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沿海地区壳-幔温度结构与温泉地热系统成因的地球物理分析
1
作者 张健 范艳霞 +2 位作者 何雨蓓 姜程浩 褚伟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8-601,共14页
广东沿海地区温泉众多,是我国重要的中低温水热型地热资源区。在野外考察基础上,本文利用磁、重、地震方法,计算了该区温泉地热系统的壳幔温度结构,结果表明:该区居里面温度为550℃,莫霍面温度在635~812℃之间,地幔微弱上隆、热背景略... 广东沿海地区温泉众多,是我国重要的中低温水热型地热资源区。在野外考察基础上,本文利用磁、重、地震方法,计算了该区温泉地热系统的壳幔温度结构,结果表明:该区居里面温度为550℃,莫霍面温度在635~812℃之间,地幔微弱上隆、热背景略微偏高。在约20 km深度处,存在两个剪切波dV_(s)负值区,推测是下地壳高温-热液活动区,它们的正上方是粤西、粤东地表温泉地热异常区。温泉地热系统成因分析认为:NE向深大断裂是重要的导热构造,既是深部热源热量上升的优先通道,也是地下水热量交换的有利通道。热源由深部地幔热源、地壳高温-热液活动区热源、地表高生热率地层热源三部分组成。水源为大气降水,通过断层裂隙、花岗岩风化裂隙向下入渗的地下水流被热源加热,在导热构造近地表处汇聚、形成热储,在构造有利部位出露成为温泉。粤东地区温泉地热系统热水循环平均深度大于粤西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沿海地区温泉 居里温度 高生热率地层 下地壳高温热液区 成因机制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玉米叶面积指数增长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65
2
作者 林忠辉 项月琴 +2 位作者 莫兴国 李俊 王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69-72,共4页
以玉米多品种多年试验资料 ,研究了反映区域叶面积指数 (LAI)动态变化的模拟模型 ,该模型以积温指标表示的生育阶段为自变量 ,综合不同地理位置、品种、播期、密度等的影响 ,是一个扩展的Logistic叶面积生长模型 ,经检验可很好地模拟不... 以玉米多品种多年试验资料 ,研究了反映区域叶面积指数 (LAI)动态变化的模拟模型 ,该模型以积温指标表示的生育阶段为自变量 ,综合不同地理位置、品种、播期、密度等的影响 ,是一个扩展的Logistic叶面积生长模型 ,经检验可很好地模拟不同生育阶段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玉米 叶面积指数 增长模型 品种 动态变化 模拟模型 生育阶段 自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居住区植物群落的降温增湿效应 被引量:19
3
作者 秦俊 王丽勉 +2 位作者 胡永红 张明丽 由文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2-95,共4页
对上海居住区常见的23种植物群落的降温增湿效应进行观测的结果表明,所有植物群落都有降温增湿作用,且群落间降温增湿效应差异较大。各群落的降温增湿效应在13:00—14:00最强,与草坪之间的差异达到最大;在16:00—17:00,各群落间降温增... 对上海居住区常见的23种植物群落的降温增湿效应进行观测的结果表明,所有植物群落都有降温增湿作用,且群落间降温增湿效应差异较大。各群落的降温增湿效应在13:00—14:00最强,与草坪之间的差异达到最大;在16:00—17:00,各群落间降温增湿效应差异小,18%的植物群落降温效应低于草坪,45%的植物群落增湿效应低于草坪。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竹林的降温增湿效应最强,日均降温效应>2.3℃,日均增湿效应>1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区 植物群落 降温 增湿 郁闭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地降温增湿效应与其结构特征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4
4
作者 武小钢 蔺银鼎 +1 位作者 闫海冰 郝兴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469-1473,共5页
在太原市区选择2类10个不同结构特征的绿地为研究样本,利用HOBO Pro温、湿度数据采集器对绿地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温湿度变化进行测定,研究绿地绿量、叶面积指数、绿地面积、周长面积比4个绿地特征要素与绿地降温增湿效应之间的相关性。结... 在太原市区选择2类10个不同结构特征的绿地为研究样本,利用HOBO Pro温、湿度数据采集器对绿地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温湿度变化进行测定,研究绿地绿量、叶面积指数、绿地面积、周长面积比4个绿地特征要素与绿地降温增湿效应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上,绿地降温增湿效应与绿地面积、绿量显著正相关,与绿地周长面积比值显著负相关;在垂直方向上,绿地降温增湿效应与绿量显著正相关,降温效应与叶面积指数显著正相关,增湿效应与叶面积指数正相关性不显著。绿地绿量是衡量绿地生态效益的关键因子,应将其作为绿地系统评价体系的一项重要指标。从城市绿地规划与建设的角度看,在增加绿地面积和提高绿量的同时,一方面要重视大面积斑块的绿地,提高其在绿地系统中的比重,另一方面根据绿地用途相应地选择不同的形状,使城市绿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效应得到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降温增湿效应 绿量 叶面积指数 周长面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石颗粒提取工艺及制剂处方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军 孙殿甲 +2 位作者 刘家国 祝莉莎 滕亮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39-742,共4页
目的 :确定麻石颗粒 (麻黄 ,石膏 ,葛根 ,薄荷 ,苦杏仁 ,等 )提取工艺及制剂处方组成。方法 :以家兔降温曲线下面积为指标 ,考察加水量、浸泡时间与煎煮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 ,并用均匀试验优选提取工艺条件 ;根据颗粒吸湿率和成型率选... 目的 :确定麻石颗粒 (麻黄 ,石膏 ,葛根 ,薄荷 ,苦杏仁 ,等 )提取工艺及制剂处方组成。方法 :以家兔降温曲线下面积为指标 ,考察加水量、浸泡时间与煎煮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 ,并用均匀试验优选提取工艺条件 ;根据颗粒吸湿率和成型率选择颗粒辅料。结果 :提取工艺为 :加药材重量的 2 0倍水 ,浸泡 4 0min ,每次煎煮 2h ,共煎煮 3次 ;处方组成为 :1份浸膏粉与 2份辅料 (乳糖 :甘露醇 =4∶1的混合辅料 )。所制颗粒溶解性好 ,成型率高 ,吸湿性小 ,较为理想。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剂 处方组成 麻石颗粒 提取工艺 降温曲线下面积 均匀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下扬子区现今地温场特征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华玉 刘绍文 雷晓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96-900,共5页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整合了新近获取的地温数据,基于下扬子区66口钻井的试油温度数据及岩石热物性参数资料,分析了该区现今地温梯度、大地热流及1 000~5 000 m埋深处的地层温度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该区大部分的现今地温梯度为18...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整合了新近获取的地温数据,基于下扬子区66口钻井的试油温度数据及岩石热物性参数资料,分析了该区现今地温梯度、大地热流及1 000~5 000 m埋深处的地层温度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该区大部分的现今地温梯度为18~25℃/km,其中,苏北盆地地温梯度较高(平均为30℃/km);全区现今大地热流为48~80 mW/m2,平均为60 mW/m2,与全球大陆区平均热流相当。深部地层温度估算指出,该区北部4 000 m埋深处的温度已达150℃,区内主要古生界海相烃源岩层系目前为高-过成熟的生气阶段,具有适宜页岩气保存的温度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温梯度 大地热流 地层温度 页岩气 下扬子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地面积与温湿效益之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3
7
作者 吴菲 李树华 刘娇妹 《中国园林》 2007年第6期71-74,共4页
城市园林绿地由于自然环境条件、天气气候条件、绿地类型、绿化树木种类、树冠郁闭度以及面积大小等的不同,其降温增湿效应是不一样的。本试验选择了北京四环以内绿化覆盖率相当、面积不同的8块园林绿地,进行了绿地面积与温湿效益之间... 城市园林绿地由于自然环境条件、天气气候条件、绿地类型、绿化树木种类、树冠郁闭度以及面积大小等的不同,其降温增湿效应是不一样的。本试验选择了北京四环以内绿化覆盖率相当、面积不同的8块园林绿地,进行了绿地面积与温湿效益之间关系的探究。研究表明:当城市绿地面积为1~2hm2时,其具有一定的增湿效应,但降温效果不明显;当绿地面积为3hm2时,其降温增湿效果较明显;当绿地面积为5hm2时,其降温增湿效果极其明显;当绿地面积大于5hm2时,其降温增湿效果极其明显且恒定。因此可以认为:城市园林绿地可以明显发挥温湿效益的最小面积为3hm2(绿化覆盖率80%左右),最佳面积为5hm2(绿化覆盖率8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地面积 研究 降温效应 增湿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地壳麻粒岩包体波速测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林传勇 张友南 +1 位作者 史兰斌 陈孝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77-285,共9页
下地壳岩石的波速测定可以提供有关下地壳物质组成及物理性质的重要信息。但是,由于下地壳难于直接采样,因此常常利用目前出露地表的古老麻粒岩地体样品来代表下地壳,但所获结果常常与实际情况不符。由新生代玄武岩携带到地表的下地壳... 下地壳岩石的波速测定可以提供有关下地壳物质组成及物理性质的重要信息。但是,由于下地壳难于直接采样,因此常常利用目前出露地表的古老麻粒岩地体样品来代表下地壳,但所获结果常常与实际情况不符。由新生代玄武岩携带到地表的下地壳包体则为我们提供有关下地壳的直接信息。本文对采自河北汉诺坝玄武岩中的下地壳包体进行了密度和高温高压波速测定。下地壳由不同类型的麻粒岩相岩石组成,其密度和波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所获波速不能直接与地震测深得到的下地壳波速进行对比,而需要进行波速的温度、压力校正,并进行具体的分析。本文得到下地壳包体的原地波速6.13~6.90km/s,与该区地震资料得到的结果十分接近,并探讨了下地壳低速层的可能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地壳包体 波速测定 高温高压 汉诺坝地区 河北 麻粒岩 地壳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接头TIG熔修的疲劳强度及低温性能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冬霞 贾宝春 +1 位作者 邱太生 周金锁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6-129,共4页
以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桩腿所用的普通低合金钢角焊缝为例 ,研究TIG (tungsteninert gasarc)熔修对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TIG熔修可提高接头疲劳强度及低温性能 ,其效果取决于熔修工艺及规范。文中对多种规范的TIG熔修试样和未熔修试样 ,进... 以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桩腿所用的普通低合金钢角焊缝为例 ,研究TIG (tungsteninert gasarc)熔修对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TIG熔修可提高接头疲劳强度及低温性能 ,其效果取决于熔修工艺及规范。文中对多种规范的TIG熔修试样和未熔修试样 ,进行疲劳试验及落锤试验 ,推出疲劳寿命公式 ,并得到S—N曲线 ,确定了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工艺规范参数 ,应用该工艺参数可提高疲劳强度 189% ,降低脆性开裂温度 70℃。该熔修工艺已试用于海洋平台实际结构的桩腿裂纹补焊修复中 ,使补焊焊缝的疲劳寿命大幅度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G(tungsten inert-gas arc)熔修规范 角焊缝 疲劳强度 S-N曲线 脆性开裂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小麦开花期光合参数对土壤水分和温度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7
10
作者 雷俊 张健 +4 位作者 赵福年 齐月 张秀云 李强 尚军林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51-1159,共9页
气候变暖以及由此引发的降水空间格局的改变已成为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问题,严重影响春小麦光合生理过程和产量形成。为探索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叶片光合生理过程对土壤水分和温度变化的响应机制,进一... 气候变暖以及由此引发的降水空间格局的改变已成为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问题,严重影响春小麦光合生理过程和产量形成。为探索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叶片光合生理过程对土壤水分和温度变化的响应机制,进一步阐明气候变化对半干旱区春小麦生长的影响,以春小麦“定西40号”为供试品种,于2019年进行大田试验,于开花期控制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0%—65%(对照)和为田间持水量的40%—45%(干旱处理),并设置3个环境温度梯度(分别为25、26以及27℃),分析了春小麦花期旗叶光合生理参数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与干旱处理相比,水分供给较为充足的春小麦达到光饱和的光量子通量密度增大,增幅为40%。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不断增加,控水处理的春小麦气孔限制因素向非气孔限制因素转变,光合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光抑制。水分供应不足时,叶片表观量子效率(AQE)、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光饱和点(LSP)降低,降幅分别为28%、53%和51%;随着温度的升高,AQE下降;叶片光补偿点(LCP)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水分供给不足时,暗呼吸速率下降,光合过程受温度影响较大,较高的温度不利于光合作用。水分供给不足时,春小麦对温度的变化更敏感,温度越高,春小麦利用强光和弱光的能力均下降。光合有效辐射增大,控水处理的春小麦在较高温度条件下,由于蒸腾速率较小,导致水分利用效率较供水充足的处理增大。该研究可为气候变化背景下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小麦水分的高效利用和适应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春小麦 光合作用 光响应曲线 温度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状态参数的烧结终点自适应预报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桃 范晓慧 +1 位作者 姜涛 冯其明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共3页
为解决过程时滞和时变特性给烧结终点控制带来的困难 ,在对烧结过程热状态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用废气温度上升点和废气温度曲线面积来提前预报终点的策略 ,用系统辨识的方法建立了时间序列模型。采用自适应技术跟踪系统的时变特性 ,实... 为解决过程时滞和时变特性给烧结终点控制带来的困难 ,在对烧结过程热状态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用废气温度上升点和废气温度曲线面积来提前预报终点的策略 ,用系统辨识的方法建立了时间序列模型。采用自适应技术跟踪系统的时变特性 ,实现了对终点的提前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终点 时间序列模型 自适应预报 热状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谷电驱动双级耦合热泵蓄能空调系统优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韩宗伟 阴启明 +1 位作者 阿不来提.依米提 林闽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9-74,共6页
针对寒冷地区周边无热网且环境要求较高的建筑对象,提出了利用低谷电驱动的空气源双级耦合热泵蓄能空调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分析确定了系统优化目标变量,建立了系统优化数学模型,针对126m2某办公建筑,研究了热泵容量和关... 针对寒冷地区周边无热网且环境要求较高的建筑对象,提出了利用低谷电驱动的空气源双级耦合热泵蓄能空调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分析确定了系统优化目标变量,建立了系统优化数学模型,针对126m2某办公建筑,研究了热泵容量和关闭温度对经济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乌鲁木齐的气候条件下,热泵的最优关闭温度为-20℃,额定制热量为8k W,系统全年平均COP为1.71,系统全年运行费用仅较集中供热和分体空调方案高4%,表明该系统具有一定的应用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冷地区 低谷电 空气源双级耦合热泵 额定制热量 关闭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冷地区沥青面层低温反射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
13
作者 史云龙 刘海涛 《林业科技情报》 2009年第2期118-119,共2页
论述了黑龙江省高寒地区沥青混凝土低温反射裂缝形成的原因和机理及其防治,重点对结构层的施工工艺、材料选择、裂缝的防止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寒冷地区 沥青面层 低温裂缝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冀内蒙交界区下地壳流变性质的实验研究及其构造演化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靖 刘顺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55-156,共2页
酸性和基性麻粒岩的高温高压实验表明,基稳态流动律分别为:ε=20.7exp(-288/RT)·Δσ3.0和ε=106.59exp(-425/RT)·Δσ3.02,并可与加拿大地盾的麻粒岩流动律相比。在下地壳的... 酸性和基性麻粒岩的高温高压实验表明,基稳态流动律分别为:ε=20.7exp(-288/RT)·Δσ3.0和ε=106.59exp(-425/RT)·Δσ3.02,并可与加拿大地盾的麻粒岩流动律相比。在下地壳的温度700℃~1000℃、压力1.0Gpa~1.2GPa和应变率10-4/s~10-7/s条件下,岩石变形以韧性变形为主,并发育韧性剪切带,其中辉石和斜长石极易发生动态重结晶及定向排列成线理,石英则已静态恢复,此结果与野外观察的吻合。下地壳的宏观流变模型显示,增厚型下地壳存在一厚的低蠕变强度层,减薄型地壳则上地幔也出现低强度层。大陆下地壳这种低蠕变强度层的流变性质有助于岩石圈增厚和减薄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 流变性质 实验研究 构造演化 岩石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矿山硫化矿堆自燃过程温度场时效分析
15
作者 王明 张建华 +1 位作者 叶永喜 黄刚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0-215,共6页
针对某铜矿山硫化矿石的堆放,解决其硫化矿堆自燃的安全问题。考虑堆积体内部硫化矿石自身的氧化生成热、绝热温升2种升温模式,利用ANSYS建立矿山常用的靠侧壁三角形和平坦地基上梯形2种堆积体的温度场模型,研究2种堆积方式同体积下硫... 针对某铜矿山硫化矿石的堆放,解决其硫化矿堆自燃的安全问题。考虑堆积体内部硫化矿石自身的氧化生成热、绝热温升2种升温模式,利用ANSYS建立矿山常用的靠侧壁三角形和平坦地基上梯形2种堆积体的温度场模型,研究2种堆积方式同体积下硫化矿石堆内部温度场及自燃区域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计算模拟,获得堆积体内部不同时刻温度场分布图、自燃区域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采取防治措施应在日升温为6℃以前的阶段;相同体积下表面积更大的矿堆形状,内部升温速度更慢、自燃时间更短。根据研究结果推荐采用梯形堆放方式,以及相关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矿堆自燃 温度场 升温曲线 自燃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乐东区高温超压储层物性下限及分类 被引量:3
16
作者 代龙 尤丽 +3 位作者 吴仕玖 钟佳 朱沛苑 招湛杰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7-166,共10页
莺歌海盆地乐东区中新统黄流组和梅山组是南海北部海域天然气勘探重点层系,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普遍存在的高温超压背景,使得储层物性的下限难以界定。根据测井、压汞、地层测试、物性分析等地质资料,合理采用分布函数曲线法、测试法、排... 莺歌海盆地乐东区中新统黄流组和梅山组是南海北部海域天然气勘探重点层系,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普遍存在的高温超压背景,使得储层物性的下限难以界定。根据测井、压汞、地层测试、物性分析等地质资料,合理采用分布函数曲线法、测试法、排驱压力法和经验统计法,明确了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并进一步分析有效储层发育控制因素,优选主要参数对储层进行精细分类。结果表明:①乐东区中新统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为8%,渗透率下限为0.2×10^(-3)μm^(2);②乐东区储层物性区域上主要受压实作用的控制,碳酸盐胶结与深部热流体有关的溶解作用是有效储层主控因素,沉积作用控制的储集岩粒度与分选性对乐东区储层物性的影响相对较小;③可将乐东区中新统储层精细划分为Ⅰ、Ⅱ_(1)、Ⅱ_(2)、Ⅲ、Ⅳ_(1)、Ⅳ_(2)共6类,其中Ⅰ、Ⅱ_(1)、Ⅱ_(2)和Ⅲ类为有效储层,Ⅳ_(1)、Ⅳ_(2)类为非有效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性下限 储层分类 高温超压 中新统 乐东区 莺歌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积温-辐射与LAI积分面积模型的玉米成熟期预测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健熙 王佳丽 +3 位作者 黄然 黄海 苏伟 朱德海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3-143,共11页
为预测区域尺度的玉米成熟期,以4 d的MODIS叶面积指数产品(LAI)为数据源,选择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3省玉米为研究对象,结合农业气象资料和全球多模式集合预报资料(THOPREX interactive grand gloabal ensemble,TIGGE),采用积温-辐射... 为预测区域尺度的玉米成熟期,以4 d的MODIS叶面积指数产品(LAI)为数据源,选择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3省玉米为研究对象,结合农业气象资料和全球多模式集合预报资料(THOPREX interactive grand gloabal ensemble,TIGGE),采用积温-辐射和LAI曲线积分面积两种模型,提前10 d对东北地区玉米成熟期进行逐日动态预测。结果表明,LAI曲线积分面积模型的预测结果在时效和精度上均为最优,该模型决定系数R 2达到0.87,均方根误差(RMSE)为2.5 d,并且有效地克服了当前成熟期预测方法空间分辨率低和预测时效性差等局限性。LAI曲线积分面积模型适用于大面积农作物成熟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积温辐射模型 LAI曲线积分面积模型 成熟期预测 全球多模式集合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