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3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upling Effect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on Soybean Yield and Nutrient Absorp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HAO Li ZU Wei +2 位作者 SUN Cong-shu LEI Shu-xia LIU Li-ju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3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Soybean cultivar Bei 92-28 was tested in this experiment in 2000 to study the coupling effect of water and ferilizer on soybean yiel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irrigation varied among the levels of fertili... Soybean cultivar Bei 92-28 was tested in this experiment in 2000 to study the coupling effect of water and ferilizer on soybean yiel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irrigation varied among the levels of fertilizer application,and vice versa;pods per plant,seeds per pod.and 100-seed weight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soybean yield,but the degrees of correlation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were various;LAI and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could b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hen watered and applied fertilizer with different levels,but high fertilizer application treatment didn't obtain the highest yield;watering could increase the absolute absorption amount of N,P,K in seeds,but the accumulation rates were vari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pling effect water fertilizer soybean yie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微生物对花生根际土壤生物学肥力和养分利用的影响
2
作者 司贤宗 张翔 +9 位作者 索炎炎 李亮 徐凤丹 李倩 闫萌 程培军 周彦忠 李飞 李南 王旭浩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3-449,共7页
为消减花生连作土壤障碍,服务花生优质高产,研究功能微生物对花生根际土壤生物学肥力和养分利用的影响。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了哈茨木霉菌、淡紫拟青霉菌、米曲霉3种真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2种细菌对根际土壤微生... 为消减花生连作土壤障碍,服务花生优质高产,研究功能微生物对花生根际土壤生物学肥力和养分利用的影响。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了哈茨木霉菌、淡紫拟青霉菌、米曲霉3种真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2种细菌对根际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微生物碳、微生物氮、微生物磷和花生仁中养分、花生农艺性状及荚果产量的影响,旨在为砂姜黑土区夏花生科学施用微生物菌剂及发挥土壤生物肥力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施用功能微生物增加了花生根际土壤中真菌、细菌的数量,降低放线菌数量;提高花生根际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微生物量磷的含量;增加花生根际土壤中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蛋白酶、蔗糖酶的活性;提高花生仁中氮、磷、钾、锌的含量;增加花生主茎高、侧枝长、侧枝数、饱果数,降低秕果数;施用功能微生物的花生荚果产量增加252.5~480.4 kg/hm^(2),增产率为5.1%~9.6%,其中,施用真菌微生物的荚果产量比细菌微生物肥料平均增加153.9 kg/hm^(2),增产率为3.0%。本试验条件下,在氮(N)、磷(P2O5)、钾(K2O)施用量为120 kg/hm^(2)、90 kg/hm^(2)、120 kg/hm^(2)的基础上,施用功能微生物75 kg/hm^(2),花生荚果产量平均增加349.6 kg/hm^(2),增产率为7.0%,其中,施用哈茨木霉菌75 kg/hm^(2)的花生荚果产量最高,为5464.2 kg/hm^(2),可在夏花生主产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功能微生物 根际土壤生物学肥力 养分利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壤类型水肥互作对玉米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3
作者 赵亚丽 马海彬 +6 位作者 鲁明玄 谢眯眯 隗骏坤 刘迎雪 夏来坤 穆心愿 王群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03-1617,共15页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类型水肥互作对玉米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黄淮海地区玉米种植中因土施肥和灌溉及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空间位移法,基于多年的土壤和肥料池栽定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土壤类型、水...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类型水肥互作对玉米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黄淮海地区玉米种植中因土施肥和灌溉及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空间位移法,基于多年的土壤和肥料池栽定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土壤类型、水分和施肥3个主处理,土壤设3种类型(砂姜黑土、砂壤潮土、中壤潮土),水分设2个梯度(干旱、灌溉),施肥设3个梯度(不施肥、中肥和高肥)。测定玉米主要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吐丝期测定玉米的光合和生理指标,成熟期测定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指标,并对玉米叶片光合参数、生理指标及产量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同时筛选不同土壤类型水肥互作下的最优处理组合。【结果】不同土壤类型在不同水肥条件下的玉米叶面积指数、光合特性、生理特性、植株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均存在差异。不同水分条件下进行灌溉对玉米光合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不同。不施肥条件下,砂姜黑土、砂壤潮土和中壤潮土灌溉处理的玉米叶面积指数、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和叶片光合速率分别比干旱处理平均增加30.1%、11.8%和15.8%,植株总干重平均增加19.7%,籽粒产量平均增加21.0%;中肥条件下,玉米叶面积指数、SPAD值和叶片光合速率分别比干旱处理平均增加22.3%、22.7%和33.5%,植株总干重平均增加41.8%,籽粒产量平均增加36.6%;高肥条件下,玉米叶面积指数、SPAD值和叶片光合速率分别比干旱处理平均增加16.0%、29.2%和40.7%,植株总干重平均增加53.9%,籽粒产量平均增加47.1%。不同水分条件下进行施肥对玉米光合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也不同。干旱条件下,中肥和高肥处理的玉米叶面积指数分别比不施肥处理平均增加24.4%和39.8%,SPAD值分别平均增加23.6%和31.0%,叶片光合速率分别平均增加21.0%和26.3%,植株总干重分别平均增加33.7%和41.5%,籽粒产量分别平均增加46.2%和57.0%;灌溉条件下,中肥和高肥处理的玉米叶面积指数分别比不施肥处理平均增加16.9%和24.6%,SPAD值分别平均增加35.4%和51.7%,叶片光合速率分别平均增加39.2%和53.3%,植株总干重分别平均增加58.4%和82.4%,籽粒产量分别平均增加65.1%和91.3%。不同处理中,砂壤潮土高肥灌溉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最高,比同种土壤类型不施肥干旱处理增产186.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叶片光合参数与干物质重、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3种土壤类型规律基本一致。3个主处理的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在土壤×水分×肥料互作效应中,以砂壤潮土×灌溉×高肥组合最优。【结论】不同土壤类型水肥互作均提高了玉米叶片光合特性,增强了叶片生理特性,增加了植株物质积累,进而提高籽粒产量。基础肥力较低的砂壤潮土应增量施肥,培肥地力,遇旱及时灌溉,保持充足水分供应,提高土壤生产能力;基础肥力较高的砂姜黑土和中壤潮土应适量施肥,充分利用土壤养分,同时保持适宜水分供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土壤 水肥互作 光合生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水溶肥对露地辣椒品质及土壤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王翰霖 张铃雅 +6 位作者 贾爱平 施文艺 冉文婷 李邦耀 康馨 金徽 赵智明 《中国果菜》 2025年第7期51-56,共6页
为明确有机水溶肥在宁夏地区露地辣椒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及可行性,以‘陇椒2号’为试验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常规施肥、施有机水溶肥等处理,研究有机水溶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及辣椒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 为明确有机水溶肥在宁夏地区露地辣椒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及可行性,以‘陇椒2号’为试验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常规施肥、施有机水溶肥等处理,研究有机水溶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及辣椒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施有机水溶肥的土壤pH显著降低7.95%,有机质和碱解氮分别显著增加2.75%和63.29%,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增加0.04、10.04、0.02 mg/g,产量增加10.45%,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46%和41.90%。综合来看,有机水溶肥不仅通过调节土壤pH值、提升有机质含量和酶活性,有效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还能够显著提升辣椒的产量和品质,有助于提升宁夏露地辣椒的品牌竞争力,促进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水溶肥 露地辣椒 土壤肥力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气泡灌溉对设施番茄种植的影响机制研究
5
作者 黄俊 贾琦 +1 位作者 李志杰 王天志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1-540,共10页
将富含氧气的灌溉水通过地下滴灌输入到作物根区可实现作物根区土壤水、肥、气和微生境的精量调控,传统的加氧装置产生的气泡粒径较大,致使到达根部的氧气含量较低,已经成为加氧滴灌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微纳米气泡具有在水中上升速度慢... 将富含氧气的灌溉水通过地下滴灌输入到作物根区可实现作物根区土壤水、肥、气和微生境的精量调控,传统的加氧装置产生的气泡粒径较大,致使到达根部的氧气含量较低,已经成为加氧滴灌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微纳米气泡具有在水中上升速度慢、存在时间长的特点,与加氧滴灌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解决灌溉水到达作物根部氧气含量少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番茄为研究对象,选择定植期、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盛果期4种生长期的设施番茄进行微纳米气泡灌溉,系统研究微纳米气泡水地下滴灌对设施番茄生长、产量及品质、土壤肥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加气水平的提高,设施番茄的产量、品质及生长均有所提升,其中设施番茄产量提高显著,达23.98%,这是由于微纳米气泡可主要促进土壤中氮含量的提升,进而极大影响了植物根系中根尖数的数量,有利于根系对土壤中氮、磷、钾的吸收效率,进而提升作物产量与品质,其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20.31%、34.48%、34.13%.综合考虑,全生育期加气是最为合适的设施番茄加气灌溉模式,该研究可为设施番茄水肥气一体化高效种植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气泡 水肥气一体化 设施番茄 增产提质 现代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耦合对河西冷凉灌区春茬娃娃菜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马彦霞 陈静茹 +3 位作者 牛成达 任亚丽 常涛 张莉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17-123,共7页
为寻求河西冷凉灌区春茬娃娃菜(Brassica pekinensis)适宜的水肥管理模式,以当地春茬主栽娃娃菜品种耐寒金黄后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水肥组合对娃娃菜叶球生长和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量、施肥量及水肥交互作用均不同程度影响... 为寻求河西冷凉灌区春茬娃娃菜(Brassica pekinensis)适宜的水肥管理模式,以当地春茬主栽娃娃菜品种耐寒金黄后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水肥组合对娃娃菜叶球生长和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量、施肥量及水肥交互作用均不同程度影响娃娃菜生长和光合特性,且施肥量的影响最大,水肥交互作用的影响次之。相同施肥条件下随着灌溉量的增大叶球横径和纵径均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超过一定范围后逐渐下降;灌水下限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70%(中水)和80%(高水)处理后娃娃菜叶球横径和纵径随着施肥量的升高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全生育期施肥量为N 330 kg/hm^(2)、P_(2)O_(5)195 kg/hm^(2)、K_(2)O 450 kg/hm^(2)的施肥条件下增大灌水量,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r)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叶片胞间CO_(2)浓度(Ci)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灌水下限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70%的灌溉水平下增加施肥量,提高了娃娃菜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r),降低了娃娃菜叶片胞间CO_(2)浓度(Ci)。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莲座期、结球期和采收期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和蒸腾速率(Tr)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叶片胞间CO_(2)浓度(Ci)先降低后升高。不同水肥耦合模式以中水中肥处理(灌水下限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70%,施N 330 kg/hm^(2)、P_(2)O_(5)195 kg/hm^(2)、K_(2)O 450 kg/hm^(2))表现最优,较低水高肥处理(灌水下限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60%,施N 380 kg/hm^(2)、P_(2)O_(5)224 kg/hm^(2)、K_(2)O 518 kg/hm^(2))娃娃菜叶球横径和纵径分别提高了18.72%、10.98%,中心柱长则降低了31.89%;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分别提高了13.10%、27.52%、22.26%,叶片胞间CO_(2)浓度降低了8.07%。综合考虑娃娃菜生长状况和光合利用特性,认为甘肃河西冷凉灌区春茬娃娃菜最为适宜的水肥组合模式是灌水下限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70%,全生育期施肥量为N 330 kg/hm^(2)、P_(2)O_(5)195 kg/hm^(2)、K_(2)O 45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娃娃菜 水肥耦合 隶属函数 生长 光合特性 河西冷凉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旱地冬小麦产量、水氮利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桑丽智 周捷 +2 位作者 吴锁智 王绪峰 沈玉芳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9-687,共9页
为了解生物炭在旱地小麦栽培上的应用效果,基于2012年开始的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了0、10、30和50 t·hm^(-2)四个生物炭施用水平(分别用B0、B1、B2和B3表示,生物炭于2012年施入土壤,此后不再施用)下旱地冬小麦产量、水氮吸收利用及土... 为了解生物炭在旱地小麦栽培上的应用效果,基于2012年开始的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了0、10、30和50 t·hm^(-2)四个生物炭施用水平(分别用B0、B1、B2和B3表示,生物炭于2012年施入土壤,此后不再施用)下旱地冬小麦产量、水氮吸收利用及土壤养分的差异。结果表明,与不施用生物炭(B0)处理相比,B2和B3处理的冬小麦产量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均显著增加,其中产量增幅分别为8.1%和14.6%,干物质增幅分别为16.3%和20.0%。高量施用生物炭(B2、B3)促进了冬小麦地上部及各器官的花后氮素积累,其中茎、叶、籽粒的氮素积累量分别增加了11.3%~18.2%、4.9%~16.5%和4.2%~10.9%。施用生物炭显著降低了表观氮损失(降幅34.5%~38.5%),提高了氮肥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其中B3处理的氮肥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最高,分别为12.3 kg·kg^(-1)和9.1 kg·hm^(-2)·mm^(-1)。同时,施用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铵态氮、全氮、速效磷等土壤养分含量。本试验条件下,30和50 t·hm^(-2)施用生物炭能够有效促进旱地冬小麦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利用,提高产量及氮肥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有利于旱地小麦高产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冬小麦 产量 氮肥利用效率 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水溶肥对设施黄瓜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苏航 周国彦 +3 位作者 宋晓飞 李晓丽 闫立英 谢洋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06-110,共5页
为探究化肥减量配施有机水溶肥对设施黄瓜品质及产量的影响,该试验在每667 m^(2)施入微生物菌剂27.5 kg和复合肥62.5 kg底肥的基础上,于初花期始每667 m^(2)每周追施1次平衡通水溶肥10 kg和磷酸二氢钾水溶肥1.5 kg,分别为CK1、CK2,设置... 为探究化肥减量配施有机水溶肥对设施黄瓜品质及产量的影响,该试验在每667 m^(2)施入微生物菌剂27.5 kg和复合肥62.5 kg底肥的基础上,于初花期始每667 m^(2)每周追施1次平衡通水溶肥10 kg和磷酸二氢钾水溶肥1.5 kg,分别为CK1、CK2,设置每667 m^(2)施入有机水溶肥50 L(T1)、每667 m^(2)施入平衡通水溶肥5 kg+有机水溶肥25 L(T2)、每667 m^(2)施入磷酸二氢钾水溶肥0.75 kg+有机水溶肥25 L(T3)共3个化肥减量配施处理。结果显示,每667 m^(2)施入有机水溶肥料25 L+平衡通水溶肥5 kg(T2)处理在提高设施黄瓜品质和产量上的综合效果最佳,为有机水溶肥部分替代化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品质 产量 有机水溶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对稻田氮磷流失的影响及机制分析
9
作者 骆美 李静 +6 位作者 高庭峰 Nebiyou Legesse 刘莹 张可欣 赖锡军 马友华 胡宏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9,共14页
为探讨秸秆还田、缓释肥和水溶性肥料配施化肥对稻田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及机制,于2022—2023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CK)、推荐施肥(OF)、秸秆还田与化肥配施(SF)、缓释肥与化肥配施(SRF)和水溶性肥料与化肥配施(WSF)5个处理,对... 为探讨秸秆还田、缓释肥和水溶性肥料配施化肥对稻田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及机制,于2022—2023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CK)、推荐施肥(OF)、秸秆还田与化肥配施(SF)、缓释肥与化肥配施(SRF)和水溶性肥料与化肥配施(WSF)5个处理,对稻田径流氮磷流失、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RF和WSF处理较OF处理均降低径流氮磷流失量,年平均总氮流失量分别降低43.73%和45.10%,总磷流失量分别降低57.34%和62.36%,而SF处理2022年总氮和总磷流失量分别提高了11.64%和25.00%;与OF处理相比,SF、SRF和WSF处理水稻产量分别提高1.78%、2.67%和1.45%,各施肥处理对稻田土壤肥力指标均有提升效果,总体表现为SRF处理提升效果最佳。相关性分析表明稻田径流总氮流失量和总磷流失量均与径流量、径流氮磷浓度、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呈正相关,而与氮磷浓度比、土壤pH、全氮、全磷、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磷含量呈负相关。因此,缓释肥配施化肥和水溶性肥料配施化肥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减少氮和磷径流损失,是促进巢湖地区农业可持续生产和减少稻田面源污染的有效农艺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缓释肥 水溶性肥料 水稻产量 氮磷流失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水稻产量和土壤质量对水肥耦合的响应研究
10
作者 畅翔 脱云飞 +6 位作者 王澍 黎建强 施蕊 王振兴 谭豪 向萍 何霞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36,共14页
【目的】探究不同水肥耦合处理对旱地水稻产量和土壤质量的影响,筛选出最佳水肥耦合模式,为云南旱地水稻可持续生产和土壤质量提升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竹塘乡蒿枝坝村,以“滇禾优615”旱地水稻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探究不同水肥耦合处理对旱地水稻产量和土壤质量的影响,筛选出最佳水肥耦合模式,为云南旱地水稻可持续生产和土壤质量提升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竹塘乡蒿枝坝村,以“滇禾优615”旱地水稻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灌水量(W)和有机肥施用量(F)2个因素,其中灌水量(W)设置3个水平,分别为W1(200 m^(3)/hm^(2))、W2(300 m^(3)/hm^(2))和W3(400 m^(3)/hm^(2)),有机肥施用量设置4个水平,分别为F1(400 kg/hm^(2))、F2(600 kg/hm^(2))、F3(800 kg/hm^(2))和F4(1000 kg/hm^(2)),进行完全组合设计,12个处理,另设置1个对照(CK,灌水量为150 m^(3)/hm^(2)、不施肥),共计13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旱地水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土壤理化性质(体积质量(BD)、黏粒、粉粒、砂粒、pH、含水率(SWC)、有机质(SOM)、NH_(4)^(+)-N、NO_(3)^(-)-N、有效磷(AP)、速效钾(AK)、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从13个土壤理化性质指标构成的总数据集中,采用主成分分析筛选出进入最小数据集的指标,采用最小数据集中的指标计算土壤质量指数,对不同处理的土壤质量进行评价。采用偏最小二乘法路径模型探究水肥耦合处理对旱地水稻产量和土壤质量影响的潜在机制。【结果】①与CK相比,不同水肥耦合处理显著提高旱地水稻千粒质量、穗粒数和产量(P<0.05),其中W2F3处理产量最高,W1F1处理产量最低。②与CK相比,除了pH及NH4+-N、黏粒、粉粒和砂粒含量外,不同水肥耦合处理提高了土壤SWC、BD、NO_(3)^(-)-N、AP、AK、SOM、MBC和MBN含量。以SWC、NH_(4)^(+)-N、NO_(3)^(-)-N、AP、AK、SOM、MBC和MBN等8个指标构建最小数据集对不同处理的土壤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不同水肥耦合处理的土壤质量指数差异显著(P<0.05),且均显著高于CK,其中W3F3、W3F2、W2F3、W3F4和W2F4处理的土壤质量指数均较高,MBC和AP是影响土壤质量的主要因子。③水肥耦合处理显著或极显著正向调控旱地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土壤质量指数,土壤质量指数和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具有显著影响。④土壤质量指数与旱地水稻产量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呈显著正相关,W2F3处理旱地水稻产量最高,土壤质量相对较高。【结论】不同水肥耦合模式显著提高了旱地水稻产量和土壤质量,其中W2F3处理能协同提升土壤质量与旱地水稻产量,为最佳水肥耦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耦合 旱地水稻 产量 土壤质量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水肥次序与氮肥形态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11
作者 王可辉 廖安丽 +5 位作者 赵乐 李玲燕 李松坚 万雪洁 刘义国 师长海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116,共9页
本研究采用柱栽试验,设3种不同形态氮肥追施,分别为硝态氮肥(硝酸钠,N)、铵态氮肥(氯化铵,A)和酰胺态氮肥(尿素,U),将滴灌时施肥时间等分为前中后3个时段,设3种滴灌水肥次序:氮-水-水(NW)、水-氮-水(WN)、水-水-氮(WW),共9个处理组合,... 本研究采用柱栽试验,设3种不同形态氮肥追施,分别为硝态氮肥(硝酸钠,N)、铵态氮肥(氯化铵,A)和酰胺态氮肥(尿素,U),将滴灌时施肥时间等分为前中后3个时段,设3种滴灌水肥次序:氮-水-水(NW)、水-氮-水(WN)、水-水-氮(WW),共9个处理组合,研究氮肥形态、水肥次序及二者互作对冬小麦产量与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施酰胺态氮肥的WN处理0~20、20~40 cm土层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均较高,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也较高,不同形态氮肥处理小麦产量均表现为U>N>A,同一形态氮肥下各水肥次序处理产量则表现为WN>WW>NW;追施酰胺态氮肥条件下WN处理千粒重分别较NW、WW显著高出11.9%、10.1%,产量分别显著高出3.9%、2.8%。追施酰胺态氮肥处理的氮素转运量显著高于追施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处理,平均高出28.6%和23.3%。追施酰胺态氮肥配合WN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效率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均较高。同一形态氮肥下,各水肥次序处理间旗叶的谷氨酰氨合成酶(GS)活性均无显著差异,而同一滴灌水肥次序下不同形态氮肥处理旗叶GS活性大小表现为U>A>N;追施硝态氮肥的3个滴灌追肥次序处理小麦旗叶硝酸还原酶(NR)活性均显著高于追施铵态氮肥处理的。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采用尿素配合水-氮-水的滴灌水肥次序追肥,能够提高冬小麦千粒重及旗叶GS与NR活性,降低表观氮损失,从而提高冬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滴灌 水肥次序 氮肥形态 氮素利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耦合对库尔勒香梨生长、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12
作者 李天乐 白新禄 +3 位作者 安世杰 郑强卿 汤智辉 支金虎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5-342,共8页
【目的】探究库尔勒香梨生长和果实的形成对水、氮、磷、钾的响应,为库尔勒香梨提质增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库尔勒香梨为试验对象,设置水、氮、磷、钾4个因素,其中水设2个水平;氮、磷、钾各设3个水平,即水(2400、3600 kg/hm^(2))... 【目的】探究库尔勒香梨生长和果实的形成对水、氮、磷、钾的响应,为库尔勒香梨提质增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库尔勒香梨为试验对象,设置水、氮、磷、钾4个因素,其中水设2个水平;氮、磷、钾各设3个水平,即水(2400、3600 kg/hm^(2))、氮(150、300和450 kg/hm^(2))、磷(112.5、225和337.5 kg/hm^(2))、钾(55、110和165 kg/hm^(2)),测定梨树生长量、果实品质和产量。【结果】(1)处理W_(1)N_(2)P_(3)K_(1)枝条生长量最高,处理W_(2)N 3P 2K_(1)枝条直径最大。处理W_(2)N_(2)P 2K_(1)对于枝条生长量表现最佳,枝条直径结果与实际测量一致。(2)处理W_(1)N_(2)P_(3)K_(1)果形生长趋势最接近拟合生长曲线,R^(2)最接近1,最符合生长规律。(3)处理W_(1)N 1P 2K 3得分排名最高,果实品质表现最佳。(4)处理W_(1)N 3P_(3)K 3库尔勒香梨产量最高且单果重表现相对较优。【结论】综合梨树生长、果实品质及实际产量,优选出W_(1)N 3P_(3)K 3处理下库尔勒香梨生长、果实品质及产量表现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 水肥耦合 生长 果实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黄土丘陵沟壑区马铃薯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13
作者 焦子健 张平良 +2 位作者 刘晓伟 付强 谭雪莲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0,共7页
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国家土壤质量安定观测实验站黄绵土区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研究长期施用有机肥对西北半干旱区旱地马铃薯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团聚体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连续8年的肥料定位试验,施肥显著影响马... 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国家土壤质量安定观测实验站黄绵土区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研究长期施用有机肥对西北半干旱区旱地马铃薯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团聚体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连续8年的肥料定位试验,施肥显著影响马铃薯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NPKM)效果最好,单施有机肥(OM)处理次之;与单施化肥(NPK)处理相比,长期施用有机肥(NPKM、OM)处理马铃薯产量分别增加了24.4%和17.5%,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32.2%和22.0%。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随着粒径减小呈阶梯式递增的态势,以<0.25 mm的微团聚体占据优势级别,其比例达41.9%~75.8%。与不施肥对照(CK)处理相比,不同施肥处理耕层0~20 cm土壤团聚化程度增加明显,其中以NPKM处理效果最好,>2、1~2、0.5~1和0.25~0.5 mm粒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较NPK处理分别增加了169.4%、49.5%、206.4%、28.8%,<0.25 mm粒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减少了31%。与NPK处理相比,NPKM和OM处理显著增加了>0.25 mm团聚体含量(R_(0.25))、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NPK较CK处理显著增加了0.25~0.5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综上所述,在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黄绵土条件下,极度干旱年份长期施用有机肥显著影响马铃薯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以NPKM处理增加效果最明显,较NPK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稳性大团聚体(0.25~2 mm)粒径含量和团聚体MWD和GMD,促进了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增强了团聚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团聚体稳定性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一体化追氮配施氮肥增效剂对冬小麦生长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14
作者 吴英杰 董元杰 +3 位作者 孙桂阳 尹雯靖 代兴龙 贺明荣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5-294,共10页
[目的]为探讨添加氮肥增效剂对小麦生长、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方法]试验共设对照(CK)、U(T1)、U+NBPT(T2)、U+DMPP(T3)和U+NBPT+DMPP(T4) 5个处理,在拔节期水肥一体化追肥,比较各处理对冬小麦生长、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生理特性的... [目的]为探讨添加氮肥增效剂对小麦生长、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方法]试验共设对照(CK)、U(T1)、U+NBPT(T2)、U+DMPP(T3)和U+NBPT+DMPP(T4) 5个处理,在拔节期水肥一体化追肥,比较各处理对冬小麦生长、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与T1处理相比,T2~T4均能提高小麦株高、干物质量和产量,其中,T4干物质量和产量分别显著提高32.35%和17.19%;T2~T4均能显著提升小麦水氮利用效率,提高土壤供氮能力,其中,T4氮素吸收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氮肥贡献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8.96%、17.19%、89.36%、61.57%和17.59%;在孕穗期土壤NH4+-N质量分数、NO3--N质量分数和NH4+-N表观硝化率较T1分别显著降低6.04%、18.74%和5.03%,在孕穗期土壤脲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和羟胺还原酶活性较T1分别显著降低30.37%、20.04%、14.54%和7.04%;尿素配施抑制剂能够提高小麦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质量分数和超氧因子产生速率,延缓叶片衰老,促进小麦后期对氮肥的吸收,提高氮素利用率。[结论]尿素配施NBPT和DMPP双抑制剂能够促进小麦生长,优化土壤氮代谢酶活性和叶片生理特性,提高光合能力,延缓叶片衰老,最终提高小麦产量和水氮利用率,是最优的水肥一体化添加抑制剂方式。研究结果可为小麦高效施用氮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 脲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土壤氮 小麦产量 土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作物产量与水肥利用效率对品种、播期和水肥管理的响应
15
作者 徐云耀 宋朝玉 +2 位作者 姜雯 刘树堂 魏文良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9-107,共9页
合理的品种搭配、适宜的播期播量以及水肥协同高效利用是实现作物单产提高的重要途径,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设置传统对照(TCK)、传统模式(T)、水肥一体化对照(WFCK)、水肥一体化模式(WF)4种水肥管理模式,选取小麦... 合理的品种搭配、适宜的播期播量以及水肥协同高效利用是实现作物单产提高的重要途径,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设置传统对照(TCK)、传统模式(T)、水肥一体化对照(WFCK)、水肥一体化模式(WF)4种水肥管理模式,选取小麦品种济麦22(JM22)、青农2号(QN2)、烟农999(YN999)分别与玉米品种郑单958(ZD958)、迪卡517(DK517)、京科728(JK728)轮作种植,开展小麦播期分别为10月16日(D1)、10月22日(D2)、10月28日(D3)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水肥管理模式对小麦、玉米地上部生物量、氮吸收和产量以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播期、水肥管理下的小麦、玉米植株生物量、吸氮量和产量存在差异。QN2地上部生物量较JM22、YN999分别显著提高5.47%、9.45%;ZD958地上部生物量较DK517、JK728分别显著提高2.19%、4.22%。D1处理小麦地上部生物量较D2、D3处理分别显著提高3.17%、9.43%。与传统处理组(TCK、T)相比,水肥一体化处理组(WFCK、WF)的小麦、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分别平均提高5.77%、6.94%。QN2较JM22、YN999产量分别显著提高5.22%、9.46%,不同玉米品种间产量无显著差异;D2较D1、D3小麦产量分别提高3.00%、8.73%;WFCK较TCK、T较TCK、WF较WFCK处理的小麦、玉米产量均显著提高,WF与T处理差异不显著,但WF处理组较T处理组显著提高小麦、玉米季灌溉水分生产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增幅分别为36.97%、45.01%和26.12%、22.46%。综上可知,青农2号-迪卡517轮作种植并结合小麦适当早播能够提高作物生物量、地上部氮吸收量和产量,水肥一体化与传统水肥管理模式相比,能够在保障作物产量的基础上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轮作 作物产量 灌溉水分生产率 氮肥偏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滴灌水氮管理对库尔勒香梨园土壤盐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6
作者 刘德召 王军 +2 位作者 胡海珠 陆琪 李久生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5-81,88,共8页
针对南疆库尔勒香梨水肥管理不当造成土壤盐分累积,进而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的问题,以省力密植栽培香梨为对象,设置3个灌溉水平[375 mm(W1)、525 mm(W2)、675 mm(W3)]和3个施氮水平[100 kg/hm^(2)(N1)、200 kg/hm^(2)(N2)、300 kg/hm^(2)... 针对南疆库尔勒香梨水肥管理不当造成土壤盐分累积,进而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的问题,以省力密植栽培香梨为对象,设置3个灌溉水平[375 mm(W1)、525 mm(W2)、675 mm(W3)]和3个施氮水平[100 kg/hm^(2)(N1)、200 kg/hm^(2)(N2)、300 kg/hm^(2)(N3)],开展田间试验探究地下滴灌不同灌水施氮量对香梨园土壤盐分、氮素动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量和施氮量显著影响土壤盐分累积量(P<0.05)。适宜的灌水施肥量能够有效降低主根区(20~80 cm)土壤盐分,生育期末W2处理比W1和W3处理盐分累积量分别降低3.3 g/kg和1.0g/kg,N2和N3处理分别比N1处理盐分累积量降低0.6 g/kg和1.2 g/kg。较高的灌水施氮量组合可提高果实单果重、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达20.0%、19.6%和1.6%。综合考虑土壤环境、产量及品质,推荐省力密植香梨园生育期灌水量和施氮量为525 mm和2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力化栽培 地下滴灌 水肥管理 土壤盐分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若尔盖高原产水量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
17
作者 胡韵哲 张学霞 +3 位作者 张晓杰 杨锐 穆微 余新晓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4-233,共10页
[目的]分析若尔盖高原产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厘清其主控因素,为区域水资源管理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土地利用以及气候、土壤、地形等数据,运用In VEST模型估算若尔盖高原年产水能力,分析其2000—2020年时空变化特征,同时运用The... [目的]分析若尔盖高原产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厘清其主控因素,为区域水资源管理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土地利用以及气候、土壤、地形等数据,运用In VEST模型估算若尔盖高原年产水能力,分析其2000—2020年时空变化特征,同时运用Theil-Sen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判读年产水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湿地景观演变函数重点分析了不同湿地景观变化类型下产水量的变化特征,并解析年产水量的影响因素。[结果](1)2000—2020年若尔盖高原多年平均产水量为183.62 mm,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产水能力各异,从大到小依次为未利用地(601.63mm)>建设用地(488.74 mm)>草地(192.85 mm)>耕地(188.30 mm)>湿地(122.67 mm)>林地(108.64 mm),多年平均产水总量为77.98×10^(8)m^(3),其中草地贡献了产水总量的75.63%。全区域产水量呈现“西高—北低—边缘高—中心低”的分布格局。(2)近21年研究区年产水总量增长率达2.48×10^(8)m^(3)/a,其中68.40%的区域年产水量显著或极显著增加。湿地景观变化类型中稳定型(39.75%)和恢复型(34.38%)面积占比最大,恢复型湿地对产水量的提升贡献较大,稳定型湿地有助于维持产水功能,退化型仅占25.41%。(3)区域产水量的空间格局主要受降水量和蒸散量驱动,同时受到根系深度、海拔以及植物可利用含水量等因素影响。[结论]若尔盖高原的产水能力呈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变化起主导作用,湿地景观演变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水量 时空变化 InVEST模型 景观演变函数 若尔盖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配施保水剂对金阳青花椒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18
作者 张翠翠 潘业田 +6 位作者 胡容平 李芹 王谢 唐甜 范中菡 陈庆东 杨育林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2期121-124,共4页
为探明不同有机肥与保水剂配施对花椒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为金阳县花椒高产、高效施肥技术提供参考。以5年树龄花椒和20年树龄花椒为研究对象,通过施用蚕沙有机肥+叶面肥+保水剂、蚕沙有机肥+叶面肥、油枯有机肥+叶面肥+保水剂、油枯... 为探明不同有机肥与保水剂配施对花椒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为金阳县花椒高产、高效施肥技术提供参考。以5年树龄花椒和20年树龄花椒为研究对象,通过施用蚕沙有机肥+叶面肥+保水剂、蚕沙有机肥+叶面肥、油枯有机肥+叶面肥+保水剂、油枯有机肥+叶面肥、保水剂+叶面肥和叶面肥(CK),研究不同有机肥与保水剂互作对花椒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5年树龄花椒的最佳施肥方案:施用蚕沙有机肥+叶面肥,单株平均产量增加202.86%,纯收入增加48553.05元/hm^(2),其次是油枯有机肥+保水剂+叶面肥,单株平均产量增加167.80%,纯收入增加39229.98元/hm^(2);而20年树龄花椒最佳施肥方案:油枯有机肥+保水剂+叶面肥,单株平均产量增加42.38%,纯收入增加17804.42元/hm^(2)。综上,不同树龄花椒对养分需求不同,应根据树龄合理施肥,可有效提高花椒产量,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有机肥 保水剂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肥设备对黄花菜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19
作者 范家杨 尹娟 +2 位作者 杜斌 杨莹攀 李升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43-851,共9页
为解决宁夏扬黄灌区高效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设备推广的关键技术问题,通过分析不同灌溉设备对黄花菜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获取最优的灌溉设备选型.试验设置4个不同灌溉设备处理及1个对照,利用熵权TOPSIS法综合分析不同灌溉设备对... 为解决宁夏扬黄灌区高效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设备推广的关键技术问题,通过分析不同灌溉设备对黄花菜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获取最优的灌溉设备选型.试验设置4个不同灌溉设备处理及1个对照,利用熵权TOPSIS法综合分析不同灌溉设备对黄花菜生长各指标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灌溉设备对黄花菜种植地种植前后的养分、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均影响显著,和CK处理相比,最优处理能降低土壤pH值0.45及降低盐分14%,增加黄花菜对氮、磷、钾养分吸收分别为18%,17%和15%,提高黄花菜花薹粗11%,花蕾长11%,花蕾粗6%.同时,利用熵权TOPSIS法建立黄花菜综合评价体系,得到智能便携充电式施肥机为最优,综合响应评分0.9529.因此,使用智能便携充电式施肥机可促进黄花菜对水分养分吸收,促进黄花菜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灌溉设备 水肥一体化 黄花菜 生长指标 产量 土壤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配合化肥减施对河西绿洲灌区春玉米产量、品质及水氮利用的影响
20
作者 孙惠东 曹红霞 +1 位作者 刘林桃 杜国腾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8-169,共12页
为探明河西绿洲灌区春玉米优质高效生产的化肥减施潜力,基于当地推荐施氮量(260 kg·hm^(-2)),以单施化肥为对照,探究有机肥替代30%化肥并配合5种化肥减施量对春玉米产量、籽粒品质及水氮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配合适量化肥... 为探明河西绿洲灌区春玉米优质高效生产的化肥减施潜力,基于当地推荐施氮量(260 kg·hm^(-2)),以单施化肥为对照,探究有机肥替代30%化肥并配合5种化肥减施量对春玉米产量、籽粒品质及水氮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配合适量化肥减施可以改善穗部性状,增加穗粒数的同时促进地上部生物量向籽粒分配,从而提高春玉米产量。有机肥替代30%化肥(78 kg·hm^(-2))配施211 kg·hm^(-2)化肥,即有机肥配合化肥减施18.85%可获得最高产量19 323 kg·hm^(-2);有机肥替代30%化肥(78 kg·hm^(-2))配施187 kg·hm^(-2)化肥,即有机肥配合化肥减施28.08%可获得最大收获指数60.46%。有机肥配合适量化肥减施可以增加春玉米淀粉、可溶性糖和还原性糖含量,且随着化肥减施比例增加,籽粒体内形成更多的粗脂肪。有机肥配合适量化肥减施可以增加春玉米地上部氮累积量,促进氮累积量向籽粒分配,提高水氮利用效率。有机肥替代30%化肥(78 kg·hm^(-2))配施193 kg·hm^(-2)化肥,即有机肥配合化肥减施25.77%可获得最大氮累积量242.79 kg·hm^(-2)。有机肥替代30%化肥(78 kg·hm^(-2))配施173 kg·hm^(-2)化肥,即有机肥配合化肥减施33.46%可获得最高氮肥利用率33.96%。有机肥配合适量化肥减施可以有效固定0~4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降低其向深层渗漏的风险。基于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不同处理对春玉米产量、籽粒品质及水氮利用的影响,同时考虑经济效益,推荐有机肥替代30%化肥(78 kg·hm^(-2))配合化肥减施18.85%~33.46%(49~87 kg·hm^(-2))可作为河西绿洲灌区较低肥力砂壤土的有效提质增效技术并具有推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有机肥 化肥减施 产量 籽粒品质 水氮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