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强国导向下基础教育课程建设的使命、困境与发展路向
1
作者 宋乃庆 郑文虎 吴乐乐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0,共7页
基础教育课程建设是新时代构筑教育强国的关键环节。教育强国导向下基础教育课程应聚焦育人理念、育人体系、育人方式、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困境,致力于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念、优化教育服务供给、保障课程育人质量以及提升人民的教育满意度,... 基础教育课程建设是新时代构筑教育强国的关键环节。教育强国导向下基础教育课程应聚焦育人理念、育人体系、育人方式、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困境,致力于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念、优化教育服务供给、保障课程育人质量以及提升人民的教育满意度,以促进知识生产与社会需求的耦合构建。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应做好五个方面:夯实课程思政建设,加快理念转变;立足内外视野,完善体系转化;深化知识联结,推进数字赋能;关注文化内核,激发课程活力;指向多元适切,精准课程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基础教育 课程建设 课程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临床实习护生参与多学科教学驱动力模型的构建
2
作者 景雪冰 杨晓平 +3 位作者 景秀娟 李翠萍 高婷婷 韩庆坤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251-2258,共8页
目的:基于扎根理论构建临床实习护生参与多学科合作(MDT)教学的驱动力模型。方法: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对12名实习护生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三级编码及持续比较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构建的实习护生参与MDT教学的驱动力模型包括MDT教... 目的:基于扎根理论构建临床实习护生参与多学科合作(MDT)教学的驱动力模型。方法: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对12名实习护生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三级编码及持续比较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构建的实习护生参与MDT教学的驱动力模型包括MDT教学环境、MDT教学认知、个人因素、社会支持4个主范畴以及13个范畴,4个主范畴分别为驱动力的保障因素、核心因素、主体因素、关键因素。结论:临床开展MDT教学过程中建议围绕教学认知的核心因素,主动提供组织支持、保证教学环境,同时注意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并结合个体特质开展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动机 模型构建 扎根理论 多学科合作 护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五金”建设的系统逻辑与实践方略
3
作者 贾维强 黄德桥 黄小翠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6-11,共6页
“五金”建设是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举措,亟需在理论与实践层面构建系统化的支撑与话语体系。从系统论的视角看,整体性、适应性与层次性是高质量推进“五金”建设的三大系统表达,其中,整体性是夯实... “五金”建设是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举措,亟需在理论与实践层面构建系统化的支撑与话语体系。从系统论的视角看,整体性、适应性与层次性是高质量推进“五金”建设的三大系统表达,其中,整体性是夯实类型教育身份的“基本盘”、适应性是激活产教深度融合的“动力源”、层次性是构筑技能型社会的“立交桥”。“五金”建设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准确把握整体与局部的辩证逻辑,有序平衡适应与错配的协调逻辑,科学统筹贯通与融通的交互逻辑。将“五金”建设的系统逻辑从理论认知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图景,未来需要以协同治理与价值共识筑牢类型根基,以组织学习与产教共生深化动态耦合,以制度衔接与结构开放构筑成长通路,切实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五金”建设 系统理论 高质量发展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责任与能动性:省市级政府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经验和反思——基于16个省市的样本分析
4
作者 张爽 张雪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6,共14页
扩大省级政府基础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明晰各级政府在发展和管理基础教育中的责任,是当前基础教育管理改革的总体趋势。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和推进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的主要路径,在教育强国... 扩大省级政府基础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明晰各级政府在发展和管理基础教育中的责任,是当前基础教育管理改革的总体趋势。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和推进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的主要路径,在教育强国建设过程中,明确省市级政府在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过程中的职能和责任非常关键。16个省市集团化办学政府履职情况的调研结果表明,集团化办学中省市级政府主要责任包括:促进基础教育公平与质量的螺旋式上升;建构与完善政府、学校、社会协同治理体系;动态调适政策规则确保改革预期效果。进入教育强国建设阶段,省市级政府要充分发挥能动性,建构省一级推进集团化办学的“认识体系”,探索优化省市级政府协商互构机制,鼓励市县级政府在探索、试验、创新上下功夫,不断优化政府治理方式,推进基础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集团化办学 省市级政府 政府责任 教育强国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论视域下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探析
5
作者 何莹 李春梅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7,共6页
实践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是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抓手。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与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协同性等特征相契合,具有丰富的系统意蕴。基于系统论视域,发现高校实践... 实践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是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抓手。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与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协同性等特征相契合,具有丰富的系统意蕴。基于系统论视域,发现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仍存在理念偏差、动力不强、协作不畅、对接不足等系统困境,并从系统集成的深度和广度上提出优化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的“内部要素协调+外部环境互动”模式,通过建章立制、凝聚共识,契合需求、激发动力,整合资源、协同共建,统筹规划、因时而新等路径,实现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的系统集成,提升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的育人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论 系统集成 实践育人 共同体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赋能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建构的多维进路 被引量:2
6
作者 聂小雄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1-310,共10页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象作为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程度的重要表现,是思政课建设的重要着力点。立足数字时代,随着大数据的发展成熟与多维应用,面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建构的实际需求,两...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象作为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程度的重要表现,是思政课建设的重要着力点。立足数字时代,随着大数据的发展成熟与多维应用,面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建构的实际需求,两者的结合具有内在契合性和现实必要性。把握大数据的功能价值、应用场景以及内蕴的思维理念,厘清形象建构的内在规律和一般过程,能够有效探赜大数据赋能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建构的多维进路。大数据通过作用发挥有效赋能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素养提升、结构优化和精准治理,在主体强化中更加主动地建构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大数据通过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设计的理念革新、形象塑造的系统实施、形象传播的融合开展,在环节优化创新中更加有序地建构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大数据通过破解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建构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之间的矛盾、应然和实然之间的矛盾以及形象现实表征和实际感知之间的矛盾,在推动矛盾问题破解中更高质量地建构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大数据通过助力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建构的综合评价和重点评价相结合、外在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在评价优化中更高效地建构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思政课教师队伍 形象建构 赋能 教育评价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P理论嵌入综合档案馆儿童教育的动力阐释与路径构建
7
作者 马赛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0,共5页
聚焦儿童群体,探讨如何发挥档案馆社会教育功能,提升儿童档案意识和素养。从不同儿童群体的需求出发,采用多种调研方法,发现我国综合档案馆儿童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用户档案意识淡薄、活动同质化、缺乏持续性和专业化人才等诸多... 聚焦儿童群体,探讨如何发挥档案馆社会教育功能,提升儿童档案意识和素养。从不同儿童群体的需求出发,采用多种调研方法,发现我国综合档案馆儿童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用户档案意识淡薄、活动同质化、缺乏持续性和专业化人才等诸多挑战。本文引入STP理论,通过市场细分、目标用户选择和教育品牌形象塑造,精准把握儿童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在此基础上,从顶层设计、资源建设、服务优化、人才培养和多元共建五个维度提出实现路径,以期全面提升综合档案馆儿童教育的质量与效果,充分发挥档案在新时代教育中的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档案馆 公众教育 儿童教育 STP营销理论 资源建设 人才培养 多元共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基础教育教材高质量发展
8
作者 王日春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155,共7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一系列重大创新观点,为建设“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精品教材提供了重要指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建设文化强国、推动基础教育教材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将其融入基础教育... 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一系列重大创新观点,为建设“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精品教材提供了重要指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建设文化强国、推动基础教育教材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将其融入基础教育教材建设的全过程: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彰显基础教育教材的文化自信力;秉持“两个结合”的方法论指引,强化基础教育教材的文化创新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锻造基础教育教材的文化引领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基础教育教材的文化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基础教育教材 教材体系建设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的学术探索——以曹孚的教育研究与实践为例
9
作者 曹燕南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9,共11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些教育学家在现代化视野下围绕新民主主义教育向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型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学术探索。曹孚的教育研究与实践反映了当时现代教育学术话语的历史样貌。新中国成立前,曹孚就提出技术教育与文化教育相统一的愿...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些教育学家在现代化视野下围绕新民主主义教育向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型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学术探索。曹孚的教育研究与实践反映了当时现代教育学术话语的历史样貌。新中国成立前,曹孚就提出技术教育与文化教育相统一的愿景,在现代教育大形势下思考中国教育的前途。新中国成立后,曹孚围绕全面发展的教育,阐释了我国现代教育发展的社会主义底色和使命,同时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注入现代化内涵。他主张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为指针,树立发展、开放、现代化的取向,探索融通古今中外的中国教育学体系。站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起点,深化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的历史研究,有助于巩固教育学理论基础和中国经验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中国教育学学科建设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 曹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课标的新教材编研与应用(笔会)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春莉 王天平 +1 位作者 李洪修 余宏亮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共20页
加强基础教育教材建设,是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助推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需要针对新教材推行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新问题、存在的政策盲点与实践缺位,建立强有力的课程改革支持体系,保障新教材使用工作的稳步推进。基础教育教材... 加强基础教育教材建设,是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助推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需要针对新教材推行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新问题、存在的政策盲点与实践缺位,建立强有力的课程改革支持体系,保障新教材使用工作的稳步推进。基础教育教材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建立多层次的教材建设制度;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构建自主性的教材资源体系;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形成立体化的教材服务体系。将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教材,要立足学科教材的基本内容,覆盖不同主题要素,采用多元化渗透方式,统筹编排重大主题教育内容。随着教材研究规范化、学科化,教材学正在成为一门具有普适性的独立学科。探索教材学学科建设也是构建中国特色教材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实践创新之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教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育强国建设 重大主题教育 教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建设与应用探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许远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6-26,70,共12页
职业教育数字化教材建设与应用前景广阔。通过对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定义的辨析和梳理,以及将其和类似的教育信息化产品进行比较,厘清职业教育数字教材的概念和内涵,指出其应当具备特殊出版物特性、职业教育特点、数字化特征。进而,在回顾... 职业教育数字化教材建设与应用前景广阔。通过对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定义的辨析和梳理,以及将其和类似的教育信息化产品进行比较,厘清职业教育数字教材的概念和内涵,指出其应当具备特殊出版物特性、职业教育特点、数字化特征。进而,在回顾职业教育数字教材的发展与演进的基础上,阐述了其应当具备的三个层次功能。在刻画职业教育数字教材生态体系应具备的创作、审核、发布(发行)、应用的完整闭环,并涵盖作者服务、读者服务、管理者服务、出版者内部流程和线上编审校服务系统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普惠性标准化的数字教材出版平台,开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数字化教材产品的工作要点。之后,辨析了其与新型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的不同点与整合创新的意义。梳理总结了此类教材的开发基本原则和主要策略。最后,从内容彰显职教特点、数字资源规范化开发、建立开发流程标准、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标准和规范化的开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数字教材 产品形态 基本功能 开发模式 标准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成人教育话语体系的历史演进与路径构建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艳莉 柴瑜婧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6,共8页
成人教育话语体系构建是国家建立健全现代化教育制度与提升全民族素质题中应有之义。溯源演进历程,中国成人教育话语体系在经历了古代之草创、近代之发展、现当代之重构与创新后,迎来了新时代高速建设与扩充期。成人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的... 成人教育话语体系构建是国家建立健全现代化教育制度与提升全民族素质题中应有之义。溯源演进历程,中国成人教育话语体系在经历了古代之草创、近代之发展、现当代之重构与创新后,迎来了新时代高速建设与扩充期。成人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的重要经验主要为以政治经济环境为重要生成基础、以适时实践创新为提升关键、以植根文化传统为资源保障、以合理借鉴国外为建设助力。就中国成人教育话语体系构建路径而言,未来仍要坚持“以人为本”话语体系建设价值追求、探寻梳理中国成人教育的文化根基与底色样貌、深入挖掘汉译成人教育话语本土化的影响与充分彰显其建设的世界意义,为我国成人教育早日引领国际话语权、更好服务自身与世界发展凭添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教育 话语体系 历史演进 基本经验 路径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框架与运用示例--基于教育哲学和程序化扎根理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显龙 党渤斐 毕长春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21,共8页
基础理论研究是任何学科发展的命脉是学科之基。然而,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和当前主流教育实证研究范式下,我国教育技术学对本土化的基础理论研究的关注度还远不够。基础理论是我国教育技术学的根本,建构中国特色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体系尤... 基础理论研究是任何学科发展的命脉是学科之基。然而,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和当前主流教育实证研究范式下,我国教育技术学对本土化的基础理论研究的关注度还远不够。基础理论是我国教育技术学的根本,建构中国特色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体系尤为重要。当前,中国特色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很大原因是缺少方法论指导。基于此,文章从方法论的层面探讨如何开展中国特色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框架,首先,从教育哲学视角对基础理论体系分类;其次,基于教育哲学的运思方式和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建构基础理论的研究范畴;最后,举例说明如何利用该框架开展中国特色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以期为我国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尽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研究框架 教育哲学 程序化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教育学”的当代重建及其中国路径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毓信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9,共5页
应当积极从事“数学教育学”的当代重建,不仅因为这一方面的较早工作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相关认识应有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也是数学教育教学实际工作的一个迫切需要,即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如何有效地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准,切实防止与纠... 应当积极从事“数学教育学”的当代重建,不仅因为这一方面的较早工作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相关认识应有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也是数学教育教学实际工作的一个迫切需要,即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如何有效地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准,切实防止与纠正各种可能的片面性立场与绝对化认识.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路径是:“突出基本问题,坚持辩证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教育学 当代重建 中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生理论视域下粤港澳大湾区国家认同教育课程建构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臣之 郑涵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6,共7页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认同教育课程建构,是增强港澳青少年回归祖国向心力、推动大湾区国家认同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共生视域下,粤港澳大湾区国家认同教育共生系统要以课程共生为重要抓手,稳固大湾区国家认同教育课程共生单元,构建多...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认同教育课程建构,是增强港澳青少年回归祖国向心力、推动大湾区国家认同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共生视域下,粤港澳大湾区国家认同教育共生系统要以课程共生为重要抓手,稳固大湾区国家认同教育课程共生单元,构建多维立体的国家认同教育课程体系,促使所有课程共同服务于“一个中国”价值目标;建立大湾区国家认同教育课程共生模式,树立课程共生目标,保持国家认同教育主体构成张力,通过内容共创、多元活动、即时评估课程教学,贯彻落实国家认同课程共生目标;优化大湾区国家认同教育课程共生环境,需要强化各级学科课程标准建设,推进大湾区课程治理交流与合作,协同多元文化与课程教学的关系,推动大湾区国家认同教育课程文化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国家认同教育 课程建构 共生理论 课程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
16
作者 林原 许晨曦 +2 位作者 许侃 张昊男 于青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6-194,共9页
为了深入探究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的建设问题,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对教育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类实验室建设现状与特点进行总结梳理。基于扎根理论构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的理论框架,分析得出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 为了深入探究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的建设问题,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对教育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类实验室建设现状与特点进行总结梳理。基于扎根理论构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的理论框架,分析得出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的建设基础、核心要素及重要支撑,从环境、人才、科技3个维度提出了未来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的建设路径及建议,以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持续创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部 哲学社会科学 实验室建设 管理科学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文化建设与工匠精神教育的契合逻辑与耦合策略 被引量:8
17
作者 邓德艾 王频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98,共8页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匠精神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校园文化与工匠精神教育所需要的环境影响、奖惩强化和观察模仿之间存在对应关系,能引起行为观的共情、规则观的共振以及价值观的共鸣。在校园文...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匠精神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校园文化与工匠精神教育所需要的环境影响、奖惩强化和观察模仿之间存在对应关系,能引起行为观的共情、规则观的共振以及价值观的共鸣。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将“显匠风”的校园物质文化作为外化层,将“塑匠行”的校园制度文化作为固化层,将“弘匠心”的校园精神文化作为内化层,并通过提高校园物质文化在“显匠风”上的表现力、强化校园制度文化在“塑匠行”上的执行力、增加校园精神文化在“弘匠心”上的感召力,以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与工匠精神教育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文化建设 工匠精神教育 社会学习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学校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1
18
作者 缪巧玲 王继新 +1 位作者 崔永鹏 雷励华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4-112,共9页
激发乡村学校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是提升乡村学校科学教育质量的关键。针对乡村学校科学教师群体呈现出专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文章采用混合研究方法构建乡村学校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模型并进行相应的验证。首先,运用扎... 激发乡村学校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是提升乡村学校科学教育质量的关键。针对乡村学校科学教师群体呈现出专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文章采用混合研究方法构建乡村学校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模型并进行相应的验证。首先,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15位乡村学校科学教师的生命叙事进行分析,提炼影响其专业发展动力的要素;其次,设计与开发相应的测量工具,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正式的测量工具;最后,从内生发展的视角,构建乡村学校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模型,运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模型的拟合度与稳定性。研究发现,乡村学校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生成需要以横纵双向的教学胜任力培养为基础、以身心状态调节能力的加强为催化剂、以科学教师价值观的重塑为最终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 内生动力 扎根理论 模型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动者——结构”互构视角下新时代老年教育教师数字素养的结构模型探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夏敏 时晓玮 孙立新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39,共8页
数字素养是未来老年教育教师胜任数字化教学所必备的关键素养。基于“行动者—结构”互构理论,对老年教育教师数字素养进行内涵解读,并通过比较和分析国内外教师数字素养结构的研究成果,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伦理与道德三个层面... 数字素养是未来老年教育教师胜任数字化教学所必备的关键素养。基于“行动者—结构”互构理论,对老年教育教师数字素养进行内涵解读,并通过比较和分析国内外教师数字素养结构的研究成果,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伦理与道德三个层面对老年教育教师数字素养结构模型进行构建,该结构模型包含数字意识、数字认同、数字教育、数字技术、数字社会、数字伦理和数字规范七个模块。新时代老年教育教师数字素养结构模型的构建,可为老年教育教师相关政策制度和标准体系的制定、数字化教师培养体系的更新、数字技术支持下的教师管理模式的完善,以及教师自身数字素养与能力的提升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教育教师 数字素养 “行动者——结构”互构理论 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屏上学”到“事上见”的学用差距何以缩减——基于教师数字化学习典型实践的多案例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史逄玉 王新宇 柏宏权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5-101,共7页
教师的数字化学习成果需要在真实情景与实践运用中得以涵育和提升,但在实践中教师所学与实际教学应用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影响了教师数字化学习的成效,也制约了教育数字化的深入发展。基于此,该研究从全国72份教师数字化... 教师的数字化学习成果需要在真实情景与实践运用中得以涵育和提升,但在实践中教师所学与实际教学应用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影响了教师数字化学习的成效,也制约了教育数字化的深入发展。基于此,该研究从全国72份教师数字化学习特色案例中选出典型案例,依据赋权增能理论,聚焦教师数字化学用参与主体的组织模式,从教育部门、学校、社会机构和一线教师四大主体入手,赋予统筹领导权、组织决策权、按需调配权和自主能动权,归纳出区域统筹机制、以用促学机制、需求导向机制、人机协同机制和内生驱动机制5种缩减普通中小学教师数字化学习学用差距的适配机制。最后从形式创新、合作推动和资源再生的视角阐述教师数字化学用差距的纾解路径,以实现教师数字化学用的方式创新、满足教师数字化学用的个性诉求并推动教师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数字化学习 赋权增能理论 学用差距 多案例分析 基础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