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7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高性能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涛 苏建徽 杨向真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9-459,共11页
针对传统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存在静差和富含背景谐波的非理想电网电压下网侧电流质量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高性能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首先采用反Park变换(IPT)方法构造网侧电流正交分量,然后在dq旋转坐标系下建立网侧电流控制环路,再... 针对传统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存在静差和富含背景谐波的非理想电网电压下网侧电流质量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高性能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首先采用反Park变换(IPT)方法构造网侧电流正交分量,然后在dq旋转坐标系下建立网侧电流控制环路,再选用PI控制器实现电流无差跟踪。为了解决并网电流的谐波问题,引入多谐振控制器,抑制并网电流的低次谐波。在静止坐标系下推导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提出控制系统中PI控制器和多谐振控制器参数的简化设计方法,分析所提控制系统的鲁棒性;最后,针对6 kW单相LCL型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正交分量构造 多谐振控制器 参数设计 电容电流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改进卷积神经网络的螺杆砂带磨削表面粗糙度预测 被引量:1
2
作者 杨赫然 张培杰 +2 位作者 孙兴伟 潘飞 刘寅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5-332,共8页
为便捷、准确地预测磨削后螺杆转子的表面粗糙度,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注意力卷积神经网络(SA-CNN)的磨削曲面粗糙度测量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获得螺杆转子的表面粗糙度以及粗糙度数值对应位置的表面图像,图像经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反锐化掩... 为便捷、准确地预测磨削后螺杆转子的表面粗糙度,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注意力卷积神经网络(SA-CNN)的磨削曲面粗糙度测量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获得螺杆转子的表面粗糙度以及粗糙度数值对应位置的表面图像,图像经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反锐化掩蔽等预处理后作为训练样本输入SA-CNN模型中。采用SA-CNN模型对磨削后的螺杆转子表面粗糙度值进行预测,并与经典网络ResNet、AlexNet、VGG-16、基础CNN以及图神经网络GNN预测结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SA-CNN模型的平均预测精度达到95.24%,均方根误差(RMSE)为0.0706μm,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7.4206%,均优于对比网络,且模型收敛较快,表现出较高的精度和良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 表面粗糙度 卷积神经网络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聚丙烯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龚建伍 田富磊 杨泰华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99,共8页
以玄武岩-聚丙烯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为研究对象,设计正交试验,分析玄武岩纤维(BF)体积掺量、聚丙烯纤维(PPF)体积掺量和再生粗骨料(RCA)取代率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种纤维呈现出正混杂效应,在相应的最优掺量下,混杂... 以玄武岩-聚丙烯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为研究对象,设计正交试验,分析玄武岩纤维(BF)体积掺量、聚丙烯纤维(PPF)体积掺量和再生粗骨料(RCA)取代率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种纤维呈现出正混杂效应,在相应的最优掺量下,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劈拉、轴压和抗折等强度指标的最大增幅分别为9.7%、35.2%、10.6%和20.1%。(2)RCA取代率控制在30%内不会显著改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当取代率超过30%时,随取代率增加混凝土强度显著降低。(3)RCA取代率对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综合力学性能的影响最为显著,BF掺量次之,PPF掺量再次;BF体积掺量为0.1%、PPF体积掺量为0.15%、RCA取代率为30%时,再生混凝土具有相对最优的综合力学性能。(4)随着纤维掺量的递增,再生混凝土的破坏特征由脆性破坏逐渐过渡为一定程度的塑性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混杂纤维 玄武岩纤维 聚丙烯纤维 力学性能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精旋火焰土壤消毒起垄一体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邱威 刘颖 +4 位作者 刘前锋 郝熠瑶 陈骏 雷任雄 汪小旵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共10页
针对温室大棚长期重茬导致的土传病害加重问题及设施作业需求,该研究采用“直刀破碎-刮板抛土-火焰消杀-起垄成型”的一体化作业工艺,设计了一款精旋火焰土壤消毒起垄一体机,主要部件包括旋耕碎土装置、起垄装置、火焰消毒装置、电子打... 针对温室大棚长期重茬导致的土传病害加重问题及设施作业需求,该研究采用“直刀破碎-刮板抛土-火焰消杀-起垄成型”的一体化作业工艺,设计了一款精旋火焰土壤消毒起垄一体机,主要部件包括旋耕碎土装置、起垄装置、火焰消毒装置、电子打火装置等。分析刀片分布、数量,抛土量及热载荷需求,确定旋耕碎土、起垄、火焰消毒结构与关键参数,以满足旋耕、消毒与起垄一体化作业需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杀虫灭菌率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机具行走速度、刀轴转速、耕作深度;当刀轴转速为270 r/min、机具行走速度为0.63 m/s、耕作深度为22 cm时,土壤温度可达50~70℃,垄形合格率为95.2%,杀虫灭菌率为82.9%,满足成垄要求,能够杀死土壤中绝大部分虫卵和细菌。最后分析了机具作业成本和CO_(2)排放问题,其中作业成本为4543元/hm^(2),CO_(2)排放量为1341 kg/hm^(2)。研究结果可为火焰土壤消毒装备研发与优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耕 正交试验 土壤消毒 起垄 土壤热量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叠加导频OTFS系统低峰均比信道估计 被引量:3
5
作者 何继爱 刘涛 +1 位作者 王乐 王婵飞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8,共8页
针对现有信道估计方案导致正交时频空间(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OTFS)调制系统峰均功率比(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PAPR)高或频谱效率(Spectral Efficiency,SE)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多叠加导频的低PAPR、高SE信道估计方法... 针对现有信道估计方案导致正交时频空间(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OTFS)调制系统峰均功率比(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PAPR)高或频谱效率(Spectral Efficiency,SE)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多叠加导频的低PAPR、高SE信道估计方法。发送端利用时域正交性和离散傅里叶域相位的随机性,在时延多普勒域中嵌入与数据相叠加的5导频符号的导频图案实现低PAPR,提高SE。接收端以数据符号与噪声之和的能量均值为基准,实现导频信号检测,同时根据每个导频的不同位置信息恢复出存在相位旋转的数据信号。基于能量准则,利用多个独立的接收信号进行联合信道估计,以降低数据符号的干扰,并采用消息传递算法进行数据恢复。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比单叠加导频信道估计的PAPR低,同时较嵌入式导频信道估计的SE提高约1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时频空间(OTFS)调制 信道估计 时延多普勒域 多叠加导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因素分析的正交试验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晓飞 姜雄浩 +1 位作者 刘钰婷 邓红艳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98,107,共7页
随着我国建筑垃圾的逐渐增加,再生混凝土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多研究从宏观和细观层面探究再生骨料质量对再生混凝土的影响规律,而对再生骨料本身细观结构和再生骨料对再生混凝土的影响机理的研究较少。为此,将宏观试验与细观模拟相结合,... 随着我国建筑垃圾的逐渐增加,再生混凝土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多研究从宏观和细观层面探究再生骨料质量对再生混凝土的影响规律,而对再生骨料本身细观结构和再生骨料对再生混凝土的影响机理的研究较少。为此,将宏观试验与细观模拟相结合,首先制备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和含水率的再生混凝土试件进行立方体抗压和轴心抗压试验;然后基于经典DP模型和EDP线性屈服模型建立再生混凝土仿真分析数值模型,对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进行立方体抗压和轴心抗压仿真计算,通过对比模拟值和试验值来验证结果的准确性;最后基于细观模型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并分别通过单指标分析法和多指标分析法研究影响再生混凝土抗压性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的抗压性能随着骨料含水率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再生骨料含水率在5.0%-7.5%的范围内时,再生混凝土能展现出较好的力学性能。再生混凝土轴心抗压的模拟效果优于立方体抗压模拟效果。各影响因素对再生混凝土抗压性能影响的主次顺序依次为再生骨料取代率、旧水泥砂浆厚度、再生骨料最大粒径、再生骨料原生强度。研究结果能够为再生骨料生产制备过程的统一标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P模型 正交试验 再生混凝土 抗压性能 细观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消息传递的OTFS信号检测算法综述 被引量:1
7
作者 廖勇 于晨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8-198,共11页
由于正交时频空(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 OTFS)调制解决了多普勒频移的影响,能够适应快时变信道下的传输要求,已成为第六代(The Sixth Generation, 6G)移动通信系统中关键候选技术。同时,信号检测对OTFS在信道传输中的性能发... 由于正交时频空(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 OTFS)调制解决了多普勒频移的影响,能够适应快时变信道下的传输要求,已成为第六代(The Sixth Generation, 6G)移动通信系统中关键候选技术。同时,信号检测对OTFS在信道传输中的性能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消息传递(Message Passing, MP)算法作为主流的信号检测算法,在OTFS系统中被广泛使用。然而,在实际环境下MP信号检测算法仍面临着诸多技术挑战。首先介绍了OTFS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信号处理流程,其次对MP算法的信号检测原理进行阐述,然后将MP的优化算法分为4类,分别为近似消息传递(Approximate Message Passing, AMP)算法、高斯近似消息传递(Gaussian Approximate Message Passing, GAMP)算法、正交近似消息传递(Orthogonal Approximate Message Passing, OAMP)算法以及单元近似消息传递(Unitary Approximate Message Passing, UAMP)算法,对各类算法分别概述其原理并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接着对MP及其优化算法面临的技术挑战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G 正交时频空(OTFS) 信号检测 消息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电混合-机液复合动力传动系统模式切换协调控制 被引量:1
8
作者 朱镇 张勤博 +2 位作者 张宏伟 王德海 陈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5-197,共13页
针对车辆动力传动系统模式切换过程中平稳性不足的问题,设计了一款油电混合-机液复合动力传动系统,将电机和发动机集成作为双动力源,通过机械-液压复合传动装置实现高效动力传递。研究从构型设计和动力传动模式分析入手,分别建立动力系... 针对车辆动力传动系统模式切换过程中平稳性不足的问题,设计了一款油电混合-机液复合动力传动系统,将电机和发动机集成作为双动力源,通过机械-液压复合传动装置实现高效动力传递。研究从构型设计和动力传动模式分析入手,分别建立动力系统、传动系统、切换元件及整车动力传动系统的等效动力学模型,以电机低档切换至混合动力转矩耦合这一复杂过程为典型研究对象,建立物理模型,设计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以调节电机转速,结合正交试验法优化切换元件的切换时序,实现电机与切换元件的复合控制。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系统显著改善了模式切换的平稳性,输出轴的最大冲击度由11.4188m/s^(3)降低至8.1127m/s^(3),转矩波动系数由4.771减小至3.874,转速波动幅度由17.1186%降低至2.3500%,切换时间由1.5s缩短至0.7s。硬件在环(HIL)测试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该控制策略在不同模式切换及复杂工况条件下均能表现出良好的适用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传动系统 切换元件 模式切换 模糊PID控制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重复行的强度2的最优正交表的构造
9
作者 庞善起 路又维 王静 《数学物理学报(A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4-603,共20页
具有重复行的正交表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它可以降低试验的复杂性和成本,同时提高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具有重复行的最优正交表有更好的统计性质和组合结构,然而目前对此类的最优正交表知之甚少.该文主要研究各种水平变换和列变换构造具有重... 具有重复行的正交表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它可以降低试验的复杂性和成本,同时提高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具有重复行的最优正交表有更好的统计性质和组合结构,然而目前对此类的最优正交表知之甚少.该文主要研究各种水平变换和列变换构造具有重复行的最优正交表的方法.首先介绍了一种独立列构造饱和的正交表的方法,然后利用各种水平变换和列变换提出了具有重复行的最优正交表和m-最优正交表的构造方法,最后作为这些方法的应用为使用人员提供了具有重复行的最优正交表的无穷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表 具有重复行的正交表 具有重复行的最优正交表 水平变换和列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轿车用皮纹后饰条注塑参数优化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可 邹华杰 +1 位作者 钱子龙 李兵兵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80,共4页
以某型号轿车皮纹后饰条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制品上特征点A为翘曲观测点,在扣接特征处沿料流前进方向增设了“溢料回路”。选取模具表面温度、注塑温度、注射压力、保压压力,为研究对象,构建4因素4水平L16正交试验。对16组数据进行了极差... 以某型号轿车皮纹后饰条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制品上特征点A为翘曲观测点,在扣接特征处沿料流前进方向增设了“溢料回路”。选取模具表面温度、注塑温度、注射压力、保压压力,为研究对象,构建4因素4水平L16正交试验。对16组数据进行了极差分析,获得了响应最灵敏的因素及水平,得到了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在最优参数组合下,A点处所有效应下翘曲量为5 mm,较第10组参数下的翘曲量,降低了30%。对最优参数进行了试验验证,主要注塑参数为模具表面温度128℃、注塑温度330℃、注射压力48 MPa、保压压力为注射压力的95%。成型后制品外观面光泽均匀,没有出现银纹、拉丝、发白等注塑缺陷,特征点A,与制品整体平滑过渡,满足了试验预期,制品成型后满足使用要求,验证了Moldflow 2023模流分析软件的准确性及极差分析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具表面温度 注塑温度 注射压力 保压压力 正交试验 极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穿越富水断层破碎带涌水规律:以重庆英山隧洞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国庆 任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689-5695,共7页
当隧道穿越富水断层破碎带区域时,在一系列施工扰动下极易产生突水事故。为了研究断层破碎带宽度、倾角及水压对隧道涌水量的影响,以英山隧洞为工程背景,进行现场测试,并设计正交试验方案开展多因素条件下的破碎带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分... 当隧道穿越富水断层破碎带区域时,在一系列施工扰动下极易产生突水事故。为了研究断层破碎带宽度、倾角及水压对隧道涌水量的影响,以英山隧洞为工程背景,进行现场测试,并设计正交试验方案开展多因素条件下的破碎带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分析断层破碎带宽度、倾角及水压对隧道涌水量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涌水量随断层破碎带厚度、倾角及水压的增大而增加,影响隧道涌水量因素主次顺序为断层破碎带水压、倾角及宽度;数值模拟结果较好地与现场监测结果相吻合。研究结果可为富水隧道涌水量的预测及防治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隧道 断层破碎带 数值模拟 正交试验 涌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基复合土壤改良剂配方优化及改良机理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殿男 李锐 +3 位作者 吴雨涵 张黎 孙海波 王宏森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86,共11页
为探寻多元复合型土壤改良剂对沙化土壤的改良效果和机理,文章以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沙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正交试验考察脱水污泥、污泥堆肥产物和聚丙烯酰胺(PAM)在对沙化土壤理化性质、营养性质和团聚体结构的影响,同时筛选出最... 为探寻多元复合型土壤改良剂对沙化土壤的改良效果和机理,文章以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沙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正交试验考察脱水污泥、污泥堆肥产物和聚丙烯酰胺(PAM)在对沙化土壤理化性质、营养性质和团聚体结构的影响,同时筛选出最佳的投配比例。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和比表面积分析仪分析污泥基复合土壤改良剂对沙化土壤的改良机理。结果表明,T12处理组(脱水污泥15%、污泥堆肥产物20%、PAM 0.50%)为最佳的投配比例,可以有效地改善沙化土壤的理化性质、营养性质和团聚体结构。土壤饱和含水率提高了107.87%,TN和有机质分别提高至7.02 g/kg和77.90 g/kg,土壤>0.25 mm机械性和水稳定性大团聚体占比超过70%。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的营养指标与比重和容重呈负相关关系(P<0.01)、与团聚体结构呈正相关关系(P<0.05)。改良后土壤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增大、平均孔径减小、C元素占比显著增加、土壤结构排列更紧密,是土壤结构稳定性和保水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 污泥 污泥堆肥产物 沙化土壤 团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斜流泵改造能量特性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延频 张启帆 张自超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0,共5页
为探究斜流泵抽水蓄能化改造的可行性,研究其叶轮参数对水泵工况和水轮机工况下能量特性的影响,对某型斜流泵进行改造和数值模拟。应用L9(34)正交表,选取转轮进、出口角、包角和叶片数4个参数,指标设定为水泵工况效率和扬程及水轮机工... 为探究斜流泵抽水蓄能化改造的可行性,研究其叶轮参数对水泵工况和水轮机工况下能量特性的影响,对某型斜流泵进行改造和数值模拟。应用L9(34)正交表,选取转轮进、出口角、包角和叶片数4个参数,指标设定为水泵工况效率和扬程及水轮机工况效率,进行4因素3水平的正交优化,再通过极差分析研究各因素对性能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改造及优化前后的内外特性。结果表明,叶片出口角对抽水和发电工况的效率影响最大。优化后的模型提高了能量特性,水泵工况效率提高了0.816%,水轮机工况效率提高0.82%,且优化后的内特性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水轮机工况下的空化性能更好,表明对斜流泵进行抽水蓄能化改造是可行的。该研究为斜流泵的进一步抽水蓄能化改造提供了借鉴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流泵 水泵水轮机 正交优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功率域与码域NOMA‑OTFS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围 陈黎 +2 位作者 向曾 黎飞雨 余明明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9,共7页
正交时频空(OTFS)调制是一种新的6G候选波形,可在高移动性场景中提供可靠通信。为了更好地满足未来6G的需求,需要在高移动性场景中兼顾高频谱效率。然而现有功率域NOMA⁃OTFS(PD⁃NOMA⁃OTFS)和码域NOMA⁃OTFS(SCMA⁃OTFS)系统存在和速率低... 正交时频空(OTFS)调制是一种新的6G候选波形,可在高移动性场景中提供可靠通信。为了更好地满足未来6G的需求,需要在高移动性场景中兼顾高频谱效率。然而现有功率域NOMA⁃OTFS(PD⁃NOMA⁃OTFS)和码域NOMA⁃OTFS(SCMA⁃OTFS)系统存在和速率低、过载率(用户数/资源数)低和可支持用户数量少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了联合功率域与码域NOMA⁃OTFS(PD⁃SCMA⁃OTFS)系统。该系统在发射端,根据信道增益高低将用户分为强、弱用户组,组内用户使用传统SCMA方式叠加,组间用户使用功率域NOMA思想叠加。在接收端,使用消息传递算法(MPA)和串行干扰消除(SIC)进行联合检测。通过对不同系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系统拥有更高的和速率,并且过载率是传统SCMA⁃OTFS和PD⁃NOMA⁃OTFS系统的1.5~2倍,可支持用户数量是传统系统的1.2~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时频空 功率域非正交多址接入 稀疏码多址接入 和速率 过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木专用MDI型聚氨酯胶黏剂的制备
15
作者 陈晓松 周汉江 +3 位作者 李珊珊 蒋晓威 熊煦 马立波 《合成树脂及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6,共5页
以正交试验法确定了软木专用聚氨酯胶黏剂的基础配方,并在基础配方的基础上考察了氯代棕榈油甲酯用量、磷酸用量及二吗啉二乙基醚(DMDEE)用量对聚氨酯胶黏剂拉伸性能、黏度、开放时间和固化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当2官能度聚醚多元醇相... 以正交试验法确定了软木专用聚氨酯胶黏剂的基础配方,并在基础配方的基础上考察了氯代棕榈油甲酯用量、磷酸用量及二吗啉二乙基醚(DMDEE)用量对聚氨酯胶黏剂拉伸性能、黏度、开放时间和固化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当2官能度聚醚多元醇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3官能度聚醚多元醇相对分子质量为6000,3官能度聚醚多元醇质量分数为70%,异氰酸酯基与羟基摩尔比为4.5,氯代棕榈油甲酯用量为10.000 phr,磷酸用量为0.100 phr,DMDEE用量为0.050~0.075 phr时,制备的聚氨酯胶黏剂拉伸强度为1.10~1.16 MPa,黏度为4120 mPa·s,开放时间为88~96 min,固化时间为170~190 min,综合性能优于市售同类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胶黏剂 软木专用胶 正交试验 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化水库底泥制备人工骨料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彦苍 褚清涛 +2 位作者 王育德 靳子栋 乔威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5,共8页
水库底泥中含有大量无机质,经过处理后,可以用底泥生产建筑材料。采用固化剂固化水库底泥制备人工骨料,通过正交实验研究固化剂的最优掺量(固化剂的掺量以水库底泥的掺量为基准),其结果为:硅酸钠8%、石膏6%、聚羧酸高效减水剂3%、三乙醇... 水库底泥中含有大量无机质,经过处理后,可以用底泥生产建筑材料。采用固化剂固化水库底泥制备人工骨料,通过正交实验研究固化剂的最优掺量(固化剂的掺量以水库底泥的掺量为基准),其结果为:硅酸钠8%、石膏6%、聚羧酸高效减水剂3%、三乙醇胺0.05%(下文简称为SRPT)。然后,掺入最优SRPT作为附加固化剂制备出人工骨料并探究其性能。结果表明:掺入最优SRPT组骨料的筒压强度最大为7.31 MPa,相比于不掺固化剂组提升了44.2%,1 h吸水率为9.34%,堆积密度为937 kg/m^(3)。用SRPT固化剂固化水库底泥制备人工骨料可以高价值利用水库底泥,并且制备的骨料满足规范要求,研究成果为水库底泥在水利工程中的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骨料 水库底泥 固化剂 正交实验 筒压强度 水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声OTFS通信系统的研究现状、挑战与趋势 被引量:1
17
作者 廖勇 刘爽 汪浩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6,共12页
水声通信作为海洋信息传输的核心技术,广泛应用于海洋探测、海事监管及海底工程等领域。然而,水声信道因双重色散特性而极具挑战性,对系统设计构成重大障碍。尽管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技术... 水声通信作为海洋信息传输的核心技术,广泛应用于海洋探测、海事监管及海底工程等领域。然而,水声信道因双重色散特性而极具挑战性,对系统设计构成重大障碍。尽管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技术已在水声通信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性能仍受限于信道状态估计的准确性。正交时频空(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 OTFS)调制技术通过将数据转换到时延-多普勒域内传输,能够有效地应对水声信道中的多径效应和多普勒频移,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综述了OTFS在水声通信中的关键处理技术,涵盖信道估计、信道均衡及多址接入技术三个核心方面,并从天线拓展、机器学习融合及同步创新等方面探讨了未来发展趋势,同时详细分析了复杂信道环境下的信号检测、计算复杂度与实时性平衡、参数估计准确性及水下环境对数据可靠性的影响面临的技术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声通信 正交时频空(OTFS) 信道估计 信道均衡 多址接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M32自动木耳采摘机设计与试验研究
18
作者 孟宪章 施继红 +3 位作者 刘贞彤 崔盛然 黄东岩 郭颖杰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25,共7页
国内现有的木耳采摘机多为单一机械采摘,缺少自动化控制模块,采摘速度慢,采摘过程中菌棒和木耳耳片易破损,影响木耳品质和产量。基于此,设计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式木耳采摘机。该采摘机由机架、采摘装置、输送装置、夹持装置、定... 国内现有的木耳采摘机多为单一机械采摘,缺少自动化控制模块,采摘速度慢,采摘过程中菌棒和木耳耳片易破损,影响木耳品质和产量。基于此,设计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式木耳采摘机。该采摘机由机架、采摘装置、输送装置、夹持装置、定位装置、动力组件和控制系统组成。对关键部件采摘装置进行机理分析和结构设计,确立关键技术参数,根据采摘机的工作过程确定控制系统的方案、硬件选型和软件编程。以菌棒转速、刮刀角度以及刮刀间距为试验因素,采净率、破损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二次回归正交试验,对采摘机工作参数进行优化,确定最优参数组合:菌棒转速为267 r/min、刮刀间距为33 mm、刮刀角度为46°。试验结果表明,该采摘机的平均采净率为97.5%、平均破损率为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耳 菌棒 自动采摘机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超高水头小流量水泵水轮机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延频 李仕东 +1 位作者 李骜 张自超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3-177,181,共6页
针对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消纳难题和超高水头小流量水泵水轮机优化设计理论缺乏问题,依据现有水泵水轮机设计理论,参照已建的抽蓄电站水力参数,确定超高水头小流量水泵水轮机设计参数,建立三维模型,并基于五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优化方案,... 针对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消纳难题和超高水头小流量水泵水轮机优化设计理论缺乏问题,依据现有水泵水轮机设计理论,参照已建的抽蓄电站水力参数,确定超高水头小流量水泵水轮机设计参数,建立三维模型,并基于五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优化方案,以水轮机、水泵工况效率及扬程为目标,通过极差分析方法探讨转轮叶片进出口角、进口直径、转轮叶片数及叶片包角对水泵水轮机性能影响,对比得出最优方案,最后换算为真机性能参数,并确定其工作范围。结果表明,转轮叶片出口安放角对水泵工况扬程、效率和水轮机工况效率影响最大,优化后的水泵设计工况扬程为710.86 m,效率为89.09%,水轮机最优工况效率为91.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泵水轮机 水力设计 正交试验 水力特性 真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阀类零件直孔道磨粒流加工的数值模拟与模型预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渠晓刚 张旭鹏 +2 位作者 高杰 王长江 王麒超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35-141,148,共8页
由于阀类零件的内孔道微小复杂,使用磨粒流抛光技术对其进行精密加工时,各加工参数难以确定。针对此问题,利用Fluent软件对不同参数下的流体孔道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得到孔道直径、深度、入口压力、磨料浓度、磨粒粒径等参数对加工效果的... 由于阀类零件的内孔道微小复杂,使用磨粒流抛光技术对其进行精密加工时,各加工参数难以确定。针对此问题,利用Fluent软件对不同参数下的流体孔道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得到孔道直径、深度、入口压力、磨料浓度、磨粒粒径等参数对加工效果的影响规律;设计正交试验验证并进行极差分析,将试验结果进行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到表面粗糙度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磨粒流加工参数在数值模拟和正交试验下对于加工效果的影响一致,最显著的为入口压力;在最优的正交试验参数组合下,内孔表面粗糙度降至0.312μm;在多个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中,多项式回归模型的预测效果最优,拟合优度达到0.969 2,预测误差在0.03%~5.6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粒流加工 阀类孔道 数值模拟 正交试验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