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3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邢帅 鹿文博 +6 位作者 李志斌 郑谊 安占天 张锴 高延征 王红强 施新革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9-233,共5页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7月至2021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3例,均采用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7月至2021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3例,均采用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腰椎JOA评分、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Pfirrmann分级评估疗效,采用腰椎正侧位及动力位片和(或)CT评价邻椎活动度及椎间融合情况。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47.3±9.1)个月。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逐步降低(7.3±0.9、3.8±0.7、0.7±0.6),JOA评分逐步升高(9.6±1.3、22.6±2.3、26.9±8.1),ODI逐步降低(66.4±4.7、22.3±1.4、9.8±1.0)(P<0.05);末次随访时,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邻椎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未发生内固定松动、邻椎病等并发症。结论: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确切,对椎旁结构破坏小,可有效维持椎体序列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手术 quadrant通道辅助技术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Quadrant微创撑开系统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2
2
作者 晏怡果 王文军 +3 位作者 欧阳智华 姚女兆 王麓山 朱一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4-208,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Quadrant微创撑开系统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于2010年2月。2012年2月共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92例,随机对其中46例采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联合Quadrant微创撑开系统行椎...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Quadrant微创撑开系统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于2010年2月。2012年2月共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92例,随机对其中46例采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联合Quadrant微创撑开系统行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微创组),46例采用传统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传统组),分别对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判定的优良率、术前及术后半年与术后1年腰背痛VAS评分、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6个月。微创组术后并发症出现切口延期愈合1例,脑脊液漏1例。微创组与传统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00.0±21.7min和91.0±18.1min,优良率分别为89.2%和86.9%,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微创组与传统组术前VAS评分分别为6.0±3.3分和6.3±2.5分,术后6个月时分别为2.5±1.3分和2.6±1.4分,术后1年时分别为1.4±1.1分和1.3±1.1分.两组患者术后腰背痛较术前均得到缓解(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切口微创组(2.5±0.2cm)小于传统组(5.1±0.6cm),出血量微创组(80.0±7.2m1)少于传统组(152.0±12.3m1),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微创组24例在术后3个月,18例在术后6个月,其余4例患者在术后1年时影像学上获得植骨融合;传统组25例在术后3个月,18例在术后6个月,其余3例患者在术后1年时影像学上获得植骨融合。结论:经皮椎弓根内固定联合Quadrant微创撑开系统应用于腰椎后路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较之传统后路手术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drant 微创撑开系统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弓根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肌间隙入路Quadrant系统下行腰椎翻修术 被引量:25
3
作者 康辉 蔡贤华 +1 位作者 徐峰 黄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01-1005,共5页
目的:探讨后正中皮肤切口椎旁双侧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TLIF)技术在腰椎翻修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2010年2月我院收治的手术后行腰椎翻修患者24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行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后8例、腰... 目的:探讨后正中皮肤切口椎旁双侧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TLIF)技术在腰椎翻修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2010年2月我院收治的手术后行腰椎翻修患者24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行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后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单纯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后10例、腰椎管狭窄症后路椎板开窗减压术后6例。其中L4/5 13例、L5/S1 11例。均采用后正中皮肤切口椎旁双侧肌间隙入路,在Quadrant可扩张管道系统下行微创TLIF手术。采用JOA(29分法)功能评分对患者再次手术前、手术后1年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并计算改善率。结果:随访时间14~26个月,平均16个月。患者均无脑脊液漏、无神经根损伤。术前JOA评分为13.91±1.44分,术后1年JOA评分为23.70±1.33分,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改善率评估临床效果,其中优17例、良5例、可2例。结论:后正中切口双侧肌间隙入路在Quadrant可扩张管道系统下行微创TLIF是腰椎翻修的一种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quadrant系统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翻修 腰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被引量:24
4
作者 康辉 蔡贤华 +1 位作者 徐峰 黄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8-203,共6页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2月~2010年3月采用微创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33~62岁,平均53.2岁;L4/5 18例,L5/S1...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2月~2010年3月采用微创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33~62岁,平均53.2岁;L4/5 18例,L5/S1 13例,L4/5和L5/S1双节段4例。复发时间为初次手术后8~70个月,平均38.2个月。均经椎旁肌间隙在Quadrant可扩张管道系统下行微创TLIF。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3d和术后1年的疼痛情况;采用腰椎JOA功能评分(29分法)对患者术前、术后1年的腰椎功能进行评估,并计算改善率,按改善率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为105~210min,平均145min;术中出血量210~580ml,平均335ml;术后引流量90~230ml,平均140ml。术中均无脑脊液漏及神经根损伤。术前VAS评分为7.63±0.81分,术后3d为2.46±0.92分,术后1年为1.14±0.69分,术后3d与术前比较、术后1年与术后3d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JOA评分为14.26±1.36分,术后1年为25.06±1.19分,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时JOA评分改善率为41%~90%,平均78%,优21例,良10例,可4例。随访19~41个月,平均20个月,植骨均融合,融合时间为6~12个月,平均9.5个月,随访期间无椎弓根螺钉断裂、融合器移位。结论:经Quadrant通道微创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复发性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quadrant通道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Quadrant通道椎管内肿瘤切除与传统半椎板椎管内肿瘤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琛 鲍刚 何百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Quadrant通道显微镜下椎管内肿瘤切除与传统显微手术椎管内肿瘤切除的手术相关指标和疗效。方法回顾自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本院33例病变长度小于5cm的椎管内肿瘤患者,其中16例接受经Quadrant通道显微镜下椎管内肿瘤切除... 目的对比分析经Quadrant通道显微镜下椎管内肿瘤切除与传统显微手术椎管内肿瘤切除的手术相关指标和疗效。方法回顾自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本院33例病变长度小于5cm的椎管内肿瘤患者,其中16例接受经Quadrant通道显微镜下椎管内肿瘤切除,另外17例接受传统半椎板椎管内肿瘤切除。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包括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周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JOA评分治疗改善率等。结果与传统手术相比,Quadrant通道手术组患者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周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经Quadrant通道显微镜下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疗效肯定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椎管内较小肿瘤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肿瘤 quadrant通道 显微手术 对比研究 JOA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adrant通道下腰椎间盘切除单边动态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邢帅 高延征 +2 位作者 王红强 张广泉 张锴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10-1016,共7页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腰椎间盘切除单边动态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行Quadrant通道下腰椎间盘切除单边动态固定术治疗的23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腰椎间盘切除单边动态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行Quadrant通道下腰椎间盘切除单边动态固定术治疗的23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20~40岁(31.0±6.9岁)。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8~68个月(42.0±6.6个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资料;于术前及术后2d、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visualan 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手术的临床效果;于术后2d、末次随访时行腰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检查,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活动度;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行腰椎MRI检查,应用Pfirrmann分级评估手术节段及邻近节段椎间盘高度及信号变化,计算Pfirrmann分级改善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2.5±11.6min,术中出血量58.8±9.5ml,术后住院时间3.1±0.4d。患者术后2d、末次随访时的ODI、JOA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2d、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及其上位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以及上位邻近节段活动度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d手术节段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Pfirrmann分级30.5%改善,56.5%无明显改变,13.0%退变加重;邻近节段8.7%改善,73.9%无明显改变,17.4%退变加重。随访期间无椎间盘突出复发,无螺钉松动、断裂、失效等相关并发症。结论:Quadrant通道辅助下腰椎间盘切除单边动态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有效维持椎间隙高度,保留腰椎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quadrant通道辅助技术 动态非融合固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Quadrant通道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 被引量:4
7
作者 鲍刚 陈琛 +4 位作者 廉海平 王宁 李传坤 廉民学 何百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目的探讨经Quadrant通道显微切除椎管内肿瘤的手术适应证、技巧及该方式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0月~2015年7月经Quadrant通道进行显微切除手术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资料及手术方式和临床恢复... 目的探讨经Quadrant通道显微切除椎管内肿瘤的手术适应证、技巧及该方式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0月~2015年7月经Quadrant通道进行显微切除手术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资料及手术方式和临床恢复情况。结果共16例肿瘤患者,其中硬脊膜外3例、髓外硬膜下12例、髓内1例;包括颈段(C3~C7)3例,胸段(T1~T10)5例,下胸及腰骶段(T11~S2)8例,肿瘤均做到镜下全切,无中转开放性手术者;按病理分型包括神经鞘瘤(9例)、神经纤维瘤(2例)、脊膜瘤(4例)和神经上皮性囊肿(1例)。术后患者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随访2~10月无1例肿瘤复发或出现脊柱失稳的并发症。结论采取Quadrant通道可进行长度小于2个椎体节段、横截面小于2/3椎管面积的硬膜外及髓外硬膜下肿瘤的切除,但粘连广泛及髓内病变的手术应更慎重,其对手术技术要求较高,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肿瘤 quadrant通道 显微手术 核磁共振成像(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adrant微创系统下Coflex非融合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徐海栋 付强 赵建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72-1174,共3页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摘除后患者Quadrant微创系统操作下,安装Coflex系统可实现脊柱外科手术的微创性及非融合性。文中探讨采用该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采用Quadrant微创系统...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摘除后患者Quadrant微创系统操作下,安装Coflex系统可实现脊柱外科手术的微创性及非融合性。文中探讨采用该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采用Quadrant微创系统操作下Coflex非融合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例,均为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L3/L4椎间盘突出症10例,L4/L5椎间盘突出症8例。评估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腰腿痛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椎活动度(range of lumbar motion,ROM)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时间均大于半年,术后3个月、6个月随访时与术前相比,VAS、ODI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并且保持了良好的腰椎活动度(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的情况下,Quadrant微创系统可以在微创理念的指导下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手术治疗,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同时保护责任节段的活动幅度,并可以安全有效地放置脊柱非融合固定系统,患者获得较好的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drant微创系统 腰椎间盘突出症 Coflex棘突间固定 微创手术 非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可见光双波段复合光电制导组件共口径光学系统设计
9
作者 唐利孬 聂志强 +1 位作者 任丽 牛霞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0-214,共15页
设计了一套激光/可见光双波段复合光电制导组件共口径光学系统。共口径光学结构可以压缩系统尺寸,可见光成像子系统可以获得目标的高清图像,激光接收光学子系统可以对目标反射的激光光斑中心进行高精度定位测量。整个系统入射光通光口径... 设计了一套激光/可见光双波段复合光电制导组件共口径光学系统。共口径光学结构可以压缩系统尺寸,可见光成像子系统可以获得目标的高清图像,激光接收光学子系统可以对目标反射的激光光斑中心进行高精度定位测量。整个系统入射光通光口径26.7 mm,可见光成像系统F数为3,在5 km的作用距离内可识别出4.6 m×2.3 m的车辆类目标,在15 km的作用距离内可识别出10 m×10 m的建筑类目标;激光接收光学子系统全接收视场±5°,线性接收视场±1.3°,截获距离大于8 km。整体光学系统长度为90 mm,宽度为44.5 mm。加入机械结构后体积为93.6 mm×68 mm×50 mm,重量为227克。该系统结构简单紧凑,装调难度低,适用于光电制导组件小型化发展趋势,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光电制导组件 共口径 可见光成像系统 激光接收光学系统 四象限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adrant通道下经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脊柱爆裂性骨折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指标的影响
10
作者 张华俊 王遥伟 吴树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25-27,共3页
目的观察Quadrant通道下开展经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脊柱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至2019年丹阳市人民医院接收的78例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为对象,均行Quadrant通道下开展经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分析术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 目的观察Quadrant通道下开展经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脊柱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至2019年丹阳市人民医院接收的78例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为对象,均行Quadrant通道下开展经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分析术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副反应,以及手术开展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Cobb角、VAS评分和骨折椎前缘高度比、JOA评分。结果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41.17±21.49)ml,手术时间为(98.11±9.24)min,住院时间为(6.78±1.05)d。术后副反应:伴间歇性腰背痛1例,伴肺部感染1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于术前(P<0.05)。术前患者的Cobb角大于术后,VAS评分高于术后,骨折椎前缘高度比低于术后(P<0.05)。术前患者JOA评分低于术后(P<0.05)。结论对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选择实施Quadrant通道下开展经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效果佳,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等优势,操作便捷,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促进神经功能、腰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quadrant通道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振镜的激光追踪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锐 赵忠义 +1 位作者 孙莹 王恩奇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6-250,共5页
为了实现光斑位置的跟踪探测,设计一种利用二维振镜和四象限探测器实现光学跟踪的系统。硬件设计方面,设计了基于精密运放的信号采集电路,用于采集四象限探测器捕获的信号并实现可靠精准输出。系统的实现方面,根据振镜光学跟踪系统的特... 为了实现光斑位置的跟踪探测,设计一种利用二维振镜和四象限探测器实现光学跟踪的系统。硬件设计方面,设计了基于精密运放的信号采集电路,用于采集四象限探测器捕获的信号并实现可靠精准输出。系统的实现方面,根据振镜光学跟踪系统的特点设计了系统程序结构,通过光斑中心算法与硬件系统结合,并经过调试对程序的结构进行优化并对光斑精度进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激光跟踪系统实验平台测试,采集多组数据,证明该系统可以实现稳定跟踪光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象限探测器 二维振镜 光斑位置探测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adrant通道下TLIF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8
12
作者 王志荣 陆爱清 +3 位作者 杨惠林 王素春 陈勇 陈国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探讨后路原皮肤切口双侧肌间隙人路经Quadrant通道下TLIF术(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ecurrentlumbardischerniation,RLDH)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2月共治疗RLDH患者2... 目的:探讨后路原皮肤切口双侧肌间隙人路经Quadrant通道下TLIF术(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ecurrentlumbardischerniation,RLDH)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2月共治疗RLDH患者22例,年龄为35~65岁,平均51.2岁。病变节段L4/516例.L5/S16例。其中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后复发10例,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后复发8例,半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后复发4例。均采用后路原切口双侧肌间隙人路,经Quadrant通道下行微创TLIF术。采用JOA(29分法)功能评分对患者再次手术前、手术后1年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并计算改善率。采用Suk法评估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22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脑脊液漏,无神经根损伤。22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37个月,平均24个月。术前JOA评分为9.8±1.4分,术后1年JOA评分为24.5±1.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善率评估临床效果,其中优20例,良2例。随访期内植骨均融合,融合时间5~12个月,平均9-3个月,无椎弓根螺钉断裂和融合器移位。结论:后路原皮肤切口双侧肌间隙人路经Quadrant通道下TLIF术是一种微创治疗RLDH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复发性 TLIF quadrant通道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Quadrant通道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程福宏 张小卫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7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经Quadrant通道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渭南市中心医院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研究... 目的探讨经Quadrant通道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渭南市中心医院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研究组患者行Quadrant通道下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放性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_均>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切口长度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和ODI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_均>0.05);术后两组患者VAS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_均<0.05),且研究组患者上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_均<0.05)。结论经Quadrant通道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drant通道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adrant based incremental planning for mobile robots 被引量:2
14
作者 P.Raja M.Abhilash +1 位作者 K.Ravi Shankar Alameluvari Adarsh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5期1792-1803,共12页
Path planning of a mobile robot in the presence of multiple moving obstacles is found to be a complicated problem.A planning algorithm capable of negotiating both static and moving obstacles in an unpredictable(on-lin... Path planning of a mobile robot in the presence of multiple moving obstacles is found to be a complicated problem.A planning algorithm capable of negotiating both static and moving obstacles in an unpredictable(on-line)environment is proposed.The proposed incremental algorithm plans the path by considering the quadrants in which the current positions of obstacles as well as target are situated.Also,the governing equations for the shortest path are derived.The proposed mathematical model describes the motion(satisfying constraints of the mobile robot)along a collision-free path.Further,the algorithm is applicable to dynamic environments with fixed or moving targets.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Comparison of results with the improved artificial potential field(iAPF)algorithm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yields shorter path length with less computation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bile robots incremental planning quadrant based approach dynamic environ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cSight入选Gartner Magic Quadrant安全信息及事件管理“领导者”之列
15
《信息网络安全》 2008年第8期12-,共1页
企业合规及安全管理解决方案全球领导厂商ArcSight,Inc.(纳斯达克代码:ARST),近日在Gartner Magic Quadrant安全信息及事件管理报告《Magic Quadrant for Security Information and Event Management》中被列入了领导者之行列。
关键词 领导者 ArcSight Gartner Magic quadrant 纳斯达克 事件管理 合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流模型PI控制的车网耦合系统低频振荡抑制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逯华 耿民 +1 位作者 刘明杰 王喜莲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129,共12页
高速铁路车网耦合系统电压低频振荡多发生在多台动车组同时轻载启动工况下,易引发牵引封锁,严重影响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行.针对低频振荡问题,以CRH3型动车组为研究对象,对低频振荡的产生原理和抑制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车网耦合系统... 高速铁路车网耦合系统电压低频振荡多发生在多台动车组同时轻载启动工况下,易引发牵引封锁,严重影响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行.针对低频振荡问题,以CRH3型动车组为研究对象,对低频振荡的产生原理和抑制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车网耦合系统阻抗模型,利用阻抗比伯德图分析低频振荡的产生机理;其次,设计一种分流模型PI控制器,利用仿真将分流模型PI控制器与传统PI控制器、自抗扰(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控制器、自适应自抗扰比例积分(Self-Adaptive Auto Disturbance Rejection PI,SAADR-PI)控制器进行性能对比;再次,提出一种基于分流模型PI控制的瞬态直接电流控制策略,并利用仿真分析该控制策略对低频振荡的抑制效果;最后,利用小功率实验平台进行分流模型PI控制策略与传统PI控制策略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额定负载下采用分流模型PI控制器的动车组四象限变流器直流侧电压超调量为17.13%、调节时间为0.104 s、电压波动为±54 V,分流模型PI控制器提升了四象限变流器的动态性能;当6台采用分流模型PI控制策略的动车组同时轻载启动时,系统在0.4 s左右进入稳态,直流侧电压的调节时间为0.27 s,超调量为7.12%,稳定后的电压波动为±32 V,分流模型PI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地抑制低频振荡现象,为高速铁路车网耦合系统低频振荡抑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车网耦合系统 低频振荡 分流模型PI控制器 四象限变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双泵控混合分布式挖掘机液压系统性能分析
17
作者 张树忠 刘意 +1 位作者 郑祥盘 张雪峰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123,共7页
针对泵控非对称缸中存在流量不平衡问题和挖掘机(动臂、斗杆及铲斗)各液压缸的多象限工况,提出一种单双泵控混合分布式挖掘机液压系统。基于挖掘作业时工作装置的各液压缸速度-负载特性,为二象限工况的动臂设计单泵控液压单元,四象限工... 针对泵控非对称缸中存在流量不平衡问题和挖掘机(动臂、斗杆及铲斗)各液压缸的多象限工况,提出一种单双泵控混合分布式挖掘机液压系统。基于挖掘作业时工作装置的各液压缸速度-负载特性,为二象限工况的动臂设计单泵控液压单元,四象限工况的斗杆及铲斗设计双泵并联式泵控液压单元。以微型挖掘机为对象,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多体动力学模型和液压系统模型,设计PID位置控制器,在典型挖掘工况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单泵式的效率与双泵并联式的基本相当,但后者在负载力突变时,几乎不产生速度波动;在典型挖掘工况下,所提出的单双泵控混合分布式挖掘机液压系统的总效率为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泵并联 分布式泵控液压系统 速度-负载特性 液压挖掘机 四象限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扩张微创通道管系统下单切口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10
18
作者 范里 杨波 +2 位作者 陈家禄 郑望苟 徐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2期164-166,174,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MAST-QUADRANT可扩张微创通道管系统下单切口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6月对28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在MASTQUADRANT通道下行单切口髓核切除+神经根管扩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结... 目的探讨采用MAST-QUADRANT可扩张微创通道管系统下单切口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6月对28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在MASTQUADRANT通道下行单切口髓核切除+神经根管扩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结果手术时间(180±36)min,出血量(195±74)ml,所有患者均未输血。2例切口皮肤暗红;1例硬脊膜损伤。VAS评分由术前(6.8±1.7)分降至术后7 d(1.3±0.5)分(P=0.00)。28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3.6月,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疗效评价标准评价手术效果,优17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2.8%(26/28)。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MAST-QUADRANT可扩张微创通道管系统下单切口技术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quadrant通道镜 单切口 微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手术治疗伴ModicⅡ型改变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赢 杨小政 +3 位作者 朱翔 车荟 路康 任永信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16-1119,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手术治疗伴ModicⅡ型改变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5年7月,采用Quadrant微创系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手术治疗的12例同节段同侧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手术治疗伴ModicⅡ型改变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5年7月,采用Quadrant微创系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手术治疗的12例同节段同侧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伴ModicⅡ型改变的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术前、术后、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术前、术后3个月的8条简明量表(SF-8)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获随访3~6个月。术后随访所有患者症状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术前ODI评分为(53.11±13.10)分,术后3个月为(13.11±5.97)分,术后半年为(5.00±4.07)分,术前与术后3个月、术前与术后半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VAS评分为(6.30±2.00)分,术后为(2.10±0.88)分,术后3个月为(1.10±0.74)分,术后半年为(1.13±0.83)分,术前与术后、术前与术后3个月、术前与术后半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SF-8评分为(26.15±11.49)分,术后3个月为(61.61±14.44)分,术前与术后3个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Quadrant通道系统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伴ModicⅡ型改变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术中、术后出血少,显著减少软组织损伤,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术后并发症较少等优势,术后症状缓解明显,随访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ModicⅡ型 quadrant微创系统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引信目标探测与识别仿真软件的设计 被引量:4
20
作者 韩超 邓甲昊 +1 位作者 高静 韩敏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9-153,158,共6页
针对激光引信在实际操作中的复杂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激光引信目标探测识别的仿真软件设计.该设计以激光近炸引信为应用背景,设计了以周视六象限为发射系统的激光导弹模型.通过发射激光光束实现对目标的探测,根据不同目标回波反射功率... 针对激光引信在实际操作中的复杂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激光引信目标探测识别的仿真软件设计.该设计以激光近炸引信为应用背景,设计了以周视六象限为发射系统的激光导弹模型.通过发射激光光束实现对目标的探测,根据不同目标回波反射功率的计算实现对目标的识别,并利用回波功率阈值判断导弹启动位置,完成整个引信动态模拟.通过对激光引信仿真软件进行功能测试,结果表明模块设计合理,运行正常,测试结果满足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引信 六象限发射系统 启动特性 OPENG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