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7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R准则及相图法的风电结构动力屈曲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万润 范科友 杜永峰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4-272,409,410,共11页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风电结构的动力屈曲行为,提出一种基于B-R准则及相图法的风力发电塔筒结构动力屈曲分析方法。首先,以西北地区某2.0 MW风力发电机为原型,建立考虑叶轮及机舱偏心的集中质量有限元模型,对其在重力作用下的静力屈曲进行分...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风电结构的动力屈曲行为,提出一种基于B-R准则及相图法的风力发电塔筒结构动力屈曲分析方法。首先,以西北地区某2.0 MW风力发电机为原型,建立考虑叶轮及机舱偏心的集中质量有限元模型,对其在重力作用下的静力屈曲进行分析,并确定动力屈曲的考察部位;其次,选择14条天然地震动记录作为输入,结合增量动力分析,通过B-R准则考察选定节点的相对位移最大值,并绘制节点的相平面图,对塔筒结构的动力屈曲进行评价;最后,分类讨论了影响风电塔筒结构动力屈曲发生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基于B-R准则及相图法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判别动力屈曲;在地震动作用下风力发电塔筒门洞下部出现局部的塑性动力屈曲现象;地震下风电塔筒结构动力屈曲的发生与地震激起的塔筒模态和地震频谱的集中程度有关,且主要受几何非线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塔筒 动力屈曲 增量动力分析 b-r准则 相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肠宁方联合美沙拉嗪调控PERK/NF-κB通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2
作者 胡选亚 杨丛家 +2 位作者 徐录梅 艾世鹏 张福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5-260,共6页
目的探讨自拟肠宁方复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效果,并分析其对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核因子κB(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U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联合... 目的探讨自拟肠宁方复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效果,并分析其对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核因子κB(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U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联合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美沙拉嗪,联合组予以自拟肠宁方联合美沙拉嗪。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疾病活动度(Mayo指数评分)、肠镜病理情况(Baron评分)、黏膜愈合情况(Geboes指数)及外周血单核细胞中PERK/NF-κB通路相关蛋白水平[磷酸化PERK(p-PERK)、磷酸化真核细胞起始因子2α(p-eIF2α)、磷酸化NF-κB(p-NF-κB)]、PERK/NF-κB通路下游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6.00%,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治疗后Mayo指数评分、Baron评分、Geboes指数分别为(2.32±0.28)分、(0.51±0.11)分、(0.41±0.10)分,低于对照组的(3.45±0.50)分、(1.17±0.28)分、(1.00±0.22)分(均P<0.05);联合组治疗后外周血单核细胞中p-PERK、p-eIF2α、p-NF-κB水平分别为1.07±0.14、0.88±0.14、0.95±0.18,低于对照组的1.85±0.20、1.29±0.23、1.14±0.23(均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清IL-1β、TNF-α、IL-6、IL-8水平分别为(4.02±1.26)pg/mL、(6.15±1.64)pg/mL、(8.52±2.04)pg/mL、(25.34±5.28)pg/mL,低于对照组的(6.00±1.54)pg/mL、(8.79±2.33)pg/mL、(11.23±3.19)pg/mL、(41.78±9.34)pg/mL(均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与对照组(8.0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自拟肠宁方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的疗效确切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可改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进展,缓解炎性反应,可能与抑制PERK/NF-κB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肠宁方 美沙拉嗪 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 核因子Κb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B介导Elovl6/Echs1/Acot1通路调节脂肪酸代谢减轻H9c2细胞OGD/R损伤
3
作者 曹策 宋鉴书 +5 位作者 杨丽丽 李浩然 刘子馨 李磊 付建华 刘建勋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2-490,共9页
目的观察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B)抗H9c2细胞氧糖剥夺/再复(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损伤机制。方法CCK-8筛选SalB对OGD/R损伤H9c2细胞保护浓度;试剂盒检测SalB对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 目的观察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B)抗H9c2细胞氧糖剥夺/再复(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损伤机制。方法CCK-8筛选SalB对OGD/R损伤H9c2细胞保护浓度;试剂盒检测SalB对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的影响;转录组测序探索SalB对OGD/R损伤H9c2作用机制;分子对接检测SalB和差异蛋白结合情况;ELISA法检测脂肪酸含量;RT-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差异基因表达水平;孟德尔随机化验证SalB作用靶点与HF因果关系。结果与模型组相比,SalB可保护OGD/R损伤后H9c2细胞,且明显降低CK、LDH和AST含量;转录组筛选差异基因100个,涉及脂肪酸延长、癌症中心碳代谢、色氨酸代谢通路;分子对接显示SalB与差异蛋白具有良好结合能;核心基因Elovl6、Echs1、Acot1 mRNA和蛋白表达与转录组一致;SalB可降低OGD/R损伤后脂肪酸含量;孟德尔随机化表明SalB可调节脂肪酸代谢,降低HF风险。 结论 SalB下调Elovl6、Echs1、Acot1表达水平,通过脂肪酸代谢通路保护OGD/R损伤后H9c2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转录组高通量测序 H9C2心肌细胞 OGD/r 缺血/再灌注损伤 脂肪酸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TP/P2X7R/NF-κB信号通路探讨黑逍遥散对APP/PS1小鼠神经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孟志鹏 吕育洁 +3 位作者 胡韵韵 杨娇 陈怡琴 王虎平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7,共7页
目的探究黑逍遥散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16周龄雄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BG组(P2X7R特异性拮抗剂,30 mg/kg)及黑逍遥散高、中、低剂量组(22.10、11.05、5.53 g/kg),以同周龄、同系种雄性C57BL/6J... 目的探究黑逍遥散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16周龄雄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BG组(P2X7R特异性拮抗剂,30 mg/kg)及黑逍遥散高、中、低剂量组(22.10、11.05、5.53 g/kg),以同周龄、同系种雄性C57BL/6J小鼠为空白组,每组12只。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灌胃相应剂量药物,给药90 d后,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海马组织MyD88表达,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促炎因子(TNF-α、IL-6)、抗炎因子(IL-10)及ATP、β-淀粉样蛋白(Aβ)水平,RT-qPCR法检测海马组织P2X7R、TLR4、MyD88、NF-κB-P 65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P2X7R、TLR4、MyD88、NF-κB-P65、p-NF-κB-P65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1);海马神经元细胞数量减少,排列不规则,细胞质染色加深;海马组织MyD88免疫荧光表达升高(P<0.01),IL-10水平降低(P<0.01),TNF-α、IL-6、ATP、Aβ水平升高(P<0.01),P2X7R、TLR4、MyD88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1),p-NF-κB-P65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黑逍遥散各剂量组及BBG组小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0.01),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1);海马神经元细胞数量增加,排列较为整齐;海马组织IL-10水平升高(P<0.01),TNF-α、IL-6、ATP、Aβ水平降低(P<0.05,P<0.01),P2X7R、TLR4、MyD88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p-NF-κB-P65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黑逍遥散高、中剂量组及BBG组MyD88免疫荧光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黑逍遥散能显著改善APP/PS1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脑内Aβ异常聚集、抑制ATP/P2X7R/NF-κB信号通路活化、减轻脑内神经炎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逍遥散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炎症 ATP/P2X7r/NF-κb信号通路 Β-淀粉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通过FcγRⅡB/c-Src通路干预自噬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子机制
5
作者 侯文晓 司蕊豪 +4 位作者 刘羽茜 朱仲康 殷正达 王旭 赵丹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4-738,共15页
目的 研究六味地黄丸对SAMP8小鼠及Aβ刺激的BV2细胞模型自噬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补肾填精法通过干预自噬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分子机制。方法 取10只7月龄雄性抗老化小鼠(SAMR1)作为正常组,40只7月龄雄性... 目的 研究六味地黄丸对SAMP8小鼠及Aβ刺激的BV2细胞模型自噬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补肾填精法通过干预自噬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分子机制。方法 取10只7月龄雄性抗老化小鼠(SAMR1)作为正常组,40只7月龄雄性快速老化小鼠(SAMP8)随机均分成模型组,六味地黄丸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六味地黄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59、1.18、2.36 g·kg-1六味地黄丸浓缩液,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灌胃2次,连续灌胃给药4周。免疫荧光检测各组小鼠海马中Aβ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海马中FcγRⅡB、SHP-1、c-Src的表达水平;培养BV2细胞并构建Fcγ受体Ⅱ-b(FcγRⅡB)过表达载体;用5μmol·L-1Aβ1-42处理BV2细胞建立AD状态细胞模型,制备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细胞分为NC组,Aβ1-42组,空白血清组,含药血清组,Vector组,FcγRⅡB OE组,含药血清+FcγRⅡB OE组;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细胞中Aβ蛋白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p62、LC3Ⅱ/Ⅰ、FcγRⅡB、SHP-1、c-Src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小鼠海马Aβ、FcγRⅡB、SHP-1、c-Src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六味地黄丸低、中、高剂量组Aβ、FcγRⅡB、SHP-1、c-Src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且表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与NC组相比较,Aβ1-42组细胞Aβ、p62、FcγRⅡB、SHP-1、c-Src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LC3Ⅱ/Ⅰ显著降低(P<0.01);与Aβ1-42组和空白血清组相比,含药血清组Aβ、p62、FcγRⅡB、SHP-1、c-Src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LC3Ⅱ/Ⅰ明显升高(P<0.01);与NC组和Vector组相比较,FcγRⅡB OE组Aβ表达升高,p62、FcγRⅡB、SHP-1、c-Src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LC3Ⅱ/Ⅰ明显降低(P<0.01);与含药血清组相比较,含药血清+FcγRⅡB OE组Aβ、p62、FcγRⅡB、SHP-1、c-Src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LC3Ⅱ/Ⅰ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六味地黄丸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FcγRⅡB/c-Src通路,提高自噬水平,改善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六味地黄丸 Fcγrb C-SrC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B5R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6
作者 孙书凝 龚予希 +5 位作者 杨野梵 甘芠源 陈刚 肖菁娇 张诗婷 张智弘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4-651,共8页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B5还原酶2(NADH⁃cytochrome B5 reductase 2,CYB5R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特征及其对临床预后的指示价值,为DLBCL分子分型及个体化治疗提供新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生物...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B5还原酶2(NADH⁃cytochrome B5 reductase 2,CYB5R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特征及其对临床预后的指示价值,为DLBCL分子分型及个体化治疗提供新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与临床验证相结合的策略。首先于TCGA数据库获取DLBCL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数据集,应用DAVID 6.8平台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筛选关键基因CYB5R2。基于TCGA和GTEx数据库整合分析CYB5R2在DLBCL组织与正常淋巴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基于免疫组化判读分析CYB5R2蛋白在DLBCL和小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差异。进一步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经病理确诊且随访资料完整的59例DLBCL患者,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CYB5R2蛋白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包括Ann Arbor分期、细胞起源(cell of origin,COO)分型、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CD10表达状态等]及治疗反应[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差异。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CYB5R2在DLBCL组织中显著高表达(P<0.05)。临床队列验证发现CYB5R2在LDH升高病例中的阳性表达高于LDH正常病例(χ^(2)=4.832,P=0.028);在Non⁃GCB亚型病例的阳性表达高于GCB亚型病例(χ^(2)=4.468,P=0.035);在CD10阳性病例中的阳性表达高于CD10阴性病例(χ^(2)=4.468,P=0.035)。生存分析表明,CYB5R2高表达患者的5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显著低于CYB5R2零或低表达患者(χ^(2)=4.799,P=0.028);高表达患者的CR率显著低于CYB5R2零或低表达患者(χ^(2)=4.015,P=0.045)。结论:CYB5R2在DLBCL中呈现特征性高表达模式,其过表达与Non⁃GCB亚型、LDH升高等不良预后因素显著相关,提示其可为完善DLBCL的分子分型体系及开发靶向代谢治疗策略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CYb5r2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子参R2R3-MYB转录因子鉴定及表达分析
7
作者 黄以书 何华 +5 位作者 周涛 潘琪 刘红霞 徐娇 欧小宏 江维克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31-942,共12页
R2R3-MYB转录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逆境响应及次生代谢等过程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了探究太子参中R2R3-MYB转录因子的时空表达模式并筛选参与调控环肽B生物合成的R2R3-MYB转录因子,该研究基于太子参的全长转录组数据库,从太子参中... R2R3-MYB转录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逆境响应及次生代谢等过程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了探究太子参中R2R3-MYB转录因子的时空表达模式并筛选参与调控环肽B生物合成的R2R3-MYB转录因子,该研究基于太子参的全长转录组数据库,从太子参中鉴定到15个R2R3-MYB转录因子,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理化性质、保守基序和系统进化关系进行分析,并运用qRT-PCR对其组织表达和激素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诱导的表达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5个PhR2R3-MYB蛋白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大部分PhR2R3-MYB蛋白为亲水性不稳定蛋白。与拟南芥R2R3-MYB蛋白一同构建系统进化树,可将PhR2R3-MYB蛋白分为8个亚组,其中6个亚组能分别与拟南芥R2R3-MYB转录因子聚类。(2)PhR2R3-MYB基因在太子参植物中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其中2个基因——PhMYB 4和PhMYB 8在块根韧皮部中特异性高表达。相关性分析显示,PhMYB 4和PhMYB 8基因表达量与太子参中环肽B含量及prePhHB基因表达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推测PhMYB4和PhMYB8可能参与了太子参中环肽B的生物合成调控。(3)ABA处理后,PhMYB 4基因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表达趋势,而PhMYB 8基因的表达受到了抑制,表明PhMYB 4和PhMYB 8基因均响应ABA信号。该研究结果为后续探究PhR2R3-MYB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为研究PhR2R3-MYB转录因子调控环肽B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r2r3-MYb转录因子 环肽b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痘病毒B20R蛋白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3
8
作者 杨领弟 李小梅 +3 位作者 芦晓鸥 彭棋 孔令保 王宇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7-225,共9页
【目的】构建猴痘病毒B20R蛋白原核表达系统,并评价原核表达获得的融合蛋白免疫原性,为后续的猴痘病毒检测及新型治疗方法开发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参照GenBank已公布的猴痘病毒基因组序列,按照大肠杆菌密码子偏好性对B20R基因DNA序... 【目的】构建猴痘病毒B20R蛋白原核表达系统,并评价原核表达获得的融合蛋白免疫原性,为后续的猴痘病毒检测及新型治疗方法开发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参照GenBank已公布的猴痘病毒基因组序列,按照大肠杆菌密码子偏好性对B20R基因DNA序列进行优化,人工合成B20R基因并将其分别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和pET-32a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以构建的2种原核表达载体分别转化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后使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融合蛋白B20R的表达情况。通过控制变量法优化融合蛋白B20R的诱导表达条件,使用Ni柱亲和层析进行纯化;以纯化的融合蛋白B20R经腹腔注射免疫昆明小鼠,定期采集昆明小鼠血样,采用ELISA检测血清抗体效价。【结果】将B20R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2a能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B20R,经IPTG诱导后,可在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中表达出融合蛋白B20R,且主要以不可溶的包涵体形式进行表达。融合蛋白B20R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为37℃下以0.6 mmol/L IPTG诱导12 h,Ni柱亲和层析纯化的最佳咪唑洗脱浓度为40 mmol/L。以纯化的融合蛋白B20R接种免疫昆明小鼠,可在短时间内引起昆明小鼠产生强烈的体液免疫,且至免疫第42 d仍然维持较高的抗体水平,抗体效价高达1∶409600。【结论】构建的猴痘病毒B20R蛋白原核表达载体可在大肠杆菌BL21细胞中以包涵体形式成功表达出融合蛋白B20R,且融合蛋白B20R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在短时间内引起昆明小鼠产生强烈的体液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痘病毒 b20r蛋白 原核表达 免疫原性 抗体效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G受体FcγRⅡB调节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致神经元损伤及Th17/Treg免疫平衡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肖林婷 周少珑 +3 位作者 周辉 蔡奕秋 陈薇 李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0-1035,1041,共7页
目的:探究IgG受体FcγRⅡB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小鼠神经元损伤与Th17/Treg失衡的作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组为对照组、EAE组、FcγRⅡB组、EAE+FcγRⅡB组,每组15只,皮下注射MOG35-55肽诱导EAE模型,并给予FcγRⅡ... 目的:探究IgG受体FcγRⅡB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小鼠神经元损伤与Th17/Treg失衡的作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组为对照组、EAE组、FcγRⅡB组、EAE+FcγRⅡB组,每组15只,皮下注射MOG35-55肽诱导EAE模型,并给予FcγRⅡB慢病毒液处理;造模后每日称量小鼠体质量,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持续30 d;30 d后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LFB染色评估脊髓髓鞘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脊髓大脑皮质神经元核抗原(NeuN)和Caspase-3表达,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细胞凋亡,ELISA检测血清IL-6、IL-17、IL-10及TGF-β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脾脏Th17、Treg细胞比例分布,Western blot测定脊髓组织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与Forkhead家族转录因子3(Foxp3)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AE组小鼠体质量下降,神经功能评分升高,脑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明显,脊髓中出现脱髓鞘迹象,NeuN荧光表达强度减弱而Caspase-3荧光表达强度增强,TUNEL阳性着色细胞多,细胞凋亡数增加,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升高,IL-10和TGF-β水平降低,脾脏内Th17细胞比例升高,Treg比例降低,脊髓组织内RORγt蛋白表达上调,Foxp3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EAE组比较,EAE+FcγRⅡB组小鼠体质量增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减轻,脊髓脱髓鞘现象得到改善,NeuN荧光表达强度增强,Caspase-3荧光表达强度减弱,TUNEL阳性着色细胞较少,细胞凋亡数减少,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降低,而IL-10和TGF-β水平升高,同时脾脏内Th17细胞比例降低,Treg比例升高,脊髓组织内RORγt蛋白表达下调而Foxp3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FcγRⅡB对EAE小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减轻其脑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及脱髓鞘现象,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因子水平及Th17/Treg细胞免疫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Fcγrb 神经元损伤 TH17/TrEG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MR和CD163^(+)TAM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雪 叶宗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1-1096,共6页
目的:探究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值(LMR)和CD163^(+)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63例初诊DLBCL患者外周血和淋巴结组织。检测患者血常规,得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计算出LMR。采... 目的:探究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值(LMR)和CD163^(+)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63例初诊DLBCL患者外周血和淋巴结组织。检测患者血常规,得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计算出LMR。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淋巴结组织中CD163^(+)TAM数量。采用ROC曲线确定LMR和CD163^(+)TAM的截断值,分析LMR和CD163^(+)TAM与DLBCL患者预后指标的相关性。结果:63例初诊DLBCL患者的LMR的水平为3.69±1.71,CD163^(+)TAM的中位值为26/HPF。CD163^(+)TAM与LMR呈负相关(r=-0.58),与单核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46)。采用ROC曲线确定LMR和CD163^(+)TAM临界值分别为2.95和29/HPF,并以此将患者分为低LMR组和高LMR组以及低CD163^(+)TAM组和高CD163^(+)TAM组。低LMR组临床分期Ⅲ-Ⅳ期、IPI评分3-5分以及存在骨髓浸润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高LMR组(P<0.05)。高CD163^(+)TAM组临床分期Ⅲ-Ⅳ期、IPI评分3-5分、LDH水平升高以及存在骨髓浸润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低CD163^(+)TAM组(P<0.05)。LMR与OS呈正相关(r=0.43),CD163^(+)TAM比例与OS呈负相关(r=-0.65)。低LMR组和高CD163^(+)TAM组的DLBCL患者具有更短的OS(P<0.05)。结论:低LMR和高CD163^(+)TAM可以作为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生物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LMr CD163^(+)TAM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B18R065取向硅钢片的配电变压器振动与噪声数值计算
11
作者 吴晓文 肖威 +2 位作者 孙静玲 曹浩 周兵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8,共8页
振动与噪声是新型配电变压器设计与研制过程中必须关注的关键问题。为此,首先分别测量了B18R065牌号硅钢片的磁滞回线与磁致伸缩曲线,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空载条件下配电变压器铁心磁场分布与变化规律,据此计算了不同时刻铁心磁致伸缩... 振动与噪声是新型配电变压器设计与研制过程中必须关注的关键问题。为此,首先分别测量了B18R065牌号硅钢片的磁滞回线与磁致伸缩曲线,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空载条件下配电变压器铁心磁场分布与变化规律,据此计算了不同时刻铁心磁致伸缩应变;然后,基于热应力模拟方法,将磁致伸缩应变等效为温度载荷输入三维瞬态机械分析模型,计算出配电变压器铁心、油箱的振动位移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再次,将位移计算结果作为激励源,建立了配电变压器三维声场谐分析数值模型,对配电变压器周围声场进行仿真分析;最后,设计并研制了采用B18R065新型牌号硅钢片的10 kV三相油浸式配电变压器原型,并在半消声室内进行了噪声测试试验,验证了配电变压器声场数值计算结果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配电变压器原型空载噪声不超过42.0 d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变压器 磁致伸缩 热应力模拟 有限元 振动与噪声 b18r06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8、IL-18BP、IL-18R在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中的表达
12
作者 李蕙彤 任鲁宁 +2 位作者 王菲 杨冬梅 杜红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82-787,共6页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中白细胞介素(IL)-18、IL-18BP和IL-18R的表达。方法收集28例AD患者和21例健康对照者外周静脉血,分别用大籽蒿过敏原提取物、尘螨过敏原提取物或梧桐花粉过敏原提取物刺激,采用流...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中白细胞介素(IL)-18、IL-18BP和IL-18R的表达。方法收集28例AD患者和21例健康对照者外周静脉血,分别用大籽蒿过敏原提取物、尘螨过敏原提取物或梧桐花粉过敏原提取物刺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中IL-18^(+)、IL-18BP^(+)和IL-18R^(+)的表达。结果与健康对照者比较,AD患者静息状态下B淋巴细胞群中IL-18^(+)、IL-18BP^(+)、IL-18R^(+)细胞比例分别升高2.01、10.35、20.85倍,单核细胞群中IL-18^(+)和IL-18BP^(+)细胞比例分别升高5.51和41.88倍,IL-18R^(+)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结论B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中IL-18、IL-18BP和IL-18R可能在AD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治疗AD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b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白细胞介素-18 白细胞介素-18bP 白细胞介素-18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加型藏羊TACR3基因克隆及在发情周期和乏情期输卵管、子宫中的表达
13
作者 赵国勇 高何璇 +4 位作者 刘晓洁 何玉琴 陶乐凯 蔡永强 张光敏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189,共8页
为探究速激肽3受体基因(TACR3)功能及其编码产物神经激肽B受体(NK3R)在甘加型藏羊输卵管和子宫中的表达与分布,以发情周期和乏情期甘加型藏羊下丘脑、输卵管和子宫组织为样本,通过巢式PCR反应克隆TACR3基因编码区序列(CDS),利用STRING... 为探究速激肽3受体基因(TACR3)功能及其编码产物神经激肽B受体(NK3R)在甘加型藏羊输卵管和子宫中的表达与分布,以发情周期和乏情期甘加型藏羊下丘脑、输卵管和子宫组织为样本,通过巢式PCR反应克隆TACR3基因编码区序列(CDS),利用STRING蛋白质互作数据库、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预测分析TACR3互作蛋白的生物学功能;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蛋白免疫印迹(WB)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分析TACR3基因及其编码蛋白NK3R在甘加型藏羊发情周期和乏情期输卵管和子宫的分布及表达规律。结果显示,甘加型藏羊TACR3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1395 bp,编码464个氨基酸,未发现信号肽结构,存在7次跨膜结构;TACR3可能参与神经肽信号通路、GnRH信号通路和钙信号通路等生物学过程。TACR3编码的NK3R蛋白主要表达在输卵管的黏膜上皮、纤毛细胞、分泌细胞和子宫的子宫腺、基质细胞中。输卵管中TACR3 mRNA在发情后期表达量最高,NK3R蛋白在发情期表达量最高;子宫中TACR3 mRNA和蛋白均在发情后期表达量最高。结果表明,TACR3基因在动物进化中较为保守,不同发情时期的输卵管和子宫组织均有TACR3 mRNA及蛋白表达,其可能在甘加型藏羊生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加型藏羊 速激肽3受体基因(TACr3) 神经激肽b受体(NK3r) 基因克隆 发情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基因变异特征与^(18)F-FDG PET/CT SUV_(max)的关系解析及其临床意义
14
作者 田田 陈晨 +7 位作者 魏然 包龙龙 顾丙新 张群岭 曹军宁 于宝华 李小秋 周晓燕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31-542,共12页
背景与目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分子遗传学特征和患者治疗前^(18)F-FDG PET/CT检查评估的SUV_(max)值均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但两者的关系及其与R-CHOP治疗方案治疗反应的相关性尚不清楚。本研究... 背景与目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分子遗传学特征和患者治疗前^(18)F-FDG PET/CT检查评估的SUV_(max)值均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但两者的关系及其与R-CHOP治疗方案治疗反应的相关性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分析DLBCL分子遗传学特征与治疗前经^(18)F-FDG PET/CT检测的SUV_(max)值的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R-CHOP治疗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22-2023年同时经淋巴瘤481基因DNA panel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和治疗前经PET/CT检查的DLBCL患者225例,本研究通过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伦理批号:050432-4-2307E)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除基因突变特征外,同时收集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的BCL2、BCL6和MYC基因易位情况;另收集该组病例的临床病理学参数以及经R-CHOP治疗后的PET/CT检查结果。结果:总计191例DLBCL患者纳入最终分析,重要基因MYD88突变、TP53突变、CDKN2A/2B拷贝数异常、CD79B突变发生率分别为24.6%、27.2%、32.5%和16.8%。治疗前SUV_(max)值范围是5.10~63.10(24.44±10.70,中位22.80)。MYD88L265P突变型DLBCL的治疗前SUV_(max)值显著高于MYD88野生型DLBCL(P=0.039),SUV_(max)值与DLBCL其他基因变异类型包括TP53突变、CDKN2A/B拷贝数减少、CD79B突变、KMT2D突变、TNFAIP3突变、B2M突变、EZH2突变、BTG1/2突变、CREBBP突变、MYC、BCL2、BCL6基因重排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治疗前高SUV_(max)值与高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P=0.012)及非生发中心(non-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non-GCB)亚型显著相关(P=0.040),但与R-CHOP治疗反应无显著的相关性(P=0.714)。DLBCL中TP53基因突变与R-CHOP治疗反应差显著相关(P=0.001),是R-CHOP治疗后非完全代谢缓解的独立预测因子。联合TP53基因突变、Ann Arbor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及血清LDH水平能够更好地预测患者对R-CHOP治疗的反应。结论:在DLBCL中,MYD88L265P突变型患者具有较高的治疗前SUV_(max)值。DLBCL治疗前SUV_(max)值与R-CHOP治疗反应无关,而TP53基因突变与R-CHOP治疗反应差显著相关,并且是独立预测因子。TP53基因突变联合临床病理学参数可更好地预测R-CHOP治疗反应。关于各基因变异特征及SUV_(max)值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尚需作进一步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基因变异特征 ^(18)F-FDG PET/CT SUV_(max) r-CHOP 治疗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POCH方案治疗39例初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长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杨小燕 翟勇平 +6 位作者 刘海宁 于亚平 李锋 宋萍 周小钢 安志明 王利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3-338,共6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R)-EPOCH方案治疗初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2004年2月至2009年4月39例采用(R)-EPOCH方案治疗的初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中位年龄52岁(16-85岁),Ann-Arbor分期为Ⅰ期/Ⅱ期24例,为Ⅲ... 本研究旨在观察(R)-EPOCH方案治疗初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2004年2月至2009年4月39例采用(R)-EPOCH方案治疗的初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中位年龄52岁(16-85岁),Ann-Arbor分期为Ⅰ期/Ⅱ期24例,为Ⅲ期/Ⅳ期15例,其中Ann-Arbor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接受4-6个疗程(R)-EPOCH方案,Ⅲ/Ⅳ期患者接受6-8个疗程(R)-EPOCH方案治疗,对于伴巨大肿块的患者化疗后再行局部放射治疗。结果表明,39例患者共接受209个疗程化疗,中位疗程数为6个(2-8个)。全部均可以评价疗效,39例患者中28例(71.8%)完全缓解,6例(15.4%)部分缓解,总有效率达87.2%。中位随访时间57.7个月,1年、3年、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1.8%、70.9%、58.8%。化疗期间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副反应,其中Ⅲ-Ⅳ度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9.2%,Ⅲ-Ⅳ度贫血的发生率为14.4%,其他不良反应轻微或少见,无化疗相关死亡。截止最终随访时间,无继发性肿瘤的发生。结论:(R)-EPOCH方案对初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r)-EPOCH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LBCL患者CHOP或R-CHOP化疗前后中性粒细/淋巴细胞比值的变化及其对生存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敬东 韩效林 +1 位作者 杨翠 孙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2-186,共5页
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CHOP或R-CHOP方案化疗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变化及其对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60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NLR中位数的水平将其分为L组33例(NL... 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CHOP或R-CHOP方案化疗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变化及其对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60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NLR中位数的水平将其分为L组33例(NLR<2.27)和H组27例(NLR≥2.27),比较两组行CHOP或R-CHOP方案化疗后的疗效及生存情况。结果:H组化疗后治疗总有效率(55.56%)明显低于L组(87.88%),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组化疗后1、2、3年累积生存率(70.37%、59.26%、37.04%)均明显低于L组(93.94%、87.88%、60.61%)(P<0.05)。化疗前外周血NLR≥2.27是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本组化疗前NLR≥2.27可能是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其水平偏高可能提示临床疗效欠佳,预后也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CHOP方案 r-CHOP方案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1B/1R类型和1B/1R类型小麦K型雄性不育系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宋喜悦 方鹏 +4 位作者 马翎健 奚亚军 胡银岗 刘曙东 何蓓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共4页
利用非 1B/ 1R类型小麦 K型不育系 KTSP3314A和 1B/ 1R类型小麦 K型不育系 K3314A,分别与10个普通小麦品种 (系 ) 2 5 9,36 6 5 ,TB90 2 ,F10 7,J18,R2 0 5 ,L783,5 0 3,3380和 78115杂交 ,测定和比较其恢复性、单倍体发生频率和主要农... 利用非 1B/ 1R类型小麦 K型不育系 KTSP3314A和 1B/ 1R类型小麦 K型不育系 K3314A,分别与10个普通小麦品种 (系 ) 2 5 9,36 6 5 ,TB90 2 ,F10 7,J18,R2 0 5 ,L783,5 0 3,3380和 78115杂交 ,测定和比较其恢复性、单倍体发生频率和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 ,非 1B/ 1R类型小麦 K型不育系比 1B/ 1R类型小麦 K型不育系更易恢复 ;不育系本身不产生单倍体 ,其杂交种 F1 产生极少或不产生单倍体 ;农艺性状除了株高具有明显的优势外 ,其他均无不利的遗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1b/1r类型 1b/1r类型 K型不育系 恢复性 单倍体 农艺性状 遗传效应 小麦 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B/1R与非1B/1R小麦K型雄性不育系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马翎健 胡银岗 +1 位作者 宋喜悦 何蓓如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共4页
利用非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与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进行农艺性状、抗病性、光合速率及SOD活性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T.spelta1BS染色体导入使非1B/1R类型小麦比1B/1R类型不易产生单倍体,农艺性状中除株高具明显... 利用非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与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进行农艺性状、抗病性、光合速率及SOD活性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T.spelta1BS染色体导入使非1B/1R类型小麦比1B/1R类型不易产生单倍体,农艺性状中除株高具明显优势外,其他性状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两类不育系及保持系的抗病性也无明显差异;非1B/1R的K型不育系光合速率高于1B/1R类K型不育系;1B/1R和非1B/1R类型不育系的SOD活性的变化差异较小,均呈下降趋势,保持系差异较大。非1B/1R类型和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花粉败育的关键时期均为二核期到三核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1b/1r 非1b/1r 雄性不育系 S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BEACOP方案治疗中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董菲 王晶 +3 位作者 杨萍 赵伟 景红梅 克晓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91-1595,共5页
目的:研究R±BEACOP方案(CHOP联合依托泊苷/替尼泊苷和/或博来霉素,有或无美罗华)治疗中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有效性和毒副作用。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8月间进行2个疗程以上R±BEACOP方案进行... 目的:研究R±BEACOP方案(CHOP联合依托泊苷/替尼泊苷和/或博来霉素,有或无美罗华)治疗中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有效性和毒副作用。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8月间进行2个疗程以上R±BEACOP方案进行化疗的19例初治中高危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其疗效及毒副作用进行评价。结果:19例患者中5例(26.3%)达完全缓解,13例(68.4%)达部分缓解,1例疾病稳定,治疗总有效率为94.7%(18例),14例出现Ⅲ-Ⅳ度血液学毒性(73.7%),10例出现消化道反应(52.6%),4例肺部感染(21.1%)、3例药物性肺损伤(15.8%)、1例肝功能损害(5.3%)及1例带状疱疹(5.3%),无治疗相关死亡发生。结论:R±BEACOP方案对于初治的中、高危、预后不良的DLBCL患者是一个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值得进一步行大规模的临床后续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EACOP方案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Glu-1位点变异和1B/1R易位对谷蛋白亚基表达量和面包加工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唐建卫 刘建军 +4 位作者 张平平 肖永贵 张勇 曲延英 何中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1-577,共7页
选用北方冬麦区近年来育成的优质强筋品种及山东省主栽品种共42份,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和凝胶色谱法(SE-HPLC)对小麦贮藏蛋白组分进行量化,分析了不同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对其表达量、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包加工... 选用北方冬麦区近年来育成的优质强筋品种及山东省主栽品种共42份,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和凝胶色谱法(SE-HPLC)对小麦贮藏蛋白组分进行量化,分析了不同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对其表达量、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包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Glu-D1位点对谷蛋白亚基含量和加工品质的加性效应最大,达5%显著水平,贡献率为28.5%~71.3%。在Glu-A1和Glu-D1位点,单个亚基对谷蛋白亚基含量和加工品质的贡献分别为1>2*>N和5+10>2+12>4+12,而在Glu-B1位点,则表现为差异不显著。不同亚基组合的HMW–GS表达量差异达5%显著水平,相同亚基组合的品种间贮藏蛋白组分表达量的变异较大,亚基表达量的差异可能是导致品种间品质差异的重要原因。1B/1R易位显著降低LMW-GS、谷蛋白总量和%UPP,导致加工品质变劣。选择具有优质亚基组合,且谷蛋白亚基表达量高的类型,是有效改良面筋强度,进一步提高优质新品种选育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贮藏蛋白 表达量 面团流变学特性 1b/1r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