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戈壁日光温室适栽水果型黄瓜品种筛选研究
1
作者 何萌 米兴旺 +2 位作者 李波 贾琪 钱宝玲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931-936,共6页
通过筛选适宜河西地区戈壁日光温室有机基质栽培的水果型黄瓜品种,为设施栽培水果型黄瓜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以当地品种旱宝5号为对照,对引进的7个黄瓜品种的植物学性状、果实商品性状、果实营养品质、产量与抗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通过筛选适宜河西地区戈壁日光温室有机基质栽培的水果型黄瓜品种,为设施栽培水果型黄瓜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以当地品种旱宝5号为对照,对引进的7个黄瓜品种的植物学性状、果实商品性状、果实营养品质、产量与抗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质栽培下迷你8号的综合表现最为突出,植株第1雌花节位较低,瓜蔓长势较强,分枝适中,抗性强,瓜条顺直,瓜果皮绿色,光滑无刺,有光泽,口感清甜爽脆,商品果品相好,具有一定的丰产性,较对照品种旱宝5号增产14.31%,符合当地消费习惯,推荐在戈壁日光温室及钢架大棚黄瓜生产中推广种植。玛莎果形短小粗壮、瓜皮深绿,刺密瘤大,口感较佳,产量高,抗病能力强,长势健强,较适合粗放性栽培,但其果型外观不被消费者喜爱,大大降低了其经济价值,不利于快速推广;脆美玉宝果形浑圆矮胖,手感莹润细腻,光滑无刺,玉色表皮,口感清冽爽脆深受消费者喜爱,是极具市场开发前景的水果型黄瓜品种,但其产量较低,适宜观光采摘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戈壁 日光温室 水果型 黄瓜 品种筛选 河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河西地区抽水蓄能电站带动新能源经济规模研究
2
作者 徐新田 赵爽 +3 位作者 赵建华 丁万钦 李江 李运龙 《西北水电》 2024年第3期114-119,137,共7页
目前,抽水蓄能电站容量电价核定办法已通过两部制电价进一步完善,但缺少具体的电价实施细则,且尚未明确抽水蓄能电站配合新能源开发的价格分摊机制。为了解决抽水蓄能价格分摊机制和方式,以河西地区某抽水蓄能电站与新能源联合开发为切... 目前,抽水蓄能电站容量电价核定办法已通过两部制电价进一步完善,但缺少具体的电价实施细则,且尚未明确抽水蓄能电站配合新能源开发的价格分摊机制。为了解决抽水蓄能价格分摊机制和方式,以河西地区某抽水蓄能电站与新能源联合开发为切入点,采用“抽水蓄能电站+新能源电站”一体化开发方式,研究新能源不同弃电率、不同收益率情况下抽水蓄能电站带动的经济规模。结果表明:抽水蓄能与新能源联合开发的方式有利于抽水蓄能容量电价疏导,新能源规模为抽水蓄能规模的3~4倍时项目整体最为经济;河西地区新能源资源丰富,抽水蓄能供电甘肃电网的同时服务于新能源消纳,容量电价合理疏导方式为与当地新能源一体化开发,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经济竞争力、共同获利,较为经济的抽水蓄能与新能源开发比例约为1∶3~1∶4。本研究可为新能源丰富地区后续核准、投运抽水蓄能电站的容量电费疏导途径提供思路,也为三北地区其他新能源基地配套抽水蓄能电站的合理规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地区 抽水蓄能电站 新能源 两部制电价 经济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和地膜覆盖下春玉米农田腾发特征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翟治芬 赵元忠 +2 位作者 景明 张建华 卢艳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2-66,共5页
通过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和小型蒸发器测定秸秆和地膜覆盖下不同灌水处理春玉米地的腾发量,并结合气象、春玉米叶面积及产量等数据比较不同覆盖方式和灌水处理的优越性。分析了棵间蒸发量与降雨和灌水的脉冲性关系、降雨对腾发总量和参考... 通过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和小型蒸发器测定秸秆和地膜覆盖下不同灌水处理春玉米地的腾发量,并结合气象、春玉米叶面积及产量等数据比较不同覆盖方式和灌水处理的优越性。分析了棵间蒸发量与降雨和灌水的脉冲性关系、降雨对腾发总量和参考作物腾发量的影响,得到各处理下不同生育阶段春玉米棵间蒸发占腾发总量的比例为大?小?大,且秸秆覆盖较地膜覆盖减少无效蒸发的作用强,利用不同处理下腾发总量与叶面积指数所呈现的线性函数关系,可求得春玉米各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和全生育期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河西干旱地区适度调亏对水分利用效率影响不大,地膜覆盖下种植春玉米比秸秆覆盖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秸秆覆盖 腾发总量 棵间蒸发 调亏灌溉 春玉米 河西干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河西地区灌漠土养分限制因子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赵良菊 肖洪浪 +1 位作者 刘晓宏 郭天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0-53,共4页
通过实验室分析及温室盆栽,研究了甘肃省河西地区张掖、武威、金昌及民勤等四地灌漠土的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张掖九公里土壤主要缺N,其次缺Cu,从最佳处理(OPT)中减N、Cu处理,盆栽试验植株干物重分别下降了45.81%、17.44%;武威五... 通过实验室分析及温室盆栽,研究了甘肃省河西地区张掖、武威、金昌及民勤等四地灌漠土的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张掖九公里土壤主要缺N,其次缺Cu,从最佳处理(OPT)中减N、Cu处理,盆栽试验植株干物重分别下降了45.81%、17.44%;武威五爱村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为N、P、S、Cu,减N、P、S、Cu处理与最佳处理相比相对产量分别下降31.13%、28.87%、20.82%、16.69%;民勤羊路灌漠土缺N、P、Cu、Fe、Zn,不施N、P、Cu、Fe、Zn的相对产量分别为47.38%、68.77%、70.91%、78.40%和80.21%;金昌小井子农场土壤主要缺P、N、Mn、Zn,从最佳处理中减P、N、Mn、Zn处理,植株干物重分别下降了31.79%、14.53%、22.31%、21.77%。可见河西地区灌漠土氮、磷普遍缺乏;张掖和武威等地的微量元素铜,金昌和民勤等地的微量元素锌分别表现缺乏,铁、锰、硫个别表现不足。通过实验室测定结果与盆栽试验植株干物重关系的对照分析,发现实验室测定结果与盆栽试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尤其在土壤养分含量低于对应的养分亏缺临界值的元素上,表现出很好的对应关系,即测得土壤养分缺乏时,盆栽试验中不施该元素的植株干物重均显著低于最佳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河西地区 灌漠土 土壤养分 限制因子 Portch修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地区潜在蒸散发量变化及其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彩霞 花婷 郎丽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7-362,共6页
基于Penman-Monteith方程式计算了河西地区的潜在蒸散发量,应用气候倾斜率分析了主要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并基于湿润指数对河西地区地表干湿状况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基于情境假设法评估了潜在蒸散发量对各气象因子的敏感性。结果... 基于Penman-Monteith方程式计算了河西地区的潜在蒸散发量,应用气候倾斜率分析了主要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并基于湿润指数对河西地区地表干湿状况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基于情境假设法评估了潜在蒸散发量对各气象因子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975—2012年河西地区最高温度和年均温度显著升高,而风速显著降低。随着海拔的升高,降水量和湿润指数均显著增加,潜在蒸散发量显著降低;平均风速和日照时间与潜在蒸散发量正相关,而相对湿度和平均气压为负相关。河西地区平均温度、平均风速、日照时间、相对湿度和气压变化能够引起潜在蒸散发量变化的百分比分别为41.1%,22.9%,19.1%,16.4%和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发 干旱 湿润指数 河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足迹时间序列趋势外推分析的一种新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韩晓卓 张彦宇 李自珍 《草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5期129-134,共6页
应用数学生态学的有关理论与方法,结合生态足迹的概念,提出了一种生态足迹时间序列的新的趋势外推分析方法;并以甘肃省河西绿洲农业区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态足迹进行了趋势外推分析的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本研究中的趋势外推分析方法在生... 应用数学生态学的有关理论与方法,结合生态足迹的概念,提出了一种生态足迹时间序列的新的趋势外推分析方法;并以甘肃省河西绿洲农业区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态足迹进行了趋势外推分析的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本研究中的趋势外推分析方法在生态足迹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应用能够取得较好的结果;但模型本身的不足使其在实际数据存在短期剧烈波动时,拟合的结果与实际值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本研究提出的包含随机影响的趋势外推分析方法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原有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不足,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较高的指导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时间序列 趋势外推 河西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系统分析的河西地区酿酒葡萄梅鹿辄的品质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戴文渊 张芮 +4 位作者 成自勇 宋众艳 刘静霞 陈娜娜 马奇梅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59-1663,共5页
研究河西地区酿酒葡萄梅鹿辄品质的主要影响因子,可为提高葡萄育种和优选工作,促进河西地区酿酒葡萄产业升级提供理论依据。文章基于模糊系统分析的方法,对河西地区9个指标组成的葡萄品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得出影响葡萄品质的最主... 研究河西地区酿酒葡萄梅鹿辄品质的主要影响因子,可为提高葡萄育种和优选工作,促进河西地区酿酒葡萄产业升级提供理论依据。文章基于模糊系统分析的方法,对河西地区9个指标组成的葡萄品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得出影响葡萄品质的最主要影响因子,并对其品质进行分级。结果表明,影响葡萄品质的最主要影响因子为:可滴定酸、总酚、单宁、花色苷、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同时对9个指标的评价体系进行优化;根据评价向量对葡萄品质进行分级,得出河西地区梅鹿辄葡萄品质90%以上均处于二级区以上。因而,可滴定酸、总酚、单宁、花色苷、总糖、可溶性固形物这6个指标可作为河西地区酿酒葡萄品质评价的简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系统分析 梅鹿辄葡萄 河西地区 品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河西山地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齐善忠 罗芳 肖洪浪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6-190,共5页
在简要叙述河西山地土壤的成土环境条件、土壤类型及其退化状况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河西山地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应1退耕还林草、获复植被,2以草定畜,合理放牧,3植树种草,建立可持续发展山区林牧业,4控制人口,... 在简要叙述河西山地土壤的成土环境条件、土壤类型及其退化状况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河西山地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应1退耕还林草、获复植被,2以草定畜,合理放牧,3植树种草,建立可持续发展山区林牧业,4控制人口,减轻土地压力。合理利用资源方面应统筹安排,不仅要考虑山区自身的经济发展,还要照顾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土壤资源 可持续利用 河西地区 生态环境建设 退耕还林还草 以草定畜 人口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生态保护战略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梅锦山 张建永 +1 位作者 李扬 王忠静 《水资源保护》 CAS 2014年第5期21-25,共5页
探讨河西走廊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分析近10年流域治理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结合河西走廊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特征,以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共赢为目标,提出了河西走廊地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战略对策,即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水资源利... 探讨河西走廊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分析近10年流域治理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结合河西走廊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特征,以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共赢为目标,提出了河西走廊地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战略对策,即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水资源利用方式和生态保护方式"3个转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先保护重要生境,切实维护绿洲稳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等具体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生态保护 流域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地区土壤全氮及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分析——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东 刘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83-187,共5页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甘州区土壤(0-20 cm)中全氮、有机质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比较低,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分异性,表现为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递减的趋势,应用半方差函数分析,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空...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甘州区土壤(0-20 cm)中全氮、有机质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比较低,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分异性,表现为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递减的趋势,应用半方差函数分析,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空间相关性,变程分别为2.4 km和0.35 km,都在一个较小的空间尺度范围内相关;并且全氮总体上呈条带状分布,有机质呈斑块状分布,且含量的空间变异具有各向异性特征,其各自的理论模型和相应参数很好地反映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变异特征,这种变异特征受随机因素的影响较结构性因素大,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地统计学 河西地区 土壤全氮 土壤有机质 空间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地区五个典型站干旱指数对比和气候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学君 姜梦晶 韩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16-222,共7页
利用1953—2010年河西走廊地区酒泉、高台、张掖、山丹、武威5个气象站点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计算年、季降水距平百分率、相对湿润指数和帕默尔干旱指数,通过三种干旱指标的对比,分析河西走廊地区典型站点的气候变化情况。发现近58... 利用1953—2010年河西走廊地区酒泉、高台、张掖、山丹、武威5个气象站点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计算年、季降水距平百分率、相对湿润指数和帕默尔干旱指数,通过三种干旱指标的对比,分析河西走廊地区典型站点的气候变化情况。发现近58年来河西走廊地区总体的气候变化存在以"气温升高,降水略增"为主要特点的变化趋势,气候演变存在着季节性和地域性差异,且趋势在冬季表现得更为明显。地区间酒泉和高台的旱情相对严重,张掖、山丹和武威旱情较轻。各季节中以秋季旱情相对明显,不利于农业秋季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地区 降水距平百分率 相对湿润指数 帕默尔干旱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兆华 王莉霞 贾永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0-161,163,共3页
1990~2000年间,河西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耕地面积和居民地、工矿、交通等建设用地持续扩大,草地、未利用地和水域面积趋于减少;动态过程以未利用地向耕地和建设地转化,草地向耕地转化最为明显。主要土地利用转变类... 1990~2000年间,河西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耕地面积和居民地、工矿、交通等建设用地持续扩大,草地、未利用地和水域面积趋于减少;动态过程以未利用地向耕地和建设地转化,草地向耕地转化最为明显。主要土地利用转变类型大多与耕地有关。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导致了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如: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植被破坏等,使该区的生态环境更加脆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环境效应 河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绿洲区临泽小枣及枣农复合系统需水规律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苏培玺 解婷婷 丁松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4-341,共8页
在大田环境下, 通过建造2 m×2 m×2 m的封底观测池, 利用水量平衡法, 研究了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中游绿洲临泽小枣、春小麦、紫花苜蓿单作及临泽小枣/春小麦、临泽小枣/紫花苜蓿间作复合系统的需水规律。结果表明, 内部绿... 在大田环境下, 通过建造2 m×2 m×2 m的封底观测池, 利用水量平衡法, 研究了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中游绿洲临泽小枣、春小麦、紫花苜蓿单作及临泽小枣/春小麦、临泽小枣/紫花苜蓿间作复合系统的需水规律。结果表明, 内部绿洲和边缘绿洲的临泽小枣从根系开始活动到落叶的需水量分别为497.2 mm和859.2 mm, 春小麦从播种到收获需水量分别为447.9 mm 和809.9 mm, 紫花苜蓿从返青到霜降需水量分别为583.7 mm 和945.7 mm, 临泽小枣/春小麦复合系统需水量分别为647.7 mm 和1 009.7 mm, 临泽小枣/紫花苜蓿复合系统需水量分别为980.3 mm 和1 342.3 mm。边缘绿洲临泽小枣/春小麦复合系统增加的需水量为枣树需水量的17.5%, 小麦需水量的24.7%; 临泽小枣/紫花苜蓿复合系统增加的需水量为枣树需水量的56.2%, 紫花苜蓿需水量的41.9%。内部绿洲临泽小枣春季(4月25日~5月31日)需水量为84.6 mm, 夏季(6月1日~8月31日)为351.3 mm, 秋季(9月1日~10月5日)为61.3 mm; 7月份需水强度最大, 为4.8 mm·d^-1, 6月份次之, 为4.3 mm·d^-1, 生长期平均需水强度为3.1 mm·d^-1。临泽小枣灌溉应保证4个关键水, 即花前水、果实膨大水、丰果水和越冬水, 灌水定额为1 200 m^3·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泽小枣 春小麦 紫花苜蓿 农林复合系统 耗水量 绿洲 河西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北山山地不同生境蝶类群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倪永清 李晓明 +3 位作者 倪自银 谢宗平 张勇 朱杰 《草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1期53-57,共5页
2000-2002年调查了河西走廊北山山地蝶类区系组成,共采集蝶类近700只,分别隶属6科、25属、30种。研究了蝶类生态分布特征及群落多样性,计算分析了不同生境、不同海拔蝶类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种间相遇机率、优势度。结果表明,蝶... 2000-2002年调查了河西走廊北山山地蝶类区系组成,共采集蝶类近700只,分别隶属6科、25属、30种。研究了蝶类生态分布特征及群落多样性,计算分析了不同生境、不同海拔蝶类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种间相遇机率、优势度。结果表明,蝶类的生态分布主要受干旱气候影响,不同生境蝶类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由荒漠草原>山地林区>绿洲农田>荒漠地带>高山草甸依次递减。随海拔由低到高,蝶类群落多样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北山山地 蝶类群落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不同类型地表沉积物粒度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志高 张宏亮 +2 位作者 刘青利 李萍 常云霞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5-100,共6页
对河西走廊地区的戈壁滩、沙漠沙、河流和祁连山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粒度分析,获得以下认识:1细粒沉积物粒度一般由多个组分叠加构成,表现为多组分粒度分布特征,表明其受控于搬运介质的性质、动力强度和搬运方式等因素;2沙漠沙... 对河西走廊地区的戈壁滩、沙漠沙、河流和祁连山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粒度分析,获得以下认识:1细粒沉积物粒度一般由多个组分叠加构成,表现为多组分粒度分布特征,表明其受控于搬运介质的性质、动力强度和搬运方式等因素;2沙漠沙、戈壁滩、河漫滩表层沉积物样品以及祁连山表土样品在中值粒径、偏度、分选性等粒度参数上差异明显,可明显区分,沿祁连山—河流(石羊河、黑河)—稳定戈壁滩—沙漠化戈壁滩—沙漠方向,中值粒径和分选系数逐步增大,偏度逐渐向负偏发展;3石羊河和黑河将物质从祁连山搬运至河漫滩,在洪水条件下形成广袤的洪积平原,这些平原在干旱化的条件下形成了戈壁滩和腾格里沙漠与巴丹吉林沙漠,河漫滩、洪积平原、沙漠的带状分布是近地面风对山前冲、洪积物质的风力分异的结果;在搬运过程中,河漫滩、洪积平原、沙漠虽然都可以作为粉尘源区,但这些亚区之间在空间上是有联系的,且在物质上具有继承性;在祁连山—河漫滩—戈壁滩沙漠搬运途径方向上,细粒物质逐渐被搬运迁移至黄土高原等地区,从而中值粒径和平均粒径逐渐增大;4西北地区包括巴丹吉林、腾格里等沙漠在内的戈壁、沙漠地区是重要的粉尘源区,包括冰川研磨作用、山体剥蚀作用、山前冲洪积作用等在内的"高山过程",是产生大量粉土级物质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参数 粉尘源区 干旱区 河西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生态演变驱动力变化及未来趋势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扬 张军锋 +2 位作者 张建永 周奕梅 史晓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0-73,共4页
通过探讨河西走廊区域气候和水资源变化、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开发过程,根据河西走廊自然地理与生态特征,将其分为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绿洲区、荒漠区和尾闾湿地区,考虑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发展演变趋势,分析预测了区域生态格局演变趋... 通过探讨河西走廊区域气候和水资源变化、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开发过程,根据河西走廊自然地理与生态特征,将其分为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绿洲区、荒漠区和尾闾湿地区,考虑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发展演变趋势,分析预测了区域生态格局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河西走廊地区气温与降水量及出山径流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用水量伴随着土地开发规模增大而增大;考虑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冰川变薄退缩使冰川融水径流量在未来先增大后减小,各内陆河流出山径流量总体保持平稳且有增大趋势,但2035年以后都将出现减少趋势。出山径流是河西走廊各内陆河流域生态演变的最基本要素,人类活动和自然条件变化是河西走廊生态演变的主要驱动力,合理规划配置水资源以应对出山径流未来变化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格局 驱动力 出山径流 河西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下滴灌调亏对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晶 张恒嘉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67,76,共4页
研究了绿洲区膜下滴灌调亏对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叶片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Pn日变化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双峰"曲线;轻度调亏和充分供水处理Tr日... 研究了绿洲区膜下滴灌调亏对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叶片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Pn日变化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双峰"曲线;轻度调亏和充分供水处理Tr日变化呈"单峰"曲线,中度调亏处理Tr日变化趋势不明显。07:00—11:00马铃薯Gs以轻度调亏处理最大,充分供水处理最小;13:00—19:00Gs马铃薯以CK处理最大,中度调亏处理最小。充分供水或轻度水分亏缺时光合有效辐射、气温和叶温是影响Tr的主导因素,而中度亏缺时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小于气温和叶温。马铃薯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f)与Pn显著正相关,与Tr显著负相关,Tr对WUEf的直接影响大于Pn。轻度调亏、中度调亏处理马铃薯产量比充分供水处理显著降低12.7%、22.9%,WUE显著提高14.2%、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生理特征 水分调亏 膜下滴灌 马铃薯 河西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中麻黄地理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国中 满多清 +1 位作者 王继和 杨自辉 《甘肃林业科技》 2008年第4期6-11,66,共7页
调查分析表明:河西地区中麻黄主要分布于酒泉市以东,黄河以西的17个县(区)。走廊东段是其集中分布区和主要产区,土壤质地以沙壤土、轻壤土、壤土和风沙土为主,且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0 g/kg以上生长良好,5~10 g/Kg中等,低于5 g/kg%差;越... 调查分析表明:河西地区中麻黄主要分布于酒泉市以东,黄河以西的17个县(区)。走廊东段是其集中分布区和主要产区,土壤质地以沙壤土、轻壤土、壤土和风沙土为主,且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0 g/kg以上生长良好,5~10 g/Kg中等,低于5 g/kg%差;越往西去,随着生境恶化,中麻黄渐稀,生长发育渐弱。天然中麻黄种群大多数分布于含盐量低于10 g/kg的土壤上,并随着土壤含盐量上升,分布趋于减少;在以土壤全盐量、pH值及盐离子对中麻黄生物量影响程度的灰色关联分析中,土壤全盐量、pH值和SO42-是主导因子,Ca2+、K++Na+、Cl-、HCO3-、Mg2+关联度较小且相近,对生物量影响相似。中麻黄虽是强旱生植物,在降水量较大或地下水位高的地域内生长良好,处于生存竞争中的强者,但在极端干旱区只能生存于较低易积水的区域,且生长微弱,与膜果麻黄、红砂等超旱生植物群落形成明显对比,成为弱势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地区 中麻黄 分布 生长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盐渍化草场土壤水盐动态观测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汪杰 张晓琴 魏怀东 《甘肃林业科技》 1999年第3期7-11,共5页
通过对河西地区盐渍化草场土壤水分、盐分动态的观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土壤水分的变化主要发生在0~40 cm 范围内,40 cm 以下基本保持稳定;土壤盐分随着水分的变化基本也在0~20 cm 范围内上升或下... 通过对河西地区盐渍化草场土壤水分、盐分动态的观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土壤水分的变化主要发生在0~40 cm 范围内,40 cm 以下基本保持稳定;土壤盐分随着水分的变化基本也在0~20 cm 范围内上升或下降运动;地下水位在12~18 m 之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地区 盐渍化 草场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作与间作的棵间蒸发量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子 被引量:23
20
作者 柴强 于爱忠 +1 位作者 陈桂平 黄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07-1312,共6页
在甘肃河西走廊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供水水平下小麦间作玉米与单作小麦、单作玉米的耗水量和棵间蒸发量差异,探讨了影响作物棵间蒸发量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小麦间作玉米的耗水量较单作小麦、单作玉米耗水量的平均值增加了41.44... 在甘肃河西走廊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供水水平下小麦间作玉米与单作小麦、单作玉米的耗水量和棵间蒸发量差异,探讨了影响作物棵间蒸发量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小麦间作玉米的耗水量较单作小麦、单作玉米耗水量的平均值增加了41.44%~47.15%;间作全生育期的总棵间蒸发量显著大于单作,但间作的日均棵间蒸发量显著低于单作玉米、高于单作小麦;间作的棵间蒸发量占总耗水量的比重显著低于单作玉米,说明间作可提高农田水分利用的有效性。随灌水水平的提高,间作总耗水量显著增加,单作相邻灌水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灌水水平对单作玉米、间作棵间蒸发量的影响不显著,说明间作耗水量增加主要是由蒸腾作用造成的。作物的日均棵间蒸发量与0~30 cm的土壤含水量、0~25 cm的土壤温度、全生育期的平均叶面积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单作玉米日均棵间蒸发量较大的主要原因是0~30 cm的土壤含水量、0~25 cm的土壤温度均相对较高。小麦间作玉米可提高作物的土地利用率,其水分利用效率较单作平均提高2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绿洲灌区 耗水量 棵间蒸发量 土壤含水量 叶面积指数 土壤温度 小麦玉米间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