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等压下考虑损伤劣化的巷道稳定性
1
作者 经来旺 吕将 +2 位作者 郑睿 崔子琦 经纬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5期10619-10627,共9页
为了研究不均匀地应力环境下的圆形巷道损伤后的稳定性问题,将巷道围岩的应力场和考虑损伤效应的统一强度理论进行了关联分析,推导了非等压条件下的巷道围岩塑性区半径、位移及应力分布的解析解。通过具体算例,分析了侧压力系数、中间... 为了研究不均匀地应力环境下的圆形巷道损伤后的稳定性问题,将巷道围岩的应力场和考虑损伤效应的统一强度理论进行了关联分析,推导了非等压条件下的巷道围岩塑性区半径、位移及应力分布的解析解。通过具体算例,分析了侧压力系数、中间主应力、方位角及损伤特性对围岩变形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侧压力系数对巷道围岩塑性区的形状与尺寸具有显著影响,并且在不同方位角下,塑性区半径随侧压力系数的变化呈现不同的规律性特征,在工程实践中,可依据该规律针对性地指导巷道支护的形式与时机;随着中间主应力的增大,巷道围岩塑性区的半径和位移均呈现出减小的趋势;随着围岩损伤程度的加剧,塑性区的半径及位移均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形巷道 损伤特性 统一强度理论 侧压力系数 中间主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种金属复合结构连接强度的超声厚度共振表征方法研究
2
作者 霍磊 袁玲 +2 位作者 孙凯华 沈中华 何华彬 《应用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79-1191,共13页
异种金属复合结构是航空航天与军工领域的重要应用组件,实现其复合界面连接强度的无损表征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研究了关于超声Lamb波的厚度共振对异种金属双层复合板中界面连接强度的表征方法。通过引入法向和切向的弹簧模型来模拟双层... 异种金属复合结构是航空航天与军工领域的重要应用组件,实现其复合界面连接强度的无损表征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研究了关于超声Lamb波的厚度共振对异种金属双层复合板中界面连接强度的表征方法。通过引入法向和切向的弹簧模型来模拟双层金属板之间的连接,推导了异种金属双层复合板中Lamb波的厚度共振频率与界面连接强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发现对于铝-非铝双层金属板,厚度共振频率会随界面连接强度的降低而单调递减,并且S_(1)模态和A_(1)模态为界面连接强度表征的最佳模态。两层板的厚度比和材料性质的变化,会分别对厚度共振频率随界面连接强度的敏感变化区间和频率变化总值产生影响。使用了频域模拟的方法,对铝-非铝双层金属板中不同界面连接强度下的厚度共振频率进行计算,其结果与理论值相吻合,验证了理论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金属复合结构 LAMB波 厚度共振 强度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白浆土耕层地力特点分析与改良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周魏岩 张海滨 +3 位作者 王秋菊 齐忠军 陈爱慧 兰海涛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8期77-79,共3页
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陆续开展白浆土改良科研与技术实践工作以来,历经50多年的努力,白浆土改良已经初见成效,东北地区的白浆土改良作为黑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于恢复耕地地力、提升农业产量意义重大。该文重点论述了东北地区白... 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陆续开展白浆土改良科研与技术实践工作以来,历经50多年的努力,白浆土改良已经初见成效,东北地区的白浆土改良作为黑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于恢复耕地地力、提升农业产量意义重大。该文重点论述了东北地区白浆土分布情况、耕地土层结构及理化特征以及对农业生产产生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了白浆土改良专项技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白浆土 耕层地力 特点分析 改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乙二醛树脂改性大豆蛋白胶黏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舜尧 李奇恒 +3 位作者 张俊 夏炎 杜官本 邓书端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18,共8页
以尿素-乙二醛(UG)树脂和大豆分离蛋白(SPI)为主要原料制备大豆蛋白胶(SUG),并对其固体含量、黏度、表面张力系数、接触角及胶合性能进行测试;利用XPS、FT-IR和^(13)C NMR对合成的SUG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DSC及DMA对SUG的固化性能进行测... 以尿素-乙二醛(UG)树脂和大豆分离蛋白(SPI)为主要原料制备大豆蛋白胶(SUG),并对其固体含量、黏度、表面张力系数、接触角及胶合性能进行测试;利用XPS、FT-IR和^(13)C NMR对合成的SUG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DSC及DMA对SUG的固化性能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大豆蛋白胶的固体含量、黏度、表面张力系数及接触角随着SPI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黏度的变化最显著;合成大豆蛋白胶中主要含有C—C、C—O—C、C=O、C=N、C=O等官能团;结合^(13)C NMR及FT-IR分析结果,可以得出UG树脂与SPI二者之间产生了交联;当SPI用量为30 g,UG树脂用量为50 g时,制备的大豆蛋白基胶黏剂性能较佳且固化后储能模量较大,为4082 MPa,在160和180℃热压温度下制备的胶合板冷水24 h湿强度分别为1.23和1.48 MPa,热水3 h湿强度分别为1.05和1.22 MPa,远大于国家标准GB/T 9846—2015对II类胶合板的要求,且具备一定的耐沸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乙二醛树脂 大豆蛋白胶黏剂 表征 胶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水含瓦斯抽采钻孔煤柱稳定性研究及控制
5
作者 秦冬冬 陈旭阳 +1 位作者 王旭锋 余锦柱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5,共10页
窄煤柱护巷可有效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改善采掘接替关系,但施工维护难度大,尤其是在采空区积水且矿井瓦斯含量较高的条件下,煤柱稳定性控制显得更为重要。基于石泉煤矿30108工作面沿空巷道掘进及支护的工程背景,结合钻孔可视化探测技术... 窄煤柱护巷可有效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改善采掘接替关系,但施工维护难度大,尤其是在采空区积水且矿井瓦斯含量较高的条件下,煤柱稳定性控制显得更为重要。基于石泉煤矿30108工作面沿空巷道掘进及支护的工程背景,结合钻孔可视化探测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MATLAB图像处理的钻孔裂隙定量表征方法。综合浸水煤柱力学模型和数值模拟,确定了合理煤柱宽度,提出了采空区疏水及“锚索网梁+窄煤柱侧索梁补强+窄煤柱侧注浆加固”的巷道高强非对称支护方案,并进行了工业性实践。研究结果表明:钻孔截面中裂隙面积占比随钻孔深度增加呈负对数减小趋势,煤柱宽度为10.00 m时正常区段及含瓦斯抽采钻孔区段的煤柱内部均存在较大范围的弹性区,具备较强的承载能力;相应支护方案控制效果较好,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水煤柱 钻孔裂隙定量表征 煤柱稳定性 高强非对称支护 工业性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性损伤膨胀土三轴加载下的裂隙形态及力学表征 被引量:8
6
作者 程明书 汪时机 +2 位作者 毛新 陈正汉 江胜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73-78,共6页
基于Kachanov连续损伤变量及Fredlund非饱和土有效应力理论,提出了结构性损伤膨胀土的强度表征方法。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阳膨胀土为研究对象,利用改进型非饱和土三轴仪对不同损伤程度的三组15个重塑试样进行控制净围压分别为50,100,15... 基于Kachanov连续损伤变量及Fredlund非饱和土有效应力理论,提出了结构性损伤膨胀土的强度表征方法。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阳膨胀土为研究对象,利用改进型非饱和土三轴仪对不同损伤程度的三组15个重塑试样进行控制净围压分别为50,100,150 k Pa的三轴压缩试验,定量分析荷载作用下初始孔洞损伤基元及裂隙演化形式对膨胀土力学特性的影响。实验表明:考虑结构性及损伤的非饱和土力学表征能够很好地描述土体的力学行为;孔洞损伤对膨胀土强度没有一致的强化或弱化效果,而裂隙发育形态、演化形式对土体结构及强度起主导作用;围压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裂隙的开展,通过裂隙面咬合产生强度。根据破坏机制将该力学关系表示为裂隙发育及残余强度两个阶段,线性硬化破坏、弹塑性破坏、脆塑性破坏、线性软化破坏四种破坏模式。研究可为揭示膨胀土边坡破坏的力学机制及预测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损伤 结构性 裂隙 力学表征 抗剪强度 三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地质聚合物胶凝体系激发特性的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白二雷 许金余 +1 位作者 周龙飞 马舒宁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5-67,共3页
为研究不同温度条件对地质聚合物胶凝体系激发反应特性的影响,选取矿渣和粉煤灰作为原材料制备了水胶比为0.31的地聚物胶凝体系,设计了不同温度的碱性反应溶液(10-90℃)和不同的养护温度(10-90℃),以此来分析温度对胶凝体系制... 为研究不同温度条件对地质聚合物胶凝体系激发反应特性的影响,选取矿渣和粉煤灰作为原材料制备了水胶比为0.31的地聚物胶凝体系,设计了不同温度的碱性反应溶液(10-90℃)和不同的养护温度(10-90℃),以此来分析温度对胶凝体系制备过程中的流变性能的影响和早期(24h)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矿渣粉煤灰胶凝体系的流变性能和24h抗折、抗压强度与温度密切相关,随温度的升高,其流变性能和24h抗折、抗压强度都是先增大后减小,流变性能的最佳温度在50℃左右,而强度的最佳温度则在6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聚合物 矿渣 粉煤灰 温度 流变性能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土损伤变量不同表征方法评价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程明书 汪时机 +3 位作者 张雅倩 李贤 江胜华 陈正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892-2898,共7页
裂隙性是膨胀土的重要结构特征,裂隙损伤对膨胀土的变形、强度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岩土体损伤演化理论是当前研究的前沿课题,选择合理的损伤变量决定着损伤模型的正确性。为评价几种损伤变量表征方法的合理性,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 裂隙性是膨胀土的重要结构特征,裂隙损伤对膨胀土的变形、强度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岩土体损伤演化理论是当前研究的前沿课题,选择合理的损伤变量决定着损伤模型的正确性。为评价几种损伤变量表征方法的合理性,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引水渠坡的膨胀土为试验研究对象,通过控制净围压和吸力分别为100、50 k Pa下的CT-三轴剪切试验,定量研究了分别基于承载面积、CT数的均值ME和方差SD的损伤变量表征方法的合理性。研究发现,损伤面积相同而损伤部位不同的试样偏应力-应变曲线和强度基本一致;损伤面积和SD可以作为损伤变量表征参数,而ME不适合用来表征膨胀土的损伤变量,虽然ME可以很好地用来定义岩石的损伤变量。试验研究结果可以为建立考虑损伤的膨胀土强度理论和本构模型中损伤变量的选择、定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变量 表征 评价 抗剪强度 CT-三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波氮化硅纤维的综合性能评价表征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娟 周明星 +2 位作者 张敬义 周军 张大海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2-75,94,共5页
系统研究了氮化硅纤维的基本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并且探究了各性能的测试方法。结果表明,氮化硅纤维在1 500℃的高温强度保留率达到50%以上,介电常数为6.0左右,说明氮化硅纤维可以作为透波材料在苛刻的高温环境下长时使用。
关键词 氮化硅纤维 评价表征 力学强度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骨修复材料的共沉淀法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被引量:61
10
作者 张利 李玉宝 +4 位作者 魏杰 左奕 韩纪梅 吴兰 王学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1-444,共4页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骨修复材料,并采用 TEM、IR、XRD、TGA 及万能材料试验机等手段对材料进行分析表征,还通过对材料的燃烧试验研究了复合材料中两相间的分散均匀性。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的羟基磷灰石为类似...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骨修复材料,并采用 TEM、IR、XRD、TGA 及万能材料试验机等手段对材料进行分析表征,还通过对材料的燃烧试验研究了复合材料中两相间的分散均匀性。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的羟基磷灰石为类似于自然骨矿物相的弱结晶含碳酸纳米晶体,并均匀分散于有机相壳聚糖中;复合后壳聚糖在 1655cm-1的酰胺Ⅰ谱带和 1599cm-1 的—NH2 吸收峰均向低波数方向移动,暗示复合材料中两相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较之两种单组分材料有明显的改善,当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重量比为 70/30 时,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最高,达120MPa左右,可满足骨组织修复与替代材料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壳聚糖 复合材料 共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光催化水泥基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俊杰 刘海龙 +4 位作者 杨广磊 张丽娜 姜葱葱 程新 王丹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369-3376,共8页
光催化剂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分散性问题一直是制约光催化水泥基材料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在水泥基材料成型过程中加入铋系光催化前驱体溶液实现原位光催化水泥基材料的合成,提高光催化剂在水泥基体中的分散性,赋予水泥基材料光催... 光催化剂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分散性问题一直是制约光催化水泥基材料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在水泥基材料成型过程中加入铋系光催化前驱体溶液实现原位光催化水泥基材料的合成,提高光催化剂在水泥基体中的分散性,赋予水泥基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同时改善水泥基体抗压强度。通过扫描电镜和EDS能谱对光催化水泥基材料微观结构和成分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光催化水泥基材料对罗丹明B的降解效率最高可达91.64%,对氮氧化物的降解效率最高可达到15.03%,早期机械强度提升约10%。光催化剂在水泥基体中分散更加均匀,同时水泥基体致密度提高。本文揭示了原位光催化水泥基材料的光催化性能与机械性能的提升机制,为其他功能性水泥基材料的制备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光催化 BiOX 水泥 微观结构表征 机械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鲢鱼卵中低分子CPIs的纯化鉴定及改善鱼糜凝胶强度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玲 蒋然然 +5 位作者 彭海鑫 李艳芳 任阳阳 肖安蓬 陈海 李树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37-42,共6页
通过比较鲢鱼卵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cysteine proteinase inhibitors,CPIs)粗提过程中的比活力(Azocasein法),确定其最佳粗提条件为:以含0.1 mmol/L苯甲基磺酰氟(phenylmethanesulfonyl fluoride,PMSF)的20 mmol/L磷酸盐缓冲液(pH 6... 通过比较鲢鱼卵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cysteine proteinase inhibitors,CPIs)粗提过程中的比活力(Azocasein法),确定其最佳粗提条件为:以含0.1 mmol/L苯甲基磺酰氟(phenylmethanesulfonyl fluoride,PMSF)的20 mmol/L磷酸盐缓冲液(pH 6.0)作为匀浆缓冲液,并于30℃对匀浆样进行pH 3.0酸处理10 min,然后碱回调至pH 8.0,CPIs纯度提高了15.54倍。进一步经SP Sepharose Fast Flow阳离子层析验证表明,与pH 4.0相比,pH 3.0酸处理能高效除去活性峰Ⅱ中的酸碱及热不稳定杂蛋白,使CPIs比活力提高了48.22倍。采用Sephacryl S-200分子筛层析,获得部分纯化的低分子CPIs组分Ⅱ-b和Ⅱ-c,比活力和纯化倍数分别为1 098.59 U/mg、312.10倍和1 769.23 U/mg、502.62倍。电泳分析表明,明胶底物-SDS-反相酶谱法无法鉴定Ⅱ-b和Ⅱ-c的抑制活性;而与木瓜蛋白酶在适宜条件下反应后进行的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则初步鉴定Ⅱ-b和Ⅱ-c中均含有至少7 kD和10 kD两种低分子CPIs。最后经质构分析表明,Ⅱ-b和Ⅱ-c以5 U/g添加入鲢鱼鱼糜时,均能够极显著提高鲢鱼鱼糜凝胶强度(48.77%和55.55%),抑制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鱼卵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 纯化 鉴定 鱼糜凝胶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纳米结构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变形机制 被引量:7
13
作者 曲绍兴 周昊飞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38-375,共38页
"纳米结构"化是金属及其合金材料获得优异力学性能的有效途径.纳米结构金属材料表面或内部的缺陷,包括晶界、位错、孪晶、孔洞、裂纹、第二相等,其形核、演化及互相作用对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具有重要影响.该文综述了与上述科学... "纳米结构"化是金属及其合金材料获得优异力学性能的有效途径.纳米结构金属材料表面或内部的缺陷,包括晶界、位错、孪晶、孔洞、裂纹、第二相等,其形核、演化及互相作用对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具有重要影响.该文综述了与上述科学问题相关的新型纳米结构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表征及力学性能测试、强韧化机制计算模拟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急需从微观尺度上就新型纳米结构金属材料的特征力学行为和关键变形机制开展深入、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结构 金属材料 结构表征 力学性能测试 强韧性能 计算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酸钡膜的制备、结构及结合强度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新华 赵晓云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3-146,共4页
采用微弧氧化在钛合金表面制备BaTiO3膜。讨论电解液组分、反应时间及电压对BaTiO3膜形态和相组成的影响,并评价BaTiO3膜的结合强度。结果表明,BaTiO3的生成量随电解液浓度和氧化时间的增大而增加;其表面形貌也受电解液浓度、电压和氧... 采用微弧氧化在钛合金表面制备BaTiO3膜。讨论电解液组分、反应时间及电压对BaTiO3膜形态和相组成的影响,并评价BaTiO3膜的结合强度。结果表明,BaTiO3的生成量随电解液浓度和氧化时间的增大而增加;其表面形貌也受电解液浓度、电压和氧化时间的影响;电压降低,膜层的结合强度有增大的趋势。电压为80 V时,结合强度可达36.4 MPa,优于一般等离子喷涂技术获得的膜层结合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钡膜 制备 结构 结合强度 微弧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复合改性淀粉的制备及其表面施胶性能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光华 王卓妮 李慧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9-22,共4页
采用醋酸乙烯酯、丙烯腈对氧化玉米淀粉进行化学改性,制得氧化乙酰氰乙基淀粉(即多元复合改性淀粉);研究了醋酸乙烯酯和丙烯腈的用量及配比对氧化乙酰氰乙基淀粉性能的影响;采用IR、SEM对氧化乙酰氰乙基淀粉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其进... 采用醋酸乙烯酯、丙烯腈对氧化玉米淀粉进行化学改性,制得氧化乙酰氰乙基淀粉(即多元复合改性淀粉);研究了醋酸乙烯酯和丙烯腈的用量及配比对氧化乙酰氰乙基淀粉性能的影响;采用IR、SEM对氧化乙酰氰乙基淀粉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其进行了纸张表面施胶实验。实验表明,在以水为介质、反应体系pH值为9、反应温度30℃、醋酸乙烯酯和丙烯腈的总用量为6%(对氧化淀粉)、醋酸乙烯酯与丙烯腈的质量比分别为1:2、1:1和2:1时,得到的氧化乙酰氰乙基淀粉具有很好的表面施胶性能,与氧化淀粉相比,可显著提高纸张的表面强度、平滑度、耐折度和抗张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乙酰氰乙基淀粉 结构表征 表面施胶 表面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照法制备高熔体强度聚丙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圣飞 黄轲 +2 位作者 张荣 刘清亭 陈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0-185,共6页
通过辐照法制备高熔体强度聚丙烯(HMSPP)具有操作简便、快捷、效率高、无污染、节能环保、性能稳定等特点。HMSPP与通用聚丙烯(PP)相比具有更高的熔体强度、更宽的加工温度范围以及更优秀的力学性能,因此聚丙烯的应用范围得到拓展,应用... 通过辐照法制备高熔体强度聚丙烯(HMSPP)具有操作简便、快捷、效率高、无污染、节能环保、性能稳定等特点。HMSPP与通用聚丙烯(PP)相比具有更高的熔体强度、更宽的加工温度范围以及更优秀的力学性能,因此聚丙烯的应用范围得到拓展,应用前景更加广阔。文中通过比较不同射线辐照制备HMSPP的方法的优缺点和熔体强度的表征方法两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辐照法制备高熔体强度聚丙烯的研究进展以及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熔体强度 聚丙烯 辐照改性 表征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磁性纳米材料磁稀释体系磁化强度表征的新方法
17
作者 秦淑琪 李锡恩 +2 位作者 杨声 杨武 高锦章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8-70,共3页
研究了强磁性纳米材料磁化强度的表征方法,采用永久磁矩和未偶电子为零的无磁性物质作为磁稀释体系,将纳米材料的强磁性稀释后,用Gouy磁天平表征了强磁性纳米材料NiFe2O4磁化强度,探讨了纳米材料粒径与磁稀释体系磁化强度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粒径 磁化强度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离子强度对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结构性质及分离的影响(英文)
18
作者 王玲玲 黄雅琪 +2 位作者 张学芳 曲剑波 刘建国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95-902,共8页
本文运用现代分析手段系统考察了溶液离子强度对菠菜来源光系统Ⅰ(PSⅠ)和光系统(PSⅡ)结构性质的影响,研究的结构性质包括:低温荧光光谱、放(耗)氧活性、聚集尺寸、聚集形貌、Zeta电位和热稳定性等.结果表明,溶液离子强度对PSⅠ和PSⅡ... 本文运用现代分析手段系统考察了溶液离子强度对菠菜来源光系统Ⅰ(PSⅠ)和光系统(PSⅡ)结构性质的影响,研究的结构性质包括:低温荧光光谱、放(耗)氧活性、聚集尺寸、聚集形貌、Zeta电位和热稳定性等.结果表明,溶液离子强度对PSⅠ和PSⅡ的放(耗)氧活性、聚集尺寸和热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此外,根据测试结果的分析得知,"筛分效应"在光系统Ⅰ的超滤分离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系统Ⅰ 光系统Ⅱ 离子强度 表征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膜的力学测试技术 被引量:41
19
作者 陈隆庆 赵明暤 张统一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13-429,共17页
对薄膜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
关键词 薄膜 力学性能 残余应力 弹性模量 强度 硬度 纳米压痕 压痕断裂法 微悬臂梁 鼓膜试验 ME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麻粉体对PVDF膜的改性研究
20
作者 钟智丽 张江范 吴艳玲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13,共5页
采用汉麻粉体与PVDF共混的方法对PVDF膜进行改性,测试共混膜的微观结构和热学性能、力学性能以及与碳纤维布之间的层间剥离强度等性能,并研究汉麻粉体含量对于共混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汉麻粉体质量分数的增加,共混膜表面光... 采用汉麻粉体与PVDF共混的方法对PVDF膜进行改性,测试共混膜的微观结构和热学性能、力学性能以及与碳纤维布之间的层间剥离强度等性能,并研究汉麻粉体含量对于共混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汉麻粉体质量分数的增加,共混膜表面光洁度降低,断面结构越发不规整,密度及厚度增大,共混膜变得易碎,而力学性能大幅下降;随着汉麻粉体质量分数的增加,共混膜与碳纤维布/木质复合材料之间的层间剥离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汉麻粉体质量分数为6%时,层间剥离强度达到最大值0.36N/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麻粉体 聚偏氟乙烯膜 共混膜 改性 表征 层间剥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