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5篇文章
< 1 2 1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gh-thermal free vibration analysis of functionally graded microplates using a new finite element formulation based on TSDT and MSCT
1
作者 Huu Trong Dang Nhan Thinh Hoang +2 位作者 Quoc Hoa Pham Trung Thanh Tran Huy Gia Luo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2期131-149,共19页
Recent advancements in additive manufacturing(AM)have revolutionized the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complex engineering microstructures.Despite these advancements,their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computational analysis r... Recent advancements in additive manufacturing(AM)have revolutionized the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complex engineering microstructures.Despite these advancements,their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computational analysis remain significant challenges.This research aims to develop an effective computational method for analyzing the free vibration of functionally graded(FG)microplates under high temperatures while resting on a Pasternak foundation(PF).This formulation leverages a new thirdorder shear deformation theory(new TSDT)for improved accuracy without requiring shear correction factors.Additionally,the modified couple stress theory(MCST)is incorporated to account for sizedependent effects in microplates.The PF is characterized by two parameters including spring stiffness(k_(w))and shear layer stiffness(k_(s)).To validate the proposed method,the results obtained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Furthermore,numerical examples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on the high-temperature free vibration of FG microplates.These factors include the length scale parameter(l),geometric dimensions,material properties,and the presence of the elastic foundation.The findings significantly enhance our comprehension of the free vibration of FG microplates in high thermal environments.In addition,the findings significantly enhance our comprehension of the free vibration of FG microplates in high thermal environments.In addition,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will have great potential in military and defense applications such as components of submarines,fighter aircraft,and missi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plates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 Finite element method Modified couple stress theory new TSDT High-thermal free vibration Pasternak found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Dielectric Breakdown Theory from the Study of Plasma Electrolytic Oxidation of Carbon Steel
2
作者 陈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4,共2页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the PEO of the carbon steel in 8 g·L^-1 NaAlO2+2 g·L^-1 NaH 2PO4:(a)the sample before the application of anodic current,(b)the moment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anodic current,(c)the ...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the PEO of the carbon steel in 8 g·L^-1 NaAlO2+2 g·L^-1 NaH 2PO4:(a)the sample before the application of anodic current,(b)the moment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anodic current,(c)the deposition of an aluminum phosphates or AAP layer on the steel surface,(d)the initiation of plasma discharges through the breakdown of the dielectric layer,(e)stable discharges at later stage of PE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UNDERSTANDING DIELECTRIC BREAKDOWN theory Plasma Electrolyt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 the Subjectivity of Spatial Deixis in the Language of English News
3
作者 Gong Weidong Fan Yao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86-291,共6页
The thesis discusses how subjectivity is shown through spatial deixis in the language of English news.Based on Langacker' s Construal Theory,especially the aspect of construal perspective,the thesis employs the co... The thesis discusses how subjectivity is shown through spatial deixis in the language of English news.Based on Langacker' s Construal Theory,especially the aspect of construal perspective,the thesis employs the conceptualization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to explain the cause of subjectivity in English news.Then,it makes a further philosophical and social analysis of the motivation of subjectivity in news language.On the one hand,subjectivity is a basic attribute which helps people to cognize and reflect things.On the other hand,subjectivity is an important criterion for one to judge whether the nature of the news is "objective" or n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学 新闻 英语 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译者行为研究向纵深发展 被引量:4
4
作者 许钧 周领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许钧教授在“第四届译者行为研究论坛”上的开幕辞,第二部分为周领顺教授以译者行为理论构建者的身份,对本次论坛、其本人的研究路线和努力方向,以及译学界所展示的新视角和拓展的新路径所作的述评。两部分... 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许钧教授在“第四届译者行为研究论坛”上的开幕辞,第二部分为周领顺教授以译者行为理论构建者的身份,对本次论坛、其本人的研究路线和努力方向,以及译学界所展示的新视角和拓展的新路径所作的述评。两部分内容均指向译者行为研究,旨在推动译者行为研究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届译者行为研究论坛 译者行为研究 新发展 译者行为理论 新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开放教育治理:主体诉求、现实困境与善治进路 被引量:1
5
作者 袁文武 郭青春 李志香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55,共9页
理清开放教育利益相关者类别、主体诉求和现实困境对开放教育治理中的多元主体实现善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厘定了开放教育利益相关者类别,构建了开放教育利益相关者分类图谱。基于此,分析开放教育利益相关者呈现的价值各... 理清开放教育利益相关者类别、主体诉求和现实困境对开放教育治理中的多元主体实现善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厘定了开放教育利益相关者类别,构建了开放教育利益相关者分类图谱。基于此,分析开放教育利益相关者呈现的价值各异的主体诉求,根据其“受困于体制机制障碍导致公共利益难以最大化、受限于资历框架进程导致打造共享利益机制受阻、受制于科学范式评价缺陷导致各方利益无法维护”的现实困境,勾勒出开放教育利益相关者的善治框架和善治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教育 利益相关者理论 主体诉求 现实困境 善治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赋能制造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与动态能力理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赵巧芝 郭紫晴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4,共13页
通过数字化转型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数字经济赋能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资源基础论与动态能力理论,剖析数字化转型驱动制造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机理,为赋能新质生产力提供参考。结果发现:(1)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企业... 通过数字化转型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数字经济赋能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资源基础论与动态能力理论,剖析数字化转型驱动制造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机理,为赋能新质生产力提供参考。结果发现:(1)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企业新质生产力的长期与短期影响存在差异,短期表现为提升整合、配置及运用资源能力,长期表现为增强其创新变革的感知、抓取与转化能力;(2)实证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显著为正。其中,短期影响的正向作用显著,长期影响不显著。不仅如此,市场竞争强度的正向调节作用不容忽视;(3)根据异质性效应结果,东部地区影响显著为正,中部与西部地区则较为微弱;国有企业的驱动效应明显高于非国有企业样本。研究结论为提升制造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提供了新的赋能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制造业 新质生产力 资源基础论 动态能力理论 赋能机制 市场竞争强度 异质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赋能和消解: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新闻真实的碰撞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明德 李聿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18,共10页
通过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新闻真实的影响,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种由书写向叙事过渡的新闻传播辅助生产工具;新闻生产和传播的各个环节可以赋能新闻真实;部分内容生产主体基于利益驱动,利用深度造假功能,致使生成式人工智能成为虚假... 通过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新闻真实的影响,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种由书写向叙事过渡的新闻传播辅助生产工具;新闻生产和传播的各个环节可以赋能新闻真实;部分内容生产主体基于利益驱动,利用深度造假功能,致使生成式人工智能成为虚假新闻信息的数据生成、新闻事项失实、新闻细节造假的工具。真实新闻和虚假新闻生成的决定因素不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人是决定新闻真假的主体。因此,应采取综合治理手段,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闻真实治理路径,具体包括:提高有关信息真实和新闻真实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建立网络平台信息真实性主体责任制度;针对社交媒体、自媒体以及内容生成用户细化真实性管理制度和措施;提升智能化新闻生产能力,以新闻产品数量和质量提高新闻真实性水平;提高新闻事实的核实与订正部门的地位并设立公众监督机制;积极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阻截虚假新闻技术优化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符合论 新闻生产 新闻真实 虚假新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教育理论视域下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教学变革:价值与路径 被引量:1
8
作者 房洁 张秀萍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1-27,共7页
持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在于推进职业教育教学变革,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教学变革的关键在于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其价值意蕴体现在有助于创设实践场域,提升学生实践技能;拓宽育人主体,实现校企协同育人;融合数字资源,优化... 持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在于推进职业教育教学变革,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教学变革的关键在于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其价值意蕴体现在有助于创设实践场域,提升学生实践技能;拓宽育人主体,实现校企协同育人;融合数字资源,优化教育教学生态;革新教学评价,实现教学持续改进等诸多方面。参照主体教育理论,唯有学生主体地位回归才能实现真正的深度学习和根本的教学变革。因此,深度学习视域下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教学变革可以遵从四个向度:以深度赋权为突破点,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以深度体验为着力点,激发学生的主体行为;以深度互动为关键点,培塑学生的主体能力;以深度理解为落脚点,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职业教育 教学变革 主体教育理论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拥有兄弟姐妹如何影响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和主观幸福感? 被引量:1
9
作者 梁文艳 何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95,共15页
本研究对兄弟姐妹数量与青少年成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理论探讨,并利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为识别兄弟姐妹对青少年认知能力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提供了微观证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拥有1个兄弟姐妹对青少年的主观幸福... 本研究对兄弟姐妹数量与青少年成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理论探讨,并利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为识别兄弟姐妹对青少年认知能力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提供了微观证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拥有1个兄弟姐妹对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有积极影响,这种影响效应随年龄增长而加强,并且在成年后依旧保持稳定;拥有兄弟姐妹可能对青少年的数学类认知能力产生负向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较低学段样本中,并随年龄增长逐渐消失。本研究为父母制定生育决策时更有效地开展成本收益分析提供了支持,也为缓解养育焦虑、完善生育政策以及促进人口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稀释 群聚理论 同胞互动模型 认知能力 主观幸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主体协同社区体育治理的演化博弈分析与实践策略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石振国 冯城凯 +1 位作者 马超 田玉戈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1,共8页
推进社区体育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打通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最后一公里”的必要举措,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借助协同治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以政府、体育社会组织和社区为治理主体的多元主体协同... 推进社区体育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打通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最后一公里”的必要举措,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借助协同治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以政府、体育社会组织和社区为治理主体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型,探究不同情景下各主体的策略选择情况,并就政府奖惩额与公信力等因素,对治理主体策略选择概率进行仿真分析。发现,适当的政府奖惩额能提高社区与体育社会组织治理积极性,降低政府治理成本;提升社区与体育社会组织治理收益,能促进其选择积极治理策略;政府公信力直接影响监管力度,进而影响各主体的策略选择;社区体育协会能有效降低主体治理成本,促进各主体选择积极策略。实践中,调节政府奖惩力度,引导多元主体协同发展;优化社区体育收支,加强社区自治能力;完善社区体育协会体系,优化体育社会组织收益;构建治理公信机制,健全“自下而上”的反馈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主体协同 社区体育治理 演化博弈理论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理论对马克思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的守正和创新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玉珍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1,共8页
马克思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在相当长时期内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新质生产力理论作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的守正和创新。新质生产... 马克思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在相当长时期内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新质生产力理论作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的守正和创新。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的提出,推动了马克思生产力要素构成与效率理论以及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发展动力和载体理论的发展。基于对马克思生产力生产关系辩证统一关系的守正和创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建立与数字经济、数实融合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和机制,大力弘扬科技企业家精神,升级各类科技园、产业园,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最优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 守正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就业形态城市劳动力工作时间配置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兆萍 王沁 《西北人口》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87,共16页
生活方式的选择赋予幸福感现代性意义,并成为新的幸福感表征,工作时间配置则是人们生活方式选择的重要体现。新就业形态下劳动力工作时间配置在数量、结构、性质三方面具有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工作绝对时长、工作相对时长、工作时间性质... 生活方式的选择赋予幸福感现代性意义,并成为新的幸福感表征,工作时间配置则是人们生活方式选择的重要体现。新就业形态下劳动力工作时间配置在数量、结构、性质三方面具有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工作绝对时长、工作相对时长、工作时间性质。基于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国民时间账户理论和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新就业形态下城市劳动力群体长时间工作具有普遍性,工作时间对其主观幸福感影响最强。工作绝对时长、工作相对时长均与劳动力主观幸福感呈倒U型关系,而技能多元化会弱化工作绝对时长与幸福感之间的倒U型关系,其中低收入、单职业劳动力群体主观幸福感与工作绝对时长相关度较高,高收入、多职业劳动力群体则重视工作与恢复的协调,其主观幸福感易受工作相对时长影响;耗竭型、低维持型工作时间对劳动力主观幸福感的负面影响具有普遍性,突破型、补充型工作时间对劳动力主观幸福感的正向影响在多技能、多职业劳动力群体中更显著;多技能劳动力适度工作流动会更幸福,而单一工作时间高占比会降低主观幸福感水平。因此,基于工作时间配置的生活方式也应纳入主观幸福感研究范式和内容体系的考量中,通过多措并举治理长时间工作问题和培养劳动者多维技能竞争优势以改善人们幸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就业形态 工作时间配置 主观幸福感 U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人力资本理论中国化的路向——基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三重逻辑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学敏 周可欣 陈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6,308,309,共13页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正处于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跃迁的关键时期,新质生产力发展迫切需要理论支撑。人力资本理论作为解释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理论框架,其双重向度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尤为重要。它虽然为生产力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其...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正处于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跃迁的关键时期,新质生产力发展迫切需要理论支撑。人力资本理论作为解释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理论框架,其双重向度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尤为重要。它虽然为生产力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其潜在的异化生产关系的风险不容忽视。新质生产力发展呼唤人力资本理论中国化,同时也有助于厘清人力资本理论中国化的逻辑理路。人力资本理论中国化应遵循与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方向同向而行的历史逻辑、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双向互通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生产力发展实践共存共长的实践逻辑等三重逻辑。基于此,应丰富人力资本理论的价值体系,使其更加符合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创新人力资本理论的话语体系,夯实中国特色生产力理论的基础;重塑人力资本理论框架,以支撑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中国化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乡贤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过程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案例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桂蓉 张颖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4-184,共11页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对湖南省C村开展探索性案例分析,探讨新乡贤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核心行动者新乡贤通过与政府、村“两委”以及村民等行动者的互动,经历“合作启动-招募吸纳-双线调控”的关系演变,构建乡村产业振...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对湖南省C村开展探索性案例分析,探讨新乡贤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核心行动者新乡贤通过与政府、村“两委”以及村民等行动者的互动,经历“合作启动-招募吸纳-双线调控”的关系演变,构建乡村产业振兴行动者网络,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乡村产业振兴行动者网络的“初始”演进过程呈现“初始孵化→构建网络→稳态深化”三个迭代性阶段,展现螺旋式上升的发展特征。在初始孵化阶段,高嵌入匹配度和政府动员是行动者网络形成的必要条件;在构建网络阶段,共识构建和行动构建是吸纳其他行动者的方式;在稳态深化阶段,行为约束与风险控制是稳固行动者网络的策略。据此,建议制定针对支持新乡贤回乡创业的政策,树立共赢理念,以推动多主体有效协作,并建立稳固的产业发展风险控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产业振兴 新乡贤 政府动员 行动者网络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商环境对创业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来自69个国家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晓宇 孟晓彤 邸亚芹 《管理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58,共25页
基于不确定管理理论,本文探讨营商环境是否以及提升哪一类创业者的幸福感.具体地,本文检验了营商环境对机会型和生存型两类创业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差异.通过匹配全球创业观察、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数三个数据库... 基于不确定管理理论,本文探讨营商环境是否以及提升哪一类创业者的幸福感.具体地,本文检验了营商环境对机会型和生存型两类创业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差异.通过匹配全球创业观察、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数三个数据库,本文构建一个包含69个国家、19577个个体的宏观和微观混合数据,并运用跨层线性回归方法检验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营商环境正向影响创业者主观幸福感;机会型创业者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生存型创业者的主观幸福感;相比于生存型创业者,优化营商环境对机会型创业者主观幸福感积极作用更强.本研究不仅将优化营商环境的功能价值从鼓励创业进入拓展到提升创业者主观幸福感,还进一步揭示优化营商环境会扩大机会型与生存型两类创业者之间主观幸福感的差距研究结论从宏微观结合的视角丰富了创业者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并对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机会型和生存型创业者的幸福感有一定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环境 主观幸福感 机会型创业者 生存型创业者 不确定管理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乡村政策LDA量化分析——基于政策工具与动力视角的二维分析框架 被引量:1
16
作者 邓崧 龚伟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8,共10页
探寻当前中国数字乡村建设政策工具使用的情况与内在特征,对优化未来我国数字乡村建设政策体系意义重大,然而基于全国大样本数字乡村政策的系统性分析及地区差异化研究的文献还相对缺乏。文章依据政策工具理论和新内源式发展理论构建数... 探寻当前中国数字乡村建设政策工具使用的情况与内在特征,对优化未来我国数字乡村建设政策体系意义重大,然而基于全国大样本数字乡村政策的系统性分析及地区差异化研究的文献还相对缺乏。文章依据政策工具理论和新内源式发展理论构建数字乡村政策二维分析框架,结合运用LDA法对2018-2023年国家及省级政府发布的162份相关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在基本政策工具维度中偏好使用策略性措施工具,供给型和需求型政策有效供给不足。在数字乡村建设动力维度中政府对于农民参与的重视力度最大,而对于城乡融合中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供给不足。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策共性显著,与国家顶层设计保持高度一致,但东、中、西部也表现出一些因地制宜的政策偏好。由此,应当打好“组合拳”,为乡村织好政策保护网;加快“新基建”,为乡村打牢数字新底座;培养“新农人”,为乡村供应数字新血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新内源式发展理论 政策工具 L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人短视频对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詹一虹 何叶紫 赖文睿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2-390,共9页
该研究以抖音平台为研究场域,探讨新农人短视频对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影响机制.研究运用扎根理论与重要性-绩效分析(IPA)相结合的方法,提取61个初始概念和22个子范畴,最终归纳出内容特性、平台特性、认知形象、情感形象、旅游意愿... 该研究以抖音平台为研究场域,探讨新农人短视频对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影响机制.研究运用扎根理论与重要性-绩效分析(IPA)相结合的方法,提取61个初始概念和22个子范畴,最终归纳出内容特性、平台特性、认知形象、情感形象、旅游意愿和观看意愿6个主范畴,构建了新农人短视频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短视频的内容特性和平台特性通过影响受众的认知形象与情感形象,显著驱动其观看意愿与旅游意愿.IPA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地方特色”为高关注度-高满意度因子,而“环境感受”“旅游设施状况”等因子需重点优化.该研究为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塑造与传播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呈现了短视频在乡村旅游中的文化价值与经济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人短视频 乡村旅游目的地 形象感知 扎根理论 IP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产品开发人智融合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谢康 卢鹏 夏正豪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6,共12页
产品创新度与创新效率的矛盾是新产品开发中长期存在的难题,生成式人工智能为解决该难题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条件。目前,鲜有研究将新产品开发实践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相结合,探讨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产品开发人智融合机制,导致对生成... 产品创新度与创新效率的矛盾是新产品开发中长期存在的难题,生成式人工智能为解决该难题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条件。目前,鲜有研究将新产品开发实践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相结合,探讨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产品开发人智融合机制,导致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情境下新产品开发如何形成新突破的理解有限。本文界定了新产品开发人智融合的概念,总结提炼出人智融合区别于人机协同的两个主要特征。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本文阐述了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产品开发人智融合机制,即开发者通过提示词工程引导、大数据筛选工程微调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知识发现工程形成对开发者的反馈。本文的研究结论深化了新产品开发中的人智融合理论研究,为企业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解决产品创新度与创新效率的矛盾提供了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产品开发 生成式人工智能 人智融合 知识迁移 行动者网络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背景下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逻辑——基于协同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波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5-203,共9页
基于协同理论,构建“制度环境-多元主体-合作行动”分析框架,考察川西W村集体经济发展历程,揭示村社统筹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实践逻辑。结果表明:村社统筹下的多主体协同是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乡镇行政牵引与激励、村社集体行... 基于协同理论,构建“制度环境-多元主体-合作行动”分析框架,考察川西W村集体经济发展历程,揭示村社统筹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实践逻辑。结果表明:村社统筹下的多主体协同是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乡镇行政牵引与激励、村社集体行政与经济“二合一”的角色、村社内在的合作传统构成多主体协同的制度环境。在制度环境的激励下,村社集体与多元主体通过村社协同激活村庄内生性资源,实现要素积累;通过行政协同向上争取资源,把握发展机遇;通过市场协同实现资源整合,降低公共品供给成本;通过区域协同拓展跨村合作,延伸经营空间。由此,农村集体经济形成“村社集体为核心,多元主体协同发展”的治理格局。据此,建议中西部地区注重在地化主体培育和资源整合,兼顾集体发展的经济性与社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新型集体经济 村社集体 统筹能力 协同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的长江上游山洪风险评估——以嘉陵江流域为例
20
作者 张文婷 廖婷婷 +3 位作者 张行南 刘永志 张涛 曹雨农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82,99,共8页
采用主客观赋权法和博弈论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估嘉陵江流域的山洪风险。结果显示,4种客观赋权法得到的洪水危险性分布总体相似,但不同方法的风险等级面积占比略有差异,CRITIC权重法识别出更多的高危险性区域。故选择CRITIC权重法、层次分... 采用主客观赋权法和博弈论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估嘉陵江流域的山洪风险。结果显示,4种客观赋权法得到的洪水危险性分布总体相似,但不同方法的风险等级面积占比略有差异,CRITIC权重法识别出更多的高危险性区域。故选择CRITIC权重法、层次分析法和博弈论相结合,形成组合权重评估得到嘉陵江流域山洪综合风险的空间分布。整体而言,嘉陵江流域的山洪风险呈现出自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高危险性地区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及其边缘,涉及四川、重庆等22个县区,而低危险性地区则主要位于流域西北部山丘区。影响山洪风险的因素中,年平均降雨、径流深等致灾条件对山洪风险贡献最大,其次是人口密度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等社会经济因素,而坡度、地形起伏度等下垫面条件的贡献最低。研究结果对包括嘉陵江流域在内的长江上游流域的山洪管理和应对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 风险评估 主客观赋权法 博弈论 嘉陵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