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Amyloid对PC12细胞毒性损害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桂松 王勇 +1 位作者 周国庆 罗其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50-52,共3页
目的利用体外PC1 2细胞培养来研究Aβ对神经元细胞毒性作用 ,以探索早老性痴呆 (AD)的发生机制。 方法通过DNA末端标记及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观察研究了Aβ诱导培养的PC1 2细胞的形态学和分子生化改变。 结果Aβ可诱导PC1 2细胞核DNA... 目的利用体外PC1 2细胞培养来研究Aβ对神经元细胞毒性作用 ,以探索早老性痴呆 (AD)的发生机制。 方法通过DNA末端标记及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观察研究了Aβ诱导培养的PC1 2细胞的形态学和分子生化改变。 结果Aβ可诱导PC1 2细胞核DNA发生降解 ,出现染色质浓缩成块状 ,胞浆浓缩 ,胞膜内陷 ,凋亡小体形成等。 结论Aβ在AD发生中可能是通过诱导神经元凋亡而引起神经元丢失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amyloid 早老性痴呆 细胞凋亡 神经细胞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β淀粉样蛋白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西安市农村人群横断面研究
2
作者 胡童鑫 马欢 +5 位作者 商苏杭 高玲 党亮君 王敬谊 屈秋民 王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4-810,共7页
目的探究血浆β淀粉样蛋白(Aβ)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西安市鄠邑区某2个自然村40岁及以上常住村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评估一般状况和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检查(Mini-Menta... 目的探究血浆β淀粉样蛋白(Aβ)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西安市鄠邑区某2个自然村40岁及以上常住村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评估一般状况和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及成套神经心理量表评估认知功能,并将人群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可疑认知功能障碍组、认知功能障碍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空腹血浆中Aβ_(1-42)、Aβ_(1-40)水平。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血浆Aβ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结果1314名研究对象中,认知功能正常1180例(89.8%),可疑认知功能障碍85例(6.47%),认知功能障碍49例(3.73%)。单因素分析显示,可疑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浆Aβ_(1-42)/Aβ_(1-40)比值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及认知功能障碍组(P<0.05),可疑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浆Aβ_(1-42)水平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3组间血浆Aβ_(1-4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生活习惯),分析结果与单因素分析一致。结论可疑认知障碍患者血浆Aβ_(1-42)水平和Aβ_(1-42)/Aβ_(1-40)比值显著升高,提示血浆Aβ_(1-42)升高可能在认知障碍早期更为明显,有望作为认知功能下降的早期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生物标志物 血浆β淀粉样蛋白(Aβ) 社区人群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知病变类型脑血管中β-amyloid、α-actin、collagen Ⅳ的含量
3
作者 张珉 官大威 +4 位作者 赵锐 胡更奕 韩阳 侯震寰 单亚明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13-416,F0004,共5页
目的研究未知病变类型脑血管病变的结构特征。方法通过刚果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未知病变类型脑血管病变的β-amyloid、α-actin、collagenⅣ的含量进行研究。结果未知病变类型脑血管壁α-actin、collagenⅣ... 目的研究未知病变类型脑血管病变的结构特征。方法通过刚果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未知病变类型脑血管病变的β-amyloid、α-actin、collagenⅣ的含量进行研究。结果未知病变类型脑血管壁α-actin、collagenⅣ呈少量阳性染色,与正常脑血管存在显著差异(P<0.05);β-amyloid染色呈阴性,与正常脑血管无差异(P>0.05)。病变血管壁中上述三种蛋白的表达特点与脑血管淀粉样变(cerebralamyloidangiopathy,CAA)及小动脉硬化玻璃样变不同。结论未知病变类型脑血管病变具有不同于CAA的病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知病变类型 脑小血管 免疫组织化学 β-amyloid、α-actin、collag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P3炎症小体在阿尔兹海默症中的作用及潜在治疗靶点 被引量:2
4
作者 高洋 秦合伟 李彦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7,共10页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尚无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措施。AD发病机制复杂,是环境、遗传和年龄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沉积、微管...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尚无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措施。AD发病机制复杂,是环境、遗传和年龄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沉积、微管相关蛋白tau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及神经元丢失是AD典型病理特征,大量研究证明,Aβ、tau蛋白聚集诱导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含pyrin结构域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containing 3,NLRP3)炎症小体活化是AD炎性机制的核心环节,且以其和上下游分子为靶点的抑制剂和化合物治疗在细胞和动物模型中均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改善空间记忆功能障碍,但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仍待研究。因此,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可能是AD的潜在治疗靶点。本文以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机制和影响因素及与AD关系进行综述,并总结以NLRP3炎症小体为靶点的AD治疗药物,以期为AD等NLRP3炎症小体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兹海默症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神经炎症 Β-淀粉样蛋白 TAU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缓解阿尔茨海默症与改善认知功能的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23
5
作者 余锋 徐波 +2 位作者 何标 张宪亮 季浏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31,共7页
阿尔茨海默症(AD)是发生于老年期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导致老年性痴呆的最主要风险因素,目前还未发现能有效预防和治疗AD的策略。研究证实,运动能促进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以及实验动物学习记忆能力的提高。运动的优越性已得到AD动物实... 阿尔茨海默症(AD)是发生于老年期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导致老年性痴呆的最主要风险因素,目前还未发现能有效预防和治疗AD的策略。研究证实,运动能促进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以及实验动物学习记忆能力的提高。运动的优越性已得到AD动物实验的验证,运动可通过抑制脑内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和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改善AD的表观遗传学病理,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神经再生以及突触可塑性相关生长因子的表达,进而促进AD实验动物海马功能的恢复;运动还可抵御神经细胞线粒体和神经系统免疫功能障碍所致的衰老和AD的发病,缓解认知功能的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阿尔茨海默症 认知功能 Β-淀粉样蛋白 表观遗传学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衰老与阿尔茨海默病症状出现前阶段 被引量:12
6
作者 崔德华 田小生 +3 位作者 王贺成 王维 肖卫忠 樊东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41-746,共6页
脑衰老可分为生理性增龄变化与病理性变化,后者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有关.生理性脑衰老与AD在发病早期具有相似的表现形式、病变特征、生化改变和发病机制.其共同的分子机制是异常蛋白质蓄... 脑衰老可分为生理性增龄变化与病理性变化,后者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有关.生理性脑衰老与AD在发病早期具有相似的表现形式、病变特征、生化改变和发病机制.其共同的分子机制是异常蛋白质蓄积,提示两者有着相似的病理学基础,脑衰老可能是AD等神经退行性改变的最初级阶段,病理性脑衰老因素可能促进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前期AD(preclinical AD,PCAD)患者的脑、血液和脑脊液中可以检测到AD特定的生物标记物,但AD的临床症状并没有出现,因此也被称为"症状出现前AD(presymptomatic AD)".PCAD和对照组比较,氧化应激指标和高度不溶性Aβ42并没有显著性升高,寻找早期PCAD发病过程中新的可用于临床早期诊断的生物标记物、药物靶点将成为我们的关注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衰老 临床前期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磷酸化Ta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分泌酶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8
7
作者 杨红旗 陈生弟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9-115,共7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特征性病理变化是患者脑内的神经炎性斑,神经炎性斑的主要成分是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的沉积.Aβ由其前体物质——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precu...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特征性病理变化是患者脑内的神经炎性斑,神经炎性斑的主要成分是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的沉积.Aβ由其前体物质——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precursorprotein,APP)经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系列水解而来.APP也可在α分泌酶和γ分泌酶的序列作用下水解,既避免了完整Aβ分子的产生,又产生了对细胞有益的胞外片段(sAPPα),因此这条代谢途径已成为研究AD治疗的靶点.较多的实验结果显示,一类解聚素和金属蛋白酶(adisintegrinandmetalloproteinase,ADAM)分子具有α分泌酶的功能,α分泌酶有可能成为AD治疗的潜在药物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α分泌酶 治疗 淀粉样前体蛋白 Β淀粉样蛋白 解聚素和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基因c-Aβ-c的构建及其表达蛋白的免疫原性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冯改丰 胡海涛 +3 位作者 李月英 韩华 王全颖 杨广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3-537,共5页
目的: 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HGhis/c-Aβ-c,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观察融合蛋白c-Aβ-c的免疫原性,为阿尔茨海默病(AD)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采用PCR法,分别扩增编码HBcAg的1~71、88~144氨基酸的基因片断(HBc1~71和HBc88~14... 目的: 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HGhis/c-Aβ-c,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观察融合蛋白c-Aβ-c的免疫原性,为阿尔茨海默病(AD)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采用PCR法,分别扩增编码HBcAg的1~71、88~144氨基酸的基因片断(HBc1~71和HBc88~144),以及编码淀粉样肽Aβ1-42的基因.将后者连接于HBc1~71和HBc88~144之间,构建重组质粒pGEMEX/c-Aβ-c,并将重组基因亚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HGhis中,构建表达质粒pHGhis/c-Aβ-c,通过温度诱导表达.用SDS-PAGE(考马斯亮蓝染色)检测融合基因的表达.以融合蛋白经腹腔注射免疫BALB/c小鼠,用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Aβ抗体的滴度.结果: 经酶切鉴定、DNA序列测定证实,融合基因重组于表达质粒之中,表达质粒与理论设计相符.诱导表达后,表达蛋白约占细菌沉淀的16%.BALB/c小鼠经3次免疫后,其血清中抗-Aβ抗体的滴度可达1∶16 000,且检测不到抗-HBcAg抗体.结论: c-Aβ-c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可高效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蛋白 β-淀粉样肽(Aβ) 基因工程疫苗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七氟醚对老年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左蕾 李琪英 刘丹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七氟醚麻醉对老年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只老年SD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16只。分别吸入0%(C)、1%(S1)、2%(S2)、3%(S3)、4%(S4)七氟醚6 h。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认知功能,同时检测β-淀粉...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七氟醚麻醉对老年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只老年SD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16只。分别吸入0%(C)、1%(S1)、2%(S2)、3%(S3)、4%(S4)七氟醚6 h。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认知功能,同时检测β-淀粉样物质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Aβ)以及人BACE-1(beta-siteAPP-cleaving enzyme-1)的表达。结果:(1)Morris水迷宫进行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表明,S3、S4组的老年大鼠学习记忆与C组相比,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象限的次数减少(F=14.215,P<0.05);而S1、S2组潜伏期及平台穿越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大鼠海马内的APP、Aβ表达都随着吸入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3)大鼠海马中BACE-1的表达与C组相比,S3、S4组的表达显著增高(F=14.215,P<0.05)。结论:七氟醚对老年大鼠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具有剂量依赖性,而高浓度七氟醚可能通过诱导APP、Aβ生成从而引起BACE-1表达上调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认知功能 MORRIS水迷宫 Β淀粉样蛋白 BACE-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代谢平衡失调与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发病机制 被引量:13
10
作者 赵保路 万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56-763,共8页
研究表明,脑内金属离子代谢失衡与阿尔茨海默病(AD)有关,但其机理尚需深入探讨.结合本实验室研究结果,作者对金属离子代谢紊乱与氧化应激,金属离子代谢紊乱与β-淀粉样蛋白、转铁蛋白和转铁蛋白受体、铁调节蛋白、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以... 研究表明,脑内金属离子代谢失衡与阿尔茨海默病(AD)有关,但其机理尚需深入探讨.结合本实验室研究结果,作者对金属离子代谢紊乱与氧化应激,金属离子代谢紊乱与β-淀粉样蛋白、转铁蛋白和转铁蛋白受体、铁调节蛋白、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以及天然抗氧化剂通过调节金属离子代谢平衡缓解β-淀粉样蛋白的毒性和保护细胞的作用进行探讨.提出:铁、铜等金属离子缺乏可能主要与AD早期关系密切,而铁、铜等金属离子过载可能主要与AD后期损伤关系密切的学术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金属离子代谢失衡 氧化应激 β-淀粉样蛋白(Aβ) Β-淀粉样蛋白前体 转铁蛋白和转铁蛋白受体 铁调节蛋白 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 天然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内肽酶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红旗 邢莹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21-725,共5页
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在海马区的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的典型表现,清除或降低Aβ含量是治疗AD的目标之一.较之Aβ生成的增多,体内降解Aβ能力的下降在AD发病过程中显得更为重要.尽管Aβ在体内可以... 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在海马区的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的典型表现,清除或降低Aβ含量是治疗AD的目标之一.较之Aβ生成的增多,体内降解Aβ能力的下降在AD发病过程中显得更为重要.尽管Aβ在体内可以通过运输到血液和脑脊液途径来清除,但大部分Aβ被中性内肽酶(neprilysin,NEP)为代表的一类蛋白酶降解为小分子后从体内清除.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期(MCI)和AD患者的NEP活性显著下降,且NEP活性下降与脑内Aβ升高及AD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相关.NEP有可能成为AD治疗的潜在药物靶点,针对轻度认知障碍前期(pre-MCI)和MCI,提高NEP的活性,促进Aβ的降解,有可能延缓AD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Aβ降解酶 中性内肽酶 Β-淀粉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离子与锌转运体6在APP/PS1转基因小鼠小脑内的分布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丽红 于丹 +3 位作者 王辛 郑玮 荣明 王占友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研究游离锌离子和锌转运体6(zinc transporter 6,ZnT6)在APP/PS1转基因小鼠小脑内的分布。方法应用浸入式金属自显影技术(AMG)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游离锌离子、ZnT6和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通过免疫荧... 目的研究游离锌离子和锌转运体6(zinc transporter 6,ZnT6)在APP/PS1转基因小鼠小脑内的分布。方法应用浸入式金属自显影技术(AMG)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游离锌离子、ZnT6和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ZnT6和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在老年斑内的定位,并分析锌离子、ZnT6与APP和Aβ分布的相关性。结果游离锌离子、ZnT6和APP免疫阳性反应产物均定位于老年斑内,老年斑主要分布于小脑分子层,浦肯野细胞层和颗粒层分布较少;ZnT6和Aβ荧光双标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两者共存于老年斑内。结论APP/PS1转基因小鼠小脑Aβ老年斑内有大量的ZnT6蛋白表达,并聚集着大量的锌离子,提示锌离子可能参与小脑Aβ老年斑的形成,而ZnT6在老年斑内锌离子的聚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离子 锌转运体6(ZnT6) β淀粉样蛋白(Aβ) 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 APP/PS1 转基因小鼠 小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神经肽类似物Rattin对β-淀粉样蛋白所致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芳 王昭君 +4 位作者 张升校 王坚基 赵济宇 裴延斌 祁金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7-364,共8页
目的:探究Humanin衍生物Rattin拮抗Aβ31-35所致在体海马theta节律紊乱及离体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vehicle+saline、vehicle+Aβ31-35、Rattin+saline以及Rattin+Aβ31-35),大鼠海马区注射Aβ31-35/Ra... 目的:探究Humanin衍生物Rattin拮抗Aβ31-35所致在体海马theta节律紊乱及离体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vehicle+saline、vehicle+Aβ31-35、Rattin+saline以及Rattin+Aβ31-35),大鼠海马区注射Aβ31-35/Rattin后,利用微电极记录在体海马局部场电位;分离培养SD大鼠乳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利用CCK-8法检测Aβ31-35/Rattin处理后细胞活性,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成像技术观察细胞内[Ca2+]、利用real-time RT-PCR检测MAPK、PI3K以及STAT3的表达。结果:(1)Aβ31-35抑制了大鼠海马CA1区的theta节律,Rattin处理可拮抗Aβ31-35所致的theta节律压抑;(2)单独给予Rattin不影响原代海马神经元的存活率,但中等浓度(10μmol/L)或高浓度(100μmol/L)的Rattin明显保护了海马神经元免受Aβ31-35引起的细胞伤害,该效应可被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Genistein完全逆转;(3)单独注射Aβ31-35使海马神经元STAT3 mRNA表达下调、p38MAPK和PI3K mRNA表达增加,联合给予Rattin则阻止了STAT3 mRNA的下调,但对p38MAPK和PI3K mRNA表达没有影响;(4)Rattin预处理抑制了Aβ31-35诱发的细胞内[Ca2+]升高,此效应可被JAK抑制剂AG490所阻断。结论:Rattin能够有效减轻Aβ31-35引起的海马theta节律压抑和剂量依赖性拮抗Aβ31-35所致的细胞毒性。这些神经保护作用与Rattin对JAK/STAT3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以及细胞内Ca2+稳态的维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ttin 淀粉样β-蛋白(Aβ) 海马theta节律 海马神经元 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兹海默病(AD)小鼠脑内P-糖蛋白(P-gp)的表达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杜丽莎 杨青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1-446,共6页
目的研究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在APP/PS1双转基因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脑中的表达与功能情况。方法采用RT-PCR、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析不同月龄的AD小鼠和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脑... 目的研究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在APP/PS1双转基因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脑中的表达与功能情况。方法采用RT-PCR、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析不同月龄的AD小鼠和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脑中P-gp表达的差异;采用尾静脉注射罗丹明123(Rhodamine 123,Rh123),HPLC检测脑及血清中Rh123的含量,计算脑血分配系数,分析不同月龄的AD小鼠和WT小鼠脑中P-gp功能的差异。结果 3月龄时,AD小鼠脑内P-gp的表达与功能均明显低于WT小鼠;6月龄时,AD小鼠与WT小鼠无明显差异;9月龄时,AD小鼠脑内P-gp的表达与功能均明显高于WT小鼠;12月龄时,AD小鼠脑内P-gp的表达高于WT小鼠,功能却低于WT小鼠。结论 AD小鼠脑内P-gp的表达与功能与WT小鼠明显不同,并随月龄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兹海默症(AD) P-糖蛋白(P-gp) APP PS1双转基因小鼠 β淀粉样蛋白(A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调节神经细胞自噬改善阿尔茨海默病 被引量:3
15
作者 夏杰 徐波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48-755,共8页
自噬作为细胞内的一种分解代谢途径,可将胞质中异常聚集的蛋白质、受损细胞器及其他细胞成分转运至溶酶体进行降解,以维持蛋白质稳态和细胞代谢平衡。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脑内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 Aβ... 自噬作为细胞内的一种分解代谢途径,可将胞质中异常聚集的蛋白质、受损细胞器及其他细胞成分转运至溶酶体进行降解,以维持蛋白质稳态和细胞代谢平衡。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脑内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 Aβ)沉积、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和突触可塑性失调与细胞自噬紊乱有关。适宜的运动能够调节神经细胞自噬水平和抑制AD动物脑内的多种病变,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综述近期研究成果发现,运动可能通过以下途径保护大脑和改善AD:(1)运动可以激活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和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信号诱导自噬启动,提高自噬流和自噬溶酶体的降解,从而促进Aβ和磷酸化Tau蛋白的自噬清除。(2)运动增加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表达,经由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B, TrkB)信号,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s, 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rotein-serine-threonine kinase, AKT)信号途径调节自噬流,从而介导BDNF诱导的突触可塑性。(3)运动可能通过调节神经细胞自噬,维持神经递质稳态和突触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细胞自噬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TAU 突触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心开窍方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及海马CA1区Akt、GSK3α、βAPP、A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燕 王天琪 +3 位作者 林坚炜 高诗雨 杨文育 胡海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28-1132,I0014-I0019,共6页
目的:探讨清心开窍方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学的改变,以及对Akt、GSK3α、βAPP、Aβ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50只3月龄雄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多奈哌齐组(1.67 mg·kg^(-1)... 目的:探讨清心开窍方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学的改变,以及对Akt、GSK3α、βAPP、Aβ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50只3月龄雄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多奈哌齐组(1.67 mg·kg^(-1))、清心开窍方高、中、低剂量组(每日给药剂量分别为19、9.5、4.75 g·kg^(-1)),另取10只同背景同性别同月龄的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1次/d,连续灌胃12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透射电镜观察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尼氏染色法观察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海马CA1区Akt、GSK3α、βAPP、Aβ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穿台次数减少,其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出现严重损伤,锥体细胞数量减少,排列紊乱,尼氏体着色变浅,Akt蛋白表达减少(P<0.01),GSK3α、βAPP、Aβ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心开窍方干预组逃避潜伏期均明显缩短(P<0.01),穿台次数增多,同时比较小鼠在原平台停留的时间和路程百分比均明显增加(P<0.05;P<0.01),其神经元结构较完整,核膜清晰,胞浆内核糖体丰富,线粒体数量增多,且嵴结构完整,锥体细胞数量增多,排列紧密,尼氏体着色较深,同时Akt蛋白表达增加(P<0.01;P<0.05),GSK3α、βAPP、Aβ表达减少(P<0.01;P<0.05)。结论:清心开窍方能够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Akt/GSK3α介导的信号通路相关,它能够激活Akt,抑制GSK3α,降低βAPP、Aβ的生成,减少神经元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清心开窍方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 糖原合成酶激酶-3α(GSK3α) 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 β-淀粉样蛋白(A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核皂苷对老年痴呆大鼠的干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娟 王海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1098-1102,共5页
目的:建立老年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模型,探讨荔枝核皂苷对AD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荔枝核皂苷治疗组,共5组,每组10只;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逃避... 目的:建立老年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模型,探讨荔枝核皂苷对AD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荔枝核皂苷治疗组,共5组,每组10只;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时间和平台跨越次数;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各组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脑组织活性氧(ROS)表达的改变。结果:AD大鼠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逃避潜伏时间出现显著性地延长(P<0.01),平台跨越次数显著性地减少(P<0.01)。荔枝核皂苷治疗后AD大鼠的逃避潜伏时间和平台跨越次数得到显著性地改善(P<0.05)。AD大鼠脑组织Aβ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高、中、低剂量荔枝核皂苷治疗组可以剂量依赖性地降低模型鼠脑组织中Aβ的表达水平。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荔枝核皂苷治疗组、中剂量荔枝核皂苷治疗组、高剂量荔枝核皂苷治疗组ROS表达水平的相对值分别为6.12±0.61、9.54±1.42、8.33±1.26、7.68±1.14、7.23±0.73,模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荔枝核皂苷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模型组脑组织中ROS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荔枝核皂苷具有抗AD大鼠痴呆的活性,减少AD大鼠脑组织Aβ和ROS的生成是其主要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痴呆 荔枝核皂苷 Β淀粉样蛋白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和通络救脑滴丸对2种痴呆模型小鼠脑组织Aβ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贾亚泉 宋军营 +6 位作者 曾华辉 谢治深 张紫娟 袁永 原野 张振强 狄波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4期1966-1973,共8页
目的:分析六味地黄丸和通络救脑滴丸对“肾精不足”和“毒损脑络”2种不同痴呆症模型动物脑组织Aβ降解的影响。方法:通过SAMP8小鼠和在SAMR1小鼠双侧海马区注射Aβ_(1-40)分别复制痴呆动物模型,采用水迷宫测定行为功能学,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分析六味地黄丸和通络救脑滴丸对“肾精不足”和“毒损脑络”2种不同痴呆症模型动物脑组织Aβ降解的影响。方法:通过SAMP8小鼠和在SAMR1小鼠双侧海马区注射Aβ_(1-40)分别复制痴呆动物模型,采用水迷宫测定行为功能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法检测海马和皮层中Aβ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海马和皮层中胰岛素降解酶(IDE)、低密度脂蛋白相关蛋白1(LRP1)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蛋白的表达。结果:2种痴呆模型在游速、避暗错误次数、错误区时间、脑组织海马和皮层中IDE、RAGE和海马中LRP1等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双侧海马区注射Aβ_(1-40)模型小鼠比较,SAMP8模型小鼠的游速和避暗错误次数下降,脑组织中RAGE表达升高,IDE和LRP1表达降低;通络救脑滴丸对改善双侧海马注射Aβ_(1-40)模型小鼠的避暗潜伏期、脑组织海马区IDE和RAGE的表达水平作用明显;六味地黄丸对改善SAMP8模型小鼠水迷宫寻台成功率、避暗潜伏期、脑组织皮层和海马区IDE表达和海马Aβ的表达水平作用明显。结论:六味地黄丸可改善“肾精不足”证痴呆模型小鼠脑组织Aβ清除障碍,通络救脑滴丸可改善“毒损脑络”证痴呆模型小鼠脑组织Aβ清除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六味地黄丸 通络救脑滴丸 β-淀粉样蛋白 胰岛素降解酶 低密度脂蛋白相关蛋白1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nuigenin对转染APP695cDNA的SH-SY5Y细胞β-淀粉样蛋白生成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贾竑晓 马辛 +4 位作者 姜勇 阮燕 张继志 涂鹏飞 张岱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428-431,共4页
目的用转染APP695cDNA的SH-SY5Y细胞模型,研究tenuigenin对β-淀粉样蛋白(Aβ)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沉淀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Aβ含量,应用MTT和LDH法测定tenuigenin的细胞毒性。结果Tenuigenin降低SH-SY5... 目的用转染APP695cDNA的SH-SY5Y细胞模型,研究tenuigenin对β-淀粉样蛋白(Aβ)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沉淀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Aβ含量,应用MTT和LDH法测定tenuigenin的细胞毒性。结果Tenuigenin降低SH-SY5YAPP695细胞Aβ分泌水平;无细胞增生和毒性作用;能抑制SH-SY5YAPP695细胞APPC99的生成,但对SH-SY5YSPA4CT细胞APPC99生成无抑制作用,亦不影响该细胞株Aβ的分泌。结论Tenuigenin可能通过抑制β-分泌酶对APP的水解,降低SH-SY5YAPP695细胞Aβ水平。Tenuigenin这一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上游病理环节的药效,显示了其在AD治疗方面重要的开发和临床应用的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C99 免疫沉淀Western印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绞股蓝正丁醇提取物对快速老化小鼠Aβ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燕春 包传红 +2 位作者 阎莉 钟振国 颜其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898-1902,共5页
目的探讨壮药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正丁醇提取物对快速老化SAMP8小鼠淀粉样蛋白(Aβ蛋白)的影响。方法 50只快速老化SAMP8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石杉碱甲组[0.15 mg/(kg·d)]和绞股蓝正丁醇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500、250... 目的探讨壮药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正丁醇提取物对快速老化SAMP8小鼠淀粉样蛋白(Aβ蛋白)的影响。方法 50只快速老化SAMP8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石杉碱甲组[0.15 mg/(kg·d)]和绞股蓝正丁醇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500、250、125 mg/(kg·d)],10只正常老化SAMR1小鼠为正常对照组。灌胃给药8周后,取小鼠血清和脑匀浆,以ELISA法检测其Aβ蛋白的水平,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pp基因和APP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绞股蓝正丁醇提取物给药组小鼠脑组织中的APP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血清和脑组织中的Aβ蛋白水平显著降低。结论绞股蓝正丁醇提取物可通过抑制APP蛋白的生成,使Aβ蛋白的表达减少,从而起到防治阿尔茨海默症(A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正丁醇提取物 快速老化小鼠 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蛋白) 淀粉样蛋白(Aβ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