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露消毒丹对流感病毒感染“升清降浊”的机制研究
1
作者 刘光华 张文涵 +4 位作者 吴振起 刘玉婷 曲根生 赵健翔 赵炟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25,I0006,I0007,共7页
目的通过甘露消毒丹(Ganlu Xiaodu Micropill,GXM)对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IV)感染小鼠能量代谢及视黄酸诱导基因I(Retinoicacid-inducible gene I,RIG-I)/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itochondrial antiviral signaling protein,MAVS)/... 目的通过甘露消毒丹(Ganlu Xiaodu Micropill,GXM)对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IV)感染小鼠能量代谢及视黄酸诱导基因I(Retinoicacid-inducible gene I,RIG-I)/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itochondrial antiviral signaling protein,MAVS)/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通路的调节机制,探究其“升清降浊”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96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GXM组、磷酸奥司他韦(Oseltamivir)组。除正常组小鼠外,其余各组小鼠进行IV感染模型处理,于造模第7天进行小鼠旷场实验后取材。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电镜下观察小鼠肺组织细胞细胞器病理改变;qPCR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 kappa-B p65,NF-κB p65)、MAVS、RIG-1、乳酸脱氢酶A(Lactate dehydrogenase A,LDHA)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测定小鼠肺组织中MAVS、NF-κB、RIG-1蛋白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LDH、干扰素β(Interferon-β,IFN-β)、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IV感染后,小鼠肺泡结构破坏严重,存在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及毛细血管扩张;肺组织超微结构破坏,肺泡结构断裂,细胞器数目减少,部分线粒体外膜及嵴减少或消失模糊;各组小鼠的行走总路程和行走平均速度显著减少(P<0.05);小鼠肺组织中RIG-1、NF-κB p65、MAVS、LDHA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小鼠血清中IL-6、IFN-β、LDH含量升高,血清IL-10含量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GXM组小鼠的行走总路程和行走平均速度均呈显著性增加,Oseltamivir组行走平均速度显著升高,Oseltamivir组小鼠的平均速度明显低于GXM组(P<0.05);RIG-1、NF-κB p65、MAVS、LDHA mRNA和蛋白的表达降低,血清中IL-6、IFN-β、LDH含量降低,血清中IL-10水平升高(P<0.05),两治疗组给药后变化趋势一致,其中GXM组肺组织RIG-I mRNA表达下降明显,Oseltamivir组小鼠血清中IL-6、IFN-β改善明显(P<0.05)。结论GXM具有调节IV感染后小鼠炎症因子表达和能量代谢的作用,可能通过RIG-I/MAVS/NF-κB信号通路实现调控IV感染的“升清降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甘露消毒丹 升清降浊 能量代谢 RIG-1/MAVS/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析徐灵胎《咳论》学术思想发微
2
作者 汪天青 王宁 +1 位作者 杨智鑫 董宝强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33,共4页
通过比较历代名家对《咳论》中肺咳与五脏咳的认识,梳理经络之间的联系,结合徐灵胎的相关主张及《内经》有关内容,探讨发现咳嗽的产生多在于肝肺胃三者气机逆乱,而其根源在于寒热失宜而肝肺胃失其所养。针对于此,徐灵胎提出以清润为主,... 通过比较历代名家对《咳论》中肺咳与五脏咳的认识,梳理经络之间的联系,结合徐灵胎的相关主张及《内经》有关内容,探讨发现咳嗽的产生多在于肝肺胃三者气机逆乱,而其根源在于寒热失宜而肝肺胃失其所养。针对于此,徐灵胎提出以清润为主,施以清降之法,使气从以顺,升降相得,从根源上恢复三者的平衡而使咳嗽自解。面对现代多饮食无节伤于脾胃,起居无常等伤于肝的现象,为临床部分内伤咳嗽的辨治提供理论借鉴,丰富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论》 徐灵胎 清浊 气机升降 肝肺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姚乃礼基于肝病调脾理论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经验
3
作者 张荣 刘绍能 +3 位作者 刘慧敏 张白雪 刘震 姚乃礼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141-2144,共4页
随着能量密集但营养缺失的饮食模式,以及久坐少动、缺乏锻炼的生活方式日益盛行,全球2型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及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患病率和发病率不断攀升。MAFLD已跃升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类型,... 随着能量密集但营养缺失的饮食模式,以及久坐少动、缺乏锻炼的生活方式日益盛行,全球2型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及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患病率和发病率不断攀升。MAFLD已跃升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类型,若病情进一步恶化,可能引发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姚乃礼教授秉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理念,提出MAFLD的发病机制与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临证中善从脾胃论治MAFLD,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调脾 @姚乃礼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清浊 肝络 健脾胃 调升降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喘汤“宣降清”三法组方规律探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崔振泽 黄燕 +1 位作者 刘明涛 徐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84-1386,共3页
通过定喘汤的方名考、方剂源流、同名衍生方及类方的深入研究,认为其出处应变更为《扶寿精方·痰门》。系统梳理定喘汤专治病名延革及所治病症、证型特点,以"辨证-立法-组方"为研究思路,明确痰热内蕴、风寒外束之证,确立... 通过定喘汤的方名考、方剂源流、同名衍生方及类方的深入研究,认为其出处应变更为《扶寿精方·痰门》。系统梳理定喘汤专治病名延革及所治病症、证型特点,以"辨证-立法-组方"为研究思路,明确痰热内蕴、风寒外束之证,确立宣、降、清三法。回归中医基础理论,探寻三种治法的理论基础:宣降之法基于中医升降理论,而清法源于中医阴阳学说。从"立法-组方"方面,认为定喘汤组方规律有3个特点:(1)立宣法,君以辛温宣升开肺,外解非时之感。(2)立降法,臣以苦辛温润,肃降肺内壅塞之气。(3)立清法,佐以甘寒苦寒之品,清内蕴之痰热。本方融宣、降、清三法于一体,三者各司其职,相辅相成,协同作用,恰对病机三因,祛邪去因,取效甚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喘汤 宣法 降法 清法 组方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清浊相干论治糖脂代谢病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永 张小波 沈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07-714,共8页
清浊相干是指清浊之气升降失调,清气不升,浊气不降,精微物质转输障碍,成为内生浊邪的病机概括。胆汁酸可以通过激活胆汁酸受体,调节机体的糖脂代谢和能量代谢,是肠道发挥调控糖脂代谢稳态枢纽的重要途径。肠道胆汁酸受体可能是清浊相干... 清浊相干是指清浊之气升降失调,清气不升,浊气不降,精微物质转输障碍,成为内生浊邪的病机概括。胆汁酸可以通过激活胆汁酸受体,调节机体的糖脂代谢和能量代谢,是肠道发挥调控糖脂代谢稳态枢纽的重要途径。肠道胆汁酸受体可能是清浊相干理论的生物学基础,清浊相干,内生浊邪是糖脂代谢病的中医病机关键,升清降浊法是中医防治糖脂代谢病的重要治法。在清浊相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调节肠道胆汁酸受体治疗糖脂代谢病,对厘清清浊相干理论的现代生物学基础具有重要的价值,为中医药论治糖脂代谢病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脂代谢病 肠道胆汁酸受体 清浊相干 升清降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清降浊法在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合并卧位高血压防治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倩 张春燕 +2 位作者 陈玉静 王宏 黄小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3-146,共4页
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neurogenic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nOH)是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 OH)的亚型,主要见于以α-突触核蛋白异常沉积为特征、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神经变性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部分同时伴发... 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neurogenic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nOH)是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 OH)的亚型,主要见于以α-突触核蛋白异常沉积为特征、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神经变性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部分同时伴发卧位高血压(SH)。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独立生活能力,是疾病不良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根据其临床表现特点,nOH合并SH相当于中医学"眩晕"、"厥证"范畴,以中气升降失常,清浊相干为基本病机。基于整体观念,调整阴阳,燮理中气升降,探讨升清降浊法在nOH合并SH中的应用,为本病防治提供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 卧位高血压 升清降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肿瘤理论传承发展历程——“扶正培本”到“调气解毒” 被引量:32
7
作者 郭秋均 张兴 +3 位作者 刘瑞 郑红刚 侯炜 花宝金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1期1497-1501,共5页
回顾现代中医肿瘤学科近60年的发展,形成了“扶正培本”理论体系,中医肿瘤理论得以发展,循证和基础研究取得突破,抗肿瘤新药研发问世。在此基础上,我们创新性地将“气机升降”学说应用于中医肿瘤学,立足“扶正培本”学术思想体系,提出... 回顾现代中医肿瘤学科近60年的发展,形成了“扶正培本”理论体系,中医肿瘤理论得以发展,循证和基础研究取得突破,抗肿瘤新药研发问世。在此基础上,我们创新性地将“气机升降”学说应用于中医肿瘤学,立足“扶正培本”学术思想体系,提出“调气解毒”学说,进一步阐发其科学内涵及理论外延,发挥现代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特色和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培本 扶正解毒 固本清源 气机升降 调气解毒 理论创新 指南 诊疗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益气升清降浊法论治清阳不升之脑髓病 被引量:9
8
作者 华荣 武曼丽 +1 位作者 丘宇慧 孙景波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20期3058-3061,共4页
脑为髓之海,脑髓脑脉融为一体,凡有关神志思维、感情感觉、运动记忆等均属于脑髓的范畴;先天肾气、后天脾胃化生的气血津液以及精与神共同供养脑髓的高级功能。脾胃升降失常,脑中清阳之气不展,痰浊湿邪蒙蔽往往发为脑髓病。脾胃是气血... 脑为髓之海,脑髓脑脉融为一体,凡有关神志思维、感情感觉、运动记忆等均属于脑髓的范畴;先天肾气、后天脾胃化生的气血津液以及精与神共同供养脑髓的高级功能。脾胃升降失常,脑中清阳之气不展,痰浊湿邪蒙蔽往往发为脑髓病。脾胃是气血升降之枢纽,脾为湿阻,清阳不升是脑髓病主要病机。益气聪明汤为东垣创制方,主治饮食不节,劳倦所伤,脾胃不足,内障耳鸣,或多年目昏目翳,视物不清;吾临证治疗脑髓病常用益气升清降浊法,调理气机升降之枢纽,治疗中气不足,清阳不升之脑髓病颇有效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升清降浊法 脑髓病 益气聪明汤加减 升降枢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肝降浊化湿法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9
作者 赵翠芳 李卉 +1 位作者 程璐 关崧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2期253-255,共3页
目的:本实验通过清肝降浊化湿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观察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的变化,探讨中医药对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机理。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西药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治疗组60例加服... 目的:本实验通过清肝降浊化湿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观察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的变化,探讨中医药对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机理。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西药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治疗组60例加服大柴胡汤化裁方(大柴胡汤去姜枣,加生山楂、龙胆草、茵陈、泽泻、丹参等组成)治疗,对照组60例二甲双胍(施贵宝公司生产),每次500 mg,3次/d口服。2组均以12周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清肝降浊化湿法对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高脂血症 清肝降浊化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清降浊汤治疗原发性肝癌腹水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冯高飞 陈若 陈伟钊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85-1286,共2页
目的:观察升清降浊汤治疗原发性肝癌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原发性肝癌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升清降浊汤,共治疗2个月。结果:治疗组在腹水缓解率、临床症状积分、生活质... 目的:观察升清降浊汤治疗原发性肝癌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原发性肝癌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升清降浊汤,共治疗2个月。结果:治疗组在腹水缓解率、临床症状积分、生活质量KPS评分、生存期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升清降浊汤能明显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腹水及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腹水 升清降浊汤 生活质量 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清降浊从痰饮论治眩晕——张志远学术经验系列(三) 被引量:6
11
作者 郑国庆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3期401-403,共3页
简述中医文献对眩晕名称的记载与认识,并从现代医学对眩晕与头昏、头晕及晕厥进行了鉴别。眩晕病位在头,病机关键是痰饮作祟。从张志远教授治疗验案阐述了升清降浊法治疗眩晕的经验及治则方药,介绍了升清降浊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简述中医文献对眩晕名称的记载与认识,并从现代医学对眩晕与头昏、头晕及晕厥进行了鉴别。眩晕病位在头,病机关键是痰饮作祟。从张志远教授治疗验案阐述了升清降浊法治疗眩晕的经验及治则方药,介绍了升清降浊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对照研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痰饮 升清降浊 从痰饮论治 张志远 学术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升降理论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 被引量:5
12
作者 禹尧 樊英怡 +2 位作者 张琼 陈娜娜 裴晓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4期516-519,共4页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临床常见病症,目前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且易反复发作。气机升降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气机升降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其中“肝升肺降”“脾升胃降”“心肾相交”等尤为重要,升降失常是多数疾病发生的内在机制,乳腺疾...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临床常见病症,目前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且易反复发作。气机升降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气机升降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其中“肝升肺降”“脾升胃降”“心肾相交”等尤为重要,升降失常是多数疾病发生的内在机制,乳腺疾病也不例外,从升降理论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原则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 气机升降 脏腑 升降失调 疏肝清肺 通调中焦 交通心肾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升清降浊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薰莹 赵百孝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2804-2806,共3页
阿尔茨海默病属于中医健忘病和痴呆病的范畴,其发病病机与人体中气升清降浊功能的正常与否密切相关。从古至今,中医临床使用健运中焦脾胃、恢复气机升降的中药方剂及针灸疗法,对很多疾病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尽管许多医家从肾为髓之海... 阿尔茨海默病属于中医健忘病和痴呆病的范畴,其发病病机与人体中气升清降浊功能的正常与否密切相关。从古至今,中医临床使用健运中焦脾胃、恢复气机升降的中药方剂及针灸疗法,对很多疾病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尽管许多医家从肾为髓之海出发认为肾精亏虚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核心病因,但从后天充养先天的思路出发,恢复后天之本——中焦脾胃气机的升降功能,以去浊纳新,保持气血精髓的化源不绝,或可为临床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提供一可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健忘 痴呆 升清降浊 中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清降浊法在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丽媛 张诏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4期3538-3542,共5页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是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多发病。中医认为此类疾病的关键病机为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其主要病位在肺、脾、肾。瘀浊、痰湿等有形病理产物对肾脏的损害是影响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针对此类疾病常规治疗复杂漫长,症状...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是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多发病。中医认为此类疾病的关键病机为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其主要病位在肺、脾、肾。瘀浊、痰湿等有形病理产物对肾脏的损害是影响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针对此类疾病常规治疗复杂漫长,症状迁延多变,疾病复发率高等诸多不足,中医着眼于整体观及辨证论治,以升清降浊为指导思想展开治疗,包括调脾肾以助升降、交心肾以运输布、畅气机以促升降、培正气以助升清、除邪气以降脏浊、借性味以助升降。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病情,提高临床疗效,更是对拓宽疾病治疗思路,突出中医治疗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清降浊 尿酸性肾病 糖尿病肾病 紫癜性肾炎 通调脾肾 交通心肾 调畅气机 培正除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大宁教授应用“升清降浊”法治疗肾脏病的“理”与“效” 被引量:11
15
作者 赵怡蕊 陈磊 +1 位作者 侯燕琳 张大宁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9期1006-1009,共4页
目的:探讨张大宁教授应用"升清降浊"法治疗肾脏病的渊源及疗效。方法:跟随张大宁教授出诊及聆听张大宁教授讲课,结合古今参考文献,收集门诊使用"升麻"治疗慢性肾脏病病历,观察其疗效。结果:张大宁教授应用"升... 目的:探讨张大宁教授应用"升清降浊"法治疗肾脏病的渊源及疗效。方法:跟随张大宁教授出诊及聆听张大宁教授讲课,结合古今参考文献,收集门诊使用"升麻"治疗慢性肾脏病病历,观察其疗效。结果:张大宁教授应用"升清降浊"法治疗慢性肾脏病能够明显降低尿蛋白,减少血尿,改善肾功能。结论:张大宁教授应用"升清降浊"法治疗肾脏病"言之有理,行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清降浊”法 肾脏病 @张大宁教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