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CAM移植瘤模型的制备及其对肿瘤血管新生抑制药物的筛选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叶宇翔 周秦 +4 位作者 李江超 袁俏冰 韩露 雷岩 王丽京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7-191,共5页
目的:以改良方法在鸡胚绒膜尿囊膜(chickchorioallantoicmembrane,CAM)上接种人成神经胶质瘤U87细胞制备移植瘤,验证改良模型筛选抗肿瘤血管新生药物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将鸡胚种蛋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传统方法与改良方法建... 目的:以改良方法在鸡胚绒膜尿囊膜(chickchorioallantoicmembrane,CAM)上接种人成神经胶质瘤U87细胞制备移植瘤,验证改良模型筛选抗肿瘤血管新生药物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将鸡胚种蛋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传统方法与改良方法建立CAM-U87移植瘤模型;改良方法在鸡胚孵育中增加9—16h的开窗适应期,再将特制的硅胶圈放置在CAM组织-级血管的半侧;硅胶圈内接种U87细胞建立CAM—U87移植瘤模型。模型的硅胶圈内分别加入经典抗血管新生药物沙利度胺(50、100、200μg/ml)和自主研发抗血管新药G386,以DMSO为对照;体视显微镜观察肿瘤形态,H—E染色法观察瘤组织新生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O),原位杂交(insituhybridization,ISH)技术检测血管标记物VEGFR2的表达。结果:成功制备改良CAM—U87细胞移植瘤,改良模型不影响CAM本身的血管生成,其瘤细胞接种成功率较传统模型显著升高[(70.00±4.226)%vs(41.25±5.154)%;t=4.314,P=0.0007],移植瘤体积显著增大[(60.20±6.012)vs(15.97±2.403)mm3;t=6.012,P〈0.0001]。沙利度胺和G386两药均能显著抑制移植瘤组织中的血管形成,使瘤组织中MVD显著降低[沙利度胺200μg/ml时(15.85±1.15)%vs(29.80±4.16)%;t=2.49,P=0.0474]、VEGFR2表达明显减少。结论:改良方法成功制备CAM—U87移植瘤模型,经沙利度胺和G386验证,该模型对抗肿瘤血管新生药物的筛选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胚绒膜尿囊膜 移植瘤 胶质瘤 U87细胞 肿瘤血管新生 药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转CaM基因提高了棉花抗寒性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存鹏 郭宝生 +4 位作者 王凯辉 刘素恩 王兆晓 刘冬艳 耿军义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4-241,共8页
为了获得耐低温棉花新材料,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获得了转CaM基因棉花,经过分子检测得到了3个转基因株系。同时对得到的转基因株系的T4代(C1、C2、C3)和棉花受体(CK)在低温处理后的相关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初步测定。发现在低温(4℃)处理24 h... 为了获得耐低温棉花新材料,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获得了转CaM基因棉花,经过分子检测得到了3个转基因株系。同时对得到的转基因株系的T4代(C1、C2、C3)和棉花受体(CK)在低温处理后的相关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初步测定。发现在低温(4℃)处理24 h后,C1、C2、C3叶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力、可溶性糖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而常温下(23℃)测定值没有明显的差异。表明转CaM基因棉花在低温时能够通过减轻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提高抗氧化酶活力等反应来缓解低温对棉花叶片的损伤。本研究筛选出了3个具有一定抗寒能力的转基因株系,为下一步选育抗寒新品种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他棉花抗寒转基因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cam基因 低温胁迫 生理特性 膜脂过氧化 抗氧化酶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养阴方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孙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7期1526-1528,共3页
目的:评价益气养阴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制备CAM模型,比较大鼠含药血清和无药血清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情况。结果:含药血清对鸡胚绒毛尿囊膜的血管生成产生明显抑制作用。结论:益气养阴方对活体血管的生成... 目的:评价益气养阴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制备CAM模型,比较大鼠含药血清和无药血清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情况。结果:含药血清对鸡胚绒毛尿囊膜的血管生成产生明显抑制作用。结论:益气养阴方对活体血管的生成具有抑制作用,在肿瘤和其他病理情况下的血管形成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胚绒毛尿囊膜 血管生成 益气养阴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2+)、CaM及CaM拮抗剂对粟酒裂殖酵母质膜H^+-ATP酶活性的影响
4
作者 林玲 袁生 +2 位作者 陆玲 幸定坤 戴传超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1-94,共4页
经差速离心,酸处理,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制备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 be)质膜H+-ATP酶,以研究Ca2+、CaM以及CaM拮抗剂对纯化的质膜H+-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a2+强烈的抑制该酶的活性,而CaM对该酶的活性没有影响,但TFP与C... 经差速离心,酸处理,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制备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 be)质膜H+-ATP酶,以研究Ca2+、CaM以及CaM拮抗剂对纯化的质膜H+-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a2+强烈的抑制该酶的活性,而CaM对该酶的活性没有影响,但TFP与Compound R24571这两类CaM拮抗剂又都能强烈地抑制该酶的活性.推测TFP等抑制该酶的活性不是通过与CaM结合作为CaM的拮抗剂竞争性抑制该酶的活性,而是直接对该酶发生作用或者通过磷脂或其它的CaM依赖性的膜蛋白间接对该酶产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粟酒裂殖酵母质膜H^+-ATP酶 CA^2+ cam cam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肉瘤细胞系OS-732CAM移植瘤中VEGF、bFGF的表达及意义
5
作者 李颖嘉 王东 高奉浔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485-487,492,共4页
目的 :研究人骨肉瘤细胞系OS 732血管生成相关作用。方法 :应用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 ,通过解剖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该细胞系促血管生成特点 ,并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人骨肉瘤细胞系OS 732鸡胚绒毛尿囊膜移植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 目的 :研究人骨肉瘤细胞系OS 732血管生成相关作用。方法 :应用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 ,通过解剖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该细胞系促血管生成特点 ,并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人骨肉瘤细胞系OS 732鸡胚绒毛尿囊膜移植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 ,bFGF)的表达。结果 :该细胞系具有较强的诱导血管生成能力 ,解剖显微镜下可见血管辐辏现象 ,透射电镜下可见新生血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 ,内皮细胞裂隙增宽 ,基底膜不完整 ,缺乏平滑肌成分 ,移植瘤组织中VEGF和bFGF均呈阳性表达 ,其中VEGF呈高表达。结论 :肿瘤诱导的新生血管在病理、生理及形态功能方面都具有特征性 ,其诱导血管生成过程中可能有多种血管生长因子的共同参与 ,针对血管生长因子为靶点进行抗血管生成治疗对改善骨肉瘤预后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血管生长 鸡胚绒毛尿囊膜 血管生长因子 VEGF BF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膜材料的全幅衬纬系统断点续织关键控制技术
6
作者 王晗 张琦 +6 位作者 刘董 宋金龙 席立锋 郝佳姝 彭诗语 李坤磊 张超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3-230,共8页
为解决全幅衬纬经编机在运行过程中因系统意外失电,尤其在制备体外膜肺氧合(ECMO)设备用氧合膜材料时,断电重启处置不当形成疵病进而产生较大原材料损失的问题,通过使用伺服电动机绝对坐标系模式和从轴电子凸轮曲线对凸轮跟随断点处的... 为解决全幅衬纬经编机在运行过程中因系统意外失电,尤其在制备体外膜肺氧合(ECMO)设备用氧合膜材料时,断电重启处置不当形成疵病进而产生较大原材料损失的问题,通过使用伺服电动机绝对坐标系模式和从轴电子凸轮曲线对凸轮跟随断点处的物理位置信息进行反求;然后利用该位置信息定位出铺纬机构各配合从轴的断点所处的运动时序分区,再借助电子凸轮关键点位数据设计出各自凸轮的过渡曲线;最后利用凸轮表数据流进行过渡曲线与原电子凸轮曲线的耦合与切换,实现准确的断点续织。经KSM2/1EL型全幅衬纬经编机完成系统断电重启后的断点续织测试后发现,采取的衬纬系统断点续织控制技术可成功解决织机在任意位置的掉电续织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幅衬纬经编机 体外膜肺氧合 膜材料 铺纬系统 电子凸轮 断电续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胚尿囊膜移植瘤模型的优选及HepG2-CAM模型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朱雷 袁野 +2 位作者 赵凤丽 吴海宴 李吉萍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597-2602,共6页
目的比较四种肿瘤瘤株鸡胚尿囊膜(CAM)移植瘤模型,优选出最佳移植瘤株,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分别将4种瘤株接种于CAM上,观察各自鸡胚存活、瘤株成活、成瘤和诱导血管生成情况等各项指标。结果四组间鸡胚存活、诱导CAM血管生成均无显... 目的比较四种肿瘤瘤株鸡胚尿囊膜(CAM)移植瘤模型,优选出最佳移植瘤株,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分别将4种瘤株接种于CAM上,观察各自鸡胚存活、瘤株成活、成瘤和诱导血管生成情况等各项指标。结果四组间鸡胚存活、诱导CAM血管生成均无显著差异,但是人肝癌HepG2细胞组成瘤率最高(P<0.05),为最佳移植瘤株。结论 HepG2-CAM最佳接种细胞数为8×106个/只鸡胚,最长生长周期为接种鸡胚后10 d,最佳实验期为接种鸡胚后8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胚尿囊膜 移植瘤 HEPG2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鸡胚绒毛尿囊膜技术——无气室孵育法 被引量:37
8
作者 贺国安 罗进贤 +2 位作者 张添元 陈宏 孙慈煌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6-128,共3页
对传统的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方法进行改进。将孵育6d的鸡胚去掉气室后,将待测样品加入到CAM上,用无菌透明胶封口,继续孵育2~3d,去掉封口暴露CAM,用甲醇/丙酮等体积混合液室温固定10min后进行观察,结果鸡胚血管网完好无损,样品作用效... 对传统的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方法进行改进。将孵育6d的鸡胚去掉气室后,将待测样品加入到CAM上,用无菌透明胶封口,继续孵育2~3d,去掉封口暴露CAM,用甲醇/丙酮等体积混合液室温固定10min后进行观察,结果鸡胚血管网完好无损,样品作用效果显示明显,表明该方法相对于传统方法而言,具有操作简单,鸡胚存活率高,样品效果显示更直观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管生成 肿瘤防治 鸡胚绒毛尿囊膜技术 无气室孵育法 血管能抑素 cam 血管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具有抑制血管生成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双重作用 被引量:84
9
作者 丁志山 高承贤 +3 位作者 陈铌铍 梁冰冰 袁巍 沃兴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1-173,共3页
目的 探讨姜黄素的抗肿瘤机制。方法 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观察姜黄素对血管生成的影响 ;利用培养的肿瘤细胞SMMC 772 1,采用电子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观察姜黄素诱导SMMC 772 1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 姜黄素能明显抑制鸡胚绒毛尿囊... 目的 探讨姜黄素的抗肿瘤机制。方法 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观察姜黄素对血管生成的影响 ;利用培养的肿瘤细胞SMMC 772 1,采用电子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观察姜黄素诱导SMMC 772 1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 姜黄素能明显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内的血管生成 ,2 0 μmol·L-1的姜黄素即可诱导SMMC 772 1细胞凋亡。结论 姜黄素的抗肿瘤机制是多方面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 姜黄素 中药 药理 血管生成 鸡胚绒毛尿囊膜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种活血化瘀中药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35
10
作者 王淑美 徐晓玉 +2 位作者 陈伟海 季业伟 叶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401-403,407,共4页
目的: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hickChorioallantoicMembrane,CAM)法从26种活血化瘀中药中初筛血管生成抑制剂。方法:试验组分别为26种活血化瘀中药,所用片剂、胶囊剂、丸剂、散剂溶解成饱和溶液,汤剂制成含生药2g/ml的水煎醇沉液,注射液、... 目的: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hickChorioallantoicMembrane,CAM)法从26种活血化瘀中药中初筛血管生成抑制剂。方法:试验组分别为26种活血化瘀中药,所用片剂、胶囊剂、丸剂、散剂溶解成饱和溶液,汤剂制成含生药2g/ml的水煎醇沉液,注射液、口服液、膏剂用原药物浓度。种鸡蛋孵化7天,建立CAM模型,按20μl胚加药液于明胶海绵载体上,每日1次,连续3天。孵化第10天,计数CAM载体周围5mm的血管分支点。结果:15种活血化瘀中药CAM的血管分支点数量降低(P<0.05)。结论:榄香烯乳剂、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磷酸川芎嗪注射液、注射用阿魏酸钠、雷公藤多苷片、火把花根片、祖师麻片、复方斑蝥胶囊、大黄广廿灬虫虫丸、大活络丸、复方丹参滴丸、七厘散、活血通脉片、三棱丸及桃红四物汤Ⅱ号具有抑制CAM血管生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中药 抗血管生成 鸡胚绒毛尿囊膜 药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蝎毒多肽提取物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6
11
作者 张维东 崔亚洲 +4 位作者 姚成芳 贾青 宋守琴 王朝霞 董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08-711,共4页
目的探讨东亚钳蝎蝎毒的多肽提取物PESV的抗血管生成活性和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①用不同浓度的PESV(4~20mg·L-1)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采用BrdU参入的ELISA法观察HUVEC增殖活性和凋亡水平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凋... 目的探讨东亚钳蝎蝎毒的多肽提取物PESV的抗血管生成活性和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①用不同浓度的PESV(4~20mg·L-1)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采用BrdU参入的ELISA法观察HUVEC增殖活性和凋亡水平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细胞比例,免疫组化法检测Bal和Bax表达。②观察PESV对鸡胚尿囊膜(CAM)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③皮下注射PESV(0.3mg·kg-1),观察对S180肉瘤和H22肝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肿瘤血管生成和血管生成因子(VEGF和bFGF)表达的影响。结果①体外实验显示,PESV在8~20mg·L-1范围明显抑制HUVEC的增殖活性(与对照组比较,P<0.01),而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无影响;PESV作用后HUVEC凋亡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增加,P<0.05,Bax表达增加;Bcl2表达降低。②0.5mg/CAM和0.8mg/CAM的PESV能明显抑制CAM新生血管的形成。③体内实验显示PESV能明显抑制小鼠S180肉瘤和H22肝癌的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水平,并降低肿瘤组织内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和bFGF的表达。结论PESV具有良好的体内和体外抗肿瘤血管生成活性,并籍此抑制肿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 血管生成 鸡胚尿囊膜 肉瘤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 被引量:22
12
作者 王玮琴 周慧君 +1 位作者 陈欢欢 吴国东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 为研究青蒿琥酯成为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可能性 ,观察其对新生血管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大鼠主动脉环无血清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迁移等实验 ,检测青蒿琥酯对新生血管增殖与迁移的抑制作用。... 目的 为研究青蒿琥酯成为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可能性 ,观察其对新生血管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大鼠主动脉环无血清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迁移等实验 ,检测青蒿琥酯对新生血管增殖与迁移的抑制作用。结果 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表明 ,青蒿琥酯有较强的血管增殖抑制作用 ,对微血管作用强于大血管 ;大鼠主动脉环无血清培养实验表明 ,青蒿琥酯能明显推迟血管新生 ,减少新生血管数量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迁移实验表明青蒿琥酯对内皮细胞具有增殖和迁移抑制作用。在这些体内外实验中 ,青蒿琥酯抑制血管生成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青蒿琥酯具有抑制新生血管生成作用 ,此作用可能与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迁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新生血管化 鸡胚绒毛尿囊膜 细胞增殖 抗血管生成药 抗肿瘤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停的抗新生血管形成及抗肿瘤作用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杜钢军 林海红 +2 位作者 许启泰 王敏伟 杨义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1-474,共4页
目的 研究反应停的抗新生血管形成及抗肿瘤作用。方法 在HUVECs中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电镜观察细胞死亡类型,流式细胞仪定量细胞凋亡率;用鸡胚尿囊膜模型观察新生血管形成;肉瘤S180小鼠体内模型观察反应停的抗肿瘤作用,并通过免疫组化... 目的 研究反应停的抗新生血管形成及抗肿瘤作用。方法 在HUVECs中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电镜观察细胞死亡类型,流式细胞仪定量细胞凋亡率;用鸡胚尿囊膜模型观察新生血管形成;肉瘤S180小鼠体内模型观察反应停的抗肿瘤作用,并通过免疫组化观察反应停对肿瘤组织微血管数的影响。结果 反应停对HUVECs有直接抑制作用,IC50为(22 .91±1. 74) μmol·L-1;经反应停作用48h后的HU VECs,随剂量增加,电镜下可见核不规则,染色体浓集,空泡状内质网及凋亡小体等不同时期细胞凋亡现象;流式细胞检测显示反应停可依剂量诱导HUVECs凋亡或坏死;鸡胚尿囊膜新生血管形成模型中,反应停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阳性率随剂量而增加;小鼠S180肿瘤移植模型中,反应停单独使用,虽可明显减少肿瘤血管密度, 无抑制肿瘤生长作用;与环磷酰胺联合使用,可减少环磷酰胺用量,与环磷酰胺有协同抗肿瘤作用。结论 反应停有抗新生血管形成作用,单独应用对小鼠S180肿瘤无抑制作用,但与环磷酰胺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停 HUVECS 电镜 流式细胞 鸡胚尿囊膜 微血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沙利铂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1
14
作者 李敏 钱晓萍 刘宝瑞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67-171,共5页
背景与目的:肿瘤的生长、转移、复发和预后均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以肿瘤血管生成为靶点,开发血管生成抑制剂在抗肿瘤研究中是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近年来,研究发现某些化疗药物,在小剂量、高频率的给药方式下可以选择性地显著... 背景与目的:肿瘤的生长、转移、复发和预后均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以肿瘤血管生成为靶点,开发血管生成抑制剂在抗肿瘤研究中是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近年来,研究发现某些化疗药物,在小剂量、高频率的给药方式下可以选择性地显著抑制肿瘤组织内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使肿瘤细胞因为血供不足而生长受阻。这称为小剂量化疗或抗血管生成化疗。中医药治疗肿瘤具有独到的疗效,近年来发现许多中药制剂及中药来源的药物有抗血管新生作用。本研究旨在在国内外现有的研究基础上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体内外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奥沙利铂(L-OHP)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人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transwell板,观察L-OHP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对HUVEC迁移的影响;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观察L-OHP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对鸡胚绒毛尿囊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结果:HUVEC和LoVo细胞对不同浓度两种药物进行联合的敏感性不同。2μg/m l奥沙利铂和25μl/m l复方苦参注射液对HUVEC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31.6%、32.1%,联合应用后的抑制率为54.4%,具有协同作用;0.5μg/m l奥沙利铂和6.25μl/m l复方苦参注射液具有抑制HUVEC迁移的作用,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奥沙利铂联合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具有抑制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作用。结论:小剂量L-OHP和复方苦参注射液在体外有抑制细胞生长,在体内具有抑制血管生成作用,两者联合具有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铺 复方苦参注射液 血管生成 内皮细胞 抗血管生成 迁移 鸡胚绒毛尿囊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疮灵液载入胶原对血管新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宇轩 姚昶 +4 位作者 朱永康 赵辉 何鹏 曹东阳 郭檬檬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1-254,共4页
目的探讨疮灵液及其载入胶原后对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将不同剂量的疮灵液及其载入胶原后,通过鸡胚尿囊膜模型(CAM)测定筛选其血管新生疗效;通过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实验(MTT)、迁移划痕实验、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目的探讨疮灵液及其载入胶原后对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将不同剂量的疮灵液及其载入胶原后,通过鸡胚尿囊膜模型(CAM)测定筛选其血管新生疗效;通过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实验(MTT)、迁移划痕实验、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整合素(Integraаv)Western blot检测探查筛选适合剂量的疮灵液胶原的作用靶点与机制。结果 CAM实验显示疮灵液0.2mL及0.3mL组血管新生少于控制组(P<0.05),创灵液0.2mL与0.3mL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载入胶原后其抑制微血管新生作用得到逆转,结果与控制组无统计学差异。选择疮灵液0.2mL及其载入胶原进行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修饰后胶原可以显著促进HUVEC的增殖,增殖率达86%,而单纯疮灵液则抑制了HUVEC增殖约21%,相同剂量疮灵液载入胶原后,增殖率得到升高,高于控制组约24%(P<0.01);疮灵液组显著抑制了细胞的迁移运动,在12、24h时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疮灵液载入胶原后,细胞迁移速度开始加速,24h迁移速度显著快于控制组(P<0.01);机制在于疮灵液组Integraаv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控制组,而Ang1表达高于控制组,载入胶原后Integraаv、VEG F及Ang1蛋白表达均明显上升。结论疮灵液抗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与增殖,抑制血管新生;将疮灵液载入胶原后,可以改善其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有利血管成熟,提高了其促进创面愈合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疮灵液 胶原 血管新生 鸡胚尿囊膜 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鲨鱼软骨制剂抑制血管生成的研究 被引量:31
16
作者 沈先荣 贾福星 +1 位作者 王玲 雷呈祥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5-159,共5页
以鲨鱼软骨为原料 ,经盐酸胍抽提 ,丙酮分级沉淀 ,超滤等步骤得到鲨鱼软骨制剂 (sharkcartilagepreparation ,SCP) .利用整装细胞扫描电镜方法测定SCP对血管内皮细胞骨架系统的影响 ,体外细胞迁移实验测定它对内皮细胞迁移的抑制效应 ,... 以鲨鱼软骨为原料 ,经盐酸胍抽提 ,丙酮分级沉淀 ,超滤等步骤得到鲨鱼软骨制剂 (sharkcartilagepreparation ,SCP) .利用整装细胞扫描电镜方法测定SCP对血管内皮细胞骨架系统的影响 ,体外细胞迁移实验测定它对内皮细胞迁移的抑制效应 ,及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测定对血管生成的抑制效应 .结果表明SCP能显著抑制内皮细胞的骨架形成 ;显著抑制内皮细胞的迁移 ,并有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 ;显著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的血管生成 .细胞骨架是细胞分裂增殖及运动迁移的基础 ,血管内皮细胞的运动迁移又是血管生成的基础 ,因此SCP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骨架的形成 ,抑制内皮细胞的运动迁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鲨鱼软骨制剂 血管生成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楼中几个甾体皂苷类成分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毕葳 沈葹 +2 位作者 王鹏龙 李强 雷海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36-1541,共6页
目的对重楼中的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合药理模型筛选具有抑制血管生长活性的成分。方法采用乙酸乙酯提取和硅胶柱层析法进行提取分离;利用1HNMR、13CNMR、13CNMR-APT、MS、IR、UV确定其化学结构,并且应用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进行活性筛选... 目的对重楼中的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合药理模型筛选具有抑制血管生长活性的成分。方法采用乙酸乙酯提取和硅胶柱层析法进行提取分离;利用1HNMR、13CNMR、13CNMR-APT、MS、IR、UV确定其化学结构,并且应用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进行活性筛选。于鸡胚发育的第7天,将加药后的明胶海绵载体加于鸡胚绒毛尿囊膜上,孵育2 d后,固定鸡胚绒毛尿囊膜,取出观察。结果从重楼中分离得到了4个甾体皂苷类成分,分别为重楼皂苷Ⅰ、重楼皂苷Ⅱ、重楼皂苷Ⅴ和纤细薯蓣皂苷。通过活性筛选发现重楼皂苷Ⅰ、重楼皂苷Ⅱ、纤细薯蓣皂苷3组鸡胚尿囊膜的小血管数目均小于空白组,其中重楼皂苷I经统计分析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重楼皂苷Ⅰ具有抑制血管生长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 甾体皂苷 鸡胚绒毛尿囊膜 抑制血管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胚绒毛尿囊膜技术的改进 被引量:25
18
作者 呼群 宁涛 +2 位作者 苏秀兰 王文礼 柯杨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3-384,F003,共3页
目的 :摸索改进鸡胚绒毛尿囊膜 (chickchorioallantoicmembrane ,CAM)技术 ,为抗血管形成药物筛选提供良好的体内血管实验模型。方法 :对传统的蛋壳上开窗方式的CAM技术进行改进 ,将孵育 3d的鸡胚脱离蛋壳移入平皿中 ,继续孵育 3d后将... 目的 :摸索改进鸡胚绒毛尿囊膜 (chickchorioallantoicmembrane ,CAM)技术 ,为抗血管形成药物筛选提供良好的体内血管实验模型。方法 :对传统的蛋壳上开窗方式的CAM技术进行改进 ,将孵育 3d的鸡胚脱离蛋壳移入平皿中 ,继续孵育 3d后将待测药物植入到CAM和卵黄囊膜 (yolksacmembrane,YSM )上 ,2 4h后观察药物对CAM和YSM血管的作用。结果 :平皿中孵育鸡胚至第 6天 ,鸡胚存活率为 46 .7% ,生长状况良好 ,CAM直径达到1.2cm。检测的 6种药物出现两种不同的心血管效应 ,即抑制和吸引趋化血管的效应。结论 :平皿中孵育CAM技术在研究药物、生物因子、肿瘤等的血管效应方面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胚 绒毛尿囊膜 抗血管生成 血管 抗肿瘤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尿嘧啶抗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尹鸣 陈龙邦 +1 位作者 耿怀成 臧静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395-397,共3页
目的 :探讨氟尿嘧啶 (5 FU)的抗血管生成作用。 方法 :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原代培养模型 ,MTT法测定 5 FU对HUVEC增殖的影响 ;采用鸡胚尿囊膜血管形成模型 (CAM模型 ) ,观察 5 FU对鸡胚尿囊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结果 :5 ... 目的 :探讨氟尿嘧啶 (5 FU)的抗血管生成作用。 方法 :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原代培养模型 ,MTT法测定 5 FU对HUVEC增殖的影响 ;采用鸡胚尿囊膜血管形成模型 (CAM模型 ) ,观察 5 FU对鸡胚尿囊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结果 :5 FU在非细胞毒浓度下可在体外抑制HUVEC的增殖 ,在体内抑制鸡胚尿囊膜新生血管形成。 结论 :5 FU在非细胞毒浓度下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尿嘧啶 血管生成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鸡胚尿囊膜血管形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二氢愈创木酸对活体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慧勤 陈意生 +4 位作者 史景泉 卞修武 邹仲敏 傅晓岚 章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6-279,共4页
目的 观察去甲二氢愈创木酸 (NDGA)对在体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 (CAM)试验 ,检测NDGA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  2 .5× 1 0 -6mmol以上量的NDGA均对血管生成有抑制作用 ,在实验剂量 ( 0 .5~ 5 0 )× 1 0 ... 目的 观察去甲二氢愈创木酸 (NDGA)对在体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 (CAM)试验 ,检测NDGA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  2 .5× 1 0 -6mmol以上量的NDGA均对血管生成有抑制作用 ,在实验剂量 ( 0 .5~ 5 0 )× 1 0 -6mmol范围内 ,随给药量的增加 ,其抑制作用愈加明显。采用Bouin’s液原位固定后取膜、DAB染色、普通显微镜下观察或用图像分析方法可使结果更具可信性与可比性。结论 NDGA可抑制血管生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去甲二氢愈创木酸 鸡胚绒毛尿囊膜 形态学 肿瘤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