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育并举”构建一体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5
1
作者 朱永新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是实现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目标的关键,而且已经成为党中央、广大人民群众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和关注的热点话题。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并深切关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发...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是实现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目标的关键,而且已经成为党中央、广大人民群众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和关注的热点话题。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并深切关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高度重视、教育体系逐步健全、监测预警更加完善、服务保障有效提升。但是,面临数字化时代和家庭结构变化等新挑战,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依然突出。建议全面提升父母的教育素养,切实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坚持“五育并举”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构建一体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科学规范的心理健康监测、评价和干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教育 五育并举 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心理健康监测、评价和干预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我国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分析与应对 被引量:4
2
作者 俞国良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4,共12页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之根。为摸清我国1880多万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家底”,我们藉助元分析研究方法对此进行了系统研究。本研究检索时间为2000—2022年,以2000年进入新世纪作为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影响因素(社会转...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之根。为摸清我国1880多万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家底”,我们藉助元分析研究方法对此进行了系统研究。本研究检索时间为2000—2022年,以2000年进入新世纪作为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影响因素(社会转型或社会变迁),横跨22年。根据文献检索与筛选标准,1096篇纳入效应量的元分析,被试总人数573609名。结果表明,幼儿教师检出率较为突出心理健康问题是抑郁问题、强迫问题、焦虑问题;小学教师检出率较为突出心理健康问题是强迫问题、抑郁问题、躯体化问题和焦虑问题;中学教师检出率较为突出心理健康问题是睡眠问题、强迫问题、抑郁问题;大学教师检出率较为突出心理健康问题为睡眠问题、强迫问题、抑郁问题、焦虑问题。据此,提出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需要打好“组合拳”,即国家层面政策先行、学校层面适度减负、家庭层面期望合理,以此扼制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恶化趋势,为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建设固本强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教师群体 检出率 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困境纾解:基于痛点-堵点-难点的解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邵伟德 朱丹阳 李启迪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120,共8页
“高质量发展”是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的新概念,最初属于我国经济领域。而“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则是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延伸至学校体育领域的创新概念。研究认为,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既要契合国家经济社... “高质量发展”是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的新概念,最初属于我国经济领域。而“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则是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延伸至学校体育领域的创新概念。研究认为,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既要契合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又要体现体育学科特有的育人规律,更要立足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核心诉求。自第八次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在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式变革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然而,当前改革进程仍面临“学生素养提升有限”痛点、“多元协调路径梗阻”堵点,以及“评价标准体系缺失”难点等困境。针对上述问题,构建“1+2+4”立体化的发展模型: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构建课内外、校内外双循环体系;完善理念保障、政策保障、手段保障、质量保障四维支撑系统。在实践路径层面,提出“研制评价标准、研判发展状态、探究关键因素、提供破解策略”的实施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高质量发展 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课内外、校内外双循环体系 评价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回顾与展望——基于20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1
4
作者 俞国良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43,共14页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之根。教师心理健康是学校心理健康的基础,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更是学生健康成长与幸福生活的“定海神针”。本文首先从角色理论破题,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标准和教师承受的角色压力、角色期望...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之根。教师心理健康是学校心理健康的基础,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更是学生健康成长与幸福生活的“定海神针”。本文首先从角色理论破题,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标准和教师承受的角色压力、角色期望进行了理论探索,重新审视并定位了新时代教师的职业角色;其次重点梳理并概述了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以及大中小幼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及其特点、影响因素与发展趋势;最后从生涯发展视角,对加强与改善新时代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建议,强调以教师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为横坐标,以个体、学校、社会、环境为纵坐标,纵横交错、系统治理。通过20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以期真正促使教师自觉树立并坚持高尚的职业操守,主动识别并纠正不利于教育工作的心态与行为,并通过自律与自我提升,展现出积极向上的职业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视角下教育对我国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谷琳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5-322,共8页
目的:探讨多维视角下教育对我国老年人健康的直接影响和教育通过生活方式、社会经济地位对我国老年人健康的间接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应用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分析教育对我国老年人自评健康、身体... 目的:探讨多维视角下教育对我国老年人健康的直接影响和教育通过生活方式、社会经济地位对我国老年人健康的间接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应用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分析教育对我国老年人自评健康、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结果:(1)教育对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有显著正向影响(P均<0.05),受教育程度越高,我国老年人自评健康、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并且存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城乡和地区差异。(2)教育通过加强锻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我国老年人的自评健康、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产生的间接效应显著,分别占总效应的17.297%、21.93%和4.274%。(3)教育通过影响社会经济地位对我国老年人的自评健康、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产生的间接效应显著,分别占总效应的19.459%、21.053%和18.803%。结论:教育既能直接影响我国老年人的自评健康、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又能通过加强锻炼和提高社会经济地位改善我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因此要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分配,提高未来农村和西部地区老年人的受教育水平;在社区或村建设适合老年人的健身设施,鼓励老年人参与锻炼,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为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提供社会救助,以及免费或低成本的健康检查和预防性医疗服务;通过降低老年人的就医成本,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教育程度 自评健康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生活方式 社会经济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与提升对策
6
作者 务凯 李永鑫 王萍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3-159,共7页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河南省57535名中小学教师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13.0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焦虑与抑郁问题较为普遍,不同群体特征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河南省57535名中小学教师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13.0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焦虑与抑郁问题较为普遍,不同群体特征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源于宏观政策变动、社会期望偏高与工作负荷加重等系统性压力的叠加,而心理弹性、心理调适能力、组织认同和社会支持等因素则发挥着重要的缓冲与保护作用。为全面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亟须构建一个从强化顶层设计、整合社会资源,到夯实学校责任、赋能个体成长的多层级综合支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心理健康 教师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心理健康教育自主知识体系的考量
7
作者 俞国良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1-82,共12页
心理健康教育自主知识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中国心理健康教育自主知识体系,从理论上突破西方中心主义的知识困境,满足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国式需求,必须从中国国情和本土文化出发,遵循引进吸收到自主创新... 心理健康教育自主知识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中国心理健康教育自主知识体系,从理论上突破西方中心主义的知识困境,满足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国式需求,必须从中国国情和本土文化出发,遵循引进吸收到自主创新的基本原则,逐步彰显中国特色与自主创新的特质。从建构过程考察,其产生发展历经知识解构(西方理论的话语分析、本土实践的经验提取)、知识重组(传统心理思想的现代转化、区域性实践模式的涌现)与知识创新(原创性理论建构、标准体系形成)三个阶段。从构建的具体路径探究,需要多维度、多路径协同推进。其中,构建中国心理健康教育自主知识体系,文化融合是根基,制度创新是保障,技术赋能是助力,学科协同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社会”下中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现实困囿与实践进路
8
作者 宋乃庆 卫晋丽 郑文虎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7-289,335,共14页
全球进入“风险社会”已是不争的事实,“风险社会”的不确定性、高脆弱性对中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形成了极大挑战。如何提升中学生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和不确定性的能力,是教育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针对中学生的3606份调研问卷和面向中学生、... 全球进入“风险社会”已是不争的事实,“风险社会”的不确定性、高脆弱性对中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形成了极大挑战。如何提升中学生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和不确定性的能力,是教育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针对中学生的3606份调研问卷和面向中学生、教育工作者的37份定性访谈结果显示,大多数中学校积极开展了相应的生命价值观教育,但呈现出教育内容的结构性失衡、育人范式的单向度困境、实施过程的非系统化、价值内化的效能阻滞等问题。基于此,各中学校应积极建构“风险社会”下中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框架,丰富“风险社会”下中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路径,完善应对“风险社会”的中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课程体系,强化提升生命价值观教育效能的协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生命价值观教育 中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育人理念下“六位一体”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9
作者 黄玉兰 王艳红 +5 位作者 赵蕊 刘传雷 姚笛 李丽阳 贾桂燕 李建伟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5年第1期76-80,共5页
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培养“心中有梦”“眼中有光”的具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研究生,文章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从高尚师德教育、学术规... 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培养“心中有梦”“眼中有光”的具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研究生,文章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从高尚师德教育、学术规范教育、课程思政教育、奖励激励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引导教育等多角度进行研究生“全方位”的德育教育,构建“六位一体”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人 研究生 六位一体 培养体系 立德树人 心理健康 就业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赋能中职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技能发展:机遇、困境与突破路径
10
作者 王鑫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57-61,共5页
AI技术为中职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技能发展提供了可能,有利于提高中职教师的心理评估与诊断能力、职业场景适配能力、智能工具应用能力、伦理决策能力以及协同育人能力。当前,AI赋能中职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技能发展面临技术转化能力的结构性... AI技术为中职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技能发展提供了可能,有利于提高中职教师的心理评估与诊断能力、职业场景适配能力、智能工具应用能力、伦理决策能力以及协同育人能力。当前,AI赋能中职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技能发展面临技术转化能力的结构性缺失、伦理规范与责任界定的模糊性、培训体系的碎片化与低适配性、人文关怀与技术效率的价值冲突等障碍。未来,需要构建“中职适配”的三维技能体系,夯实专业基础;创新分层实践培养机制,加速技能提升;搭建多元协同生态网络,提供发展支撑;制定简明清晰的伦理规范,保障规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心理健康教师 AI 专业技能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的模型建构、困境反思与路径重构
11
作者 苏林琴 范小萍 杜伟玲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5-152,共8页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上升为国家重要战略,但人才供给与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结合人才需求和情境学习理论,构建“需求驱动-能力支撑-生态保障”培养框架。基于10所代表性高校的培养方案,反思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的现实困境。...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上升为国家重要战略,但人才供给与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结合人才需求和情境学习理论,构建“需求驱动-能力支撑-生态保障”培养框架。基于10所代表性高校的培养方案,反思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的现实困境。以服务国家和社会需求为中心轴,以专业性和实践性为能力双链,将高校、中小学和社会作为生态网,重构人才培养路径。以“服务需求”为导向,强化角色意识,明确“为谁培养人”;以“能力支撑”为核心,突出专业能力,回应“培养什么人”;以“情境学习”为抓手,优化课程设置,回答“怎样培养人”;以“生态保障”为原则,落实多元协同,强化“谁来培养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加乘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 专业能力 实践能力 培养方案 培养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CEPS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宏昌 刘二鹏 +2 位作者 刘特 王健 黄爱峰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102,共8页
健康教育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及健康成长。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CEPS),参考Grossman健康生产函数,运用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健康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 健康教育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及健康成长。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CEPS),参考Grossman健康生产函数,运用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健康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健康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其作用机制表现为健康教育通过促进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而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正向影响;(3)健康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特征。具体表现为:对西部地区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大于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对乡村地区学生身心健康促进作用大于城市地区;对女性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作用大于男性学生。基于以上结果,提出以下建议: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健康教育实施与评估;推动体育与健康教育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体育锻炼的健康效应;因地制宜调整健康教育实施侧重点,推动不同区域健康教育的均衡发展;关注学生生长发育的性别差异,适时适度调整健康教育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课外体育锻炼 学生身心健康 作用机制 中国教育追踪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内卷焦虑”心态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探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方曦 马汉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138,共18页
近年来大学生群体日益凸显的“内卷焦虑”心态持续成为热门话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通过问卷调查实证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与“内卷焦虑”心态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提高其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对高校教育的认可度、对国家... 近年来大学生群体日益凸显的“内卷焦虑”心态持续成为热门话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通过问卷调查实证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与“内卷焦虑”心态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提高其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对高校教育的认可度、对国家发展的关注度能显著降低其“内卷焦虑”程度。进一步研究表明,对高校教育的认可度与心理压力对于其“内卷焦虑”具有正向的交互效应。基于此,本研究认为,从个体层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从专业学习层面提高教学质量和认同度,从学校层面加强思政教育和公共参与,对心理压力较大的学生群体给予特别的关注,并注重国情教育和思想引领,是纾解大学生群体“内卷焦虑”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卷” 大学生 心理健康 思政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青年“饭圈行为”个体心理特征维度构建研究
14
作者 李毅然 李勇 +1 位作者 海靓 黄越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17-722,共6页
目的构建青年“饭圈行为”个体心理特征维度模型,明晰健康促进策略,为青年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扎根理论,对5名在职青年及1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借助Atlas.ti软件对文本资料进行三级编码构建理论模型。结果共生... 目的构建青年“饭圈行为”个体心理特征维度模型,明晰健康促进策略,为青年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扎根理论,对5名在职青年及1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借助Atlas.ti软件对文本资料进行三级编码构建理论模型。结果共生成629个参考点,析出66个初始范畴,11个子范畴,提取出5个主范畴。追随行为、身份认同、资源投入、群体规范和社会影响共同构成青年“饭圈行为”个体心理特征维度模型。个体在平台算法、商业规则和文化规制等社会媒介中,通过身份认同驱动、资源投入强化、追随行为表征、群体规范调控满足情感补偿与价值实现等心理需求,并与社会影响反馈互动形成动态闭环的追星体验。结论基于国家政策文件,从内在提升、外部约束到系统开放的递进治理链条,提出调控行为、优化资源与多元协同的治理建议:聚力健康教育引领,塑造理性主体认知;规制资本技术应用,维护清朗网络空间;促进多元主体共治,赋能文化健康发展可作为健康促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饭圈行为 个体心理 心理健康 健康教育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习护生社交猜疑的潜在剖面分析及与生涯适应力的关系
15
作者 刘意 李莉 +3 位作者 朱菲 刘红妹 张睿莹 刘丽华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3,26,共6页
目的辨识实习护生社交猜疑的潜在剖面,探究其与生涯适应力的关系。方法2024年5-7月,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社交猜疑量表中文版及简版生涯适应力量表对便利选取的湖南省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610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采取潜在剖面分析识别... 目的辨识实习护生社交猜疑的潜在剖面,探究其与生涯适应力的关系。方法2024年5-7月,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社交猜疑量表中文版及简版生涯适应力量表对便利选取的湖南省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610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采取潜在剖面分析识别社交猜疑的潜在剖面,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社交猜疑组别护生的生涯适应力水平。结果实习护生的社交猜疑可分为低猜疑-高信任组(69.5%)、较低猜疑-高自我保护意识组(24.9%)和中等猜疑-低信任组(5.6%)3种潜在剖面。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常联系的好友数量、朋友背叛史和实习满意度是实习护生社交猜疑潜在剖面的影响因素(均P<0.05)。三组护生的生涯适应力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习护生的社交猜疑水平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且社交猜疑影响生涯适应力水平。建议根据影响因素对不同类别社交猜疑实习护生实施干预,以期提升其生涯适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习护生 社交猜疑 生涯适应力 心理健康 角色适应 实习满意度 朋友背叛 护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学视角下的儿童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理论、路径与干预
16
作者 王博晨 金灿灿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107,共12页
在全球生态危机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双重挑战的背景下,生态文明教育作为我国“五位一体”战略的重要实践,逐渐从知识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成为促进青少年心理成长的潜在路径。在理论层面,心理学视角下的生态文明教育可从自然互动与个... 在全球生态危机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双重挑战的背景下,生态文明教育作为我国“五位一体”战略的重要实践,逐渐从知识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成为促进青少年心理成长的潜在路径。在理论层面,心理学视角下的生态文明教育可从自然互动与个体发展双重视角阐释。自然互动视角下,亲生物假说、压力减少理论与注意恢复理论共同支持自然联结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个体发展视角下,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和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则强调生态认知、生态价值观与生态自我身份的共生性。在实践层面,其作用路径体现为认知途径的系统思维培养、情感途径的自然共情内化,以及行为途径的亲环境习惯塑造。基于此,本研究倡导家校社协同的生态文明教育干预框架。家庭以自然体验建立情感联结,学校通过系统课程融合生态与心理健康教育,社区以实践项目强化行为转化。该框架旨在实现儿童青少年生态文明素养与心理成长的双向赋能,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教育模式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生态文明教育 心理健康 心理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地性、创造性与社会性:中国传统音乐“口传心授”教学的文化特性与社会价值
17
作者 刘小鼎 蔡宗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2,89,I0004,共9页
建构在我国传统音乐特性下的“口传心授”教学,早已经成为培育我国传统音乐最重要的教学方式,然而在社会文化环境巨变的今天,尽管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音乐非常重视,却因为“口传心授”教学方式与现今西方学院派主流教学体系有... 建构在我国传统音乐特性下的“口传心授”教学,早已经成为培育我国传统音乐最重要的教学方式,然而在社会文化环境巨变的今天,尽管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音乐非常重视,却因为“口传心授”教学方式与现今西方学院派主流教学体系有所差异,导致“口传心授”这种传承我国传统音乐最主要的教学方式反而被忽略。事实上,口传心授教学具有极强的在地性、创造性与社会性等特质,而这些正是近年来“教育民族音乐学”研究的核心,其在现代社会中具有独特的文化特性与重要的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传心授 中国传统音乐 即兴演奏 教育民族音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耕水稻文化教育以及实践对学生劳动素养以及心理健康的作用研究
18
作者 马源源 江飞 《北方水稻》 2025年第5期74-79,共6页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升,学业压力的增加,致使学生劳动素养普遍偏低,心理健康问题逐渐严重,而农耕水稻文化教育与实践对其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故提出农耕水稻文化教育以及实践对学生劳动素养以及心理健康的作用研究。农耕水稻文化教育与实...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升,学业压力的增加,致使学生劳动素养普遍偏低,心理健康问题逐渐严重,而农耕水稻文化教育与实践对其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故提出农耕水稻文化教育以及实践对学生劳动素养以及心理健康的作用研究。农耕水稻文化教育与实践对学生劳动素养的作用主要包括:增强劳动意识与观念、提升劳动技能与知识以及培养劳动习惯与品质;农耕水稻文化教育与实践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主要包括:缓解心理压力与焦虑、提升情绪稳定性与幸福感以及培养积极心态与乐观精神。基于农耕水稻文化教育与实践对于学生培养的积极作用,从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源准备、实践活动组织与管理以及教师培训与支持三个方面出发制定相应的实施策略,为学生劳动素养与心理健康水平提升提供有效的研究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意识 心理健康 农耕水稻文化 劳动素养 教育与实践 劳动技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的新诠释:活动理论视角 被引量:8
19
作者 俞国良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2,共9页
推进与深化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从心理健康课程入手;提高与促进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效能,则需要从加强心理健康课程的活动入手。列昂节夫提出的活动理论系统阐述了心理健康课程的基本认识与理解。就心理健康课程性质而言,它是一种综合课程... 推进与深化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从心理健康课程入手;提高与促进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效能,则需要从加强心理健康课程的活动入手。列昂节夫提出的活动理论系统阐述了心理健康课程的基本认识与理解。就心理健康课程性质而言,它是一种综合课程,必须围绕综合活动展开,提高学生以心理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就心理健康课程的理念而言,它是一种德育课程,必须围绕德育活动展开,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就心理健康课程的目标而言,它是一种成长课程,必须围绕成长活动展开,重视和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就心理健康课程的内容而言,它是一种辅导课程,必须围绕辅导活动展开,为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与幸福”奠基;就心理健康课程的实施而言,它是一种实践课程,必须围绕实践活动展开,以学生道德认知为“生长点”、健全人格为“着力点”。概言之,心理健康课程应该是所有学科课程的基础和支撑,更是一个需要系统思维、不断创新的活动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 活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演进 被引量:7
20
作者 董妍 俞国良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91-100,共10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相关部门陆续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政策文件,全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要求不断丰富、相关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相关部门陆续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政策文件,全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要求不断丰富、相关保障措施不断完善。2024年全国两会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备受关注,相关提案和议案强调应从系统性、针对性、连续性、现实性、服务性和实效性六个方面继续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案和议案所涉及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的类型则主要包括系统完善型、学校主导型、社会主导型等,所提出对策呈现更关注家-校-社协同联动、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促进作用等特点和趋势。未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制定应充分考虑时空背景,强化系统性的顶层设计,并设计与时俱进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此外,还需进一步做好监督和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对策 文本分析 政策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