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Regional Material Flow Analysis:A Case Study of Chengyang District in Qingdao
1
作者 ZHOU Zhenfeng SUN Lei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8年第2期41-47,共7页
The method "Material Flow Analysis (MFA)"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tools to study law and quantification of material flow between economic system and ecological system. On the national level, economy-wide material ... The method "Material Flow Analysis (MFA)"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tools to study law and quantification of material flow between economic system and ecological system. On the national level, economy-wide material flow analysis has been published for a number of countries. However, published studies on the regional or local level are still very limited and a standardized method does not exist yet. On the basis of framework of Material Flow Analysis proposed by Eurostat, the paper collected related data and analyzed material input and output for the Chengyang district in Qingdao.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MI (Direct Material Input) and TMR (Total Material Requirement) in absolute number increased about 3.6 and 3.9 times, respectively from 1995 to 2004. Fossil fuel and mineral contributed to about 50.3%-76.3% of DMI. Imports of material increased about 5.0 times and became the most important Contributor to DMI, which showed that local economic growth was highly dependent on resources from other regions and countries. DPO (Domestic Processed Output) and TDO (Total Domestic Output) represent slow increasing trend, and DPO contributed to 22.2%-58.1% of TDO, suggesting local hidden flows were of obvious effect on TDO. The biggest component of DPO is CO2, approximately accounting for 90% of DPO. The material productivity increased 57.7% in last decade, reflecting improvement of efficiency of resources utilization in some extent. However, compared to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regions, material productivity of Chengyang district was relatively low. Therefor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ility, it is essential to develop circular economy and enhance materials produ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erial flow analysis DMI TMR material produc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物质流的北京市城乡住房建筑垃圾产生量模拟预测 被引量:1
2
作者 董莉 刘景洋 +1 位作者 张泽乾 张敏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41-2052,共12页
为促进住房建筑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以北京市为例,构建住房建筑动态物质流模型,模拟1949~2100年北京市城镇和农村地区住房建筑流量-存量动态演变特征,预测城乡住房建筑垃圾产生量.结果表明,1949~2100年北京市城镇和农村地区住房建... 为促进住房建筑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以北京市为例,构建住房建筑动态物质流模型,模拟1949~2100年北京市城镇和农村地区住房建筑流量-存量动态演变特征,预测城乡住房建筑垃圾产生量.结果表明,1949~2100年北京市城镇和农村地区住房建筑新建和拆除量均周期性波动趋势,住房建筑存量大体呈现“S”型曲线趋势.城镇和农村的住房新建面积分别于2012年和2015年达到最大峰值3145.6和788.7万m^(2),住房拆除面积分别于2094年和2016年达到最大峰值1500.8和453.5万m^(2),住房存量饱和值分别为8.0亿m^(2)和124.7万m^(2).至21世纪中后期,北京市将迎来建筑垃圾产量高峰期,并保持高位波动.建筑垃圾的最大峰值出现在2094年,总产量为2396.4万t.城镇和农村地区住房建筑垃圾中,水泥、砖块、沙子和碎石等是建筑垃圾中重量占比最大的成分,分别占住房建筑垃圾总重量的90.2%~95.5%和92.2%~94.1%,钢铁的重量占比分别为0.1%~4.5%和0.1%~3.0%.建筑长寿命情景可延迟住房建筑拆除高峰的到来,最大减量潜力为72.0%;将建筑垃圾作为城市矿产回收利用,最高可减少未来98.5%的原生钢铁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物质流 流量-存量 物质代谢 建筑垃圾 城市矿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W-MFA方法的我国1990—2003年资源利用与环境影响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孙启宏 李艳萍 +3 位作者 段宁 毛玉如 赵一平 沈鹏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8-113,共6页
运用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方法(economy-wide material flow analysis,EW-MFA),分析1990—2003年我国国家层面资源利用与环境影响的2 600多个数据,得出1990—2003年间我国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特征.在选取EW-MFA传统分析指标基础上,结合我... 运用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方法(economy-wide material flow analysis,EW-MFA),分析1990—2003年我国国家层面资源利用与环境影响的2 600多个数据,得出1990—2003年间我国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特征.在选取EW-MFA传统分析指标基础上,结合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需求和循环经济自身特点,增加了资源循环利用率新指标.研究表明:我国资源利用中直接物质投入量和国内物质输出量随GDP增长呈线性增长趋势.近年来,我国资源生产率出现低位下降,而循环利用率处于较低的水平,与日本的差距日益扩大;我国单位GDP的环境负荷略有下降,但经济的大规模发展造成环境总负荷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 循环经济 资源利用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FA和DEA的区域经济环境效率评价——以辽宁省为例 被引量:12
4
作者 费威 刘心 杨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797-3807,共11页
对经济与环境效率的科学评价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运用物质流分析将辽宁省经济系统中数据进行物质化处理,再利用改进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环境和经济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辽宁省物资消费不主要依赖于进口,向其它地区物... 对经济与环境效率的科学评价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运用物质流分析将辽宁省经济系统中数据进行物质化处理,再利用改进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环境和经济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辽宁省物资消费不主要依赖于进口,向其它地区物质输出量大;环境效率评价的综合效率主要受规模因素影响而显著低于纯技术效率,而整体经济的综合效率却主要受纯技术效率影响而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依然偏大的产业结构特征是导致上述结果的主因。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扩大环保规模,促进居民生活质量水平全面提升,将是辽宁省以及与之相似的资源依赖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流 数据包络分析 经济环境效率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FA的青岛市城阳区物质代谢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孙磊 周震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4-157,共4页
基于欧盟的物质流分析(MFA)框架,对青岛市城阳区的物质代谢状态和代谢强度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995─2004年城阳区资源投入量和污染物排放量分别增长3.6和1.8倍,化石燃料和矿物约占资源投入量的50.26%~76.30%,进口资源量所占比例... 基于欧盟的物质流分析(MFA)框架,对青岛市城阳区的物质代谢状态和代谢强度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995─2004年城阳区资源投入量和污染物排放量分别增长3.6和1.8倍,化石燃料和矿物约占资源投入量的50.26%~76.30%,进口资源量所占比例呈逐年增长趋势,经济发展的资源外部依赖性较强.万元GDP资源投入由6.01 t降至3.56 t,万元GDP污染物排放量也降低了63.74%,表明城阳区经济发展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效率已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仍远高于发达国家20世纪末期的水平,因此提高资源生产力和控制污染物排放是实现城阳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流分析 物质代谢 代谢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FA的1995-2005年中国物质投入与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段宁 柳楷玲 +1 位作者 孙启宏 李艳萍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6期105-109,共5页
运用物质流分析(Material Flow Analysis,MFA)方法,并在欧盟MFA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了资源循环利用新指标,收集并分析了1995-2005年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投入和环境影响的2000多个数据,得到1995-2005年中国直接物质投入量与物质投入结构... 运用物质流分析(Material Flow Analysis,MFA)方法,并在欧盟MFA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了资源循环利用新指标,收集并分析了1995-2005年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投入和环境影响的2000多个数据,得到1995-2005年中国直接物质投入量与物质投入结构、国内物质输出量与污染排放结构、物质流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十年来中国直接物质投入量与国内物质输出量增长均随GDP增长呈线性增长趋势;由于直接物质投入量的资源投入结构发生的巨大变化,导致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不断增长;资源生产率出现低位下降;2005年中国资源循环利用率首次突破5%,但总体水平仍然低下。最后在计算结果基础上,指出MFA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流分析 资源利用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FA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马宁 鞠美庭 楚春礼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5-57,共3页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保持经济长远稳定发展的战略选择。物质流分析方法为资源、废弃物和环境管理提供了方法学上的决策支持工具,也为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与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了更好地推动城市循环经济建设的发展,文...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保持经济长远稳定发展的战略选择。物质流分析方法为资源、废弃物和环境管理提供了方法学上的决策支持工具,也为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与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了更好地推动城市循环经济建设的发展,文章探讨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依据物质流分析方法,结合现实情况建立了区域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并对主要指标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物质流分析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FA和DEA的煤炭资源效率测算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武春友 岳良文 张米尔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5-142,共8页
本文把MFA和DEA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整合,并结合生态效率评价法,探讨了一种全要素资源效率视角下的煤炭资源效率的测算方法;该方法以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煤炭资源和煤炭资源的生态包袱为投入指标以及以投入指标所创造的价值和环境影响为... 本文把MFA和DEA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整合,并结合生态效率评价法,探讨了一种全要素资源效率视角下的煤炭资源效率的测算方法;该方法以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煤炭资源和煤炭资源的生态包袱为投入指标以及以投入指标所创造的价值和环境影响为产出指标,并根据中国1991-2011年的煤炭资源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获得了关于中国煤炭资源效率在1991-2011年的总体状况、演进趋势、面临瓶颈、改进方向等方面的概要描述和评析。本文的研究为我国煤炭资源效率的测算提供了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法。通过实证检验表明,该方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具有可行性。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满足煤炭资源效率的测算和评析,从而为我国提升煤炭资源效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流分析 DEA 资源效率 能源效率 生态包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FA的兰州市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关系变化分解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逯承鹏 陈兴鹏 +3 位作者 张子龙 薛冰 鹿晨昱 李勇进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4-610,共7页
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采用以物质投入与消耗为表征的环境压力函数,结合"修正后的Laspeyres方法"并运用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分析了兰州市19902004年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之间的时序关系及其变化趋势和各驱动因素对它的影响程度.结... 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采用以物质投入与消耗为表征的环境压力函数,结合"修正后的Laspeyres方法"并运用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分析了兰州市19902004年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之间的时序关系及其变化趋势和各驱动因素对它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随着兰州市经济的快速增长,直接物质投入与国内物质消费总体呈上升趋势,由物质投入与消耗所产生的环境压力主要是由经济增长过程中自然资源的消耗所致.人口因素和经济增长因素对环境压力的增大具有正向效应,技术因素对它则具有负向效应,人口因素对它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且比较稳定,而经济增长因素与技术因素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流分析 结构分解分析 经济增长 环境压力 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FA的生态工业园区物质代谢研究方法探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石垚 杨建新 +2 位作者 刘晶茹 陈波 王如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8-237,共10页
物质流分析(Material Flow Analysis,MFA)是国家尺度物质代谢研究的重要手段。首先对国内外不同地域尺度下MFA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总结;在此基础上,从工业区内的企业及其所形成的工业共生网络(Industrial Symbiosis Networks,ISNs)物... 物质流分析(Material Flow Analysis,MFA)是国家尺度物质代谢研究的重要手段。首先对国内外不同地域尺度下MFA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总结;在此基础上,从工业区内的企业及其所形成的工业共生网络(Industrial Symbiosis Networks,ISNs)物质核算入手,针对如何在生态工业园区(Eco-Industrial Parks,EIPs)尺度开展物质代谢研究进行了详细论述,并通过引入部门间实物型投入产出表(Physical Input-Output Table,PIOT)对该尺度MFA的核算方法进行了改进,最终构建了EIPs-MFA模型及指标体系。以期为生态工业园区实践中的规划与管理提供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流分析 生态工业园区 工业共生网络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X新型变速双螺杆的优化设计与流场分析
11
作者 王梦杰 王丽艳 +1 位作者 郭树国 朱骄阳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0,共6页
结合木塑材料在传统双螺杆挤出机中混合效果较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磁性轮变速双螺杆挤出机,提高其在螺杆流道内的混合性能。基于有限元体积分析,采用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建立几何模型,利用ANSYS/CFX模拟软件,分析木塑材料在流道流场... 结合木塑材料在传统双螺杆挤出机中混合效果较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磁性轮变速双螺杆挤出机,提高其在螺杆流道内的混合性能。基于有限元体积分析,采用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建立几何模型,利用ANSYS/CFX模拟软件,分析木塑材料在流道流场中的运动情况,通过分析其宏观压力场、速度矢量与速度流线,并与传统双螺杆进行对比可知,传统双螺杆与新型双螺杆出入口压差分别为285.5、105.8 MPa,传统双螺杆建压能力为新型双螺杆的2.70倍,降低了新型双螺杆的物料输送速度,传统双螺杆的均速与最大速度分别为0.33、0.43 m/s,新型双螺杆为0.19、0.34 m/s,停留时间为传统双螺杆的1.26~1.74倍,混合性能得到提升。研究结果表明,磁性轮变速双螺杆变速段的速度显著降低,提升了木塑材料在流道内13%~17%的停留时间,木塑材料在流道内被反复剪切,混合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螺杆 变速轮 木塑材料 混合性能 流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copath模型的渔光互补养殖池塘比较分析
12
作者 郭泽裕 刘兴国 +2 位作者 陈哲 袁泽辉 陆诗敏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5-393,共9页
为了从能量量化的角度分析渔光互补养殖池塘,在上海市崇明区渔光互补养殖场(N 121°49′,E 31°33′)选择两种不同渔光模式的池塘(渔光温棚、渔光池塘),根据2023年6月—2024年1月的实测数据,应用Ecopath with Ecosim 6.5软件分... 为了从能量量化的角度分析渔光互补养殖池塘,在上海市崇明区渔光互补养殖场(N 121°49′,E 31°33′)选择两种不同渔光模式的池塘(渔光温棚、渔光池塘),根据2023年6月—2024年1月的实测数据,应用Ecopath with Ecosim 6.5软件分析了两种渔光互补养殖系统能量流动特征。结果显示:渔光池塘养殖系统的主要能量流动方式为牧食链,最高有效营养级为2.448;渔光温棚养殖系统的主要能量流动方式为腐食链,最高有效营养级为2.446。渔光池塘浮游植物的营养传递效率最高,为0.95;渔光温棚凡纳滨对虾的营养传递效率最高,为0.93;两个池塘的饲料系数分别为1.32和1.03。浮游动物在渔光池塘和渔光温棚中的营养传递效率均小于0.5,表明浮游动物在两个系统中均不能被有效利用,营养传递效率低。生态位重叠分析显示,与渔光温棚相比,渔光池塘捕食重叠指数更大,表明渔光池塘来自同一捕食者的捕食压力大。系统总体特征分析显示,两池塘发展潜能均较高,可以通过改变养殖品种或增加功能组,来提高系统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光互补 ECOPATH模型 营养传递效率 物质流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FA/LCA的典型有色金属生产环境负荷评价与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峰 阳丹品 +1 位作者 聂祚仁 龚先政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9-186,204,共8页
有色金属生产、消费和循环利用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与其相关的资源消耗及其产生的环境影响很难预测。近年来,物质流分析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在有色金属行业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发展迅速。它们作为定量化的决策分析工具,不... 有色金属生产、消费和循环利用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与其相关的资源消耗及其产生的环境影响很难预测。近年来,物质流分析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在有色金属行业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发展迅速。它们作为定量化的决策分析工具,不仅能够为企业技术升级改造提供可行的建议和措施,还能为行业宏观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程度提供评判依据。阐述了物质流分析和面向流程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主要观点、理论基础、研究思路和框架,以铝、镁、铜、铅、锌等为例,对上述方法在典型有色金属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对其在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中的进一步研究予以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金属 环境负荷 节能减排 物质流分析 生命周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防护材料缺陷红外脉冲热波光流成像检测
14
作者 潘诚浩 高尚 +3 位作者 狄韬 王浩 马立军 江剑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7-199,共13页
针对热防护材料多孔结构和隔热特性导致非均匀加热下局部升温较快,横向热扩散效应显著的问题,文中基于光流法提出一种具有横向热流抑制(Transverse Heat Flow Suppression,THFS)的红外脉冲热波光流成像法。首先,通过光流法推导得到沿X... 针对热防护材料多孔结构和隔热特性导致非均匀加热下局部升温较快,横向热扩散效应显著的问题,文中基于光流法提出一种具有横向热流抑制(Transverse Heat Flow Suppression,THFS)的红外脉冲热波光流成像法。首先,通过光流法推导得到沿X方向和Y方向的热流矢量方程,并通过逆热扩散得到THFS图像序列方程。然后,通过COMSOL仿真建立不均匀线性脉冲热流激励三维热波模型,初步验证快速傅里叶变换结合THFS具有较好的归一化幅值/相位。在试验中,制备了16个不同直径与深度平底孔的热防护材料试件进行验证,并通过局部阈值分割方法量化缺陷位置及大小。试验结果表明,红外脉冲热波光流成像能够对最小径深比为5,最小直径6 mm的缺陷开展检测,最大误差为5.17%,较传统方法误差降低7.5%,信噪比最大提升17.98%,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抑制热防护材料非均匀加热下横向热扩散显著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热流抑制 红外脉冲热波光流成像 有限元分析 缺陷检测 热防护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8—2022年中国钴资源动态物质流分析
15
作者 徐大兴 代涛 +3 位作者 刘立涛 杜力普 闫晶晶 韩中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2-231,共10页
钴作为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关键原材料,对实现低碳能源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厘清钴资源在中国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循环演变规律,对优化资源管理与保障供应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全生命周期贸易关联视角,应用动态物质流分析方法,刻画了1988—202... 钴作为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关键原材料,对实现低碳能源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厘清钴资源在中国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循环演变规律,对优化资源管理与保障供应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全生命周期贸易关联视角,应用动态物质流分析方法,刻画了1988—2022年中国钴资源的物质代谢全景图,并揭示了各阶段流量与存量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钴资源贸易呈现“上游进口高度依赖刚果(金)、下游出口多元化、贸易总量持续增长”的特征;(2)中国钴产业链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中上游生产过程损失钴资源19.3万t,约为本土终端产品消费的37%;(3)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精炼产品和终端产品生产中心,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电动汽车电池逐步取代传统应用,成为拉动国内钴资源消费的主要驱动力。当前,我国上游钴原料对外依存度高达98%,钴资源的稳定供应可能成为“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挑战。鉴于此,本文建议通过加大国内增储上产、拓宽海外供应渠道,以及提升全生命周期各关键环节的综合利用效率,完善废弃含钴产品闭环管理系统,以增强中国钴资源的供应安全。同时,加快少钴或无钴锂离子电动汽车电池产品的转型升级,以降低钴资源供应中断给清洁能源转型带来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资源 全生命周期 贸易关联 动态物质流分析 钴供应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FA方法纯碱生产过程物质流及能量流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成春春 宋浩宇 李春丽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9-62,共4页
基于某纯碱企业的现场调研和台账数据,运用物质流分析(MFA)方法对纯碱生产过程的盐水工序、石灰石煅烧工序、碳酸化工序等主要环节中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每生产1 t纯碱消耗原盐1.6 t、石灰石1.... 基于某纯碱企业的现场调研和台账数据,运用物质流分析(MFA)方法对纯碱生产过程的盐水工序、石灰石煅烧工序、碳酸化工序等主要环节中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每生产1 t纯碱消耗原盐1.6 t、石灰石1.2 t、焦炭0.1 t、电能200 kW·h、蒸汽热能12000 MJ,产生废气1.4 t、废液10 t、废渣1.7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碱 物质流分析 能量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物质流的中国锂二次供应潜力分析
17
作者 郭娇艳 文博杰 +1 位作者 韩中奎 代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7,共9页
随着全球对于碳减排和可再生能源的需求逐年增加,亟需解决可再生能源的转换和存储问题,而锂作为推动新能源革命的关键金属之一,其供给、流动和存量情况对于实现碳中和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基于全生命周期贸易关联的锂... 随着全球对于碳减排和可再生能源的需求逐年增加,亟需解决可再生能源的转换和存储问题,而锂作为推动新能源革命的关键金属之一,其供给、流动和存量情况对于实现碳中和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基于全生命周期贸易关联的锂资源物质流分析框架,系统分析了2000—2022年中国锂资源的供给、流动和存量,估算了2023—2035年中国含锂报废产品中锂金属回收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锂电池是锂资源的主要消费领域,锂电池消费量从2000年的0.06万t金属锂增长至2022年的13.26万t金属锂,消费占比从12%增至92%。与此同时,锂电池报废量快速增长,预计到2035年中国锂消费量将达到29.27万t,锂二次资源回收潜力将达到16.10万t。基于研究结果,建议从稳定锂资源的上游供应、推动锂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完善废弃锂电池回收利用体系三方面进行相关政策制定,实现锂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流分析 在用存量 回收潜力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钻自攻螺接异种材料工艺分析与优化
18
作者 向创越 刘海江 +1 位作者 葛星 余子键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6-624,共9页
复合材料与轻质合金的使用有利于实现汽车的材料轻量化,而采用流钻自攻螺接工艺可以实现较好的连接。为了提高其连接质量,以碳纤维增强热固性复合材料板件和6061-T6铝合金板件连接接头为研究对象,基于正交试验探究流钻自攻螺接工艺参数... 复合材料与轻质合金的使用有利于实现汽车的材料轻量化,而采用流钻自攻螺接工艺可以实现较好的连接。为了提高其连接质量,以碳纤维增强热固性复合材料板件和6061-T6铝合金板件连接接头为研究对象,基于正交试验探究流钻自攻螺接工艺参数对接头质量的影响规律,分析得到最佳的工艺参数组合,并构建回归模型为实际的生产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工艺参数对连接质量的影响有区别,优化后的参数可以有效提高接头质量的拉剪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流钻自攻螺接 工艺参数分析 工艺参数优化 连接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与技术进步驱动下风电钕物质流动与供需关系研究
19
作者 葛泽文 庄沐凡 +1 位作者 张娴 张天毓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8-48,共11页
稀土元素钕作为高性能风力发电机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在加速能源系统向清洁、可再生能源低碳转型中起着关键作用。随着中国“碳中和”目标的推进和新型风机技术的发展,钕在高性能风力发电机中的应用需求迅速增加。本文研究旨在追踪2011—2... 稀土元素钕作为高性能风力发电机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在加速能源系统向清洁、可再生能源低碳转型中起着关键作用。随着中国“碳中和”目标的推进和新型风机技术的发展,钕在高性能风力发电机中的应用需求迅速增加。本文研究旨在追踪2011—2022年中国风电系统中钕元素的历史物质流动规律,并基于“碳中和”目标与技术进步的双重驱动,设定四种发展情景,预测至2060年中国风电发展对钕元素的需求,识别潜在的供给约束。研究结果表明,2011—2022年间中国风电系统中钕元素开采量持续上升,进口比例从15%增至35%。风机中的钕元素年度需求从1098 t增加到2896 t,反映了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显著提升钕元素的需求。未来需求预测结果显示,在“碳中和”目标和技术进步的双重驱动下,钕元素的需求将大幅上升,特别是在碳中和-技术激进发展情景下,累计需求量将达到44万t,是基准发展情景的2.1倍。原生稀土矿产开采难以满足未来需求,退役风机中钕元素的回收利用成为缓解供需矛盾的关键。为保证钕元素的可持续稳定供应,需建立循环多渠道供应体系,精细化全产业链管理策略,促进技术创新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友好发展,推动全球化钕元素供应网络建设,以此应对未来风电发展中可能出现的资源供给挑战,完善“碳中和”目标背景下钕元素供应链韧性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流分析 碳中和 风电技术 循环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效应空间显式模型的构建及应用——以宁波市为例
20
作者 刘盈紫薇 刘宇鹏 +2 位作者 毛婷 聂宇 陈伟强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6-554,I0002,共10页
[目的]建筑全生命周期具有能耗高、排放量大等特点,因此深入理解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时空特征以有效实现节能减排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兼具时间动态和空间显式特征的建筑碳效应综合评估... [目的]建筑全生命周期具有能耗高、排放量大等特点,因此深入理解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时空特征以有效实现节能减排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兼具时间动态和空间显式特征的建筑碳效应综合评估模型来进行隐含碳和运行碳的排放核算,并以宁波市为例开展了模型应用与验证.[结果]宁波市建筑碳排放总量呈现倒U型趋势,在2002年达到峰值45.23 Mt.其中隐含碳排放占据主导地位,且建材生产与运输阶段是隐含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从空间格局上看,中心区的碳排放逐步由建材流入的隐含碳为主转变为建筑运行碳为主,而周边区域则由于快速建设形成了新的隐含碳排放“热点”并逐步向四周“扩散”.[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效应空间显式模型能够精准刻画建筑碳排放的时空格局与构成特征,为城市相关管理部门对建筑碳排放的“感-传-知-控”提供了详实的数据基础与可靠的分析能力,可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并逐步持续推进建筑部门的低碳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 物质流分析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隐含碳排放 运行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