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19篇文章
< 1 2 2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rphological and cytological assessments reveal pollen degradation causes pollen abortion in cotton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lines
1
作者 PEI Qingyu LIU Jinshan +10 位作者 GUO Chunping MA Xiaomei LIU Xiaoyan YOU Chunyuan LIN Hairong LI Zhibo ZHAO Ruihai ZHU Bo WU Yuanlong PAN Zhenyuan NIE Xinhui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CAS 2024年第3期266-276,共11页
Background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male sterility is crucial for producing hybrid seeds and developing sterile germplasm resources.However,only a few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lines of cotton have been pro... Background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male sterility is crucial for producing hybrid seeds and developing sterile germplasm resources.However,only a few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lines of cotton have been produced due to several challenges,like inadequate variation of agronomic traits,incomplete sterility,weak resilience of restorer lines,and difficulty in combining strong dominance.Therefore,the morphological and cytological identification of CMS in cotton will facilitate hybrid breeding.Results Two F_(2) segregating populations of cotton were constructed from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lines(HaA and 01A,maternal)and restorer lines(HaR and 26R,paternal).Genetic analysis of these populations revealed a segregation ratio of 3:1 for fertile to sterile plants.Phenotypic analysis indicat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raits of flower bud development between sterile and fertile plants.However,sterile plants exhibited smaller floral organs,shortened filament lengths,and anther atrophy on the flowering day in comparison with the fertile plants.When perform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the two F_(2) populations revealed morphological variations in the anther epidermis.Cellular analysi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ollen development before pollen maturation.Interestingly,between the pollen maturation and flowering stages,the tapetum layer of sterile plants degenerated prematurely,resulting in abnormal pollen grains and gradual pollen degradation.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fertility-restoring genes are controlled by a single dominant gene.Sterile plants exhibit distinctive floral morphology,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stamen atrophy and abnormal anthers.Pollen abortion occurs between pollen maturity and flowering,indicating that premature tapetum degradation may be the primary cause of pollen abortion.Overall,our stud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utilizing CMS in hybrid breeding and in-depth investigation of the dominant configuration of cotton hybrid combinations,mechanisms of sterility,and the role of sterile and restorer ge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TTON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Genetic analysi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ollen develop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广蜜粉源植物种植对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军 赵崇辉 +6 位作者 姜业奎 王雯娟 耿明阳 尤正荣 赵远崇 唐洪 彭文君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6-374,共9页
养蜂业作为我国助力乡村振兴的重点扶持产业之一,已经进入了稳步发展的时期,与之匹配的蜜粉源植物种植也需要足够的重视。花蜜和花粉是蜜蜂的食物来源,直接决定了蜂群的营养结构,蜜粉源植物为蜜蜂提供花蜜和花粉,是蜂群生存和壮大的物... 养蜂业作为我国助力乡村振兴的重点扶持产业之一,已经进入了稳步发展的时期,与之匹配的蜜粉源植物种植也需要足够的重视。花蜜和花粉是蜜蜂的食物来源,直接决定了蜂群的营养结构,蜜粉源植物为蜜蜂提供花蜜和花粉,是蜂群生存和壮大的物质基础。长期依赖单一蜜粉源作物会导致蜜蜂营养结构单一、蜂群被迫采集有毒蜜粉源植物以及蜂业发展受季节影响波动大等问题。种植多样化的蜜粉源植物丰富了生物多样性,是对集约农业下单一作物的补充,蜜蜂可以获得均衡的饮食,保证蜂产品的产量,也为野生授粉昆虫和害虫天敌提供了栖息地,进一步改善了作物的授粉环节并减少农药的使用,促进了蜂业与农业的健康发展。种植蜜粉源植物需要科学的指导,对当地蜜粉源及环境条件进行充分调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植物种和种植模式;推广蜜粉源植物种植,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多方合作。鉴于蜜粉源植物在保障蜜蜂健康、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本文从蜜粉源对蜜蜂的影响入手,科学分析蜜粉源植物种植对养蜂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对蜜粉源植物种植与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对蜜粉源植物种植提供了一些可参考的推荐措施,对于昆虫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粉源 蜜蜂 营养 可持续发展 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花药培养再生植株倍性鉴定方法的比较
3
作者 程志芳 李丽 +3 位作者 史艳艳 韩娅楠 常晓轲 姚秋菊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7-82,共6页
为探索出一种准确、高效、适用的辣椒花药培养再生植株的倍性鉴定方法,以来自10个基因型的60个辣椒花药培养再生株系为试材,采用植株育性检测法和DNA流式细胞仪检测法,并结合根尖细胞压片染色体计数法进行倍性鉴定,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 为探索出一种准确、高效、适用的辣椒花药培养再生植株的倍性鉴定方法,以来自10个基因型的60个辣椒花药培养再生株系为试材,采用植株育性检测法和DNA流式细胞仪检测法,并结合根尖细胞压片染色体计数法进行倍性鉴定,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DNA流式细胞仪倍性鉴定准确率为96.67%,该方法快速,便捷,但鉴定成本高,且易出现偏峰现象;花粉活力检测法在判断再生植株染色体奇偶倍性方面准确率为100%,但不能甄别再生植株的具体染色体倍性。花粉活力检测法和DNA流式细胞仪检测法结合使用可明显降低鉴定成本,提高准确率和效率,即对已现蕾的株系,采用花粉活力检测法确定其染色体奇偶倍性,便于早期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对现蕾较晚的株系,宜在苗期采用DNA流式细胞仪检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倍性鉴定 流式细胞仪 花粉活力 染色体计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鸢尾属31个分类群的花粉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4
作者 朱莹 宋华 +2 位作者 李凯 张蕾 王白冰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6-902,共17页
为研究鸢尾分类群的花粉形态及其潜在分类学意义,以鸢尾属3个亚属的31个分类群的花粉为材料,采用临界点干燥法对供试材料的花粉形态进行扫描电镜观测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1个分类群的花粉均为异极单粒花粉,花粉大小中等或大,... 为研究鸢尾分类群的花粉形态及其潜在分类学意义,以鸢尾属3个亚属的31个分类群的花粉为材料,采用临界点干燥法对供试材料的花粉形态进行扫描电镜观测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1个分类群的花粉均为异极单粒花粉,花粉大小中等或大,扁球形、近扁球形或圆球形;远极沟膜光滑或具纹饰膜;花粉外壁具半覆盖层或无覆盖层,外壁纹饰通常为不同类型的异型网状,少数为芽孢状-杵状。(2)粗根鸢尾的花粉无萌发区,其余类群的花粉粒具远极单沟;在大苞鸢尾、矮鸢尾和囊花鸢尾花粉粒中发现具环状远极沟的花粉;在胡氏鸢尾的花粉粒上发现双极沟现象,这在鸢尾属中为首次报道。(3)系统聚类分析显示,平方欧氏距离为10时,31个鸢尾分类群的花粉聚为西伯利亚鸢尾型、德国鸢尾型、短旗鸢尾型、紫苞鸢尾型、燕子花型、琴瓣鸢尾型和粗根鸢尾型7类,参试分类群基本按照形态分类学的亚属、组和系的关系聚类;7个类型中,德国鸢尾型的花粉粒最大,紫苞鸢尾型的花粉粒最小;短旗鸢尾型花粉无覆盖层,外壁纹饰为芽孢状-杵状;琴瓣鸢尾型花粉为近扁球形,远极沟具纹饰膜。(4)3个亚属花粉形态可能的系统发育趋势为无附属物亚属较有髯鸢尾亚属更原始,紫苞鸢尾系是所研究种类中最原始的类群,野鸢尾亚属和冠饰鸢尾组可能是无附属物亚属向有髯鸢尾亚属过渡的中间类型。(5)临界点干燥法和2,2-二甲氧基丙烷(DMP)直接法是适宜鸢尾属植物花粉材料制备的方法。该研究结果表明31个鸢尾属分类群花粉形态具有一致性和差异性,孢粉学特征可作为属内划分亚属、组和系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属 临界点干燥法 花粉形态 分类学意义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对三倍体OT百合2n花粉的诱导
5
作者 刘颖 靳宗洋 +3 位作者 黄艺璇 余鹏程 边光亚 贾桂霞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5-43,共9页
OT百合杂种系(Oriental×Trumpet hybrids)因其突出的优良性状成为百合育种的主要方向,但目前引进的品种多高度不育,限制了育种中的应用。以三倍体OT百合品种‘安娜公主’和‘苏丹新娘’为材料,观测并分析了减数分裂进程及异常性,... OT百合杂种系(Oriental×Trumpet hybrids)因其突出的优良性状成为百合育种的主要方向,但目前引进的品种多高度不育,限制了育种中的应用。以三倍体OT百合品种‘安娜公主’和‘苏丹新娘’为材料,观测并分析了减数分裂进程及异常性,在减数分裂前期I~中期I通过设置不同的高温与处理时间,以获得可育的2n花粉。‘安娜公主’和‘苏丹新娘’分别在花蕾长度处于3.2~3.5 cm和3.9~4.3 cm时小孢子母细胞进入减数分裂前期I~中期I;此外,‘安娜公主’减数分裂过程中异常的染色体行为(单价体、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和微核)及异常纺锤体和异常的胞质分裂行为是不育的主要原因。‘安娜公主’在44℃处理5 h下,2n花粉得率从对照组的0提高至24.32%;‘苏丹新娘’在42℃处理5 h下,2n花粉得率从对照组的3.68%提高至51.72%,高温诱导后两个品种的可育花粉直径分布均呈双峰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异源三倍体 2N花粉 高温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绣球和中国绣球杂交F1代雄性育性评价
6
作者 张华 杨紫薇 +4 位作者 邱帅 杨曾华 杨振翼 孙明 刘秀丽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8,共9页
为获得能够用于进一步杂交的种间杂交F1代,培育出兼具优良观赏特性和较强适应性的绣球种间杂交品种,以大叶绣球‘星之樱’(H.macrophylla‘Hoshinosakura’)和中国绣球(H.chinensis)种间杂交F1代为材料,通过花粉形态观察、花粉活力及粒... 为获得能够用于进一步杂交的种间杂交F1代,培育出兼具优良观赏特性和较强适应性的绣球种间杂交品种,以大叶绣球‘星之樱’(H.macrophylla‘Hoshinosakura’)和中国绣球(H.chinensis)种间杂交F1代为材料,通过花粉形态观察、花粉活力及粒径测定、花粉原位萌发、花粉管伸长和回交结实情况统计,探讨了种间杂交F1代不同株系的雄性育性;同时,为探究导致雄性不育的原因,观察了F1代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结果表明:F1代80.42%的花粉形态呈现圆形;但花粉活力极低,平均活力为3.14%;花粉粒径显著低于双亲本,主要分布于10~13μm;F1代花粉均能在母本柱头上附着萌发,不同个体在柱头上花粉的萌发数目、萌发时间和伸长进入子房内的花粉管密度存在差异;F1代回交母本结实率从0至63.41%不等,结实率高的个体,果实内的饱满种子也多。F1代中,XZ7为雄性育性最好的株系,可以用于进一步的回交育种。超过半数的F1代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出现异常,中期Ⅱ和后期Ⅱ异常频率最高,分别为82.90%和74.30%。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行为异常导致花粉遗传物质不均衡,从而引起花粉形态、活力、粒径和萌发异常,致使大叶绣球‘星之樱’和中国绣球种间杂交F1代雄性不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绣球 中国绣球 雄性不育 减数分裂 花粉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液体授粉花粉活力影响因素探究
7
作者 杜纪红 张夏南 +4 位作者 苏明申 周慧娟 李雄伟 张明昊 叶正文 《上海农业学报》 2025年第3期63-69,共7页
为提高桃液体授粉效率,研究了悬浮剂、糖、硼酸、尿素、储放时间及温度等因素对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羟甲基纤维素钠(黏度300~800 MPa)、羟甲基纤维素钠(黏度800~1 200 MPa)、黄原胶、阿拉伯胶、琼脂5种悬浮剂处理后的花粉萌发... 为提高桃液体授粉效率,研究了悬浮剂、糖、硼酸、尿素、储放时间及温度等因素对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羟甲基纤维素钠(黏度300~800 MPa)、羟甲基纤维素钠(黏度800~1 200 MPa)、黄原胶、阿拉伯胶、琼脂5种悬浮剂处理后的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均高于对照,0.05%琼脂悬浮稳定性最好。(2)随着葡萄糖和蔗糖浓度的上升,花粉萌发率呈上升趋势,在相同浓度条件下,蔗糖处理的花粉萌发率高于葡萄糖,其中15%为最适蔗糖浓度。(3)硼酸能够提高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以0.03%的浓度效果最佳。(4)0.10%~0.40%浓度的尿素处理会降低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不利于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5)随着花粉营养液储放时间的增加,花粉萌发率呈下降趋势,储放2 h时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储放3 h后显著低于对照。(6)随着花粉营养液储放温度的升高,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呈下降趋势,4℃和15℃条件下花粉活力较高。研究筛选出的桃液体授粉的花粉营养液最佳配方为0.05%琼脂+15%蔗糖+0.03%硼酸+1 g/L花粉,储放最佳温度为4~15℃,使用最佳时间为配好后2 h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授粉 悬浮液 蔗糖 硼酸 尿素 温度 花粉萌发率 花粉管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韭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
8
作者 魏远 吉思雨 陈成彬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6-58,共3页
选取常见蔬菜韭菜花序为实验材料,以压片法制备花粉母细胞临时装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结果显示,韭菜的染色体较大,着色力强,图像清晰,易于找到减数分裂不同发育时期的细胞,尤其是减数分裂前期Ⅰ染色体的形态典型且清晰。韭菜花序取材容... 选取常见蔬菜韭菜花序为实验材料,以压片法制备花粉母细胞临时装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结果显示,韭菜的染色体较大,着色力强,图像清晰,易于找到减数分裂不同发育时期的细胞,尤其是减数分裂前期Ⅰ染色体的形态典型且清晰。韭菜花序取材容易,实验方法简捷,制片效果好,成功率高,适用于中学生物学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数分裂 韭菜花序 花粉母细胞 生物学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种时间序列模型的北京市每日花粉浓度预测
9
作者 张鑫 杨华 +1 位作者 董玲玲 张宏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0-100,共11页
【目的】分析花粉高峰期持续时间和浓度峰值,构建北京市每日花粉浓度的最优预测模型,为科学预测未来每日花粉浓度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多重插补法处理2015—2020年北京市每日花粉浓度时间序列中的缺失数据,2015—2019年数据用于建... 【目的】分析花粉高峰期持续时间和浓度峰值,构建北京市每日花粉浓度的最优预测模型,为科学预测未来每日花粉浓度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多重插补法处理2015—2020年北京市每日花粉浓度时间序列中的缺失数据,2015—2019年数据用于建立SARIMA、LSTM和Prophet 3种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未来一年(2020年,共计182 d)的花粉浓度变化。【结果】(1)随机森林法、贝叶斯线性回归法、观测值中随机取样法和加权预测均值匹配法4种多重插补法中,随机森林法的第3个插补数据集P值最小(P=0.002),为最优插补数据集。(2)2015—2020年每日平均花粉浓度数据显示,春季高峰期集中在3—6月,4月初达到峰值(792粒/(103 mm^(2)));秋季高峰期集中在8月至9月末,在9月初达到峰值(449粒/(103 mm^(2)))。2015—2019年花粉浓度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2020年呈现阶跃式上升;其中,2015年高峰期持续时间最长(春季107 d,秋季65 d),2018年最短(春季60 d,秋季46 d);2020年花粉浓度峰值达到最高水平,而2019年花粉浓度峰值最低。(3)3种时间序列模型中,LSTM模型对北京市每日花粉浓度时间序列的描述和预测效果最佳。当LSTM模型的时间步长(look_back)为60时,模型预测效果最佳,RMSE、MAE均为最小,R^(2)=0.78。相比之下,Prophet模型效果较差,无法灵敏捕捉浓度峰值,预测值存在负数情况,预测效果不佳。SARIMA模型拟合效果尚可,但预测效果不理想,预测值存在为负的情况。【结论】与SARIMA和Prophet模型相比,LSTM模型更适用于北京市每日花粉浓度时间序列模型的建立与长期预测。未来研究应完善花粉浓度数据,优化模型性能,以更准确地预测花粉高峰期的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及高峰浓度,为过敏性疾病的防控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插补法 花粉浓度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长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钙依赖性蛋白激酶基因PlCDPK24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10
作者 贺丹 尤啸龙 +5 位作者 周平西 华超 郭浩楠 张明星 王警琨 何松林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2-613,共12页
【目的】在芍药中克隆钙离子(Ca^(2+))响应基因PlCDPK24并进行表达分析,为探究CDPK基因调控芍药远缘杂交花粉管生长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已有芍药转录组RNA-seq数据库对钙依赖性蛋白基因家族进行鉴定,以芍药‘粉玉奴’柱头为试... 【目的】在芍药中克隆钙离子(Ca^(2+))响应基因PlCDPK24并进行表达分析,为探究CDPK基因调控芍药远缘杂交花粉管生长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已有芍药转录组RNA-seq数据库对钙依赖性蛋白基因家族进行鉴定,以芍药‘粉玉奴’柱头为试验材料克隆PlCDPK24基因,对其基因结构及蛋白的理化性质进行生信分析;通过亚细胞定位确定其在细胞内作用的位置;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分析PlCDPK24在芍药柱头内花粉管生长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及其对Ca^(2+)以及Ca^(2+)抑制剂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EGTA)的响应。【结果】鉴定筛选出15个在杂交不亲和组合中高表达的PlCDPK基因,基因编码区均含有STKc-CAMK结构域、EF-hand手性结构域以及motif 1~10,其中芍药PlCDPK24与在拟南芥中已报道花粉管生长相关AtCDPK24同源,其基因序列完整,长1599 bp,编码532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5.69,是一种带负电荷的亲水性蛋白。PlCDPK24定位在细胞核,且与牡丹PsCDPK24蛋白同源性最高。实时荧光定量结果表明,相比于芍药其他部位,PlCDPK24在芍药柱头高表达;相比于自交组合,PlCDPK24在杂交后期(24和36 h)表达量显著上调,显著高于自交后期的表达;Ca^(2+)以及Ca^(2+)抑制剂EGTA处理后的杂交柱头,PlCDPK24的表达量相对于自交柱头显著上调,Ca^(2+)及EGTA处理均会不同程度降低PlCDPK24的表达量。【结论】PlCDPK24可能参与调控了花粉在柱头的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 远缘杂交不亲和 钙依赖性蛋白激酶 基因克隆 花粉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社区生态功能提升与智慧管理技术研发及示范
11
作者 陈利顶 孙然好 +4 位作者 孔繁花 张志明 肖荣波 白伟岚 孙涛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591-4598,共8页
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生活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满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实现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快速城市化将会导致生态用地流失、热岛效应增强、内涝风险加剧、生物多样性下降、致敏性植物花粉增多等突出问题,辨识城市社区生... 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生活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满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实现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快速城市化将会导致生态用地流失、热岛效应增强、内涝风险加剧、生物多样性下降、致敏性植物花粉增多等突出问题,辨识城市社区生态空间演变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研发城市社区更新过程中生态功能提升关键技术和模式,对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拟围绕城市社区空间格局-过程及其与生态功能耦合机理,以及城市社区三维景观格局对水热过程、植物花粉传播、生物多样性维持的影响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以下重点研究:1)辨识我国不同生态类型区城市社区空间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阐明城市社区空间格局-过程-服务的耦合机理;2)研发水热过程协同和致敏性植物花粉防控的三维景观优化配置与友好环境空间营造技术,开发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与生态功能智慧管理平台;3)集成城市社区生态功能提升技术,开展典型城市社区生态更新与管理技术示范与应用。研究成果将为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区 水热协同 致敏性植物花粉 三维景观格局 友好环境空间 智慧监测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不同倍性杂交后代花粉形态差异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葛立鑫 张强 +3 位作者 宣嘉媛 王玖瑞 刘孟军 闫芬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78,92,共9页
【目的】探索枣不同倍性杂交后代花粉形态特征及变异程度,比较枣不同倍性群组的花粉形态差异,为枣孢粉学倍性鉴定与种质资源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对二倍体冬枣(2n=24)×四倍体辰光(2n=48)杂交获得的三倍体子代(13... 【目的】探索枣不同倍性杂交后代花粉形态特征及变异程度,比较枣不同倍性群组的花粉形态差异,为枣孢粉学倍性鉴定与种质资源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对二倍体冬枣(2n=24)×四倍体辰光(2n=48)杂交获得的三倍体子代(13个)和二倍体子代(8个)的花粉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基于赤道轴长度、极轴长度、极赤比、花粉大小对供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三倍体子代花粉与二倍体子代花粉及其亲本均为N_(3)P_(4)C_(5)型单粒3沟孔类型,极面均为三角形。三倍体子代赤道轴长度和花粉大小分别为17.36μm和443.27μm^(2),与四倍体父本辰光、二倍体子代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极赤比大小排序依次为二倍体母本冬枣>二倍体子代>三倍体子代>四倍体父本辰光,花粉形状随着倍性的增加呈近圆趋势。三倍体子代外壁纹饰粗糙,大部分呈网状雕纹,极面端小部分网脊平行交叉分布;二倍体子代外壁纹饰较整齐,中部呈网状雕纹,靠近极端呈条状雕纹,亲本与子代萌发孔均出现瘤状物。在欧氏距离为5时,供试枣群体分为4类,其中父本辰光单独聚为一类,母本冬枣和多数二倍体子代聚为一类,多数三倍体子代聚为一类;21个后代群体中出现了4个花粉形态与倍性不一致的株系。【结论】枣亲本和子代花粉的萌发孔与外壁纹饰均为同一类型;三倍体子代群体花粉性状较二倍体子代群体变异程度大;赤道轴长、极赤比、花粉大小可以用于花粉形态倍性的初步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性 杂交后代 花粉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龄对兔眼蓝莓自花授粉花粉管动力学和胚囊寿命的影响
13
作者 付燕 杨芩 潘康碧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9期15-19,共5页
为探究花龄对兔眼蓝莓自花授粉花粉管生长和胚囊寿命的影响,以‘粉蓝’兔眼蓝莓作为试验材料,对其不同花龄(去雄后0、1、2、3、4、5、6和7 d)的花进行自花授粉,观察其花粉萌发情况、花粉管生长情况和胚囊发育情况。结果表明,花龄对兔眼... 为探究花龄对兔眼蓝莓自花授粉花粉管生长和胚囊寿命的影响,以‘粉蓝’兔眼蓝莓作为试验材料,对其不同花龄(去雄后0、1、2、3、4、5、6和7 d)的花进行自花授粉,观察其花粉萌发情况、花粉管生长情况和胚囊发育情况。结果表明,花龄对兔眼蓝莓自花授粉花粉管动力学有明显影响,在气球花期(去雄后0 d)自花授粉,其花粉管萌发有所延迟,但花粉管生长至基部的花柱比率较高;花龄越大,花粉管生长至基部的花柱比率越低;胚囊出现胼胝质比率随自花授粉花龄的增大而增加,其中去雄后0~1 d出现胼胝质比率较低,表明花龄越大,‘粉蓝’兔眼蓝莓胚囊退化越严重。综合分析表明,‘粉蓝’兔眼蓝莓气球花期授粉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自交不亲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花龄 自花授粉 花粉管动力学 胚囊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域分布5种柽柳属植物不同开花时期花粉活力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侯亚欣 杨赵平 +2 位作者 刘香楠 菅佳鑫 曾思维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91,共9页
为探讨柽柳属植物花粉对环境的生态适应性,以同域分布不同时期开花的短穗柽柳、长穗柽柳、甘肃柽柳、多枝柽柳和刚毛柽柳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3个温度梯度(25、30、35℃)及2个不同硼酸浓度(5、10 mg/L)和5个蔗糖浓度(50、100、150、200、... 为探讨柽柳属植物花粉对环境的生态适应性,以同域分布不同时期开花的短穗柽柳、长穗柽柳、甘肃柽柳、多枝柽柳和刚毛柽柳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3个温度梯度(25、30、35℃)及2个不同硼酸浓度(5、10 mg/L)和5个蔗糖浓度(50、100、150、200、250 g/L)的交叉试验,筛选出它们的最佳培养条件。此外,还观察了这5种植物6个开花时期(花蕾期、花苞期、始花期、盛花期、凋零期和初果期)的花粉活力。结果表明:1)除夏秋季开花的多枝柽柳在35℃萌发率最高外,其余4种在30℃条件下萌发率最大。2)5种植物的最佳培养基稍有不同,短穗柽柳在10 mg/L硼酸+250 g/L蔗糖、长穗柽柳在5 mg/L硼酸+(200~250)g/L蔗糖、甘肃柽柳和刚毛柽柳在5 mg/L硼酸+150 g/L蔗糖、多枝柽柳在5 mg/L硼酸+200 g/L蔗糖条件下萌发率最高。3)5种植物的花粉活力皆在花蕾期弱,盛花期达到最高,分别为96.24%、90.04%、64.24%、46.68%和43.21%,凋零期花粉活力急剧下降。这5种同域分布的柽柳属植物花粉活力的显著差异可能与自身的遗传因素、太阳辐射和自然温度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属 同域分布 花粉培养基 花粉活力 生态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仙客来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及花粉管生长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艳 郝芸莉 +3 位作者 李金霞 赵小杰 赵丽红 刘素素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00,共9页
探究仙客来的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的变化及不同种杂交后花粉管生长情况,为仙客来杂交育种提供依据。以6个仙客来主栽品种为材料,对花粉萌发培养基、不同开花天数仙客来各品种的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进行试验及观察,并通过荧光显微镜观... 探究仙客来的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的变化及不同种杂交后花粉管生长情况,为仙客来杂交育种提供依据。以6个仙客来主栽品种为材料,对花粉萌发培养基、不同开花天数仙客来各品种的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进行试验及观察,并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3个正反杂交组合花粉管萌发及生长情况。结果显示:不同品种仙客来最佳花粉萌发培养基有明显差异;不同开花天数花粉活力不同,‘蝶衣重瓣’在开花第2~3 d花粉生活力最强,其余各品种花粉在开花第2~5 d有较高花粉活力,第5 d后花粉活力逐渐降低;除‘蝶衣重瓣’柱头无可授性外,其他品种开花当天柱头即具有可授性,第5~7 d柱头可授性最强,7 d后柱头可授性逐渐降低;‘蝶衣重瓣’בPKC’柱头上无花粉黏附,其余杂交组合授粉后父本花粉均能在母本柱头上萌发,存在不同程度花粉管缠绕与断裂现象,但最终都能到达子房与胚珠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客来 花粉活力 柱头可授性 花粉管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露香梨杂交后代花粉生活力及其贮藏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平 杨策 +1 位作者 彭建营 张玉星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43,共8页
探讨梨杂交后代花粉生活力变异特点以及花粉贮藏特性,为生产应用和理论研究提供依据。以玉露香×新世纪和玉露香×香红梨亲本及杂交后代各20个株系的花粉为试材,通过离体培养法测定不同株系花粉的萌发率来确定花粉的育性,并在-2... 探讨梨杂交后代花粉生活力变异特点以及花粉贮藏特性,为生产应用和理论研究提供依据。以玉露香×新世纪和玉露香×香红梨亲本及杂交后代各20个株系的花粉为试材,通过离体培养法测定不同株系花粉的萌发率来确定花粉的育性,并在-20℃条件下贮藏3-4、7-9、6-17、10-4、6-3株系的花粉,观察贮藏过程中生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玉露香×新世纪杂交后代的20个株系中15个株系的花粉萌发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不育株系有5个。玉露香×香红梨杂交后代的20个株系中7个株系的萌发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不育株系有13个。2个杂交组合中17个株系贮藏13个月后的花粉生活力和新鲜花粉无显著差异或高于新鲜花粉,3个株系的新鲜花粉和贮藏13个月的花粉具有显著差异,10-173株系的下降幅度为34.91%,3-4株系的下降幅度为55.48%,2-13株系的下降幅度为100%。-20℃条件下贮藏的3-4、7-9、6-17、10-4、6-3等5个株系的花粉生活力动态检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7-9、6-17、6-3的花粉生活力先升后降,3-4的花粉生活力前3个月没有显著变化,之后开始下降。其中,6-3、10-4、6-17、7-9的花粉贮藏13个月的萌发率和新鲜花粉相比没有降低;3-4的花粉萌发率不足新鲜花粉的50%。玉露香×新世纪和玉露香×香红梨杂交后代花粉萌发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和不同比例的不育株系;前者组合后代的花粉萌发率明显高于后者组合,且不育株系比例明显低于后者组合。-20℃低温条件适合梨花粉1 a期的贮藏,贮藏后的花粉萌发率能满足授粉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露香梨 新世纪 香红梨 杂交后代 花粉生活力 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花粉与雌蕊结合方式的扫描电镜观察
17
作者 贾维宸 王宇 +4 位作者 董鹏媛 董春霞 龙玉 刘轶群 孟世勇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9-227,共9页
近年来,对于被子植物花粉、柱头演化趋势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突破,但是花粉与柱头在生殖过程中是否存在特定的结合方式尚不明确。本研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忍冬科、柳叶菜科和蔷薇科等12科共21种被子植物花粉与雌蕊的结合方式。根据... 近年来,对于被子植物花粉、柱头演化趋势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突破,但是花粉与柱头在生殖过程中是否存在特定的结合方式尚不明确。本研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忍冬科、柳叶菜科和蔷薇科等12科共21种被子植物花粉与雌蕊的结合方式。根据观察的结果,本研究将花粉与雌蕊结合方式归为嵌入式、开口式、覆盖式和攀附式,并进一步提出了这些结合方式的分类标准。这些结合方式在科内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和特异性,按照演化顺序排序为覆盖式、攀附式、嵌入式、开口式。本研究加深了对被子植物生殖过程的理解,为植物生殖生物学和系统发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 雌蕊 扫描电子显微镜 花粉管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花粉保存技术研究进展
18
作者 刘晓娜 王培国 +7 位作者 贾鸿昌 梁昕 姜丽伟 孙佰全 孙艳辉 夏灵石 张金梅 韩天富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08-1718,共11页
花粉作为植物雄性生殖细胞的载体,蕴含该物种的成套单倍体核基因组信息。花粉长期保存对于植物学研究、作物育种、农业生产和植物遗传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植物学研究领域,保存完好的花粉是揭示植物生殖生物学、遗传学和进化机制... 花粉作为植物雄性生殖细胞的载体,蕴含该物种的成套单倍体核基因组信息。花粉长期保存对于植物学研究、作物育种、农业生产和植物遗传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植物学研究领域,保存完好的花粉是揭示植物生殖生物学、遗传学和进化机制的重要材料;在作物育种中,可有效解决亲本花期不遇、异地杂交等难题,拓宽育种亲本选择范围,加速优良品种选育进程;从农业生产层面看,有助于保障农作物授粉质量与产量稳定性;就植物遗传多样性保护来说,能够保存珍稀濒危植物的遗传资源,避免其因自然因素或人为干扰而丧失基因多样性。本文总结了影响花粉生活力的因素及测定方法,探讨了花粉干燥保存、低温保存、超低温保存和有机溶剂保存技术的研究进展。文章还分析了这些技术在植物育种和遗传资源保护中的应用,同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推动花粉保存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 生活力 保存技术 遗传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节麦花粉离体萌发体系的建立
19
作者 梁国庆 宋惠滢 +2 位作者 禹小波 符书兰 唐宗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5,共6页
【目的】节节麦作为普通小麦的重要育种资源,其利用方式主要是通过杂交技术,杂交成功的关键在于花粉活力。花粉体外萌发技术是花粉活力测定中常用的技术之一。通过构建节节麦花粉离体萌发体系,可以为节节麦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了有... 【目的】节节麦作为普通小麦的重要育种资源,其利用方式主要是通过杂交技术,杂交成功的关键在于花粉活力。花粉体外萌发技术是花粉活力测定中常用的技术之一。通过构建节节麦花粉离体萌发体系,可以为节节麦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方法】以节节麦(ssp.tauschii亚种)为材料,12种花粉离体萌发培养体系为候选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组合的棉子糖、硼酸、氯化钙和pH对节节麦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从而找到适合的离体萌发培养体系。【结果】节节麦花粉在594 mmol/L棉子糖+0.81 mmol/L硼酸+2.04 mmol/L氯化钙+3%明胶,pH=5.8时,于28℃条件下培养30 min,可诱导萌发率高达75%以上。【结论】试验培养基适用于节节麦花粉离体萌发,能够准确检测节节麦花粉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节麦 花粉粒 离体萌发 花粉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燕山早丰’柱头可授性和最适授粉时间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淑玟 郭素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4,共10页
【目的】探明板栗‘燕山早丰’柱头可授性和杂交花粉活力的有效检测方法及日变化规律,筛选板栗‘燕山早丰’最适授粉时间,为实现其高效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河北省迁西县主栽板栗品种‘燕山早丰’为母本,选择与其花期相近... 【目的】探明板栗‘燕山早丰’柱头可授性和杂交花粉活力的有效检测方法及日变化规律,筛选板栗‘燕山早丰’最适授粉时间,为实现其高效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河北省迁西县主栽板栗品种‘燕山早丰’为母本,选择与其花期相近且具有多粒、矮化等特异性状的‘王钱大栗’‘短枝芽变’‘三屯红栗’为父本,分别于雌雄盛花期不同时段进行人工授粉试验。首先,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和MTT染色法测定柱头可授性,TTC、I2-KI、醋酸洋红染色法和离体萌发法测定花粉活力。然后,在此基础上,于盛花期单日08:00—18:00每隔2 h取样,通过分析柱头可授性和花粉活力的日变化规律、坐果率和结实率等指标,探究‘燕山早丰’的最适授粉时间。【结果】(1)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与MTT染色法检测‘燕山早丰’柱头可授性,前者反应迅速且柱头出现大量气泡,后者柱头变色用时较长。(2)醋酸洋红染色法对花粉活力检测效果最好,花粉活力均在75%以上,I2-KI染色法次之,其他方法效果不明显。(3)盛花期单日10:00—12:00柱头可授性和花粉活力最好。(4)不同杂交组合中,结实率最高值均出现在08:00—12:00授粉时段,以‘王钱大栗’和‘三屯红栗’为父本结实率最高。【结论】板栗‘燕山早丰’最适杂交授粉时段为盛花期单日10:00—12:00。研究结果将为板栗人工杂交育种的成功提供理论指导,同时对解析板栗生殖生物学特性和繁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授粉时间 柱头可授性 联苯胺-过氧化氢 花粉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