: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下调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的MDR-1 mRNA及Bcl-2 mRNA水平,并且增强表柔比星对淋巴瘤细胞的抗肿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合酶-2 塞来昔布 淋巴瘤 mdr-1基因 Bcl-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i抑制NANOG表达对肝癌细胞HepG2中MDR1表达及阿霉素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周嘉嘉 陈汝福 +6 位作者 邓小耿 周雨 周泉波 张杰 伍耀豪 曾乐祥 邱荣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6-350,共5页
目的探讨抑制NANOG表达对肝癌细胞HepG2中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 1,MDR1)表达及阿霉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靶向NANOG基因的特异性siRNA转染肝癌细胞HepG2,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iRNA沉默NANOG基因后NANOG... 目的探讨抑制NANOG表达对肝癌细胞HepG2中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 1,MDR1)表达及阿霉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靶向NANOG基因的特异性siRNA转染肝癌细胞HepG2,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iRNA沉默NANOG基因后NANOG、MDR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沉默NANOG基因后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沉默NANOG基因后对细胞周期的影响,CCK-8法检测沉默NANOG基因后HepG2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情况。结果靶向NANOG基因特异性siRNA转染肝癌细胞HepG2后,能有效抑制NANOG mRNA和蛋白表达,与Mock组比值分别为(0.32±0.05)和(0.38±0.08);与Mock组比较,沉默NANOG基因后,细胞克隆形成率下降[(8.51±3.63)%vs(17.13±2.24)%,P<0.05],进入G0/G1期的细胞比例增多[(75.33±8.21)%vs(57.81±5.05)%,P<0.05],HepG2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增强(P<0.05),HepG2细胞内MDR1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与Mock组比值分别为(0.35±0.06)和(0.41±0.08)。结论抑制NANOG表达可引起肝癌细胞HepG2中MDR1的表达下调并增强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NANOG 阿霉素 多药耐药基因1 化疗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多药耐药基因1(mdr1)的克隆及重组腺病毒制备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伟 罗庆 金先庆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13-116,120,共5页
目的:构建表达多药耐药基因1(MDR1)的重组腺病毒表达系统。方法: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多药耐药基因1的cDNA亚克隆至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上,然后在细菌内与pAdEasy同源重组,经脂质体转染293细胞包装、扩增腺病毒颗粒。将重组腺病毒Ad5-mdr1... 目的:构建表达多药耐药基因1(MDR1)的重组腺病毒表达系统。方法: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多药耐药基因1的cDNA亚克隆至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上,然后在细菌内与pAdEasy同源重组,经脂质体转染293细胞包装、扩增腺病毒颗粒。将重组腺病毒Ad5-mdr1感染小鼠单个核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结果:酶切鉴定及PCR结果证明多药耐药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构建的人多药耐药基因1(mdr1)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效价达到8.3×1011pfu/ml。对小鼠单个核细胞的感染效率可达10%~15%,转染小鼠单个核细胞细胞48h后,可检测到mdr1基因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多药耐药基因1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后续对mdr1的相关研究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基因1 腺病毒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R1、BCRP和LRP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桂香 刘新兰 李金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MDR1)、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及肺耐药蛋白(LRP)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分析它们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的42...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MDR1)、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及肺耐药蛋白(LRP)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分析它们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的42例乳腺癌组织、42例癌旁组织及50例乳腺良性病变中MDR1、BCRP和LRP mRNA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DR1、BCRP、LRP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47%、38.09%及61.90%,与癌旁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相比阳性表达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MDR1mRNA表达与绝经状况呈完全正相关(r=0.398,P<0.01),与腋窝淋巴结状况呈完全正相关(r=0.398,P<0.01);BCRP mRNA表达与腋窝淋巴结状况呈正相关(r=0.355,P<0.05);LRP mRNA表达与绝经状况、年龄、腋窝淋巴结状况及肿瘤大小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MDR1mRNA和BCRP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652,P<0.01),LRP mRNA与MDR1mRNA表达无相关性(r=0.147,P>0.05);LRP mRNA和BCRP mRNA表达无相关性(r=0.111,P>0.05)。2个耐药基因共表达率为47.61%,2种或3种耐药基因共表达率为61.89%。结论乳腺癌组织中存在耐药基因MDR1、BCRP和LRP的表达,单基因和多基因协同作用,以多基因共表达为主;检测MDR1和BCRP基因表达水平可辅助临床判断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耐药基因 mdr1 BCRP LRP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泡促腺病毒载体转染MDR1基因效率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佚 郭振华 +3 位作者 金先庆 郭玉霞 罗庆 王志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造影剂在体外促进腺病毒载体介导的MDR1基因转染兔骨髓单个核细胞的效率,并初步探讨其安全性。方法根据是否加入超声微泡造影剂和超声辐照将分选的兔骨髓单个核细胞分为常规培养组(A)、腺病毒MDR1基因转染组(B)、腺病毒...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造影剂在体外促进腺病毒载体介导的MDR1基因转染兔骨髓单个核细胞的效率,并初步探讨其安全性。方法根据是否加入超声微泡造影剂和超声辐照将分选的兔骨髓单个核细胞分为常规培养组(A)、腺病毒MDR1基因转染组(B)、腺病毒MDR1基因转染+超声辐照组(C)、微泡造影剂+腺病毒MDR1基因转染组(D)、微泡造影剂+腺病毒MDR1基因转染+超声辐照组(E)。收集各组细胞,应用RT-PCR法、流式细胞技术等分别从基因、功能及细胞生物学特性等方面检测外源性MDR1基因在骨髓单个核细胞内的功能性表达及安全性。结果收获高滴度的Ad5-MDR1腺病毒载体并成功制备腺病毒微泡造影剂;RT-PCR结果显示,除A组外其余4组在194bp处均观察到特异性MDR1电泳条带,证实外源性MDR1基因通过腺病毒载体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且E组MDR1电泳条带的光密度比值明显高于B、C、D组(P<0.05);柔红霉素排出实验证实外源性MDR1基因表达产物P-gp有药物外排泵功能,且E组P-gp阳性率最高(P<0.05),而柔红霉素阳性率显著降低;一定强度的超声辐照及微泡造影剂对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结论低频超声波击碎微泡造影剂,能促进以腺病毒为载体介导的外源性MDR1基因转染兔骨髓单个核细胞的效率,且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r1基因 超声 微泡造影剂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胃清对KB-A-1细胞P-糖蛋白ATP酶活性及MDR1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许建华 范忠泽 +5 位作者 孙珏 朱美华 石晓兰 韩建宏 张勇 李朝衡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19-1122,共4页
目的:探讨肠胃清(黄芪、党参、白术等)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制作肠胃清药物血清,观察药物血清对多药耐药细胞KB-A-1P-糖蛋白ATP酶活性及MDR1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肠胃清药物血清对P-gp的ATP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并呈... 目的:探讨肠胃清(黄芪、党参、白术等)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制作肠胃清药物血清,观察药物血清对多药耐药细胞KB-A-1P-糖蛋白ATP酶活性及MDR1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肠胃清药物血清对P-gp的ATP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2.5和5药物血清对MDR1基因转录水平的抑制作用分别达到了58和100。结论:肠胃清逆转肿瘤耐药与其抑制P-gp的酶活性、降低MDR1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胃清 多药耐药 P-糖蛋白 KB-A-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检测MDR_1/P-gp、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晓妹 周仁祥 +1 位作者 张日民 黄维青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17-520,共4页
目的 :联合检测乳腺癌患者中MDR1/P gp、及C erbB 2的表达 ,并探讨MDR1/P gp与C erbB 2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RT PCR(FQ RT PCR)法检测 5 7例乳腺癌、2 0例对照组 (包括 10例乳腺良性疾病、10例癌旁正常组织 )中MDR1基因的表达 ... 目的 :联合检测乳腺癌患者中MDR1/P gp、及C erbB 2的表达 ,并探讨MDR1/P gp与C erbB 2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RT PCR(FQ RT PCR)法检测 5 7例乳腺癌、2 0例对照组 (包括 10例乳腺良性疾病、10例癌旁正常组织 )中MDR1基因的表达 ,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标本中P gp及C erbB 2蛋白的表达。 结果 :乳腺癌患者中MDR1基因扩增率及P gp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5 0 .88% (2 9/ 5 7)和 4 2 .11% (2 4 / 5 7)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MDR1基因扩增率高于P gp蛋白表达 ,二者呈高度相关 ,但并不完全相符 ;乳腺癌中C erbB 2过表达率为 2 8.0 7% (16 / 5 7) ,正常对照组中无C erbB 2蛋白过表达。MDR1/P gp阳性率与C erbB 2过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乳腺癌中存在多药耐药基因MDR1及原癌基因C erbB 2的共表达 ,且其表达呈正相关。上述二种基因的表达 ,与乳腺癌的多药耐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r1 P-GP C-ERBB-2 乳腺癌 多药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R1、GSTπ特异性siR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敏华 张弢 +1 位作者 顾静文 林果为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9-32,38,共5页
目的构建多药耐药基因(MDR1)、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表达。方法参照siRNA模板设计原则,设计并化学合成2条siRNA模板序列,退火后将其插入质粒pSilencer2.1-U6,限制性酶切和基因测序进行鉴... 目的构建多药耐药基因(MDR1)、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表达。方法参照siRNA模板设计原则,设计并化学合成2条siRNA模板序列,退火后将其插入质粒pSilencer2.1-U6,限制性酶切和基因测序进行鉴定。脂质体介导下转染K562/Adr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MDR1、GSTπmRNA的表达,荧光免疫组化检测Pgp、GSTπ蛋白的表达。结果重组质粒pSilenc-er2.1-MDR1、GSTπ经酶切、测序分析表明siRNA模板序列成功插入预计位点,并且序列正确。用pSilencer-mdr1、pSilencer2.1-GSTπ分别转染K562/Adr细胞株,mdr1mRNA表达量下降了71.5%,GSTπmRNA表达量下降了39.8%,荧光免疫组化显示Pgp、GSTπ表达均显著减少(P<0.01)。结论成功构建了MDR1、GSTπ特异性siRNA真核表达载体,该载体可不同程度逆转K562/Adr细胞的多药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片段干扰RNA 多药耐药 谷胱甘肽S-转移酶 多药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对食管癌组织中mdr-1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克能 张力建 +1 位作者 邢海平 程邦昌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91-92,95,共3页
目的研究mdr1基因过度表达与肿瘤化疗疗效的相关性,进一步研究食管癌组织mdr1基因的表达与食管癌多药耐药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30例未作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均行术前计划化疗,化疗前食管镜下取癌及癌旁活组织。术前化... 目的研究mdr1基因过度表达与肿瘤化疗疗效的相关性,进一步研究食管癌组织mdr1基因的表达与食管癌多药耐药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30例未作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均行术前计划化疗,化疗前食管镜下取癌及癌旁活组织。术前化疗方案:丝裂霉素(MMC)4~6mg/m2静脉注射,第1、8、15天;顺铂(DDP)20~30mg/m2静脉点滴,第2、3、4天;平阳霉素(PYM)6mg/m2肌肉注射,第1、3、8、11、16、18天。21天为一周期,2周期为一疗程,休息2周后手术。将切除标本及化疗前食管镜活检取材组织作匀浆,抽提总RNA后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mdr1的表达,与化疗疗效及癌旁组织mdr1之表达作对比。结果癌组织mdr1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中mdr1的表达(33%与10%,P<005);化疗后癌组织中mdr1的表达高于化疗前(33%与83%,P<005),而癌旁组织中mdr1的表达则无差异(10%与10%,P>005);化疗前癌组织mdr1阳性表达者化疗疗效差于化疗前癌组织mdr1阴性表达者(10%与45%,P<005)。结论食管癌存在先天性MDR,癌组织mdr1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mdr-1基因 基因表达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麂属(Muntiacus)动物MDR-1基因序列分析及其分子进化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易广才 易广才 +1 位作者 张晓梅 单祥年 《四川动物》 CSCD 2002年第4期223-226,共4页
对麂属(Muntiacus)中的3种动物:赤麂(M.muntjak)(2n=6 ,7 )小麂(M.reevesi)(2n=46),黑麂(M.crinifrons)(2n=8 ,9 )MDR-1基因(multidrug resistance,多药耐药基因)726bP左右的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并根据序列信息建... 对麂属(Muntiacus)中的3种动物:赤麂(M.muntjak)(2n=6 ,7 )小麂(M.reevesi)(2n=46),黑麂(M.crinifrons)(2n=8 ,9 )MDR-1基因(multidrug resistance,多药耐药基因)726bP左右的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并根据序列信息建立分子系统树,同时探讨了这3种动物的起源、分类地位及进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麂属 动物 mdr-1基因 序列分析 分子进化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系集落刺激因子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原代细胞mdr1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安峻峰 陈济民 +3 位作者 李秀珍 梅广义 谢燕 高清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2-46,共5页
研究多药耐药基因(mdr 1)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分化之间的关系。采用常规分离白血病细胞,体外培养7天,然后通过形态学、细胞化学、细胞功能(NBT)、细胞免疫化学(APAAP)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MTT技术观察了细胞分化和mdr... 研究多药耐药基因(mdr 1)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分化之间的关系。采用常规分离白血病细胞,体外培养7天,然后通过形态学、细胞化学、细胞功能(NBT)、细胞免疫化学(APAAP)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MTT技术观察了细胞分化和mdr1表达变化以及AML细胞对柔红霉素敏感性反应。结果表明,AML细胞分化成熟后mdr1表达水平下降,并且随mdr1水平下降,AML细胞对柔红霉素敏感性增加。结论提示,AML细胞分化与mdr1之间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利用分化诱导剂粒系集落刺激因子从基因水平逆转白血病耐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白血病细胞 多药耐药基因 粒系集落刺激因子 分化诱导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铁胺对K562细胞多药耐药基因MDR1及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春 李丰益 +2 位作者 贾苍松 高举 廖清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7-50,57,共5页
目的探讨去铁胺对柔红霉素(DNR)诱导多药耐药基因MDR1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初步了解NFκB与MDR1表达、细胞内铁代谢的关系。方法以DNR单用或联合应用25μmol/L去铁胺(DFO)为处理因素作用于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应用RTPCR法、... 目的探讨去铁胺对柔红霉素(DNR)诱导多药耐药基因MDR1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初步了解NFκB与MDR1表达、细胞内铁代谢的关系。方法以DNR单用或联合应用25μmol/L去铁胺(DFO)为处理因素作用于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应用RTPCR法、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分别检测对照组、DNR组和DNR+DFO组K562细胞MDR1mRNA和P糖蛋白(Pgp)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FκB的表达及活性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NR可同时诱导MDR1mRNA、Pgp表达和NFκB活化(P<0.05);25μmol/LDFO联合DNR可显著抑制DNR诱导的MDR1mRNA、Pgp的表达及NFκB的活化(P<0.05)。结论去铁胺可减少柔红霉素诱导的MDR1、Pgp表达,其机制可能与铁剥夺后降低了柔红霉素诱导的K562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进而影响NFκB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多药耐药基因 去铁胺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虫感染对蛋鸡肝脏和肠道mdr_1、mrp_2和bcrp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苏利娅 董玲玲 王丽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5-99,共5页
为探索球虫感染对蛋鸡肝脏和肠道组织中多药耐药蛋白基因(mdr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mrp2)和乳腺癌耐药蛋白基因(bcrp)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以β-actin为内参,对球虫感染蛋鸡以及健康蛋鸡的肝脏、十二指肠、空肠、回... 为探索球虫感染对蛋鸡肝脏和肠道组织中多药耐药蛋白基因(mdr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mrp2)和乳腺癌耐药蛋白基因(bcrp)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以β-actin为内参,对球虫感染蛋鸡以及健康蛋鸡的肝脏、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的mdr1和mrp2及bcrp mRNA进行相对定量测定。结果表明:与健康对照鸡比较,球虫感染导致mdr1 mR-NA表达水平在十二指肠中有显著上调(P=0.043),而在其他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mrp2 mR-NA表达水平在健康和球虫感染蛋鸡的肝脏及肠道中均无显著差异(P>0.05);bcrp mRNA表达在肝脏(P=0.021)、回肠(P=0.021)、空肠(P=0.021)中均出现显著性下调,在十二指肠中则变化不显著。结论:球虫感染可使蛋鸡组织中的部分ABC(ATP-binding cassette)转运子的mRNA表达水平发生变化,但是不同基因在不同组织的变化趋势不同。提示:疾病期间用药可能会对药物的吸收和排泄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虫感染 多药耐药蛋白基因(mdr1)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mrp2) 乳腺癌耐药蛋白基因(bcrp)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