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教育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艳莉 侯怀银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9,共9页
中国教育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是当前中国教育史发展的重要命题。中国教育史“三大体系”建设是中国教育史自觉发展、跟随时代发展节奏、中国教育实践发展以及立足世界教育史学界的必然要求。中国教育史“三大体系”建... 中国教育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是当前中国教育史发展的重要命题。中国教育史“三大体系”建设是中国教育史自觉发展、跟随时代发展节奏、中国教育实践发展以及立足世界教育史学界的必然要求。中国教育史“三大体系”建设要遵循人民性、实践性、继承性、原创性、民族性、世界性、科学性、时代性和系统性等原则。在马克思主义以及相关原则的指导下,中国教育史“三大体系”的建设理路为:中国教育史学科体系的建设要树立“大学科”意识,学科体系建设要夯实学科基础,和谐推进相关研究;中国教育史学术体系的建设要科学合理构建学术命题,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完善学术评价考核;中国教育史话语体系的建设要注重凝练标识性概念,讲好中国教育史的故事,且形成为世界所认同的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史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大学科”意识 学术命题 标识性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齐家先生对中国教育史研究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贡献
2
作者 郭德侠 杨依依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32,共8页
郭齐家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教育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推动了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挖掘与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应用与创新发展。他的学术贡献对于进一步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郭齐家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教育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推动了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挖掘与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应用与创新发展。他的学术贡献对于进一步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齐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史研究 教育学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躬耕中国教育学史三十余载倾心中国教育学科建设——专访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侯怀银
3
作者 郭建斌 侯怀银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33,共16页
侯怀银教授坚持“治学是学术人基本的生活方式”理念,在求学期间就基本确定了“教育史—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实践(实验)”的学术发展路径,长期致力于教育基本理论、中国教育学史、社会教育、高等教育原理等领域的研究。在中国教育学史研... 侯怀银教授坚持“治学是学术人基本的生活方式”理念,在求学期间就基本确定了“教育史—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实践(实验)”的学术发展路径,长期致力于教育基本理论、中国教育学史、社会教育、高等教育原理等领域的研究。在中国教育学史研究领域,侯怀银教授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将中国教育学的分支学科史、教育系科史、国外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史纳入中国教育学史研究领域。基于陶行知先生提出“社会即学校”的理念,侯怀银教授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将社会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独立领域开展系列研究,探索社会教育学的学科建设。侯怀银教授始终坚持科研育人的理念,将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紧密结合,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他秉持立德树人的理念,积极贯彻落实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45年的教育学学习和研究中,侯怀银教授形成了以下五个方面的深刻认识:教育学人需要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教育学人需要确立自己的人生和社会理想;教育学人需要熟悉教育学全貌;教育学人需要用自己一生去建设中国教育学;教育学人需要代际传承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学 中国教育学史 社会教育 学术人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中国模式”的概念史寻绎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晖 蔡志奇 张艳芳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中国高等教育快速而独特的发展使“高等教育中国模式”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概念。厘清这一概念的源起和本质,对于理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推进高等教育学话语体系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概念史研究范式,梳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 中国高等教育快速而独特的发展使“高等教育中国模式”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概念。厘清这一概念的源起和本质,对于理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推进高等教育学话语体系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概念史研究范式,梳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和文献并综合分析话语内涵的演进发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是它的最初形态,独立自主这一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它的思想内核,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它生成和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是它的本质内涵;它在政治和经济变迁中被持续建构和反复定义,彰显出丰富的价值。“高等教育中国模式”为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历史注脚和学理概括,也必将在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继续得到丰富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中国模式 概念史 高等教育治理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验、方法与情感动力:中国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史探寻——兼评《中国教育社会学百年:学科、学术与学问》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勇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4期25-30,共6页
从学科史入手探寻中国教育社会学百年发展历程,既要在身为教育社会学学子的学科情结与学科发展责任感基础上形成情感动力,又要在古今中外的学科史视野中梳理学科发展的百年历史经验,回溯教育社会学学科的问题意识,关注学科性质、方法论... 从学科史入手探寻中国教育社会学百年发展历程,既要在身为教育社会学学子的学科情结与学科发展责任感基础上形成情感动力,又要在古今中外的学科史视野中梳理学科发展的百年历史经验,回溯教育社会学学科的问题意识,关注学科性质、方法论、研究对象等学科基本问题,追问中国教育社会学还能以何种新的学术研究范式立足于世。《中国教育社会学百年:学科、学术与学问》一书,不仅率先从“教育社会学学科论”的学科史分析视野对“中国教育社会学的百年历程”展开视野广阔、学科问题明确的深入探寻,揭示了系列重要的学术发展史实与问题,而且其背后的学科史建构经验、方法与情感动力,也能为怎样围绕贯穿古今的学术问题展开中国教育社会学百年研究提供先锋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社会学 学科史 学科基本问题 研究范式 学术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写入新修订义务教育历史统编教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海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2-87,127,共7页
新时期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特别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深化了我们对中华文明起源过程、机制和特征的认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重大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为依据,阐明了早期中华文明从“古国时代”到“王朝时代”的发展历... 新时期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特别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深化了我们对中华文明起源过程、机制和特征的认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重大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为依据,阐明了早期中华文明从“古国时代”到“王朝时代”的发展历程,论述了中华文明起源与初步发展的“多元一体”特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提出判断文明起源的“中国方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这些重要研究成果被及时写入新修订义务教育历史统编教材中,不仅丰富了历史教学的内容,增强了义务教育历史教科书的科学性,而且有利于学生通过考古发现学习和认识“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多元一体 文明起源的“中国方案” 新修订义务教育历史统编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下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蓬勃发展——第十一届中国数学会数学史分会学术年会暨第十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瑞芳 代钦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2,共5页
2023年8月11—14日在呼伦贝尔学院隆重召开了第十一届中国数学会数学史分会学术年会暨第十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选举产生了第十一届理事会,分享并讨论了中国传统数学的现代学术价值和教育价值、西方数学及中西数学的... 2023年8月11—14日在呼伦贝尔学院隆重召开了第十一届中国数学会数学史分会学术年会暨第十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选举产生了第十一届理事会,分享并讨论了中国传统数学的现代学术价值和教育价值、西方数学及中西数学的传播与交流、数学教育史研究、数学文化及其融入数学教学研究.此次会议不仅为中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指导性的资源支持,同时对当今数学教育改革和优秀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数学会 数学史 数学史分会 数学教育 HP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历史书写、哲学观照与实践导向 被引量:4
8
作者 胡佳新 周洪宇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70,共10页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不断超越奋进的过程。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将人的现代化作为核心内涵,其历史构境是融通传统与现代,勾连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承继传统教育精粹,彰显现代教育活...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不断超越奋进的过程。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将人的现代化作为核心内涵,其历史构境是融通传统与现代,勾连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承继传统教育精粹,彰显现代教育活力。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逐步由嵌入式发展转变为交互式发展,现代化教育改革以“国家主导的内生性渐进改革”为实践表征,在制度、技术和文化的交互中开启了新进程,主要表现为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作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哲学自觉,重新确证实事求是作为现代化教育改革的核心原则,并基于现实秩序完成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在历史与实践中确立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治理导向,主要是以教育良序赋能现代化教育改革,以联合驱动机制确保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努力让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渐进改革 治理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学术成就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松伟 高德胜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70,共8页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取得的成功基于其学术底蕴。教材学术性的标准在于教材编写基于研究、教材体现理论自觉、教材对学术问题有所突破。本套教材以研究为基本编写方式,在伦理观、德育观、教材观和教学观上都有学术理论的指导。...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取得的成功基于其学术底蕴。教材学术性的标准在于教材编写基于研究、教材体现理论自觉、教材对学术问题有所突破。本套教材以研究为基本编写方式,在伦理观、德育观、教材观和教学观上都有学术理论的指导。本套教材探明了儿童经验进教材的路径,厘清了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的关系,摸索出了在传统文化教育中体现儿童立场的方法,突破了一些学术难题。“内容至上”的倾向,“应试”化的教学氛围以及对“副科”的轻视,是发扬本套教材学术成就的主要挑战。弘扬教材的学术性,将教材的学术成就转化为实践进步,需要各方面教育主体的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 《道德与法治》 统编三科教材 德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洋大学堂首次体育竞赛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毕金泽 孙帅 郭振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1,111,共11页
北洋大学堂既是近代中国本土大学的开端,亦是近代较早开展体育竞赛的官办大学,但学界既有研究成果中并未对北洋大学堂首次校内及校际体育竞赛的举办时间形成统一的认识。基于此,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在科学选取检索关键词的... 北洋大学堂既是近代中国本土大学的开端,亦是近代较早开展体育竞赛的官办大学,但学界既有研究成果中并未对北洋大学堂首次校内及校际体育竞赛的举办时间形成统一的认识。基于此,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在科学选取检索关键词的基础上,运用中英文近代电子史料数据库,对近代与北洋大学堂体育竞赛有关的史料进行梳理与研判,继而确认北洋大学堂首次校内及校际体育竞赛的举办时间。研究认为:根据现有史料,北洋大学堂首次举办校内体育竞赛的时间是1897年11月27日,比赛设有12个运动项目,共计170余人参与。北洋大学堂首次举办校际体育竞赛的时间是1899年5月20日,比赛设有11个运动项目,参赛学校有北洋大学堂、芦汉铁路学堂与天津水师学堂。同时,鉴于北洋大学堂特殊的历史地位以及首次校内体育竞赛的举办时间,1897年11月27日,由北洋大学堂开展的校内体育竞赛亦可视为近代中国本土大学体育竞赛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洋大学堂 学校运动会 体育竞赛 体育课程 中国本土大学 中国近代体育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史学科建设的百年求索 被引量:17
11
作者 侯怀银 王喜旺 李艳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9-102,共14页
受西潮东来的影响,中国教育史学科于20世纪初在中国应运而生。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其经历了初创、突进、重创、徘徊、复兴等五个特征鲜明的发展阶段,最终实现了"凤凰涅槃"。在艰难而曲折的探索过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教育史... 受西潮东来的影响,中国教育史学科于20世纪初在中国应运而生。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其经历了初创、突进、重创、徘徊、复兴等五个特征鲜明的发展阶段,最终实现了"凤凰涅槃"。在艰难而曲折的探索过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教育史研究者为我们在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学科功能、研究的方法论、学科体系、历史分期等方面留下了至为宝贵的理论结晶。今后,欲使中国教育史学科在整个教育学科甚至人文社会科学中拥有自己的学术尊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任何一个负责任的中国教育史研究者都必须从大力强化教育历史研究的实践关怀、全方位加强"元研究"、真正落实教育史研究中的跨学科、全面承接中国史学传统、强化国内外交流等方面不懈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研究 中国教育史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概念史研究刍议 被引量:13
12
作者 田正平 章小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2-135,共4页
尽管中国教育史的研究经常涉及到概念的考证,但是,系统的概念史研究还处于零星的起步阶段。为了客观地描述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状况,有必要考察教育概念在不同时期的内涵和外延;为了中国教育学的重建,也有必要发掘传统教育理论资源,搭建... 尽管中国教育史的研究经常涉及到概念的考证,但是,系统的概念史研究还处于零星的起步阶段。为了客观地描述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状况,有必要考察教育概念在不同时期的内涵和外延;为了中国教育学的重建,也有必要发掘传统教育理论资源,搭建从传统教育概念向现代教育概念转换的桥梁。中国教育概念史的研究要避免走从概念到概念的老路,必须从概念所反映的历史事实的变化和表达概念的词语的变化两个方面入手,去探讨概念自身演变的过程及其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概念史 必要性 现状 方法 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史研究的“今史观”及其历史学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栗洪武 魏旭朝 程秀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1-117,共7页
进入21世纪,中国教育史学科在经历了百年发展之后出现了许多困境,而要摆脱面临的困境,必须树立中国教育史研究的"今史观":一是重视近现代教育史实的研究,将中国近代教育历史、现代教育历史与当前教育现实问题紧密联系起来;二... 进入21世纪,中国教育史学科在经历了百年发展之后出现了许多困境,而要摆脱面临的困境,必须树立中国教育史研究的"今史观":一是重视近现代教育史实的研究,将中国近代教育历史、现代教育历史与当前教育现实问题紧密联系起来;二是要以现实中的教育问题为出发点,发现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然后用历史的视野和维度、史学的思维和方法研究现实问题;三是在方法论上借鉴教育现象学的一些理论观点,实现研究主体的多元化、研究对象的多层化和研究方法的多样化,使中国教育史研究更加关注当代中国社会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注重发挥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服务功能。这是中国教育史学科走出困境的一条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 教育学科 学科建设 “今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学教育史研究进展70年之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10
14
作者 代钦 李春兰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12,共7页
过去70多年中国数学教育史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数学教育史研究的奠基——李俨的开创性工作;(2)对中国数学教育的理性认识——严敦杰的贡献;(3)外国数学教育史研究在中国——陈建功的开拓性研究;(4)中国近现代中学数学... 过去70多年中国数学教育史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数学教育史研究的奠基——李俨的开创性工作;(2)对中国数学教育的理性认识——严敦杰的贡献;(3)外国数学教育史研究在中国——陈建功的开拓性研究;(4)中国近现代中学数学教育史研究之开辟——魏庚人的专门研究;(5)对中国数学教育史的再认识——马忠林等学者的通史性研究;(6)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史研究的进展——俞子夷、王权的研究;(7)另辟中国数学教育史研究的途径——李兆华的近代数学教育史研究;(8)开拓中国数学教育史研究的新境界——张奠宙等学者的研究;(9)作为学术史的中国数学教育史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者们的工作;(10)国外学者对中国数学教育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数学教育史 中学数学教育史 小学数学教学史 研究方法 研究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中国教育史研究高潮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22
15
作者 李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6-113,共8页
中国教育史研究经历了三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以来的两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奠定了教育史学科的基本体系 ,第二次研究高潮是恢复性的 ,促进了教育史学理论的发展。在第二次研究高潮中 ,研究者只有提高理论素质 ,突破历史、教育学科界限 ,从历... 中国教育史研究经历了三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以来的两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奠定了教育史学科的基本体系 ,第二次研究高潮是恢复性的 ,促进了教育史学理论的发展。在第二次研究高潮中 ,研究者只有提高理论素质 ,突破历史、教育学科界限 ,从历史学走向社会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史 学科 研究高潮 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直农话报》传入的西方农学及其科技传播学意义 被引量:10
16
作者 姚远 黄金祥 +1 位作者 颜帅 陈浩元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7-114,共8页
试图运用科技传播学方法,重新认识《北直农话报》的农林学术内容、学术价值和在全国所处的地位。认为:该刊为清末学堂所办仅有的两份农学期刊之一和中国北方旱作农业区创办最早的综合性农学刊物;它是中国近现代经由日本传入西方农学这... 试图运用科技传播学方法,重新认识《北直农话报》的农林学术内容、学术价值和在全国所处的地位。认为:该刊为清末学堂所办仅有的两份农学期刊之一和中国北方旱作农业区创办最早的综合性农学刊物;它是中国近现代经由日本传入西方农学这一历史过程的见证;其传入的西方农学具有新的系统性,特别是关于西方啤酒酿造技术、北美水稻生产技术、日本科学选种法等科学实验方法和俄国农业教育体制,以及农作引种、制造、展览和蚕桑、植树造林等实践,在农林科学技术的西学东渐中具有首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直农话报》 日本农学 西方农学 啤洒酿造 农业教育 科技传播学 中国科技期刊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史学科研究取向的三次转换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忠 周洪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3-110,共8页
以第一本中国教育史著作问世为标志,中国教育史学科研究取向出现了三次转换:即在借鉴中形成的包括实用主义、实证主义、问题、历史唯物主义为代表的多元取向;新中国成立到"文革"期间形成政治主导下的"革命史"取向;... 以第一本中国教育史著作问世为标志,中国教育史学科研究取向出现了三次转换:即在借鉴中形成的包括实用主义、实证主义、问题、历史唯物主义为代表的多元取向;新中国成立到"文革"期间形成政治主导下的"革命史"取向;改革开放后,在恢复重建中,开始形成以唯物史观为主的现代化、叙事、活动为内容的一元多线取向。不同取向的教育史研究各有优劣,互相借鉴、相互补充,构成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基本形态,服务于构建符合历史的、属于中国的教育史学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史 教育史学科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新城与近代中国教育史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谢长法 韩树双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55,75,共5页
20世纪20~30年代,舒新城为改革中国教育,毅然转入近代中国教育史的研究,对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总结与反思。概括其贡献主要集中于3个方面:一是对近代中国教育史料的整理与研究;二是对近代中国教育专题史的研究提出了可行性... 20世纪20~30年代,舒新城为改革中国教育,毅然转入近代中国教育史的研究,对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总结与反思。概括其贡献主要集中于3个方面:一是对近代中国教育史料的整理与研究;二是对近代中国教育专题史的研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并出版多部论著;三是对于中国教育史史学观形成了自己基本的观点和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新城 近代 中国教育史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英、政府、大众:一般中国教育思想史 被引量:4
19
作者 方家峰 吴洪成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2010年第6期75-80,共6页
现在的"中国教育思想史"实质上仍然是教育精英思想史。教育精英的思想、政府的教育指导思想和大众的教育思想观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影响,三者的错位和磨合过程构成了真实的中国教育思想史———一般中国教育思想史。一般中国... 现在的"中国教育思想史"实质上仍然是教育精英思想史。教育精英的思想、政府的教育指导思想和大众的教育思想观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影响,三者的错位和磨合过程构成了真实的中国教育思想史———一般中国教育思想史。一般中国教育思想史要求教育思想史研究的对象范围、研究思路以及方式方法都要发生相应的调整和变化,要将反映历史上普通人教育思想观念的各种材料与传统典籍、典章一样作为研究的重点,并以新的眼光重新审视那些熟悉的经典文献,大胆引入民俗学、文化学、人类学、现象学等学科方法,借助田野考查突破单一书斋式研究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英 政府 大众 一般中国教育思想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史学科结构方式的历史探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于述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22,共9页
过往的中国教育史研究,以"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为基本范畴结构而成。它在理论上根本于现代性的"理论—实践"观念,在实践上对应着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建设进程,是国家规划的教育发展路径的学术性表达,并集... 过往的中国教育史研究,以"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为基本范畴结构而成。它在理论上根本于现代性的"理论—实践"观念,在实践上对应着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建设进程,是国家规划的教育发展路径的学术性表达,并集中落实于最具"致用"价值的通史体式中。如今,随着研究重心的不断下移,传统的"思想"和"制度"概念已被逐步解构并融合于行动的世界中。主体性的发现和行动逻辑的探寻,孕育着中国教育史研究实现概念重建和理论转型的重要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史 “理论-实践”模型 教育思想 教育制度 行动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