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诊断与异议:文学在福柯哲学中的批判作用 |
夏天成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中国数学教育哲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2000—2015)——兼论数学文化的教育哲学探索 |
徐文彬
彭亮
|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1
|
|
3
|
基于体验的认知:图书馆文学中的学术思考 |
段小虎
王稳琴
|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4
|
泡尔生对毛泽东体育思想的影响——《体育之研究》再研究 |
李力研
|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
2002 |
17
|
|
5
|
从本质到共相——伊格尔顿在《文学事件》中的视角演变 |
阴志科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4 |
5
|
|
6
|
伍尔夫作品中的“道” |
刘新慧
卢波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7
|
伊格尔顿“文学事件”的三重涵义--兼谈作为书名的event |
阴志科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1
|
|
8
|
解构之后:重审当代文艺学的本体论问题 |
李西建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9
|
|
9
|
“气象文学”刍议 |
初清华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8
|
|
10
|
蔓衍与分延:庄子与德里达的语言哲学 |
陈喜辉
田新华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2
|
|
11
|
重估英国文学中的道德哲学——刘意青教授访谈录 |
邹赞
欧光安
|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2
|
欧洲政治哲学对美国早期政论文学的影响——再论美国文学形成过程中的全球化因素 |
胡铁生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13
|
对心理生活的经典探索的考察 |
葛鲁嘉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14
|
中国哲学与文学的阐释、翻译与交流之汉学路径——德国汉学家顾彬教授访谈 |
刘燕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8 |
10
|
|
15
|
人文学:科学之外的智慧与学问 |
韩东屏
|
《河北学刊》
|
2003 |
5
|
|
16
|
技术哲学之维:网络文艺研究的理论提升 |
刘方喜
孙艳秋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7
|
《史记》文学特质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
张强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8
|
五四文学与存在主义 |
杨经建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19
|
比什么?不比什么?——比较文学的差异性研究范式通论 |
刘圣鹏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20
|
多元民族的整合及欧洲政治哲学的影响——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及其文学发生学的全球化因素分析 |
胡铁生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