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表达带电多泡体蛋白2B基因抑制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的增殖
1
作者 陈晓睿 魏青政 +2 位作者 张宗亮 原江水 宋卫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6,共11页
目的肾透明细胞癌中带电多泡体蛋白2B(CHMP2B)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探究CHMP2B在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并整理肾透明细胞癌的RNAseq数据并提取FPKM格式的数据,比较肿瘤样本与癌... 目的肾透明细胞癌中带电多泡体蛋白2B(CHMP2B)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探究CHMP2B在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并整理肾透明细胞癌的RNAseq数据并提取FPKM格式的数据,比较肿瘤样本与癌旁样本CHMP2B的表达差异,根据其表达中位值分为高、低表达组,分析CHMP2B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模型进行生存分析,COX风险回归模型用于临床预后因素分析;使用ESTIMATE算法分析CHMP2B与免疫和基质细胞浸润及肿瘤纯度的关系;使用Limma包对CHMP2B筛选共表达基因,并进一步行GSVA富集分析。使用ESTIMATE算法和Timer数据库分析CHMP2B表达与免疫浸润的相关性;使用cBioPortal数据库分析CHMP2B的基因突变对肾透明细胞癌免疫治疗的影响;从HPA数据库获取CHMP2B蛋白质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免疫组化表达情况;通过收集健康与肾癌患者外周血标本评价CHMP2B作为临床标志物的可能。通过细胞实验验证CHMP2B对肾癌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影响。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较,CHMP2B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低表达,使其过表达会抑制肿瘤细胞增殖(P<0.01),其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是否淋巴结转移以及分期等具有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HMP2B低表达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生存预后更差(P<0.05),富集差异分析及共表达基因富集发现CHMP2B在肾透明细胞癌中主要涉及病毒出芽、坏死性凋亡、内吞作用等,并涉及免疫调节过程。结论CHMP2B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低表达,可有效影响肿瘤进展和肿瘤免疫过程,是一种有前途的预后分子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带电多泡体蛋白2B 内体分选复合物 预后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细胞变形阻抗检测及其在细胞分选中的应用
2
作者 关冠 赵钢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5-168,共4页
基于细胞变形的单细胞检测与分选方法在生物学及医学领域中广泛应用。然而,当前的许多研究以机械挤压的方式使细胞变形,这导致了低通量和通道堵塞等问题。以鞘流剪切的方式使细胞变形,通过阻抗检测得到与细胞机械性能相关的参数,提高了... 基于细胞变形的单细胞检测与分选方法在生物学及医学领域中广泛应用。然而,当前的许多研究以机械挤压的方式使细胞变形,这导致了低通量和通道堵塞等问题。以鞘流剪切的方式使细胞变形,通过阻抗检测得到与细胞机械性能相关的参数,提高了检测准确度,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Hela细胞的高纯度分选。这种方法可用于表征细胞的介电特性、机械性能及无标记地分选细胞,在单细胞的检测与分选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 阻抗检测 细胞分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微环境TOX信号通路诱导T细胞耗竭介导的免疫逃逸机制
3
作者 刘丹 张谷香 +3 位作者 谢丹 徐艳 谢诚芳 唐雨曦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85-694,共10页
背景与目的:免疫检查点阻断(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ICB)已成为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治疗领域有前景的新治疗策略,但终末T细胞耗竭仍然会限制ICB的疗效。分选连接蛋白-9(sorting nexin-9,SNX9)的缺失能够抑制胸腺细胞选择相... 背景与目的:免疫检查点阻断(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ICB)已成为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治疗领域有前景的新治疗策略,但终末T细胞耗竭仍然会限制ICB的疗效。分选连接蛋白-9(sorting nexin-9,SNX9)的缺失能够抑制胸腺细胞选择相关高迁移率族盒蛋白(thymocyte selection-associated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protein,TOX)缓解T细胞的耗竭,为预防T细胞耗竭和增强癌症免疫治疗效果提供了新思路。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CC+微环境中的SNX9/TOX信号通路诱导CD8 T细胞耗竭介导的免疫逃逸机制。方法:共收集54份外周血样品,其中18份来自CC患者,18份来自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患者,18份来自宫颈正常的受试者。此外,研究收集了在本院进行初次手术的153对CC及癌旁组织。从医院记录中获得C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肿瘤分期、随访记录和其他相关临床病理学数据。本研究经长沙市第四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20220206)。24只小鼠随机分配到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组、Anti-SNX9组、Anti-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组和Anti-SNX9+Anti-PD-1组,每组6只。各组分别接受腹膜内注射封闭抗体和同型+对照治疗。通过ELISpot检测CD8 T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的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C组织中TOX和SNX9的表达。结果:CC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SNX9、TOX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HSIL和正常对照(P<0.05)。CC组织中SNX9的阳性细胞水平、TOX免疫组织化学评分较癌旁组织显著提高(t=18.63、21.10,P<0.001)。SNX9在CC中的高表达与低分化/未分化、肿瘤大小、宫旁浸润、阴道浸润、晚期FIGO分期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SNX9低表达组相比,SNX9高表达组CC患者手术后的总生存期较短(P<0.05)。CC患者的CD8+SNX9+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和HSIL患者(P<0.05)。CD8+SNX9+-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TNF-α和IFN-γ)的能力显著低于CD8+SNX9 T细胞(P<0.05)。与Anti-SNX9组相比,Anti-SNX9+Anti-PD-1组子宫颈肿瘤的生长和增殖、肿瘤组织中的SNX9、TOX蛋白表达进一步降低(P<0.05),++肿瘤组织中浸润性CD8 T淋巴细胞的水平和CD8 T淋巴细胞分泌功能因子TNF-α和IFN-γ的能力进一步提高(P<0.05)。结论:SNX9/TOX信号在CC患者和小鼠模型中表现出增强的活性,并且与免疫抑制有关。针对SNX9/TOX信号通路可能是CC的潜在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分选连接蛋白-9 胸腺细胞选择相关高迁移率族盒蛋白 免疫逃逸 T细胞耗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肿瘤细胞形成cell-in-cell胞内嵌合结构的特征及意义
4
作者 于晓敏 杨忠 +1 位作者 王颖 王小宁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1-627,共7页
目的:探究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形成cell-in-cell胞内嵌合结构的特征及意义。方法:以人肝癌细胞株PLC/PRF/5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形成cell-in-cell胞内嵌合结构为研究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淋... 目的:探究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形成cell-in-cell胞内嵌合结构的特征及意义。方法:以人肝癌细胞株PLC/PRF/5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形成cell-in-cell胞内嵌合结构为研究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淋巴细胞钻入肿瘤细胞形成cell-in-cell胞内嵌合结构的特征。利用流式分选技术分选出小鼠脾淋巴细胞与PLC/PRF/5细胞形成的cell-in-cell胞内嵌合结构,利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cell-in-cell胞内嵌合结构对PLC/PRF/5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4 h和8 h时,以CD3/CD28抗体活化的PBMC对PLC/PRF/5细胞的伸入率分别为(15.75±1.28)%、(13.49±1.23)%,明显高于未活化PBMC的伸入率[(10.56±0.57)%,(11.38±0.97)%;P<0.05];且活化的PBMC在4 h时的伸入率明显高于未活化PBMC在8 h时的伸入率(P<0.05)。小鼠脾淋巴细胞伸入PLC/PRF/5细胞形成cell-in-cell胞内嵌合结构后,PLC/PRF/5细胞的克隆形成率明显高于未形成cell-in-cell胞内嵌合结构的PLC/PRF/5细胞[(32.25±2.32)%vs(21.92±2.02)%,P<0.05]。结论:活化后PBMC伸入PLC/PRF/5细胞形成cell-in-cell胞内嵌合结构的比率升高、时间提前,同时形成胞内嵌合结构的肿瘤细胞在体外克隆形成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in—cell胞内嵌合结构 PLC PRF 5细胞 PBMC 流式分选 克隆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小鼠CD4^(+)T细胞的脂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小雨 谭海波 +2 位作者 黄敏仪 贝伟剑 杨祎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1-477,共7页
目的:初步探讨糖尿病肾病(DKD)小鼠CD4^(+)T免疫细胞在脂质组学方面的差异,筛选出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差异代谢产物。方法:先采用CD4 (L3T4) MicroBeads免疫磁珠法分离BKS.Cg-Dock7^(m+/+)Lepr^(db)/J自发性DKD小鼠脾脏CD4^(+)T免疫细胞;... 目的:初步探讨糖尿病肾病(DKD)小鼠CD4^(+)T免疫细胞在脂质组学方面的差异,筛选出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差异代谢产物。方法:先采用CD4 (L3T4) MicroBeads免疫磁珠法分离BKS.Cg-Dock7^(m+/+)Lepr^(db)/J自发性DKD小鼠脾脏CD4^(+)T免疫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CD4^(+)T免疫细胞纯度,LC-MS/MS技术检测CD4^(+)T免疫细胞非靶向脂质组学,对差异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结果:LC-MS法检测出463个代谢产物;PCA和OPLS-DA分析显示代谢组分明显分离;筛选出24种差异代谢物。KEGG及富集分析可知差异代谢物涉及甘油磷脂代谢紊乱。结论:CD4^(+)T细胞磷脂类代谢与DKD的发生密切相关,靶向DKD CD4^(+)T细胞的磷脂类代谢可能是DKD治疗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T细胞 糖尿病肾病 脂质组学 磁珠分选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及其在单克隆抗体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振宇 纪元 +2 位作者 李玉萍 刘尧 林骏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5-110,共6页
单克隆抗体是一类在疾病防治、药物开发、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作用的生物活性蛋白质,目前已有多种制备途径。随着PCR技术的发展,单个细胞生产抗体技术迅速兴起;与其他制备技术相比,流式细胞分选技术依靠强大的光学分析与分选系统... 单克隆抗体是一类在疾病防治、药物开发、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作用的生物活性蛋白质,目前已有多种制备途径。随着PCR技术的发展,单个细胞生产抗体技术迅速兴起;与其他制备技术相比,流式细胞分选技术依靠强大的光学分析与分选系统能够精准高效地将免疫细胞分群,后续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单克隆抗体。利用该技术生产的单克隆抗体具有可变区天然构象与抗原结合特异性强等显著优势,在病毒感染机制研究、抗肿瘤治疗、抗自身免疫病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论文对单克隆抗体开发过程中各技术优劣对比与流式细胞分选在单克隆抗体开发中的过程、应用与发展趋势进行综述,以期为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制备 流式细胞术 单个B细胞分选 套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选链接蛋白1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钱立恒 温凯玲 +2 位作者 廖颖娜 李书鑫 聂惠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4-1135,共12页
目的·分析分选链接蛋白1(sorting nexin 1,SNX1)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表达,探索其对CRC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基因型-组织表达(G... 目的·分析分选链接蛋白1(sorting nexin 1,SNX1)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表达,探索其对CRC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基因型-组织表达(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GTEx)以及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CRC相关的转录组数据和临床病理信息,利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软件进行富集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ing,IHC)检测SNX1在CR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使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敲低SNX1的表达,观察SNX1对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索SNX1影响CRC细胞迁移的潜在分子机制,在SNX1敲低细胞株中进行mRNA水平的初步验证。结果·根据对TCGA中CRC患者以及组织芯片样本数据的分析,发现SNX1在CRC组织中表达下调,且与肿瘤的直径以及是否发生远处转移具有相关性。敲低SNX1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在CRC中,SNX1的表达与结肠癌转移相关因子1(metastasis 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 1,MACC1)、间质-上皮转换因子(mesenchymal to 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MET)以及Notch负相关,敲低SNX1后上述基因表达上调;敲低SNX1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标志物钙黏蛋白1(cadherin 1,CDH1)表达下调,波形蛋白(vimentin,VIM)、Snail家族转录因子1(Snail family transcriptional repressor 1,SNAI1)表达上调。结论·SNX1在CRC组织中表达显著降低,且与患者预后正相关;SNX1低表达能够促进CR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与MACC1-MET通路、EMT相关;SNX1可作为CRC不良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选链接蛋白1 结直肠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细胞分选技术的应用与生物学评价
8
作者 洪甜 李静雯 +3 位作者 李仁爱 陈尔凝 赵璐璐 杜美红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35,共13页
磁性细胞分选技术是一种利用超顺磁性纳米复合材料进行细胞分选的细胞高度特异性快速分选技术,在免疫学、干细胞学、肿瘤学和临床医学等领域应用广泛。本文综合阐述了磁性细胞分选技术的分类和应用,讨论了近几年出现的几项基于磁性细胞... 磁性细胞分选技术是一种利用超顺磁性纳米复合材料进行细胞分选的细胞高度特异性快速分选技术,在免疫学、干细胞学、肿瘤学和临床医学等领域应用广泛。本文综合阐述了磁性细胞分选技术的分类和应用,讨论了近几年出现的几项基于磁性细胞分选的新技术和面临的挑战。重点分析了磁性细胞分选产品生物学评价的必要性,并提出了10项与磁性细胞分选产品相关的生物学评价技术参数:得率、纯度、无菌、细胞毒性、细胞形态、活率、细胞的光散射特性、细胞的荧光抗体标记能力、细胞活化、细胞增殖,该评价技术参数的提出对磁性细胞分选规范化应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细胞分选 生物学评价 细胞分选技术 磁性材料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流式细胞分选术区分中枢神经系统内小胶质细胞和浸润巨噬细胞
9
作者 周锦涛 俞仲望 曹莉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8-453,共6页
目的建立通过流式细胞分选术区分中枢神经系统内小胶质细胞和浸润巨噬细胞的方法。方法用成年C57BL/6小鼠建立双侧颈总动脉狭窄模型,分别采用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抑制剂PLX5622或氯膦酸盐脂质体处理。将分离、匀浆、重悬后的小鼠脑和脊髓... 目的建立通过流式细胞分选术区分中枢神经系统内小胶质细胞和浸润巨噬细胞的方法。方法用成年C57BL/6小鼠建立双侧颈总动脉狭窄模型,分别采用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抑制剂PLX5622或氯膦酸盐脂质体处理。将分离、匀浆、重悬后的小鼠脑和脊髓组织进行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单核细胞悬液。采用CD45、CD11b和淋巴细胞抗原6家族成员C(Ly6C)抗体进行流式分选,获得小胶质细胞(CD11b^(+)CD45^(low)Ly6C^(-)细胞)和浸润巨噬细胞(CD11b^(+)CD45^(high)Ly6C^(+)细胞),并验证PLX5622和氯膦酸盐脂质体2种给药范式获得的处理效果。结果通过CD45、CD11b和Ly6C抗体可以有效区分中枢神经系统中小胶质细胞和浸润巨噬细胞。与对照组比较,PLX5622处理后小胶质细胞数量减少(P=0.001),而氯膦酸盐脂质体处理后浸润巨噬细胞数量减少(P<0.001)。结论所建立的流式细胞分选方法可有效区分中枢神经系统中小胶质细胞和浸润巨噬细胞,PLX5622和氯膦酸盐脂质体2种给药范式可分别选择性清除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小胶质细胞和浸润巨噬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浸润巨噬细胞 流式细胞分选术 双侧颈总动脉狭窄 PLX5622 氯膦酸盐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鼻咽癌细胞株中类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20
10
作者 关小芳 文忠 +4 位作者 申聪香 牟少凤 张宏征 谢民强 郭梦和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61-1464,共4页
目的检测CD133在人鼻咽癌细胞株SUNE中的表达以及CD133+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分化情况,并对其进行类肿瘤干细胞的鉴定。方法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及流式细胞仪检测鼻咽癌细胞株SUNE中CD133的表达情况以及CD133+细胞体外分化能力;免... 目的检测CD133在人鼻咽癌细胞株SUNE中的表达以及CD133+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分化情况,并对其进行类肿瘤干细胞的鉴定。方法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及流式细胞仪检测鼻咽癌细胞株SUNE中CD133的表达情况以及CD133+细胞体外分化能力;免疫磁珠分选技术纯化CD133+肿瘤细胞;MTT法检测CD133+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并将其与CD133-及未分选细胞进行比较。结果鼻咽癌细胞株SUNE中有0.35%的微量细胞呈CD133+表达;免疫磁珠富集的CD133+肿瘤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悬浮生长,并可以形成肿瘤细胞球,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和繁殖能力,且在3、5、7 d的紫外吸光度(A)值分别为0.317±0.007、0.370±0.002、0.558±0.004,均高于相同条件下未分选细胞和CD133-细胞(P<0.05);CD133+细胞在含血清培养基中的比例逐日下降,至培养的第12天,由第1天的89.67%下降至0.37%。结论CD133可作为鼻咽癌类干细胞的标志之一。鼻咽癌细胞株SUNE中存在类肿瘤干细胞,并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鼻咽肿瘤 细胞培养技术 免疫磁珠分选 CD1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显微操作的单细胞分选方法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晓兰 李春立 +5 位作者 樊峥 孙树涛 赵彤 梁静南 王前 刘一苇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7-100,共4页
本文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清晰的优势,结合显微操作系统,将视野下看到的目的细胞直接用微吸管挑选出来,实现单细胞分选等功能。由于是在可视条件下进行的分选,细胞分选纯度可达100%。本方法是一种适用于样品量少、样品组成复杂、需... 本文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清晰的优势,结合显微操作系统,将视野下看到的目的细胞直接用微吸管挑选出来,实现单细胞分选等功能。由于是在可视条件下进行的分选,细胞分选纯度可达100%。本方法是一种适用于样品量少、样品组成复杂、需要特性表达分选或定位分选的单细胞分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选 单细胞分选 显微操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CSAria Ⅱ分选人肺腺癌A549细胞SP亚群的方法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田烨 赵犇鹏 +2 位作者 符蓉 杨洁 尹荟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94-1598,共5页
目的·通过优化流式分选人肺癌A549细胞SP亚群方法,提高SP亚群分选纯度并缩短分选时间,以提高分选活率。方法·制备单细胞悬液,不同终浓度维拉帕米孵育及Hoechst33342标记染色,经PI标记检测SP细胞比例。选择最佳染色浓度,100μ... 目的·通过优化流式分选人肺癌A549细胞SP亚群方法,提高SP亚群分选纯度并缩短分选时间,以提高分选活率。方法·制备单细胞悬液,不同终浓度维拉帕米孵育及Hoechst33342标记染色,经PI标记检测SP细胞比例。选择最佳染色浓度,100μm喷嘴,分选速度10μL/min,用一次分选法(纯度模式)和二次分选法(富集+纯度模式)分选SP细胞和MP细胞,比较分选后纯度和分选用时。通过二次分选法获得SP细胞和MP细胞,分别行Lyso-Tracker Red/Hoechst 33342染色共聚焦观察和成瘤实验。结果·经二次分选法,SP细胞纯度达到99%以上,1×10~8个细胞分选时间〈5.2 h。共聚焦镜下观察到SP细胞大小与MP细胞无明显差异,MP细胞的溶酶体数量较SP细胞显著增多。Hoechst 33342均能染色,细胞活率不受影响。在小鼠成瘤实验中,SP细胞成瘤体积较MP细胞显著增大。结论·A549肺癌细胞Hoechst33342染色终质量浓度宜用6μg/mL;采用FACSAriaⅡ对其SP细胞进行二次分选,不仅显著提高SP细胞分选纯度,还大大缩短分选时间,细胞活率不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群细胞 细胞分选 肿瘤干细胞 分选纯度 分选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PBMCs及CD133免疫磁珠分选获得内皮祖细胞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郑伟红 万亚峰 +3 位作者 马小鹏 李兴睿 杨志芳 易继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8-373,共6页
目的:比较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和CD133免疫磁珠分选体外培养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的表型、分化、扩增、功能特点,为EPCs细胞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健康成年人外周血,经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得PBMCs,经直接接种法或免疫磁珠... 目的:比较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和CD133免疫磁珠分选体外培养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的表型、分化、扩增、功能特点,为EPCs细胞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健康成年人外周血,经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得PBMCs,经直接接种法或免疫磁珠分选CD133阳性细胞后置于M199培养基中培养,于第7、14d比较2组细胞表型变化及细胞因子分泌、扩增、体外血管形成及趋化能力。结果:相同血量标本PBMCs组早期集落数高于CD133+组(P<0.01),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流式细胞检测2组细胞均显示造血干细胞标志的表达下调和内皮细胞标志表达上升,但CD133+组内皮标志CD144表达率低于PBMCs组(P<0.01),ELISA法检测到在PBMCs组早期EPCs分泌VEGF的水平高于CD133+组(P<0.01),MTT法显示PBMCs组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基质胶及Tr-answell实验表明PBMCs组细胞参与血管形成的能力较强。结论:CD133+来源的EPCs分化、分泌、增殖及血管形成能力相对较低,推断PBMCs中CD133-细胞可能在形成功能性的EPCs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细胞培养 免疫磁珠分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系CD133^+亚群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康非吾 王开 +3 位作者 吴湣 王佐林 朱炎 闵睿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0-564,共5页
目的研究CD133在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系中的表达,观察纯化的CD133肿瘤细胞体外生长特性。方法采用有限稀释法观察单细胞体外增殖的能力;利用超低黏附板,观察舌鳞癌Tca8113细胞体外悬浮肿瘤细胞成球;流式细胞仪检测舌鳞癌Tca8113细胞系中... 目的研究CD133在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系中的表达,观察纯化的CD133肿瘤细胞体外生长特性。方法采用有限稀释法观察单细胞体外增殖的能力;利用超低黏附板,观察舌鳞癌Tca8113细胞体外悬浮肿瘤细胞成球;流式细胞仪检测舌鳞癌Tca8113细胞系中的CD133表达;免疫磁珠分选技术纯化CD133肿瘤细胞,体外培养并观察其增殖及分化能力。结果单细胞体外增殖12 d后,仅有5.23%的细胞具有持续增殖的能力。体外观察发现,超低黏附96孔培养板中细胞悬浮生长,部分可以形成肿瘤球;Tca8113细胞系中有占肿瘤部分0.95%的CD133肿瘤细胞呈阳性表达,且分选出的CD133+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均高于CD133-肿瘤细胞及未分选的肿瘤细胞;CD133在培养体系中的比例逐日下降,由培养第1天的92.45%下降至第12天的1.62%。结论 Tca8113细胞系中肿瘤细胞具有异质性,且CD133+细胞占肿瘤细胞比例较低,在体外分化和增殖能力较强,CD133可能是肿瘤起始细胞的表型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状细胞癌 肿瘤干细胞 免疫磁珠分选 CD1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外周血巨噬细胞培养及功能鉴定 被引量:14
15
作者 林炜明 戴爱玲 +1 位作者 尹会方 杨小燕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分离单核细胞,诱导分化成巨噬细胞并鉴定其功能。方法:应用免疫磁珠法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选CD14^+单核细胞,分离后的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纯度,用含有10%人AB血清和10 ng/ml人M-CSF的IMD... 目的: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分离单核细胞,诱导分化成巨噬细胞并鉴定其功能。方法:应用免疫磁珠法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选CD14^+单核细胞,分离后的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纯度,用含有10%人AB血清和10 ng/ml人M-CSF的IMDM培养基体外培养CD14^+单核细胞,诱导分化成巨噬细胞,并进行形态特征和吞噬功能鉴定。结果:免疫磁珠法能从外周血中分离到高纯度的CD1^4+单核细胞,分选前CD14阳性率为10%,分选后CD14阳性率为85.8%。诱导培养7天后巨噬细胞的直径最大可达40~45μm,大部分细胞呈煎蛋状,能有效地吞噬淋巴瘤Raji细胞。结论:从外周血中分离了高纯度的CD14^+单核细胞,诱导形成的巨噬细胞具有吞噬淋巴瘤细胞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磁珠分选 培养 功能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用密度梯度离心与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人表皮朗格汉斯细胞 被引量:8
16
作者 缪旭 骆丹 +1 位作者 吉玺 林向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76-278,共3页
目的:探讨获取较高纯度和活性的人表皮朗格汉斯细胞(LC)的实验方法。方法:联合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免疫磁珠的方法分离纯化人表皮LC,将分选后的细胞用结合有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的鼠抗人CD1a单抗标记,经流式细胞仪检测LC的纯化率,采用0... 目的:探讨获取较高纯度和活性的人表皮朗格汉斯细胞(LC)的实验方法。方法:联合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免疫磁珠的方法分离纯化人表皮LC,将分选后的细胞用结合有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的鼠抗人CD1a单抗标记,经流式细胞仪检测LC的纯化率,采用0.4%锥虫蓝染色检测细胞的活性。结果:分选所得LC纯化率为84.48%,锥虫蓝染色显示细胞活性>95%。结论:联用密度梯度离心和免疫磁珠法,可获得较高纯度、有活性的LC细胞,且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无菌条件下分离纯化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 免疫磁珠 密度梯度离心 细胞分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磁性活化细胞分选方法优化及纯化后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检测 被引量:13
17
作者 耿珊 张琛 +3 位作者 刘俊 刘典锋 周玥 王亚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52-754,共3页
目的:改良常规免疫磁性活化细胞分选(MACS)的分离纯化方法,提高分选后细胞的纯度并确保细胞仍具有良好活性及功能。方法:以干细胞抗原-1(Sca-1)标记的Sca-1+造血干/祖细胞(Sca-1+HSC/HPC)为例,分别用改良后和常规MACS法分选出小鼠骨髓细... 目的:改良常规免疫磁性活化细胞分选(MACS)的分离纯化方法,提高分选后细胞的纯度并确保细胞仍具有良好活性及功能。方法:以干细胞抗原-1(Sca-1)标记的Sca-1+造血干/祖细胞(Sca-1+HSC/HPC)为例,分别用改良后和常规MACS法分选出小鼠骨髓细胞Sca-1+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种分选方法获得Sca-1+细胞纯度;计算阳性细胞回收率;台酚蓝染色检测分选细胞存活百分率;CCK-8检测细胞增殖,混合造血祖细胞(CFU-Mix)体外培养评价分选Sca-1+细胞分化能力。结果:改良MACS法分选获得的Sca-1+细胞纯度达93%以上(常规MACS法仅为87%),阳性细胞的回收率可达73%(常规法仅为62.3%);细胞存活率、细胞增殖和CFU-Mix集落形成能力两种分选方法无明显差别。结论:改良法能明显提高细胞分选纯度及回收率,细胞活性和功能保持良好,值得各种细胞免疫磁性分选参考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磁性活化细胞分选 方法 干细胞抗原-1 生物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Midi MACS方法从白血病患者分选CD34^+/CD123^+细胞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光平 曹星玉 +3 位作者 信红亚 李群 齐振华 陈方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969-971,共3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应用MidiMACS方法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细胞分选CD34+/CD123+细胞。首先,用淋巴细胞分离液从AML患者骨髓细胞分离单个核细胞(BMMNC),然后再通过MidiMACS方法相继分选出CD34+细胞,以及从CD34+细胞中分选出CD123+... 本研究的目的是应用MidiMACS方法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细胞分选CD34+/CD123+细胞。首先,用淋巴细胞分离液从AML患者骨髓细胞分离单个核细胞(BMMNC),然后再通过MidiMACS方法相继分选出CD34+细胞,以及从CD34+细胞中分选出CD123+细胞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分选后细胞的富集度和回收率。结果显示:经过第一次分选后,CD34+细胞的富集度高达98.73%,平均为95.6%,其回收率最高可达到84.6%,平均为51%;第二次分选后,CD34+/CD123+细胞的富集度高达99.23%,平均约为83%;相对于分选前BMMNC而言,CD34+/CD123+细胞的回收率为34%,但相对于第一次分选后的CD34+细胞而言,其回收率为56%。结论:MidiMACS方法可用于AML患者骨髓CD34+/CD123+细胞的分选,分选后细胞的富集度和回收率与文献报道的通过FACS方法所获得的结果相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CD123^+细胞 分选方法 MIDI MACS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33免疫磁珠分选脐血内皮祖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军霞 李瑞 +4 位作者 赵鹏 石磊 程子昊 尤永平 傅震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建立具备高效增殖、血管生成与迁移能力的脐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分离培养鉴定方法。方法:应用免疫磁珠分选纯化脐血单个核细胞中的CD133+细胞,体外EGM-2MV培养液培养扩增,通过形态学、细胞表面标志及细... 目的:建立具备高效增殖、血管生成与迁移能力的脐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分离培养鉴定方法。方法:应用免疫磁珠分选纯化脐血单个核细胞中的CD133+细胞,体外EGM-2MV培养液培养扩增,通过形态学、细胞表面标志及细胞功能鉴定EPCs,并与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作比较。结果:EPCs分离培养7d左右开始出现小集落,21d左右集落扩大、相互融合,并呈现出典型铺路石样改变;培养14d左右,约90%的细胞免疫荧光Dil-ac-LDL和FITC-UEA-1双阳性,阳性率达90%。CD133和CD34阳性率从86.04%降至2.96%、90.88%降至2.99%,而CD31阳性率从1.12%升至99.88%。在增殖、血管生成与迁移能力上比较,EPCs明显优于HUVECs(P<0.05)。结论:通过CD133免疫磁珠分选脐血单个核细胞,可培养出具有高效增殖、血管生成与迁移能力的EP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CD133 免疫磁珠分选 增殖 血管生成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钩吻素子对免疫磁珠分离纯化的小鼠CD4^+T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志睿 黄昌全 +2 位作者 张忠义 张兰兰 林敬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2-564,共3页
目的探讨小鼠脾脏CD4+T细胞的分离方法,观察钩吻素子(Kou)对小鼠脾脏CD4+T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以免疫磁珠分选法从小鼠脾脏细胞中分离CD4+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所得细胞的纯度,台盼蓝法检测细胞活力。将10~320μg/mlKou分别作用于... 目的探讨小鼠脾脏CD4+T细胞的分离方法,观察钩吻素子(Kou)对小鼠脾脏CD4+T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以免疫磁珠分选法从小鼠脾脏细胞中分离CD4+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所得细胞的纯度,台盼蓝法检测细胞活力。将10~320μg/mlKou分别作用于经刀豆蛋白A或植物血凝素刺激的小鼠T淋巴细胞,四唑盐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中IL-2的含量。结果经过流式细胞仪测定分离后的小鼠脾脏CD4+T细胞纯度达到90.3%±5.8%;0.2%台盼兰染色细胞活力为94.9%±3.6%;增殖试验表明分离后未加Kou的CD4+T细胞对刀豆蛋白A、植物血凝素的刺激保持了良好的增殖能力,当浓度范围为20~320μg/ml时,Kou均能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P<0.05),且表现出一定的剂量相关性;不同浓度的Kou(20、100、200μg/ml)作用后,CD4+T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磁珠阴性分选法操作简单、快速,可获得较高纯化率、有活性的CD4+T细胞;Kou明显抑制小鼠CD4+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此抑制作用可能与Kou抑制小鼠CD4+T细胞IL-2的分泌及免疫抑制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T细胞 免疫磁珠分选 钩吻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