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3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花来源纳米囊泡通过调控SIPA1L2泛素化促进内皮细胞自噬 被引量:1
1
作者 罗烨 杨灵 +2 位作者 陈俊羽 翁建新 柯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310,共8页
目的:探讨红花来源纳米囊泡(Carthamus tinctorius L.-derived nanovesicles,CDNVs)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调节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 目的:探讨红花来源纳米囊泡(Carthamus tinctorius L.-derived nanovesicles,CDNVs)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调节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用ox-LDL诱导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分为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oxLDL组(HUVECs加入100 mg/L ox-LDL处理24 h构建内皮细胞损伤模型或内皮细胞炎症模型)和CDNVs+ox-LDL组(先加入40 mg/L CDNVs处理1 h后再加入100 mg/L ox-LDL共培养24 h。采用EdU增殖染色实验观察HUVECs增殖情况;采用细胞凋亡实验检测HUVECs的凋亡水平;RT-qPCR检测信号诱导增殖相关蛋白1样蛋白2(signal-induced proliferation-associated 1-like protein 2,SIPA1L2)mRNA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自噬蛋白及SIPA1L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免疫共沉淀检测SIPA1L2的泛素化程度。结果:(1)成功分离提纯CDNVs,其鉴定为类圆形、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纳米级别囊泡;(2)CDNVs可促进ox-LDL干预下HUVECs的增殖水平(P<0.05),并抑制凋亡(P<0.05);(3)CDNVs可抑制ox-LDL干预下HUVECs的SIPA1L2蛋白表达水平(P<0.05),并促进其自噬(P<0.05);(4)CDNVs促进SIPA1L2蛋白泛素化,并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降低SIPA1L2的蛋白水平(P<0.05)。结论:CDNVs通过介导SIPA1L2泛素化促进内皮细胞自噬而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纳米囊泡 自噬 SIPA1l2蛋白 泛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1-TECS算法领航模式无人机编队制导律设计
2
作者 王惠方 李继广 +2 位作者 陈欣 李二博 陈祉昂 《火力与指挥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3-110,共8页
在编队飞行任务中,跟随者无人机需应对来自外部环境的干扰以及领航无人机状态的突变,同时满足防碰撞和队形保持的严格要求。这些因素对航迹跟踪精度、速度控制、快速响应、抗干扰能力以及速度调节提出了更高的技术挑战。针对编队制导控... 在编队飞行任务中,跟随者无人机需应对来自外部环境的干扰以及领航无人机状态的突变,同时满足防碰撞和队形保持的严格要求。这些因素对航迹跟踪精度、速度控制、快速响应、抗干扰能力以及速度调节提出了更高的技术挑战。针对编队制导控制的复杂需求,在L1横向制导律和总能量制导律的经典框架上进行了创新性的改进与优化。为应对风扰动对飞行性能的影响,构建了风扰动运动模型,并结合了总能量制导律的控制需求。通过仿真分析与飞行试验验证,证明所提出的制导律方案切实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队制导 l1算法 TECS 空速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可呈L1CAM弥漫阳性:潜在的诊断陷阱
3
作者 马进 虞海荣 +4 位作者 王玉环 申耀元 普文静 张晓军 宋新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3-816,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myxopapillary ependymoma,MPE)内L1CAM等抗体表达及ZFTA基因融合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MP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L1CAM、p65、EMA、GFAP、S-100、Ki67的表达,二代测序(next-ge... 目的探讨脊髓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myxopapillary ependymoma,MPE)内L1CAM等抗体表达及ZFTA基因融合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MP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L1CAM、p65、EMA、GFAP、S-100、Ki67的表达,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检测ZFTA基因融合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21~46岁,发病部位均位于脊髓。免疫表型:5例L1CAM均阳性,其中4例呈强阳性。5例GFAP和S-100均阳性,2例EMA阳性,5例p65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1%~2%。3例行NGS检测均未检出ZFTA基因融合。结论MPE中L1CAM呈阳性,可能在工作中造成诊断陷阱,需要行NGS等检测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 脊髓 l1CAM 免疫组织化学 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绞股蓝皂苷L通过miR-1291/ERRα/CPT1C调控卵巢癌细胞增殖代谢的分子机制
4
作者 崔鹏 朱敬轩 +5 位作者 赵佼 王群 孙小扉 刘玉 杨潇 宋囡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7-151,I0007-I0009,共8页
目的探讨miR-1291/雌激素相关受体α(estrogen-related receptorα,ERRα)/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C,CPT1C)轴在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细胞增殖代谢表型中的作用以及绞股蓝皂苷L(gypenoside L,Gyp-L)... 目的探讨miR-1291/雌激素相关受体α(estrogen-related receptorα,ERRα)/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C,CPT1C)轴在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细胞增殖代谢表型中的作用以及绞股蓝皂苷L(gypenoside L,Gyp-L)对OC细胞miR-1291/ERRα/CPT1C轴的调控机制。方法OVCAR3细胞予以Gyp-L干预,分为对照组与Gyp-L组。CCK8法检测Gyp-L对OVCAR3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集落形成实验与划痕实验反映OVCAR3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能力;PANDORA-seq小RNA测序检测两组细胞差异表达的miRNA;通过试剂盒检测ROS与ATP含量、葡萄糖摄取能力以及RT-qPCR检测线粒体发生相关基因表达[核呼吸因子1(nuclear respiratory factor 1,NRF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PGC-1A)、细胞色素B-245α链(cytochrome B-245 alpha chain,CYBA)、线粒体转录因子A(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TFAM)],以上实验共同反映Gyp-L对OC细胞代谢的影响;RT-qPCR检测miR-1291、ERRα及CPT1C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RRα及CPT1C蛋白表达。取8例OC患者的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RT-qPCR检测miR-1291、ERRα及CPT1C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RRα及CPT1C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Gyp-L能显著抑制OVCAR3细胞增殖与迁移(P<0.05);Gyp-L有效干扰OVCAR3细胞中44个miRNA的表达(P<0.05);Gyp-L干预后,OVCAR3细胞miR-1291水平升高、ERRα及CPT1C表达水平降低(P<0.05);Gyp-L可升高OVCAR3细胞ROS水平并降低ATP含量、线粒体发生相关基因(NRF1、PGC-1A、CYBA、TFAM)表达降低(P<0.05)、葡萄糖摄取能力减弱(P<0.05)。在临床OC组织中发现miR-1291/ERRα/CPT1C轴存在变化(P<0.05)。结论miR-1291/ERRα/CPT1C信号通路参与OC发生发展。Gyp-L通过高表达miR-1291靶向ERRα/CPT1C信号轴抑制OVCAR3细胞增殖和代谢,从而控制OC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绞股蓝皂苷l miR-1291/ERRα/CPT1C 肿瘤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鳉eef1a1l3基因的表达特征及抗体制备
5
作者 黄岩 林淑婷 +2 位作者 邓菊 梁晶婕 陈天圣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8,共9页
青鳉(Oryzias latipes)是研究性别分化和生殖调控的重要模式鱼类,前期通过青鳉性腺转录组发现eef1a1l3 mRNA在卵巢中高表达,而在精巢几乎不表达,推测其参与性别分化和卵巢发育的调控。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Eef1a1l3蛋白在硬骨鱼类中非常... 青鳉(Oryzias latipes)是研究性别分化和生殖调控的重要模式鱼类,前期通过青鳉性腺转录组发现eef1a1l3 mRNA在卵巢中高表达,而在精巢几乎不表达,推测其参与性别分化和卵巢发育的调控。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Eef1a1l3蛋白在硬骨鱼类中非常保守。为探究eef1a1l3基因的功能,通过半定量PCR(SqRT-PCR)绘制了eef1a1l3基因在不同组织和早期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谱。通过抗原选取、原核表达、蛋白纯化以及动物免疫实验获取Eef1a1l3多克隆抗体,并对该抗体进行了特异性的检测以及效价的鉴定。结果显示,eef1a1l3 mRNA在成体组织中仅在卵巢特异表达,在早期胚胎发育阶段呈现母源性表达。制备的Eef1a1l3多克隆抗体与抗原结合的最大稀释倍数为1∶64000,显示出良好的免疫原性,并且Eef1a1l3蛋白在青鳉性腺中的卵巢而非精巢中有表达,这与mRNA表达模式一致。综上,eef1a1l3基因可能是早期胚胎发育和卵巢发育的重要调控因子,并且制备的Eef1a1l3多克隆抗体可以应用于青鳉及其他硬骨鱼类eef1a1l3基因功能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鳉(Oryzias latipes) eef1a1l3基因 多克隆抗体 表达模式 性别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2023年安徽省肉羊主产区羊口疮病毒感染情况调查及流行毒株B2L和F1L基因的遗传演化分析
6
作者 张留君 陈佳乐 +7 位作者 冯星 陈威振 邓亚飞 王波 左国林 贺绍君 辛洪雷 刘德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7-703,共7页
目的为明确安徽省肉羊主产区羊口疮病毒(ORFV)感染情况及流行毒株的遗传演变特征。方法使用荧光定量PCR(qPCR)对2021—2023年从安徽省主要肉羊养殖地市采集的303份临床样本进行ORFV检测;采用常规PCR扩增阳性样本中ORFV的全长B2L和F1L基... 目的为明确安徽省肉羊主产区羊口疮病毒(ORFV)感染情况及流行毒株的遗传演变特征。方法使用荧光定量PCR(qPCR)对2021—2023年从安徽省主要肉羊养殖地市采集的303份临床样本进行ORFV检测;采用常规PCR扩增阳性样本中ORFV的全长B2L和F1L基因,并通过测序后进行遗传演化分析。结果qPCR检测显示,本次临床样本ORFV总阳性率为48.8%(148/303)。序列多重比对分析显示,本次56株样本毒株B2L基因间DNA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6.7%~100.0%和97.4%~100.0%。同时,本次56株样本毒株F1L基因间DNA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5.1%~100.0%和95.0%~100.0%。根据B2L基因DNA序列构建的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山羊源样本毒株FY-TYA与甘肃人源参考毒株Gansu位于同一小分支,而山羊源样本毒株FY-XQC与国内疫苗参考毒株China Vaccine和国内山羊源参考毒株OV-HLJ-04位于同一小分支。同时,根据F1L基因DNA序列构建的遗传进化树显示,山羊源样本毒株FY-XQA和FY-XQC均与新疆绵羊源参考毒株Xinjiang位于同一小分支。结论安徽省主要肉羊养殖地区ORFV感染较为普遍,且当前流行毒株B2L和F1L基因DNA及氨基酸序列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变异,其中F1L基因变异程度较大。此外,部分山羊源样本毒株与人源、疫苗及绵羊源参考毒株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口疮病毒 B2l基因 F1l基因 遗传演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记录硬盘用L1_(0)-FePt薄膜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施晨琦 赵琪 +5 位作者 巢云秀 李思勰 沈月 许彦亭 王传军 闻明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31,共7页
L1_(0)-FePt薄膜因具有高磁晶各向异性、高饱和磁化强度等优良的磁学性能及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成为下一代超高密度磁记录存储介质的最佳候选者之一。介绍了磁控溅射法、分子束处延法和化学合成法等L1_(0)-FePt薄膜制备方法,阐述了薄膜的... L1_(0)-FePt薄膜因具有高磁晶各向异性、高饱和磁化强度等优良的磁学性能及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成为下一代超高密度磁记录存储介质的最佳候选者之一。介绍了磁控溅射法、分子束处延法和化学合成法等L1_(0)-FePt薄膜制备方法,阐述了薄膜的理想结构和性能,综述了特殊热退火处理、添加隔离介质、制备多层膜结构等3种薄膜结构调控方法,总结了真空热压法、热等静压法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法等FePt合金靶材制备工艺,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高密度磁记录存储介质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1_(0)-FePt薄膜 FePt靶材 隔离介质 多层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T1L敲除的鸡胚成纤维细胞系构建及其对ALV-J复制和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
8
作者 余莫涵 王鑫妍 +4 位作者 蔡清清 王佳兴 高琦 常国斌 陈世豪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0,共10页
研究旨在通过CRISPR-Cas9技术构建DOT1L基因敲除的鸡胚成纤维细胞系(DF-1),并分析DOT1L基因敲除对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复制及其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也为后续进一步研究DOT1L的生物学功能提供生物材料。研究首先利用CRISPR/Cas9基... 研究旨在通过CRISPR-Cas9技术构建DOT1L基因敲除的鸡胚成纤维细胞系(DF-1),并分析DOT1L基因敲除对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复制及其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也为后续进一步研究DOT1L的生物学功能提供生物材料。研究首先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DOT1L基因敲除的DF-1细胞系,分析野生型和敲除细胞对ALV-J复制的影响,再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对敲除细胞与野生型细胞的基因表达谱进行了差异分析。结果显示:设计的sgRNA均具有T7E1酶切割活性且sgRNA-1切割活性最高。DNA测序显示,筛选DOT1L敲除的阳性细胞外显子区域分别缺失2个和4个碱基,导致移码突变产生。Western blot验证DOT1L基因敲除的单克隆细胞的H3K79me2水平显著降低(P<0.05),并且DOT1L敲除显著抑制ALV-J复制。RNA-Seq结果显示,与野生细胞系相比DOT1L敲除细胞系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共有2821个,其中上调基因1384个,下调基因1437个。DEGs的GO功能注释主要与细胞成长代谢和生物过程的调节相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集中在细胞黏附、ECM受体和Wnt途径等信号通路。综上,研究首次成功构建了DOT1L基因敲除的鸡胚成纤维细胞系,并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和筛选DOT1L基因敲除细胞系的差异基因表达谱,这有助于理解DOT1L基因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中的潜在作用,还为进一步探究鸡DOT1L的抗病毒天然免疫调控功能提供重要的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T1l基因 鸡胚成纤维细胞系 CRISPR-Cas9 AlV-J 转录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口疮病毒的F1L和B2L基因研究现状
9
作者 杨毅 阿安拉木 朵红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5-118,共4页
羊传染性脓疱(CE)是由羊传染性脓疱病毒(CEV)或学名羊口疮病毒(ORF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人兽共患病。其基因组长约140 kb,编码130多个基因,其中,F1L和B2L基因保守程度高,蛋白免疫原性较好。论文介绍了F1L和B2L基因的研究现状,以期为O... 羊传染性脓疱(CE)是由羊传染性脓疱病毒(CEV)或学名羊口疮病毒(ORF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人兽共患病。其基因组长约140 kb,编码130多个基因,其中,F1L和B2L基因保守程度高,蛋白免疫原性较好。论文介绍了F1L和B2L基因的研究现状,以期为ORFV的检测和新型疫苗的研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 F1l基因 B2l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1-OCSVM模型设计及其在林业目标检测中的应用
10
作者 刘旭东 杨绪兵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75-384,共10页
单类分类(OCC)技术如支撑向量数据描述(SVDD)和单分类支持向量机(OCSVM),已在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和生物特征识别等应用领域中获得了广泛关注。由于目前大多数的OCC模型均是基于L2范数设计的,存在解不够稀疏、噪声敏感、需要二阶以上... 单类分类(OCC)技术如支撑向量数据描述(SVDD)和单分类支持向量机(OCSVM),已在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和生物特征识别等应用领域中获得了广泛关注。由于目前大多数的OCC模型均是基于L2范数设计的,存在解不够稀疏、噪声敏感、需要二阶以上优化等问题,难以胜任有实时性需求的目标检测任务。针对这一问题,采用L1范数取代了OCSVM中L2范数的间隔项,提出一种基于L1-OCSVM的单类分类器。上述的取代不仅继承了SVM的大间隔原理,而且导出的优化问题是一阶的。然而,由于L1范数的引入,非线性L1-OCSVM模型中的特征样本不如L2范数总可以成对出现,因而也无法使用L2范数的内积替换。提供一种等价优化策略,即直接最小化变量的L1范数项,因而获得的解极其稀疏,非常有利于实时检测。针对林业问题中的非刚性目标检测,如林火、林烟和树冠等,在无人机航拍图像和地面遥感图像上进行实验,结果验证了L1-OCSVM在目标检测准确率、稀疏性和实时检测方面的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类分类 l1范数 实时性 目标检测 非刚性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1_(2)-Ni_(3)Al亚晶格第三合金化元素原子占位研究
11
作者 王锟 张静 马文来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5-294,共10页
L1_(2)晶格结构Ni_(3)Al相为航空发动机镍基高温合金最重要的强化相,其亚晶格上合金体系组成元素的原子占位配置对热-力环境下服役性能起决定性作用。针对L1_(2)-Ni_(3)Al内不同亚晶格上原子占位的时-空信息追踪与第三合金化元素的占位... L1_(2)晶格结构Ni_(3)Al相为航空发动机镍基高温合金最重要的强化相,其亚晶格上合金体系组成元素的原子占位配置对热-力环境下服役性能起决定性作用。针对L1_(2)-Ni_(3)Al内不同亚晶格上原子占位的时-空信息追踪与第三合金化元素的占位能力评估,通过求解微观扩散动力学方程,构建三元合金体系相场模型,得到单晶格格点原子密度分布,研究了经FCC→L1_(2)+D022相变路径后的Ni-Al-Cr与Ni-Al-V沉淀相L1_(2)-Ni_(3)Al中的原子占位。结果表明,平衡期占位通过与时间相关的有序化过程消除相变早期的同相/异相竞争生长,以及界面迁移对亚晶格上原子占位带来的随机波动性影响;Ni-Al-Cr与Ni-Al-V中Ni_(3)Al相均为复合金属间化合物相,Ni、Al亚晶格上反位、替位为双溶质比的函数;Cr、V添加对Ni_(3)Al中不同亚晶格的反位、替位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性,与晶格类型、缺陷类型以及组元类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1_(2)结构 Ni_(3)Al 亚晶格原子占位 固态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C14L1P1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12
作者 郑文甜 公慧 +3 位作者 张馨月 郝嘉仪 王亚杰 蒋英英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9-319,共11页
背景与目的:SEC14L1P1是SEC14家族的一种假基因,已被发现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其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作用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SEC14L1P1在OSCC细胞内的表达特征和亚细胞定位... 背景与目的:SEC14L1P1是SEC14家族的一种假基因,已被发现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其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作用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SEC14L1P1在OSCC细胞内的表达特征和亚细胞定位,以及其对OSCC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通过ENCORI数据库对SEC14L1P1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分析;利用GDC和UCSC Xena数据库进一步分析SEC14L1P1在HNSC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检测SEC14L1P1在OSCC细胞系中的表达;采用RNA核质分离实验确定SEC14L1P1在OSCC细胞中的定位。对CAL-27细胞建立SEC14L1P1敲减(SS-SEC14L1P1)组和敲减对照(SS-NC)组,对HN30细胞建立SEC14L1P1过表达(SEC14L1P1)组和过表达对照(Vector)组。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和transwell迁移实验评估SEC14L1P1表达变化对各组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RTF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EC14L1P1表达改变对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SEC14L1P1在体内对OSCC细胞增殖的影响,将12只4周龄BALB/c裸鼠随机分为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ASO)-NC组和ASO-SEC14L1P1组,每组6只,每只裸鼠均做标记。进一步的机制研究通过RNAInter数据库分析与SEC14L1P1交互的分子,通过ENCORI数据库查询SEC14L1P1与DHX9的表达相关性。采用Western blot检测SEC14L1P1表达改变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通路的影响。结果:数据库分析显示,SEC14L1P1在HNSC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且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RTFQ-PCR结果表明,SEC14L1P1在6种OSCC细胞系中均高表达;RNA核质分离实验结果显示,在CAL-27和HN30细胞中SEC14L1P1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内。与SS-NC组相比,SS-SEC14L1P1组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能显著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与Vector组相比,SEC14L1P1组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也明显升高。SEC14L1P1的下调伴随E-钙粘蛋白(E-cadherin)的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升高,N-钙粘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降低,SEC14L1P1过表达后的结果则相反。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实验显示,与ASO-NC组比较,ASO-SEC14L1P1组皮下移植瘤体积和重量均减小。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发现SEC14L1P1与DHX9表达呈正相关性,且已有研究表明DHX9能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敲减SEC14L1P1导致磷酸化PI3K(phosphorylated-PI3K,p-PI3K)和磷酸化AKT(phosphorylated-AKT,p-AKT)的蛋白表达减少,过表达SEC14L1P1则显示p-PI3K和p-AKT的蛋白表达增加。结论:SEC14L1P1在OSCC细胞和组织中呈现出较高的表达水平,并且能促进OSCC细胞增殖及迁移,这一现象可能与SEC14L1P1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促进EMT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14l1P1 口腔鳞状细胞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上皮-间充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细胞消化方式对靶向CD3L1的抗体结合肿瘤细胞的影响
13
作者 张远 邓守言 许杰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9-436,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细胞消化方式对靶向CD3L1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代号:5H)结合肿瘤细胞的影响。方法使用胰蛋白酶溶液或胶原酶与中性蛋白酶混合液,在室温和37℃两种消化温度下对不同贴壁肿瘤细胞系进行离解、传代和收集。随后,通过流式细胞... 目的探讨不同的细胞消化方式对靶向CD3L1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代号:5H)结合肿瘤细胞的影响。方法使用胰蛋白酶溶液或胶原酶与中性蛋白酶混合液,在室温和37℃两种消化温度下对不同贴壁肿瘤细胞系进行离解、传代和收集。随后,通过流式细胞术和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比较不同消化条件下肿瘤细胞与5H抗体的结合差异。结果使用胰蛋白酶溶液在室温离解和传代的细胞仅表现出与5H抗体的微弱结合,而相同的细胞系用胶原酶与中性蛋白酶混合液在室温消化后,则显示出与5H抗体的明显结合,两组之间抗体结合信号及抗体染色阳性细胞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胶原酶与中性蛋白酶混合液处理的细胞与抗体的结合信号呈现出抗体浓度依赖性,可用于受体占位分析。相比室温,37℃的条件下消化后略微削弱了靶细胞与5H抗体的结合,但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胰蛋白酶溶液消化方式显著削弱了抗CD3L1抗体与肿瘤细胞的结合,而胶原酶与中性蛋白酶混合液的消化方式能有效保护该结合。在选择适宜的消化酶处理细胞的前提下,消化温度的影响相对次要。在研究抗体药物与细胞表面抗原相互作用时,应采用合理且经过优化的细胞消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l1 胞膜蛋白 细胞消化 抗体-抗原结合 肿瘤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及体外实验分析PD⁃L1调控口腔癌转移机制研究
14
作者 王恬 聂晓翠 +3 位作者 王晓堂 高继萍 宋晓娜 宋国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0-59,共10页
目的基于TCGA和GEO数据库分析PD⁃L1在口腔癌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PD⁃L1在口腔癌患者中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通过RT⁃qPCR检测不同口腔癌细胞系PD⁃L1表达水平。采用CCK⁃8、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和基质胶侵... 目的基于TCGA和GEO数据库分析PD⁃L1在口腔癌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PD⁃L1在口腔癌患者中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通过RT⁃qPCR检测不同口腔癌细胞系PD⁃L1表达水平。采用CCK⁃8、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和基质胶侵袭实验评估PD⁃L1表达对口腔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利用STRING软件和GEO数据库构建PD⁃L1与口腔癌患者功能基因的互作网络,结合KEGG富集分析筛选关键通路,RT⁃qPCR验证PD⁃L1对关键基因调控关系。结果TCGA数据库显示PD⁃L1在口腔癌中高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正相关,且PD⁃L1在不同口腔癌细胞中高表达(P<0.01)。抑制PD⁃L1表达可显著抑制口腔癌细胞Cal27和SCC25增殖、迁移及侵袭(P<0.05)。KEGG分析表明PD⁃L1通过上调趋化因子配体(CXCL)9、CXCL10激活JAK/STAT通路促进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STAT1)表达调控口腔癌转移,在Cal27和SCC25细胞水平证实其通过抑制JAK/STAT通路进一步抑制口腔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及STAT1、CXCL9、CXCL10基因的表达(P<0.05)。结论PD⁃L1可能通过上调CXCL9、CXCL10调控JAK/STAT通路促进STAT1表达影响口腔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口腔癌的生长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口腔癌 PD⁃l1 细胞转移 JAK/STAT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截断总体最小二乘法与L_(1)正则化的结构损伤识别
15
作者 骆紫薇 蔡楚欣 +1 位作者 赖小李 刘焕林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17-223,共7页
模态参数因其易于获取且对结构损伤敏感等特点常被用于结构损伤识别。基于模态参数和有限元模型的损伤识别方法能有效定位和量化结构损伤,但在测量噪声和模型误差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识别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难以准确评估... 模态参数因其易于获取且对结构损伤敏感等特点常被用于结构损伤识别。基于模态参数和有限元模型的损伤识别方法能有效定位和量化结构损伤,但在测量噪声和模型误差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识别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难以准确评估结构的安全状态。针对此问题,基于截断总体最小二乘法与L_(1)正则化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分析了既有灵敏度方程中误差的来源;然后,通过截断总体最小二乘法构造了损伤折减系数改变量与模态参数改变量之间新的近似关系式;最后,结合结构损伤的稀疏性,引入L_(1)正则化对问题进行约束,以改善问题的不适定性并提高识别精度。数值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地识别结构的多种损伤工况,且误判较少,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和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损伤识别 一阶灵敏度分析 l_(1)正则化 截断总体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变单侧Osgood条件下多维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的L^(1)解
16
作者 唐春阳 范胜君 《应用概率统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3-371,共19页
本文利用停时技术, Hölder不等式及Bihari不等式等工具,建立了生成元g关于y满足时变单侧Osgood条件且关于z满足时变Lipschitz连续条件下一般时间终端多维倒向随机微分方程L^(1)解的存在唯一性,丰富并改进了一些已知结果.
关键词 多维倒向随机微分方程 时变单侧Osgood条件 l^(1)解 存在唯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4α Transcriptionally Activates TM4SF5 Through The DR1 Motif
17
作者 GUO Yi-Ming ZHANG Xiao-Fei +1 位作者 FENG Han ZHENG Li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41-1251,共11页
Objective 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4-alpha(HNF4A)is a critical transcription factor in the liver and pancreas.Dysfunctions of HNF4A lead to maturity 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 1(MODY1).Notably,MODY1 patients with HN... Objective 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4-alpha(HNF4A)is a critical transcription factor in the liver and pancreas.Dysfunctions of HNF4A lead to maturity 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 1(MODY1).Notably,MODY1 patients with HNF4A pathogenic mutations exhibit decreased responses to arginine and reduced plasma triglyceride levels,but the mechanisms remain unclear.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target genes transcriptionally regulated by HNF4A and explore its role in these metabolic pathways.Methods A stable 293T cell line expressing the HNF1A reporter was overexpressed with HNF4A.RNA sequencing(RNA-seq)was performed to analyze transcriptional differences.Transcription factor binding site prediction was then conducted to identify HNF4A binding motifs in the promoter regions of relevant target genes.Results RNA-seq results revealed a significant upregulation of transmembrane 4 L six family member 5(TM4SF5)mRNA in HNF4A-overexpressing cells.Transcription factor binding predictions suggested the presence of five potential HNF4A binding motifs in the TM4SF5 promoter.Finally,we confirmed that the DR1 site in the-57 to-48 region of the TM4SF5 promoter is the key binding motif for HNF4A.Conclusion This study identified TM4SF5 as a target gene of HNF4A and determined the key binding motif involved in its regulation.Given the role of TM4SF5 as an arginine sensor in mTOR signaling activation and triglyceride secretion,which closely aligns with phenotypes observed in MODY1 patients,our findings provide novel insights into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by which HNF4A regulates triglyceride secretion in the liver and arginine-stimulated insulin secretion in the panc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NF4A RNA-SEQ TM4SF5 DR1 motif MODY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加权L1的ATpV正则化叠前反演方法
18
作者 潘树林 陈耀杰 +2 位作者 尹成 苟其勇 张洞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6,共14页
地震叠前反演能够准确获取地下储层介质的各类参数,是油气的勘探与开发中重要技术之一。然而,地震反演是典型的病态问题,为了克服此问题,通常使用正则化约束目标函数,来减轻反演问题的病态性。但是正则化约束忽略了地层边界的振幅信息,... 地震叠前反演能够准确获取地下储层介质的各类参数,是油气的勘探与开发中重要技术之一。然而,地震反演是典型的病态问题,为了克服此问题,通常使用正则化约束目标函数,来减轻反演问题的病态性。但是正则化约束忽略了地层边界的振幅信息,使用重加权方法可以很好地克服这一问题,更好地恢复稀疏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重加权L1的ATpV正则化叠前三参数反演方法(ATpV-L1方法),首次将重加权L1方法与ATpV方法结合,并引入到叠前反演中。采用交替方向乘子算法(ADMM)建立反演框架,对目标函数进行分块优化,有效提高了收敛速度。首先,介绍ATpV-L1方法,建立了基于ATpV-L1的叠前反演目标函数;然后,应用理论模拟数据对比新方法和ATpV方法反演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效果;最后,使用实际数据进行实验分析,进一步验证了ATpV-L1方法的反演精度及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ATpV-L1方法可以有效恢复反演结果的稀疏性,提高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加权l1方法 ATpV正则化 叠前反演 稀疏约束 交替方向乘子法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T3通过去乙酰化YME1L1诱导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董涧桥 李坤艳 +3 位作者 李菁 王斌 王艳红 贾红燕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7-547,共11页
目的:沉默调节蛋白家族(sirtuins,SIRT)是一类以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为辅酶的第Ⅲ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YME1样三磷酸腺苷酶(YME1 like 1 ATPase,YME1L1)对于维持线粒体形态、功能和可塑性至关重要。视神经萎缩相关蛋白1(optic at... 目的:沉默调节蛋白家族(sirtuins,SIRT)是一类以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为辅酶的第Ⅲ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YME1样三磷酸腺苷酶(YME1 like 1 ATPase,YME1L1)对于维持线粒体形态、功能和可塑性至关重要。视神经萎缩相关蛋白1(optic atrophy 1,OPA1)主要介导线粒体融合。本研究拟探索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中SIRT3的表达变化,SIRT3与YME1L1、OPA1之间的关系及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4-羟基他莫昔芬(4-hydroxytamoxifen)诱导耐他莫昔芬(tamoxifen,TAM)的MCF-7/TAM。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验证耐药性。采用透射电镜和免疫荧光染色(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IF)实验观察线粒体形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IRT3、OPA1的基因表达和蛋白水平。采用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采用二氢乙啶(dihydroethidium,DHE)染色检测活性氧,验证线粒体功能。采用RNA干扰技术在耐药细胞中敲低SIRT3,采用过表达质粒在亲本细胞中过表达SIRT3及YME1L1基因野生型(wild type,WT)、模拟乙酰化状态突变型(mutant,MUT K237Q)、模拟去乙酰化状态突变型(MUT K237R)。采用免疫沉淀技术(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IP)及IF分析SIRT3与YME1L1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RTF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SIRT3在耐药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亲本细胞。在亲本细胞中过表达SIRT3,乳腺癌细胞对TAM的敏感性出现下降。在耐药细胞中敲低SIRT3,耐药细胞对TAM的敏感性增强。DHE染色结果显示,在相同浓度的TAM处理下,耐药细胞中ROS水平低于亲本细胞;透射电镜及IF结果显示,相较于亲本细胞,耐药细胞的线粒体伸长;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耐药细胞L-OPA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亲本细胞。在亲本细胞中过表达SIRT3,线粒体功能增强,其形态较对照组更长;此外,L-OPA1表达上调;而在耐药细胞中敲低SIRT3后,得到相反结果。为了进一步验证SIRT3如何调控OPA1蛋白,影响线粒体的形态及功能,促进乳腺癌耐药,我们在亲本细胞中过表达YME1L1(野生型及突变型质粒),结果显示,过表达模拟去乙酰化状态的YME1L1与过表达SIRT3结果相似,过表达乙酰化状态的YME1L1得到与敲低SIRT3相似的结果。IP实验证实,SIRT3与YME1L1在乳腺癌细胞中存在相互作用;在SIRT3不同表达水平下,YME1L1乙酰化水平不同。IF实验显示,在MCF-7细胞中YME1L1与SIRT3存在共定位。结论:SIRT3在耐TAM的乳腺癌细胞中高表达。SIRT3通过去乙酰化YME1L1上调L-OPA1表达,进而促使线粒体融合并增强线粒体功能,促进乳腺癌对TAM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内分泌耐药 SIRT3 YME1l1 OP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Cr-Fe-Mn-Ni高熵合金中的L2_(1)相的相稳定性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易慧 吴长军 +3 位作者 周琛 刘亚 陆晓旺 苏旭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6-204,共9页
为开发兼具良好强度与塑性的BCC基高熵合金,可引入与基体共格的B2或L2_(1)相。L2_(1)相具有更好的抗蠕变性能,有望在高温环境中得到应用。但是,目前对BCC型高熵合金中L2_(1)相的存在规律、相稳定性及其对合金性能的影响还缺乏深入的研... 为开发兼具良好强度与塑性的BCC基高熵合金,可引入与基体共格的B2或L2_(1)相。L2_(1)相具有更好的抗蠕变性能,有望在高温环境中得到应用。但是,目前对BCC型高熵合金中L2_(1)相的存在规律、相稳定性及其对合金性能的影响还缺乏深入的研究。为此,本工作研究了电弧熔炼制备的铸态Al_(0.5)Cr_(2.5-x)FeMn_(x)Ni(x=0.5~1.75)、Al_(0.75)Cr_(2.25-y)FeMn_(y)Ni(y=0.25~1.5)、AlCr_(2-z)FeMn_(z)Ni(z=0.5~1.5)高熵合金的相组成,及800℃或1000℃真空退火120 h对合金组织和相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这些合金中L2_(1)相的成分特征由40%~50%(原子分数)Ni和15%~20%(原子分数)Al、Mn组成。L2_(1)相只存在于Al含量为10%~15%(原子分数)的合金中,且多以BCC+L2_(1)两相共存,获得的组织为编织网状的调幅分解组织。当Al含量达到20%(原子分数)后,合金则由BCC+B2两相构成。L2_(1)相的存在会使BCC型XRD特征峰出现明显的峰分裂。经过800℃或1000℃退火后,合金中L2_(1)相仍能稳定存在,合金显微组织发生粗化并会形成σ或FCC相。铸态合金的硬度随Mn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含L2_(1)相的合金的硬度在463HV~558HV范围内。800℃退火会使含5%~15%(原子分数)Mn的合金硬度降低70HV~100HV,但由于硬质σ相的析出,含20%~30%(原子分数)Mn的合金硬度提高200HV以上;1000℃退火后,由于软质FCC相的形成,合金的硬度略有降低,这些结果将为BCC型高熵合金的设计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r-Fe-Mn-Ni 高熵合金 l2_(1)相 硬度 相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