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6篇文章
< 1 2 1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浸金高盐废水的双极膜电渗析资源化处理
1
作者 杨玮 宝冬润 +2 位作者 龙涛 邓莎 杨超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36-1246,共11页
浸金废水中高盐组分的去除与资源化是其处理的关键环节。基于双极膜电渗析对含盐废水独特的酸碱原位生成能力,研究采用自主研制的双极膜电渗析装置资源化处理灵宝某黄金冶炼厂经过“杂质预处理+金属离子去除+破氰”处理的浸金高盐废水,... 浸金废水中高盐组分的去除与资源化是其处理的关键环节。基于双极膜电渗析对含盐废水独特的酸碱原位生成能力,研究采用自主研制的双极膜电渗析装置资源化处理灵宝某黄金冶炼厂经过“杂质预处理+金属离子去除+破氰”处理的浸金高盐废水,考察了双极膜类型、电流密度、循环流量、极室电解质浓度等操作参数对装置运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改性双极膜组装的双极膜电渗析装置在电流密度40 mA/cm^(2)、循环流量60 L/h、极室Na_(2)SO_(4)质量浓度4%条件下运行效果最佳。经装置处理240 min后的浸金高盐废水电导率从52.8 mS/cm降至2.4 mS/cm,碱收率达到73.66%,产能为1.282 kg/(m^(2)·h),电流效率为69.43%,同步实现了浸金高盐废水的脱盐和有价资源的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膜电渗析 浸金高盐废水 改性双极膜 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解郁方治疗双相抑郁火热内郁证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2
作者 尹冬青 贾竑晓 +2 位作者 李雪 郑思思 宁艳哲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9-486,共8页
目的明确清热解郁方治疗双相抑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中药、西药安慰剂对照设计方法。对符合入组标准的双相抑郁火热内郁证的患者80例,按照1∶1比例,将患者分为试验组(西药模拟片+中药配方颗粒)和对照组(西药... 目的明确清热解郁方治疗双相抑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中药、西药安慰剂对照设计方法。对符合入组标准的双相抑郁火热内郁证的患者80例,按照1∶1比例,将患者分为试验组(西药模拟片+中药配方颗粒)和对照组(西药+中药安慰剂),入组后脱落7例,试验组36例,对照组37。分别于基线期和治疗后第2周、第4周、第8周进行中医火热内郁证积分(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t Internal Depression Syndrome,TCMI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24 Item,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33项轻躁狂清单(Hypomania Checklist-33,HCL-33)、Young氏躁狂量表(Young Manic Rating Scale,YMRS)和治疗不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分,记录重要体征、不良事件;分别于筛选期和治疗后的第8周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和心电图检查;中途退出患者的检查项目同第8周。主要治疗效果评价指标为第8周HAMD评分较基线的变化。次要治疗效果评价指标:第8周TCMIDS、HAMA、HCL-33、YMRS评分较基线的变化。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不同时点HAMD-24项量表评分较基线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第4周和第8周时HAMD-24项量表评分下降幅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TCMIDS评分和HAMD评分不同时点较基线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TCMIDS评分、HAMD评分在第4周和第8周量表评分下降幅度更为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YMRS和HCL-33评分不同时点较基线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清热解郁方能有效缓解双相抑郁的抑郁和焦虑情绪,且较西药有更多优势,另外对双相情感障碍轻躁狂或躁狂相关症状有一定疗效,且该疗法无转燥风险,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抑郁 双相情感障碍 清热解郁方 随机对照试验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铁催化水解离中间层及双极膜性能研究
3
作者 杨蕊 范云双 +1 位作者 吴秀翠 王杰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9,共12页
研究了埃洛石纳米管(HNTs)和含铁化合物在双极膜(BPM)界面层中对水解离的影响.采用流延法将FeCl_(3)掺杂的改性埃洛石纳米管(FeCl_(3)-HNTs)作为中间层进行双极膜的制备,并与空白双极膜、HNTs-BPM及商业双极膜进行对比,探究不同双极膜... 研究了埃洛石纳米管(HNTs)和含铁化合物在双极膜(BPM)界面层中对水解离的影响.采用流延法将FeCl_(3)掺杂的改性埃洛石纳米管(FeCl_(3)-HNTs)作为中间层进行双极膜的制备,并与空白双极膜、HNTs-BPM及商业双极膜进行对比,探究不同双极膜的性能.通过FTIR、XPS、SEM和EDS等表征研究了中间层材料的化学组成和结构;通过I~V曲线、EIS、稳定性和产酸碱情况对双极膜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空白样品相比,在电流密度为50 mA/cm^(2)条件下,FeCl_(3)-HNTs-BPM的跨膜电压降低了46%,180 min后H^(+)和OH^(-)浓度分别达到0.215 mol/L和0.225 mol/L,电流效率为81.2%,能耗为3.36 kW·h/kg;在24 h的监测下双极膜的电压变化幅度较小(1.16 V到1.25 V),具有良好的电压稳定性,且未出现分层现象,表明FeCl_(3)-HNTs作为中间层制备的双极膜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膜 埃洛石纳米管 水解离 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BE代数的双极值模糊滤子
4
作者 姜曼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6,共8页
把双极值模糊集与伪BE代数相结合,首先在伪BE代数中给出了双极值模糊滤子的概念并讨论其性质,研究了双极值模糊集是双极值模糊滤子的条件;其次在伪BE代数中定义了双极值模糊交换滤子;最后讨论了双极值模糊滤子与双极值模糊交换滤子的关系.
关键词 伪BE代数 双极值模糊集 双极值模糊滤子 双极值模糊交换滤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Sigma-Delta/Cyclic ADC的温度传感器的设计
5
作者 李潇然 卓恩锐 +2 位作者 张蕾 张思涵 鲍家乐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9-436,共8页
基于CMOS 55 nm工艺,设计了一种采用Sigma-Delta/Cyclic混合架构ADC的温度传感器,其由感温模块和Sigma-Delta/Cyclic ADC构成.感温模块采用双极型晶体管(BJT)作为感温器件,并采用电流镜动态元件匹配、斩波等技术来提高感温模块精度.为... 基于CMOS 55 nm工艺,设计了一种采用Sigma-Delta/Cyclic混合架构ADC的温度传感器,其由感温模块和Sigma-Delta/Cyclic ADC构成.感温模块采用双极型晶体管(BJT)作为感温器件,并采用电流镜动态元件匹配、斩波等技术来提高感温模块精度.为实现对感温模块输出信号的精确量化,采用了Sigma-Delta/Cyclic混合架构ADC,由一阶Sigma-Delta ADC量化高位数字码,再由Cyclic ADC量化低位数字码,相比于仅采用一阶Sigma-Delta ADC量化的结构,在同等精度下至少可节省50%的转换时间.仿真结果表明,在2.5 V电源和50 kHz的时钟输入下,温度传感器在30 ms的转换时间内可实现16 bit的测温结果,在-45~125℃的温度范围内能达到最大±0.3℃的测温误差和4 m℃的测温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传感器 双极型晶体管 Sigma-Delta/Cyclic AD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串扰电压峰值的IGBT模块键合线老化监测方法
6
作者 张硕 王耕籍 +1 位作者 尹金良 杜明星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14-320,共7页
针对IGBT模块键合线老化监测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串扰电压峰值的监测方法,该方法以IGBT模块构成的半桥电路为研究对象,基于IGBT模块的开关模态,对键合线脱落机理及串扰电压产生过程详细分析,并对串扰电压分段建模;推导出键合线脱落对... 针对IGBT模块键合线老化监测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串扰电压峰值的监测方法,该方法以IGBT模块构成的半桥电路为研究对象,基于IGBT模块的开关模态,对键合线脱落机理及串扰电压产生过程详细分析,并对串扰电压分段建模;推导出键合线脱落对串扰电压形成各个阶段的影响,进而通过对串扰电压峰值的测量实现对IGBT模块键合线健康状况的实时监测;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IGBT 串扰 逆变器 键合线 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患者脑白质网络节点强度差异研究
7
作者 刘海燕 史家波 +3 位作者 花玲玲 阎锐 汤浩 姚志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1-326,共6页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患者脑白质网络节点强度的差异,分析患者不同脑区的结构连接受损情况及其在鉴别中的作用。方法纳入91例基线诊断为抑郁发作的患者,经过≥9年的自然观察随访后,最终确定23例维持抑郁障碍诊断(单相组)和18例维...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患者脑白质网络节点强度的差异,分析患者不同脑区的结构连接受损情况及其在鉴别中的作用。方法纳入91例基线诊断为抑郁发作的患者,经过≥9年的自然观察随访后,最终确定23例维持抑郁障碍诊断(单相组)和18例维持双相障碍诊断(双相组)的患者纳入分析。同时纳入3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受试者在入组时均接受弥散张量成像扫描,采用确定性纤维追踪技术构建脑白质结构加权网络。比较三组间脑白质网络的节点连接强度差异,进一步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差异脑区对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双相组在左前扣带回的节点强度较单相组降低(3.89±0.76 vs.4.74±0.60),在右尾状核(4.94±1.26 vs.3.46±0.99)、右苍白球(1.98±0.67 vs.1.25±0.29)的节点强度较单相组升高(P<0.01,FWE校正)。左前扣带回、右尾状核、右苍白球3个脑区的连接强度联合鉴别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5(95%CI:0.91~0.99;P<0.01),敏感度0.89,特异度0.87。结论脑结构网络的节点强度差异可以作为一个潜在的影像学生物标志物识别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联合差异脑区的节点强度可以得到更好的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双相障碍 弥散张量成像 大脑结构网络 节点强度 ROC曲线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膜电渗析资源化巯基乙酸钠废水再生巯基乙酸的研究
8
作者 张莉 娄玉峰 +4 位作者 张委 刘方旺 蓝靖 赵宗山 付昆明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29,共10页
巯基乙酸钠是硫氨酯尾液的主要成分,因其高毒性、高盐、高化学需氧量的特点,使硫氨酯尾液成为一类极难处理的化工生产废水。通常采用萃取、过滤、酸化和蒸馏等复合工艺进行处理,但这种处理方法存在工艺复杂、成本高及可能产生二次污染... 巯基乙酸钠是硫氨酯尾液的主要成分,因其高毒性、高盐、高化学需氧量的特点,使硫氨酯尾液成为一类极难处理的化工生产废水。通常采用萃取、过滤、酸化和蒸馏等复合工艺进行处理,但这种处理方法存在工艺复杂、成本高及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为解决巯基乙酸钠废水资源化利用的难题,采用三隔室双极膜电渗析(Bipolar Membrane Electrodialysis Device,BMED)装置,以巯基乙酸钠转化率、电流效率、平均膜对电压及能耗等作为评价指标,考察操作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电流密度、膜间距对BMED资源化巯基乙酸钠废水处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为75 min、电流密度为400 A/m^(2)、反应温度为40℃、膜间距为50μm的优化运行条件下,BMED的巯基乙酸钠转化率为98.32%,电流效率达到86.01%,生产能耗为93.54kW·h/t。该研究结果可为巯基乙酸钠废水生产巯基乙酸提供新的工艺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膜 电渗析 资源化 巯基乙酸钠废水 巯基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差异
9
作者 贾海玲 杨永涛 崔利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6-292,共7页
目的探索青少年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方法纳入年龄15~24岁的重性抑郁障碍患者32例(单相组)、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53例(双相组)、健康对照25名(对照组)。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目的探索青少年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方法纳入年龄15~24岁的重性抑郁障碍患者32例(单相组)、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53例(双相组)、健康对照25名(对照组)。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32项轻躁狂症状清单(32-item hypomania checklist,HCL-32)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所有受试者外周血的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单相组相比,双相组发病年龄更小、总病程更长、本次病程更短、HAMD评分更低、HCL-32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干扰素γ(interferon-γ,INF-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2,TNFR2)、IL-4、IL-10、IL-1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和对照组相比,单相组和双相组的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升高(均P<0.05),而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IL-13水平降低(均P<0.05);双相组INF-γ、TNFR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与单相组相比,双相组的INF-γ[43.25(29.27,53.63)pg/mL vs.62.76(39.27,89.16)pg/mL]、IL-13[16.92(14.74,24.02)pg/mL vs.22.29(17.35,36.52)pg/mL]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13(OR=1.078,95%CI:1.011~1.150,P=0.022)与双相抑郁障碍独立相关联。结论青少年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存在炎症细胞因子的改变,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IL-13、INF-γ水平高于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较高水平的IL-13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双相障碍 重性抑郁障碍 炎症 细胞因子 促炎细胞因子 抗炎细胞因子 IL-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靠背常规直流断流机理分析及优化策略
10
作者 谢惠藩 武霁阳 +3 位作者 彭光强 刘涛 黄伟煌 陈潜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78-186,共9页
针对2023年8月19日鲁西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因区外交流故障引起直流电流长期断流导致双极闭锁事件,分析了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的电流建立机理,阐述了鲁西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直流电流建立不成功的原因,提出了低电流场景下阀控补发脉冲优化... 针对2023年8月19日鲁西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因区外交流故障引起直流电流长期断流导致双极闭锁事件,分析了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的电流建立机理,阐述了鲁西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直流电流建立不成功的原因,提出了低电流场景下阀控补发脉冲优化策略,实时数字仿真(RTDS)平台的仿真结果验证了其有效性,并已成功在现场实施应用。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所提优化策略有效消除了由区外交流故障引发的鲁西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直流电流长时间断流和双极闭锁风险,显著提升了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靠背常规直流 断流 双极闭锁 阀控补发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膜制酸碱传质过程的数值模拟
11
作者 曾娟 张玉凤 +1 位作者 刘孟 余侃萍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28,132,共7页
为明晰利用双极膜将盐转化为酸碱过程的传质规律并以此指导工业生产,以Na_(2)SO_(4)为原料,依据Nernst-Planck方程、泊松方程构建双极膜单元模型,采用COMSOLMultiphysics软件计算确定网格数、膜基团容量等关键参数,模拟计算了不同膜单... 为明晰利用双极膜将盐转化为酸碱过程的传质规律并以此指导工业生产,以Na_(2)SO_(4)为原料,依据Nernst-Planck方程、泊松方程构建双极膜单元模型,采用COMSOLMultiphysics软件计算确定网格数、膜基团容量等关键参数,模拟计算了不同膜单元电压、进料浓度条件下盐的转化率,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双极膜单元网格数为30000、阴/阳膜离子膜基团容量为300mol/m^(3)时,获得的传质模型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度较高;在此基础上,计算获得了双极膜单元中电势分布、离子分布、离子迁移通量分布等传质过程数据,发现利用双极膜将Na_(2)SO_(4)转化为相应酸碱的传质效率及能效主要与跨膜压降、膜单元电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膜 传质 模型 数值模拟 离子交换膜 电渗析 膜分离 酸碱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静暂态电压稳定性的双极直流不平衡配电系统DG规划方法
12
作者 徐艳春 王霖 +2 位作者 宋文宇 席磊 MI Lu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01-2510,I0097-I0101,共15页
含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双极直流配电系统是未来配电网发展的重要形态之一,但由于DG接入方式、数量、容量、位置以及系统正负极负荷不平衡对系统静暂态电压稳定性影响不同,目前相关研究尚缺乏对此问题的分析。该文... 含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双极直流配电系统是未来配电网发展的重要形态之一,但由于DG接入方式、数量、容量、位置以及系统正负极负荷不平衡对系统静暂态电压稳定性影响不同,目前相关研究尚缺乏对此问题的分析。该文首先将DG等效为受控电流源,推导分析了DG接入方式、容量及负荷不平衡度对系统静态下电压不平衡度的影响;其次,基于单极故障下光伏型DG与交流电网暂态放电情况,推导分析了DG接入方式、位置、容量与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性的关系;再者,基于多目标蜣螂优化算法提出以系统静暂态电压稳定性与DG接入成本为目标的DG接入方案规划方法,采用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法筛选出DG接入的最佳折中方案。最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改进IEEE14、IEEE33双极直流配电系统验证该文所提优化方法的普适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暂态电压稳定性 双极直流配电网 负荷不平衡 DG选址定容 蜣螂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BT相变冷板的设计和数值模拟
13
作者 潘子升 周俊屹 +1 位作者 余时帆 胡桂林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06-513,531,共9页
针对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模块散热中功率密度高且散热负荷随工况变化的问题,基于制冷剂对流散热和蒸发潜热的微通道沸腾相变散热技术可对IGBT芯片进行有效散热,建立了三维、伪瞬态算法稳态和流体体积(VOF)相变的综合数学模型。研究了... 针对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模块散热中功率密度高且散热负荷随工况变化的问题,基于制冷剂对流散热和蒸发潜热的微通道沸腾相变散热技术可对IGBT芯片进行有效散热,建立了三维、伪瞬态算法稳态和流体体积(VOF)相变的综合数学模型。研究了R1233zd、R1234ze、R134a三种相变制冷剂在单片IGBT微通道沸腾相变散热器中的散热性能;在单片的基础上进行了多片IGBT串联、并联、串并联三种不同流道设计的微通道沸腾相变散热器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R134a在6 L/min流速工况下,较其他两种相变制冷剂散热性能更优;串联流道比并联和串并联流道芯片温升低34.5%,其整体温升低于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 散热器 数值模拟 制冷剂 流体体积(VOF)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M32驱动的可触摸调控DBD高压逆变电源
14
作者 王兴权 余洁 +3 位作者 袁林森 刘玲丽 谭礼军 朱荣兴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7-188,共12页
针对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高压逆变电源的许多参数只能用机械按钮调节,且电源内部封闭容易出现负载不适配的问题,设计了一款STM32驱动的可触摸调控DBD高压逆变电源,其频率、占空比连续可调,以匹配不同类型的DBD负载。电源电路主要... 针对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高压逆变电源的许多参数只能用机械按钮调节,且电源内部封闭容易出现负载不适配的问题,设计了一款STM32驱动的可触摸调控DBD高压逆变电源,其频率、占空比连续可调,以匹配不同类型的DBD负载。电源电路主要包括IGBT半桥逆变主电路、IGBT驱动及隔离电路、过流保护电路和过温保护电路。采用STM32F103ZET6作为主控芯片产生两路脉宽调制信号,信号经过电压放大后输入6N137芯片及图腾柱电路进行光电信号的隔离及功率放大,再驱动2个IGBT开关管G4PH50UD工作。电源利用STM32芯片对电流和温度反馈电压进行采样,根据电压大小来判断是否关闭输出。最后,搭建一台可触摸调控DBD高压逆变电源样机,参数为频率5.5~25 kHz可调,占空比0~40%可调,过温和过流保护关断响应时间0.05~500 ms可调,对等离子体负载进行放电匹配验证了样机的适应性和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M32芯片 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驱动及隔离 可触摸调控 介质阻挡放电 高压逆变电源 等离子体负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器件状态辨识的时域反射信号方法研究
15
作者 成庶 游歆雨 +2 位作者 刘畅 袁炜钰 吕壮壮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58-2768,共11页
为解决在进行电力电子器件故障状态辨识时因受原系统工作信号影响导致实时性、准确性和成本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扩展频谱时域反射法进行电力电子器件故障状态辨识的方法。由于电力电子器件在发生故障时其阻抗会发生变化,信号在遇... 为解决在进行电力电子器件故障状态辨识时因受原系统工作信号影响导致实时性、准确性和成本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扩展频谱时域反射法进行电力电子器件故障状态辨识的方法。由于电力电子器件在发生故障时其阻抗会发生变化,信号在遇到阻抗不匹配点时会发生反射,通过提取反射信号的特征可以对故障点的类型和位置进行分析。首先,根据反射信号传输特性构建基于扩展频谱时域反射法进行状态辨识的平台模型,并以IGBT为例,通过其阻抗特性和内部结构论证了利用该方法进行IGBT故障状态辨识的可行性。然后用Simulink搭建平台仿真模型,完成对器件的阻抗辨识,进而搭建硬件平台,包括高频信号的调制、发射电路和反射信号捕获电路,实现对反射特征的采集和预处理,对测试信号和反射信号进行相关运算,从相关波形中提取阻抗特征信息。平台实现了对电阻的阻抗值辨识,并对正常IGBT和短路IGBT进行测试,辨识出2种工况的IGBT在有触发信号和无触发信号状态时分别呈现出的阻抗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基于侵入式信号的电力电子器件故障检测方法,该方法所采用的测试信号由于其高频的特性不会对原系统工作信号造成干扰,并且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研究结果可以为IGBT的健康状态评估和检修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 扩展频谱时域反射法 相关运算分析 特征阻抗辨识 器件故障状态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抑郁风险的列线图识别模型构建
16
作者 邓咏妍 田霄翌 +5 位作者 张婷婷 徐沛琳 贾娜·木海 周亮 黄悦勤 刘肇瑞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77-584,共8页
目的:探索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患者在社会人口学和临床特征的差异,并构建双相抑郁列线图识别模型。方法:基于“中国精神障碍队列研究”数据库,纳入符合DSM-5诊断标准的单相抑郁患者2643例和双相抑郁患者250例,比较两组社会人口学、临床... 目的:探索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患者在社会人口学和临床特征的差异,并构建双相抑郁列线图识别模型。方法:基于“中国精神障碍队列研究”数据库,纳入符合DSM-5诊断标准的单相抑郁患者2643例和双相抑郁患者250例,比较两组社会人口学、临床特征、临床检查结果等方面差异,疾病严重程度通过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双相抑郁的关联因素,并构建列线图识别模型。结果:男性(OR=1.48)、有工作(OR=1.38)、发作无忧郁特征(OR=2.33)、体质指数(BMI)在正常至肥胖范围(OR=2.48、2.49、4.65)、有精神病性特征(OR=2.14)、发作具有混合特征(OR=9.36)、共患躯体疾病(OR=2.47)、抑郁发作次数为4次及以上(OR=1.67)、发病年龄更早(OR=0.95)、病程更长(OR=1.03)、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得分更高(OR=1.02)是双相抑郁的特征。列线图模型AUC为0.81(95%CI:0.78~0.84),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为χ^(2)=6.96(P>0.05),校准曲线拟合良好,模型拟合度良好,决策曲线(DCA)显示当双相抑郁风险处于较大区间范围0~0.9时,列线图的净获益水平高于“不干预”和“全干预”方案,说明模型有良好的临床获益和适用性。结论:基于筛出的社会人口学和临床特征相关变量构建的列线图可较准确地识别双相抑郁风险,为早期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双相抑郁 单相抑郁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障碍患者的风险决策偏好:来自三水平元分析的证据 被引量:1
17
作者 陆嘉琦 李雨斯 何贵兵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24,I0001-I0010,共35页
本研究采用三水平元分析定量估计双相患者与健康个体的风险决策偏好差异,并检验该差异是否受到样本特征和测量特征的调节。基于71篇文献和176个效应量的元分析发现,双相患者比健康个体更偏好风险寻求(Hedges'g=0.301),且这一偏好在... 本研究采用三水平元分析定量估计双相患者与健康个体的风险决策偏好差异,并检验该差异是否受到样本特征和测量特征的调节。基于71篇文献和176个效应量的元分析发现,双相患者比健康个体更偏好风险寻求(Hedges'g=0.301),且这一偏好在风险态度量表(Hedges'g=0.624)、行为实验任务(Hedges'g=0.252)和日常风险行为(Hedges'g=0.312)中都稳定存在。同时,该差异还受到年龄(β=0.009)和心境阶段的调节,其中不论心境阶段如何,双相患者均比健康个体更偏好风险寻求(缓解期:Hedges'g=0.245;<轻>躁狂期:Hedges'g=0.604;重性抑郁期:Hedges'g=0.417)。此外,在行为实验任务中,该差异受到年龄(β=0.012)和地区的调节。特别是欧洲(Hedges'g=0.419)和南美洲(Hedges'g=0.420)的患者,以及在爱荷华赌博任务(Hedges'g=0.396)和剑桥赌博任务(Hedges'g=0.220)中的患者,均比健康个体更偏好风险寻求;而在日常态度和行为中,该差异仅受到心境阶段的调节,<轻>躁狂期患者(Hedges'g=0.747)比健康个体更偏好风险寻求。本研究首次通过多种风险决策偏好测量类型探讨双相障碍与风险决策的关系,得出了较稳定的结果,并提出未来研究应充分考虑心境阶段、任务类型等因素的影响,深入挖掘双相障碍影响风险决策的心理机制,为双相障碍的临床管理和心理教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风险决策 元分析 决策范式 跨心境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酸钠双极膜电渗析制牛磺酸探索
18
作者 王新时 朱慧婷 +1 位作者 丛梅 赵基钢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88-1092,共5页
研究探讨了双极膜电渗析法(BMED)在牛磺酸钠制备牛磺酸中的应用,旨在解决传统结晶分离法收率低和操作复杂的问题。研究使用SED-30型双极膜电渗析装置,考察了电极电压、盐碱室体积比、原料浓度和循环流量等因素对牛磺酸分离性能的影响。... 研究探讨了双极膜电渗析法(BMED)在牛磺酸钠制备牛磺酸中的应用,旨在解决传统结晶分离法收率低和操作复杂的问题。研究使用SED-30型双极膜电渗析装置,考察了电极电压、盐碱室体积比、原料浓度和循环流量等因素对牛磺酸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极电压、盐碱室体积比、原料浓度和循环流量的增加,牛磺酸钠的转化率得到提升。在优化条件下,即电极电压为13 V、盐碱室体积比为1∶1、原料浓度为42.31 g/L、循环流量为150 L/h,分离时间为40 min,牛磺酸的单程收率可以达到约95%。研究结果为牛磺酸的高效、环保生产提供了新方法,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膜 电渗析 牛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临床高危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19
作者 张盛敏 孟鑫宇 +11 位作者 徐颖珍 孙静雯 茆致康 周书喆 周天航 袁艺琳 谢晨妹 赵心瑞 马燕桃 马弘 于欣 管丽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1-1071,共11页
目的:比较双相情感障碍临床高危(CHR-BD)患者、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和低风险健康对照者(HC)的临床特征差异,为CHR-BD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在16~30岁门诊就诊者中首次联合使用BD风险标准和前瞻性结构化评估工具,纳入43例CHR-BD患者,以... 目的:比较双相情感障碍临床高危(CHR-BD)患者、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和低风险健康对照者(HC)的临床特征差异,为CHR-BD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在16~30岁门诊就诊者中首次联合使用BD风险标准和前瞻性结构化评估工具,纳入43例CHR-BD患者,以确保判定的准确性,同时纳入33例BD患者和32例HC,使用他评和自评工具评估3组研究对象临床症状、神经认知和整体功能水平。将CHR-BD和BD患者进行整合,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与诊断状态有关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CHR-BD组和BD组患者整体功能水平与症状及神经认知特征的相关性。结果:HC组、CHR-BD组和BD组研究对象症状及整体功能水平量表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C组比较,CHR-BD组和BD组患者心境症状(焦虑、抑郁和躁狂/轻躁狂)、精神病性症状、情感气质问卷总分及部分维度(循环、抑郁、易激惹和焦虑气质)得分均明显升高(P<0.001),整体功能水平明显降低(P<0.001)。与BD组比较,CHR-BD组患者过去1年最低整体功能水平得分明显升高(P=0.022),当前整体功能水平得分明显降低(P=0.005)。3组研究对象神经认知功能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去1年最低整体功能水平得分是研究对象诊断为BD的独立影响因素[比值比(OR)=0.952,95%置信区间(CI):0.917~0.988,P=0.010]。CHR-BD和BD患者当前整体功能水平均与抑郁(r=-0.417,P=0.005;r=-0.617,P<0.001)和焦虑症状(r=-0.360,P=0.018;r=-0.506,P=0.003)呈负相关关系。BD患者当前整体功能水平与终身躁狂/轻躁狂症状(r=-0.360,P=0.039)、精神病性症状(r=-0.502,P=0.003)和情感气质得分(r=-0.479,P=0.005)呈负相关关系,过去1年最低整体功能水平与终身躁狂/轻躁狂症状呈负相关关系(r=-0.391,P=0.024)。结论:CHR-BD与BD患者具有相似的心境症状特征,其整体功能水平与抑郁焦虑症状呈负相关关系。已发展为BD患者过去1年最低整体功能水平更差,且整体功能水平与躁狂/轻躁狂症状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临床高危 前驱期 临床特征 躁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障碍患者出院后抑郁症状程度的关联因素
20
作者 储文革 盛旋莲 +8 位作者 张婷婷 赵来田 刘肇瑞 陈燕 黄俊捷 胡凤领 王帅 徐小红 黄悦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2-397,共6页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患者出院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关联因素。方法:对符合DSM-5双相障碍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进行出院后追踪调查,采用自编人口学、临床和社会功能等信息收集调查表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临床特征评估由精神科医师面对面访谈完...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患者出院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关联因素。方法:对符合DSM-5双相障碍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进行出院后追踪调查,采用自编人口学、临床和社会功能等信息收集调查表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临床特征评估由精神科医师面对面访谈完成,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的抑郁状态,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症状表现。以单因素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双相障碍患者出院后抑郁状态及其严重程度的关联因素。结果:共追踪出院的298例双相障碍患者。追踪调查时合并精神病性症状(标化回归系数β=0.18)、家务劳动(β=0.23)、社会人际交往(β=0.17)、BPRS总分(β=0.46)与HAMD总分正关联;生产劳动及工作(β=-0.27)、个人生活料理(β=-0.15)与HAMD总分负关联。结论:双相障碍患者出院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对于双相障碍患者出院后有效控制精神病性症状,在社区加强社会功能康复,有利于减少复发,获得良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抑郁症状 关联因素 汉密顿抑郁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