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4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ermination of constituents of essential oil from Angelica sinensis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被引量:13
1
作者 吴名剑 孙贤军 +3 位作者 戴云辉 郭方遒 黄兰芳 梁逸曾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5年第4期430-436,共7页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coupled with chemometric resolution upon two- dimensional data was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constituents of essential oils of Angelica sinensis. Constituents in essential oil...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coupled with chemometric resolution upon two- dimensional data was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constituents of essential oils of Angelica sinensis. Constituents in essential oils of Angelica sinensis root were identified by GC-MS with the help of subwindow factor analysis (SFA) method resolving two-dimensional original data into mass spectra and chromatograms. 76 of 97 separated constituents in essential oil of Angelica sinensis root were identified and quantified, and they account for about 91.36% of the total cont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ligustilide, butylene phthalide, 2-methoxy-4-vinylphenol, carvacrol, allo-ocimene,2,6,6-trimethylbicyclo-[3,1,1]hept-2-ene are the main constituents in essential oil of Angelica sinensis ro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elica sinensis CHEMOMETRICS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subwindow factor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Angelica sinensis on longitudinal bone growth rate in adolescent female rats
2
作者 Hai-ling GUO Donghun LEE +6 位作者 Young-Sik KIM Jung-bin SONG Hyun Soo KIM Hyun Jung LEE Sung Hyun LEE Juyeon PARK Hocheol KIM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03-103,共1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sinensis on longitudinal bone growth rate in adolescent female rats.METHODS A.sinensis was extracted with 30% EtOH for 3h at 90℃in a reflux apparatus.Female Sprague-Dawley ra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sinensis on longitudinal bone growth rate in adolescent female rats.METHODS A.sinensis was extracted with 30% EtOH for 3h at 90℃in a reflux apparatus.Female Sprague-Dawley rats(33d-old)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control(vehicle),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20μg·kg-1·d-1),and A.sinensis(300mg·kg-1·d-1).A.sinensis extracts or vehicle was administered orally twice daily for 4d.Longitudinal bone growth rate in newly synthesized bone was observed using tetracycline labeling(20mg·kg-1,intraperitoneally).RESULTS A.sinensi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longitudinal bone growth rate in adolescent female rats at 300mg·kg-1(6.1%,357.34±32.67μm·d-1)compared to control group(336.80±14.47μm·d-1).CONCLUSION A.sinensis extrac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longitudinal bone growth rate and growth plate height in adolescent female rats.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sinensis could be helpful for increasing bone growth rate in children who have growth retar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elica sinensis longitudinal BONE GROWTH RATE h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antidepression constituents from Angelica Sinensis Radix contrubuting to Xiaoyaosan
3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120-121,共2页
Aim The study focused on identification and antidepression active verification of constituents from An- gelica Sinensis Radix contrubuting to Xiaoyaosan based on UPLC-PDA guided isolation technique. Methods The UPLC-P... Aim The study focused on identification and antidepression active verification of constituents from An- gelica Sinensis Radix contrubuting to Xiaoyaosan based on UPLC-PDA guided isolation technique. Methods The UPLC-PDA chromatogram of Xiaoyaosan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Angelica Sinensis Radix. The relative retention time of each peak and the Uhraviolet spectra providing by PDA were used in the analyses. Constituents were isola- ted from Angelica Sinensis Radix under the guidance of UPLC-PDA investigation. Structures of the isolates were elu- cidated by NMR techniques. Anti-depression effect was evaluated on glutamate-induced neurons. Results Five marker peaks of Xiaoyaosan fingerprint were belong to Angelica Sinensis Radix, and they were determined as conife- ryl ferulate( I), E-butylidenephthalide ( II), ligustilide (III), Z-butylidenephthalide ( IV ), 14-Acetoxy-12-sene- cioyloxytetradeca-2E,8E,10E-trien-4,6-diyn-l-ol(V). Compound V was isolated from the plants of Umbelliferae for the first time. Treatment with compound I, III, IV can protect PC12 and SH-SY5Y cell from glutamate-induced cytotoxicity. Antidepression bioactivity of compound I was first investigated. Conclusion UPLC-PDA guided iso-lation technique was confirmed to be a rapid and accurate method to identify the main active constituents from An- gelica Sinensis Radix contrubuting to Xiaoyaos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aoyaosan angelica sinensis RADIX GUIDED ISOLATION antidepression UPLC-PDA ACTIVE constitu-en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苗末端损伤对移栽后当归幼苗根系形态建成与抗性生理的影响
4
作者 米永伟 龚成文 +1 位作者 邵武平 李媚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2-391,共10页
以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品种‘岷归2号’为实验材料,设置种苗末端切除1/2、1/3、1/4和不切根(CK)4个处理,比较末端损伤程度对移栽后幼苗根系形态、生物量分配、渗透调节物质及抗氧化酶的影响,研究当归幼苗根系形态建... 以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品种‘岷归2号’为实验材料,设置种苗末端切除1/2、1/3、1/4和不切根(CK)4个处理,比较末端损伤程度对移栽后幼苗根系形态、生物量分配、渗透调节物质及抗氧化酶的影响,研究当归幼苗根系形态建成和抗性生理应对种苗末端损伤的策略。结果显示,切根后幼苗的侧根发生位点上移,根系总长、总表面积、根尖数、根平均直径和生物量均显著增加,且随着损伤程度的加重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切根1/3时达到最大。切根显著增加了根系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提高了POD酶活性,加剧了膜脂过氧化程度,其中,切根1/3时可溶性糖含量和POD酶活性最高,切根1/2时脯氨酸和MDA含量最高。生长综合性能依次为切根1/3>1/4>1/2>CK。因此,当归种苗末端切除1/3时有利于幼苗的根形态建成,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相对较高,根系损伤对幼苗的伤害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根系损伤 根形态 渗透调节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黄芪药物作用于NF-κB通路的抗炎机制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亚荣 杜素芬 +3 位作者 赵信科 马文苑 田静 孟作环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6-70,I0014,共6页
当归-黄芪是中药方剂中常用的药对之一,药对使用有着明确的中医配伍意义,是具有较强代表性的药物组合之一。不仅可自成一方,还能作为临床基础药物组方配伍使用,故历来受到各医家的重视。当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当归与黄芪的药效组合在激发... 当归-黄芪是中药方剂中常用的药对之一,药对使用有着明确的中医配伍意义,是具有较强代表性的药物组合之一。不仅可自成一方,还能作为临床基础药物组方配伍使用,故历来受到各医家的重视。当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当归与黄芪的药效组合在激发造血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保护心脑血管、免疫系统调节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临床常用于血管病变、肿瘤患者免疫低下等方面的治疗。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相关信号通路所介导的炎症因子在疾病的形成与发展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研究显示中药单体及单药可通过NF-κB信号通路介导减少炎症反应,包括调控白介素(interleukin, IL)家族、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d-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基质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s)家族等因子的表达,起到抗炎抑制细胞黏附、增殖的作用。鉴于此,对当归-黄芪药理、功效及对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进行综述,以为今后临床应用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黄芪 核转录因子-ΚB 炎症因子 抗炎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痹证组方的铺灸疗法合针刺在消渴病痹证中的应用
6
作者 郭良玉 郑新颖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3-167,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痹证组方加黄芪、当归的铺灸疗法结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消渴病痹证的作用机制。方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9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Ⅱ组以及Ⅲ组每组33例,Ⅰ组予以基础治疗,Ⅱ组于Ⅰ组基础上予以针刺治疗,Ⅲ组于Ⅱ组... 目的探讨基于痹证组方加黄芪、当归的铺灸疗法结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消渴病痹证的作用机制。方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9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Ⅱ组以及Ⅲ组每组33例,Ⅰ组予以基础治疗,Ⅱ组于Ⅰ组基础上予以针刺治疗,Ⅲ组于Ⅱ组基础上结合基于痹证组方加黄芪、当归的铺灸疗法,治疗1周为1个疗程,3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3组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中医证候评分、神经传导速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人核转录因子p50(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 p50,NF-κB-p50)、人核转录因子p65(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 p65,NF-κB-p65)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mRNA)表达水平,研究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Ⅲ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Ⅰ组、Ⅱ组,Ⅱ组高于Ⅰ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后,3组TCSS、中医主证、次证评分、外周血NF-κB-p50、NF-κB-p65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且Ⅲ组低于Ⅰ组、Ⅱ组,Ⅱ组低于Ⅰ组;3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值、血清SOD、TAOC水平均升高,且Ⅲ组高于Ⅰ组、Ⅱ组,Ⅱ组高于Ⅰ组(P<0.05)。结论基于痹证组方加黄芪、当归的铺灸疗法结合针刺有助于改善气虚血瘀型消渴病痹证患者神经及临床症状,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分析机制与其可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抑制NF-κB炎症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疗效显著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病痹证 痹证组方 气虚血瘀 针刺 黄芪 当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对连作当归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7
作者 方晴 陈垣 +2 位作者 郭凤霞 梁伟 姜小凤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149,共8页
针对当前当归连作土壤环境恶化问题,以传统翻耕20 cm为对照(CK),设置深翻40 cm(T1)、深松耕50 cm(T2)、深松耕60 cm(T3)3种耕作方式,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当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CK相比,T1、T2、T3处理能够... 针对当前当归连作土壤环境恶化问题,以传统翻耕20 cm为对照(CK),设置深翻40 cm(T1)、深松耕50 cm(T2)、深松耕60 cm(T3)3种耕作方式,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当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CK相比,T1、T2、T3处理能够有效降低0~60 cm土层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和含水量,其中T3处理0~20、20~40、40~60 cm土层土壤容重分别显著降低6.34%、12.28%和11.18%。(2)与CK相比,T1、T2、T3处理能降低土壤pH值,3个处理0~20 cm土层土壤pH值分别显著降低16.11%、9.45%和24.37%;T2处理0~20、20~40、40~6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显著增加3.11%、22.93%和60.51%,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3.39%、71.79%和46.44%。(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T2处理土壤质量最佳。(4)T2处理当归鲜产量、干产量、浸出物含量、阿魏酸含量、藁本内酯含量最高,较CK分别提高114.70%、110.05%、24.33%、14.44%、38.14%。综上可知,深翻及深松耕均能有效改善当归连作地耕层土壤质量,提高当归产量及品质,且以深松耕50 cm措施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当归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质量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酒类型和酒制方法对当归化学成分、抗凝血作用的影响
8
作者 王颖 邓雅依 +5 位作者 葛雪琪 朱慧 段煜 闫晓宁 蔡皓 裴科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43-1448,共6页
目的考察黄酒类型和酒制方法对当归化学成分、抗凝血作用的影响。方法分别以不同类型、年限的黄酒制备酒洗品和酒炙品,HPLC法测定色氨酸、绿原酸、香草酸、邻苯二甲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阿魏酸松柏酯、藁本内酯的含量... 目的考察黄酒类型和酒制方法对当归化学成分、抗凝血作用的影响。方法分别以不同类型、年限的黄酒制备酒洗品和酒炙品,HPLC法测定色氨酸、绿原酸、香草酸、邻苯二甲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阿魏酸松柏酯、藁本内酯的含量,检测家兔血浆PT、APTT、TT。结果酒炙品中酚酸、挥发性成分含量低于生品中(P<0.05),而酒洗品中无明显变化(洋川芎内酯I除外)(P>0.05);酒洗品中挥发性成分含量高于酒炙品中(P<0.05);与甜型黄酒炮制后比较,干型黄酒炮制后各成分含量升高(P<0.05)。与生品比较,3年半干型黄酒所制备的炮制品PT、APTT、TT延长(P<0.05,P<0.01)。结论黄酒最优类型为3年半干型。酒洗当归中阿魏酸、挥发性成分含量较高,活血化瘀效果可能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黄酒 类型 酒制方法 化学成分 抗凝血作用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灵芝对高血压治疗的药理学研究
9
作者 靳亚弟 艾对元 +1 位作者 赵可 贠建民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7-1147,共11页
为探索当归与灵芝复配药物对高血压的预防治疗作用及药理机制,使用网络药理学(Network Pharmacology)分析其作用通路,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和药效试验验证理论结果。结果表明,当归、灵芝中共含有90种活性成分,对应44个靶点;其中与高血压... 为探索当归与灵芝复配药物对高血压的预防治疗作用及药理机制,使用网络药理学(Network Pharmacology)分析其作用通路,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和药效试验验证理论结果。结果表明,当归、灵芝中共含有90种活性成分,对应44个靶点;其中与高血压相关的主要成分有β谷固醇、花侧柏烯、阿魏酸、藁本内酯和灵芝酸等。这些活性成分作用于核心靶点ESR1、PTGS2、PTGS1、CASP3、BCL2、ADRA2B和ADRA1A。调节雌激素受体、肾上腺素能信号转导、CGMP-PKG信号通路、血管平滑肌收缩、NF-κB信号通路。分子对接计算结果证明主要成分与关键靶点结合能力良好。药效学试验显示,当归∶灵芝为0∶1时,对DPPH·的清除效果最佳,清除率达到95.95%,半抑制浓度(IC_(50))为17.08µg·mL^(-1);配比为5∶1时,对OH·的清除效果最好,清除率达到50.49%,IC50为188.16µg·mL^(-1);配比为3∶1对O_(2)^(-·)的清除效果最优,清除率达到93.66%,IC50为0.0061µg·mL^(-1);配比为0∶1时,还原力为0.0894。当归∶灵芝为1∶1时,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抑制率达到66.67%。综上,当归与灵芝之间通过整体协同作用发挥降压的药理效应。本研究结果可为当归与灵芝复配药物预防治疗高血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当归 灵芝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酸甲酯处理对当归阿魏酸生物合成和JAZ基因家族表达的影响
10
作者 袁成晓 李勒松 +5 位作者 黄桂林 周品含 梁艳丽 杨生超 栗孟飞 赵艳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3-693,共11页
[目的]探究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对当归阿魏酸生物合成及茉莉酮酸酯ZIM结构域蛋白(JAZ)基因家族表达的影响,为探究当归中阿魏酸的生物合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当归幼苗为试验材料,使用100μmol/L的MeJA对当归幼苗进行处理,... [目的]探究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对当归阿魏酸生物合成及茉莉酮酸酯ZIM结构域蛋白(JAZ)基因家族表达的影响,为探究当归中阿魏酸的生物合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当归幼苗为试验材料,使用100μmol/L的MeJA对当归幼苗进行处理,并进行时间梯度(0、1.5、3.0、9.0和12.0 h)取样,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不同处理时间当归根、茎、叶中阿魏酸含量。从当归基因组中筛选JAZ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编码的AsJAZs蛋白进行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亚细胞定位预测等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sJAZs基因在MeJA处理后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在MeJA处理下当归根和茎中阿魏酸含量总体上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叶片中阿魏酸含量则呈上升趋势。从当归基因组中共筛选出11个JAZ基因家族成员(AsJAZ1~AsJAZ11),编码的氨基酸数量为136~586个,且大部分为碱性蛋白。通过亚细胞定位预测发现,除AsJAZ3蛋白定位于叶绿体外,其余蛋白定位于细胞核。11个AsJAZs蛋白被分为4个亚家族,共含有5个保守结构域,包括典型的tify结构域和jas_motif结构域,同亚家族的AsJAZs蛋白结构域组成较相似。外源MeJA处理后当归中11个AsJAZs基因在根、茎、叶中的相对表达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AsJAZ8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阿魏酸含量呈正相关。[结论]外源MeJA处理当归幼苗后,在一定时间内能影响当归根、茎、叶中阿魏酸的生物合成,且AsJAZs基因主要在茎和叶中对MeJA有响应,其中AsJAZ8基因可能是响应MeJA信号的关键转录调节基因,并参与调控阿魏酸的生物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阿魏酸 茉莉酸甲酯(MeJA) JAZ基因家族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复合微生物制剂对当归麻口病的田间防效
11
作者 韩爱民 张金奎 +1 位作者 李继平 马生彪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5-979,共5页
当归是重要中药材,甘肃是重要产区,但近年因轮作年限缩短致由线虫和多种真菌复合侵染所致的麻口病严重发生。本研究在甘肃省宕昌县的重病地测试有效成分为金龟子绿僵菌、哈茨木霉菌和球孢白僵菌的“保稼灵”与有效成分为枯草芽胞杆菌和... 当归是重要中药材,甘肃是重要产区,但近年因轮作年限缩短致由线虫和多种真菌复合侵染所致的麻口病严重发生。本研究在甘肃省宕昌县的重病地测试有效成分为金龟子绿僵菌、哈茨木霉菌和球孢白僵菌的“保稼灵”与有效成分为枯草芽胞杆菌和粉红粘帚霉菌的“粉钻”两种复合微生物制剂对该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在当归移栽时以该两种复合生防菌剂不同剂量穴施处理土壤均可显著促进当归生长和减轻麻口病的发生,但并非用量愈高,促生和防效愈好。在所测试的“保稼灵”三个用量中,以低剂量(75 kg/hm^(2))处理土壤时,防效和增产效果最好,分别为63.66%和54.84%;同样,在所测试的“粉钻”三个用量中,也以低剂量(37.5 kg/hm^(2))时的防效和增产效果最好,分别为45.78%和40.30%。但两种复合菌剂的用量分别提升到225和112.5 kg/hm^(2)时,特等归的比例均显著提高,分别达30%和33%。总之,不论剂量大小和使用何种监测指标,所测试的两种复合菌剂均对当归显示明显的促生作用和对麻口病的明显防效,建议今后在当归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麻口病 防治效果 促进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副产物对颗粒饲料的保护作用及其对鲫生长和缺氧应激的影响
12
作者 黄晓兰 王苗苗 +7 位作者 刘海静 杨奇慧 张会兰 陈厚宏 黎杰 徐静 陈岗富 李华涛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73-1187,共15页
本试验旨在以当归副产物(AP)作为鱼饲料的功能性原料,探讨其对颗粒饲料的保护作用,以及添加到饲料后对鲫生长和缺氧应激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1.0%、2.0%、4.0%、8.0%、16.0%和32.0%的AP,配制7种试验饲料,并制成1.5 mm... 本试验旨在以当归副产物(AP)作为鱼饲料的功能性原料,探讨其对颗粒饲料的保护作用,以及添加到饲料后对鲫生长和缺氧应激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1.0%、2.0%、4.0%、8.0%、16.0%和32.0%的AP,配制7种试验饲料,并制成1.5 mm的颗粒饲料。试验选择体重为(5.67±0.07)g的鲫420尾,随机分为7组,分别饲喂7种试验饲料,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16.0%的AP显著提高了颗粒饲料的水分含量(P<0.05);当AP的添加水平分别为4.0%~16.0%、1.0%~8.0%和8.0%~32.0%时,其硬度、粉化率和霉菌生长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当AP的添加水平分别为2.0%~8.0%、2.0%~8.0%、8.0%~16.0%、8.0%~32.0%、8.0%、2.0%~16.0%、1.0%~16.0%、8.0%~32.0%、2.0%~32.0%、4.0%~32.0%、2.0%~8.0%、8.0%、1.0%~32.0%和2.0%~32.0%时,鲫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缺氧持续时间(DT)、血液中的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鳃的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以及GSH含量显著提高(P<0.05);当AP的添加水平分别为8.0%~32.0%、1.0%~16.0%、8.0%、4.0%~8.0%、2.0%~32.0%、4.0%~16.0%、2.0%~32.0%和4.0%~32.0%时,鲫氧消耗率(OCR)、血液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和高铁血红蛋白含量以及鳃O-2、羟自由基和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此结果说明,AP能提高颗粒饲料的坚实度,对颗粒饲料具有防霉和保水的效果。饲料中添加AP提高了鲫的生长性能、耐缺氧能力以及鳃和红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基于WGR的折线回归分析显示,AP在鲫饲料中的适宜添加水平为8.08%,最高添加水平为23.07%。基于DT和OCR的折线回归分析显示,AP提高鲫耐缺氧能力的适宜添加水平分别为7.62%和7.85%。综上所述,AP对颗粒饲料有保护作用,并能改善鲫的生长和耐缺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副产物 颗粒饲料 生长 耐缺氧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端午当归基源鉴定与大芦山当归质量初探
13
作者 林炳霜 王老二 +3 位作者 陈兴乐 胡蓉 赵芳 李剑美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89-96,共8页
研究旨在明确端午药市中药材当归的基源,并评估大芦山当归的药材质量。广泛收集各地以当归命名的药材样本,采用DNA条形码技术进行基源鉴定。依据《中国药典》标准,测定药材样品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浸出物含量;运用高效液相... 研究旨在明确端午药市中药材当归的基源,并评估大芦山当归的药材质量。广泛收集各地以当归命名的药材样本,采用DNA条形码技术进行基源鉴定。依据《中国药典》标准,测定药材样品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浸出物含量;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魏酸含量,并通过索氏提取法测定挥发油含量,以全面评估药材质量。共收集到9种名为当归的药材,通过DNA条形码比对,确认普洱端午药市中的当归药材主要来自伞形科植物,包括藁本、长茎藁本、紫花前胡、滇芹等不同种类。产自普洱的大芦山当归(藁本属藁本)在药材质量上表现优异,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要求,尤其是挥发油含量高达8.47%,远超药典规定的标准。本研究通过科学的基源鉴定和药材质量分析,揭示了端午药市中当归药材的基源现状,并确认了大芦山当归作为高质量药材的地位。这一发现为规范端午药市药材使用、保障药材质量提供重要依据,也为后续的药材开发和利用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 端午 当归 混伪品 DNA鉴定 药材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西南部高寒阴湿区当归-甘蓝轮作栽培技术规程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春 师立伟 +3 位作者 王琼 魏国军 张迎芳 焦旭升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88-192,共5页
当归连作是当归土传病害严重、当归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与不同作物轮作是缓解连作障碍的主要渠道,与常规的轮作模式相比,当归-甘蓝轮作栽培模式在打破连作障碍的同时可以稳定种植户收益。本文从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当归栽培... 当归连作是当归土传病害严重、当归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与不同作物轮作是缓解连作障碍的主要渠道,与常规的轮作模式相比,当归-甘蓝轮作栽培模式在打破连作障碍的同时可以稳定种植户收益。本文从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当归栽培技术要点、轮作模式茬口、甘蓝栽培技术要点等方面总结制定了当归-甘蓝轮作栽培技术规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甘蓝 轮作 高寒阴湿区 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的当归化学成分鉴定及活血作用机制
15
作者 焦文星 魏江霞 +3 位作者 郭晶晶 杨志军 杨锡仓 杨秀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6,共10页
目的研究当归的化学成分及其活血作用机制。方法UPLC-Q-TOF-MS鉴定化学成分;观察大鼠证侯学和心脏病理切片变化;检测血液动力学指标和蛋白质组学。结果当归共鉴定出270个化合物;给药后,大鼠弓背、耸毛,蜷缩少动,爪尾部紫暗,耳缘及鼻唇发... 目的研究当归的化学成分及其活血作用机制。方法UPLC-Q-TOF-MS鉴定化学成分;观察大鼠证侯学和心脏病理切片变化;检测血液动力学指标和蛋白质组学。结果当归共鉴定出270个化合物;给药后,大鼠弓背、耸毛,蜷缩少动,爪尾部紫暗,耳缘及鼻唇发白,饮水、进食量减少,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等证候有很大改善;心肌纤维排列轻度紊乱,较模型组紧密,心肌纤维较窄,接近正常,周围可见轻度水肿、渗出,炎性细胞浸润;颈总动脉收缩压明显降低、左心室收缩压明显升高(P<0.05)。共筛选出62个差异蛋白,GO功能集中在细胞外基质、细胞骨架蛋白结合和蛋白水解的负调节等,KEGG通路富集在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白细胞经内皮细胞迁移及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等。结论当归可能是通过蛋白的表达,调控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及血管平滑肌收缩等信号通路达到补血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化学成分 蛋白质组学 急性血瘀证 活血作用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发酵当归咖啡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活性分析
16
作者 王焯 於莉军 +3 位作者 陈云兰 林珊 刘丽 杨瑞娟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9-118,共10页
以当归、咖啡为原料经自然发酵制备当归咖啡饮品,以感官评分与总多糖含量计算的综合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当归咖啡发酵工艺,并分析其风味物质、理化性质及体外活性。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浸提物添加量155... 以当归、咖啡为原料经自然发酵制备当归咖啡饮品,以感官评分与总多糖含量计算的综合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当归咖啡发酵工艺,并分析其风味物质、理化性质及体外活性。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浸提物添加量155 mL、料液比1∶15(g/mL)、发酵时间2.4 d、发酵温度34.2℃。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当归咖啡味道醇厚,有当归清香,综合评分为0.877,其氨基酸、总多酚、黄酮、咖啡碱、总多糖含量分别为空白发酵样品的1.04、1.45、1.18、1.34、1.52倍;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α-淀粉酶酶活性的IC50均低于空白发酵样品,表明自然发酵当归风味咖啡具有较多的活性物质、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和降血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 当归 自然发酵 体外活性 电子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肉桂醇脱氢酶AsCAD功能鉴定及表达分析
17
作者 向春繁 李勒松 +4 位作者 王娟 梁艳丽 杨生超 栗孟飞 赵艳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5-308,共14页
【目的】探究当归中木质素合成关键肉桂醇脱氢酶的催化活性及表达特性,为解决当归抽薹后根部木质化问题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方法】以非木质化根(UBP)和木质化根(BP)为实验材料,基于转录组数据挖掘候选肉桂醇脱氢酶基因;克隆A... 【目的】探究当归中木质素合成关键肉桂醇脱氢酶的催化活性及表达特性,为解决当归抽薹后根部木质化问题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方法】以非木质化根(UBP)和木质化根(BP)为实验材料,基于转录组数据挖掘候选肉桂醇脱氢酶基因;克隆AsCADs基因的全长CDS,构建pET-28a-AsCADs原核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E.coli)BL21(DE3),并诱导重组蛋白表达及体外酶活测定;生物信息学分析具有活性的CAD蛋白序列;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木质化和非木质化根部进行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结果】共鉴定出30个AsCADs基因,其中挖掘并克隆到3个肉桂醇脱氢酶基因AsCAD1、AsCAD4和AsCAD24,均包含2个Zn^(2+)结合位点和1个NAD(H)辅酶结合位点。体外酶活测定发现AsCAD1能催化松柏醛和咖啡醛还原为相应的醇,AsCAD4和AsCAD24能催化对羟基肉桂醛、松柏醛、咖啡醛和芥子醛还原为相应的醇。AsCAD1、AsCAD4和AsCAD24开放阅读框为1083 bp,编码360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p I)为6.1和5.52,AsCAD1为疏水性蛋白,AsCAD4和AsCAD24为亲水性蛋白,均不含跨膜结构和信号肽,亚细胞定位均定位在细胞质中。RT-q PCR结果显示AsCAD1在非木质化根(UBP)中的表达量高,而AsCAD4和AsCAD24在木质化根(BP)中的表达量高。【结论】成功克隆了AsCAD1、AsCAD4和AsCAD24基因,原核表达后蛋白均具有催化活性,其相对表达水平在木质化与非木质化根中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木质化 肉桂醇脱氢酶 原核表达 体外酶活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MYB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18
作者 李勒松 李朝会 +4 位作者 王娟 梁艳丽 杨生超 栗孟飞 赵艳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0-963,共14页
【目的】鉴定药用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MYB(v-myb avian myeloblastosis viral oncogene homolog)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研究其转录组表达模式,筛选可能参与当归中黄酮合成的MYB转录因子。【方法】基于当归全基因组对当归中的MYB家... 【目的】鉴定药用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MYB(v-myb avian myeloblastosis viral oncogene homolog)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研究其转录组表达模式,筛选可能参与当归中黄酮合成的MYB转录因子。【方法】基于当归全基因组对当归中的MYB家族转录因子进行鉴定和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153个MYB家族转录因子进行深入探究,包括蛋白理化性质分析、系统进化发育分析、基因结构解析、保守基序鉴定、保守结构域识别、染色体定位、共线性分析以及顺式作用元件鉴定,并对转录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筛选出在当归中可能参与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候选MYB家族成员。【结果】当归全基因组水平共鉴定到153个MYB转录因子,其中1R-MYB亚族有21个,2R-MYB亚族有130个,不含3R-MYB亚族,4R-MYB亚族有2个。153个转录因子的氨基酸长度为179~451 aa,相对分子质量为20.0~50.1 kDa,均为亲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绝大多数MYB蛋白呈现典型的核定位特征,其中仅发现1条MYB表现出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双重定位特征;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与拟南芥MYB聚集同一分支上的转录因子基因结构类似;顺式作用元件预测,发现MYB启动子上具有多种参与生长发育、激素调控以及逆境胁迫的元件。转录组MYB转录因子的表达模式分析发现,153个MYB中有121个转录因子在当归根和叶不同部位存在差异表达。此外,利用系统进化分析筛选出9个可能参与当归黄酮生物合成的候选MYB转录因子,选择其中4个转录因子的编码基因进行基因荧光定量,结果与转录组数据一致。【结论】基于当归全基因组数据鉴定到153个MYB转录因子,其中包含21个1R-MYB亚族成员,130个2R-MYB亚族成员,2个4R-MYB亚族成员,不包含3R-MYB亚族。RT-qPCR结果表明,AsMYB34、AsMYB79、AsMYB96和AsMYB127可能参与当归中黄酮醇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MYB转录因子 全基因组鉴定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当归油微囊的制备工艺及其质量评价
19
作者 马庆博 高嘉雯 +4 位作者 朱旭江 姚世霞 刘竞 于亚娟 石晶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1,I0026-I0028,共8页
目的研究当归油微囊的制备,筛选出最佳的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以明胶和阿拉伯胶液为囊材,通过复凝聚法制备当归挥发油微囊,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并进行验证,通过外观、显微、电镜、粒径... 目的研究当归油微囊的制备,筛选出最佳的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以明胶和阿拉伯胶液为囊材,通过复凝聚法制备当归挥发油微囊,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并进行验证,通过外观、显微、电镜、粒径等多方面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明胶液浓度3%,阿拉伯胶液浓度1%,挥发油与囊材比例30%,复凝聚反应pH值为4.2,成囊温度40℃,搅拌速度为600 r·min^(-1),加入固化剂5 mL,固化30 min时包封率最高为85.62%,以最优工艺制成的微囊质量良好。结论以最优工艺制得的当归油微囊粒径均匀,工艺稳定,包封率好,且该方法操作简便,为当归挥发油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挥发油 微囊 复凝聚法 响应面法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黄芪超滤物介导Jagged1/Notch1通路抑制成纤维细胞转分化抗放射性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20
作者 李雯 蒋虎刚 +3 位作者 王新强 李应东 刘凯 赵信科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9-215,共7页
目的:基于Jagged1/Notch1通路,研究当归黄芪超滤物(radix angelica sinensis and astragalus mongholicus extract,RAS-AM)抑制成纤维细胞转分化(cardiac fibroblast-myofibroblast transformation,CMT)抗放射性心肌纤维化(radiationind... 目的:基于Jagged1/Notch1通路,研究当归黄芪超滤物(radix angelica sinensis and astragalus mongholicus extract,RAS-AM)抑制成纤维细胞转分化(cardiac fibroblast-myofibroblast transformation,CMT)抗放射性心肌纤维化(radiationinduced myocardial fibrosis,RIMF)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盐酸贝那普利组、RAS-AM低剂量组、RAS-AM中剂量组、RAS-AM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高能射线诱导建立RIMF模型。空白组、模型组无菌蒸馏水灌胃,其余各组给药干预4周:盐酸贝那普利组(1.0 mg·kg^(-1)·d^(-1))、RAS-AM低剂量组(150 mg·kg^(-1)·d^(-1))、RAS-AM中剂量组(300 mg·kg^(-1)·d^(-1))、RAS-AM高剂量组(600 mg·kg^(-1)·d^(-1))。观察大鼠一般情况,采用电镜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纤维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CMT相关蛋白Vimentin、α-SMA的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cTnI、ST2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Jagged1、Notch1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均有精神萎靡、厌食、稀便等症状;心肌部分肌原纤维排列紊乱,肌原纤维溶解、断裂,部分Z线结构异常,线粒体排列紊乱、线粒体膜破裂、线粒体部分嵴结构断裂或消失,心肌大量胶原纤维增生、沉积,纤维化面积明显增加(P<0.01);心肌组织Vimentin、α-SMA蛋白表达升高(P<0.05),Jagged1、Notch1蛋白表达降低(P<0.05);血清IL-6、TNF-α、cTnI、ST2等炎症因子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RAS-AM各剂量组及盐酸贝那普利组一般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心肌超微结构病理变化有所改善,心肌纤维化有所减轻;胶原纤维面积明显减少(P<0.01);心肌组织Vimentin、α-SMA蛋白表达降低(P<0.05),Jagged1、Notch1表达升高(P<0.05);血清IL-6、TNF-α、cTnI、ST2等炎症因子表达降低(P<0.05)。结论:RAS-AM可能通过干预Jagged1/Notch1通路抑制CMT而减轻RIMF,但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黄芪超滤物 Jagged1/Notch1通路 成纤维细胞转分化 放射性心肌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