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0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质对蓝莓果实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裴嘉博 刘辉 +6 位作者 钟林炳 骆慧枫 刘禹姗 阮若昕 张琛 陈丽 郗笃隽 《农学学报》 2025年第2期64-68,共5页
为科学指导蓝莓生产中补光设备的应用,以蓝莓‘优瑞卡’为试材,研究5个光质处理组合对蓝莓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补光)相比,T2处理(距离蓝莓植株顶端30 cm处并排2列光照强度28μmol/(m^(2)·s),红光:蓝光=5:1,单根功率... 为科学指导蓝莓生产中补光设备的应用,以蓝莓‘优瑞卡’为试材,研究5个光质处理组合对蓝莓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补光)相比,T2处理(距离蓝莓植株顶端30 cm处并排2列光照强度28μmol/(m^(2)·s),红光:蓝光=5:1,单根功率27 W,长度1220 mm的灯管)的单果重、纵横径、总花色苷和总黄酮醇含量最大,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T4处理(距离蓝莓植株顶端30 cm处并排2列光照强度21μmol/(m^(2)·s)、红光:蓝光=1.4:1、单根功率16 W、长度1080 mm的灯管)的固酸比和糖酸比显著高于对照,果实总酸(柠檬酸、苹果酸、莽草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大,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T5处理[距离蓝莓植株顶端30 cm处并排2列,底部(即蓝莓盆沿处)1列灯,光照强度21μmol/(m^(2)·s),光谱红光:蓝光=1.4:1,单根功率16 W,长度1080 mm的灯管]的总糖含量(葡萄糖、果糖、蔗糖)最高,显著高于对照。处理T4综合得分最高。由此可见,在距离蓝莓植株顶端30 cm处并排2列光照强度为21μmol/(m^(2)·s)、光谱为红光:蓝光=1.4:1、单根功率为16 W、长度为1080 mm的灯管,对蓝莓果实品质的综合提升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红光 蓝光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光对黄曲霉生长、产毒的影响及潜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苏瑶瑶 陈科伟 +1 位作者 杜木英 阚建全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20,共8页
为探究LED蓝光是否可以作为一种控制干红辣椒中黄曲霉生长和产毒的有效工具,该文进行了体外和体内试验,结果表明,在100μmol/(m^(2)·s)蓝光照射强度下,黄曲霉生长及其产毒几乎完全被抑制。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到蓝光显著抑制黄曲... 为探究LED蓝光是否可以作为一种控制干红辣椒中黄曲霉生长和产毒的有效工具,该文进行了体外和体内试验,结果表明,在100μmol/(m^(2)·s)蓝光照射强度下,黄曲霉生长及其产毒几乎完全被抑制。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到蓝光显著抑制黄曲霉孢子萌发,并破坏菌体结构。碘化丙啶荧光染色和电导率测试结果显示,蓝光导致细胞膜被破坏且通透性增加。此外,蓝光诱导细胞内活性氧积累和氧化应激,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过氧化氢酶活力和谷胱甘肽含量降低,抗氧化防御系统失衡。在评估LED蓝光处理对干红辣椒品质影响时,发现蓝光对辣椒品质(颜色、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影响较小。因此,该文揭示了LED蓝光可以作为减少干红辣椒中黄曲霉污染的有效工具,为采用物理方法防控农作物中黄曲霉及毒素污染提供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蓝光 黄曲霉 黄曲霉毒素 抗真菌活性 干红辣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质对樟叶越桔组培苗生长及其6'-O-咖啡酰熊果苷含量的影响
3
作者 萧卫泓 李楚然 +6 位作者 孙蕊 王卫华 刘云 杨晓琴 朱国磊 解思达 赵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0-197,共8页
通过对樟叶越桔组培苗的生长生理指标及其中6'-O-咖啡酰熊果苷(CA)含量的测定,分析蓝色、红色、不同红蓝色配比(1∶1、1∶2和2∶1)及白色(对照)LED光对其生长和主要次生代谢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单色红光处理可促进组培苗苗高的增长... 通过对樟叶越桔组培苗的生长生理指标及其中6'-O-咖啡酰熊果苷(CA)含量的测定,分析蓝色、红色、不同红蓝色配比(1∶1、1∶2和2∶1)及白色(对照)LED光对其生长和主要次生代谢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单色红光处理可促进组培苗苗高的增长,蓝光处理可提高组培苗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红蓝光复合配比有利于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增加对光胁迫抗逆性,在红蓝光比为1∶1时组培苗具有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当红光比例增加时,组培苗的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蓝光比例增加时,组培苗的MDA含量和POD活性均为上升趋势;当红蓝光比为1∶2时,组培苗中CA的含量最高[(21.02±0.56) mg/g],为对照组的1.5倍,而在其他光质处理下其含量均下降。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阐明樟叶越桔CA的生产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质 樟叶越桔 组培苗 生理指标 红光 蓝光 6'-O-咖啡酰熊果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补光用LED荧光粉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汪沁馨 赵洋 +4 位作者 徐世玉 刘光熙 袁美玉 崔升 王海波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65-1574,共10页
光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基本要素之一,但在太阳光照下并非所有波段的光都可利用,同时,随植物工厂等室内栽培需求的增多,如何精准补光并调控植物生长就成了重要的研究命题。普通补光光源能耗大且利用率低,基于此,LED光源孕育而生,该光源主要... 光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基本要素之一,但在太阳光照下并非所有波段的光都可利用,同时,随植物工厂等室内栽培需求的增多,如何精准补光并调控植物生长就成了重要的研究命题。普通补光光源能耗大且利用率低,基于此,LED光源孕育而生,该光源主要是由荧光粉与LED芯片组合而成,通过不同荧光粉对光质的控制实现植物生长调控。因此,基于植物色素吸收波段,从LED芯片结合蓝、红荧光粉入手,在简述光谱调控植物生长原理的基础上,从发光性能等对蓝、深红光/远红光荧光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了该方向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红荧光粉 植物生长补光 发光性能 植物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针菇脂肪酸合酶β亚基的基因克隆和异源表达及与蓝光受体的相互作用
5
作者 许佳妮 刘建雨 +5 位作者 于海龙 王瑞娟 陆欢 徐珍 尚晓冬 张中林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共8页
采用快速扩增cDNA末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克隆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脂肪酸合酶β亚基基因(Fffas),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结构、蛋白质理化性质、蛋白质二级结构、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信号肽和... 采用快速扩增cDNA末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克隆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脂肪酸合酶β亚基基因(Fffas),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结构、蛋白质理化性质、蛋白质二级结构、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信号肽和启动子序列,采用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FfFAS,采用谷胱甘肽-S-转移酶融合蛋白沉降实验分析纯化的FfFAS与金针菇蓝光受体FfCry-DASH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Fffas基因全长为1210 bp,含1个内含子,编码385个氨基酸;FfFAS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2018,结构式为C_(1852)H_(2889)N_(515)O_(569)S_(17),等电点为6.89,脂肪系数为70.44,平均亲水系数为—0.454,不稳定系数为51.61;FfFAS的二级结构含有31.95%α-螺旋、5.97%延伸链和62.08%无规则卷曲;FfFAS存在超家族保守结构域,为非跨膜蛋白,定位于细胞核,无信号肽;启动子序列含有光响应元件G-框、Sp1、TCT-基序、TCCC-基序和GATA-基序;FfFAS可与FfCry-DASH互作。本结果可为Fffas基因功能及其蛋白质结构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脂肪酸合酶β亚基 异源表达 蓝光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光复合丙酸钙处理对稻谷储藏过程中脂质变化的影响
6
作者 张宇环 章铜 +5 位作者 林涛 王婷 赵艳 陆海霞 刘益云 朱军莉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17,共8页
本研究跟踪蓝光复合丙酸钙处理稻谷在30℃、60%和80%RH储藏期间含水量、霉菌总数、还原糖含量、脂肪酸值,并采用非靶向脂质代谢组学探究复合处理对稻谷储藏品质改善和代谢物变化。结果表明,2种湿度下稻谷经蓝光复合丙酸钙处理后储藏8周... 本研究跟踪蓝光复合丙酸钙处理稻谷在30℃、60%和80%RH储藏期间含水量、霉菌总数、还原糖含量、脂肪酸值,并采用非靶向脂质代谢组学探究复合处理对稻谷储藏品质改善和代谢物变化。结果表明,2种湿度下稻谷经蓝光复合丙酸钙处理后储藏8周后霉菌总数增长降低56.80%和70.78%,脂肪酸值增长抑制率达11.12%和23.91%,同时复合处理后稻谷水分分别下降11.77%和10.43%,且还原糖含量增长缓慢。脂质组学结果表明,蓝光复合丙酸钙处理主要影响甘油磷脂代谢和甘油酯代谢途径,使甘油磷脂代谢中关键脂质磷脂酰甘油(PG)和磷脂酰肌醇(PI)下调,并导致甘油酯代谢中三酰基甘油(TG)和二酰基甘油(DG)下调,从而减少游离脂肪酸的生成,进而延缓稻谷脂质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组学 蓝光复合丙酸钙处理 脂质代谢 稻谷储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光灭活微生物的作用机制及其在食品和医疗领域的应用
7
作者 毕若红 吴荣谦 +1 位作者 吕毅 刘晓菲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19-1228,共10页
蓝光灭活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替代性灭菌手段,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该技术通过特定波长(尤其是405 nm)的蓝光激发微生物细胞内的内源性光敏剂,如卟啉类化合物,产生活性氧类(ROS),从而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和分子结构,如细胞膜、蛋白... 蓝光灭活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替代性灭菌手段,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该技术通过特定波长(尤其是405 nm)的蓝光激发微生物细胞内的内源性光敏剂,如卟啉类化合物,产生活性氧类(ROS),从而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和分子结构,如细胞膜、蛋白质和DNA,最终实现灭活。研究表明,蓝光灭活技术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均具有显著的灭活效果,尤其在对抗耐药菌和生物膜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此外,蓝光灭活技术具有非接触、无化学残留、环境友好等特点,因此在医疗领域(如医疗器械消毒、伤口感染控制)和食品工业(如食品表面杀菌、延长保质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系统归纳了以405 nm蓝光为主的光源灭活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及其对不同类型微生物的作用机制,同时探讨了该技术在医疗和食品等领域的潜在应用,旨在为蓝光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转化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光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 灭菌 微生物 抑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光老化变色及耐划伤车内饰材料的研究
8
作者 陈延安 杨波 +2 位作者 卢朝亮 吴水珠 曾钫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2-70,共9页
兼顾耐光老化变色性能和耐划伤性能是彩色车内饰材料开发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研究了不同聚丙烯(PP)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树脂、酰胺类和硅酮类耐划伤剂对材料耐光老化变色、耐划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DPE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 兼顾耐光老化变色性能和耐划伤性能是彩色车内饰材料开发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研究了不同聚丙烯(PP)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树脂、酰胺类和硅酮类耐划伤剂对材料耐光老化变色、耐划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DPE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可以同时提高材料的耐划伤性能和耐光老化变色性能,且HDPE的最优含量为8~20份。聚烯烃弹性体(POE)作为体系中的橡胶相,可以作为耐划伤剂迁移的通道,有助于提高材料的耐划伤性能。对耐划伤剂的研究结果表明,酰胺类耐划伤剂比硅酮类耐划伤剂具有更好的耐划伤性能,但在酞菁蓝着色体系中的耐光老化变色性能较差,这与酰胺类耐划伤剂中的芥酸酰胺与酞菁蓝中的铜离子的相互作用有关。本文通过在体系中加入硅酮类耐划伤剂和HDPE,在兼顾力学等性能指标的基础上,大幅提高了材料的耐划伤性能和耐光老化变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内饰 耐光老化变色 耐划伤 芥酸酰胺 酞菁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质对3种松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与HY5基因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朱梅彩 刘子腾 +3 位作者 甘沛华 李培玲 纵丹 何承忠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7,共8页
选取云南不同海拔的思茅松、云南松和高山松主要荒山造林树种为研究对象,以红光、蓝光和白光为光源,测定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物量积累的相关参数,并分析了幼苗下胚轴伸长与HY5表达的关系。结果表明:与白光相比,红光对3种松树种子萌... 选取云南不同海拔的思茅松、云南松和高山松主要荒山造林树种为研究对象,以红光、蓝光和白光为光源,测定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物量积累的相关参数,并分析了幼苗下胚轴伸长与HY5表达的关系。结果表明:与白光相比,红光对3种松树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其中思茅松分别提高了23.70%和14.02%,云南松提高了11%和11.61%,高山松提高了9.37%和11.35%,但降低了幼苗针叶叶绿素含量,且对生物量积累无显著影响;蓝光提高了3种松树幼苗的叶绿素含量与生物量蓄积,其中生物量蓄积在思茅松、云南松和高山松中分别提高了3.27%、11.72%和2.28%,但在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方面对云南松和高山松有抑制作用,对思茅松有促进作用;红光和蓝光光照下,3种松树幼苗下胚轴伸长与HY5相对表达量呈负相关。思茅松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在不同光质下表现出红光>蓝光>白光,而云南松和高山松则表现出红光>白光>蓝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云南松 高山松 红蓝光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HY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疗在白癜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高榕荫 万聪翀 +1 位作者 殷川伟 吕金鹏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646-2652,共7页
光疗在白癜风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窄谱中波紫外线(narrow-band ultraviolet B,NB-UVB)是目前临床治疗非节段型白癜风的一线光疗手段。近年来,可见光逐渐成为治疗白癜风的一种新兴方式。研究表明,氦氖激光对于节段型白癜风具有较好的治... 光疗在白癜风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窄谱中波紫外线(narrow-band ultraviolet B,NB-UVB)是目前临床治疗非节段型白癜风的一线光疗手段。近年来,可见光逐渐成为治疗白癜风的一种新兴方式。研究表明,氦氖激光对于节段型白癜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蓝光对局限型白癜风治疗效果较好,而NB-UVB更适合散发或泛发型白癜风的治疗。不同的光疗方式具有不同的作用特点,诱导白斑复色的作用机制涉及多种生物蛋白以及相关信号通路。本文就近年来几种光疗手段在白癜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光疗 窄谱中波紫外线 氦氖激光 蓝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射式体布拉格光栅的450 nm窄带宽半导体激光器实验研究
11
作者 曹波涛 闫运浩 +4 位作者 柴聪鹏 郭凌伟 华有杰 徐时清 赵士龙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7,共8页
体布拉格光栅作为激光外腔镜可以有效降低激光器运行过程中热效应引起的温度漂移和谱线加宽问题。利用中心波长为449.7 nm的体布拉格光栅作为蓝光半导体激光器的外腔反射镜对激光器进行外腔锁模,研究激光器的输出光特性。实验确定了具... 体布拉格光栅作为激光外腔镜可以有效降低激光器运行过程中热效应引起的温度漂移和谱线加宽问题。利用中心波长为449.7 nm的体布拉格光栅作为蓝光半导体激光器的外腔反射镜对激光器进行外腔锁模,研究激光器的输出光特性。实验确定了具备稳定激光输出的蓝光二极管-快轴准直镜-慢轴准直镜的激光器结构。在不同电流和水冷温度条件下,分析了电流漂移和温度漂移现象,并检测了体布拉格光栅对激光波长锁定的效果。在22℃水冷和1 A电流条件下,体布拉格光栅将激光器的中心波长稳定在449.7 nm,谱线半高全宽压缩至0.1 nm,实现了具有波长稳定性的窄带宽激光输出。该研究可为开发高亮度、高功率、高色纯度的蓝光半导体激光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 窄带宽 蓝光 外腔锁模 温度漂移 波长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质对二倍体与四倍体红掌幼苗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
12
作者 王紫莹 张永平 +4 位作者 乔永旭 张卫华 何金秀 张佳怡 高丽红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03-1911,共9页
为筛选适宜红掌幼苗生长的光质,以红掌粉冠军二倍体(2n=2×=30)与四倍体(2n=4×=60)幼苗为试材,利用具有不同比例的红光(R)与蓝光(B)的LED灯为光源,以荧光日光灯为对照(CK),设置7种光质:CK、R、B、R5∶B5、R6∶B4、R7∶B3、R8∶... 为筛选适宜红掌幼苗生长的光质,以红掌粉冠军二倍体(2n=2×=30)与四倍体(2n=4×=60)幼苗为试材,利用具有不同比例的红光(R)与蓝光(B)的LED灯为光源,以荧光日光灯为对照(CK),设置7种光质:CK、R、B、R5∶B5、R6∶B4、R7∶B3、R8∶B2,研究不同光质对红掌幼苗生长,叶片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过氧化氢(H_(2)O_(2))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R降低了2种幼苗叶宽、叶面积、生物量、H_(2)O_(2)含量,增加了2种幼苗叶片POD活性及二倍体幼苗CAT活性与MDA含量;B显著降低四倍体幼苗生物量、SS与H_(2)O_(2)含量,增加了二倍体与四倍体幼苗叶片CAT、POD活性及二倍体的SOD活性;红光与蓝光复合光质具有缓解R或B引起的生长降低或MDA增加的特性,红蓝复合光质增加了2种幼苗叶片数量、叶面积、叶宽、根长、生物量、SP含量、SOD与CAT活性,随着红光比例增加,生物量与保护酶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R7∶B3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而H_(2)O_(2)与MDA含量则呈现相反趋势。总之,适宜比例的红蓝复合光质可促进红掌幼苗的形态建成和生物量积累,增强其抗氧化能力;经隶属函数综合评价,R7∶B3在7种光质中表现最优,可作为红掌幼苗生长的适宜光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掌 光质 二倍体 四倍体 红光 蓝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蛋白组学分析蓝光对豚鼠眼球正视化过程的影响
13
作者 肖珺心 权卓娅 +3 位作者 肖虎 Thomas Cheun Lam 朱敏怡 王丹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4-292,共9页
【目的】探讨蓝光对豚鼠眼球正视化过程的影响和蓝光在正视化过程中的潜在机制,并评估其在近视防控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将20只3周龄雄性豚鼠随机分到白光组和蓝光组,每2周测量屈光度和眼部生物学参数,直至第8周实验结束。并利用... 【目的】探讨蓝光对豚鼠眼球正视化过程的影响和蓝光在正视化过程中的潜在机制,并评估其在近视防控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将20只3周龄雄性豚鼠随机分到白光组和蓝光组,每2周测量屈光度和眼部生物学参数,直至第8周实验结束。并利用蛋白组学技术4D-数据非依赖型采集(4D-DIA)对蓝光组和白光组的豚鼠视网膜进行检测,探索蛋白组成、表达差异以及对应的生物学功能。【结果】2周后,白光组中豚鼠逐渐向正视状态发展,蓝光组出现远视漂移,组间屈光度存在显著差异(P<0.001)。自第4周起,蓝光组的眼轴长度显著小于白光组(P<0.05)。此外,自第2周起,蓝光组的玻璃体腔长度显著小于白光组(P<0.05)。应用蛋白组学技术在视网膜中共筛选出161个差异蛋白,其中98个蛋白上调,63个蛋白下调,主要富集于囊泡运输、氧化-还原反应、烟酸及烟酰胺代谢、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代谢等生物合成途径中。【结论】暴露于蓝光的豚鼠表现出远视漂移和眼轴伸长减缓,对正视化有延缓作用。利用4D-DIA技术发现,蓝光组与白光组间差异蛋白主要参与NAD+代谢、烟酸及烟酰胺代谢途径,其中参与NAD+补救合成途径的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上调,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RT2)下调。这为理解蓝光在正视化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见解,并为近视防控技术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光 正视化 近视 屈光发育 蛋白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浓度和光照对金针菇子实体早开伞现象的影响
14
作者 刘建雨 王瑞娟 +5 位作者 陆欢 徐珍 于海龙 宋春艳 谭琦 尚晓冬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对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子实体早开伞程度进行分级,并以菌盖直径为主要指标,考察不同体积浓度(3%和1.5%)CO_(2)和光照(蓝光400 lx)对早开伞的影响,同时检测早开伞和未开伞子实体中激素含量。结果表明:3%CO_(2)可以有效抑制菌... 对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子实体早开伞程度进行分级,并以菌盖直径为主要指标,考察不同体积浓度(3%和1.5%)CO_(2)和光照(蓝光400 lx)对早开伞的影响,同时检测早开伞和未开伞子实体中激素含量。结果表明:3%CO_(2)可以有效抑制菌盖开伞;与对照(黑暗条件,未开伞)相比,光照组菌盖直径增大、早开伞严重。在早开伞的菌盖中,9种激素含量减少,1种激素含量增加;而在早开伞的菌柄中,7种激素含量增加,3种激素含量减少。研究结果为工厂化生产中解决金针菇早开伞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CO_(2) 蓝光 激素 早开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梅果实采后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LED蓝光对其抑制作用
15
作者 张新祺 李文博 +7 位作者 赵亚婷 辛小艳 范雅青 吴颖颉 张璇 曾硕 穆耶赛尔·阿布来提 朱璇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24-231,共8页
目的:对引起西梅采后病害的主要病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明确LED蓝光(200±20μmol·m^(-2)·s^(-1))对这些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从而为西梅果实采后贮藏期间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纯化西梅采后低温贮藏期间自... 目的:对引起西梅采后病害的主要病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明确LED蓝光(200±20μmol·m^(-2)·s^(-1))对这些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从而为西梅果实采后贮藏期间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纯化西梅采后低温贮藏期间自然发病果实的病原真菌,并结合形态学观察、真菌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分析以及构建系统发育树、病原菌株的回接验证,明确西梅采后腐烂的主要病原真菌种类。采用LED蓝光(200±20μmol·m^(-2)·s^(-1))对上述分离出的病原真菌进行照射,观察病原真菌的菌落直径并结合扫描电镜,明确LED蓝光对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从采后腐烂的西梅果实中共分离到3株病原真菌,鉴定为皮落青霉(Penicillium crustosum)、交孢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LED蓝光照射结果显示,每天光照3 h即可对Penicillium crustosum和Botrytis cinerea产生抑制作用,当每天光照时间达到24 h时可完全抑制Botrytis cinerea的生长,每天光照12 h可对Alternaria alternata产生效果。随着每天光照时间的增加对3株菌的抑制效果逐渐增强,且LED蓝光还可破坏3株病原真菌的菌丝结构,使菌丝出现一定程度的皱缩、塌陷、扭曲、折叠等现象。结论:Penicillium crustosum、Alternaria alternata和Botrytis cinerea能引起西梅在采后冷藏期间发生真菌病害,LED蓝光对3株病原真菌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梅果实 病原真菌 分离鉴定 LED 蓝光照射 菌丝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光激光熔覆CuCrZr/WMo涂层的组织及耐磨性分析
16
作者 王杨 向红军 +5 位作者 曹根荣 乔志明 吕庆敖 苑希超 梁春燕 王淇锐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2-318,共7页
针对电磁轨道炮电枢/轨道间高速摩擦影响轨道寿命的问题,采用蓝光激光熔覆技术,在CuCrZr轨道基体上首次制备了CuCrZr/WMo耐磨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微硬度、摩擦磨损试验等3种方法对涂层的微观形貌组织、维氏硬度、摩擦磨... 针对电磁轨道炮电枢/轨道间高速摩擦影响轨道寿命的问题,采用蓝光激光熔覆技术,在CuCrZr轨道基体上首次制备了CuCrZr/WMo耐磨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微硬度、摩擦磨损试验等3种方法对涂层的微观形貌组织、维氏硬度、摩擦磨损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涂层与基体结合紧密,涂层形成柱状晶或等轴晶的晶粒较小;与CuCrZr涂层相比,CuCrZr/WMo涂层硬度提升约1.5%,摩擦系数下降约6.3%,磨损质量下降0.4 mg;熔覆层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其磨损机制为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相混合的机制。选择合适的配比和工艺参数制备的CuCrZr/WMo涂层明显改善了耐磨性能,有助于提升电磁轨道炮轨道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轨道炮 蓝光激光熔覆 CuCrZr/WMo涂层 微观组织 摩擦磨损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溶液法制备的新型蓝光激基复合物OLED
17
作者 周钰卜 李嘉杰 +1 位作者 罗东向 刘佰全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01-808,共8页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正成为新一代显示与照明器件,但蓝光材料的性能不足限制了OLED技术的大规模普及。由双分子系统形成的激基复合物具有材料来源广、设计简单、光色易调控等优势,但开发高性能的蓝光激基复合物仍面临挑战。利用空穴传...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正成为新一代显示与照明器件,但蓝光材料的性能不足限制了OLED技术的大规模普及。由双分子系统形成的激基复合物具有材料来源广、设计简单、光色易调控等优势,但开发高性能的蓝光激基复合物仍面临挑战。利用空穴传输材料2,2′-二(4-咔唑基苯基)联苯(BCBP)、聚乙烯咔唑(PVK)、聚[双(4-苯基)(2,4,6-三甲基苯基)胺](PTAA)作为给体,电子传输材料2,4,6-三[3-(二苯基膦氧基)苯基]-1,3,5-三唑(PO-T2T)作为受体,采用溶液法设计了三种类型的激基复合物,并以此制备出OLED器件。基于新型的BCBP∶PO-T2T的激基复合物OLED实现了477.5 nm波长的蓝光发射。此外,通过能级设计实现了激基复合物光色由橙红光到蓝光的调控,并指出聚合物材料更易于以溶液法构建激基复合物。本研究结果为开发蓝光OLED材料、明晰激基复合物工作机制以及实现高性能溶液法制备OLED器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蓝光材料 溶液法 激基复合物 光色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辛酸烟酸激活Nrf2通路在拮抗蓝光致小鼠视网膜损伤中的作用
18
作者 简柳连 程天豪 邹玉平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3-189,共7页
目的探讨硫辛酸烟酸二联体(N2L)调节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在蓝光致小鼠视网膜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C57BL/6雄性小鼠48只,随机分为两大组:野生型小鼠(+)和Nrf2基因敲除小鼠(-),将每大组小鼠进一步随机分为4个平行小组,... 目的探讨硫辛酸烟酸二联体(N2L)调节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在蓝光致小鼠视网膜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C57BL/6雄性小鼠48只,随机分为两大组:野生型小鼠(+)和Nrf2基因敲除小鼠(-),将每大组小鼠进一步随机分为4个平行小组,即Con+组、BL+组、N2L+组、NS+组、Con-组、BL-组、N2L-组、NS-组,每组6只。分别进行相应处理。视网膜电图(ERG)检查视网膜功能;TUNEL染色检测小鼠视网膜组织中感光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视网膜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O-1)、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比较,BL+组、NS+组、BL-组、N2L-组、NS-组小鼠中、高亮度刺激光下的ERG b波振幅以及振荡电位(OPs)的第2个波峰(OS2)振幅均降低,细胞凋亡率均升高,且以上各组与N2L+组Bax蛋白表达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BL+组比较,N2L+组、Con-组小鼠中、高亮度刺激光下的ERG b波振幅以及OPs的OS2振幅均增加,细胞凋亡率均降低,但BL-组、NS-组细胞凋亡率均升高,Bax蛋白表达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N2L+组比较,NS+组、BL-组、N2L-组、NS-组小鼠中、高亮度刺激光下的ERG b波振幅以及OPs的OS2振幅均降低,细胞凋亡率均升高,Bax蛋白表达均增加,但Con-组Bax蛋白表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NS+组比较,Con-组小鼠中、高亮度刺激光下的ERG b波振幅以及OPs的OS2振幅均增加,细胞凋亡率降低,Bax蛋白表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Con-组比较,BL-组、N2L-组、NS-组小鼠中、高亮度刺激光下的ERG b波振幅以及OPs的OS2振幅均降低,细胞凋亡率均升高,Bax蛋白表达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组小鼠HO-1、Bcl-2蛋白表达:与Con+组比较,BL+组、N2L+组、NS+组小鼠HO-1、Bcl-2蛋白表达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BL+组比较,N2L+组小鼠HO-1、Bcl-2蛋白表达均增加,但Con-组、BL-组、N2L-组、NS-组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N2L+组比较,NS+组、Con-组、BL-组、N2L-组、NS-组小鼠HO-1、Bcl-2蛋白表达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NS+组比较,Con-组、BL-组、N2L-组、NS-组小鼠HO-1、Bcl-2蛋白表达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Con-组比较,N2L-组小鼠HO-1、Bcl-2蛋白表达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N2L可能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拮抗蓝光导致的小鼠视网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辛酸烟酸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信号通路 蓝光损伤 氧化应激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_(3)N_(4)负载纳米Ag复合材料制备及可见光降解性能研究
19
作者 赵燕燕 田壮壮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4-122,共9页
以AgNO_(3)和g-C_(3)N_(4)为前驱体,聚乙烯吡咯烷酮为抑制剂,通过光还原法制备了石墨相氮化碳负载纳米Ag(Ag/g-C_(3)N_(4))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光致发光光谱(PL)、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 以AgNO_(3)和g-C_(3)N_(4)为前驱体,聚乙烯吡咯烷酮为抑制剂,通过光还原法制备了石墨相氮化碳负载纳米Ag(Ag/g-C_(3)N_(4))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光致发光光谱(PL)、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瞬态光电流谱(TPC)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等表征手段对Ag/g-C_(3)N_(4)复合材料的物相晶型、官能团、光谱吸收范围、光电子-空穴重组和电荷传质阻力等进行了系统的表征分析。亚甲基蓝(MB)染料溶液作为目标底物,考察可见光条件下Ag/g-C_(3)N_(4)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纳米Ag和g-C_(3)N_(4)之间肖特基异质结的构建和等离子体共振效应有效促进了光电子-空穴的分离,拓宽了光谱吸收范围,低的电荷传质阻力促进了电荷的转移,有效提高了光催化活性;可见光照射60 min时Ag/g-C_(3)N_(4)复合材料对MB染料溶液的降解率达到了98.9%,循环使用5次后MB染料溶液的降解率仍达到了98.3%,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HCO_(3)-、CO_(3)2-和NO_(3)-等无机盐离子共存会影响光催化反应的进行。高活性的光电子将O_(2)还原为超氧自由基,生成的超氧自由基参与了光催化降解MB染料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g-C_(3)N_(4) 光催化 亚甲基蓝 光还原法 肖特基 等离子体共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对植物气孔发育和运动的调控研究进展
20
作者 张璇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6期64-68,共5页
本文概述了光照对植物气孔发育和运动调控相关的研究进展。气孔作为植物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和水分交换的重要通道,其发育和运动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调控,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气孔发育受植物内部和外部环境信号的协同调控。... 本文概述了光照对植物气孔发育和运动调控相关的研究进展。气孔作为植物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和水分交换的重要通道,其发育和运动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调控,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气孔发育受植物内部和外部环境信号的协同调控。气孔对光照响应的研究存在两种假设:一种是气孔对光的直接响应,另一种是由细胞间CO_(2)浓度变化导致的间接气孔反应。气孔对光的开放响应有两条途径:由PHOT1/PHOT2介导的保卫细胞特异性蓝光响应途径和依赖于光合作用的红光响应途径。蓝光通过PHOT1、PHOT2等受体参与信号转导,激活保卫细胞质膜的H^(+)-ATPase,引发K^(+)离子内流,促使气孔开放;红光主要通过叶肉的光合作用参与气孔响应,其是由于保卫细胞对叶肉光合作用引起的细胞间CO_(2)浓度降低的反应引起的。此外,绿光可以抑制蓝光诱导的气孔开放,植物激素能够直接调节气孔运动以及气孔对外部信号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孔发育 气孔运动 保卫细胞 蓝光 红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