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uctural analysis of multi-level detachments and identification of deep-seated anticline 被引量:1
1
作者 CHEN Zhuxin LEI Yongliang +2 位作者 HU Ying WANG Lining YANG Ge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8年第2期281-289,共9页
Based on forward modeling of detachment fold, this study presents a method to analyze multi-level detachment structures and identify the authenticity of deep-seated anticlines using time-domain seismic section. The st... Based on forward modeling of detachment fold, this study presents a method to analyze multi-level detachment structures and identify the authenticity of deep-seated anticlines using time-domain seismic section. The steps include the conversion of the time-migrated seismic image into depth domain image using a constant velocity field,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depth seismic image, measurement of each structural relief area and each height above reference level, plotting of area-height relationship chart with piecewise fitting etc. The area-depth correlation can help the division of structural sequences, the definition of detachment levels, the calculation of the tectonic shortening,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deep-seated structure. The segment area-height relationship is a feature of multi-level detachment structures, while little or no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area and height is an indicator of non-deformation or pseudo-anticline. Regardless of the uncertainty of area-height relationship, the segment slopes will correspond to the differential shortenings of multi-level detachments, the intersection between adjacent segments will give the height of detachment surface above reference level and then help define the detachment level in original time-domain seismic section. This method can make use of time-domain seismic data to determine the geologic structure of complicated structure areas and assess risks of deep exploration targets. It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southern Junggar and eastern Sichuan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level detachments ANTICLINE time-domain seismic section area-height relationship COMPLICATED structure southern JUNGGAR Basin eastern SICHUAN FOLD bel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进气道结构下带凹腔补燃室燃烧特性数值研究
2
作者 王彦红 姚弘悦 东明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7,共10页
针对导弹应用固体冲压发动机补燃室的掺混燃烧问题,通过一次燃气的气相燃烧模型和硼燃料的KING燃烧模型,探究了双侧90°和双侧180°进气条件下带凹腔补燃室(后倾角范围为90°~150°)的温度场和流场分布情况.阐述了凹腔... 针对导弹应用固体冲压发动机补燃室的掺混燃烧问题,通过一次燃气的气相燃烧模型和硼燃料的KING燃烧模型,探究了双侧90°和双侧180°进气条件下带凹腔补燃室(后倾角范围为90°~150°)的温度场和流场分布情况.阐述了凹腔旋流效应及其对燃烧过程和燃烧产物的影响,进行了燃烧性能量化分析.数值结果表明:双侧180°进气条件下凹腔增大了燃料和空气的掺混空间,凹腔截面出现4个大对冲旋涡,掺混更加均匀,有利于燃烧组织,有效燃烧空间更大,补燃室出口总燃烧效率达到85%.双侧90°进气条件下凹腔截面形成逆时针单向旋涡,燃烧集中在狭小空间,对燃烧过程不利,补燃室出口总燃烧效率仅为55%.凹腔后倾角由90°提高到120°时,燃料和空气的掺混空间增大,促进了燃烧过程.凹腔后倾角继续提高到150°,凹腔空间增大改善燃烧的作用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进气道结构 凹腔 补燃室 硼颗粒 燃烧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钢结构取水口在既有水库内的方案设计
3
作者 岑文祥 《江苏建材》 2025年第2期84-86,共3页
新会水厂取水口在既有水库内新建,具有周边环境复杂、水质安全保护要求高、工期要求紧张等诸多特点。为了安全、经济、快速地实施取水口,对取水口的选型、工法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并结合具体地质条件和工艺需求进行深化设计。针对水库... 新会水厂取水口在既有水库内新建,具有周边环境复杂、水质安全保护要求高、工期要求紧张等诸多特点。为了安全、经济、快速地实施取水口,对取水口的选型、工法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并结合具体地质条件和工艺需求进行深化设计。针对水库管理部门严格限制实施作业时间要求,创新性采用装配式钢结构取水口,具有材料获取便捷、加工装配简单、作业实施快速、运营维护简便的特点,极大缩短了实施工期及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钢结构 取水口 既有水库 快速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取水口金属结构改造方案探讨
4
作者 杨松 曾祥磊 +2 位作者 宦如胤 钟鸣 李云峰 《广东水利水电》 2025年第4期69-73,共5页
该文通过介绍某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过程,探讨了工程取水口金属结构改造方案,提出了一种较为新颖的取水口金属结构改造方案,并通过依托工程的实施效果,验证了方案的可实施性,可为相似工程除险加固的设计提供实践经验和参考。
关键词 病险水库 小型水库 除险加固 取水口 金属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uctural geology and favorable exploration prospect belts in northwestern Sichuan Basin, SW China 被引量:4
5
作者 CHEN Zhuxin LI Wei +5 位作者 WANG Lining LEI Yongliang YANG Guang ZHANG Benjian YIN Hong YUAN Baoguo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2期413-425,共13页
The northwestern Sichuan region has experienced multi-stage tectonic evolution including marine cratonic basin from the Sinian to the Middle Triassic and intra-continental basin from the Late Triassic to the Cenozoic.... The northwestern Sichuan region has experienced multi-stage tectonic evolution including marine cratonic basin from the Sinian to the Middle Triassic and intra-continental basin from the Late Triassic to the Cenozoic. Several regional tectonic activities caused complicated stratigraphic distribution and structural deformations in the deep-buried layers. During the key tectonic periods, some characteristic sedimentary and deformation structures were formed, including the step-shaped marginal carbonate platform of Dengying Formation, the western paleo-high at the end of Silurian, and the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of the Late Paleozoic–Middle Triassic. The Meso-Cenozoic intra-continental compressional tectonic processes since the Late Triassic controlled the formation of complex thrusting structures surrounding and inside the northwestern basin. The northern Longmenshan fold-thrust belt has a footwall in-situ thrust structure,which is controlled by two sets of detachments in the Lower Triassic and Lower Cambrian and presents as a multi-level deformation structure with the shallow folds, the middle thin-skin thrusts and the deeper basement-involved folds. The thrust belt in front of the Micangshan Mountain shows a double-layer deformation controlled by the Lower Triassic salt detachment, which is composed by the upper monocline and deep-buried imbricate thrust structures. The interior of the basin is characterized by several rows of large-scale basement-involved folds with NEE strike dire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uctural geology, the favorable exploration reservoirs and belts in northwestern Sichuan have obvious zoning characteristics. The favorable exploration layers of Dengying Formation of Upper Sinian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eastern and northern areas of the northwestern Sichuan Basin, in which the Jiulongshan structural belt, Zitong syncline and Yanting slope are the most favorable. The Lower Paleozoic was transformed by Caledonian paleo-uplift and late Cenozoic folding, and the midwest area such as the Zitong syncline is a potential area for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The favorable part of the Upper Paleozoic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ern Longmenshan belt and its frontal area, where the deep-buried thin-skin thrust structures in the footwall are the key exploration targ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WESTERN Sichuan Basin fold-thrust belt multi-level DETACHMENT SINIAN PALEOZOIC platform margin paleohigh structural deformation tectonic evolution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气结构对扫气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
6
作者 王增全 梁永森 +2 位作者 王文晓 李红 石达宇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65-72,共8页
为探究多种进气结构对扫气性能的影响,基于进气口壁厚、进气口形状、进气口偏移量、进气口数量4种气口结构参数,开展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直流扫气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的进气结构通过影响进气气流的旋流强度和流通阻力对综合性能产... 为探究多种进气结构对扫气性能的影响,基于进气口壁厚、进气口形状、进气口偏移量、进气口数量4种气口结构参数,开展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直流扫气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的进气结构通过影响进气气流的旋流强度和流通阻力对综合性能产生影响;通过改变进气结构的进气倾角、斜面长度、斜面宽度对进气气流的旋流强度进行调整;通过改变进气结构的进气倾角、总气口接触面对流通阻力产生影响;改变进气旋流强度可以调整扫气性能,改变进气流通阻力可以抑制废气回流。研究发现进气口壁厚为调节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扫气性能的显著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冲程柴油机 扫气性能 进气结构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膳食调查的当代大学生营养摄入状况与膳食结构优化
7
作者 郝长红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34期1-3,共3页
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当代大学生的营养摄入状况与膳食结构对其身心健康、学业成绩和生活质量有着深远影响。本文基于膳食调查,揭示了饮食习惯不规律、营养摄入不均衡、过度依赖外卖与快餐等问题对当代大学生健康构成的潜在威胁... 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当代大学生的营养摄入状况与膳食结构对其身心健康、学业成绩和生活质量有着深远影响。本文基于膳食调查,揭示了饮食习惯不规律、营养摄入不均衡、过度依赖外卖与快餐等问题对当代大学生健康构成的潜在威胁,并提出了均衡膳食原则的应用、改善饮食习惯策略以及加强营养教育与指导等膳食结构优化措施,旨在提高大学生的营养摄入质量,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营养摄入 膳食结构 优化策略 身心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顶排架结构对进水塔动力响应的影响
8
作者 杨子照 张继勋 +1 位作者 任旭华 陈旻铭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0-164,共5页
进水塔顶部启闭机室通常为排架结构,地震时往往先发生损坏导致水电站无法正常运行。为探索塔顶排架结构对进水塔动力响应的影响,针对某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的进水口结构动力响应开展研究。基于双自由度无阻尼简化体系进行理论探索,并采... 进水塔顶部启闭机室通常为排架结构,地震时往往先发生损坏导致水电站无法正常运行。为探索塔顶排架结构对进水塔动力响应的影响,针对某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的进水口结构动力响应开展研究。基于双自由度无阻尼简化体系进行理论探索,并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计算进水塔有、无塔顶排架两种工况的自振特性、位移、加速度、应力、损伤体积比和能量耗散等指标来对比研究。任意时刻的地震反应用时程分析法求解,并引入黏弹性人工边界模拟地基辐射阻尼作用。结果表明,地震时进水塔—排架系统可能会产生鞭梢效应进而减小进水塔的动力响应。塔顶排架使进水塔的自振频率提高约2.10%~3.80%,使塔体关键点最大相对位移的最大值及最大加速度的最大值减小,减幅分别大于23.94%、22.30%。有排架时进水塔的拉应力降低而压应力增大,损伤体积比、塑性耗散能、损伤耗散能最大可减小23.93%以上。塔顶排架结构可以减小进水塔地震动力响应,对进水塔的抗震性能具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水塔 排架结构 动力响应 黏弹性人工边界 混凝土塑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有限元分析计算在迈湾水利枢纽工程大体积异形混凝土结构配筋中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唐乐 张艳 雷茂哲 《广东水利水电》 2024年第7期1-6,共6页
迈湾水利枢纽坝式进水口采用叠梁门分层取水,进水口顺水流向依次为拦污栅段、叠梁门段、快速事故闸门段、进口段及渐变段。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进水口结构进行内力计算分析,获取结构在弹性阶段的截面应力图形,按弹性主拉应力图形配置钢筋... 迈湾水利枢纽坝式进水口采用叠梁门分层取水,进水口顺水流向依次为拦污栅段、叠梁门段、快速事故闸门段、进口段及渐变段。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进水口结构进行内力计算分析,获取结构在弹性阶段的截面应力图形,按弹性主拉应力图形配置钢筋,解决了使用传统解析法结构计算大体积异形结构复杂受力条件下的钢筋配比困难的问题,其计算结果可供类似工程探讨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式进水口 分层取水 有限元分析 应力积分 非杆件大体积结构配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坑水库分层取水塔外形改进与结构优化
10
作者 黄小艳 丁刚 程子刚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216-221,共6页
北坑水库分层取水塔采用多层闸门式,三层取水口闸门顺水流向呈阶梯状布置,顺水流向尺寸较大,造成初拟闸墩厚度较大。源于优化结构尺寸及提升水库区景观的考虑,对取水塔外形的改进进行探索,在其闸墩外侧增加弧形塔筒,将取水塔外形由方筒... 北坑水库分层取水塔采用多层闸门式,三层取水口闸门顺水流向呈阶梯状布置,顺水流向尺寸较大,造成初拟闸墩厚度较大。源于优化结构尺寸及提升水库区景观的考虑,对取水塔外形的改进进行探索,在其闸墩外侧增加弧形塔筒,将取水塔外形由方筒形改进为圆筒形。采用结构力学方法选取典型断面计算原方案与改进方案取水塔各部位的弯矩,结果表明:改进方案对取水塔结构受力的改善是明显的,且闸墩厚度及配筋方案还可进一步优化,以部分抵消改进方案塔筒结构工程量带来的投资增加。取水塔外形采用圆筒形优势突出,此种外形改进的思路可为其他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坑水库 分层取水塔 外形改进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耸进水塔结构抗震分析方法研究
11
作者 王金山 张哲 +1 位作者 丁超元 张泽玉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350-357,共8页
以西藏某工程为例,基于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GTS NX,应用不同的抗震分析方法研究进水塔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响应,并对比分析了各方法计算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抗震分析方法计算得到的进水塔应力水平相差较大,但... 以西藏某工程为例,基于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GTS NX,应用不同的抗震分析方法研究进水塔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响应,并对比分析了各方法计算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抗震分析方法计算得到的进水塔应力水平相差较大,但应力分布规律相同,并且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得到的结构抗震分析应力结果更加保守;在考虑地震作用的效应折减系数后,采用不同抗震分析方法导致的结构应力水平差异对结构的配筋结果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抗震分析 拟静力法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动力时程分析法 进水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水电站扩机工程进水口设计
12
作者 杨海红 罗智锋 《红水河》 2024年第6期52-57,共6页
云南某水电站扩机工程进水口与主电站工程同期建成。根据最新装机规模论证结果,装机容量扩大,因此,需要重新复核电站进水口设计。笔者结合扩机工程最新装机规模,重新复核电站进水口水力学及结构布置,并采用有限元法对进水口结构进行静... 云南某水电站扩机工程进水口与主电站工程同期建成。根据最新装机规模论证结果,装机容量扩大,因此,需要重新复核电站进水口设计。笔者结合扩机工程最新装机规模,重新复核电站进水口水力学及结构布置,并采用有限元法对进水口结构进行静动力计算分析以及边坡稳定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最新装机规模和设计边界条件下,进水口结构应力及边坡稳定均满足规范要求。该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水口 有限元法 结构应力 边坡稳定 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泵站进水结构设计参数对其流场特性影响的研究
13
作者 蒋晨 徐飞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7期14-18,共5页
为了研究泵站进水结构设计参数对其流场特性的影响,依托某典型泵站进水结构案例,建立泵站进水结构数值仿真模型,并通过现场监测数据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同时,从水头损失和流速均匀度两个方面,评价泵站进水结构多个设计参数对其流场特... 为了研究泵站进水结构设计参数对其流场特性的影响,依托某典型泵站进水结构案例,建立泵站进水结构数值仿真模型,并通过现场监测数据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同时,从水头损失和流速均匀度两个方面,评价泵站进水结构多个设计参数对其流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点位数值模拟结果数值均与实测结果较为接近,且流速随位置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数值模拟的精度较高,表明所建立的典型泵站进水结构数值仿真模型在参数选取、边界条件设定和网格划分等方面较为合理、有效。泵站进水结构扩散角对流场特性影响较为显著,减小扩散角能明显改善流场结构,随着扩散角降低,主流扩散效果出现增大,水头损失逐渐下降,而均值流速分布均匀度则出现上升。当泵站进水结构扩散角为20.5°、底部纵坡1:6.2、总宽度25.4m、淹没深度1.4m、后壁断面结构采用w形设计时,在减少水头损失、缩小回流区、加强主流效应、提高流速分布均匀度等方面表现较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站进水结构 水流特性 数值模拟 水头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厂取水头部结构在软土置换地基上的变形研究
14
作者 吴辰 李沐时 《港口航道与近海工程》 2024年第2期40-44,共5页
本文以国内某核电厂取水头部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PLAXIS 3D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在不同含泥量的软土置换地基条件下,取水头部增设桩基基础对结构位移的影响。通过计算结果分析可知,随着软土置换地基含泥量的增加,结构位移有增大趋势... 本文以国内某核电厂取水头部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PLAXIS 3D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在不同含泥量的软土置换地基条件下,取水头部增设桩基基础对结构位移的影响。通过计算结果分析可知,随着软土置换地基含泥量的增加,结构位移有增大趋势,在取水头部下方设置桩基基础后,结构位移尤其竖向位移有显著的减小,且软土置换地基含泥量的变化对结构位移影响很小,有效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核电厂取水的安全性,该结论可为类似条件下的核电厂取水头部结构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水头部 软土置换 含泥量 桩基 三维有限元 结构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9—2009年广西六市(县)居民膳食结构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方志峰 唐振柱 +7 位作者 杨虹 王启淳 赵琳 刘展华 陈玉柱 李忠友 陆武韬 陈兴乐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3年第12期68-73,共6页
目的:分析广西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状况,了解居民膳食结构变化趋势。方法:利用1989、1991、1993、1997、2000、2004、2006、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8次追踪调查资料,选取18—60岁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取连续3d 24h膳食回... 目的:分析广西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状况,了解居民膳食结构变化趋势。方法:利用1989、1991、1993、1997、2000、2004、2006、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8次追踪调查资料,选取18—60岁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取连续3d 24h膳食回顾法,获得居民每人每天食物消费量。结果:1989—2009年广西18—60岁居民谷类、豆类摄入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尤其是谷类食物由1989年的483.5±116.3g/d,下降到2009年的389.0±133.0g/d,下降幅度为19.5%;蔬菜类食物的摄入量变化不大,基本维持在335.8—348.6g/d;水果、奶类、鱼虾类、蛋类食物摄入量和消费率虽然逐年均有所增加,但摄入量和消费率严重偏低;而禽畜肉摄入量却呈逐年上升趋势,由1989年的89.2±78.7g/d,上升至2009年的159.6±87.9g/d,上升幅度为78.9%;食用油、盐摄入量也偏高,至2009年分别达到38.8g/d和7.7g/d,超过推荐量标准。结论:21年间广西居民的膳食结构模式已从植物性膳食向动物性膳食转变,应引起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入量 膳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495汽油机燃烧性能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云清 成传松 +1 位作者 刘宾 赵立峰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2-56,共5页
基于三维CFD软件FIRE,计算分析了495汽油机的进气燃烧过程特性。研究结果表明:4气门汽油机进气过程中存在着双涡运动特性,其中,排气门侧的涡团因不断地吸取能量而增强;而进气门侧的涡团由于能量耗散而衰减。调整气道倾斜角参数α、β、... 基于三维CFD软件FIRE,计算分析了495汽油机的进气燃烧过程特性。研究结果表明:4气门汽油机进气过程中存在着双涡运动特性,其中,排气门侧的涡团因不断地吸取能量而增强;而进气门侧的涡团由于能量耗散而衰减。调整气道倾斜角参数α、β、θ,使得高湍动能区向火花塞靠近,从而显著提高燃烧速率;调节α、β倾斜角比调节θ倾斜角对缸内滚流强度的影响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汽油机 瞬态模拟 进气道 流场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屏一级水电站进水口叠梁门分层取水结构对流态及结构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游湘 唐碧华 +1 位作者 章晋雄 秦永涛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50,共5页
针对锦屏一级水电站进水口叠梁门分层取水结构布置,通过水力模型试验和三维有限元结构分析,对其水力特性及结构安全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证。研究结果表明,工程分层取水结构布置水流流态较稳定,作用在叠梁门上的最大正的冲击压强小于200... 针对锦屏一级水电站进水口叠梁门分层取水结构布置,通过水力模型试验和三维有限元结构分析,对其水力特性及结构安全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证。研究结果表明,工程分层取水结构布置水流流态较稳定,作用在叠梁门上的最大正的冲击压强小于200 kPa,轴向拉应力最大值为5.861MPa,发生在纵撑部位。各部位的应力水平尚在正常范围内,均能通过局部加强配筋等措施解决,能够满足工程正常运行的要求。将叠梁门分层取水技术应用于电站进水口设计中,并提出改善水力特性和优化结构应力状态的措施和方向,使该技术得以在许多大、中型水电站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梁门分层取水结构 水力特性 结构安全 锦屏一级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岸塔式进水塔结构的抗震与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程汉昆 赵宝友 马震岳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4-96,共3页
以某水电站的岸塔式进水塔为例,采用ANSYS有限元仿真技术分析了该进水塔的自振特性,应用地震反应谱法研究了进水塔在三向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与静力计算结果进行叠加并评价了进水塔的抗震安全性,同时利用动力时程分析法分析校核了... 以某水电站的岸塔式进水塔为例,采用ANSYS有限元仿真技术分析了该进水塔的自振特性,应用地震反应谱法研究了进水塔在三向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与静力计算结果进行叠加并评价了进水塔的抗震安全性,同时利用动力时程分析法分析校核了进水塔的稳定性,可供同类工程的设计与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水塔 结构 抗震 稳定性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浪底南岸进水塔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乐金朝 谷胜利 赖永星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2年第4期111-115,共5页
小浪底南岸引水口进水塔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其体型和边界受力情况都较为复杂。本文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根据进水塔结构的特点和受力条件,分6种工况对其进行抗震性能分析,研究其应力、位移和内力的分布规律,并对有限元法和结构力学方法... 小浪底南岸引水口进水塔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其体型和边界受力情况都较为复杂。本文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根据进水塔结构的特点和受力条件,分6种工况对其进行抗震性能分析,研究其应力、位移和内力的分布规律,并对有限元法和结构力学方法的内力成果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地震力作用下,进水塔的变形满足结构设计要求,但在抗震薄弱部位内力较大,在结构设计时需采取特殊措施,以确保塔体结构的安全。本文的计算结果为进水塔结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水塔 有限元 结构应力 抗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场耦合效应对高超声速进气道入口参数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代光月 贾洪印 +2 位作者 曾磊 刘磊 邱波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67-1274,共8页
为了研究多场耦合效应对高超声速进气道入口参数的影响,采用自主开发的热环境/热响应耦合计算分析平台FL-CAPTER,对吸气式高超声速进气道前体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介绍了采用的多物理场耦合分析策略及不同物理场求解方法,通过圆管和两... 为了研究多场耦合效应对高超声速进气道入口参数的影响,采用自主开发的热环境/热响应耦合计算分析平台FL-CAPTER,对吸气式高超声速进气道前体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介绍了采用的多物理场耦合分析策略及不同物理场求解方法,通过圆管和两级压缩楔外形,初步验证了多场耦合分析方法的可靠性。以此为基础,研究了进气道前体在长时间巡航飞行条件下的结构温升情况和宏观变形量,分析了进气道结构变形对入口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气道前体迎风区域和背风区域不均匀的温度分布引起热应力变化,进气道前体压缩面在多场耦合效应作用下上翘约20mm,考虑变形影响后,进气道偏离设计状态,激波边界层干扰效应增强,喉道附近的分离区域有所增大,进气道入口的质量流量增加约4.2%,喉道平均马赫数降低,静压升高,总压恢复系数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场耦合 高超声速进气道 气动热 热响应 变形 入口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