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7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铃薯疮痂病菌中2个3-酮脂酰ACP合成酶Ⅲ的鉴定
1
作者 马建荣 余永红 +1 位作者 张源寅 张文彬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79-1087,共9页
【目的】马铃薯疮痂病菌(Streptomyces scabies)是引起马铃薯疮痂病的主要病原菌,研究其脂肪酸合成起始机制,可为开发马铃薯疮痂病高效绿色防控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找到S.scabies基因组中3-酮脂酰ACP合成酶Ⅲ(FabH... 【目的】马铃薯疮痂病菌(Streptomyces scabies)是引起马铃薯疮痂病的主要病原菌,研究其脂肪酸合成起始机制,可为开发马铃薯疮痂病高效绿色防控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找到S.scabies基因组中3-酮脂酰ACP合成酶Ⅲ(FabH)同源蛋白Sc FabH,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Sc fabH基因异体遗传互补茄科雷尔氏菌fabH突变株RsmH,并分析互补株的生长表型与脂肪酸组分;体外重建脂肪酸合成反应,并验证Sc FabH的催化活性;对不同细菌来源的3-酮脂酰ACP合成酶Ⅲ构建进化树。【结果】尽管S.scabies基因组标注了4个FabH,但仅Sc FabH1与已报道的FabH具有较高的序列一致性,只有Sc FabH1和Sc FabH2具有保守的催化活性位点(Cys-His-Asn);异体遗传互补实验证实,只有Sc fabH1和Sc fabH2能恢复RsmH菌株的正常生长,但2个互补株的脂肪酸组成有明显差异;体外试验也证实Sc FabH1和Sc FabH2都具有催化活性,但二者对底物选择性有差异;进化树分析显示Sc FabH1和Sc FabH2处于不同的进化分支,推测Sc FabH1在脂肪酸合成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而Sc FabH2可能参与次级代谢过程。【结论】在S.scabies基因组中鉴定出2个具有催化活性的3-酮脂酰ACP合成酶Ⅲ(FabH),而Sc FabH2为首次报道,其生物学功能还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ptomyces scabies 脂肪酸合成 3-酮脂酰acp合成酶Ⅲ(Fab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洲坚果3-酮酯酰-ACP合酶Ⅱ基因克隆与结构分析
2
作者 刘紫艳 孔祥东 +6 位作者 高竞 赵红 李陈万里 刘妮 牛迎凤 柳觐 毛常丽 《热带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8-12,共5页
在脂肪酸合成过程中,3-酮酯酰-ACP合酶Ⅱ(KASⅡ)对长链脂肪酸的合成起关键作用。本研究依据转录组数据设计特异性引物,从澳洲坚果果仁中克隆得到1个MiKASⅡ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澳洲坚果果仁MiKASⅡ长456 bp,可编码... 在脂肪酸合成过程中,3-酮酯酰-ACP合酶Ⅱ(KASⅡ)对长链脂肪酸的合成起关键作用。本研究依据转录组数据设计特异性引物,从澳洲坚果果仁中克隆得到1个MiKASⅡ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澳洲坚果果仁MiKASⅡ长456 bp,可编码152个氨基酸,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Mi KASⅡ蛋白质分子式为C_(713)H_(1141)N_(201)O_(214)S_(7),蛋白分子量为16.2 kD,理论等电点为6.50,被预测为亲水性蛋白,蛋白中不存在跨膜结构域,蛋白结构主要由α折叠、延伸链、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组成。经与其他14种植物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澳洲坚果的MiKASⅡ与蒜头果的聚为一支,亲缘关系相对较近。实验克隆了澳洲坚果的MiKASⅡ基因,并对MiKASⅡ基因的结构、性质等进行预测,有利于深入研究该蛋白在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和代谢过程中的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 脂肪酸 3-酮酯酰-acp合酶Ⅱ(KASⅡ) 基因克隆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市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TGF-β、TRACP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
3
作者 马倩倩 毛未贤 +2 位作者 高远 尹纪伟 程海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0-494,共5页
目的研究长春市35~79岁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Ⅰ、FokⅠ位点多态性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分析不同基因型对骨代谢的调节与影响,同时研究血清TGF-β、TRACP水平与腰椎BMD的相关性,为骨质... 目的研究长春市35~79岁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Ⅰ、FokⅠ位点多态性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分析不同基因型对骨代谢的调节与影响,同时研究血清TGF-β、TRACP水平与腰椎BMD的相关性,为骨质疏松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应用Hologic Discovery WA型骨密度仪检测腰椎正位(L1-L4)BMD;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BsmⅠ和FokⅠ位点多态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血清TGF-β、TRACP水平;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500名汉族人群中,BsmⅠ位点基因型以bb型为主,占80.2%,Bb型占15.2%,BB型占4.6%;FokⅠ位点ff基因型占18.6%,Ff型占45.8%,FF型占35.6%。BsmⅠ位点各基因型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分布特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okⅠ位点ff基因型骨质疏松组所占比例高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smⅠ位点bb基因型男性、女性BMD值均低于Bb型和BB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okⅠ位点ff基因型男性、女性BMD值均低于Ff型和FF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GF-β水平骨质疏松组显著低于非骨质疏松组,而TRACP水平骨质疏松组高于非骨质疏松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500名汉族人群中,BsmⅠ位点以bb基因型为主,占80.2%,各基因型骨密度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okⅠ位点ff型BMD值低于Ff型和FF型,骨质疏松组ff基因型所占比例高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ff基因型可能是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骨质疏松组血清TGF-β水平显著低于非骨质疏松组,而TRACP水平高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TGF-β、TRACP是评价骨代谢状态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受体基因 BsmⅠ FokⅠ 转化生长因子-β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莠去津对中华绒螯蟹精子LDH、ACP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穆淑梅 樊高君 +2 位作者 张才达 王海玲 康现江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2-168,共7页
为了评估莠去津对雄性中华绒螯蟹的生殖毒性,以成熟雄性中华绒螯蟹为材料,采用莠去津梯度(0.001、0.01、0.1、1mg/L)暴露方式进行体内染毒2周,通过分光光度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酶谱法,分析中华绒螯蟹精子中乳酸脱氢酶(LDH)和酸性磷酸... 为了评估莠去津对雄性中华绒螯蟹的生殖毒性,以成熟雄性中华绒螯蟹为材料,采用莠去津梯度(0.001、0.01、0.1、1mg/L)暴露方式进行体内染毒2周,通过分光光度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酶谱法,分析中华绒螯蟹精子中乳酸脱氢酶(LDH)和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比较其催化能力的变化.结果显示,0.1mg/L莠去津处理组精子的LDH、ACP比活力是所有组别中最高的,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mg/L的次之,但同2个低质量浓度组(0.001、0.01mg/L)的一样,均较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凝胶电泳后活性染色分析结果显示2种酶的催化能力的变化与分光光度法结果一致.实验结果表明,一定质量浓度的莠去津对雄性中华绒螯蟹具生殖毒性,可为莠去津对人类生殖健康的影响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莠去津 中华绒螯蟹 精子 乳酸脱氢酶(LDH) 酸性磷酸酶(a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饥饿应激对泥鳅3种组织糖原,ACP和ALP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康绍乐 杜启艳 +2 位作者 王萍 李宁宁 常重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8-162,共5页
研究了饥饿应激对泥鳅肝、肠和肌肉3种组织细胞糖原、酸性和碱性磷酸酶的细胞化学变化.对泥鳅进行饥饿处理,0~28d不喂养食物,29~35d恢复正常喂食.分别于0、7、14、21、28和35d取材,利用显微石蜡切片、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其... 研究了饥饿应激对泥鳅肝、肠和肌肉3种组织细胞糖原、酸性和碱性磷酸酶的细胞化学变化.对泥鳅进行饥饿处理,0~28d不喂养食物,29~35d恢复正常喂食.分别于0、7、14、21、28和35d取材,利用显微石蜡切片、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其肝、肠和肌肉细胞糖原、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细胞化学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饥饿程度的加深,糖原的量减少,碱性磷酸酶活性下降,酸性磷酸酶活性则增强.投喂后,糖原量、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整个过程中,上述变化存在组织差异性.泥鳅中糖原量、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与长期饥饿条件下机体的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糖原 酸性磷酸酶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下龟壳攀鲈组织中ACP和AKP的活力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谢丽玲 谢俊 +3 位作者 赵斌 谢群慧 查广才 郑玉忠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3-330,共8页
龟壳攀鲈是一种在极端污染水域中具备生存优势的鱼类,收集重污染区和轻污染区的龟壳攀鲈,并通过比较其体内各组织中的酸性磷酸酶(ACP)及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来揭示其耐污能力。贵屿作为重污染区有4个采样点:大陇村、市上村、联堤村和北... 龟壳攀鲈是一种在极端污染水域中具备生存优势的鱼类,收集重污染区和轻污染区的龟壳攀鲈,并通过比较其体内各组织中的酸性磷酸酶(ACP)及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来揭示其耐污能力。贵屿作为重污染区有4个采样点:大陇村、市上村、联堤村和北林村;潮州作为轻污染区有2个采样点:卧石村和洗马桥。水质结果表明,贵屿采样地水中的Pb、Cd、Cr、As、Hg含量分别是潮州采样点的27.6倍、3.9倍、5.8倍、3.9倍和3.5倍,说明贵屿采样地的污染远高于潮州的。酶活结果表明,在龟壳攀鲈所有组织中,内脏组织(胃肠、性腺、肝脏、脾脏、肾脏)中的ACP和AKP活力均高于外周组织(肌肉、鳞片、鳃);重金属污染均能提高攀鲈体内所有组织的ACP和AKP活力;AKP活性更容易受到重金属的影响,各组织的AKP活力增幅普遍超过ACP活力增幅;其中,受重金属影响最大的组织是脾脏,ACP和AKP活力可增长到2.37倍和6.21倍。这些结果说明了龟壳攀鲈可以通过显著升高内脏组织(如肠胃、肝脏、肾脏等)中ACP和AKP活性,以便更好地应对高污染环境;其中AKP更容易受到重金属的影响,适合用于作为评估污染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龟壳攀鲈 酸性磷酸酶 碱性磷酸酶 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子Acyl-ACP硫酯酶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肖勇 杨耀东 +3 位作者 夏薇 范海阔 赵松林 马子龙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9-152,共4页
椰子是一种重要的热带油料作物,椰子果成熟后,椰子果肉脂肪酸的主要成分为C12的月桂酸。应用椰子转录组测序的结果,从中挖掘了11个脂酰-ACP硫脂酶基因,分别是2个FatA基因、4个FatB1基因、3个FatB2以及2个FatB3基因。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 椰子是一种重要的热带油料作物,椰子果成熟后,椰子果肉脂肪酸的主要成分为C12的月桂酸。应用椰子转录组测序的结果,从中挖掘了11个脂酰-ACP硫脂酶基因,分别是2个FatA基因、4个FatB1基因、3个FatB2以及2个FatB3基因。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Unigene9211、Unigene19303、Unigene45926、Unigene27250以及Unigene22278在果肉形成的3个阶段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这些基因在果肉形成的3个阶段持续表达。同时,对3个时期的果肉的脂肪酸成分也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在椰果发育7个月时,中低碳链的脂肪酸含量较低,但随着椰果的发育,中低碳链的脂肪酸逐步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 Acyl-acp硫酯酶 脂肪酸 椰果 椰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天格胶囊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BGP、TRAC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赵玉玺 张彬 +5 位作者 湛梅圣 王万垠 杨建强 胡耀芬 孙海萍 吴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02-1305,共4页
目的研究一种新的国家一类中药金天格胶囊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骨代谢因子的影响。方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模型,给予雌激素及不同浓度的金天格胶囊灌胃,并于灌胃治疗5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骨钙素(BGP)、抗酒石... 目的研究一种新的国家一类中药金天格胶囊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骨代谢因子的影响。方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模型,给予雌激素及不同浓度的金天格胶囊灌胃,并于灌胃治疗5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的BGP、TRACP的阳性表达明显升高(P<0.05);中、低剂量的金天格胶囊可使大鼠的BGP、TRACP的阳性表达明显下降(P<0.05),而高剂量金天格胶囊的干预效果不显著(P>0.05)。结论金天格胶囊对PMOP大鼠具有降低BGP、TRACP的分泌,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金天格胶囊 骨钙素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锻炼对LD含量和LDH、ALP、ACP、CK活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刘洪珍 孙喜良 刘桂华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4-26,共3页
为了探讨有氧运动锻炼对人体在不同功能状态下血 L D(乳酸 )代谢和 L DH(乳酸脱氢酶 )、AL P(碱性磷酸酶 )、ACP(酸性磷酸酶 )、CK(肌酸激酶 )活性的影响 ,将 4 2名中学生随机分为一般锻炼组、强化锻炼组和对照组。对两运动组分别实施... 为了探讨有氧运动锻炼对人体在不同功能状态下血 L D(乳酸 )代谢和 L DH(乳酸脱氢酶 )、AL P(碱性磷酸酶 )、ACP(酸性磷酸酶 )、CK(肌酸激酶 )活性的影响 ,将 4 2名中学生随机分为一般锻炼组、强化锻炼组和对照组。对两运动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有氧运动处方后 ,与对照组相比 ,结果发现 :安静状态时 ,血清中 L D含量明显降低 (P<0 .0 5 ) ,L DH活性极显著升高 (P<0 .0 0 1) ,ACP、CK活性呈升高趋势 ,AL P活性呈下降趋势 ,但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定量负荷和极量负荷运动后 ,L D含量无变化、L DH活性仍显著升高 ,ACP、AL P、CK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与安静状态时相同 ,只是强化锻炼组 AL P活性在极量负荷时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这说明 ,短期有氧运动锻炼能够有效地降低人体在安静状态时血乳酸的生成和促进在不同功能状态下 L DH活性的提高 ,但对 ACP、AL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锻炼 有氧运动 乳酸脱氢酶 碱性磷酸酶 酸性磷酸酶 肌酸激酶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个3-酮脂酰ACP合成酶同源蛋白的功能鉴定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金成 邓丽婷 +2 位作者 童文华 朱磊 王海洪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87-895,共9页
大肠杆菌的FabB和FabF均具有长链3-酮基脂酰ACP合成酶活性.除参与长链饱和脂酰链的延伸外,FabB还是合成不饱和脂肪酸的关键酶之一,参与不饱和脂酰ACP的从头合成,最终生成顺-9-十六烯脂酰ACP.而FabF只能将顺-9-十六烯脂酰ACP延伸为顺-11... 大肠杆菌的FabB和FabF均具有长链3-酮基脂酰ACP合成酶活性.除参与长链饱和脂酰链的延伸外,FabB还是合成不饱和脂肪酸的关键酶之一,参与不饱和脂酰ACP的从头合成,最终生成顺-9-十六烯脂酰ACP.而FabF只能将顺-9-十六烯脂酰ACP延伸为顺-11-十八烯脂酰ACP,不参与不饱和脂酰ACP的从头合成.有研究表明,粪肠球菌、乳酸乳球菌、丙酮丁醇梭菌和茄科雷尔氏菌等细菌的FabF同源蛋白,具有类似大肠杆菌FabB和FabF的双功能.为证实该现象是否普遍存在,本研究选取了枯草芽孢杆菌BsfabF、中华苜蓿根瘤菌SmfabF、霍乱弧菌VcfabF、铜绿假单胞菌PafabF1和PafabF2 5个同源基因进行功能鉴定,体外酶学分析表明,5个FabF同源蛋白均具有长链3-酮基脂酰ACP合成酶活性,异体互补大肠杆菌CL28的脂肪酸组分分析显示,SmfabF、VcfabF、PafabF1和PafabF2具有3-酮脂酰ACP合成酶Ⅱ(FabF)活性,遗传互补大肠杆菌温度敏感突变株CY242和CY244的研究显示,仅有PafabF2编码的蛋白拥有3-酮脂酰ACP合成酶Ⅰ(FabB)活性,能互补大肠杆菌fabB的突变.这表明不是所有的FabF同源蛋白均具有3-酮脂酰ACP合成酶Ⅰ和Ⅱ的双重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脂肪酸合成 3-酮基脂酰acp合成酶Ⅰ 3-酮脂酰acp合成酶Ⅱ 遗传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饥饿对大鳞副泥鳅不同组织糖原、ACP和ALP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萍 杜启艳 +1 位作者 南平 常重杰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62-863,共2页
饥饿是鱼类在自然状况下经常遇到的不良条件,此时鱼类体内会发生各种生理变化以适应逆境。本文以大鳞副泥鳅为材料,研究了饥饿和再投喂过程中,肝和肌肉两种组织中糖原、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的细胞化学特征。对大鳞副泥鳅进行饥饿处... 饥饿是鱼类在自然状况下经常遇到的不良条件,此时鱼类体内会发生各种生理变化以适应逆境。本文以大鳞副泥鳅为材料,研究了饥饿和再投喂过程中,肝和肌肉两种组织中糖原、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的细胞化学特征。对大鳞副泥鳅进行饥饿处理,0~28d不喂养食物,29~35d恢复正常喂食。分别于0、7、14、21、28和35d取材检测。结果表明,随着饥饿程度的加深,糖原和ACP的量均减少,ALP则增多。投喂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变化存在组织差异。糖原的含量可作为鱼类饥饿程度和补偿性生长的一个重要指标,ACP和ALP在鱼类的应激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鳞副泥鳅 饥饿 糖原 酸性磷酸酶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细菌来源的3-酮脂酰ACP合成酶Ⅲ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余永红 马建荣 +1 位作者 苗馨予 王海洪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04-1012,共9页
3-酮脂酰ACP合成酶Ⅲ(FabH)是催化细菌脂肪酸合成的起始反应.研究表明,革兰氏阳性细菌FabH对支链脂酰-CoA前体的选择性是其合成支链脂肪酸的关键.但部分革兰氏阴性细菌也产生一定量的支链脂肪酸,其合成机制还不清楚.为此,本研究选取... 3-酮脂酰ACP合成酶Ⅲ(FabH)是催化细菌脂肪酸合成的起始反应.研究表明,革兰氏阳性细菌FabH对支链脂酰-CoA前体的选择性是其合成支链脂肪酸的关键.但部分革兰氏阴性细菌也产生一定量的支链脂肪酸,其合成机制还不清楚.为此,本研究选取了革兰氏阳性细菌枯草芽孢杆菌BsfabH1和BsfabH2、金黄色葡萄球菌SafabH、天蓝色链霉菌ScofabH、革兰氏阴性细菌茄科雷尔氏菌RsfabH、大肠杆菌EcfabH,以及产支链脂肪酸的水稻黄单胞菌XoofabH,共7种fabH同源基因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异体遗传互补茄科雷尔氏菌fabH突变株RsmH,表明这7个基因编码蛋白都具有3-酮脂酰ACP合成酶Ⅲ活性.脂肪酸组成分析显示,4个革兰氏阳性菌fabH和XoofabH互补株类似,均能产生支链脂肪酸,而EcfabH和RsfabH互补株不产生支链脂肪酸,说明XooFabH不同于EcFabH,参与支链脂肪酸合成.体外酶学分析表明,XooFabH与4种革兰氏阳性菌FabH类似,对支链脂酰-CoA有较高的选择,但EcFabH和RsFabH对支链前体活性低.与革兰氏阳性细菌FabH不同,XooFabH对中短链长(C4-C10)脂酰-CoA也具有较高的活性.综合以上结果,不同细菌来源FabH的生物学特性差异明显,FabH能利用支链前体是细菌合成支链脂肪酸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合成 3-酮脂酰acp合成酶Ⅲ 支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磷酸酶及其功能基因影响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辉 林继彤 +5 位作者 邵祺 娄燕宏 王会 杨全刚 潘红 诸葛玉平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2032-2038,共7页
土壤中磷素储量大,但其中约95%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磷矿产资源不可再生,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对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未来我们可能面临严重的磷资源危机。活化土壤中的难溶性磷,提高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高效利用土壤中潜在的磷资源,... 土壤中磷素储量大,但其中约95%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磷矿产资源不可再生,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对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未来我们可能面临严重的磷资源危机。活化土壤中的难溶性磷,提高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高效利用土壤中潜在的磷资源,对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近5 a来农田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磷组分、phoD和pqqc基因丰度和磷酸酶的影响,梳理了土壤磷转化的关键影响因素,比较了不同施肥模式对磷素转化的微生物机理,以及微生物活化磷素过程的调控因素,分析了不同磷源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以期为剖析磷转化的相关机理、减少磷素损失、提高磷肥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磷 生物质炭 有机肥 酸性磷酸酶 碱性磷酸酶 phoD基因 pqqc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豆种子酸性磷酸酯酶AcPase I的部分纯化和动力学特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杰 董登峰 王永峰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86-390,共5页
以萌发的木豆种子为材料,经过匀浆、硫酸铵分部(20%-60%饱和度)沉淀、DEAE-Sephadex A25离子交换与凝胶柱层析,可得到两个酶活力峰AcPase I和AcPase。将AcPase I过HA和ConA-Sepharose 4B柱层析后,被纯化了51.3倍,比活性为10.80U/mg。A... 以萌发的木豆种子为材料,经过匀浆、硫酸铵分部(20%-60%饱和度)沉淀、DEAE-Sephadex A25离子交换与凝胶柱层析,可得到两个酶活力峰AcPase I和AcPase。将AcPase I过HA和ConA-Sepharose 4B柱层析后,被纯化了51.3倍,比活性为10.80U/mg。AcPase I经PAGE和SDS-PAGE分析都呈现单一蛋白酶带,证明Ac-Pase I是单亚基蛋白酶,其亚基分子量约为32kDa。以对硝基苯磷酸作底物时,AcPase I最适pH为4.0,最适温度为50℃,Km为2.48mmol/L,专一性常数为1.47U/mM.mg,AcPase I对焦磷酸有最小的米氏常数0.15mmol/L,有最大的专一性常数74.63 U/mM.mg。因此,AcPase I的这些动力学特性可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豆 酸性磷酸酯酶 纯化 动力学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28例健康人群血清CTX-1、TRACP、BALP、OC水平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15
作者 马倩倩 张萌萌 +3 位作者 高远 毛未贤 尹纪伟 宋世凯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58-961,共4页
目的研究30-79岁健康人群不同年龄、不同性别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1)、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OC)与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ologic Discovery WA型... 目的研究30-79岁健康人群不同年龄、不同性别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1)、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OC)与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ologic Discovery WA型骨密度仪检测腰椎正位(L1-4)BMD,采用酶标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CTX-1、TRACP、BALP、OC水平。将1228例受试者的检测结果按不同性别、10岁为1个年龄段进行分组,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30-49岁年龄段CTX-1、TRACP、BALP、OC与腰椎BMD均无明显相关性,50岁以后CTX-1、TRACP显著升高,与BMD呈负相关。女性BALP、OC在50-59岁年龄段明显升高,与BMD负相关,60岁以后开始下降,与BMD呈正相关;男性30-59岁各年龄组CTX-1、TRACP、BALP与腰椎BMD均无相关性,60岁以后CTX-1、TRACP、BALP均明显升高,与BMD负相关。男性OC水平随年龄缓慢下降,但各年龄段与BMD均无相关性;在30-49岁年龄段TRACP、CTX-1、BALP、OC各指标性别间不存在差异,50岁以后同年龄组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女性高于男性。结论 TRACP、CTX-1、BALP、OC是监测骨代谢变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尤其对女性骨质疏松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谢标志物 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骨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腰椎 骨密度 性别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及养殖茴鱼体内ACP、AKP和CAT活力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吉伟 李小龙 《水产学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12-15,36,共5页
茴鱼是我国珍稀濒危冷水性鱼类,本研究分别对黑龙江茴鱼的野生群体及养殖群体肝、肾、肌肉组织中免疫相关的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活力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两群体三种组织中AKP活力均表现为:肾脏>肝脏>肌肉;AC... 茴鱼是我国珍稀濒危冷水性鱼类,本研究分别对黑龙江茴鱼的野生群体及养殖群体肝、肾、肌肉组织中免疫相关的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活力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两群体三种组织中AKP活力均表现为:肾脏>肝脏>肌肉;ACP活力均表现为:肾脏>肌肉>肝脏;而CAT活力表现为:肝脏>肾脏>肌肉。同时,肾脏及肌肉组织中,ACP活力野生群体明显高于养殖群体相应组织,而在肝脏中,则表现为养殖群体较高;CAT活力与AKP活力变化趋势相同,均为:养殖群体肝脏及肾脏组织中,CAT活力明显高于野生群体相应组织,而在肌肉中,则表现为野生群体较高。了解和掌握养殖群体及野生群体茴鱼不同组织各种免疫相关酶活力的变化趋势,对完善并推广茴鱼全人工繁育、养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茴鱼 野生 养殖 碱性磷酸酶 酸性磷酸酶 过氧化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油菜黄单胞菌中烯脂酰ACP还原酶的功能鉴定 被引量:4
17
作者 余永红 马建荣 王海洪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4-522,共9页
烯脂酰ACP还原酶是细菌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之一.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Xcc)8004基因组中XC_0119(Xccfab V)注释为反-2-烯脂酰Co A还原酶基因.但其编码产物与铜绿假单胞菌的烯脂酰ACP还原... 烯脂酰ACP还原酶是细菌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之一.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Xcc)8004基因组中XC_0119(Xccfab V)注释为反-2-烯脂酰Co A还原酶基因.但其编码产物与铜绿假单胞菌的烯脂酰ACP还原酶Fab V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并含有相同的催化活性中心Tyr-(Xaa)8-Lys序列.用携带Xccfab V的质粒载体互补大肠杆菌fab I温度敏感突变株JP1111,转化子能在42℃生长,表明Xccfab V能遗传互补大肠杆菌fab I突变.体外重建脂肪酸合成反应表明,Xcc Fab V能催化不同链长的烯脂酰ACP还原为脂酰ACP,且催化活性不受三氯森抑制.遗传学研究表明,Xccfab V是必需基因,不能获得Xccfab V基因敲除突变株.将携带大肠杆菌fab I的外源质粒导入野生菌后,可敲除染色体上的fab V基因,获得的替换突变株生长特性和脂肪酸组成未发生显著变化,但替换突变株对三氯森敏感.上述结果证实,野油菜黄单胞菌fab V是必需基因,编码烯脂酰ACP还原酶,参与脂肪酸从头合成反应,且Fab V是Xcc对三氯森耐受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油菜黄单胞菌 脂肪酸合成 烯脂酰acp还原酶 三氯森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楠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PAPs)家族分析及3个PAPs在低磷胁迫下的功能
18
作者 张漪曼 路龙俊 +4 位作者 张毓婷 杨琪 韩潇 童再康 张俊红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6-160,共15页
【目的】紫色酸性磷酸酶(PAPs)是应对低磷胁迫的重要酸性磷酸酶,筛选响应低磷胁迫的闽楠PAPs基因,并进行功能验证,探究闽楠适应低磷胁迫下的响应机制,为培育闽楠磷高效利用种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闽楠全基因组数据,通过blastp... 【目的】紫色酸性磷酸酶(PAPs)是应对低磷胁迫的重要酸性磷酸酶,筛选响应低磷胁迫的闽楠PAPs基因,并进行功能验证,探究闽楠适应低磷胁迫下的响应机制,为培育闽楠磷高效利用种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闽楠全基因组数据,通过blastp同源比对及hmmersearch对闽楠PAPs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及生信分析,与拟南芥和挪威云杉PAPs蛋白序列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通过对闽楠2个家系(靖安3号和宜丰5号)苗在不同磷含量(0 mmol·L^(-1) KH_(2)PO_(4)和1 mmol·L^(-1) KH_(2)PO_(4))处理下的光合荧光参数、无机磷含量、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及PAPs表达量进行分析,筛选了3个PbPAPs进行后续基因功能研究。【结果】在闽楠全基因组中鉴定到22个PbPAPs基因,均含有Metallophos结构域,不均匀分布于10条染色体,氨基酸长度326~648 aa,大部分基因等电点小于7,外显子数量2~13个,共有2对串联重复和4对片段重复,系统进化树分为3组。低磷胁迫下2个家系苗主根伸长抑制,根毛密度和根表面积增加;净光合速率和F_(v)/F_(m)值均显著下降,而ACP活性显著升高;靖安3号叶片无机磷含量先下降后有所上升,宜丰5号变化较平稳,靖安3号处理7天后根无机磷含量显著下降,宜丰5号处理21天根无机磷含量显著下降,而处理后期变化趋势相近。经RT-qPCR分析,低磷诱导PbPAP10a、PbPAP15a和PbPAP26基因表达。分别通过发根农杆菌和根癌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获得PbPAP10a、PbPAP15a和PbPAP26基因的过表达闽楠根系及转基因拟南芥,其ACP活性显著增强,无机磷含量显著升高,表明过表达PbPAPs基因可提高ACP活性和无机磷含量。【结论】闽楠对低磷胁迫有较高耐受性,且宜丰5号比靖安3号对低磷胁迫的耐受性更高,适用于瘠薄林地或酸性低磷林地造林,过表达闽楠PAPs基因可提高ACP活性和无机磷含量,助力于闽楠对低磷环境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紫色酸性磷酸酶 低磷胁迫 基因家族 无机磷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VEGF、TRACP-5b含量分析对肺癌骨转移患者的检测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闵海燕 李娟娟 +2 位作者 张航 钱科卿 岑岭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7-200,共4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易发生骨转移,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RACP-5b)两者表达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意义。... 背景与目的:肺癌易发生骨转移,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RACP-5b)两者表达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2例肺癌患者血清VEGF及TRACP-5b的表达水平,比较ECT全身骨显像诊断为骨转移和未出现骨转移两组患者中VEGF和TRACP-5b的血清水平。结果:28例肺癌患者骨ECT诊断为多发性骨转移,这组患者血清VEGF含量平均为342.85 pg/mL;血清TRACP-5b含量平均为5.45 pg/mL;44例患者骨扫描阴性或不确定,血清VEGF含量平均为234.55 pg/mL;TRACP-5b含量平均为3.93 pg/mL,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扫描与血清学VEGF和TRACP-5b检查对骨转移的检测效果经McNemar检验显示两者相似。结论: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时,血清VEGF与TRACP-5b含量明显增高,取材及检测方便,可作为肺癌患者判断骨转移及监测病情演变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骨转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油菜黄单胞菌中3-羟基脂酰ACP脱水酶功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建荣 陈程 +3 位作者 鄢明峰 李先其 张文彬 余永红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88-697,共10页
细菌采用II型脂肪酸系统合成脂肪酸,其中3-羟脂酰ACP脱水酶催化唯一的脱水反应,是细菌生长的关键酶之一.野油菜黄单胞菌(Xcc)引起几乎所有十字花科植物的黑腐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广泛的经济损失.为研究Xcc中3-羟脂酰ACP脱水酶,本研究利... 细菌采用II型脂肪酸系统合成脂肪酸,其中3-羟脂酰ACP脱水酶催化唯一的脱水反应,是细菌生长的关键酶之一.野油菜黄单胞菌(Xcc)引起几乎所有十字花科植物的黑腐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广泛的经济损失.为研究Xcc中3-羟脂酰ACP脱水酶,本研究利用大肠杆菌3-羟脂酰ACP脱水酶FabZ序列同源比对时,发现其与XC2876(XcfabZ)编码蛋白具有同源性,序列一致性达到46.1%,同时还具有保守的α螺旋结构和活性位点.将XcfabZ异体遗传互补大肠杆菌fabZ(EcfabZ)条件突变株HW7,结果显示添加IPTG能恢复突变株的生长,初步表明XcFabZ具有3-羟脂酰ACP脱水酶活性.而体外活性分析显示,XcFabZ能在脂肪酸合成的起始反应和延伸反应中发挥3-羟脂酰ACP脱水酶活性作用.本研究不能直接获得XcfabZ基因敲除突变株,但将携带EcfabZ或XcfabZ的表达质粒导入后,获得基因替换突变株,证明XcfabZ是必需基因.EcfabZ替换突变株的脂肪酸组成与野生菌有差异,对逆境条件(高盐、低pH、H2O2和SDS)的耐受性显著下降,运动性也显著降低,但XcfabZ替换突变株恢复到野生菌水平,表明XcFabZ与EcFabZ虽然都具有3-羟脂酰ACP脱水酶活性,但在细胞中生理功能可能有一些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油菜黄单胞菌 3-羟脂酰acp脱水酶 脂肪酸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