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患者脑白质网络节点强度的差异,分析患者不同脑区的结构连接受损情况及其在鉴别中的作用。方法纳入91例基线诊断为抑郁发作的患者,经过≥9年的自然观察随访后,最终确定23例维持抑郁障碍诊断(单相组)和18例维...目的探讨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患者脑白质网络节点强度的差异,分析患者不同脑区的结构连接受损情况及其在鉴别中的作用。方法纳入91例基线诊断为抑郁发作的患者,经过≥9年的自然观察随访后,最终确定23例维持抑郁障碍诊断(单相组)和18例维持双相障碍诊断(双相组)的患者纳入分析。同时纳入3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受试者在入组时均接受弥散张量成像扫描,采用确定性纤维追踪技术构建脑白质结构加权网络。比较三组间脑白质网络的节点连接强度差异,进一步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差异脑区对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双相组在左前扣带回的节点强度较单相组降低(3.89±0.76 vs.4.74±0.60),在右尾状核(4.94±1.26 vs.3.46±0.99)、右苍白球(1.98±0.67 vs.1.25±0.29)的节点强度较单相组升高(P<0.01,FWE校正)。左前扣带回、右尾状核、右苍白球3个脑区的连接强度联合鉴别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5(95%CI:0.91~0.99;P<0.01),敏感度0.89,特异度0.87。结论脑结构网络的节点强度差异可以作为一个潜在的影像学生物标志物识别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联合差异脑区的节点强度可以得到更好的识别率。展开更多
含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双极直流配电系统是未来配电网发展的重要形态之一,但由于DG接入方式、数量、容量、位置以及系统正负极负荷不平衡对系统静暂态电压稳定性影响不同,目前相关研究尚缺乏对此问题的分析。该文...含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双极直流配电系统是未来配电网发展的重要形态之一,但由于DG接入方式、数量、容量、位置以及系统正负极负荷不平衡对系统静暂态电压稳定性影响不同,目前相关研究尚缺乏对此问题的分析。该文首先将DG等效为受控电流源,推导分析了DG接入方式、容量及负荷不平衡度对系统静态下电压不平衡度的影响;其次,基于单极故障下光伏型DG与交流电网暂态放电情况,推导分析了DG接入方式、位置、容量与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性的关系;再者,基于多目标蜣螂优化算法提出以系统静暂态电压稳定性与DG接入成本为目标的DG接入方案规划方法,采用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法筛选出DG接入的最佳折中方案。最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改进IEEE14、IEEE33双极直流配电系统验证该文所提优化方法的普适性和有效性。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患者脑白质网络节点强度的差异,分析患者不同脑区的结构连接受损情况及其在鉴别中的作用。方法纳入91例基线诊断为抑郁发作的患者,经过≥9年的自然观察随访后,最终确定23例维持抑郁障碍诊断(单相组)和18例维持双相障碍诊断(双相组)的患者纳入分析。同时纳入3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受试者在入组时均接受弥散张量成像扫描,采用确定性纤维追踪技术构建脑白质结构加权网络。比较三组间脑白质网络的节点连接强度差异,进一步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差异脑区对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双相组在左前扣带回的节点强度较单相组降低(3.89±0.76 vs.4.74±0.60),在右尾状核(4.94±1.26 vs.3.46±0.99)、右苍白球(1.98±0.67 vs.1.25±0.29)的节点强度较单相组升高(P<0.01,FWE校正)。左前扣带回、右尾状核、右苍白球3个脑区的连接强度联合鉴别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5(95%CI:0.91~0.99;P<0.01),敏感度0.89,特异度0.87。结论脑结构网络的节点强度差异可以作为一个潜在的影像学生物标志物识别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联合差异脑区的节点强度可以得到更好的识别率。
文摘含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双极直流配电系统是未来配电网发展的重要形态之一,但由于DG接入方式、数量、容量、位置以及系统正负极负荷不平衡对系统静暂态电压稳定性影响不同,目前相关研究尚缺乏对此问题的分析。该文首先将DG等效为受控电流源,推导分析了DG接入方式、容量及负荷不平衡度对系统静态下电压不平衡度的影响;其次,基于单极故障下光伏型DG与交流电网暂态放电情况,推导分析了DG接入方式、位置、容量与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性的关系;再者,基于多目标蜣螂优化算法提出以系统静暂态电压稳定性与DG接入成本为目标的DG接入方案规划方法,采用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法筛选出DG接入的最佳折中方案。最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改进IEEE14、IEEE33双极直流配电系统验证该文所提优化方法的普适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