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胁迫对克氏原螯虾肠道组织形态与转录组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包志明 邹永烽 +4 位作者 曹攀辉 张嘉媛 徐宇 许志强 郭慧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7,共13页
为探究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肠道在接近其生理极限的高温胁迫下的作用机制,对其进行32和37℃的高温胁迫实验,分别于胁迫24、72 h后收集肠道组织,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和转录组学分析。结果表明,高温对克氏原螯虾的肠道组织结构... 为探究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肠道在接近其生理极限的高温胁迫下的作用机制,对其进行32和37℃的高温胁迫实验,分别于胁迫24、72 h后收集肠道组织,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和转录组学分析。结果表明,高温对克氏原螯虾的肠道组织结构造成了明显损伤,且随着胁迫温度和胁迫时间的增加,损伤加剧。与对照组(26℃)相比,在32℃胁迫24和72 h条件下,分别鉴定到2 462和4 619个差异基因;在37℃胁迫24和72 h条件下,分别鉴定到1 825和7 298个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在内质网蛋白加工、代谢途径等通路中显著富集,其中在同一胁迫时间内胁迫温度从32℃升至37℃时,内质网蛋白加工通路富集频率升高,表明其在应对高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GO功能注释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在碳水化合物代谢、蛋白质折叠等相关过程中显著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高温胁迫 转录组学 肠道 石蜡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枣植物组织改良的Steedman’s wax石蜡切片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小玲 章英才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47,共9页
为了建立一种简便、安全、快速的石蜡制片方法,减少试验过程中有毒试剂二甲苯的使用,以4个时期灵武长枣(Ziziphus jujuba‘Lingwu Changzao’)的叶和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改良的低熔点多酯蜡(Steedman’s wax)切片法观察不同时期的叶和... 为了建立一种简便、安全、快速的石蜡制片方法,减少试验过程中有毒试剂二甲苯的使用,以4个时期灵武长枣(Ziziphus jujuba‘Lingwu Changzao’)的叶和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改良的低熔点多酯蜡(Steedman’s wax)切片法观察不同时期的叶和果实结构特征,包括采用改良包埋试剂,省略二甲苯透明步骤,缩短试验过程,建立起一套可行的植物组织石蜡制片方法,并与常规石蜡切片方法比较,为研究植物组织结构特征提供新思路。结果表明:通过改良的低熔点多酯蜡切片法获得的叶片和果实组织的形态结构完整且染色清晰,该改良方法不但简化了试验步骤、缩短了制片周期,而且制得的切片质量与常规石蜡切片质量无差别,达到了优化试验步骤、避免二甲苯等有毒试剂使用、节省试验时间、整体上提高植物石蜡制片效率的目的,值得用于更多植物形态解剖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熔点多酯蜡 石蜡切片 解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黍稷落粒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及落粒调控基因的鉴定
3
作者 王月琛 韩鑫骐 +7 位作者 魏文敏 崔兆兰 罗阳美 陈鹏如 王海岗 刘龙龙 张莉 王纶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4-171,共8页
【目的】黍稷对我国旱作农业、盐碱地开发利用和救灾补种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落粒是黍稷重要的产量限制因素。研究黍稷落粒的机制,对选育抗落粒的黍稷新品种,提高黍稷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以落粒性强的‘野糜子’和落粒性弱的... 【目的】黍稷对我国旱作农业、盐碱地开发利用和救灾补种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落粒是黍稷重要的产量限制因素。研究黍稷落粒的机制,对选育抗落粒的黍稷新品种,提高黍稷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以落粒性强的‘野糜子’和落粒性弱的‘红粘糜’为材料,利用石蜡切片,研究不同落粒性的黍稷品种间离层细胞的结构差异。其次运用反向遗传学策略,鉴定与水稻落粒基因同源的黍稷落粒基因。【结果】首先,通过对‘野糜子’和‘红粘糜’的离区组织的电镜观察发现,‘野糜子’在开花后,形成明显的离层,而在‘红粘糜’中,没有观察到完整的离层。其次,对黍稷落粒基因在‘野糜子’小穗开花后1、20和35 d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基因在开花后1 d的表达量最高。最后,通过比较‘野糜子’和‘红粘糜’PmSh1-1基因的cDNA序列发现,‘红粘糜’PmSh1-1的cDNA比‘野糜子’的cDNA短,缺少第3个外显子。【结论】黍稷离层发育不完整,能够导致黍稷落粒性降低。水稻OsSh1的同源基因PmSh1-1可能是调控黍稷落粒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黍稷 落粒性 离层 石蜡切片 转录组测序 趋同驯化 Sh1 同源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蝴蝶兰茎段组织石蜡切片方法的优化研究
4
作者 冯彩云 贺雅萍 +4 位作者 吕复兵 陈和明 晏石娟 艾叶 肖文芳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18-1626,共9页
蝴蝶兰茎部着生、潜伏于叶基部的腋芽在适宜环境下能够萌发并伸长分化形成花梗,其分化过程的显微观察是探明蝴蝶兰花发育进程及影响因素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为了建立一套适用于软硬相连接的带腋芽茎段的石蜡切片方法,以蝴蝶兰金蝶(Phal... 蝴蝶兰茎部着生、潜伏于叶基部的腋芽在适宜环境下能够萌发并伸长分化形成花梗,其分化过程的显微观察是探明蝴蝶兰花发育进程及影响因素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为了建立一套适用于软硬相连接的带腋芽茎段的石蜡切片方法,以蝴蝶兰金蝶(Phalaenopsis Lioulin Phoenix‘LM41’)带腋芽的茎段为试验材料,针对主要影响石蜡切片效果的固定时长、软化液浓度和软化时长、脱水等制备步骤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固定时对固定液抽真空并延长固定时间至48h及以上有利于固定液充分渗透,材料固定效果最佳;使用浓度为10%、12%的氢氟酸溶液软化12、15 d并在软化期间抽真空30 min,可使木质化程度较高的茎段组织脆度和硬度大大降低,达到切片的软硬度要求,有效解决软化不均匀造成的组织分离破碎问题;脱水处理设置从30%~100%乙醇的7个逐级脱水梯度,并增加无水乙醇到二甲苯逐渐置换的步骤,可以避免蝴蝶兰组织材料收缩变形,保证组织形态的完整性。优化后的制备方法解决了常规石蜡切片中蝴蝶兰带腋芽茎段(含软硬相连接组织)的软化不彻底、组织与石蜡分离、蜡带皱缩破碎、切片空洞等问题,所获切片的整体结构趋于完整,染色均匀且鲜艳,各部位组织细胞着色明显,能清晰区分开幼嫩的芽组织和木质化的茎组织。本研究形成了一套适用于蝴蝶兰带腋芽茎段(含软硬相连接组织)的石蜡切片制备方法,为深入研究蝴蝶兰潜伏腋芽萌发的分化过程提供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兰 腋芽 石蜡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改良染液法、微波加热法优化冷冻切片PAS的染色效果
5
作者 孙莉 申晋溪 脱颖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7-409,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染液和微波加热法优化石蜡切片与冷冻切片的PAS染色效果。方法收集肾穿刺和肺隐球菌相同部位的组织各15例,以改良PAS法和微波快速PAS法设立分组方案;与常规PAS法比较,分析各组石蜡切片和冷冻切片的染色效果。结果改良后肾... 目的探讨改良染液和微波加热法优化石蜡切片与冷冻切片的PAS染色效果。方法收集肾穿刺和肺隐球菌相同部位的组织各15例,以改良PAS法和微波快速PAS法设立分组方案;与常规PAS法比较,分析各组石蜡切片和冷冻切片的染色效果。结果改良后肾穿刺和隐球菌的石蜡组织或冷冻组织的PAS染色均较好,其着色鲜艳饱满,核质对比清晰明显,易判读。微波加热法节约染色时间,在中高火25 s的条件下肾穿刺标本组织更完整、着色更佳,颜色鲜艳。结论改良PAS染色法和微波快速PAS法不仅适用于石蜡切片,同时在冷冻切片中也取得相同的染色效果,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染色 Schiff液 偏重亚硫酸钠 石蜡切片 冷冻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中重力响应调节基因鉴定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罗稷林 栗锦烨 贾玉鑫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118,共10页
【目的】解析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重力响应的分子机理,为马铃薯的遗传改良和育种提供潜在基因资源。【方法】通过石蜡切片对马铃薯的匍匐茎和地上茎进行组织学结构观察;通过同源比对鉴定马铃薯中的重力响应调控基因,使用RT-qPC... 【目的】解析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重力响应的分子机理,为马铃薯的遗传改良和育种提供潜在基因资源。【方法】通过石蜡切片对马铃薯的匍匐茎和地上茎进行组织学结构观察;通过同源比对鉴定马铃薯中的重力响应调控基因,使用RT-qPCR验证其表达水平,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其表达模式;以四倍体马铃薯材料Desiree为背景,构建了重力响应关键基因StLAZY1-1的过表达转基因株系,并对其表型进行了观察统计。【结果】匍匐茎与地上茎的组织结构存在明显的形态学差异,特别是维管组织的排列和淀粉粒沉积两个方面差别显著。重力响应相关基因PRAF/RLD FAMILY MEMBER(RLD)、SCARECROW(SCR)、SHOOT-ROOT(SHR)、BRX-LIKE4(BRXL4)、PIN-FORMED3(PIN3)在不同物种中具有保守的结构域和分布特征,LAZY家族的结构域分布则具有多样性。重力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并且表达水平受到光信号调控。通过遗传转化验证马铃薯StLAZY1-1基因的功能,发现与野生型相比StLAZY1-1过表达株系在株高、匍匐茎数量上都具有显著变化。【结论】马铃薯中关键重力响应调节基因StLAZY1-1影响马铃薯的株高和匍匐茎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重力响应 LAZY1基因 石蜡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中国沙棘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
7
作者 高佩 何旦 马玉花 《高原科学研究》 2025年第1期23-29,42,共8页
通过分析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中国沙棘叶片的解剖结构,对干旱胁迫下的沙棘叶片表皮毛形态和组织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旨在探究自然干旱胁迫下沙棘幼苗叶片形态及解剖结构的适应性变化。以青海野生中国沙棘为试验材料,采用自然干燥法控制土... 通过分析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中国沙棘叶片的解剖结构,对干旱胁迫下的沙棘叶片表皮毛形态和组织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旨在探究自然干旱胁迫下沙棘幼苗叶片形态及解剖结构的适应性变化。以青海野生中国沙棘为试验材料,采用自然干燥法控制土壤水分含量,通过扫描电镜观测叶片表皮毛形态,并通过石蜡切片染色分析其叶片解剖结构,来探究沙棘实生苗叶片对自然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沙棘表皮毛有星状毛、星盾毛和盾状毛3种类型,其表皮毛性状随干旱胁迫的加深而不断蜷缩。干旱胁迫强度加深,沙棘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和组织结构紧密度增大,而海绵组织厚度和组织结构疏松度则减少。沙棘叶片角质层厚度随干旱胁迫强度的加深而增加,沙棘叶片下表皮厚度、气孔面积、气孔密度和表皮毛面积则随干旱胁迫的加深而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复水后除栅海比外,其余各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综上,干旱胁迫强度与叶片厚度、角质层厚度、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呈正相关;与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海绵组织厚度呈负相关;干旱胁迫后复水1 d,气孔密度快速恢复,使其表现出更强的形态适应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沙棘 干旱胁迫 解剖结构 扫描电镜 石蜡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花芽分化过程及其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8
作者 杨静 隋晓青 +2 位作者 石国庆 王鑫尧 王玉祥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81,共10页
植物的花芽分化是种子生产的前提,水分是维持植物正常生理活动、促进花芽分化及保证种子发育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XinMu No.4’)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正常灌溉和水分胁迫两个处理下的紫花苜蓿... 植物的花芽分化是种子生产的前提,水分是维持植物正常生理活动、促进花芽分化及保证种子发育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XinMu No.4’)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正常灌溉和水分胁迫两个处理下的紫花苜蓿花芽分化形态特征、分化阶段及花芽发育进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依据紫花苜蓿花芽发育过程中不同原基的形成顺序,将花芽分化过程分为6个阶段(营养生长期、小花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花器官形成期);2)与正常灌溉相比,水分胁迫处理使花芽横径变小1.69%~26.84%(P<0.05),纵径变小2.51%~23.49%(P<0.05);3)水分胁迫会缩短花芽分化的进程,使其提前4 d结束花芽分化期,增加小花数/花序。综上所述,水分胁迫会缩短紫花苜蓿花芽分化的进程,使其提前开花,同时使小花数/花序增加,在生产时间中可考虑在花芽分化期进行水分胁迫处理以调控花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花芽分化 水分 生殖生长 石蜡切片 形态特征 产量构成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优化的桑树花芽石蜡切片制作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叶 刘家粮 +3 位作者 武华周 林培群 皇晶晶 王树昌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58-64,共7页
针对常规石蜡切片方法无法获得完整桑树花芽切片的问题,以“无籽大十”品种桑树花芽为供试材料,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基础上,对石蜡切片样品制作过程中固定、软化、脱水、透明及染色等环节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使用15%氢氟酸软化后,采用... 针对常规石蜡切片方法无法获得完整桑树花芽切片的问题,以“无籽大十”品种桑树花芽为供试材料,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基础上,对石蜡切片样品制作过程中固定、软化、脱水、透明及染色等环节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使用15%氢氟酸软化后,采用优化后的系列脱水、透明等步骤进行制片,可以使切片连续性、完整性得到明显提高。通过切片显微观察,可见细胞轮廓明显、裂痕较少、结构较完整,染色较清晰,并且对发育后期的花芽效果更为明显。优化后的制样流程解决了常规制片出现浸蜡不彻底、组织变脆、蜡带不连续、内部结构不完整等一系列问题。该研究可以从解剖学上为桑树花芽发育形态和花芽分化机制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花芽 石蜡切片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样方法对菊花花蕾激光显微切割样品RNA提取质量的影响
10
作者 马月花 丁莲 +2 位作者 张雪 赵坤坤 陈素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8期1-5,9,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固定剂及切片制样方式对菊花花蕾激光显微切割样品RNA提取质量的影响。[方法]以丙酮和乙醇冰醋酸2种试剂固定菊花花蕾,采用石蜡和冰冻切片2种方式制作样本,显微切割并收集最外两轮小花原基,提取RNA后比较提取质量。[结果... [目的]研究不同固定剂及切片制样方式对菊花花蕾激光显微切割样品RNA提取质量的影响。[方法]以丙酮和乙醇冰醋酸2种试剂固定菊花花蕾,采用石蜡和冰冻切片2种方式制作样本,显微切割并收集最外两轮小花原基,提取RNA后比较提取质量。[结果]石蜡和经梯度蔗糖保护的冰冻切片均能很好地保存花蕾组织形态,就石蜡切片而言,乙醇冰醋酸固定组织切割样品的RNA降解明显低于丙酮固定样品;而2种固定剂的冰冻切片切割样品RNA提取质量无明显差异。与石蜡切片相比,冰冻切片显微切割样品RNA质量更高。切割时收集管盖加入RNA提取缓冲液可明显缓解RNA降解。显微切割的不同品种菊花花原基与花发育有关的基因表达水平存在差异,表明切割获得的材料可用于下一步研究。[结论]植物组织经乙醇冰醋酸固定、梯度蔗糖保护后冰冻切片进行显微切割效果较佳,可富集特异组织或细胞并从中获得较高质量的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剂 石蜡切片 冰冻切片 激光显微切割 RNA 提取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红冰糖橙大果芽变果实结构解剖、激素变化和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园园 谭世水 +8 位作者 张玲 段少伟 郭玲霞 周铁 李菲菲 韩健 李先信 王聪田 陈鹏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1-624,共14页
【目的】探究锦红冰糖橙大果芽变的形成原因。【方法】以锦红和大果芽变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HPLC-MS/MS和转录组测序技术对其在细胞形态、激素含量和基因表达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锦红相比,大果芽变果肉内汁胞数量增多,且汁... 【目的】探究锦红冰糖橙大果芽变的形成原因。【方法】以锦红和大果芽变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HPLC-MS/MS和转录组测序技术对其在细胞形态、激素含量和基因表达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锦红相比,大果芽变果肉内汁胞数量增多,且汁胞变大。石蜡切片结果表明,大果芽变汁胞内细胞数量多于锦红。大果芽变内生长素和赤霉素含量在花后70和120 d均高于锦红,玉米素含量在花后70、120和170 d均低于锦红。对盛花后70、120和170 d的汁胞进行转录组分析得到4597个差异基因,其中24个激素信号相关基因在两个及以上时期差异表达。在大果芽变中有4个生长素相关基因在花后70 d上调表达。细胞分裂素相关基因ARR2在大果芽变花后70和120 d均下调表达。细胞周期蛋白CycD3在大果芽变花后170 d上调表达。【结论】锦红冰糖橙大果芽变的变异可能与汁胞发育有关,并且受激素水平影响。转录组分析为解析锦红冰糖橙大果芽变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芽变 果实大小 石蜡切片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周期处理对刺槐无性系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曼 伍越 +4 位作者 孙宇涵 彭祚登 张淑敏 于立新 李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28,共11页
【目的】研究不同光周期对刺槐无性系组培苗不定根发生的影响,分析不同光周期下根原基突出时间及不同阶段根系的生长状态和生理指标,探讨其生根能力,筛选出促进刺槐生根的最适光周期。【方法】以4个二倍体刺槐无性系组培苗为材料,设置5... 【目的】研究不同光周期对刺槐无性系组培苗不定根发生的影响,分析不同光周期下根原基突出时间及不同阶段根系的生长状态和生理指标,探讨其生根能力,筛选出促进刺槐生根的最适光周期。【方法】以4个二倍体刺槐无性系组培苗为材料,设置5种光周期处理,统计分析不同光周期下刺槐生根率及生理指标变化,并观察根外部形态变化,同时每天取根基部制作石蜡切片,观察根原基发生时间。【结果】1)解剖学观察显示,刺槐无性系组培苗生根过程分为3个时期:愈伤组织形成期(0~7 d)、不定根形成期(根原基诱导期)(7~10 d)、不定根伸长期(10 d后)。2)生根情况及解剖学观察结果显示,4个刺槐无性系中,D26-5①刺槐无性系根原基较早出现,同时生根能力最强,生根率为92%,且24 h/0 h光周期处理下根原基突出时间最早,生根率提高至97.8%。3)生根过程中,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随着光周期增加而上升,24 h/0 h光周期下含量最高。丙二醛含量呈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脯氨酸含量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两者在24 h/0 h光周期处理下的含量都要小于16 h/8 h光周期,说明刺槐应对连续光照时可通过调节渗透物质等方式适应环境的变化。【结论】刺槐无性系组培苗不定根发生能力受光周期影响,在24 h/0 h光周期下根原基突出时间最早,生根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光周期 不定根 石蜡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树不同发育时期胚珠石蜡切片制备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祁永梁 李亚鹏 +11 位作者 李世安 刘克林 岳涵 郑为军 余海 胡瑞阳 任俊杰 欧国范 张淑敏 于立新 孙宇涵 李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4-72,共9页
【目的】建立并优化适宜槲树子房或胚珠石蜡切片的制作体系,为后续槲树胚胎发育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不同发育时期的槲树雌花为试验材料,将材料以60 d为界分为60 d前和60 d后两部分,对材料处理方式(授粉60 d前后的材料分别进... 【目的】建立并优化适宜槲树子房或胚珠石蜡切片的制作体系,为后续槲树胚胎发育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不同发育时期的槲树雌花为试验材料,将材料以60 d为界分为60 d前和60 d后两部分,对材料处理方式(授粉60 d前后的材料分别进行仅保留子房与胚珠处理)、浸蜡时间(18,24,36 h)与浸蜡条件(60℃烘箱内抽真空处理0,6,8,12 h)、切片厚度(6,8,10μm)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以授粉70 d样品切片为材料,对染色方法(染色液分别为5 g/L苏木精、1 g/L甲苯胺蓝和10 g/L番红-固绿)及染色时间(1,2,5,10,15 min)进行优化,建立适合槲树胚珠的石蜡切片制备体系。【结果】授粉60 d前的样品仅保留子房部分,授粉60 d后的样品仅保留胚珠,两者在50℃烘箱经甘油乙醇浸泡48 h的软化处理后,所得切片效果最佳,可避免蜡带破裂等不良现象出现。将浸蜡时间延长至36 h,并于第1次浸纯蜡过程中在60℃烘箱内先进行12 h抽真空处理,可保证发育后期体积较大材料的充分浸蜡;脱蜡前将玻片进行3 h抽真空处理,可明显降低脱片率;授粉60 d前样品的切片厚度以8μm为宜,授粉60 d及以后的样品以10μm最佳。槲树胚株石蜡切片制备时,采用5 g/L苏木精染色5 min时的制片效果最好。【结论】建立并优化了槲树不同发育时期子房或胚珠石蜡切片的制备体系,采用该优化体系可获得蜡带连续、结构完整、染色均匀、背景清晰的槲树子房或胚珠切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树胚珠 胚胎发育 石蜡切片 制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及褪黑素对樱桃番茄果实品质和果皮形态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福林 李宁 +3 位作者 刘宇翔 陈怡佳 余庆辉 闫会转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38-1747,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2,4-表油菜素内酯(EBR)和褪黑素(MT)处理对樱桃番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果实品质和果皮形态结构的影响,为提高樱桃番茄果实品质提供一定理论或技术支撑。【方法】以樱桃番茄果实为材料,在樱桃番茄膨大期、绿熟...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2,4-表油菜素内酯(EBR)和褪黑素(MT)处理对樱桃番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果实品质和果皮形态结构的影响,为提高樱桃番茄果实品质提供一定理论或技术支撑。【方法】以樱桃番茄果实为材料,在樱桃番茄膨大期、绿熟期、转色期、红熟期喷施3种浓度的EBR和MT,分析果实的品质和细胞结构。【结果】累计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果实进入红熟期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单果质量在100μmol/L的MT处理下显著高出对照组29.96%;果实硬度在0.1 mg/L的EBR处理下与对照组相比提升了17.21%;0.1 mg/L的EBR和100μmol/L的MT分别是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糖酸比、可溶性蛋白、VC相比于对照(CK)提升最高的,分别提升了51.14%和58.81%、37.96%和39.40%、49.05%和27%;0.05 mg/L的EBR和100μmol/L的MT分别是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中可溶性固形物提升最高的,分别提升了24.01%和44.10%;3种EBR处理下外表皮与CK相比均有所提高;厚角组织在0.1 mg/L的EBR处理下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10.06%。【结论】0.1 mg/L的EBR处理下的樱桃番茄的耐贮藏性和运输性较佳,100μmol/L的MT处理下的樱桃番茄内在品质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番茄 2 4-油菜素内酯 褪黑素 果实品质 石蜡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萱草愈伤组织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素素 尹新彦 +2 位作者 李金霞 赵丽红 储博彦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10-14,共5页
为了解决萱草愈伤组织仅生长增大并未分化出芽的问题,提高其繁殖系数,采用不同浓度配比的6-BA和IBA为外源激素,对选育的JH2-2萱草继代培养的愈伤组织接种培养,并对不同颜色的愈伤组织制成石蜡切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接种培养的第6天... 为了解决萱草愈伤组织仅生长增大并未分化出芽的问题,提高其繁殖系数,采用不同浓度配比的6-BA和IBA为外源激素,对选育的JH2-2萱草继代培养的愈伤组织接种培养,并对不同颜色的愈伤组织制成石蜡切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接种培养的第6天开始有小绿芽自愈伤组织上分化而出,第21天愈伤组织的分化率达到最大值,同时部分愈伤组织出现玻璃化,且后续没有分化发芽迹象。外源激素6-BA比IBA对萱草愈伤组织的分化影响更大。适合萱草愈伤组织进行分化培养的培养基比例组合为:MS+蔗糖30 g·L^(-1)+琼脂6 g·L^(-1)+6-BA 1.0 mg·L^(-1)+IBA 0.2 mg·L^(-1),pH值为6.5,分化率达100%。对不同颜色的萱草愈伤组织制成石蜡切片进行观察,结果发现其中一种为胚性愈伤组织,外形呈球形颗粒状,细胞排列整齐、紧密,细胞核染色较深;另一种为非胚性愈伤组织,外形松软粗糙无固定形状,细胞大小不均匀且无固定形状,细胞核不明显。在萱草的组织培养过程中,可以优先考虑接种乳白色和绿色的活性高的愈伤组织,对于提高萱草的分化率和繁殖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可为优化萱草离体快繁技术体系,进一步创造新品种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萱草 愈伤组织 分化 石蜡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牙百合鳞茎生长点石蜡切片技术改良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林澔 陈淼 +2 位作者 李庠 马杰 李玉帆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10-13,20,共5页
为了准确观测龙牙百合鳞茎生长点的生长分化过程,以龙牙百合冷藏期间的鳞茎为试验材料,在传统石蜡制片法的基础上,对脱水、透明等步骤进行优化并筛选了最佳的甲苯胺蓝染色方法。试验获得的百合鳞茎生长点石蜡切片制作改良方法为:将百合... 为了准确观测龙牙百合鳞茎生长点的生长分化过程,以龙牙百合冷藏期间的鳞茎为试验材料,在传统石蜡制片法的基础上,对脱水、透明等步骤进行优化并筛选了最佳的甲苯胺蓝染色方法。试验获得的百合鳞茎生长点石蜡切片制作改良方法为:将百合鳞茎剥开鳞片至可观察到茎尖生长点,修整为5mm大小的立方体投入FAA固定液中,保存一周;用85%乙醇(2 h)、95%乙醇(2h)、100%乙醇(3h)进行脱水处理,再用二甲苯与乙醇等比例溶液(2h)、纯二甲苯(3h)进行透明处理;将透明好的材料放入石蜡+二甲苯溶液(体积比2∶3)中,在37℃的恒温箱中浸蜡2d,期间多次少量加入石蜡;之后在60℃恒温箱更换纯石蜡2次,每次4 h,浸蜡后的材料在60℃的操作台上包埋,再切成厚10μm的薄片,待蜡片完全伸展,将蜡片粘于均匀涂抹了赫伯特粘片剂的载玻片上,37℃烤片5h,脱蜡复水后用1%甲苯胺蓝染液稀释150倍染色3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牙百合 鳞茎生长点 石蜡切片 技术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罗里达文昌鱼哈氏窝组织在性腺发育不同时期的形态结构变化
17
作者 岑万 吴锐琼 +1 位作者 杨理程 黄镇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7期17-20,共4页
哈氏窝是文昌鱼生殖内分泌调控轴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揭示文昌哈氏窝形态特征与性腺发育的关系,丰富文昌鱼的生物学基础信息,利用组织学切片及HE染色技术观察了佛罗里达文昌鱼在性腺发育不同时期哈氏窝形态变化。结果表明:佛罗里达... 哈氏窝是文昌鱼生殖内分泌调控轴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揭示文昌哈氏窝形态特征与性腺发育的关系,丰富文昌鱼的生物学基础信息,利用组织学切片及HE染色技术观察了佛罗里达文昌鱼在性腺发育不同时期哈氏窝形态变化。结果表明:佛罗里达文昌鱼在性腺刚出现及早期时,哈氏窝位于文昌鱼哈氏窝位于脊索附近,有一层薄膜相隔,呈近似对称的倒“凹”状;在性腺发育和成熟时期,哈氏窝顶部增厚,胞质清晰,两侧向窝内增大,窝内空隙变小,形状呈现矮宽;在性腺排空及退化时期,哈氏窝两侧呈细长状,窝内空间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罗里达文昌鱼 哈氏窝 石蜡切片 组织学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固定液制备小鼠AMD模型和人胚胎眼球高质量视网膜石蜡切片
18
作者 孙拴桃 刘栓栓 王少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5-1097,共3页
将C57/B6J小鼠分别固定于传统固定液(4%甲醛液,下同)与新型固定液中,进行石蜡切片的常规制片程序,并将新型固定液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模型小鼠及人胚胎眼球HE染色石蜡切片中进行效果验证。用新型固定液处理的眼球石蜡切片质量优... 将C57/B6J小鼠分别固定于传统固定液(4%甲醛液,下同)与新型固定液中,进行石蜡切片的常规制片程序,并将新型固定液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模型小鼠及人胚胎眼球HE染色石蜡切片中进行效果验证。用新型固定液处理的眼球石蜡切片质量优于传统固定液,且成功模拟了AMD模型小鼠视网膜各层不同时间段的变化。新型固定液在制备高质量视网膜石蜡切片方面是可行的,为后续视网膜石蜡切片的有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固定液 小鼠AMD模型 人胚胎眼球 视网膜 石蜡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育时期苹果果实组织石蜡切片制作探究 被引量:28
19
作者 王艳芳 叶淄 +3 位作者 刘昊 刘群龙 张彬 郝燕燕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73-976,1,共5页
【目的】探明不同发育时期苹果果实石蜡切片的制作方法,观察苹果果实发育过程的微观结构变化。【方法】以‘富士’苹果果实为材料,在传统石蜡切片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苹果不同发育期不同组织的结构特点,对固定、脱水、透明、浸蜡、染色等... 【目的】探明不同发育时期苹果果实石蜡切片的制作方法,观察苹果果实发育过程的微观结构变化。【方法】以‘富士’苹果果实为材料,在传统石蜡切片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苹果不同发育期不同组织的结构特点,对固定、脱水、透明、浸蜡、染色等重要制片环节进行了一系列探究。【结果】苹果果皮、果肉及维管束组织在幼果期用FAA固定、果实发育后期(着色开始后)用多聚甲醛固定,且随着果实的成熟,脱水、透明时间递减,制得的切片组织结构完整、图像清晰。【结论】经探究摸索出一套适合不同发育期苹果果实组织的切片制作方法,为深入研究苹果组织解剖结构及组织免疫化学等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果实 石蜡切片 制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花芽石蜡切片方法的改良 被引量:39
20
作者 帅焕丽 杨途熙 +3 位作者 魏安智 王佳 李晓 张莹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6-539,F0004,共5页
以杏花芽为材料,在传统石蜡切片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杏花芽分化期的结构特点,对软化、透明、浸蜡、染色等重要制片环节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结果显示,将未剥去鳞片的花芽在水中煮沸30 min后进行浸蜡,可获得浸蜡彻底、蜡带连续、内部组织... 以杏花芽为材料,在传统石蜡切片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杏花芽分化期的结构特点,对软化、透明、浸蜡、染色等重要制片环节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结果显示,将未剥去鳞片的花芽在水中煮沸30 min后进行浸蜡,可获得浸蜡彻底、蜡带连续、内部组织完整的石蜡切片,避免了传统制片过程中剥鳞的困难,简化了方法;采用番红—固绿进行片染,不仅染色均匀、图像清晰,而且分色容易、不易造成蜡片脱落和材料组织结构的破坏,是最优的染色方法;通过研究,提出了杏花芽石蜡制片的改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芽 石蜡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