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1
作者 Cao Guihua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02-310,共9页
With the strengthening of globalization and closer ties between countries,all-round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have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In the new era,th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presents an... With the strengthening of globalization and closer ties between countries,all-round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have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In the new era,th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presents an unprecedented depth and breadth.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which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Oriental culture and even the world culture,has been developed,in the process of constant conflict,digestion,and absorption while entering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The inclusivenes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made it survive and thrive in absorbing the quintessence of foreign culture,which makes it contain new contents.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exchanges,some parts of the essenc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which are ignored should be given certain inclination in policy and guided by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交流 西方 世界文化 东方文化 外来文化 全球化 包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路径探析:以共建“一带一路”为例
2
作者 保建云 薛锦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共10页
在当前国际传播秩序加速重构的背景下,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正当其时。共建“一带一路”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诠释中华文化的时代光彩,在平等对话与互鉴包容的紧密结合下彰显中华文化的价值底色,在文明互鉴与文化共荣的互联互动中维护... 在当前国际传播秩序加速重构的背景下,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正当其时。共建“一带一路”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诠释中华文化的时代光彩,在平等对话与互鉴包容的紧密结合下彰显中华文化的价值底色,在文明互鉴与文化共荣的互联互动中维护世界文明的多元格局,为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有效载体。共建“一带一路”十余年来,随着多元主体广泛参与并协同发力,在文化领域形成了形式多样的交流渠道和卓有成效的交流机制,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取得了明显成效。面向未来,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以共建“一带一路”探索为基础,通过创新传播路径、精练传播内容、完善话语体系、推进文化共建、增强身份认同等方式,精准、持续发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国际传播 “一带一路”文化交流 路径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线路遗产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重逻辑
3
作者 李然 林婵娟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共10页
文化线路遗产反映了跨区域、多人群的交流与合作,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源。就历史逻辑而言,文化线路遗产见证了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历程,记录了各民族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 文化线路遗产反映了跨区域、多人群的交流与合作,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源。就历史逻辑而言,文化线路遗产见证了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历程,记录了各民族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近代觉醒,具有实证中华民族发展史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价值。就理论逻辑而言,文化线路上承载着人、物、文化等关键元素的大范围流动,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凝聚为共同体的过程。就实践逻辑而言,文化线路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应持续深化其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讲好蕴含的中华民族故事,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贡献文化遗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线路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悟空热”:数字时代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文明交流互鉴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子翔 张继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34,共13页
文化赋能论视角下,中华文化在数字时代的外在结构下并非被动适应,而是能主动适应新媒介和技术实现“两创”与国际传播。作为中国古典文学《西游记》的游戏改编,《黑神话:悟空》承载的中华文化借助游戏媒介实现“对外而通”“对内而生”... 文化赋能论视角下,中华文化在数字时代的外在结构下并非被动适应,而是能主动适应新媒介和技术实现“两创”与国际传播。作为中国古典文学《西游记》的游戏改编,《黑神话:悟空》承载的中华文化借助游戏媒介实现“对外而通”“对内而生”的文明交流互鉴过程。借助政府引领的“伞式效应”和社群式、价值链式、跨产业式蜂窝等民间社会发挥的“蜂窝式效应”的协同作用,《黑神话:悟空》在国内外引发“悟空热”,并在全球范围内强化了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文明交流互鉴,展示出数字时代中华文化“自生结构”的强大适应性和生命力,也为中国游戏产业及文化产品的出海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神话:悟空》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数字时代 文化赋能论 文明交流互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在印度尼西亚的跨文化传播现状、困境及策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璨 靳际宇 +1 位作者 陈诗韵 陈战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1-1067,共7页
近年来,中医药在国际医疗事务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备受关注。这不仅使中医药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更为其在全球范围内的跨文化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但是,中医药在国际传播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以印度尼西亚... 近年来,中医药在国际医疗事务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备受关注。这不仅使中医药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更为其在全球范围内的跨文化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但是,中医药在国际传播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以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印尼)为中心,梳理中医药在传播载体、传播内容和传播途径等方面的现状,发现中医药在印尼传播过程中面临着中医药相关政策不完善,其他医学体系竞争压力大以及中医药教育层次较低等困境。在此基础上,运用“5W”传播模式,提出加强中印尼两国中医药教育院校合作,提高中医药与印尼传统医药的融合度,建设印尼中医药中心,完善印尼中医药法律法规,注重印尼民众需求以及开展中医药印尼本土化研究等建议,切实提高传播效果,促进中医药在印尼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跨文化传播 现状 困境 “5W”传播模式 策略 海外交流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疆文化参与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实践路径
6
作者 张红梅 王继军 王伟禄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29,共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形象提出了明确要求。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包括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四个方面。内蒙古文化资源丰富、民族特色浓郁、地理位置优越,形...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形象提出了明确要求。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包括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四个方面。内蒙古文化资源丰富、民族特色浓郁、地理位置优越,形成于内蒙古地区的北疆文化具有重要的对外传播价值。需要从思想观念、内容方法、形式载体等多方位加以改进和创新,进而提升北疆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文化 国家形象 对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各民族文化的共情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古春霞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9,共9页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区域孕育了不同特质的文化,具有多元一体性。各民族文化在交往实践中,既有各美其美的灵韵,丰富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内涵,又有美美与共的“通感”,奠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心理意识和文化基...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区域孕育了不同特质的文化,具有多元一体性。各民族文化在交往实践中,既有各美其美的灵韵,丰富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内涵,又有美美与共的“通感”,奠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心理意识和文化基础。各民族文化艺术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是世界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情感意志有意味的形式表达,民族文化对现实生活的描摹和抒情,折射出各民族的心理、情感、信仰,容易形成亲和力,产生共情,折射出更深层次的情感律动,从共情中融会互通、交流互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了中华文明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共同体 文化共情 交流互鉴 美美与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对比和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柳长峰 王睿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3-249,共7页
该文分析了国内外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现状和取得的进展,通过对比发现,中外高校在制度建设和管理模式、师生参与度与责任划分、与行业的合作程度、事故处理与反应机制、技术与数字化工具的应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基于国内高校实验... 该文分析了国内外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现状和取得的进展,通过对比发现,中外高校在制度建设和管理模式、师生参与度与责任划分、与行业的合作程度、事故处理与反应机制、技术与数字化工具的应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基于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现状,该文认为可以借鉴国外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经验逐步提升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的水平,并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一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室安全工作;二是强化导师在安全培训中的作用;三是根据实际情况,引入行业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 安全文化 中外高校 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体验设计中外语境研究比较
9
作者 刘凌逸 张军 董浩宇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215,共15页
目的 文化遗产数字化体验是指在文化遗产的展示与传播中,以数字化技术增强公众服务体验的设计活动,旨在对中外不同语境下文化遗产数字化体验设计研究的现状与范式进行比较、梳理和分析。方法 基于文献计量的方法,以“文化遗产数字化体... 目的 文化遗产数字化体验是指在文化遗产的展示与传播中,以数字化技术增强公众服务体验的设计活动,旨在对中外不同语境下文化遗产数字化体验设计研究的现状与范式进行比较、梳理和分析。方法 基于文献计量的方法,以“文化遗产数字化体验设计”为主题的476篇CNKI数据库中的中文文献和592篇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英文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 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从文献发表数量、研究热点、研究发展路径,以及研究范式4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与总结。结论 中文语境下的研究起步稍晚于英文语境,但中外研究文献数量均呈增长态势。中外语境下的研究热点相似性在于总体研究集中在体验设计的实践方面,并且研究方法上都注重跨学科研究。研究热点的差异性在于,政策影响的中文语境下文旅融合的研究氛围更加突出,外文语境在多元自由的文化特征影响下,设计面向的对象更为广泛,且跨人文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更为丰富。在研究范式方面,中文语境的研究侧重提出保护发展策略,英文语境则侧重设计实践与数字化工具开发,同时注重设计与开发后的验证评估从而形成更严谨的研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数字化体验设计 文献计量 中外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汉藏体育文化交流研究
10
作者 陶光华 崔乐泉 耿献伟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5-345,共11页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下,汉藏体育文化交流作为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实践,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与当代价值。基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框架,系统梳理汉藏体育文化交流的演进历程和完整脉络。研究表明,汉藏体育...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下,汉藏体育文化交流作为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实践,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与当代价值。基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框架,系统梳理汉藏体育文化交流的演进历程和完整脉络。研究表明,汉藏体育文化通过器物符号共享、竞技规则互鉴、节庆仪式互动等实践方式,构建了符号认同、情感联结、制度整合、价值共识等多维作用机制,其价值意蕴体现为以具身性实践深化民族间理解互信、以共享性特质凝聚精神共识、以仪式化展演强化共同体归属感。面向新时代,研究提出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协同发展机制、构建文化符号创新体系、打造立体化交流平台等实践路径,为深化民族“三交”、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体育文化 交往交流交融 多元一体格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思想史研究范式的路径选择
11
作者 任超 吴翔宇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2-285,331,共15页
从思想史视域看,中国儿童文学的思想谱系根植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土壤,是中国思想体系的衍生与具体化。中国儿童文学的出场脱胎于新文学,这不是域外思想在中国的“嫁接”,而是中国文学思想发展及现代变革的结果。论析百年中国儿童文学... 从思想史视域看,中国儿童文学的思想谱系根植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土壤,是中国思想体系的衍生与具体化。中国儿童文学的出场脱胎于新文学,这不是域外思想在中国的“嫁接”,而是中国文学思想发展及现代变革的结果。论析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思想史,应该融通“对外爬梳”和“向内深耕”两个步骤。对外爬梳,将中国儿童文学思想史视为中国文学整体思想史的分支和子类,在思想文化整体框架中梳理中国儿童文学的思想脉络与知识逻辑;向内深耕,聚焦思想对中国儿童文学本体内涵的塑造和影响。从中国儿童文学的元历史出发,以知识考古的方法探究古代中国儿童观念变革对文学的影响。以现代思想为起点,从元概念角度探讨思想在构建中国儿童文学语法关系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新时代,思想史研究可在中国儿童文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起到关键作用,有助于推动中国儿童文学自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形成。一方面,中国儿童文学体系建设应彰显“中国性”,体现“中国特色”立场、价值和学术自觉,在实践中叙述和推广“中国式童年”,为世界展示中国经验与中国方案;另一方面,在立足本体的基础上,不排拒与西方思想体系进行交流互动,为构建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新范式提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儿童文学思想史 自主知识体系 知识考古 文明交流互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饲料外贸中的多元化文化传播与交流分析
12
作者 叶莹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7-160,共4页
“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机遇,饲料外贸作为农业贸易的核心,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多元文化传播和交流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从“一带一路”倡议背景出发,在文化传播理论、文化适应与跨文化交流理论、交际... “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机遇,饲料外贸作为农业贸易的核心,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多元文化传播和交流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从“一带一路”倡议背景出发,在文化传播理论、文化适应与跨文化交流理论、交际翻译理论框架下,剖析了饲料外贸中的多元化文化传播与交流过程,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路径,旨在增强饲料产业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加强与共建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从而为饲料外贸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饲料外贸 饲料产业 文化传播 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变革语境谈世界教育中心建设
13
作者 叶延武 张小雪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44,共12页
近代中国的现代化探索充满了屈辱与抗争,也在不断地调适、整合与重建,其复兴之路大致经历了从“体用之辨”到“吸纳融合”再到“创造性转化”等阶段,其变革语境自有其“历史性”与“本土性”,即不离中国之“体”。近代中西文化交汇的历... 近代中国的现代化探索充满了屈辱与抗争,也在不断地调适、整合与重建,其复兴之路大致经历了从“体用之辨”到“吸纳融合”再到“创造性转化”等阶段,其变革语境自有其“历史性”与“本土性”,即不离中国之“体”。近代中西文化交汇的历程表明,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教育必须“走出去”,以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教育中心为宏伟目标。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建设要遵循主体性与独立性、多元化与差异性、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践行人类共同价值的基本逻辑。为此,要坚守核心价值,瞄准教育强国目标;要融通人类文明,破除文化壁垒;要强化高校担当,提升世界教育话语权;要贡献教育理念,硬实力与软实力兼顾;要拓展制度路径,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要践行包容互惠,构建世界教育共同体,充分彰显中国特色世界教育中心的丰厚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中西文化交会 融合创新 世界教育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的档案史料归集和重塑——基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捶丸运动溯源演进的考察分析
14
作者 王文龙 张明靖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103,共4页
本文以档案学为视角,依托古籍、方志等丰富档案史料,系统梳理了捶丸运动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演变规律。通过对这些珍贵档案信息的深入剖析,本研究不仅揭示了捶丸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技术特征、规则变化和社会参与模式,还深入探讨了其背后... 本文以档案学为视角,依托古籍、方志等丰富档案史料,系统梳理了捶丸运动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演变规律。通过对这些珍贵档案信息的深入剖析,本研究不仅揭示了捶丸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技术特征、规则变化和社会参与模式,还深入探讨了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意义。结合近五年国家关于传统文化传承与体育事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和会议精神,本研究彰显了捶丸运动研究的时代价值,为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历史基础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文化 传统文化 体育文化 捶丸运动 方志 社会参与 民间传承 国际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外交与文化争胜:1940年代中国教授赴美访学述论
15
作者 苏晓涵 陈勇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38,共14页
1940年代,中国教授群体受到中美各方资助而获得较多赴美访学的机会。这一访学计划从构想到实施,整个过程展现出各类社会因素复杂博弈的场景。其中有中美两国之间在学术交流项目愿景设定、实施政策、核心思想和具体行动上的分歧和互动,... 1940年代,中国教授群体受到中美各方资助而获得较多赴美访学的机会。这一访学计划从构想到实施,整个过程展现出各类社会因素复杂博弈的场景。其中有中美两国之间在学术交流项目愿景设定、实施政策、核心思想和具体行动上的分歧和互动,也有现代慈善基金会及大型学术组织、学人个体在文化输出及反输出等方面的自觉意识等等。这种访学可被视为当时中美两国以学术为手段而展开的外交博弈与文化争胜。当时背景下,跨国学术交流成为了一个学人个体、各类组织机构乃至政府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复合型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学术交流 洛克菲勒基金会 国民政府 教授休假进修制 访美学人 文化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非遗传承保护的四重价值 被引量:10
16
作者 黄永林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3,共8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全球视野和国际胸怀,又展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彰显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世界意义。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丰富人类“文化多样性”、赓续人类文明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全球视野和国际胸怀,又展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彰显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世界意义。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丰富人类“文化多样性”、赓续人类文明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弘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传播中华文明蕴含的人类共同价值,对于破解“文明冲突论”,增进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互动具有进阶性的助推作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非遗故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治理之道。充分挖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的独特价值,开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贸易,既是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和西方强势文化资本渗透而进行的文化战略选择,也是中国为人类发展贡献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和利用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发挥其多维价值,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交流交往交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古代体育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丁玲辉 蔡秀清 殷生宝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6,共11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亦是党中央赋予我们的重大时代课题。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及逻辑分析法,对西藏地区古代体育文化的演进历程进行了阐释。研究认为,西藏古代体育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亦是党中央赋予我们的重大时代课题。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及逻辑分析法,对西藏地区古代体育文化的演进历程进行了阐释。研究认为,西藏古代体育文化是在中华各民族文化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历史上汉藏文化的深度融合中,体育文化作为强有力的粘合剂,塑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西藏古代体育文化格局。提出要深入挖掘研究根植于高原地域文化的西藏古代体育与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络,以及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联系,推动西藏民族体育文化在中华文化认同语境下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古代体育 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文化传承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代文化传播学:新闻传播学转型的内生逻辑、现实条件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9
18
作者 贾文山 樊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9-170,共12页
在全球化进程中,新闻传播学既要突破“西方理论+中国经验”研究范式,又要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并能够对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的自主知识体系。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智慧在新时代具有重要作用,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意义重大。新时代文化传播... 在全球化进程中,新闻传播学既要突破“西方理论+中国经验”研究范式,又要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并能够对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的自主知识体系。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智慧在新时代具有重要作用,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意义重大。新时代文化传播学的构建正是以文化与传播二者的共生共融关系理论为基本认知框架,以解决人类交流沟通问题为出发点和目的。新时代文化传播学能够激活强大传播能动,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紧密结合,对内实现文化的凝聚力,对外彰显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新时代文化传播学引领新闻传播学转型发展的内生逻辑在于这既是构建具有中国属性和普适性的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现实需要,也是学科发展内涵不断深化的结果。新时代需要新闻传播学响应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实现“第二个结合”,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需求,契合文化强国战略,以及适应技术赋能社会发展和新文科建设的需要。新时代文化传播学强调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和新闻传播学的文化属性,具有跨学科、交叉融合等特征。它既已形成从古代文化中国到现代文化中国再到全球文化中国的传播研究框架,也致力于构建新时代文化传播学共同体,进而实现人类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文化传播学 新闻传播学 国际传播 中华文化 文化自信 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华人视频博主的跨文化饮食交际——基于B站短视频的文本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严楚晴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3,共7页
海外华人视频博主通过跨文化饮食交际活动,积极主动将中国饮食方式推介于全球各地,扩展人类文化传播活动的广度。视频博主利用媒介特性,采用“融合策略”以适应多元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揭示了饮食活动融合与共享机制的价值远大于饮食的... 海外华人视频博主通过跨文化饮食交际活动,积极主动将中国饮食方式推介于全球各地,扩展人类文化传播活动的广度。视频博主利用媒介特性,采用“融合策略”以适应多元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揭示了饮食活动融合与共享机制的价值远大于饮食的字面意义。借助饮食活动,他们既呈现在地空间的独特感受,也多样化地传播中国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联系方式和表达风格,活色生香的中国饮食文化在网络视频上的传播,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成为全球网民随时可以观赏、模仿的愉快生活方式,也成为促进新创意作品产生的参照性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人 视频博主 饮食文化 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阈下巴蜀文化的特征与时代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川 胡聪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巴蜀文化是指从古至今在川、渝两地生活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地域文化,它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中华文明重要文化元素表现的集合,还是最能体现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个突出特性的地域文... 巴蜀文化是指从古至今在川、渝两地生活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地域文化,它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中华文明重要文化元素表现的集合,还是最能体现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个突出特性的地域文化之一。巴蜀地区受自然环境和移民文化的影响,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孕育并产生了以天宝、《格萨尔王传》、茶马古道等为代表的知名人物、著作及遗迹,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和物质文化遗产,还反映了中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对当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文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