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峨眉山不同山峪和海拔高度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居群挥发油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24
1
作者 刘雷 吴卫 +2 位作者 郑有良 黄春燕 刘仁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239-2250,共12页
以分布于峨眉山不同山峪不同海拔(500-1800m)的17个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居群及生长地土样作为试验材料,按土壤农化分析常规方法对土壤pH值及土壤营养元素进行测定,用水蒸馏法提取植株地上部分的挥发油,并用GCMS对... 以分布于峨眉山不同山峪不同海拔(500-1800m)的17个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居群及生长地土样作为试验材料,按土壤农化分析常规方法对土壤pH值及土壤营养元素进行测定,用水蒸馏法提取植株地上部分的挥发油,并用GCMS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含量。结果显示:峨眉山鱼腥草生长地土壤肥力水平较高,对鱼腥草的生长极为有利。从所有居群中共鉴定出35种化合物,各居群挥发油成分组成及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月桂烯作为四个山峪唯一共有的主要成分在各居群中均能检测到,且在各居群中的平均含量最高。乙酸龙脑酯和trans-β-罗勒烯的含量与海拔高度间分别存在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不同山峪以及海拔高度对各居群挥发油成分和含量有显著影响。通过偏相关分析发现土壤微量元素对鱼腥草挥发油共有成分合成与积累的作用大于大量元素,微量元素中以有效钼的影响最为显著,大量元素中以速效钾的影响最为显著。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了对挥发油共有成分含量影响显著的土壤营养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挥发油 居群 海拔 生态因子 土壤养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腥草活性成分的功能及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璟 林丽华 +1 位作者 陈奕君 林洁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2期84-87,共4页
鱼腥草是一种药食同源植物,对人体具有多种健康功效。概述了鱼腥草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功能,并对鱼腥草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促进我国鱼腥草产业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鱼腥草 活性成分 健康功效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锌及其交互作用对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79
3
作者 李铮铮 伍钧 +1 位作者 唐亚 杨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441-5446,共6页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铅、锌及其交互作用对鱼腥草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Pb浓度的增加,鱼腥草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但无显著变化。Zn在一定浓度下能提高鱼腥草叶绿素含量,而在高浓度Zn胁迫下,叶绿素含量急...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铅、锌及其交互作用对鱼腥草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Pb浓度的增加,鱼腥草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但无显著变化。Zn在一定浓度下能提高鱼腥草叶绿素含量,而在高浓度Zn胁迫下,叶绿素含量急剧下降。鱼腥草叶片中SOD、POD和CAT3种酶活性都是随着Pb浓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随着Zn浓度的增加,SOD和CAT也是先上升后下降,POD则是逐渐上升。Pb-Zn交互作用增加了鱼腥草叶绿素含量,对SOD和POD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对CAT活性影响不明显。同时研究结果还表明,单一Pb、Zn对鱼腥草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大于Pb、Zn二者的共同作用,其中高浓度Zn对鱼腥草的伤害作用最大,而当溶液Pb处理浓度达到400mg/L时,鱼腥草仍能正常生长,说明鱼腥草具有较强的耐Pb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作用 鱼腥草 叶绿素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腥草总黄酮通过调控TLR2/NF-κB信号通路改善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机制研究
4
作者 陆宏龙 赖飞娥 +1 位作者 黄洪 覃艺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26-1433,共8页
目的研究鱼腥草总黄酮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手术刀片于Balb/c小鼠角膜上皮层划“#”字并接种I型单纯疱疹病毒(I type herpes simplex virus,HSV-1)... 目的研究鱼腥草总黄酮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手术刀片于Balb/c小鼠角膜上皮层划“#”字并接种I型单纯疱疹病毒(I type herpes simplex virus,HSV-1)构建HSK模型。将鉴定成功的HSK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鱼腥草总黄酮低(75 mg/kg)、高(300 mg/kg)剂量组和高剂量鱼腥草总黄酮+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2激动剂Pam3CSK4(0.3 mg/kg)组,另设置对照组,每组12只。造模及给药期间,每日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小鼠角膜病变情况,并进行评分。给药结束后,HE染色观察小鼠角膜病理变化;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干扰素-γ(Interferon-γ,INF-γ)、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IL-4和IL-6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角膜组织中TLR2、兔抗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出现角膜水肿、溃疡及新生血管,角膜病变损伤严重,存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血清中INF-γ与IL-2水平显著降低,而IL-4和IL-6水平显著升高,角膜组织中TLR2、MyD88蛋白表达水平及p-NF-κB p65/NF-κB p65蛋白比值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鱼腥草总黄酮低、高剂量组小鼠角膜损伤得到改善,角膜病变评分显著降低,血清中INF-γ与IL-2水平显著升高,IL-4和IL-6水平显著降低,角膜组织中TLR2、MyD88蛋白表达水平及p-NF-κB p65/NF-κB p65蛋白比值显著降低(均P<0.01)。然而,TLR2激动剂Pam3CSK4可部分逆转鱼腥草总黄酮对HSK小鼠角膜炎及免疫失衡的改善作用。结论鱼腥草总黄酮可有效改善HSK小鼠角膜损伤,调节免疫反应,抑制炎症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LR2/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I型单纯疱疹病毒 鱼腥草总黄酮 免疫反应 TLR2/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腥草品种长坂坡1号基因组测序分析
5
作者 鄢珊 刘燕利 +4 位作者 肖文韬 董先婷 吴方华 刁英 胡中立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263-264,267,共3页
结合MGI和PacBio Revio测序技术,采用HiC数据辅助的ALLHiC基因组组装方法,初步组装获得了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品种长坂坡1号的基因组,基因组长度为2.57 Gbp,共1620个contig,挂载到27条假染色体上。研究结果为构建高质量... 结合MGI和PacBio Revio测序技术,采用HiC数据辅助的ALLHiC基因组组装方法,初步组装获得了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品种长坂坡1号的基因组,基因组长度为2.57 Gbp,共1620个contig,挂载到27条假染色体上。研究结果为构建高质量的鱼腥草基因组提供了参考,并且为鱼腥草遗传学和分子育种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长坂坡1号 基因组 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腥草保鲜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纪红 胡中立 +1 位作者 刁英 严守雷 《中国果菜》 2024年第3期23-27,共5页
鱼腥草属于药食同源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在我国西南地区如黔贵川等地深受欢迎。然而鱼腥草不耐贮藏。本文综述了鱼腥草保鲜和加工研究进展,其中保鲜方法包括低温保鲜、可食用膜阻隔保鲜、气调... 鱼腥草属于药食同源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在我国西南地区如黔贵川等地深受欢迎。然而鱼腥草不耐贮藏。本文综述了鱼腥草保鲜和加工研究进展,其中保鲜方法包括低温保鲜、可食用膜阻隔保鲜、气调保鲜方法以及化学保鲜方法,本文比较了上述各种方法,并提出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为鱼腥草产业发展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保鲜 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腥草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及抗植物病原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丽 孙建鹏 巴其斌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6-621,共6页
采用硅胶、大孔树脂、葡聚糖凝胶、MCI树脂、薄层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分离方法,从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运用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和文献对比法鉴定了其结... 采用硅胶、大孔树脂、葡聚糖凝胶、MCI树脂、薄层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分离方法,从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运用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和文献对比法鉴定了其结构,分别鉴定为去氢催吐萝芙木醇(1)、5,6-环氧-3-羟基-β-紫罗兰酮(2)、黑麦草内酯(3)、pubinernoid A(4)、槲皮苷(5)、槲皮素(6)、阿福豆苷(7)、4-甲氧基苯-1,2-二醇(8)、4-羟基苯甲醛(9)、苯甲酸(10)。化合物1~4为首次从鱼腥草中分离得到的降碳倍半萜。对所有化合物进行了抗植物病原菌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在40 mg/mL浓度下,化合物5~7对禾谷镰刀菌、褐枝孢菌、番茄灰霉病菌、瓜类球腔菌和棉花枯萎病菌抑菌率介于38%~5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分离鉴定 降碳倍半萜 抗植物病原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腥草中产槲皮素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
8
作者 贾方芳 方玉鹏 +3 位作者 孟娜 石文立 王妍 李勤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6-142,共7页
【目的】探索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中是否存在产槲皮素的内生真菌。【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对鱼腥草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分离纯化后收集菌丝利用薄层色谱(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其代谢产物中的槲皮素,并分析其产量... 【目的】探索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中是否存在产槲皮素的内生真菌。【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对鱼腥草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分离纯化后收集菌丝利用薄层色谱(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其代谢产物中的槲皮素,并分析其产量。采用形态学和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分析鉴定产槲皮素的内生真菌。【结果】从鱼腥草不同部位共分离得到9株内生真菌,其中由根中分离得到的菌株YXC-G1具有产生槲皮素的能力,为笋顶孢属(Acrostalagmus sp.)真菌,菌丝中槲皮素的含量为8.296 mg/g。【结论】从鱼腥草根部分离到1株产槲皮素的内生真菌YXC-G1,其可作为生产槲皮素的备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内生真菌 槲皮素 分子鉴定 次级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快速测定鱼腥草中152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4
9
作者 彭汝林 刘媛媛 +3 位作者 李海波 杜业刚 罗淙岚 朱雨田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4-162,共9页
建立QuEChERS结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快速测定鱼腥草中152种农药残留的方法。样品用10 mL乙腈提取,经过分散固相萃取净化,以含体积分数0.01%甲酸的5 mmol/L乙酸铵溶液(A)与甲醇(B)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 建立QuEChERS结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快速测定鱼腥草中152种农药残留的方法。样品用10 mL乙腈提取,经过分散固相萃取净化,以含体积分数0.01%甲酸的5 mmol/L乙酸铵溶液(A)与甲醇(B)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52种农药在质量浓度0.001~0.100 mg/k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检出限为3.2×10^(-3)~0.843μg/kg,定量限为1.97×10^(-3)~2.81μg/kg,回收率为63.7%~109.2%,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42%~12.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CHERS 分散固相萃取 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 鱼腥草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腥草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家禽养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燕 张勇 +1 位作者 伍昌华 罗杰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8-161,共4页
鱼腥草主要成分为挥发油、黄酮类、生物碱及维生素等,具有抗病毒、抗菌、抗炎和免疫调节等功效。鱼腥草作为饲料添加剂,可提高饲料转化率,提升家禽生产性能,增强免疫功能,促进家禽生长发育,改善机体健康。文章综述了鱼腥草的生物学功能... 鱼腥草主要成分为挥发油、黄酮类、生物碱及维生素等,具有抗病毒、抗菌、抗炎和免疫调节等功效。鱼腥草作为饲料添加剂,可提高饲料转化率,提升家禽生产性能,增强免疫功能,促进家禽生长发育,改善机体健康。文章综述了鱼腥草的生物学功能、作用机制及其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家禽养殖中的应用,以期为鱼腥草应用于家禽生产及疾病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饲料添加剂 家禽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腥草内生微生物的分布及其发酵液抑菌活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陆秋丹 赵璐 陈峥宏 《贵州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74-79,共6页
【目的】探明鱼腥草内生菌的类群组成,筛选对幽门螺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为进一步开发抗生素类药物先导化合物提供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法对贵州地区鱼腥草全植株进行内生菌分离培养和纯化,提取内生菌株... 【目的】探明鱼腥草内生菌的类群组成,筛选对幽门螺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为进一步开发抗生素类药物先导化合物提供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法对贵州地区鱼腥草全植株进行内生菌分离培养和纯化,提取内生菌株基因组DNA,应用PCR技术获得细菌16S rDNA和真菌ITS区扩增产物,经测序并进行BLAST比对确定内生菌属。用摇瓶发酵法制备内生菌发酵液,将发酵液用旋转蒸发仪浓缩,通过24孔板抑菌试验检测发酵液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活性;通过打孔法测定抑菌圈直径试验检测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分离到内生细菌60株和内生真菌27株。其中,芽胞杆菌属(Bacillus)和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分别为细菌和真菌的优势菌群,分别占内生细菌和内生真菌的78%和41%。检测到9株内生菌(Kg_(3)、Tg_(23)、Kg_(9)、Tg_(3)、Zg_(3)、Kj_(2)、Ty_(9)、Ty_(2)、Zy_(3))发酵液对幽门螺杆菌有抑菌活性,其中内生菌Kg_(3)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抑菌活性。【结论】鱼腥草具有丰富的内生菌资源,其中芽胞杆菌属和刺盘孢属的含量较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内生菌 幽门螺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腥草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综合鉴定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谭澍 徐小燕 +6 位作者 胡淼 韩玉萍 邵明珠 郭凤领 吴金平 周洁 吴方华 《长江蔬菜》 2024年第14期53-56,共4页
为鉴定评价鱼腥草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筛选出具有适合湖北种植的潜力鱼腥草种质资源,从全国鱼腥草主产区收集10份鱼腥草种质资源进行田间比较试验,利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鱼腥草种质进行综合评价。... 为鉴定评价鱼腥草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筛选出具有适合湖北种植的潜力鱼腥草种质资源,从全国鱼腥草主产区收集10份鱼腥草种质资源进行田间比较试验,利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鱼腥草种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鱼腥草种质资源变异丰富,变异系数在8.96%~61.49%,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为分枝数,最小的为地下部茎粗。地上部鲜质量与株高、叶长和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地下部鲜质量与地下部茎节间长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9个性状无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提取了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88.34%。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划分为5个类群,第Ⅱ类7号种质综合性状最优,第Ⅴ类10号即本地栽培种质次之。7号种质可作为生产用种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农艺性状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环境对鱼腥草开花、生长与光合特性的影响
13
作者 赵帅歌 刘宝玉 +4 位作者 王满莲 唐辉 聂成 张永凯 郑玉梅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3-730,共8页
为揭示光环境对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花期和生长的影响机制,发挥其观赏价值,丰富园林植物应用种类,本研究以同一林地不同生长光环境[林缘(LY)、疏林(SL)、密林(ML)]下的鱼腥草为研究对象,利用样方法确定试验样地,观测其花期、生... 为揭示光环境对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花期和生长的影响机制,发挥其观赏价值,丰富园林植物应用种类,本研究以同一林地不同生长光环境[林缘(LY)、疏林(SL)、密林(ML)]下的鱼腥草为研究对象,利用样方法确定试验样地,观测其花期、生长状况以及光合特性指标,分析不同光环境对鱼腥草开花、生长与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Y下鱼腥草开花数量最多,群体花期持续时间最长;SL次之;ML最差。鱼腥草生长状况和光合特性的各项指标在不同光环境下,除比叶面积和含水量外,均与光强呈正相关,部分差异显著。综上,LY为鱼腥草开花和生长的最佳光环境,挖掘鱼腥草的观赏价值,有利于其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丰富广西药食同源植物在园林应用中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光环境 花期 生长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ECD测定鱼腥草叶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雷娇 邵起菊 +4 位作者 肖欣 李志荣 洪金伶 王森 陈荣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1-228,共8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HPLC-ECD)测定鱼腥草叶中多酚类化合物,并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明确不同多酚单体化合物对于抗氧化活性的贡献。方法:鱼腥草叶经80...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HPLC-ECD)测定鱼腥草叶中多酚类化合物,并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明确不同多酚单体化合物对于抗氧化活性的贡献。方法:鱼腥草叶经80%(v/v)甲醇超声提取,基于建立的HPLC-ECD检测方法测定12种多酚化合物含量。采用福林酚法测定鱼腥草叶总酚含量,以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采用聚类热图和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建立的HPLC-ECD方法线性、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均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3.25%~103.97%,RSD为1.99%~4.47%。不同来源的鱼腥草叶的总酚含量为5.98~52.86 mg GAE/g,其含量与ABTS+、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显著性相关(P<0.05)。鱼腥草中含量较高的多酚类化合物为咖啡酸和槲皮素的衍生物,12种酚类化合物均与抗氧化活性有较高的关联度,其中异槲皮苷、槲皮苷、异绿原酸A、金丝桃苷、芦丁的相关性最高。本研究明确了鱼腥草叶抗氧化的主要活性成分,可以为鱼腥草质量评价和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叶 含量测定 抗氧化活性 多酚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阳鱼腥草花叶病病原分子鉴定
15
作者 周洁 吴方华 +3 位作者 燕飞 齐传东 郭凤领 吴金平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4-58,共5页
明确当阳鱼腥草花叶病致病菌种类,为当阳鱼腥草花叶病的田间防治提供依据。采集鱼腥草花叶叶片提取当阳鱼腥草典型病样的总RNA,利用sRNA深度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确定病原菌,利用该病毒外壳蛋白(CP)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检测,所... 明确当阳鱼腥草花叶病致病菌种类,为当阳鱼腥草花叶病的田间防治提供依据。采集鱼腥草花叶叶片提取当阳鱼腥草典型病样的总RNA,利用sRNA深度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确定病原菌,利用该病毒外壳蛋白(CP)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检测,所得序列进行BLAST比对和系统进化树构建,以进一步确定病原菌种类。利用sRNA深度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初步确定鱼腥草花叶病致病菌为黄瓜花叶病毒(CMV),特异性引物扩增得到878 bp特异性条带,经BLAST比对发现其与已发表的CMV序列高度同源,相似性最高达97.84%。通过CMV病毒C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可得鱼腥草花叶病病毒属于CMV亚组Ⅱ。引起鱼腥草花叶病的病原属于黄瓜花叶病毒Ⅱ亚组,研究结果为鱼腥草花叶病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黄瓜花叶病毒 sRNA深度测序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药用植物及其复合物对湘云鲫(3号)饲用效果的评定
16
作者 黄春红 李婷 +3 位作者 李志敏 杨福忠 肖丕清 陈正军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5-1052,共8页
为明确药用植物的饲用价值,将湘云鲫(3号)幼鱼随机分成5组,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对照组)和分别添加了4%马齿苋、4%车前草、4%鱼腥草、4%复合物(马齿苋∶车前草∶鱼腥草=1∶1∶3,重量比)的饲料,养殖85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马齿苋和车... 为明确药用植物的饲用价值,将湘云鲫(3号)幼鱼随机分成5组,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对照组)和分别添加了4%马齿苋、4%车前草、4%鱼腥草、4%复合物(马齿苋∶车前草∶鱼腥草=1∶1∶3,重量比)的饲料,养殖85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马齿苋和车前草均显著提高鱼体相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并显著降低饵料系数(P<0.05),鱼腥草则略降低特定生长率并稍增加饵料系数,但差异不显著(P>0.05);马齿苋显著提高鱼体粗蛋白质含量和显著降低粗脂肪含量(P<0.05),车前草则显著降低粗蛋白质含量和显著增加粗脂肪含量(P<0.05);马齿苋、鱼腥草和复合物既显著降低肝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及丙二醛(MDA)、总胆固醇(TC)、总三酰甘油(TG)含量(P<0.05),又显著增强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并改善肝组织结构;马齿苋明显改善中肠绒毛结构,鱼腥草则使中肠绒毛结构变差。综上所述,4%添加水平下,饲用价值最高的为马齿苋,其次是车前草和复合物,最次的为鱼腥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 车前草 鱼腥草 湘云鲫(3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汞胁迫下鱼腥草生长生理特性的响应
17
作者 黄霞 荆敏 刘迎璐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5-323,共9页
汞是贵州省农田土壤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但其对鱼腥草生长及生理特性影响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土壤盆栽实验,探究不同浓度(0、50、100、200、400和800 mg·kg^(-1))汞胁迫下,鱼腥草的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变化,为研究汞胁迫毒害鱼腥草... 汞是贵州省农田土壤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但其对鱼腥草生长及生理特性影响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土壤盆栽实验,探究不同浓度(0、50、100、200、400和800 mg·kg^(-1))汞胁迫下,鱼腥草的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变化,为研究汞胁迫毒害鱼腥草的机理及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汞胁迫并未对鱼腥草新根根茎粗、根茎长及老根根茎粗产生明显影响(P>0.05),但汞浓度为800 mg·kg^(-1)时,鱼腥草老根根茎长度显著降低(P<0.05),其平均根茎长度降低40.57%;鱼腥草总鲜质量随着汞浓度的增加而降低(P<0.05)。当汞浓度达到200 mg·kg^(-1)时,鱼腥草盆栽生长状况出现明显的毒害作用。汞胁迫抑制鱼腥草叶绿素的生成,当汞浓度为400 mg·kg^(-1)时,鱼腥草叶绿素含量最低,此时鱼腥草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相比于对照组分别降低56.37%、58.88%、51.32%。随汞胁迫浓度增加,鱼腥草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鱼腥草叶片过氧化酶(peroxidase,POD)活性呈现上升趋势;而鱼腥草根茎SOD活性呈现上升趋势、CAT活性呈现先上升后降低、鱼腥草根茎POD活性呈现下降的趋势。汞浓度增加降低了鱼腥草叶片黄酮含量(P<0.05)。本研究表明汞胁迫对鱼腥草具有毒害作用,可损害鱼腥草的生长发育,影响鱼腥草的抗氧化酶系统,并抑制鱼腥草中叶绿素和黄酮的生成。鱼腥草对汞胁迫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结合鱼腥草本身对生长环境适应能力强的特点,可作为土壤汞浓度不超过200 mg·kg^(-1)的汞污染土壤修复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胁迫 鱼腥草 生理特性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醇溶蛋白/鱼腥草黄酮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胃肠道释放特性
18
作者 蒋雨心 范方宇 +2 位作者 陈成 孙雪 刘炯娜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5-1353,1361,共10页
为提高鱼腥草黄酮(Houttuynia cordata flavonoids,HCF)的稳定性,以玉米醇溶蛋白(Zein)和HCF为原料,采用反溶剂法制备了Zein/HCF复合纳米颗粒,探究了Zein、HCF质量比对复合纳米颗粒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HCF与Zein之间存... 为提高鱼腥草黄酮(Houttuynia cordata flavonoids,HCF)的稳定性,以玉米醇溶蛋白(Zein)和HCF为原料,采用反溶剂法制备了Zein/HCF复合纳米颗粒,探究了Zein、HCF质量比对复合纳米颗粒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HCF与Zein之间存在氢键、疏水及静电相互作用。当m(Zein)∶m(HCF)=20∶3时,制备的Zein/HCF复合纳米颗粒性能最好,其熔融温度最高(85.09℃),比Zein纳米颗粒(72.25℃)增加了12.84℃;其平均粒径、多分散性指数最小、粒径分布最窄、Zeta电位绝对值及包封率最大,微观结构呈均匀分散的圆球状;其具有较高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清除能力,具有较好的热处理保护能力,在模拟消化过程中,经胃液消化120 min后HCF释放率仅为22.31%,再加入肠液消化120 min后,HCF释放率达到75.66%。HCF在模拟胃肠液中的释放趋势均符合Ritger-Peppas模型,但释放机制不同,胃液中属非Fick扩散机制,肠液中属Fick扩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黄酮 玉米醇溶蛋白 纳米颗粒 胃肠道释放特性 食品用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质配比对鱼腥草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19
作者 徐迎碧 张晴 袁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8期162-165,191,共5页
通过测量各项生长生理指标,研究不同比例的基质配比对鱼腥草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筛选最适宜鱼腥草生长量和品质的基质配比。结果表明,最适宜鱼腥草生长量和品质的基质配比是泥炭∶珍珠岩∶蛭石=1∶2∶1(T_(3)),根长平均增长量为4.61 cm,... 通过测量各项生长生理指标,研究不同比例的基质配比对鱼腥草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筛选最适宜鱼腥草生长量和品质的基质配比。结果表明,最适宜鱼腥草生长量和品质的基质配比是泥炭∶珍珠岩∶蛭石=1∶2∶1(T_(3)),根长平均增长量为4.61 cm,根节平均增长量为3节;可溶性糖含量为5.78%;过氧化物酶活性为177.89 U/(g.min);V_(C)含量为137.20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土栽培 基质配比 鱼腥草 生长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腥草添加对人工感染维氏气单胞菌锦鲤鳃部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
20
作者 吕兆君 尤禄涵 +3 位作者 仇钧仪 李建胜 闫学成 陈成勋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1-65,共5页
为探讨鱼腥草对人工感染维氏气单胞菌锦鲤鳃部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锦鲤96尾随机分两组,C组锦鲤投喂添加6‰鱼腥草的饲料,K组投喂基础日粮作为对照。分别饲养14 d后空腹24 h,通过腹腔进行人工感染维氏气单胞菌,于0、1、2、4 d进行采... 为探讨鱼腥草对人工感染维氏气单胞菌锦鲤鳃部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锦鲤96尾随机分两组,C组锦鲤投喂添加6‰鱼腥草的饲料,K组投喂基础日粮作为对照。分别饲养14 d后空腹24 h,通过腹腔进行人工感染维氏气单胞菌,于0、1、2、4 d进行采样,检测鳃部的炎性因子(Il-4,Il-10)和免疫球蛋白(Ig T)。结果表明:K组四个时间段IL-4、IL-10和IgT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C组IL-4含量1 d和2 d时显著高于0 d、4 d(P<0.05),且高于K组;IL-10含量1,2,4 d时显著高于0 d(P<0.05),且均高于K组;IgT含量1 d与2 d高于4 d且显著高于0 d(P<0.05),且1 d与2 d时C组高于K组。说明前期鱼腥草饲养对细菌感染锦鲤鳃部免疫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锦鲤 IL-4 IL-10 IG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