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博物馆展陈设计的交互与体验 被引量:2
1
作者 曹星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63-467,共5页
目的随着博物馆功能从传统的展示模式转向以观众为中心的体验式设计转变,交互设计的应用愈发重要。本文探讨了博物馆展陈中的交互设计如何有效应对现代观众日益增长的参与需求并提升观展体验。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和实际案例研究,提出了“... 目的随着博物馆功能从传统的展示模式转向以观众为中心的体验式设计转变,交互设计的应用愈发重要。本文探讨了博物馆展陈中的交互设计如何有效应对现代观众日益增长的参与需求并提升观展体验。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和实际案例研究,提出了“陌生化”体验、情感驱动的沉浸式设计、游戏化互动设计、技术快速迭代的多元互动,以及社交互动与合作体验等核心策略。通过这些策略,博物馆能够更好地细分观众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工具并通过情感共鸣增强观众的沉浸感和互动性。结论交互设计不仅提升了博物馆展览的多样性和互动性,还为未来博物馆展陈设计提供了系统化的参考路径,拓宽了设计思维,为观众与文化之间的深度互动创造了更多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展陈 交互设计 体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元宇宙视域下展陈文字沉浸式阅读路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刚 刘沐寒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06-313,共8页
目的为探求“博物馆+元宇宙”能否带给观众更好的阅读体验,进而推动博物馆展陈文字阅读模式的转型升级。方法全面分析元宇宙视域下阅读体验的优势,并基于此,对南京、上海两地博物馆展开“对照试验”,结合统计学学科,利用IBM SPSS statis... 目的为探求“博物馆+元宇宙”能否带给观众更好的阅读体验,进而推动博物馆展陈文字阅读模式的转型升级。方法全面分析元宇宙视域下阅读体验的优势,并基于此,对南京、上海两地博物馆展开“对照试验”,结合统计学学科,利用IBM SPSS statistic平台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博物馆+元宇宙”能为观众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感与沉浸感。结论对“博物馆+元宇宙”阅读模式的研究,将加速展陈文字阅读媒介的转型,为观众提供更丰富的数字资源与服务,更好发挥博物馆寓教于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博物馆 展陈文字 沉浸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情感化设计理论的秦绣主题展示空间设计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惠珺 李晋 谭玉玺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4,共8页
本文依托情感化设计理论体系,分析秦绣主题展示空间特点和需求,明确观众在参观秦绣展示空间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优化设计策略,以提升观众在秦绣主题展示空间的沉浸感和共情感。通过情感化设计的三个层次,即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和反思层次,... 本文依托情感化设计理论体系,分析秦绣主题展示空间特点和需求,明确观众在参观秦绣展示空间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优化设计策略,以提升观众在秦绣主题展示空间的沉浸感和共情感。通过情感化设计的三个层次,即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和反思层次,对秦绣主题展示空间进行设计转译。结合文献综述法和访谈法深入挖掘观众的情感需求,明确空间影响因素,利用专家咨询问卷确定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并确定其权重。研究揭示了直接触动感官的设计元素在塑造观众情感体验中的关键作用。其中,空间色彩和空间材质尤为显著。基于此,设计实践有针对性地优化了秦绣主题展示空间的视觉表现、互动效能和文化表达力,为秦绣艺术的现代化展示与传播提供了创新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化设计 秦绣 展示空间 层次分析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上海地区博物馆的现代化转型与发展
4
作者 黄薇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6,132,133,共11页
上海是早期中国博物馆最重要的策源地之一,近代上海地区的博物馆最初由境外来华人士发起,此后得到租界政府、外侨等各方面支持。但是,作为一种舶来品,早期上海的博物馆没有能够真正融入中国本土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力。民国时期之后,上... 上海是早期中国博物馆最重要的策源地之一,近代上海地区的博物馆最初由境外来华人士发起,此后得到租界政府、外侨等各方面支持。但是,作为一种舶来品,早期上海的博物馆没有能够真正融入中国本土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力。民国时期之后,上海地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和转型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除了专业的博物馆,各种古物展览、美术展览亦成为国人公共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随着由国家层面促成的“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等在伦敦成功举办,以及上海市博物馆的竣工和开放,对构成有别于国家博物馆体系的都会博物馆的崛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上海地区的博物馆走出了作为馆藏仓储或古物收藏的偏狭身份,走向更为广泛的公众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近代上海博物馆 伦敦艺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文化展示的农村水稻文化展览馆空间设计研究
5
作者 梁海涛 《北方水稻》 2025年第3期41-45,共5页
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尤其是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农村文化,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促进农村地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研究以农村地区水稻文化为例,探讨分析了农村文化展... 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尤其是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农村文化,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促进农村地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研究以农村地区水稻文化为例,探讨分析了农村文化展览馆的空间设计策略。研究采用活动、环境、体验和利益结合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模式,对乡村水稻文化展览馆的空间要素设计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从水稻文化叙事空间设计、水稻文化空间媒介、水稻文化空间设计原则三个方向对水稻文化展览馆进行设计,可通过现代与传统的融合,展现乡村稻作文化的独特性和时代感。研究为农村文化展览馆的空间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提升农村地区的文化展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展示 水稻 展览馆 空间设计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画像艺术展陈与传播的场域重构与设计转译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蔡伟 唐宇婷 张恒杰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4-89,共6页
汉画像是“以刀代笔、砖石为地”的刻画艺术,是古今对话的艺术语言。文章针对汉画像艺术展陈与传播面临的现实困境,构建了场域重构与设计转译的施行逻辑;探讨了汉画像艺术数字转化与跨媒介传播、元素提取与设计再创、艺技交融与艺旅融... 汉画像是“以刀代笔、砖石为地”的刻画艺术,是古今对话的艺术语言。文章针对汉画像艺术展陈与传播面临的现实困境,构建了场域重构与设计转译的施行逻辑;探讨了汉画像艺术数字转化与跨媒介传播、元素提取与设计再创、艺技交融与艺旅融合的理论构思与设计实践;提出了汉画像艺术展陈与传播的多维转向之路:由砖石本体到跨界融合的媒介转向,由古典美术到大众艺术的身份转向,由静态单一到互动沉浸的体验转向,由文艺推介到文旅营销的运营转向。以期更好地促进汉画像艺术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艺术 展陈与传播 场域重构 设计转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法推荐赋能档案策展研究——以展陈背景音乐设计选配切入
7
作者 张艳伟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7-101,106,共6页
在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化的进程中,档案展陈呈现出多元化、智慧化的发展趋势,其中背景音乐作为营造展览氛围和情感渲染的重要手段,对提升观众体验具有显著作用。本文以档案展陈背景音乐设计选配为切入点,探讨了如何利用算法推荐技术优化... 在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化的进程中,档案展陈呈现出多元化、智慧化的发展趋势,其中背景音乐作为营造展览氛围和情感渲染的重要手段,对提升观众体验具有显著作用。本文以档案展陈背景音乐设计选配为切入点,探讨了如何利用算法推荐技术优化档案策展过程。通过构建智能推荐模型,实现音乐资源与档案主题、情感的精准匹配,进而为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展陈体验。文章首先回顾了算法推荐技术与档案策展理论的相关文献,随后构建了基于用户需求和数据特征的背景音乐设计选配框架,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应用效果分析。最后,本文讨论了当前面临的技术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为智慧展陈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推荐 档案策展 背景音乐设计 智能推荐 数字展陈 智慧展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展览评论分析的博物馆情感叙事需求研究
8
作者 周烨 常霖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9-65,共7页
目前,大多数研究聚焦于博物馆展览的技术创新与文化传播,但对观众真实情感需求的系统探讨还存在空缺。为填补这一空白,本文以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展览”与“马王堆汉代文化沉浸式数字大展”为案例,运用Python工具对社交平台上对展览... 目前,大多数研究聚焦于博物馆展览的技术创新与文化传播,但对观众真实情感需求的系统探讨还存在空缺。为填补这一空白,本文以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展览”与“马王堆汉代文化沉浸式数字大展”为案例,运用Python工具对社交平台上对展览评论进行文本挖掘与情感分析,结合词频统计与词云图提取观众关心的主题。研究发现,观众尤为关注沉浸式体验、讲解服务与文化背景,期待个性化服务与更强的互动参与。研究认为,可以通过情感化叙事来引导展览设计,针对观众需求来优化展览叙事安排并提升其观展体验,以此推进文化传承及与观众产生更深层次的交互,进而提高博物馆的社会价值及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展览 在线评论 情感分析 文本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叙事的集体建构:延安时期生产展览会的展示策略
9
作者 王喆 陈磊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78,139,共8页
本文从视觉传达的角度回溯了延安时期边区生产展览会的展示设计及其叙事策略。在战时特殊语境下,展览展示以时效优先和功能导向为重点,从实际条件出发,考量制作如何落地,再而兼顾审美形式和内容推广的普及性问题。作为集体创作实践,展... 本文从视觉传达的角度回溯了延安时期边区生产展览会的展示设计及其叙事策略。在战时特殊语境下,展览展示以时效优先和功能导向为重点,从实际条件出发,考量制作如何落地,再而兼顾审美形式和内容推广的普及性问题。作为集体创作实践,展览展示链接边区政府、设计群体与观展民众等多方主体,协同英模表彰、街头文艺、报刊宣传等多元媒介构建立体化动员体系,将视觉生产融入日常生活,使所到之处皆有叙事,从而实现劳动叙事的集体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览设计 叙事策略 战时动员 延安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终端红色文化专题展的年轻化设计策略与实证研究
10
作者 卢世主 陈哲 刘美慧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2-87,共6页
红色文化在年轻群体中的数字化传播面临吸引力不足、参与度不高和记忆效果欠佳等挑战。本研究旨在构建并验证一套针对年轻用户的红色文化移动展览设计策略,以提升其参与感和文化记忆效果。研究首先通过用户研究(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系... 红色文化在年轻群体中的数字化传播面临吸引力不足、参与度不高和记忆效果欠佳等挑战。本研究旨在构建并验证一套针对年轻用户的红色文化移动展览设计策略,以提升其参与感和文化记忆效果。研究首先通过用户研究(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系统分析了年轻用户对红色文化移动展览的内容需求与体验痛点;随后,通过眼动实验量化分析了关键界面要素对年轻用户视觉认知过程的影响。基于上述双重实证发现,本研究构建了涵盖内容故事化、视觉时尚化、交互游戏化、体验轻量化和传播社交化五个维度的设计策略体系。以广州农讲所“农民运动理论宣传”为案例进行设计实践,并通过用户测试进行效度评估。结果表明,应用该策略设计的移动展览能显著激发年轻用户的积极情感(情感倾向“喜悦”),提升内容记忆效果(核心内容复述率超80%),并获得高参与意愿。本研究为红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活化与年轻化传播提供了具有实证支持的设计范式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遗产 移动展览 用户体验设计 眼动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大型会展建筑系统设计方法研究——以广交会琶洲展馆创作为例
11
作者 邓心宇 倪阳 原玮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1,共11页
基于建筑类型学理论,以要素关联及类型分析为研究的两个关键步骤,探寻当代大型会展建筑的系统设计方法。深入解析广交会琶洲展馆的设计和实践过程,从“功能-交通”一体和“空间-生态”协同的要素关联两个维度以及“区域城市↔规划组群↔... 基于建筑类型学理论,以要素关联及类型分析为研究的两个关键步骤,探寻当代大型会展建筑的系统设计方法。深入解析广交会琶洲展馆的设计和实践过程,从“功能-交通”一体和“空间-生态”协同的要素关联两个维度以及“区域城市↔规划组群↔会展建筑”的类型分析出发,探析会展建筑要素之间的内在运作机制,发掘应对当代大型复杂会展建筑的系统设计方法。广交会琶洲展馆的创作与实践为当代大型会展建筑的研究带来了积极探索,对于当代建筑系统性设计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作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展建筑 要素关联 类型分析 系统设计 广交会琶洲展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展技术接受模型的博物馆VR展览用户体验研究
12
作者 李佳 姚翔翔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0-261,共12页
目的“虚拟现实(VR)”是当代博物馆为提升其竞争力而普遍采用的数字展览技术之一,然而哪些因素会影响博物馆VR展览的用户体验有待厘清。方法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理论,构建包含8个潜变量的研究模型;基于此扩展TAM模型设计调查问卷... 目的“虚拟现实(VR)”是当代博物馆为提升其竞争力而普遍采用的数字展览技术之一,然而哪些因素会影响博物馆VR展览的用户体验有待厘清。方法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理论,构建包含8个潜变量的研究模型;基于此扩展TAM模型设计调查问卷对受测者进行测试,最终收集160份有效数据;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对研究模型的收敛效度、区别效度进行验证,并对模型中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结果互动性、沉浸性与临场感,是影响用户对博物馆VR展览感知有用性、易用性与享乐体验的主要因素,并会进一步促进用户使用此类技术,还会也影响他们前往博物馆实地参观的意愿;但VR展览互动性对用户感知易用性没有正向影响,沉浸性只对感知有用性有正向影响,且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同样没有正向影响。结论以VR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博物馆展览体验。通过理解影响博物馆VR展览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及其关系,可确保最新技术发挥积极价值,这对博物馆在数字化时代提升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虚拟现实展览 技术接受模型(TAM) 用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素养视角下大学生对体育文化元素的注意偏向:一项眼动追踪研究
13
作者 陈伟伟 张欢 +2 位作者 杨柳 陆颖之 施之皓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79,共7页
目的: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在面对体育博物馆展品时的注意偏向特征,分析体育文化元素在引发注意力分配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体育参与背景对注意偏向的影响。方法:采用点探测任务和眼动追踪技术,对46名大学生(包括27名大... 目的: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在面对体育博物馆展品时的注意偏向特征,分析体育文化元素在引发注意力分配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体育参与背景对注意偏向的影响。方法:采用点探测任务和眼动追踪技术,对46名大学生(包括27名大学生运动员和19名普通大学生)进行了实验。结果:行为数据表明,反应时在一致条件下显著小于不一致条件,但大学生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的偏向程度无显著差异。眼动数据显示,中性图片引发更多的首次注视,但体育博物馆展品在总注视时长上显著大于中性图片,且大学生运动员在首次注视时长上显著大于普通大学生。结论:体育博物馆展品能够有效引发大学生的注意偏向,相比日常物品有更持久的加工时长。大学生运动员在处理体育文化元素时表现出更长的首次注视时间,反映出更多的注意捕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文化元素 注意偏向 眼动追踪 大学生运动员 体育博物馆展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场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发挥
14
作者 宋文静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37-41,共5页
红色场馆是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奋斗历程的实物见证,承载着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资源。红色场馆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表现为政治方向引领、价值观念传递和精神力量激励。红色场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面临... 红色场馆是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奋斗历程的实物见证,承载着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资源。红色场馆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表现为政治方向引领、价值观念传递和精神力量激励。红色场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面临展览陈列的互动性有待加强、宣传教育的多样性有待拓展、资源开发的充分性有待提升以及运用实效的持续性有待跟进等诸多困境。优化红色场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路径是,改善红色场馆的展陈形式、丰富红色场馆的宣教方式、加强红色场馆的资源开发以及建立红色场馆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场馆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中国共产党 展陈形式 宣教方式 长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耦合机制下红色文化展陈的场景叙事研究
15
作者 魏枢 杨亦能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4-58,共5页
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存量建筑的改造更新与文化赋能,受到现状制约,面临许多挑战。研究以上海崇明政协文史馆的展陈实践为例,提出了空间耦合与场景叙事的方法,充分利用既有空间,扬长避短,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首先,研究需要对既有... 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存量建筑的改造更新与文化赋能,受到现状制约,面临许多挑战。研究以上海崇明政协文史馆的展陈实践为例,提出了空间耦合与场景叙事的方法,充分利用既有空间,扬长避短,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首先,研究需要对既有建筑空间进行分析研判,与展陈内容建立起关联耦合的机制;其次,建构独特的场景叙事模型,从叙事内容、表达方式、场景体验三个方面,实现空间激活与文化传播;最后,在展陈实践中验证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展陈实践将中国人民政协和崇明政协的发展历程分为协商建国、同舟共济、历史转折、谱写新篇、再创辉煌五个篇章,与建筑空间的起承转合进行关联耦合,宏大的历史叙事、鲜活的表现形式、独特的崇明元素与空间场景水乳交融,让观众尤其是年轻人产生深度的情感共鸣。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耦合和场景叙事的方法能够让闲置建筑焕发活力和生机,对红色文化传承起到积极作用,为城市更新提供重要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耦合 红色文化 场景叙事 展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中的版权问题与治理路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丽娜 占妮 丁嘉荟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102,共11页
数字化建设是当前博物馆应对数字经济时代的挑战、主动融入数字化变革的重要手段,其过程可以大致分为文物资源数字化、数字资源资产化和展览虚拟现实化三个阶段。文物资源数字化的过程中主要面临新的版权作品生成与否的判断难题;数字资... 数字化建设是当前博物馆应对数字经济时代的挑战、主动融入数字化变革的重要手段,其过程可以大致分为文物资源数字化、数字资源资产化和展览虚拟现实化三个阶段。文物资源数字化的过程中主要面临新的版权作品生成与否的判断难题;数字资源资产化阶段的版权风险主要在于NFT(Non-Fungible Token)数字藏品的版权生成和流转环节;博物馆虚拟展览因观众参与方式和自由创作程度的不同而面临不同的版权问题。针对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版权问题,博物馆亟需进行版权风险的应对与治理,数字化版权风险评估是首要任务,其次应该完善博物馆数字化版权风险防范机制,最后还应该从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提升博物馆的数字化版权维权能力和治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数字化 NFT 数字藏品 虚拟展览 版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IGC的西夏文化元素提炼及混合现实数字人互动设计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晨雨 祁悦 +3 位作者 郭瀚之 潘怡丹 包仪华 翁冬冬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49-57,共9页
目的探索西夏文化元素在当代数字技术中的创新应用,提升用户的互动体验,构建新的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播体系,设计创新性的互动展示流程。方法运用深度学习技术提取西夏传统视觉元素,借助AIGC技术进行数据处理,训练出符合西夏文化特征的LoR... 目的探索西夏文化元素在当代数字技术中的创新应用,提升用户的互动体验,构建新的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播体系,设计创新性的互动展示流程。方法运用深度学习技术提取西夏传统视觉元素,借助AIGC技术进行数据处理,训练出符合西夏文化特征的LoRA模型,进而生成新素材,融入大佛寺数字人形象设计,搭建基于三维实时渲染的高逼真数字人互动装置。同时,对AIGC应用于传统文化数字IP生产的管线进行整理和完善。结果成功生成包括纹样、服装、配饰等在内的新素材,并将其融入数字人形象设计中,结合DeepFake技术打造出数字人互动装置。结论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传统文化保留、传播方法,有助于指导传统数字文化IP设计,激起年轻群体的文化共鸣,为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传承与传播提供了有效路径。通过生成新素材和创新互动装置,显著提升了用户的互动体验,也证明了AIGC技术在传统文化创新应用方面的巨大潜力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西夏文化 数字IP 互动展示 设计与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动物园沉浸式展区设计探索--以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亚洲灵长区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钱泓宇 沈志军 +1 位作者 崔中雨 郭苏明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1-848,共8页
沉浸式展区是在动物园展区设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新型动物展示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动物福利及游客观展体验。以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亚洲灵长区为研究案例,从动物生态友好、游客观感体验和园区管理高效3方面入手,深入探讨21世纪现代动物园... 沉浸式展区是在动物园展区设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新型动物展示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动物福利及游客观展体验。以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亚洲灵长区为研究案例,从动物生态友好、游客观感体验和园区管理高效3方面入手,深入探讨21世纪现代动物园沉浸式展区设计的方法和策略,以期在有限的空间中更好地展示野生动物的自然行为,提升科普教育、自然教育效果,为动物园沉浸式展区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动物园 动物园设计 沉浸式展区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 亚洲灵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户感知下的设计展览动态海报设计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瞻 李振宇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73-282,共10页
目的为增强设计展览动态海报可读性,提升用户对设计作品的感知效果,本研究融合AHP与TOPSIS构建动态海报设计路径。方法针对展览类动态海报设计重点及评估模糊问题,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展览类动态海报设计要素进行权重运算及排序;... 目的为增强设计展览动态海报可读性,提升用户对设计作品的感知效果,本研究融合AHP与TOPSIS构建动态海报设计路径。方法针对展览类动态海报设计重点及评估模糊问题,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展览类动态海报设计要素进行权重运算及排序;其次根据运算结果明确重点设计要素,并基于此构思6种设计方案;最后采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进行设计评估,以明确最佳设计方案。结果表明风格新颖性、视觉美观性、画面吸引力、内容熟悉性、主题趣味性和信息层级逻辑是影响设计展览动态海报用户感知的要素。结论用户感知角度下融合AHP和TOPSIS的设计展览动态海报设计方法具有可行性及科学性,其研究路径可为同类设计研究或设计实践提供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感知 动态海报 层次分析法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设计展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叙事的中国油脂博物馆展陈设计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枳润 何科方 王丽英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114,共7页
中国油脂博物馆是我国油脂领域唯一的大型专业科普教育场馆,不仅向公众展示我国悠久的油脂历史文化,还充分展示现代辉煌的油脂科技成果,其展陈设计独具匠心。基于空间叙事理论,以中国油脂博物馆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参与观察法... 中国油脂博物馆是我国油脂领域唯一的大型专业科普教育场馆,不仅向公众展示我国悠久的油脂历史文化,还充分展示现代辉煌的油脂科技成果,其展陈设计独具匠心。基于空间叙事理论,以中国油脂博物馆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参与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空间叙事的结构建造与氛围营造两个维度分析中国油脂博物馆的展陈设计原理,挖掘油脂博物馆建设背后的感人故事,并深入了解现代油脂科技,总结提炼油脂科普场馆空间设计模式与现实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油脂博物馆 油脂科普 空间叙事 展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