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trieval of canopy biophysical variables from remote sensing data using contextual inform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肖志强 王锦地 +2 位作者 梁顺林 屈永华 万华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6期877-881,共5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biophysical parameters retrieved from remotely sensing data, a new algorithm was presented by using spatial contextual to estimate canopy variables from high-resolution remote sensi...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biophysical parameters retrieved from remotely sensing data, a new algorithm was presented by using spatial contextual to estimate canopy variables from high-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s. The developed algorithm was used for inversion of leaf area index (LAI) from Enhanced Thematic Mapper Plus (ETM+) data by combining with optimization method to minimize cost func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LAI is spati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false composition imagery from ETM+ and the accuracy of LAI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over the results retrieved by the conventional pixelwise retrieval methods, demonstrating that this method can be reliably used to integrate spatial contextual information for inverting LAI from high-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rse problem canopy biophysical variables contextual information leaf area inde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od1 Affects the Immune Functions and Biophysical Properties of Dendritic Cells Through TLR4 Signaling Pathway and Cytoskeleton Remodeling
2
作者 Xianmei Liu Xue Xia +2 位作者 LAmy Sung Weijuan Yao Zhu Zeng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52-153,共2页
Background Dendritic cells(DCs)are the most important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due to their professional and extremely efficient antigen-presenting function.The dynamics of cytoskeleton plays crucial regulated roles o... Background Dendritic cells(DCs)are the most important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due to their professional and extremely efficient antigen-presenting function.The dynamics of cytoskeleton plays crucial regulated roles on DCs’immune functions and biophysical properties.Several evidences show that tumor-derived suppressive cytokines deteriorate DCs’immune functions through remodeling their F-actin cytoskeleton.But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is still elusive.Tropomodulin1(Tmod1),a cytoskeleton-binding protein,regulates and stabilizes actin filaments lengths and cytoskeleton architecture,which involves in the regulations of the morphology,formation of neural dendrites and biophysical properties of cells.Our previous studies found that mature DCs(mDCs)had a higher expression of Tmod1 than immature DCs(imDCs). Therefore,it’s hypothesized that Tmod1 maybe involve in the modification of DCs’functions.Objective 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modl on the immune functions and biophysical properties of DCs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biological behaviors of DCs.Methods Bone marrow-derived cells were harvested from wild type(C57BL/6 J)mice and Tmod1 knockout mice(Tmod1 overexpressing transgenic(TOT)/Tmod1-/-)and differentiated to 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DCs)by rmGM-CSF and rmIL-4.imDCs were then matured by lipopolysaccharides(LPS)treatment.The expressions of the surface markers in DCs,including CD80,CD86,CD40,MHC-Ⅱand CCR7,were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Western blot and qRT-PCR.The inflammation cytokines such as IL-6,IFN-γ,IFN-βand IL-10 were also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The immune functions and the biophysical properties of DC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wild type and Tmod1 knockout mice.The F-actin content and dendritic pseudopodia of these two kinds of DCs were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and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 respectively.Finally,we detected the MyD88 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signaling pathway to discover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Results We found that Tmod1-deficient mDCs showed deficient antigen-presenting ability and they failed to express enough MHC-Ⅱ,co-stimulated molecules(CD80/86,CD40)and CCR7 on their cell surface.The secretions of the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L-6 and IFN-γwere decreased while the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 IFN-βand IL-10 were increased in the supernatant of Tmod1-deficient mDCs.As compared to DCs of wild type mice,the migration ability of DCs from Tmod1 knockout mice were dramatically damaged including their free migration and CCL19 mediated chemotaxis migration.However,we found that Tmod1 knockout had no effects on the imDCs’endocytosis ability.Furthermore,Tmod1 knockout DCs showed higher osmotic fragility,lower Young’s modulus,less F-actin content and shorter dendritic pseudopodia.Under LPS stimulation,the phosphorylation level of p65 and p38 were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d in Tmod1 knockout mice while the expression of p-IRF3 was upregulated.Conclusion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modl knockout leads to deficient antigen-presenting ability and impaired migration of DCs as well as their biophysical properties.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are due to the inhibitions of the TLR4-mediated NF-κB and p38 MAPK singling pathway and the activation of the IRF3 signaling pathway,as well as the disturbed reorganization of the F-actin cytoskeleton.Our results provide a new insight on the functions of Tmod1 which can affect the DCs’immune functions and biophysical properties through regulating the TLR4-mediated singling pathways and cytoskeleton remode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od1 DENDRITIC cells immune functions biophysical properties CYTOSKELET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Biophysical Cues on Cell Reprogramming
3
作者 Yang Song Song Li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4-15,共2页
Cell reprograming technologies have broad applications in cell therapy,disease modeling and drug screening.Direct reprogramming is the process of converting from one cell type into a very distantly related cell type.I... Cell reprograming technologies have broad applications in cell therapy,disease modeling and drug screening.Direct reprogramming is the process of converting from one cell type into a very distantly related cell type.In this direct conversion process,cells do not proceed through a pluripotent stage,which can be time-consuming and challenging due to spontaneous differentiation.This method also offers the advantage of circumventing the teratoma potential that is associated with using iPSCs.Previous work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with the use of genetic manipulation,fibroblasts can be directly converted into other cell types,including neurons,cardiomyocytes,blood cell progenitors,and hepatocytes.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microenvironment can directs cell fate,and in turn cells interact with or remodel their niches.Accumulativ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biophysical factors such as the microtopography and mechanical property of cell adhesive substrates regulate a variety of cellular functions such as migration,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which in turn can modulate wound healing,tissue remodeling and tumor growth,but there are limited number of studies on the roles of biophysical cues in cell reprogramming[1].Passive topographical cues offer a simple and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reprogramming efficiency without the need for biochemical manipulations.Our previous study has demonstrated that somatic cells cultured on the parallel microgrooves,which can replace the effects of small-molecule epigenetic modifiers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iPSCs reprogramming efficiency.The mechanism relies on the mechanomodulation of the cells’epigenetic state,specifically,an increase of histone H3 acetylation and H3K4 methylation[2].Additionally,in cardiomyocytes reprogramming study,culturing the fibroblasts on microgrooved substrate enhances the expression of cardiomyocyte genes by day 2 and improves the yield of partially reprogrammed cells at day 10.By combining microgrooved substrate with an optimized culture protocol,the conversion from fibroblasts to cardiomyocytes is increased through genetic changes and structural organization of sarcomeres[3].Besides biomaterial topography,recent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e effects of matrix stiffness on cell reprogramming.For example,a decrease of substrate stiffness can improve the iPSCs reprogramming efficiency,while an intermediate stiffness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neuronal reprogramming [4].Furthe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intracellular biomechanical chang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programming process.Cells interact with the biophysical factors in the microenvironment through an'inside-out'and'outside-in'feedback loop,which is mediated by focal adhesions and cytoskeleton [5].Therefore,we investigated the role of the intracellular mechanical structure in cell reprogramming.We showed,for the first time,that the mechanical property of cells was modulated during the early phase of reprogramming as determined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and high-throughput quantitative deformability cytometry(q-DC).We observed that cell stiffness increased by day 1 during reprogramming process,which was followed by a pronounced decrease within a few days.Examination of actin cytoskeleton showed that actin assembled into a network with a cage-like structure around the nucleus by day 1,but this structure along with the majority of the cytoskeleton gradually disappeared,coinciding with the changes in intracellular mechanical property.Furthermore,inhibition of actin contractility by using small molecules significantly altered the reprogramming efficiency.These findings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the mechanisms of how biophysical cues modulate cell fate.In any given physiological microenvironment,cells may experience various of biophysical inputs,which,as we show,may affect cell phenotype cha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FFECT biophysical CUES CELL REPROGRAMM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炎不同发展阶段牙周膜微环境中生化因素与力学因素的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万婉婷 傅玉婷 +1 位作者 王译婕 邹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5-273,共9页
目的探究牙周炎不同阶段牙周膜微环境生化因素(IL-1β、TGF-β1)与力学因素的变化规律。方法构建大鼠不同发展阶段的牙周炎模型(牙周炎发展早期和晚期),通过检测牙周膜内生化因子(IL-1β和TGF-β1)和牙周膜刚度变化,确定在体牙周炎微环... 目的探究牙周炎不同阶段牙周膜微环境生化因素(IL-1β、TGF-β1)与力学因素的变化规律。方法构建大鼠不同发展阶段的牙周炎模型(牙周炎发展早期和晚期),通过检测牙周膜内生化因子(IL-1β和TGF-β1)和牙周膜刚度变化,确定在体牙周炎微环境中生化因素和力学因素的变化规律。结果对于生化因子来说,牙周炎发生早期生长因子TGF-β1处于高水平状态,而炎症因子IL-1β含量较正常状态略有增高,但表达水平较低。随着炎症的发展,牙周炎晚期TGF-β1表达受到抑制,显著下降(晚期11.34±2.91 vs.早期20.41±2.64,P<0.01);相反,IL-1β的表达显著升高(晚期18.77±3.36 vs.早期8.24±1.47,P<0.01)。对于力学因素,牙周膜刚度与力学信号通路关键蛋白整合素α_vβ_3的表达随着牙周炎的发展而逐渐降低。另外,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在牙周炎晚期显著降低(晚期12.47±2.83 vs.早期21.15±4.38,P<0.05)。结论TGF-β1在牙周炎早期表达较高,可能参与维持牙周稳定,而晚期表达降低;IL-1β在晚期显著升高,可能抑制牙周成骨;力学因素基质刚度与整合素α_vβ_3表达随牙周炎发展逐渐降低,可能影响骨组织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微环境 生化因素 力学因素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强光杀菌机理及其在食品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叶子晗 王文骏 +2 位作者 周建伟 吕瑞玲 刘东红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5-305,共11页
脉冲强光作为一种新型食品非热杀菌技术,以其高效、便捷、环境友好等优势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脉冲强光的穿透性强、杀菌谱广,应用广泛,同时还可以保留食品质地、风味和口感,具有十分广阔的研究前景。然而,目前脉冲强光杀菌机理缺乏系统... 脉冲强光作为一种新型食品非热杀菌技术,以其高效、便捷、环境友好等优势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脉冲强光的穿透性强、杀菌谱广,应用广泛,同时还可以保留食品质地、风味和口感,具有十分广阔的研究前景。然而,目前脉冲强光杀菌机理缺乏系统性的研究,研究方法杂乱多样,不同效应之间的协同机制还不明确。基于上述问题,本文总结脉冲强光杀菌机理以及近年来该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首先利用VOS viewer软件和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脉冲强光杀菌的研究现状,为掌握脉冲强光杀菌技术的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提供准确的信息和线索;其次从脉冲强光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物理效应、光热效应和光化学效应3个方面出发,梳理脉冲强光对细菌多靶点、多核心、多系统的作用过程,以期揭示更深层次的脉冲强光杀菌作用机理;最后按照食品种类归纳脉冲强光杀菌的应用。未来,可通过进一步深入对脉冲强光杀菌作用机制的研究,强化与其他杀菌技术的联用,拓展食品杀菌领域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 VOS viewer 脉冲强光 杀菌机理 光热效应 生物物理效应 光化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区人工灌丛生态系统辐射收支及其生物物理响应机制
6
作者 乔成龙 杜灵通 +4 位作者 陈娜 王玉霞 蔡露露 施光耀 薛斌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7539-7549,共11页
为揭示生态修复工程引起的陆地生态系统地气间能量交互作用的生物物理响应机制,本文基于2019-2021年宁夏盐池荒漠草原区人工灌丛生态系统的辐射观测数据,分析了该生态系统的辐射收支特征;并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和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法,研究... 为揭示生态修复工程引起的陆地生态系统地气间能量交互作用的生物物理响应机制,本文基于2019-2021年宁夏盐池荒漠草原区人工灌丛生态系统的辐射观测数据,分析了该生态系统的辐射收支特征;并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和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法,研究了反照率对生物物理因子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不同季节,人工灌丛生态系统日内变化趋势大体相似;但变化幅度、峰值时间和日均值具有显著的季节差异。(2)下行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单峰变化,净辐射和净短波辐射也遵循相似的季节变化模式;下行短波辐射驱动了净辐射的季节性变化,生长季反照率的变化趋势整体呈现出凹谷特征。(3)土壤水分、饱和水汽压差和叶面积指数是影响反照率的主要生物物理因子,反照率与生物物理因子间存在非线性的响应关系。(4)降水事件及其耦联的土壤水分变化驱动了反照率的短期随机波动,调控短波辐射的短期收支过程;而人工灌丛植被的年内季节性生长决定了反照率的长期趋势。该研究补充了荒漠草原区人工灌丛生态系统的辐射收支过程认识,揭示了驱动反照率变化的关键生物物理因素,为荒漠生态系统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收支 反照率 生物物理因子 人工灌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雷达反演森林冠层参数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汝珏 张乾 邱凤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1-189,共9页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冠层生物物理参数表征冠层结构特征,森林结构多样性支持着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因此准确估算冠层结构参数对监测森林生态系统的变化至关重要。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冠层生物物理参数表征冠层结构特征,森林结构多样性支持着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因此准确估算冠层结构参数对监测森林生态系统的变化至关重要。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主动遥感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冠层参数的反演。本文总结了激光雷达在植被遥感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在冠层生物物理参数提取中的应用,对比分析了不同平台(地基、机载和星载)激光雷达提取参数的方法。结果表明:①地基激光雷达(Terrestrial laser scanner,TLS)、机载激光雷达(Aerial laser scanner,ALS)和星载激光雷达(Spaceborne laser scanner,SLS)3种激光雷达在生物物理参数的反演中各有其适用范围,其中,TLS适用于局部区域的精细结构研究,ALS适用于中等面积森林监测,SLS适用于全球尺度变化监测。②在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反演中,TLS提供了样地内LAI的精确分布,ALS提供多尺度LAI估计,SLS可以反演全球尺度的LAI。而在消光系数和聚集度指数(clumping index,CI)的反演中,TLS反演精度高、效率高,适用于精细结构研究;而ALS数据可反演大范围CI及消光系数。③激光雷达为森林结构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通过精确估算表征冠层结构特征的各类参数,有助于更好开展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动态监测。鉴于此,对激光雷达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展望,建议进一步融合TLS、ALS、SLS数据,优化反演算法,提高大范围和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参数反演精度,为生态学研究和森林管理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冠层生物物理参数提取 星载激光雷达 机载激光雷达 地基激光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电磁场调控骨代谢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凯 王忠华 郭洪章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50-754,共5页
骨质疏松症和后期并发的骨折是老年群体致残、致畸、致死的常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骨质疏松症的发病过程复杂,骨代谢紊乱、骨形成与骨吸收失衡是其主要的病理机制。脉冲电磁场作为一种无创、安全的生物物理治疗手段,近几年在... 骨质疏松症和后期并发的骨折是老年群体致残、致畸、致死的常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骨质疏松症的发病过程复杂,骨代谢紊乱、骨形成与骨吸收失衡是其主要的病理机制。脉冲电磁场作为一种无创、安全的生物物理治疗手段,近几年在促进骨组织的修复与重建方面受到了极大关注。脉冲电磁场能够激活压电效应以及骨形成相关的细胞因子,通过分子信号的逐级传递进而维持骨代谢的正向平衡,以减少骨量的流失,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医用价值和应用前景。笔者就脉冲电磁场在骨代谢调控机制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与突破进行系统总结与梳理,以期为脉冲电磁场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代谢 脉冲电磁场 生物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尺度下首都经济圈生境质量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朱梅涛 邢莉圆 +5 位作者 牛学瑶 刘晓煌 武杰 宋东阳 龚伦 安洪岩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6-409,共14页
为评估首都经济圈生境质量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的时空异质性,以多源异构遥感数据和生物物理模型为基础,评估首都经济圈1990至2020年的生境质量,利用空间相关性分析探究首都经济圈生境质量空间分异特征,之后采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 为评估首都经济圈生境质量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的时空异质性,以多源异构遥感数据和生物物理模型为基础,评估首都经济圈1990至2020年的生境质量,利用空间相关性分析探究首都经济圈生境质量空间分异特征,之后采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揭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景观格局等因素对首都经济圈生境质量影响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1)首都经济圈生境质量的分布格局与土地利用类型密切相关,林地生境质量得分高,建设用地和耕地生境质量得分低,多年分布格局总体较稳定。整体生境质量平均下降约3.51%,以快速城镇化的天津和廊坊两市最为显著,分别下降约23%和21%;(2)1990至2020年首都经济圈生境质量空间上存在正相关性,总体呈现高-高和低-低聚集,高-高聚集分布于研究区西北部区县,低-低聚集分布于研究区东南部区县;(3)1990至2020年各影响因素对首都经济圈生境质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总体上看,降雨、NDVI、海拔、NP、PD、IJI和SPLIT对首都经济圈生境质量的影响总体上呈正面效应,气温、GDP、人口密度、SHAPE、PARA_MN、PRD和SHDI对首都经济圈生境质量的影响总体上呈负面效应,COHESION对首都经济圈生境质量的影响正负效应相当。研究成果有利于为城市化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生物物理模型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首都经济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植树造林对地表温度的生物物理反馈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凯 张翔 张致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8349-8365,共17页
植树造林通过生物物理过程影响地表能量平衡,进而使地表温度发生变化。近年来,随着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的实施,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不断增长,然而造林对地表温度产生的影响却并不清楚。基于此,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配合窗口搜寻策... 植树造林通过生物物理过程影响地表能量平衡,进而使地表温度发生变化。近年来,随着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的实施,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不断增长,然而造林对地表温度产生的影响却并不清楚。基于此,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配合窗口搜寻策略和基于能量平衡方程的归因方法,探究了2003—2012年长江流域植树造林面积变化及其局地生物物理效应。结果表明:2003—2012年长江流域6.71%耕地转变为森林,1.33%草地转变为森林。相比2003年,2012年森林面积增加了0.48%。在年际时间尺度,耕地向森林转变使白天地表温度降低(0.26±0.03)℃,夜晚地表温度降低(0.08±0.03)℃,年均地表温度降低(0.17±0.02)℃;而草地向森林转变使白天地表温度降低(0.77±0.13)℃,夜晚地表温度升高(0.49±0.09)℃,年均地表温度降低(0.15±0.1)℃。耕地向森林转变在年内均呈现降温效应,其中6月份降温效应达到最大,11月降温效应达到最弱。草地向森林转变在年内仍以降温效应为主,其中5月份降温效应达到最大,11月份降温效应达到最弱,而在12月份引发了微弱的增温效应。两种造林方案在生长季降温效应均强于非生长季。归因分析表明:耕地转变为森林,反照率和感热通量分别主导了增温((0.119±0.004)℃)和降温效应((-0.13±0.05)℃)。对于草地转变为森林,入射长波辐射和感热通量分别主导了增温((0.903±0.166)℃)和降温效应((-1.703±0.193)℃)。入射短波辐射和发射率在两种造林方式中均分别产生微弱的降温和增温效应。本研究可为科学评估植树造林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提供理论参考,对长江流域可持续性森林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造林 地表温度 生物物理过程 能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传输模型多尺度反演植被理化参数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1
作者 肖艳芳 周德民 赵文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291-3297,共7页
植被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许多与植被有关的物质能量交换过程都与植被的理化参数密切相关,因此定量估算植被的理化参数含量对监测植被生长状况、森林火灾预警以及研究全球碳氮循环过程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众多定量反演植被... 植被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许多与植被有关的物质能量交换过程都与植被的理化参数密切相关,因此定量估算植被的理化参数含量对监测植被生长状况、森林火灾预警以及研究全球碳氮循环过程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众多定量反演植被理化参数的方法中,基于数学、物理学以及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建立起来的辐射传输模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辐射传输模型描述了植被与入射辐射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和特征,相对于传统的经验/半经验方法,辐射传输模型物理意义明确,具有稳定性和可移植性强的特点。在分析国内外最新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首先从植被叶片、冠层和像元3个不同的尺度阐述反演植被理化参数的辐射传输模型。叶片尺度上主要介绍PROSPECT模型和LIBERTY模型;冠层尺度上主要介绍SAIL冠层辐射传输模型以及PROSPECT与SAIL耦合的PROSAIL叶片-冠层辐射传输模型;像元尺度的植被理化参数反演目前主要采用冠层尺度的辐射传输模型。其次,分析尺度变化下植被理化参数遥感反演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不同尺度下模型参数敏感性的变化、辐射传输模型的选取以及混合像元的影响等。最后,总结展望植被理化参数反演多模型与多种数据源相互结合的研究趋势,以及将来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高光谱遥感卫星升空后所带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化参数 PROSPECT PROSAIL 尺度 辐射传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光谱遥感在植被理化信息提取中的应用动态 被引量:19
12
作者 谭昌伟 王纪华 +3 位作者 黄文江 刘良云 黄义德 严伟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1-156,共6页
概述了高光谱遥感信息的处理方法,综述和总结了高光谱遥感在植被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信息提取等方面的应用及国内外研究进展,阐述了植被指数应用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指出高光谱遥感在提取植被信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植被指数 植被理化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亚砜对小麦幼苗抗冷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宗学凤 张建奎 +1 位作者 李帮秀 王三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08-110,共3页
试验研究二甲亚砜(DMSO)浸种对小麦幼苗抗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2~5g/kg)的二甲亚砜浸种可提高冷害小麦幼苗膜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渗漏率,提高冷害小麦... 试验研究二甲亚砜(DMSO)浸种对小麦幼苗抗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2~5g/kg)的二甲亚砜浸种可提高冷害小麦幼苗膜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渗漏率,提高冷害小麦幼苗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根系活力,增加冷害小麦幼苗株高、干物质量和根冠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亚砜 小麦 幼苗 生理指标 抗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芯片技术应用及其趋势展望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春龙 李忠秋 +1 位作者 孙海霞 李长胜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15,共3页
结合生物芯片的原理及其实验过程,对生物芯片技术在基因序列分析、疾病诊断、药物研究、微生物检测、农林业生产、食品卫生监督、环境保护和监测诸多领域中的应用予以概括,同时对其发展前景加以展望。
关键词 生物芯片技术 原理 实验过程 基因序列分析 疾病诊断 药物研究 微生物检测 农业 林业 生产 食品卫生监督 环境保护 环境检测 生物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表热环境季节变化及与下垫面特征关系 被引量:15
15
作者 吴昌广 林姚宇 +3 位作者 王耀武 龚咏喜 崔红蕾 夏丽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30,共5页
为进一步揭示城市地表热环境的时空分异机制,利用遥感信息技术提取深圳市西部地区不同季节的地表温度、植被覆盖、不透水面、水分状况等下垫面特征参数,在此基础上分析地表热环境的季节变化特征及与下垫面生物物理参数的定量关系.结果表... 为进一步揭示城市地表热环境的时空分异机制,利用遥感信息技术提取深圳市西部地区不同季节的地表温度、植被覆盖、不透水面、水分状况等下垫面特征参数,在此基础上分析地表热环境的季节变化特征及与下垫面生物物理参数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热力景观的空间分布、强度随季节发生显著变化;不透水面指数、湿度指数与地表温度分别呈指数正相关、线性负相关且在不同季节表现稳定,而植被指数与地表温度呈非线性关系并随季节变化;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不透水面对地表温度的调节作用最大、地表湿度次之、植被覆盖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 生物物理参数 季节变化 遥感 深圳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辐照DNA导入番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邵耀椿 杨晓锋 丁海东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80-383,共4页
.激光与DNA作用将产生非线性共振、混沌、随机共振和随机混沌等非线性现象 ,使DNA变异、断裂 .因此激光辐照DNA导入番茄 ,有益于供体的一些显性基因性状在受体后代得到表达 ,品质得到改善 .对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分析表明 ,受体后代与受... .激光与DNA作用将产生非线性共振、混沌、随机共振和随机混沌等非线性现象 ,使DNA变异、断裂 .因此激光辐照DNA导入番茄 ,有益于供体的一些显性基因性状在受体后代得到表达 ,品质得到改善 .对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分析表明 ,受体后代与受体对照的同工酶图谱差异较大而与供体对照的同工酶图谱差异较小 ,这与它们在叶形与生长型表达上的差异是吻合的 .这些表明了激光辐照DNA已经导入受体 ,并得到整合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导入 番茄 后代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叶形 性状 供体 受体 表达 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不透水层覆盖度遥感估算 被引量:36
17
作者 周纪 陈云浩 +1 位作者 张锦水 李京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7年第3期13-17,27,共6页
应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研究城市环境生物物理组成,端元的确定是其关键。城市地表同物异谱现象显著,光谱变异强烈,对于高反照率地物尤其突出。端元的光谱变异对线性光谱混合模型拟合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以同种纯净地物光谱曲线形状具有相... 应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研究城市环境生物物理组成,端元的确定是其关键。城市地表同物异谱现象显著,光谱变异强烈,对于高反照率地物尤其突出。端元的光谱变异对线性光谱混合模型拟合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以同种纯净地物光谱曲线形状具有相似性为出发点,提出了一种端元优化选取方法,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北京城市地表不透水层覆盖度。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端元光谱变异性对线性光谱混合模型拟合结果的影响,进而提高城市不透水层覆盖度的估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元 光谱相似性 线性光谱混合模型 不透水层 城市生物物理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05年《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载文被引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华 伦志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96-601,共6页
依据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nceCitationIndexExpanded,SCIE)和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CitationReports,JCR),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2000~2005年《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载文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该刊论文平均单篇... 依据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nceCitationIndexExpanded,SCIE)和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CitationReports,JCR),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2000~2005年《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载文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该刊论文平均单篇被引次数为1.70次,被引作者分布于国内23个省(直辖市)和部分国外作者,北京、湖南和广东发表在《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上的论文被引比率较高.在被引机构中来自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论文被引频次最高.共有115种期刊引用《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 被引分析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小板的冷冻干燥保存:细胞内外保护剂的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新丽 张绍志 陈光明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37,共5页
通过液相内吞途径将13mmol/L海藻糖载入人血小板内,采用牛血清白蛋白和海藻糖作细胞外保护剂,研究细胞内海藻糖和细胞外保护剂在血小板冻干保存中分别所起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冻干血小板的活性主要依靠细胞外保护剂提供的保护作用而得... 通过液相内吞途径将13mmol/L海藻糖载入人血小板内,采用牛血清白蛋白和海藻糖作细胞外保护剂,研究细胞内海藻糖和细胞外保护剂在血小板冻干保存中分别所起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冻干血小板的活性主要依靠细胞外保护剂提供的保护作用而得以保存,13mmol/L的细胞内海藻糖只起到有益的补充作用。在13mmol/L细胞内海藻糖和1%牛血清白蛋白+1%海藻糖细胞外保护剂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冻干保存40天的血小板复水后的数值恢复率约85%,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完整,对1U/ml凝血酶的聚集百分比为9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物理学 血小板 冷冻干燥 海藻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ntinel-2A卫星数据处理分析及在干旱河谷提取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杨斌 李丹 +2 位作者 高桂胜 陈财 王磊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8-135,共8页
哨兵2A(Sentinel-2A)作为一颗新型光学遥感卫星,具有大宽幅、多光谱、高时空分辨率与免费共享等优点,已广为光学遥感应用领域关注。选取欧空局提供的Sentinel-2A遥感卫星数据,以四川省黑水河流域部分区域为研究区,通过对Sentinel-2A数... 哨兵2A(Sentinel-2A)作为一颗新型光学遥感卫星,具有大宽幅、多光谱、高时空分辨率与免费共享等优点,已广为光学遥感应用领域关注。选取欧空局提供的Sentinel-2A遥感卫星数据,以四川省黑水河流域部分区域为研究区,通过对Sentinel-2A数据参数、组织形式、产品等级与格式分析,利用SNAP软件中sen2cor处理模块将L1C级别数据转换成L2A级别数据,分别获取研究区气溶胶厚度分布图、水汽分布图、场景分类图及植被生物量因子数据图层;通过对生物物理量因子分析,利用研究区叶绿素含量生物量因子和数字高程模型,结合专家决策分类法提取出研究区内干旱河谷分布面积。研究结果表明,Sentinel-2A遥感卫星数据质量较好,丰富了遥感技术应用领域,其L2A级别数据将会对全球生态植被环境变化的监测与评价产生积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哨兵2A 植被生物量 大气校正 干旱河谷 欧空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