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缺损范围可控颌骨放射性骨坏死动物模型的建立
1
作者 田佳灵 赵弼洲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5-231,共7页
目的 建立一种可控骨缺损范围的,具有早期、轻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 of jaws, ORNJ)特征的动物模型。方法 应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单次高剂量照射的方法,据照射剂量不同,分为a组(对照组)、b组(12 Gy组)、c组(14 Gy组),每... 目的 建立一种可控骨缺损范围的,具有早期、轻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 of jaws, ORNJ)特征的动物模型。方法 应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单次高剂量照射的方法,据照射剂量不同,分为a组(对照组)、b组(12 Gy组)、c组(14 Gy组),每组随机分配6只兔。b组、c组两组右侧下颌骨部位进行放疗照射。1周后所有动物于右侧下颌角处制备标准一致的骨缺损。4周后处死,进行大体观察;下颌骨标本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扫描及HU值对比;苏木素-伊红(HE)染色组织学观察;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Trap)染色组织学观察及破骨细胞计数对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周后b组、c组术区软组织轻度肿胀,皮肤发紫,口腔粘膜可观察到糜烂破溃,c组更为显著;CBCT检查提示b组、c组两组照射部位骨皮质毛糙,c组骨皮质连续性欠佳,骨缺损范围各组均未观察到明显变化。HU值对比提示b组、c组两组较a组显著减小;HE染色组织学观察提示b组、c组两组骨连续性变差,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增生,无细胞空白骨陷窝增多,并能观察到炎细胞浸润;Trap染色破骨细胞计数提示c组破骨细胞较a组显著增多。结论 应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对兔下颌角部位进行14 Gy单次照射,并制造骨缺损创伤,4周后可以建立符合ORNJ早期诊断标准,并且骨缺损范围可控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骨缺损 可控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小细胞外囊泡促进骨修复的动物实验研究
2
作者 高阳 高林波 +1 位作者 史春 吴大雷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6-431,共6页
目的:本文通过提取小鼠富血小板血浆的小细胞外囊泡(platelet-rich plasma derived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PRP-sEV),检测PRP-sEV对成骨细胞骨标志因子的表达影响,以及体内观察PRP-sEV对小鼠颅骨缺损模型的骨修复作用,为探讨PRP-... 目的:本文通过提取小鼠富血小板血浆的小细胞外囊泡(platelet-rich plasma derived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PRP-sEV),检测PRP-sEV对成骨细胞骨标志因子的表达影响,以及体内观察PRP-sEV对小鼠颅骨缺损模型的骨修复作用,为探讨PRP-sEV对骨缺损修复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提取小鼠PRP-sEV,通过纳米颗粒追踪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Western blot对PRP-sEV大小、结构以及标志蛋白进行鉴定。采用PKH67检测MC3T3-E1细胞对PRP-sEV的摄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成骨标志蛋白的表达情况。建立小鼠颅骨缺损模型,通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PRP-sEV对骨缺损修复作用,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及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PRP-sEV作用的颅骨缺损模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纳米颗粒追踪分析结果显示,PRP-sEV大小约为120 nm,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PRP-sEV具有典型的脂质双分子层结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小细胞外囊泡阳性标志蛋白CD63、CD81、凋亡连接基因-2-相互作用蛋白X(ALG-2-interacting protein X,ALIX)均呈阳性,微囊表面标记物CD40呈阴性。PKH67检测MC3T3-E1细胞对PRP-sEV正常摄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RP-sEV促进成骨标志蛋白BMP-2及OPN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HE染色及Masson染色结果显示,PRP-sEV可促进骨缺损的修复,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BMP-2及OPN在PRP-sEV作用的颅骨缺损模型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RP-SEV可以促进骨组织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模型 富血小板血浆 小细胞外囊泡 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质骨建模方式对国人第95百分位骨盆生物力学响应的影响
3
作者 崔世海 陈威佐 +2 位作者 李海岩 贺丽娟 吕文乐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7-193,共7页
目的 构建国人第95百分位具有真实解剖学结构的骨盆有限元模型,探究密质骨建模方式对真实骨盆整体生物力学响应的影响。方法 基于第95百分位男性志愿者骨盆医学影像数据,构建以六面体单元为主的具有真实髋骨密质骨厚度(REA-M)和2 mm均... 目的 构建国人第95百分位具有真实解剖学结构的骨盆有限元模型,探究密质骨建模方式对真实骨盆整体生物力学响应的影响。方法 基于第95百分位男性志愿者骨盆医学影像数据,构建以六面体单元为主的具有真实髋骨密质骨厚度(REA-M)和2 mm均匀密质骨厚度(CON-M)骨盆有限元模型,采用仿真方法重构尸体试验加载工况,通过对比尸体试验结果和仿真结果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探究两种模型在不同工况下的生物力学响应差异。结果 仿真结果表明,两种骨盆模型的整体力学响应与尸体试验结果存在较强相关性,且两种模型之间的力学响应差距多在8%之内,二者的相关性评分差值小于2%。结论 通过重构多个仿真试验验证了本文所建CON-M和REA-M两种骨盆模型的有效性,两种模型的生物力学响应有差异,但力学响应差异较小。从简化模型的角度,可以使用CON-M模型研究骨盆的生物力学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人第95百分位骨盆有限元模型 高生物仿真度 仿真试验 密质骨厚度 生物力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应变率下皮质骨压缩力学实验与本构模型
4
作者 徐诚意 刘坤 +3 位作者 康宝 宋杰 李忠新 吴志林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7-178,共12页
皮质骨作为人体骨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分散与吸收外部冲击力,保护内部骨髓腔、周围软组织和器官不受损伤。为研究冲击载荷作用下皮质骨的力学响应,借助万能材料试验机和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对猪皮质骨开展了不同应变率下的... 皮质骨作为人体骨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分散与吸收外部冲击力,保护内部骨髓腔、周围软组织和器官不受损伤。为研究冲击载荷作用下皮质骨的力学响应,借助万能材料试验机和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对猪皮质骨开展了不同应变率下的准静态与动态压缩实验。采用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和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观察了皮质骨的压缩形变特征,利用含损伤的黏弹性本构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确定了模型中的本构参数。结果表明,皮质骨在压缩过程中表现为骨质裂纹的产生与扩展,其力学性能具有明显的应变率相关性,弹性模量、屈服应力和压缩强度随应变率的增大而显著提高。准静态加载时,应力-应变曲线包括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阶段;高应变率加载时,应力-应变曲线在应变小于0.2%时为弹性,随着压缩量的增加呈现高度的非线性,无显著塑性变形,表现出一定的黏弹性特征。实验曲线与本构模型理论曲线的对比表明,理论值与实验值的误差较小,本构模型能准确描述皮质骨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压缩力学行为。研究成果可为人体冲击伤的救治与防护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骨 冲击载荷 黏弹性 应变率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癌痛动物模型及中医药相关镇痛机制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俊 田丽娅 +3 位作者 黄琴 李枋霏 曹杰 王维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25-934,共10页
骨癌痛(cancer-induced bone pain,CIBP)不仅给癌症患者带来巨大痛苦,也降低其生活质量和自信心。导致CIBP的机制是复杂的,并随着癌症的进展而发生演变。目前治疗手段效果有限且存在不良反应。中医药在治疗CIBP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相关... 骨癌痛(cancer-induced bone pain,CIBP)不仅给癌症患者带来巨大痛苦,也降低其生活质量和自信心。导致CIBP的机制是复杂的,并随着癌症的进展而发生演变。目前治疗手段效果有限且存在不良反应。中医药在治疗CIBP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相关镇痛机制有待深入探讨。建立典型、稳定、易重复的动物模型是进一步研究疾病发病机制和验证干预措施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本文总结近3年常用的CIBP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并总结CIBP动物模型在中医药相关镇痛机制研究的应用,以期为今后的CIBP研究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动物模型 中医药 镇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共振谱的坐骨神经离断术后兔皮质骨细观力学特性测量
6
作者 王月 王蕊 +2 位作者 沈飞 牛海军 樊璠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1-676,共6页
目的 结合动物造模和超声共振谱测量技术,探索坐骨神经离断对皮质骨细观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对5只新西兰大白兔进行单侧坐骨神经离断手术,并于术后第4周分别获取了术侧和正常侧胫骨皮质骨样本;在横观各向同性条件下,采用非规则超声共... 目的 结合动物造模和超声共振谱测量技术,探索坐骨神经离断对皮质骨细观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对5只新西兰大白兔进行单侧坐骨神经离断手术,并于术后第4周分别获取了术侧和正常侧胫骨皮质骨样本;在横观各向同性条件下,采用非规则超声共振谱技术获取骨样本的多个弹性常数(C_(11)、C_(12)、C_(13)、C_(33)和C_(44))、工程力学参数和各向异性比,并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评估两侧皮质骨力学特性的差异。结果 与正常侧相比较,术侧皮质骨组织在不同方向上的弹性常数(C_(11)、C_(12)、C_(13)和C_(33))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8.49%~32.23%,轴向弹性模量(E_(3))和泊松比(v_(31))分别减小5.85%和24.07%,但各向异性性质无明显变化。结论 采用坐骨神经离断方式进行皮质骨废用造模方法可行。该方法可以显著改变皮质骨的细观力学特性,弹性常数可以更全面反映皮质骨力学性质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离断 皮质骨 弹性常数 超声共振谱 动物造模 废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红细胞岛巨噬细胞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兆慧 丁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2-295,共4页
骨髓微环境是造血干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主要由骨髓基质细胞、微血管、神经、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等构成。骨髓微环境对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定向分化、增殖及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调控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骨髓微环... 骨髓微环境是造血干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主要由骨髓基质细胞、微血管、神经、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等构成。骨髓微环境对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定向分化、增殖及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调控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骨髓微环境中存在一类巨噬细胞——骨髓驻留组织巨噬细胞,在维持体内平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经表征了3个骨髓驻留组织巨噬细胞亚群,它们分别是成红细胞岛巨噬细胞、造血干细胞龛巨噬细胞和骨巨噬细胞。本文主要对成红细胞岛巨噬细胞的功能、表面标志物及模型的建立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红细胞岛巨噬细胞 骨髓微环境 红细胞生成 细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头头颈开窗治疗股骨头坏死预后的临床-影像组学分析
8
作者 席洪钟 陈浩 +6 位作者 宋伟 刘成林 吴尧昆 付佳豪 孙光权 杜斌 刘锌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3,共9页
目的构建预测股骨头头颈开窗治疗股骨头坏死(ONFH)预后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并探讨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21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股骨头头颈开窗手术的146例(169髋)ONF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 目的构建预测股骨头头颈开窗治疗股骨头坏死(ONFH)预后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并探讨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21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股骨头头颈开窗手术的146例(169髋)ONF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共纳入106例患者(121髋)。按照随机抽样法(7∶3)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84例)和验证集(37例)。比较保髋成功和失败患者的临床以及影像资料,构建临床、影像组学以及临床-影像组学模型。以ROC、决策曲线、校准曲线以及生存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年龄、JIC分型、术后免负重时间和术后持续接触危险因素是影响保髋结果的预测因素(P<0.05)。与头颈开窗打压植骨治疗ONFH预后显著相关的4个影像组学特征,包括原始形状伸长率、小波LLH一阶偏度、小波LHL glszm大面积低灰度加重以及小波HLL一阶中值。与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模型相比,训练集以及验证集中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都表现出了更优越的预测性能。决策曲线显示,在高风险阈值的最大范围内,训练集以及验证集中使用临床-影像组学模型比临床模型以及影像组学模型方案获得了更多临床收益。在训练集中,JIC分期为C2型与最低的髋关节存活概率相关。此外,术后持续使用激素或酒精等风险因素也会显著降低髋关节存活概率。在训练集中,当Rad-score超过1.4089时,髋关节存活率明显降低。同样,对于年龄大于39岁、术后免负重时间少于5个月的患者,受累髋关节的存活率也相对较低。结论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股骨头头颈开窗打压植骨治疗ONFH的预后方面表现良好,可辅助临床医师判断保髋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预测模型 影像组学 股骨头头颈开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CT在拔牙后位点保存动物模型中的应用
9
作者 杨志康 姜雨汐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43-749,共7页
拔牙后牙槽嵴高度和宽度的维持和再生直接影响种植修复效果,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μ-CT)技术因其分辨率高、可三维成像和定量分析等优势,成为评估位点保存效果的重要影像学测量工具。但由于动物模型... 拔牙后牙槽嵴高度和宽度的维持和再生直接影响种植修复效果,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μ-CT)技术因其分辨率高、可三维成像和定量分析等优势,成为评估位点保存效果的重要影像学测量工具。但由于动物模型选择、系统程序应用、图像采集方法、图像评估和定量分析方式差异大这一研究现状,使读者难以系统、定量、科学地比较分析各类手术方案或骨再生材料在不同研究中的修复效果与参数,导致难以依据文献结果得出最佳决策。因此,本文在Micro-CT成像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动物模型选择的基础上,综述了Micro-CT在拔牙后位点保存动物模型研究中的样本的放置与固定、图像采集设备参数选择、感兴趣区圈画方式、常规与特异性定量指标意义和选择考量方式,并总结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以期推动Micro-CT技术在牙槽骨保存研究中的标准形成,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CT 位点保存 动物模型 定量分析 牙槽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在大鼠巨结肠模型中的干预性研究及相关机制初探
10
作者 郭柏华 王建峰 +5 位作者 张轶男 张剑峰 樊长河 黄婵 童国煜 曾祥勇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86-792,共7页
目的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源性外泌体(exosomes)并作用于巨结肠模型大鼠与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观察其治疗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通过全骨髓粘附法体外分离、培养和纯化斯泼累格&... 目的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源性外泌体(exosomes)并作用于巨结肠模型大鼠与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观察其治疗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通过全骨髓粘附法体外分离、培养和纯化斯泼累格·多雷(Sprague-Dawley,SD)大鼠骨髓组织中的BMSCs。采用ExoQuick法从BMSCs培养上清液中分离Exosomes。将30只SD大鼠称重后随机等额分为巨结肠大鼠模型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自尾静脉注射100μg/mL的Exosomes稀释液1 mL干预巨结肠大鼠模型,每日1次,连续7 d)。培养的SH-SY5Y细胞分为Exosomes干预组和对照组。HE染色观察结肠病理学结构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结肠组织NOTCH(为一组单次跨膜受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和性别决定取Y框蛋白10基因(SRY-related HMG-box 10,SOX-10)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NOTCH、GDNF和Sox10蛋白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和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结果采用ExoQuick法分离出的BMSCs源性Exosomes在大小上存在异质性,介于50~120 nm之间,且表达Exosomes特异性标记CD9和CD63。HE染色显示,干预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结构改变较模型组轻微。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NOTCH、GDNF和Sox10的mRNA(F=17.420、19.740和25.820,P均<0.001)及蛋白表达(F=7.690、8.470和11.780,P均<0.0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在干预组大鼠结肠组织较模型组大鼠而言明显升高(F=18.120,P<0.001)。干预组SH-SY5Y细胞NOTCH、GDNF和Sox10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3.130、2.420和3.340,P<0.05),干预组SH-SY5Y细胞增殖率和划痕后24 h迁移距离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MSCs源性Exosomes能够改善巨结肠模型大鼠结肠的病理变化,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NOTCH、GDNF和Sox10相关信号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HIRSCHSPRUNG病 信号通路 大鼠 模型 动物 动物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悬吊装置和股骨间微动磨损有限元分析
11
作者 陈丽华 张亚迪 +1 位作者 孟宪元 李浩群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71-883,共13页
研究了皮质悬吊装置的钛板和股骨表面的皮质骨承受交变载荷发生的微动行为.基于钛/皮质骨材料建立了球/平面微动磨损有限元模型,通过与Hertz接触理论和已有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方法的正确性;同时研究了位移幅值、摩擦系数和... 研究了皮质悬吊装置的钛板和股骨表面的皮质骨承受交变载荷发生的微动行为.基于钛/皮质骨材料建立了球/平面微动磨损有限元模型,通过与Hertz接触理论和已有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方法的正确性;同时研究了位移幅值、摩擦系数和法向力对钛球/皮质骨接触面间微动磨损行为的影响.最后把已验证的模型和方法用于研究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手术中的皮质悬吊装置和股骨间的微动磨损情况.发现随着微动位移幅值从2μm增大至10μm,磨损状态由部分滑移向完全滑移转变,最大磨损深度由0.195μm逐渐增大至14.13μm,磨损体积由5.69×10^(4)μm^(3)增大至1.41×10^(6)μm^(3);在位移幅值为5和10μm时,磨损深度、磨损面积和磨损体积都表现出随摩擦系数增大而减小的趋势;在位移幅值为5μm时,磨损深度随法向力的增加逐渐减小,在位移幅值为10μm时,磨损深度随法向力的增加逐渐增大.通过研究交变载荷下皮质悬吊装置/皮质骨微动磨损模型的微动磨损行为发现:磨损深度最大值在皮质骨隧道孔边缘的应力最大值处,并且与球/平面微动磨损模型预测趋势相同,可以通过增加皮质悬吊装置和皮质骨隧道孔边缘接触面间的摩擦系数来提高皮质骨的抗微动磨损能力,提高ACL重建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悬吊装置 微动磨损 皮质骨 Archard磨损方程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医学CT与SLM技术的踝关节骨骼逆向建模与制备
12
作者 赵丽 刘江豪 +2 位作者 徐洋洋 刘旭波 余廷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85-88,93,共5页
基于医学CT与3D打印技术实现了骨骼重建与制造。通过对病人踝关节骨骼原始CT数据的采集,运用医学逆向工程软件Mimics及Geomagic软件对骨骼分别进行三维模型重建和骨骼曲面修复、优化,得到了骨面较为光滑平整的踝关节模型。通过对骨骼模... 基于医学CT与3D打印技术实现了骨骼重建与制造。通过对病人踝关节骨骼原始CT数据的采集,运用医学逆向工程软件Mimics及Geomagic软件对骨骼分别进行三维模型重建和骨骼曲面修复、优化,得到了骨面较为光滑平整的踝关节模型。通过对骨骼模型进行静力学分析,说明在人体结构生物力学条件下,所建立的踝关节三维模型满足力学要求。通过实验获得了TC4钛合金激光选区熔化(SLM)技术的优化工艺参数为激光功率240 W,扫描速度800 mm/s,扫描间距为0.12 mm,铺粉厚度为0.05 mm。采用该工艺参数和所建立的踝关节模型,实现了TC4钛合金踝关节3D打印逆向制造,所得制品的形状与组织成分优,满足医学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CT 3D打印 踝关节骨骼 逆向建模 激光选区熔化(SL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切除术后早期骨饥饿综合征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13
作者 王露芳 李远明 +2 位作者 刘新新 侯蓓 徐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4-794,共11页
目的:甲状旁腺切除术(parathyroidectomy,PTX)是治疗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的有效方法,但PTX后极易出现骨饥饿综合征(hungry bone syndrome,HBS),严重威胁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 目的:甲状旁腺切除术(parathyroidectomy,PTX)是治疗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的有效方法,但PTX后极易出现骨饥饿综合征(hungry bone syndrome,HBS),严重威胁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已有研究分析PTX后并发HBS的风险因素,但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和临床适用性仍待进一步验证。本研究旨在构建MHD伴SHPT患者PTX后并发HBS的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长沙捷奥肾病医院行PTX的MHD伴SHPT的368例患者为训练集,按照是否发生HBS分为HBS组和non-HBS组,对2组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信息、生化指标等进行比较,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HBS的影响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决策曲线、校准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价。收集2022年1至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行PTX的MHD伴SHPT的170例患者为验证集进行外部验证。结果:MHD伴SHPT患者PTX后HBS发生率为60.6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骨骼受累(OR=3.908,95%CI 2.179~7.171)、术前血钙(OR=7.174,95%CI 2.291~24.015)、术前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 PTH)(OR=1.001,95%CI 1.001~1.001)、术前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OR=1.001,95%CI 1.000~1.001)、术后第1天血钙(OR=0.006,95%CI0.001~0.038)是MHD患者伴SHPT行PTX后并发HB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在内部训练集和外部验证集中均表现出良好的预测结果,内部验证集的准确度为0.821,灵敏度为0.890,特异度为0.776,约登指数为0.666,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82(95%CI 0.845~0.919);外部验证集的准确度为0.800,灵敏度为0.806,特异度为0.799,约登指数为0.605,AUC为0.863(95%CI 0.795~0.932)。结论:术前骨骼受累、术前血钙、术前iPTH、术前ALP、术后第1天血钙水平是MHD伴SHPT患者行PTX后并发HBS的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旁腺切除术 骨饥饿综合征 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膜蛋白在小鼠牙周炎进程中的时空表达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钺 许春梅 +3 位作者 谢旭东 施培磊 王骏 丁一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6-295,共10页
目的研究小鼠牙周炎进程中骨膜蛋白表达的时空变化规律。方法采用丝线结扎法构建小鼠牙周炎模型。设置对照组、栓丝4 d组、栓丝7 d组、栓丝14 d组、自愈组(栓丝14 d再去除丝线14 d),通过Micro-CT、组织学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牙周组织的动... 目的研究小鼠牙周炎进程中骨膜蛋白表达的时空变化规律。方法采用丝线结扎法构建小鼠牙周炎模型。设置对照组、栓丝4 d组、栓丝7 d组、栓丝14 d组、自愈组(栓丝14 d再去除丝线14 d),通过Micro-CT、组织学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牙周组织的动态变化特征,利用RNAscop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牙周膜内骨膜蛋白在牙周炎进程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培养人牙周膜细胞并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刺激组(LPS处理12 h)、去除LPS刺激组(LPS处理3 h后再用培养基培养9 h),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骨膜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结果栓丝7 d组可见明显的牙槽骨吸收,栓丝14 d组牙周组织破坏加重,表现为破骨细胞增多、牙周膜间隙增宽、牙槽骨高度降低,而自愈组见一定程度的牙周组织修复。与对照组相比,栓丝4 d组、栓丝7 d组牙周膜内骨膜蛋白表达降低,栓丝14 d组骨膜蛋白表达相较于栓丝4 d组及栓丝7 d组增加,自愈组骨膜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似。qRT-PCR结果显示,LPS刺激组与对照组相比骨膜蛋白、TGF-β1的表达均下降,而去除LPS刺激组与LPS刺激组相比骨膜蛋白、TGF-β1的表达均升高。结论小鼠牙周膜内骨膜蛋白表达随炎症进展呈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去除炎症刺激后骨膜蛋白表达的恢复可能与TGF-β1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骨膜蛋白 牙周再生 牙槽骨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与力学建模融合的骨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严子铭 胡元裕 +3 位作者 李想 柳占立 田耘 庄茁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76-1891,共16页
骨缺损是骨科临床常见且复杂的疾患,根据患者体内缺损区骨组织力学性能,设计生物力学性能匹配的个性化骨假体,有望提升临床骨缺损诊疗的水平.然而,当前的个性化骨缺损诊疗,在体内骨组织微观结构分析、非均质各向异性力学行为表征和建模... 骨缺损是骨科临床常见且复杂的疾患,根据患者体内缺损区骨组织力学性能,设计生物力学性能匹配的个性化骨假体,有望提升临床骨缺损诊疗的水平.然而,当前的个性化骨缺损诊疗,在体内骨组织微观结构分析、非均质各向异性力学行为表征和建模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难以实现生物力学性能的适配,导致骨重建效果不佳.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数据驱动与力学建模的骨缺损重建方法,以实现临床条件下骨组织力学性能的准确表征.首先,以羊股骨远端为对象,提出了基于临床CT影像的多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建立低分辨率临床CT下的宏观骨密度分布与micro-CT下松质骨微结构形态特征的映射关系,能够直接通过临床CT对体内骨组织非均匀骨密度分布和结构张量等组织形态学参数进行准确预测.其次,建立了基于非均匀骨密度和结构张量的松质骨各向异性本构模型和实验表征方法.通过贝叶斯反演识别本构模型参数,修正了实验中由于材料主方向与加载方向偏离引入的系统误差.实验结果验证了所建立本构模型与参数反演方法的准确性,并揭示了不同部位松质骨力学行为与微结构生长方向的关系.文章通过深度学习与力学建模融合的骨力学性能研究,解决了临床医学影像下松质骨微观结构分析的难题,为个性化骨假体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影像 深度学习 松质骨 非均质各向异性本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频时空特征提取分类的动作分析评估模型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迪 李焱芳 +2 位作者 毕卫云 李朗 蒲珊珊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0-164,共5页
为拓展机器视觉技术在医工结合场景下的应用,文中基于改进的时空Transformer模型,提出一种动作规范识别模型。该模型由数据嵌入层、时空Transformer层、决策融合层组成。数据嵌入层利用Openpose模型从sRGB图像中提取人体骨骼数据,降低... 为拓展机器视觉技术在医工结合场景下的应用,文中基于改进的时空Transformer模型,提出一种动作规范识别模型。该模型由数据嵌入层、时空Transformer层、决策融合层组成。数据嵌入层利用Openpose模型从sRGB图像中提取人体骨骼数据,降低环境部署成本;时空Transformer层使用时空模块和块间模型对图像数据特征进行训练和分类,提升原模型的分类精度;决策融合层实现对应用场景的规范性判别。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TOP1和TOP5精度指标在所有对比算法中均为最优;在以心肺复苏术为例进行的实际应用测试中,该算法的综合性能较为理想,能够满足工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时空Transformer模型 骨骼模型 决策融合 动作识别 多头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构建乳腺癌骨转移预测模型 被引量:3
17
作者 欧阳飞 王阳 +4 位作者 陈瑜 裴国清 王陵 张扬 石磊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03-914,共12页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骨是乳腺癌远处转移最常见的部位,约占所有转移病例的70%。乳腺癌骨转移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包括剧烈疼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脊髓压迫等,给患者身体活动带来极大不便,影响生活质量。转...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骨是乳腺癌远处转移最常见的部位,约占所有转移病例的70%。乳腺癌骨转移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包括剧烈疼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脊髓压迫等,给患者身体活动带来极大不便,影响生活质量。转移性复发是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迫切需要构建乳腺癌骨转移预测模型,以识别具有高骨转移风险的患者。本研究旨在开发基于机器学习的预测模型来预测乳腺癌发生骨转移的概率。方法: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The 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中提取2010年—2015年诊断的乳腺癌患者数据,并通过最小绝对收敛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变量进行筛选,纳入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风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本研究使用决策树、弹性网络、K最近邻、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ogistic回归、神经网络、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极限梯度提升等9种机器学习算法,通过随机搜索和5倍交叉验证调整模型超参数,构建乳腺癌骨转移预测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价,得到最优模型,并基于最优模型分析变量的重要性。最后,应用最优模型建立预测乳腺癌骨转移风险的网络计算器。本队列研究严格遵循《加强流行病学中观察性研究报告质量》(Strengthening the Reporting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in Epidemiology,STROBE)指南中的各项条目。结果:本研究纳入10106例乳腺癌患者,训练集7073例患者,验证集3033例患者,在这两个队列中,分别有4494例(63.5%)和1927例(63.5%)患者发生骨转移。种族、病理学分级、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状态、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状态、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状态、N分期、肺转移、放疗、化疗、手术是骨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使用训练集和验证集对模型进行验证,综合ROC曲线的AU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等评价指标发现极限梯度提升算法优于其他机器学习算法。最后,本研究利用极限梯度提升算法构建预测乳腺癌骨转移的网络计算器,链接为https://bcbm.shinyapps.io/DynNomapp/。结论:本研究开发基于机器学习的预测模型,用于预测乳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概率,希望有助于临床医师作出更合理的治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骨转移 预测模型 机器学习 网络计算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式冲击波在松质骨中传播的流固耦合模拟
18
作者 何璐瑶 郭安忆 +4 位作者 吴二军 王博 刘青泉 刘亚军 陈晓东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1-669,共9页
为探究放射式冲击波在多孔结构的松质骨及孔隙流体中的传播规律,建立了基于CT图像三维重建和不同骨体积分数的基于Voronoi设计的松质骨模型,以及放射式冲击波装置、软组织层、皮质骨和骨髓流体,应用有限元流固耦合方法进行显示动力学仿... 为探究放射式冲击波在多孔结构的松质骨及孔隙流体中的传播规律,建立了基于CT图像三维重建和不同骨体积分数的基于Voronoi设计的松质骨模型,以及放射式冲击波装置、软组织层、皮质骨和骨髓流体,应用有限元流固耦合方法进行显示动力学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模拟放射式冲击波穿透软组织层在松质骨及孔隙流体中的传播特性.靠近皮质骨的松质骨区域受力明显,孔隙流体中也存在压力和流速变化.提高冲击波驱动压力和减小松质骨的骨体积分数,都会使骨小梁所承受的压力和有效应力增大,孔隙流体的受力和流速也随之增大.该结果为放射式冲击波对骨科疾病的有限元模拟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同时也为体外冲击波对骨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式冲击波疗法 医用冲击波 松质骨 三维建模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荧光标记的人高骨转移肺腺癌细胞株的建立及其转录组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陆悦 仇荣 +2 位作者 邓妍 刘星羽 杜玉珍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7-265,共9页
背景与目的骨是肺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但肺腺癌骨转移的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肺腺癌骨转移机制研究缺乏易于示踪且稳定高骨转移的肺腺癌细胞模型,因此,本研究旨在建立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 luorescent protein,GFP)和萤火虫荧光素酶(firef... 背景与目的骨是肺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但肺腺癌骨转移的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肺腺癌骨转移机制研究缺乏易于示踪且稳定高骨转移的肺腺癌细胞模型,因此,本研究旨在建立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 luorescent protein,GFP)和萤火虫荧光素酶(firefly luciferase,LUC)双标记的人高骨转移肺腺癌细胞株,为肺腺癌骨转移的研究提供新的实验工具。方法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GFP-LUC经左心室注射至裸鼠体内构建骨转移模型,经连续3次体内驯化,获取人高骨转移肺腺癌细胞株A549-GFP-LUC-BM3;CCK-8(cell counting kit-8)、克隆形成实验比较A549-GFP-LUC-BM3细胞株和亲本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以及Western blot比较迁移和侵袭能力;并进一步将A549-GFP-LUC-BM3细胞和亲本细胞行测序转录组学分析。结果成功建立人高骨转移肺腺癌细胞A549-GFP-LUC-BM3,相较于亲本细胞,该细胞骨转移发生率显著提高,且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增强。转录组学测序结果显示,相较于亲本细胞,A549-GFP-LUC-BM3细胞中共筛选到差异基因2954个,其中1021个基因上调,1933个基因下调;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定位于细胞外周、质膜以及细胞外基质等细胞组分,分子功能主要富集在信号受体结合、钙离子结合和细胞外基质结构成分等,生物过程富集在细胞黏附和生物黏附等;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在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对外源性物质的代谢、视黄醇代谢、细胞黏附分子、CYP对药物代谢、类固醇激素的生物合成以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信号通路上显著富集。结论成功建立GFP和LUC双标记的人高骨转移肺腺癌细胞株,该细胞株在生物学行为水平和转录组测序水平均提示具有高骨转移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骨转移 动物模型 细胞株 转录组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微植体动态植入过程有限元数值仿真
20
作者 苗学林 张洪伟 +2 位作者 仇玲玲 吉康康 张家麒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9-544,共6页
目的 建立自攻型正畸微植体动态植入模型,研究微植体动态植入过程中周围骨应力分布情况。方法 基于CBCT数据重建口腔三维模型;利用ABAQUS软件建立微植体和种植区域骨组织的有限元模型;使用三维动态有限元方法,对微植体受40 N轴向推进力... 目的 建立自攻型正畸微植体动态植入模型,研究微植体动态植入过程中周围骨应力分布情况。方法 基于CBCT数据重建口腔三维模型;利用ABAQUS软件建立微植体和种植区域骨组织的有限元模型;使用三维动态有限元方法,对微植体受40 N轴向推进力、0.5 r/s恒定转速植入骨内的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 成功建立了自攻型正畸微植体动态植入过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可视化展示了微植体动态植入过程;结果发现植入阶段和螺纹位置对骨应力分布影响明显且不同骨质应力状态差异明显:在植入过程中,皮质骨最大应力为167 MPa,稳定阶段最大应力为50 MPa;松质骨最大应力为30 MPa。结论 植入阶段和螺纹位置对骨应力分布影响明显;皮质骨和松质骨应力差异明显。可以利用应力特征判断骨质类型,通过种植体周围的骨应力分布情况判断颌骨是否处于合适的种植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微植体 皮质骨 松质骨 应力 三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