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利用变化视角下生态移民区生态承载力研究
1
作者 段超宇 马世龙 田巍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11,120,共8页
为探求宁夏生态移民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承载力的影响,基于红寺堡区2000~2020年土地数据,采用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动态度、转移矩阵等指标,从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程度及空间转移3个方面,全面分析红寺堡区建成以来土地利用时... 为探求宁夏生态移民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承载力的影响,基于红寺堡区2000~2020年土地数据,采用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动态度、转移矩阵等指标,从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程度及空间转移3个方面,全面分析红寺堡区建成以来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并运用生态足迹法计算红寺堡区不同时期生态承载能力。结果表明:①从时间尺度看,红寺堡区2000~2020年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呈现先减少后增大再减少趋势,各类土地面积变化绝对值从高到低依次为草地>建设用地>耕地>林地>未利用地>水域,土地利用动态度绝对值为建设用地>林地>水域>未利用地>草地>耕地;②从空间尺度上看,过去20 a红寺堡区土地利用空间变化以耕地向草地转移,草地向耕地、建设用地转移,未利用地向耕地、建设用地转移为主,占总转移面积71.1%;③2000~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变化较大,生态承载力变化与生态足迹呈负相关,耕地和草地是影响区域生态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因素;④2015年以前,红寺堡区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之后转为生态赤字。当前红寺堡区生态可持续状况令人担忧,未来建议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保护林地与草地资源,控制化石能源消耗,以维持区域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足迹 生态盈余/赤字 生态移民区 红寺堡区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生态赤字测评及其成因分析——以锡林郭勒盟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塔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247-249,共3页
对锡林郭勒盟20年间的草原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发现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足迹现增加的态势,而其生态承载力呈现减小的趋势,草原长期处于生态赤字状态。草原生态建设与修复后劲不足、人草畜矛盾依旧突出等因素造成... 对锡林郭勒盟20年间的草原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发现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足迹现增加的态势,而其生态承载力呈现减小的趋势,草原长期处于生态赤字状态。草原生态建设与修复后劲不足、人草畜矛盾依旧突出等因素造成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赤字问题;提出加强草原生态修复、建设草原自然公园体制等对策建议,期使能为消除草原生态赤字、促进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提出实质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郭勒盟 草原生态赤字 生态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生态足迹的渭河流域甘肃段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吕啸 赵双红 +4 位作者 周冬梅 高雅娟 陈建坤 马静 朱小燕 《农学学报》 2024年第7期36-46,共11页
渭河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是实现黄河流域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关键。本研究以渭河流域甘肃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改进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评估了2005—2020年期间该区域的生态安全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基于此,对... 渭河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是实现黄河流域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关键。本研究以渭河流域甘肃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改进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评估了2005—2020年期间该区域的生态安全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基于此,对渭河流域的生态可持续性以及资源供需平衡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时段内,渭河流域甘肃段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均呈增长趋势,其中生态足迹的增速超过了生态承载力的增速,导致生态赤字持续增加,反映出该地区资源供给不足以满足需求。生态足迹分析的广度与深度均有所增加,反映出该区域存量资本被过度利用,且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对资源流量的占用水平上升,而水域和草地的占用水平下降。此外,生态足迹的变化受多种因素驱动,包括自然环境、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等,其中建成区面积、城镇化率、人均GDP和各产业产值与之正相关。研究还发现,区域土地的生态可持续性已从基本平衡转变为轻度不可持续状态,并且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适度人口比例实际人口的比例下降,人口增长空间减小,使得生态可持续性难以稳定保障。本研究为黄河流域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省公顷 渭河流域甘肃段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生态赤字 三维生态足迹模型 资源供需 环境经济 社会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正碳赤字视阈下京津冀县域生态补偿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闫丰 刘鑫 +6 位作者 庞娇 代鹏宇 徐佳音 安晓明 申琳 陈永霞 陈亚恒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8-377,共10页
[目的]建立兼顾区域本底差异的生态补偿模型,进一步明确京津冀生态补偿时空分异格局及其主导驱动因子,为政府部门制定环境保护与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修正碳赤字,利用模型构建、空间相关性分析与地理探测器技术等方法构建... [目的]建立兼顾区域本底差异的生态补偿模型,进一步明确京津冀生态补偿时空分异格局及其主导驱动因子,为政府部门制定环境保护与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修正碳赤字,利用模型构建、空间相关性分析与地理探测器技术等方法构建了合理的生态补偿框架,分析和研究了2007—2020年的京津冀县域生态补偿的时空变异格局、空间自相关性、驱动因子排序和交互作用等内容。[结果]①京津冀县域2007—2020年碳排放量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碳吸收量大体呈现持续增加的变化趋势。②修正前的京津冀县域碳赤字呈现东、南、西部高,而北部较低的U形格局,而修正后的碳赤字由于兼顾了区域间本底差异,在时空分布上更加均匀。③生态补偿额度冷点区域基本分布在京津冀东北部,热点区域分布在京津冀西南部,两者之间存在个别冷热点区域,整体呈现热点区域向东北方向移动,冷点显著区域向西南方向移动的趋势。④不同年份内影响生态补偿额变化的主要因子不同,2007,2012,2017和2020年这4a中影响京津冀县域生态补偿变化的主导影响因子分别为第三产业产值、财政收入、第二产业产值和人均生产总值;不同年份导致生态补偿变化的因素交互影响力不同,交互作用表现出先互相减弱后互相增强的反复效应。[结论]兼顾区域本底差异的生态补偿模型,对京津冀生态补偿时空分异格局及其主导驱动因子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公平性,可为政府部门制定环境保护与宏观经济政策提供更精准的指导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碳赤字 生态补偿 空间相关性 驱动因子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健泉 秦欢欢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124,132,共12页
科学预测河北省未来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对于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系统动力学(SD)法和生态足迹模型构建河北省水资源利用SD模型,设计现状延续型情景ES1、经济发展型情景ES2、节约用水型情景ES3和协调发展... 科学预测河北省未来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对于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系统动力学(SD)法和生态足迹模型构建河北省水资源利用SD模型,设计现状延续型情景ES1、经济发展型情景ES2、节约用水型情景ES3和协调发展型情景ES4等4类不同发展情景,对现状(2006~2021年)和未来(2022~2050年)水资源生态足迹进行评价与预测。结果表明:①对于现状年份,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呈缓慢下降趋势,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呈波动变化,水资源处于生态赤字,表明水资源利用处于不安全状态,但水资源利用效率越来越高。②对于预测年份,4类发展情景的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均呈增长趋势,水资源均处于生态赤字,并且亏损程度逐年严重。虽然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均呈下降趋势,未来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越来越高,但未来水资源利用压力仍过大。③情景ES4是最适宜的情景,既能以适当的速度保证河北省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又能降低水资源生态压力。河北省在未来水资源利用过程中,需从多方面采取积极行动,以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生态足迹 生态赤字 系统动力学模型 生态足迹模型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低碳视域下长江经济带耕地生态外溢价值评估及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夏炜祁 张明辉 张安录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64,共14页
为推进长江经济带耕地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利用当量因子法、环境成本法等测算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和负外部性价值,结合耕地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将长江经济带11省(直辖市)划分为盈余区、平衡区与赤字区,对耕地生态外溢价值进行评估,并分... 为推进长江经济带耕地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利用当量因子法、环境成本法等测算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和负外部性价值,结合耕地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将长江经济带11省(直辖市)划分为盈余区、平衡区与赤字区,对耕地生态外溢价值进行评估,并分析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耕地生态价值总量呈上升趋势,由3670.37亿元上涨至4661.55亿元,耕地生态外溢价值缓慢上升,由1353.82亿元上涨至1970.77亿元。(2)长江经济带耕地资源整体处于盈余状态,耕地生态价值总体呈现出“东低西高”的态势,四川省耕地生态价值和盈余量最高,上海市耕地生态价值最低。(3)2011-2021年间,浙江省和上海市处于耕地生态赤字区,四川省处于耕地生态高盈余区,重庆市和贵州省处于耕地生态平衡状态,江西省、安徽省和江苏省耕地生态盈亏无显著变化,云南省和湖北省耕地生态盈余水平有所上升,湖南省耕地生态盈余水平有所下降。基于此,长江经济带各省(直辖市)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制定和实施适应性的耕地保护策略,推动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实现长江经济带的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耕地碳排放 生态外溢价值 生态盈亏 绿色低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运行对荆江三口径流及生态效应的影响
7
作者 曹艳敏 王崇宇 +3 位作者 黎小东 裴烜铭 杨怡 冯萱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31,共9页
为评价三峡水库运行过程对荆江三口生态径流及生态效应的影响,以荆江三口5个主要水文控制站新江口、沙道观、弥陀寺、康家岗和管家铺1988-2020年逐日流量数据为基础,通过流量历时曲线(FDC)计算生态剩余和生态赤字指标,并计算整体水文变... 为评价三峡水库运行过程对荆江三口生态径流及生态效应的影响,以荆江三口5个主要水文控制站新江口、沙道观、弥陀寺、康家岗和管家铺1988-2020年逐日流量数据为基础,通过流量历时曲线(FDC)计算生态剩余和生态赤字指标,并计算整体水文变异度D 0,以此评价荆江三口生态径流和水文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三峡水库运行后,荆江三口汇入洞庭湖流量中松滋口占比持续提升,藕池口、太平口占比持续下降;全年和汛期流量藕池口和太平口下降趋势显著;枯水期,松滋口流量增至三峡水库运行前的2.5倍。②康家岗站平均断流天数比三峡水库运行前增加30.88 d,呈增加趋势,弥陀寺减少21.62 d,呈减少趋势。③三峡水库运行后FDC曲线整体下降,尤其上部下降明显,高流量量级和次数大幅度降低;除松滋口的新江口站FDC低流量区域超过三峡水库运行前,其他站高流量和低流量无法完全覆盖三峡水库运行前高、低流量出现区域。④由于藕池口汇入洞庭湖流量中康家岗占比持续减少,管家铺占比持续增长,2003-2020年康家岗站和管家铺站持续发生生态赤字和生态剩余。⑤三峡水库蓄水试运行(2003-2008年)和三峡水库试运行后(2009-2020年)松滋口的新江口站改变度分别达到66.68%和72.46%,为高度改变,其余控制站为中度改变。三峡水库运行导致荆江三口部分地区长期出现生态赤字或生态剩余,不利于河流生态系统,建议流域管理者加强对同一口不同分支分流比的监控,并开展相应生态影响治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剩余 生态赤字 变动范围法(RVA) 水文改变度 三峡水库运行 荆江三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庆阳市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动态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智全 于爱忠 +2 位作者 罗珠珠 陈年来 黄高宝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87-193,共7页
以2001-2005年统计资料为依据,应用生态足迹法,对庆阳市近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和研究,纵向比较分析了庆阳市生态足迹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并获得了该地区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随时间变化的预测模型,据此预测了未来5年庆阳市的可... 以2001-2005年统计资料为依据,应用生态足迹法,对庆阳市近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和研究,纵向比较分析了庆阳市生态足迹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并获得了该地区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随时间变化的预测模型,据此预测了未来5年庆阳市的可持续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庆阳市人均生态足迹由2001年的1.12hm2逐年增加至2005年的1.34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1.13hm2逐年减少到1.11hm2,可见生态承载力需求(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供给呈反方向发展趋势。庆阳市2001年的生态盈余为0.02hm2,2002年开始出现生态赤字,2005年人均生态赤字增至0.23hm2。说明庆阳市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压力逐年增加,目前已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能力范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庆阳市2001-2005年万元GDP生态足迹由高向低变化,而生态占用率由低向高变化,反映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庆阳市的生物生产面积利用率和资源利用率有所提高,但生态环境的压力也逐年增大。进一步模型预测,庆阳市2010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为1.33和1.03hm2,其人均生态赤字可达到0.30hm2。表明庆阳市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暗示当前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阳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2003年生态足迹计算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青峰 吴发启 +2 位作者 田冬 卫三平 李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40,共6页
应用William Rees等提出的生态足迹分析法对陕西省2003年生态足迹进行了定量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陕西省人均生态足迹为1.9298 hm2,可供给的人均生态承载力面积仅为0.8040 hm2,陕西省生态足迹是生态承载力面积的2.40倍,表明陕西... 应用William Rees等提出的生态足迹分析法对陕西省2003年生态足迹进行了定量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陕西省人均生态足迹为1.9298 hm2,可供给的人均生态承载力面积仅为0.8040 hm2,陕西省生态足迹是生态承载力面积的2.40倍,表明陕西省生态系统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同时对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法需要注意和完善的方面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家公顷”计算城市生态足迹的新方法 被引量:86
10
作者 顾晓薇 王青 +1 位作者 刘建兴 李广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7-400,共4页
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以"国家公顷"(nha)为计量单位计算城市生态足迹的模型·用gha和nha两种方法分别对沈阳市2001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说明gha和nha两种方法的异同·计算结果表明:沈阳市2001年生态... 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以"国家公顷"(nha)为计量单位计算城市生态足迹的模型·用gha和nha两种方法分别对沈阳市2001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说明gha和nha两种方法的异同·计算结果表明:沈阳市2001年生态足迹需求采用gha方法计算的结果为1 2372hm2·cap-1,nha方法计算结果为0 7418hm2·cap-1;生态足迹供给前者为0 7496hm2·cap-1,后者为0 6219hm2·cap-1;前者计算得到沈阳市生态足迹赤字0 4876hm2·cap-1,后者为0 1199hm2·cap-1·并对两种计算方法产生的结论差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进一步说明采用nha法进行生态足迹研究的具体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顷 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全球性公顷 生态足迹供给 生态足迹赤字/盈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态足迹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40
11
作者 赵先贵 高利峰 +1 位作者 马彩虹 邹小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49-152,共4页
通过对中国1978~2003年的生态足迹的动态研究,获得中国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中国人均生态足迹由1978年的0.8992hm^2逐年增加至2003年的2.2522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0.7722hm^2增加到0.8819hm^2。中国1978年的... 通过对中国1978~2003年的生态足迹的动态研究,获得中国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中国人均生态足迹由1978年的0.8992hm^2逐年增加至2003年的2.2522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0.7722hm^2增加到0.8819hm^2。中国1978年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127hm^2,2003年人均生态赤字增至1.3702hm^2。预测中国2010年和2015年人均生态足迹分别为2.7767hm^2和3.1717hm^2,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为1.0224hm^2和1.1319hm^2,人均生态赤字分别达1.7543hm^2和2.0398hm^2。说明中国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间的矛盾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赤字 可持续发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15年生态足迹与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31
12
作者 陆颖 何大明 +1 位作者 柳江 李静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6年第3期93-97,共5页
定量测度可持续发展状态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M.Wackernagel等提出并完善的生态足迹模型就是一种定量测量可持续状态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比较一定区域人类社会消费需求所需土地(生态足迹)与该区域可支持的生物生产性土地(生态承载力... 定量测度可持续发展状态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M.Wackernagel等提出并完善的生态足迹模型就是一种定量测量可持续状态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比较一定区域人类社会消费需求所需土地(生态足迹)与该区域可支持的生物生产性土地(生态承载力)来判断区域发展的可持续状态。以云南省为例,对1988至2003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5年来,云南省人均生态足迹快速增长,由1988年的0.856 8 hm2增长到2003年的1.584 5hm2,年均增幅达4.2%;在人均承载力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人口增长和消费水平的快速提高,生态赤字持续扩大,从1988年的0.046 5hm2增加到2003年的0.679 1hm2,年增幅超过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足迹方法在围填海评价中的应用初探以厦门西海域为例 被引量:15
13
作者 孟海涛 陈伟琪 +1 位作者 赵晟 熊鹏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203-208,共6页
生态足迹方法是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并发展迅速的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本文基于1984~2005年厦门地区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对厦门西海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围填海工程造成的生态承载力的累积性变化做了量化分析,尝试... 生态足迹方法是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并发展迅速的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本文基于1984~2005年厦门地区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对厦门西海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围填海工程造成的生态承载力的累积性变化做了量化分析,尝试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法从宏观层面对围填海活动的累积性生态影响进行评价,以期为综合评估海湾围填海工程的生态效应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结果表明,厦门的生态足迹在逐渐变大,生态承载力在逐渐变小,生态赤字由1984年的-0.825 4 hm2/人增长到2005年的-3.957 4 hm2/人;厦门西海域围填海工程导致厦门生态承载力累积性减少77 420.54 hm2,加大了厦门的生态赤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 围填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04年安徽省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吴开亚 林保国 +1 位作者 宋润朋 刘海燕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34-1138,共5页
文章采用可变世界单产法计算了1990—2004年安徽省域尺度上的生态足迹,表明研究期内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赤字分别由1990年的1.0121 hm2、0.5014 hm2增加到2004年的1.6523 hm2和1.2397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和万元GDP生态需求则分别由0.... 文章采用可变世界单产法计算了1990—2004年安徽省域尺度上的生态足迹,表明研究期内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赤字分别由1990年的1.0121 hm2、0.5014 hm2增加到2004年的1.6523 hm2和1.2397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和万元GDP生态需求则分别由0.5108 hm2、8.5601 hm2减少到0.4125 hm2和2.1270 hm2。说明了近年来安徽省人口对自然资源的消费量逐年增加,超出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原市2003年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25
15
作者 薛国珍 潘俊刚 +1 位作者 王尚义 马义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5-119,124,共6页
文章计算和分析了太原市2003年生态足迹:2003年该市生态足迹为5.621 hm2/人,可利用生态承载力为0.264 hm2/人,出现了5.357 hm2/人的生态赤字,生态足迹是生态承载力的21.3倍,总的生态赤字相当于自身面积的26倍;并把太原市城市生态系统的... 文章计算和分析了太原市2003年生态足迹:2003年该市生态足迹为5.621 hm2/人,可利用生态承载力为0.264 hm2/人,出现了5.357 hm2/人的生态赤字,生态足迹是生态承载力的21.3倍,总的生态赤字相当于自身面积的26倍;并把太原市城市生态系统的受压力程度和资源利用效率与已有的研究结果做了比较,表明该市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城市生态系统所受压力偏大;最后提出缓解城市生态压力的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栽力 生态赤字 可持续发展 太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足迹研究方法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中应用——以重庆市为例 被引量:30
16
作者 杨庆媛 王兆林 +1 位作者 鲁春阳 买晓森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4-138,共5页
将生态足迹模型引入应用于分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分析,并通过计算2004年重庆市三大经济区生态足迹并与重庆市域尺度生态足迹相比较,从生物量供需平衡、土地利用结构等方面定量分析重庆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计算结果表明:2004年重庆市... 将生态足迹模型引入应用于分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分析,并通过计算2004年重庆市三大经济区生态足迹并与重庆市域尺度生态足迹相比较,从生物量供需平衡、土地利用结构等方面定量分析重庆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计算结果表明:2004年重庆市域尺度生态赤字达到0.904 586 hm2.cap-1;分区域看,都市发达经济圈生态赤字达1.727 964 hm2.cap-1,渝西经济走廊生态赤字达到0.916 368 hm2.cap-1,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生态赤字达到0.387 919 hm2.cap-1.不论是重庆市域尺度生态赤字还是分区生态赤字均显示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已经超过了区域土地承载能力,必须对区域土地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调整,以提高重庆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 土地可持续利用 区域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江流域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秋根 陈素华 +2 位作者 熊辉 彭友林 郭晓敏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90-193,共4页
应用生态足迹理论及模型,根据赣江流域2007年出版的统计数据,对赣江流域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2006年赣江流域的人圴生态足迹为0.9327hm2/cap,而当年实际上可以提供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9474hm2/cap,人... 应用生态足迹理论及模型,根据赣江流域2007年出版的统计数据,对赣江流域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2006年赣江流域的人圴生态足迹为0.9327hm2/cap,而当年实际上可以提供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9474hm2/cap,人均生态盈余为0.0147hm2/cap,生态需求与生态供给之比为1:1.02,表明人们对赣江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影响还未超出其生态承载力的阈值,赣江流域生态系统是安全的,流域发展表现为可持续状态;该流域中赣州、吉安2地市出现生态盈余,分别是0.3488hm2/cap,0.2108hm2/cap;而南昌、九江、宜春3地市出现生态赤字,分别是0.2397hm2/cap,0.1328hm2/cap,0.1696hm2/cap,其中南昌市生态赤字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流域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 生态盈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台市生态足迹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辉 李波 +3 位作者 王传胜 朱文娇 谢花林 张文忠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A10期214-217,共4页
本文应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对烟台市及其所属的各行政区2002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行政区中,人均生态足迹除长岛县盈余外其余均为赤字;烟台市人均生态赤字为3.280ha,总生态赤字达2.121 1×107ha,是其国土总面积的15.... 本文应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对烟台市及其所属的各行政区2002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行政区中,人均生态足迹除长岛县盈余外其余均为赤字;烟台市人均生态赤字为3.280ha,总生态赤字达2.121 1×107ha,是其国土总面积的15.4倍。人均生态足迹已远远超过其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较严重,其中又以北部地区最为严重;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自身的承载能力,其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应大力提倡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型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城市与产业发展要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减少生态足迹、缓解生态赤字,以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盈余 生态赤字 烟台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地产开发生态足迹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李德智 李启明 杜辉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32-735,共4页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与分析方法,提出了房地产开发生态足迹和房地产开发生态承载力的概念,构建了房地产开发生态足迹及房地产开发生态承载力的简化计算模型,并以2005年南京市住宅开发为例开展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南京市住宅开...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与分析方法,提出了房地产开发生态足迹和房地产开发生态承载力的概念,构建了房地产开发生态足迹及房地产开发生态承载力的简化计算模型,并以2005年南京市住宅开发为例开展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南京市住宅开发处于严重的生态赤字和不可持续状态,其生态足迹约为生态承载力的116倍,应通过适当提高住宅容积率、建设生态住宅、提高建筑材料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等手段以降低住宅开发的生态赤字,促进住宅开发乃至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的1997—2009年西安市土地生态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21
20
作者 王建洪 任志远 苏雅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4-229,237,共7页
以2009年为例,修正了Wackernagel提出的耕地产量因子,并利用生态足迹的原理和模型对西安市1997—2009年的土地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处于一个逐年增加的阶段之中,由1997年的0.7634 hm2增加至1.2731 hm2,并... 以2009年为例,修正了Wackernagel提出的耕地产量因子,并利用生态足迹的原理和模型对西安市1997—2009年的土地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处于一个逐年增加的阶段之中,由1997年的0.7634 hm2增加至1.2731 hm2,并且近年来增加速度明显加快;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0.5251 hm2减少至0.3731 hm2,可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呈反方向发展的趋势。1997—2009年间,西安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大大超过人均生态承载力,出现生态赤字,人均生态赤字由0.2383 hm2增加至0.9000 hm2;表明西安市人口对自然的需求已经远远超过了西安市自然生态系统的承受范围,影响该区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土地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