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atpA基因的克隆及其调控表达 被引量:11
1
作者 何文兴 徐莺 +3 位作者 唐琳 魏琴 李静 陈放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7-74,共8页
ATPase与植物的耐寒性密切相关. 运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 从耐寒植物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sibiricusL. cv.‘chuancao No.2’) 中获得了受冷抑制的atpA基因表达序列标签(EST) 序列,通过5'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 获得了atp... ATPase与植物的耐寒性密切相关. 运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 从耐寒植物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sibiricusL. cv.‘chuancao No.2’) 中获得了受冷抑制的atpA基因表达序列标签(EST) 序列,通过5'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 获得了atpA基因全长cDNA为1 754 bp,开放阅读框(ORF) 长1 518 bp,编码505个氨基酸. 氨基酸序列与小麦、水稻、玉米atpA基因分别具有95%、94%、94%的相似性. 对2℃低温胁迫及解除胁迫后恢复过程中共13个时段的RNA印迹分析表明,atpA基因在低温胁迫12 h转录受到强烈抑制,在低温胁迫开始后的4~8 h及解除胁迫后的16~24 h,其转录水平明显强于对照. 实验结果为揭示CF1 α亚基对调控ATPase在植物御冷性反应的作用,以及α亚基在植物低温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A基因 mRNA差异显示(DDRT-PCR) 低温胁迫 川草2号老芒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距和肥力对川草2号老芒麦生产性能的作用 被引量:30
2
作者 游明鸿 张昌兵 +4 位作者 刘金平 王元福 李达旭 刘刚 张玉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2期69-72,共4页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追肥、不同行距和不同基肥对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cv.chuancao No.2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拔节期追施120 kg/hm2复合肥可提高老芒麦生产性能;60 cm行距时老芒麦种子产...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追肥、不同行距和不同基肥对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cv.chuancao No.2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拔节期追施120 kg/hm2复合肥可提高老芒麦生产性能;60 cm行距时老芒麦种子产量最高达1 485 kg/hm2,30 cm行距时老芒麦产量最高达10 170 kg/hm2;施180 kg/hm2复合肥较施15 t/hm2牛粪更有利于老芒麦种子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草2号老芒麦 行距 肥料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刈割高度对“川草2号”老芒麦牧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雷雄 游明鸿 +2 位作者 闫利军 白史且 季晓菲 《草业与畜牧》 2016年第1期14-18,共5页
本试验以老芒麦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刈割高度对"川草2号"老芒麦牧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盛花期不同刈割高度对"川草2号"老芒麦牧草产量与品质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以4cm刈... 本试验以老芒麦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刈割高度对"川草2号"老芒麦牧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盛花期不同刈割高度对"川草2号"老芒麦牧草产量与品质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以4cm刈割高度时的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最高,分别为22 029.95kg/hm2和5 755.94kg/hm2,但牧草品质较差,其CP为11%;6cm刈割高度时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相对较高,分别为20 207.32kg/hm2和4 781.259kg/hm2,但牧草品质最好,其CP达到15.73%。综合各项指标,"川草2号"老芒麦在盛花期,以刈割高度为6cm时,能使牧草产量与品质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草2号”老芒麦 刈割高度 牧草产量 牧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地区“川草2号”老芒麦夏季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岩春 干友民 +2 位作者 邱英 张昌兵 陈立坤 《草业与畜牧》 2008年第1期1-3,19,共4页
对"川草2号"老芒麦叶片光合日变化测定结果表明,晴朗天气条件下,"川草2号"老芒麦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双峰型,其峰值分别出现在上午10:00和下午16:00,两峰之间有一低谷,出现在12:00附近。分析结果表明,叶片... 对"川草2号"老芒麦叶片光合日变化测定结果表明,晴朗天气条件下,"川草2号"老芒麦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双峰型,其峰值分别出现在上午10:00和下午16:00,两峰之间有一低谷,出现在12:00附近。分析结果表明,叶片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是对"川草2号"老芒麦光合作用影响最重要的环境因子,而气孔关闭则是光合午休产生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草2号”老芒麦 日变化 光合午休 净光合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北高寒草地3种禾草种子萌发期抗旱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余方玲 杨满业 +4 位作者 干友民 杨树晶 肖冰雪 郑群英 张洪轩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93-997,共5页
为研究川西北高寒草地牧草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选用川西北高寒草地当地的3种牧草——‘阿坝’硬秆仲彬草(Kengyilia rigidula‘Aba’)、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cv.‘chuancao No.2’)和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为研究对象,用... 为研究川西北高寒草地牧草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选用川西北高寒草地当地的3种牧草——‘阿坝’硬秆仲彬草(Kengyilia rigidula‘Aba’)、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cv.‘chuancao No.2’)和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为研究对象,用0、50、100、150和200 g/L的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材料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指数、相对活力、抗旱指数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50g/L的PEG-6000有利于种子的萌发;相对发芽指数、抗旱指数为鉴定川西北高寒草地3种牧草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的较好指标;抗旱性强弱依次为硬秆仲彬草>垂穗披碱草>川草2号老芒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6000 '阿坝’硬秆仲彬草 川草2号老芒麦 垂穗披碱草 种子萌发期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洼老芒麦种子生产比较试验报告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昌兵 白史且 +4 位作者 李达旭 闫利军 游明鸿 鄢家俊 陈丽丽 《草学》 2018年第2期24-26,47,共4页
麦洼老芒麦具有农艺性状优良,有效分蘖多,抗倒伏能力强,较高且稳定的生产性能,2010年成功申报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为了评价其种子生产性能,2011~2014年在进行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的同时,在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牧草... 麦洼老芒麦具有农艺性状优良,有效分蘖多,抗倒伏能力强,较高且稳定的生产性能,2010年成功申报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为了评价其种子生产性能,2011~2014年在进行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的同时,在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牧草试验基地对三份材料(麦洼老芒麦与对照阿坝老芒麦、川草2号老芒麦)进行了种子生产比较试验研究。连续三年试验结果表明:40cm行距条播、播种量22.5kg/hm^2、播种第二年后每年在返青至分蘖期施复合肥120kg/hm^2的栽培管理条件下,麦洼老芒麦成熟期株高能达到126.9cm,生育天数144d,基本与对照品种一致;麦洼老芒麦种子产量高达1 802 kg/hm^2,比对照阿坝老芒麦增产13.56%~33.65%,比对照川草2号老芒麦增产26.78%~59.66%。经方差分析,麦洼老芒麦种子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因此,麦洼老芒麦具有很高的种子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洼老芒麦 阿坝老芒麦 川草2号老芒麦 种子生产 比较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退化演替阶段高寒草甸土壤理化性质对功能群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慕军鹏 付荣华 谭露 《草学》 2018年第2期41-47,共7页
笔者对若尔盖高寒草甸红原县境内不同退化演替草甸土壤理化性质和功能群植物地上生物量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不同退化演替阶段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随退化程度加剧,莎草科地上生物量显著降低,而禾本科地上生物量未达到差异显著水... 笔者对若尔盖高寒草甸红原县境内不同退化演替草甸土壤理化性质和功能群植物地上生物量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不同退化演替阶段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随退化程度加剧,莎草科地上生物量显著降低,而禾本科地上生物量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群落地上生物量和杂草生物量在草地草甸阶段最高;不同退化演替阶段,土壤理化性质对莎草科、禾本科和杂草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在退化草甸中,土壤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全氮和水分含量显著决定莎草科地上生物量,而土壤速效磷、全钾、全氮、土壤水分显著决定禾本科地上生物量。说明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人为改变土壤水分、土壤氮、磷含量水平能够对退化草甸进行一定程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恢复 湿地生态系统 群落演替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