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见光协同Cu_(2)O/BiFeO_(3) 活化过硫酸盐高效降解盐酸四环素
1
作者 黄雪茹 辛蓓雨 +2 位作者 杨学武 张敏涛 郭冀峰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5-820,共6页
采用湿浸渍法成功制备出Cu_(2)O/BiFeO_(3)复合催化剂,并对制备的光催化材料进行了XRD,SEM,XPS,PL等表征分析。研究在可见光照射下Cu_(2)O/BiFeO_(3)复合催化材料活化过一硫酸盐(PMS)对盐酸四环素(TC)的降解效能。结果表明,Cu_(2)O含量... 采用湿浸渍法成功制备出Cu_(2)O/BiFeO_(3)复合催化剂,并对制备的光催化材料进行了XRD,SEM,XPS,PL等表征分析。研究在可见光照射下Cu_(2)O/BiFeO_(3)复合催化材料活化过一硫酸盐(PMS)对盐酸四环素(TC)的降解效能。结果表明,Cu_(2)O含量为3%的Cu_(2)O/BiFeO_(3)复合催化剂,在催化剂投加量为0.2 g/L,PMS浓度为0.6 mmol/L的条件下,20 min内对TC的降解效率为94.3%。通过自由基淬灭实验确定了该体系中的主要活性物质为SO_(4)^(-)·,·OH,h^(+),并提出了TC可能的降解机理。最后,复合催化剂经过5次循环实验后,对TC的去除率仍可达到90%,说明制备的复合催化剂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本研究为处理抗生素废水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和思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_(2)o BiFeo_(3) 过硫酸盐 盐酸四环素 高级氧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式A^(2)O-MBR系统处理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谭斌 黄阳鹏 +3 位作者 肖勇 林冰 张运杰 张倩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0-178,共9页
为解决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中污染物浓度高、处理设施普遍存在效能低下等问题,采用一体式A^(2)O-MBR反应器处理该目标污水。在反应器启动成功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溶解氧(DO)、硝化液回流比和C/N下A^(2)O-MBR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性能。结... 为解决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中污染物浓度高、处理设施普遍存在效能低下等问题,采用一体式A^(2)O-MBR反应器处理该目标污水。在反应器启动成功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溶解氧(DO)、硝化液回流比和C/N下A^(2)O-MBR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性能。结果表明,在控制DO为4 mg/L,硝化液回流比为300%,C/N为6时,A^(2)O-MBR获得了最佳污染物去除效果,A^(2)O-MBR工艺的COD、BOD_5和TP去除率分别为90.57%、93.75%和93.00%。反应器稳定运行时,出水NH_(4)^(+)-N和SS分别为4.2 mg/L和4.5 mg/L,出水指标均达到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20)中冲厕、车辆冲洗的要求。一体式A^(2)O-MBR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膜组件的污染程度,从而降低系统的维护运行成本,可为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处理实际工程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MBR工艺 生物脱氮 服务区污水 污染物 水质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2/O厌氧段聚磷菌的反硝化聚磷特性 被引量:13
3
作者 周康群 刘晖 +1 位作者 孙彦富 刘洁萍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45-651,共7页
利用反硝化聚磷菌进行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反硝化聚磷试验,研究A2/O厌氧段聚磷菌的反硝化聚磷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A2/O厌氧段中占聚磷菌总数52%的菌具有同步反硝化聚磷的生物学特性。当以NO 3--N作电子受体进行聚磷时,其硝酸盐浓度应... 利用反硝化聚磷菌进行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反硝化聚磷试验,研究A2/O厌氧段聚磷菌的反硝化聚磷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A2/O厌氧段中占聚磷菌总数52%的菌具有同步反硝化聚磷的生物学特性。当以NO 3--N作电子受体进行聚磷时,其硝酸盐浓度应限制在50 mg/L以下,初始硝酸盐浓度越高,反硝化速率和缺氧聚磷速率及去除率越快,系统由聚磷转变为释磷的时间将延后。由于释/聚磷过程都需要碳源,所以,应控制进水的化学耗氧量(COD),以200 mg/L为最佳,使在释磷时有充足的碳源而在聚磷时碳源又较少。pH值对释/聚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初始pH值越高,释磷效果越好,但当pH≥8.0时,会引起磷酸盐沉积而导致磷酸根浓度降低,从而无法正确判断释磷和生物聚磷效果,反硝化除磷系统的pH值应控制在7.0~7.5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工艺 反硝化聚磷菌 硝酸盐 化学耗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倒置A^2/O脱氮除磷工艺对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水厂的改造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志 康壮武 陈松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3-85,共3页
为了解决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污水存在氮、磷去除率低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倒置A2/O脱氮除磷新工艺的原理及其特点,并采用该工艺对某小型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站进行了工艺改造。结果表明,该新工艺对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进行的改... 为了解决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污水存在氮、磷去除率低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倒置A2/O脱氮除磷新工艺的原理及其特点,并采用该工艺对某小型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站进行了工艺改造。结果表明,该新工艺对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进行的改造,可以充分利用原工艺的场地、构筑物及设备,只需少量的改建投资即可达到污水站在保持较高的COD、BOD去除率的同时,出水氮、磷的含量也达到规定的排放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脱氮除磷 倒置A^2/o工艺 工艺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生化处理过程仿真及在A^2/O工艺改进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于广平 王宏 苑明哲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7355-7358,共4页
基于国际水协会IWA发布的国际评价基准Benchmark,建立了与污水处理厂实际特性相近的标准仿真平台。对污水处理传统A2/O工艺做了合理改进,在不影响出水水质的情况下,取消内回流。应用该平台分别对晴天、雨天与暴雨三种天气的工艺过程模拟... 基于国际水协会IWA发布的国际评价基准Benchmark,建立了与污水处理厂实际特性相近的标准仿真平台。对污水处理传统A2/O工艺做了合理改进,在不影响出水水质的情况下,取消内回流。应用该平台分别对晴天、雨天与暴雨三种天气的工艺过程模拟,验证了工艺改进的合理性。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A2/O工艺相比,出水指标差别不大,但污泥泵能耗降低约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仿真 BENCHMARK A^2/o工艺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2/O生化法+物化法污水处理厂运行效果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计建洪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2-134,138,共4页
介绍了采用A^2/O生化法+物化法工艺的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主要构筑物参数,对COD、TP、TN、NH3-N等测定数据进行分析,评价污水处理厂运行效果。结果表明,污水经过处理后,COD、TP、TN、NH3-N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8.9%、89.0%、49.7%、98... 介绍了采用A^2/O生化法+物化法工艺的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主要构筑物参数,对COD、TP、TN、NH3-N等测定数据进行分析,评价污水处理厂运行效果。结果表明,污水经过处理后,COD、TP、TN、NH3-N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8.9%、89.0%、49.7%、98.4%,出水COD为17 mg/L,TP、TN、NH3-N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145、9.15、0.23 mg/L,满足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要求。在进水COD低于设计条件的情况下,出水污染物含量不易受进水量增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A^2/o生化法 物化法 工艺参数 运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Li_(2)O-Al_(2)O_(3)-SiO_(2)体系微晶玻璃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溦长 王欣 +4 位作者 胡丽丽 陈树彬 陈辉宇 张旭丰 蒋晓琦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795-3805,3825,共12页
Li_(2)O-Al_(2)O_(3)-SiO_(2)(LAS)体系微晶玻璃因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针对LAS微晶玻璃的析出晶相、制备工艺和应用进行了介绍。鉴于当前对高硬耐划玻璃材料的迫切需求,重点阐述了LAS微晶玻璃强韧... Li_(2)O-Al_(2)O_(3)-SiO_(2)(LAS)体系微晶玻璃因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针对LAS微晶玻璃的析出晶相、制备工艺和应用进行了介绍。鉴于当前对高硬耐划玻璃材料的迫切需求,重点阐述了LAS微晶玻璃强韧化技术和表面增强方法的研究进展,对今后研发高强度LAS微晶玻璃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玻璃 Li_(2)o-Al_(2)o_(3)-Sio_(2) Β-锂辉石 热处理工艺 强韧化技术 化学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_(2)O/rGO修饰阴极对MFC产电脱氮性能及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郭金燕 马志远 +3 位作者 杨佳琪 廉静 牛艳艳 岳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550-2560,2592,共12页
通过还原法制备了Cu_(2)O/还原氧化石墨烯(Cu_(2)O/rGO)复合材料,采用SEM、FTIR、EDS、XRD、XPS、氮气吸附-脱附、循环伏安曲线对其结构和氧还原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将Cu_(2)O/rGO复合材料负载于碳布制得了Cu_(2)O/rGO阴极,以硝酸盐... 通过还原法制备了Cu_(2)O/还原氧化石墨烯(Cu_(2)O/rGO)复合材料,采用SEM、FTIR、EDS、XRD、XPS、氮气吸附-脱附、循环伏安曲线对其结构和氧还原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将Cu_(2)O/rGO复合材料负载于碳布制得了Cu_(2)O/rGO阴极,以硝酸盐作为模型污染物,将其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阴极,探究其对MFC产电脱氮性能和微生物菌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u_(2)O/rGO复合材料具有大量的介孔结构和良好的氧还原可逆性。与Pt/C阴极相比,Cu_(2)O/rGO阴极的交换电流密度升高了47.77%,电荷转移阻抗降低了65.53%。Cu_(2)O/rGO-MFC在处理NO_(3)^(–)-N废水时平均最大输出电压为662.54 m V、最大功率密度为26.27 m W/cm^(2)、平均库仑效率为32.02%、NO_(3)^(–)-N去除速率为83.33 mg/(L·h),均高于Pt/C-MFC[485.33 m V、16.98 m W/cm^(2)、7.38%、41.67 mg/(L·h)]。Cu_(2)O/rGO-MFC阴极生物膜中反硝化关键酶活性和胞外聚合物含量增加,同时,功能性微生物Betaproteobacteria和Alphaproteobacteria纲的丰度分别较Pt/C-MFC增加了35.66%和36.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_(2)o/rGo复合材料 微生物燃料电池 电化学性能 输出电压 脱氮 微生物群落 水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泰金莲花总黄酮及其荭草素2″-O-β-L-半乳糖苷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5
9
作者 霍潘峰 滕亮 +3 位作者 胡旭 詹羽姣 徐芳 赵军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69-873,共5页
目的研究阿尔泰金莲花总黄酮及其荭草素2″-O-β-L-半乳糖苷(OGA)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含量测定基础上,以总黄酮和OGA含量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评价指标,以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因素,通过L_9(3~4)正交实验设计优选... 目的研究阿尔泰金莲花总黄酮及其荭草素2″-O-β-L-半乳糖苷(OGA)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含量测定基础上,以总黄酮和OGA含量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评价指标,以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因素,通过L_9(3~4)正交实验设计优选阿尔泰金莲花总黄酮及其OGA的提取工艺。结果阿尔泰金莲花总黄酮及其OGA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1∶30(g·m L^(-1)),提取时间1.5 h,提取2次;该工艺可以获得高含量的总黄酮[(170.53±3.30)mg·g^(-1)]和OGA[(29.02±0.46)mg·g^(-1)]。抗氧化活性随提取物中总黄酮和OGA含量的增大而增大。结论该提取工艺操作简便,可为阿尔泰金莲花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金莲花 总黄酮 荭草素2″-o-β-L-半乳糖苷 提取工艺 正交设计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碳联合管理对稻田浅层土壤N_(2)O浓度剖面分布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俞湾青 杨士红 祁苏婷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5-341,共7页
为揭示不同水碳管理对稻田土壤N_(2)O浓度产生的影响,将控制灌溉技术与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相结合,采用微电极技术,观测不同水碳管理模式下稻田土壤N_(2)O浓度剖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施肥后1~6 d内,控灌稻田土壤不同深度N_(2)O浓度小... 为揭示不同水碳管理对稻田土壤N_(2)O浓度产生的影响,将控制灌溉技术与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相结合,采用微电极技术,观测不同水碳管理模式下稻田土壤N_(2)O浓度剖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施肥后1~6 d内,控灌稻田土壤不同深度N_(2)O浓度小于常灌稻田,施肥后第8天开始,控灌稻田土壤不同深度N_(2)O浓度均显著大于常灌稻田(p<0.05),且2种碳管理模式下规律基本一致;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施用对控灌稻田土壤浅层(0~1 cm)N_(2)O浓度无显著影响,但在较深处(1~3 cm),秸秆还田N_(2)O浓度显著大于施用有机肥(p<0.05),2种碳管理模式对常灌稻田N_(2)O浓度的影响无明显规律;控灌模式配施有机肥N_(2)O浓度小于其他模式,施加分蘖肥后,CM(控灌+有机肥管理)处理N_(2)O浓度均值较CS(控灌+秸秆还田管理)、FM(常灌+有机肥管理)处理分别小35.1%和24.8%,差异显著(p<0.05),CM处理略小于FS(常灌+秸秆还田管理)处理,施加穗肥后,CM处理N_(2)O浓度均值较CS、FS、FM处理分别小45.5%、33.7%和18.8%,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N_(2)o浓度 稻田土壤 水碳管理 秸秆还田 有机肥 水分管理 微电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2)O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陶美彤 王艳青 张蕾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1期150-152,共3页
介绍了A^(2)O污水处理工艺的应用现状,从脱氮除磷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矛盾出发,分析了改进型工艺类型及其特征,并阐述了现阶段A^(2)O工艺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 A^(2)o 脱氮除磷 污水处理 影响因素 改良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板高位定向钻孔瓦斯(CO_(2))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柴发英 赵龙 张玉生 《中国煤炭》 2023年第4期35-40,共6页
海石湾煤矿是罕见的煤与瓦斯(CO_(2))突出矿井,为进一步降低工作面回风流和上隅角瓦斯(CO_(2))浓度,设计在62241工作面回风巷施工顶板高位大直径定向钻孔抽采采空区瓦斯(CO_(2)),以孔代巷,解决回采工作面采空区瓦斯(CO_(2))涌出问题;结... 海石湾煤矿是罕见的煤与瓦斯(CO_(2))突出矿井,为进一步降低工作面回风流和上隅角瓦斯(CO_(2))浓度,设计在62241工作面回风巷施工顶板高位大直径定向钻孔抽采采空区瓦斯(CO_(2)),以孔代巷,解决回采工作面采空区瓦斯(CO_(2))涌出问题;结合“竖三带”理论,对大直径高位定向钻孔最佳布孔范围进行了分析和确定,通过定向钻进技术使钻孔分布在煤层顶板回采断裂带(“O”型圈)内,保障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瓦斯抽采通道。顶板高位大直径定向钻孔在平面上的布置距离回风巷10~70 m(控制工作面倾斜长度1/3);高程布置距离煤层顶板16~28 m,有效降低了工作面回采时上隅角和回风流中的瓦斯(CO_(2))浓度。工程应用表明,大直径顶板高位定向钻孔在瓦斯(CO_(2))治理的效果、成本、施工效率等方面均优于传统高位普通拦截钻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型圈 高位定向钻孔 瓦斯(Co_(2))突出矿井 治理技术 海石湾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2-苯并咪唑基)乙烷的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戴卫东 李泉 钱礼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5-278,共4页
以邻苯二胺和丁二酸为原料,在多聚磷酸存在下微波辐射得到双(2-苯并咪唑基)乙烷,考查了原料配比、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胺酸物质的摩尔比为2.2∶1、酰化反应温度180℃、酰化反应时间3.5 h、微波辐射时间10 min是... 以邻苯二胺和丁二酸为原料,在多聚磷酸存在下微波辐射得到双(2-苯并咪唑基)乙烷,考查了原料配比、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胺酸物质的摩尔比为2.2∶1、酰化反应温度180℃、酰化反应时间3.5 h、微波辐射时间10 min是最适宜的反应条件,其产率可达5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胺 丁二酸 双(2-苯并咪唑基)乙烷 工艺条件 微波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深施控释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产量、NH_(3)挥发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郭松 郭慧婷 +9 位作者 张裕梁 钱紫慧 王子君 路佳明 汪源 赵灿 王维领 张洪程 杨凤萍 霍中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5-1539,共15页
为建立机插稻高产低碳减排的控释氮肥施用技术,以迟熟中粳南粳9108、泰香粳1402为材料,选用控释期100 d、43%树脂包膜缓释氮肥与46%速效尿素为氮肥,分别设置基穗氮肥比例为100(NM1)∶、82(NM2)∶、73∶(NM3)与64(NM4)∶不同运筹方式处理... 为建立机插稻高产低碳减排的控释氮肥施用技术,以迟熟中粳南粳9108、泰香粳1402为材料,选用控释期100 d、43%树脂包膜缓释氮肥与46%速效尿素为氮肥,分别设置基穗氮肥比例为100(NM1)∶、82(NM2)∶、73∶(NM3)与64(NM4)∶不同运筹方式处理,基肥采用侧深施肥方法,控释氮肥与速效尿素比例均为55,∶穗氮肥为尿素,并设置常规施肥(FFT)与不施氮肥(0N)对照处理,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产量、NH_(3)挥发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FFT处理相比,侧深施控释氮肥推迟NH_(3)挥发峰值出现,避免分蘖期NH_(3)挥发峰值产生,穗期追施尿素后的NH_(3)挥发通量和平均NH_(3)挥发通量显著降低,NH_(3)累积损失总量降低25.33%~48.76%,NH_(3)排放系数降低29.14%~60.81%,单位产量NH_(3)排放强度显著降低29.60%~56.01%。与FFT处理相比,侧深施控释氮肥分蘖期和抽穗后的CH_(4)排放通量显著降低,搁田期和穗期追施尿素后的N_(2)O排放通量显著降低,CH_(4)排放累积总量降低20.20%~55.04%,CH_(4)减排率随基穗氮肥比例变小而降低,N_(2)O排放累积总量降低25.56%~61.56%,N_(2)O减排率表现为NM1>NM3>NM2>NM4,GWP和GHGI分别降低20.96%~53.35%、25.91%~55.40%。品种间NH_(3)挥发和温室气体规律一致,减排效果均表现为NM1>NM3>NM2>NM4。综合考虑经济、生态效益,NM1处理氨挥发和温室气体减排效果最佳,且比NM3和FFT处理减少施肥次数1~2次,利于水稻绿色轻简规模化生产;NM3处理增产率最高且NH_(3)挥发和温室气体减排效果仅次NM1,实现丰产减排协同进行。综上,本文探索出一套适配迟熟中粳减排增产的控释氮肥施肥方式,重点发现“轻简+减排”型施肥方式NM1和“丰产+减排”型施肥方式N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氮肥 运筹方式 NH_(3)挥发 CH_(4) N_(2)o 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硝化聚磷菌的富集及富集污泥活性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周康群 刘晖 +2 位作者 孙彦富 周遗品 刘洁萍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0-115,共6页
依据DPB原理,利用SBR动态反应器和静态释/聚磷装置。以A2/O厌氧段污泥为种泥,进行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菌的富集,并对富集有反硝化聚磷菌的污泥进行了反硝化聚磷活性性能考察。结果表明,利用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菌... 依据DPB原理,利用SBR动态反应器和静态释/聚磷装置。以A2/O厌氧段污泥为种泥,进行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菌的富集,并对富集有反硝化聚磷菌的污泥进行了反硝化聚磷活性性能考察。结果表明,利用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菌存在于A2/O厌氧段污泥中,反硝化聚磷菌占总聚磷菌的比例为23%,该种污泥可作为反硝化聚磷工艺的种泥;由于常规的聚磷菌被淘汰聚磷菌的数量由6.8×107个/mL减少到1.1×103个/mL,但通过选择和富集聚磷菌总数由1.1×103个/mL增加到8.2×104个/mL,且反硝化聚磷菌占聚磷菌总数的比例也由23%提高到94%,磷酸盐去除率由最初的9.86%上升到95.2%,出水磷酸盐的浓度为0.79mg/L;通过改变进水中不同磷酸盐浓度验证体系处于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工艺 硝酸盐 磷酸 反硝化聚磷 反硝化聚磷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吸收剂富液再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卫风 马伟春 邱雪霏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22-1826,共5页
针对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化学吸收法的再生环节,从吸收剂和工艺技术两大方面对当前有关CO_2吸收富液再生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以解吸速率、再生效率、循环性能和再生能耗等指标评价了各个方法的解吸和再生性能优劣,最后对未来CO_2吸收剂富... 针对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化学吸收法的再生环节,从吸收剂和工艺技术两大方面对当前有关CO_2吸收富液再生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以解吸速率、再生效率、循环性能和再生能耗等指标评价了各个方法的解吸和再生性能优劣,最后对未来CO_2吸收剂富液再生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 Co2富液 再生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市滨湖新区塘西河再生水厂工程设计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思梅 葛军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15,21,共5页
本文介绍了合肥市塘西河再生水厂的工程设计参数、处理工艺流程及其设计特点。该工程污水处理设计规模为3.0万m3/d,处理工艺为预处理、A2/O、膜生物反应池和二氧化氯消毒的一体化联合工艺,污泥处理采用机械浓缩脱水一体机。水厂的出水... 本文介绍了合肥市塘西河再生水厂的工程设计参数、处理工艺流程及其设计特点。该工程污水处理设计规模为3.0万m3/d,处理工艺为预处理、A2/O、膜生物反应池和二氧化氯消毒的一体化联合工艺,污泥处理采用机械浓缩脱水一体机。水厂的出水水质要求同时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标准》(GB/T18921—2002)。全厂区采用分散收集、生物和天然植物喷淋液的联合除臭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再生水厂 A2/o 膜生物反应池 除臭技术 工程设计 塘西河再生水厂 合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江污水处理厂环境效益及运行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光楠 吴德东 《林业科技情报》 2017年第3期46-49,共4页
城市污水处理厂在降低水环境污染、节约水资源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牡丹江污水处理厂两期工程的工况分析,论证二期较一期工程处理工艺自动化程度提高、趋于成熟,收水污染物指标值、出水水质标准均有所提高;该厂日削减COD... 城市污水处理厂在降低水环境污染、节约水资源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牡丹江污水处理厂两期工程的工况分析,论证二期较一期工程处理工艺自动化程度提高、趋于成熟,收水污染物指标值、出水水质标准均有所提高;该厂日削减COD72t、氨氮1.7t、总磷0.85t,对于改善区域水体污染起到极大促进作用。该厂采用BOT投资运营模式,能够满足现阶段污水处理厂市场化的需求。同时对该厂运行还提出了完善相关定价标准及相关政策、沼气回收利用、中水回用、污泥的妥善利用等运行资金保障措施,以促进该厂良好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A^2/o工艺 环境效益 BoT 运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修复的污水处理技术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 被引量:9
19
作者 毛珊瑛 史敏 罗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6-157,共12页
【目的】投加复合型菌群的生态修复污水处理技术凭借其较好的污染物处理效果,已经成为企业常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开展基于生态修复的污水处理技术可持续性评价是推进污水治理技术朝着可持续性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试图以生态修... 【目的】投加复合型菌群的生态修复污水处理技术凭借其较好的污染物处理效果,已经成为企业常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开展基于生态修复的污水处理技术可持续性评价是推进污水治理技术朝着可持续性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试图以生态修复污水处理技术为实证,构建一套基于生态修复的污水处理技术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以期为污水处理领域筛选可持续性技术提供决策支持。【方法】采用文献调研和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构建了涵盖环境、技术、经济和社会因素4个一级指标,非生命生态系统影响、人类健康影响和生态毒性影响等9个二级指标,以及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化等31个三级指标的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赋权。针对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价,采用多属性效用法对社会因素进行评价,采用综合评价指数方法对污水处理技术的可持续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选择两种常用的生态修复污水处理技术——MBR膜处理技术和A2/O技术,分别作为评价技术和基准技术,对构建的基于生态修复的污水处理技术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进行实证。通过实地访谈和发放污水处理技术可持续性评价调查问卷获得一手调研数据并进行计算。实证结果显示,MBR膜处理技术相对于A2/O基准技术,其综合评价指数I=1.3557,MBR膜处理技术在环境、技术、经济和社会影响4个方面的综合表现优于A2/O技术,这与企业决策结果保持一致。同时也发现,MBR平板膜技术在环境因素方面还有待改善。【结论】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污水处理技术发展与应用现状,构建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基于生态修复的污水处理技术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通过两种生态修复污水处理技术验证了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修复 A^(2)/o技术 MBR膜处理技术 污水处理技术 可持续性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指标正交试验法优选余甘子总酚提取工艺 被引量:3
20
作者 亓旗 崔雅萍 +5 位作者 梁文仪 李师 梁林金 叶婷 吴玲芳 张兰珍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9期1544-1548,共5页
目的:优选余甘子总酚提取工艺,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数据参考。方法:以总酚、诃黎勒酸、没食子酸和粘酸-2-O-没食子酸酯提取量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提取溶剂、溶剂用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等并进行验证,确定最佳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余甘子总酚提取工艺,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数据参考。方法:以总酚、诃黎勒酸、没食子酸和粘酸-2-O-没食子酸酯提取量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提取溶剂、溶剂用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等并进行验证,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余甘子总酚提取工艺为10倍量70%乙醇提取3次,每次90 min。结论:本文优化获得的余甘子总酚提取工艺稳定可靠,简便易行,为余甘子产业化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总酚 诃黎勒酸 没食子酸 粘酸-2-o-没食子酸酯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