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灌注榄香烯(elemene)治疗恶性脑肿瘤 被引量:11
1
作者 谭平国 钟伟健 +3 位作者 蔡望青 钟志光 林吉惠 陈由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82-684,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灌注榄香烯治疗恶性脑肿瘤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我院1996年1月~1998年11月间,采用持续灌注榄香烯化疗23例恶性脑肿瘤患者的疗效。恶性胶质瘤13例,脑转移瘤10例。榄香烯400~800mg/d,6~12g/疗程,2~3个疗程,每... 目的:探讨持续灌注榄香烯治疗恶性脑肿瘤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我院1996年1月~1998年11月间,采用持续灌注榄香烯化疗23例恶性脑肿瘤患者的疗效。恶性胶质瘤13例,脑转移瘤10例。榄香烯400~800mg/d,6~12g/疗程,2~3个疗程,每疗程间隔1~1.5个月。经皮颈内动脉穿刺插管,或经皮锁骨下静脉或肘正中静脉穿刺插管,用泵持续灌注。根据治疗前后肿瘤体积变化,平均生存期,体能状态评分评价疗效。结果:1)治疗前后肿瘤体积(cm3)平均缩小62.2%,P<0.01。2)全组CR 3例,PR 14例,CR+PR 17例,有效率73.9%(95%可信区间±13.4%)。对照组29例,CR 2例,PR 10例,CR+PR 12例,有效率40.9% (95%可信区间±17.9%)(P<0.02)。3)治疗前后KPS平均记分差为6.5,P<0.01。4)治疗组平均生存期25.8个月,对照组平均生存期17.4月(P<0.01)。结论:持续灌注榄香烯化疗对恶性脑肿瘤疗效明显,能延长患者高质量的生存期,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榄香烯 持续灌注 恶性肿瘤 化学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元与贝叶斯网络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情景演化分析
2
作者 刘平 倪晓霞 《震灾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4-267,共14页
根据以往地震发生后现场实际破坏数据可知,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已造成严重的灾区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此,需对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情景进行演化分析。为了解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演化过程,首先基于突发事件知识元模型,对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情景... 根据以往地震发生后现场实际破坏数据可知,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已造成严重的灾区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此,需对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情景进行演化分析。为了解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演化过程,首先基于突发事件知识元模型,对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情景组成要素进行分析。其次基于贝叶斯模型,明确构成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演化贝叶斯网络的节点变量及其取值范围,根据这些节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和专家打分,建立贝叶斯网络图和节点变量条件概率模型。并利用证据理论将概率融合修正,计算次生地质灾害下关键节点状态概率,实现事故关键情景的推演。最后结合知识元模型和构建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贝叶斯网络模型,对临夏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导致的次生地质灾害情景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元 贝叶斯网络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 概率分析 情景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响应性榄香烯纳米乳温敏水凝胶抗4T1小鼠乳腺癌研究
3
作者 赵梦洁 赵云龙 +5 位作者 王华华 直炜炜 贾永艳 关延彬 韩德恩 祝侠丽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7-121,I0020-I0026,共12页
目的以4T1乳腺癌细胞为模型,结合808 nm近红外光照射,探讨共载吲哚菁绿与榄香烯纳米乳温敏水凝胶(ICG-ELE-NE-gel)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通过体外溶血试验评价ICG-ELE-NE-gel的生物安全性。采用MTT法测定ICG-ELE-NE-gel对4T1细胞体... 目的以4T1乳腺癌细胞为模型,结合808 nm近红外光照射,探讨共载吲哚菁绿与榄香烯纳米乳温敏水凝胶(ICG-ELE-NE-gel)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通过体外溶血试验评价ICG-ELE-NE-gel的生物安全性。采用MTT法测定ICG-ELE-NE-gel对4T1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法观察4T1细胞的摄取效果;通过细胞划痕试验探讨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建立BALB/c小鼠荷4T1乳腺癌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进行红外热成像试验和体内药效学研究,ELISA实验测定荷瘤小鼠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和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通过苏木精-伊红(H&E)和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染色观察小鼠肿瘤组织病理变化。结果ICG-ELE-NE-gel的生物安全性较高、光热稳定性良好。ICG-ELE-NE-gel对4T1细胞的抑制作用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特征,能被4T1细胞成功摄取,且能明显抑制4T1细胞的水平迁移能力。ICG-ELE-NE-gel及其激光组能够明显控制小鼠体质量及肿瘤体积的增长;可有效抑制TNF-α和IL-6的表达,促进IFN-γ的表达;H&E和TUNEL病理组织切片显示ICG-ELE-NE-gel组出现明显的肿瘤细胞凋亡,当结合808 nm激光照射后,小鼠的肿瘤组织出现更大面积的细胞损伤或凋亡。结论ICG-ELE-NE-gel结合近红外光照射后对4T1小鼠乳腺癌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均有所增强,可同时实现肿瘤的光-热-化联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响应 榄香烯 吲哚菁绿 纳米乳温敏水凝胶 乳腺癌 药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宏基因组技术探究不同剂量榄香烯对大鼠粪便病毒的影响
4
作者 张毅 马力天 +3 位作者 杨雨晨 马瑞 陈晶 郑瑾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3-779,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榄香烯乳状注射液(EEI)对大鼠粪便病毒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低剂量榄香烯乳状注射液组[L-EEI,20 mg/(kg·d)]、高剂量榄香烯乳状注射液组[H-EEI,40 mg/(kg·...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榄香烯乳状注射液(EEI)对大鼠粪便病毒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低剂量榄香烯乳状注射液组[L-EEI,20 mg/(kg·d)]、高剂量榄香烯乳状注射液组[H-EEI,40 mg/(kg·d)]和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每组6只。连续给药14 d取新鲜粪便进行宏基因组测序,之后对所测得的病毒进行生信分析。结果:维恩图分析表明对照组、L-EEI和H-EEI组所独有的病毒种类数目分别是6种、6种和10种,在种水平上,3组所共有的病毒数目为77种;PCA表明,L-EEI组的数据与其他组明显分开(属水平P=0.036,种水平P=0.012);NMDS分析表明,L-EEI与H-EEI组的数据聚集程度更高(属水平Stress=0.093,种水平Stress=0.129);多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共有10种病毒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不同剂量EEI对病毒的影响大致可分为3类:1)病毒丰度与EEI的剂量正相关或者负相关;2)与对照组比较,L-EEI导致病毒丰度升高而H-EEI对病毒丰度无显著影响;3)与对照组比较,L-EEI导致病毒丰度降低而H-EEI对病毒丰度无显著影响;结论:不同剂量的EEI会导致大鼠粪便中病毒组成和结构的改变,不同病毒对不同剂量的EEI敏感性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 病毒 榄香烯 肿瘤 微生物群 中药 生信分析 肠道微生物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榄香烯诱导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61
5
作者 徐学军 周子成 +3 位作者 罗元辉 鲁荣 门荣甫 房殿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68-271,共4页
目的:探索榄香烯对体外培养人肝细胞株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MTT方法分析榄香烯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生长的影响。结果:榄香烯能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其半数生长抑制剂量为37.4μg/ml;流式细胞术证实榄... 目的:探索榄香烯对体外培养人肝细胞株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MTT方法分析榄香烯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生长的影响。结果:榄香烯能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其半数生长抑制剂量为37.4μg/ml;流式细胞术证实榄香烯能阻滞肝癌细胞从G0/G1期进入S期,并诱发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证实榄香烯能诱发肿瘤细胞凋亡的典型形态变化;免疫组化SP法及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榄香烯能使肝癌细胞癌基因bcl-2、c-myc表达降低,抑癌基因p53表达增强。结论:榄香烯能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癌基因bcl-2、c-myc表达减少、p53表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榄香烯 细胞凋亡 肝细胞癌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抑制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株c-myc癌基因表达及其影响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杨卫忠 陈春美 +3 位作者 石松生 王春华 杨贤义 王锐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763-766,共4页
目的:探讨榄香烯对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株c-myc癌基因表达及其影响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应用榄香烯处理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株,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试验,并求出半数致死浓度(IC50),倒置显微镜和电镜观察经榄香烯处理的U251细胞形态... 目的:探讨榄香烯对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株c-myc癌基因表达及其影响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应用榄香烯处理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株,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试验,并求出半数致死浓度(IC50),倒置显微镜和电镜观察经榄香烯处理的U251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凝胶电泳检测凋亡梯度,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凋亡小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myc蛋白和RT-PCR检测c-myc基因的表达。结果:榄香烯对U251细胞株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呈剂量和作用时间的依赖性,IC50为0.062mg/ml,倒置显微镜下可见榄香烯组细胞皱缩、变小,电镜下可见具有典型新月形核的凋亡细胞和凋亡小体,流式细胞仪检测榄香烯阻滞U251细胞株周期中S期向G2/M期的转变过程,减少有丝分裂,并引起细胞凋亡,琼脂糖凝胶电泳获得清晰的凋亡特征性梯形条带,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凋亡小体,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分别证实榄香烯抑制c-myc蛋白和c-myc基因的表达。结论:榄香烯可抑制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株c-myc癌基因表达,并通过下调U251细胞株的凋亡途径,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 胶质瘤 c—myc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博莱霉素以及两药联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7
作者 江联萍 戴月娣 +3 位作者 陶莉 王妹兴 李纲 何胜利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8-220,共3页
背景与目的: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肿瘤的并发症之一,常引起呼吸困难、胸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恶性胸水一直是肿瘤治疗的一大难题,有效地控制恶性胸腔积液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探讨胸腔置... 背景与目的: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肿瘤的并发症之一,常引起呼吸困难、胸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恶性胸水一直是肿瘤治疗的一大难题,有效地控制恶性胸腔积液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探讨胸腔置管引流并注入榄香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对77例有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采用胸腔置管引流胸腔积液,将患者分成3组,组Ⅰ注入榄香烯60ml,组Ⅱ序贯注入博莱霉素30mg(用0.9%氯化钠液溶解50ml稀释),榄香烯60ml,组Ⅲ注入博莱霉素30mg。3组均为每周1~2次,2周为1个疗程。结果:组Ⅰ有效率为76.9%,组Ⅱ有效率为84.6%,组Ⅲ有效率为76%。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不良反应都较轻,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胸腔置管引流安全可靠,榄香烯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与化疗药博莱霉素相似,且毒性反应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置管引流 榄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诱导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及对端粒酶活性和hTERT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春美 杨卫忠 +5 位作者 王春华 石松生 易海波 黄勇 王锐 杨贤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80-283,共4页
目的:探讨榄香烯诱导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及其影响端粒酶活性及其催化亚单位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表达的机制。方法:将榄香烯处理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株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并求出半数抑制浓度(IC50),倒置显微镜和电镜... 目的:探讨榄香烯诱导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及其影响端粒酶活性及其催化亚单位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表达的机制。方法:将榄香烯处理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株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并求出半数抑制浓度(IC50),倒置显微镜和电镜观察经榄香烯处理的U251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和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凋亡小体,流式细胞仪测定bcl-2表达水平,端粒重复扩增(TRAP)法测定端粒酶活性的变化,RT-PCR检测bcl-2和hTERT的表达。结果:榄香烯对U251细胞株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呈剂量和作用时间的依赖性,IC50为0.062mg/ml,倒置显微镜下可见榄香烯组细胞皱缩、变小,电镜下可见具有典型新月形核的凋亡细胞和凋亡小体,流式细胞仪检测榄香烯阻滞U251细胞周期中S期向G2/M期的转变过程,减少有丝分裂,并引起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凋亡小体,TRAP法发现榄香烯可以降低端粒酶活性的变化,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型。RT-PCR分别证实榄香烯降低bcl-2和hTERT基因表达水平。结论:榄香烯诱导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并抑制U251细胞端粒酶的活性,榄香烯作用于胶质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可能通过抑制bcl-2表达,下调hTERT基因,降低端粒酶的活性,从而诱导细胞调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 胶质瘤 细胞凋亡 bcl-2 端粒酶 HTE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马东礼 肖家祁 +3 位作者 童善庆 胡宝瑜 侍庆 胡烈薇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484-487,共4页
目的从 8种抗病毒、抗肿瘤药物中筛选出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药物 ,并对其抗肿瘤机理进行探讨。方法应用相差显微镜、电镜和流式细胞仪等检测手段 ,证实HeLa细胞凋亡 ,并对凋亡的HeLa细胞周期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榄香烯阻滞HeLa细胞在G2... 目的从 8种抗病毒、抗肿瘤药物中筛选出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药物 ,并对其抗肿瘤机理进行探讨。方法应用相差显微镜、电镜和流式细胞仪等检测手段 ,证实HeLa细胞凋亡 ,并对凋亡的HeLa细胞周期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榄香烯阻滞HeLa细胞在G2 /M期 ,降低HeLa细胞分裂能力 ,抑制其增殖 ;榄香烯抗肿瘤作用存在明显的阈值 ,即达到某一有效剂量 ,就可发挥强烈的抗肿瘤作用。 结论榄香烯是一种有效的诱导细胞凋亡的药物 ,对指导临床药物治疗宫颈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稀 凋亡 宫颈癌 HeLe 细胞凋亡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莹 邹留河 +5 位作者 卢海 潘志强 戴洪雷 张玲 武宇影 徐亮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4期250-253,共4页
目的 探索眼局部应用榄香烯对角膜碱烧伤诱发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以期为榄香烯抗新生血管发生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 0 .5mol·L-1氢氧化钠烧伤兔眼角膜诱发新生血管模型。研究分为 2组 :组Ⅰ ,于碱烧伤后第 2天每日结... 目的 探索眼局部应用榄香烯对角膜碱烧伤诱发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以期为榄香烯抗新生血管发生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 0 .5mol·L-1氢氧化钠烧伤兔眼角膜诱发新生血管模型。研究分为 2组 :组Ⅰ ,于碱烧伤后第 2天每日结膜下注射榄香烯 2 5mg,连续 5d ,1周后重复给药 ,连续 5d。组Ⅱ ,采用 5 FU结膜下注射 12 .5mg ,给药方法与组Ⅰ同。同时 ,配以非给药造模对照组。应用裂隙灯检查、角膜照相、眼计算机立体分析系统 ,观察并分析新生血管面积 ,每周 1次 ,连续 7周。比较两种药物对新生血管作用的动态变化。另外 ,正常兔、大鼠各 10只结膜下注射榄香烯和 5 FU ,观察毒性作用及耐受情况 ,以期找到安全剂量。结果 眼局部注射榄香烯的毒副作用小 ,重复给药动物反应耐受。有 2 0 %~ 30 %出现眼部刺激、红肿、畏光及角膜浸润。组Ⅰ、组Ⅱ和非给药造模对照组在 7周时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分别为 31 .88mm2 、4 9.84mm2 和 6 5.2 0mm2 ,组间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P <0 .0 5)。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结膜下注射榄香烯和 5 FU对角膜碱烧伤诱发的新生血管形成有抑制作用 ,榄香烯作用优于 5 FU。榄香烯对已形成的角膜新生血管也有一定的消退作用。眼局部应用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 角膜 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合并榄香烯同步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董洪敏 金风 +3 位作者 吴伟莉 陈海霞 黄薇 刘兴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858-860,共3页
目的:探讨榄香烯与放疗同步治疗脑胶质瘤的I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我科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榄香烯锁骨下静脉滴注与放疗同步治疗脑胶质瘤术后残留32例(治疗组)的疗效。放疗采用6MV—X线,肿瘤DT5056Gy/2528F,每日一次,每... 目的:探讨榄香烯与放疗同步治疗脑胶质瘤的I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我科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榄香烯锁骨下静脉滴注与放疗同步治疗脑胶质瘤术后残留32例(治疗组)的疗效。放疗采用6MV—X线,肿瘤DT5056Gy/2528F,每日一次,每周5次。榄香烯乳锁骨下静脉滴注600μg/日,于放疗第1日开始至放疗疗程结束,总量21~25.2g。对照组28例予单纯放射治疗,方法同前。结果:1)治疗组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21例,治疗有效率(CR+PR)为78.1%(25/32);对照组CR2例,PR12例,CR+PR50.0%(14/28),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组与对照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1.O%、57.8%、34.0%与63.6%、26.2%、18.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本组榄香烯治疗副作用主要表现为发热,发生率12.5%(4/32);两组患者治疗血液学毒性相似,治疗中、后脑水肿发生率相似。结论:榄香烯锁骨下静脉滴注与放疗同步治疗脑胶质瘤疗效明显,较脑胶质瘤术后单纯放疗提高了生存期,未增加放疗毒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榄香烯 放射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乳放射增敏治疗骨转移癌6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妙玲 邹丽娟 +3 位作者 崔桂敏 苑兰惠 王萍 张彦乔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889-891,共3页
目的:比较60例骨转移癌患者榄香烯乳加放疗与单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60例骨转移癌患者,分2组,即榄香烯乳+放疗组,单放疗组。照射部位予模拟机定位。治疗采用加速器或60Co,照射方法为常规分割45~50Gy。给药方法为每日放疗前2小时锁骨... 目的:比较60例骨转移癌患者榄香烯乳加放疗与单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60例骨转移癌患者,分2组,即榄香烯乳+放疗组,单放疗组。照射部位予模拟机定位。治疗采用加速器或60Co,照射方法为常规分割45~50Gy。给药方法为每日放疗前2小时锁骨下静脉注射榄香烯乳400mg。结果:榄香烯乳并用放射治疗骨转移癌与单放组比较有效率分别为20%、10%;治疗止痛时间与单放组比较明显缩短(P<0.001);免疫指标CD3、CD4、CD4/CD8及IgA、IgM、IgG均与单放组比较明显提高。二组疗中疗后放疗毒性无差异。结论:榄香烯乳对放疗有增敏作用,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放射增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乳 骨转移癌 放射增敏剂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诱导人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 被引量:9
13
作者 袁静 顾振纶 +1 位作者 周文轩 郭次仪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10-412,共3页
目的研究榄香烯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和琼脂糖电泳检测DNA断裂,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结果260μmol·L-1榄香烯孵育K562细胞6、12、24、48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到逐渐增强的凋亡峰,电泳发现明显的阶梯状条带,电... 目的研究榄香烯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和琼脂糖电泳检测DNA断裂,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结果260μmol·L-1榄香烯孵育K562细胞6、12、24、48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到逐渐增强的凋亡峰,电泳发现明显的阶梯状条带,电镜观察到染色体聚集、凋亡小体。结论榄香烯能诱导K562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 K562细胞 白血病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或热休克对人肝癌细胞HepG_2 HSP70膜表达及多种HSP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高志红 郭连英 +3 位作者 沈杰 黄琳 施广霞 钱振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90-794,共5页
目的 :研究榄香烯或热休克对人肝癌细胞HepG2 HSP70膜表达及多种HS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免疫荧光和FCM观察榄香烯 (5 0 μg ml,1h)或热休克 (42℃ ,1h)处理后肿瘤细胞HSP70的膜表达 ,放线菌素D阻断基因转录。应用人类基因表达谱芯片... 目的 :研究榄香烯或热休克对人肝癌细胞HepG2 HSP70膜表达及多种HS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免疫荧光和FCM观察榄香烯 (5 0 μg ml,1h)或热休克 (42℃ ,1h)处理后肿瘤细胞HSP70的膜表达 ,放线菌素D阻断基因转录。应用人类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经榄香烯或热休克处理的人肝癌细胞HepG2 多种热休克蛋白基因及与热休克蛋白调控相关基因表达谱的改变。结果 :榄香烯或热休克处理 1h后 ,肿瘤细胞膜表面HSP70的表达均有增高 ,而以榄香烯处理为明显 ,放线菌素D的加入在两种处理中均增高了HSP70膜表达的阳性率。两种处理均使细胞的HSP70HP(EnhancerProtein)基因表达增高 ,而以热休克处理为更明显 ,HSPA2的表达均有所下降 ,也以热休克处理更明显 ,HSF1基因在热休克处理为上调 ,而在榄香烯处理则为下调 ,与肿瘤免疫密切相关的HSP70、HSP72、HSP75及HSP90、gp96基因的表达则没有变化。结论 :榄香烯较热休克处理早期能更多地促进HepG2 细胞HSP70的膜表达 ,其机制可能是与其改变胞内已存在的HSP70的分布 ,和 或促进HSP70mRNA的翻译有关。两种处理均能改变与HSPs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 ,并可引起HSPA2基因表达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 热休克 人肝癌细胞 HepG2HSP70膜 HSP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榄香烯乳联合照射对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及KU70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卓 邹丽娟 田莹莹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84-186,共3页
目的:检测β-榄香烯乳对肺腺癌A549细胞株放射增敏作用,探讨β-榄香烯乳影响细胞凋亡及Ku70基因mRNA表达的放射增敏机制。方法:四氮唑蓝比色分析法(MTT法)检测β-榄香烯乳对A549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照射组(... 目的:检测β-榄香烯乳对肺腺癌A549细胞株放射增敏作用,探讨β-榄香烯乳影响细胞凋亡及Ku70基因mRNA表达的放射增敏机制。方法:四氮唑蓝比色分析法(MTT法)检测β-榄香烯乳对A549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照射组(IR)、β-榄香烯乳组(0.1×IC50、0.2×IC50)及β-榄香烯乳联合照射组(0.1×IC50+IR、0.2×IC50+IR),不同浓度的β-榄香烯乳处理细胞24h后照射,通过克隆形成实验计算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与凋亡率;逆转录PCR技术(RT-PCR)检测细胞KU70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MTT法测得β-榄香烯乳对A549细胞的IC50值为120μg/mL;克隆形成实验证明β-榄香烯乳对A549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β-榄香烯乳联合照射组细胞C_2/M期比率及凋亡率明显高于单纯照射组及β-榄香烯乳组(P<0.05);β-榄香烯乳联合照射组细胞KU70基因mRNA表达量较照射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β-榄香烯乳可促进A549细胞凋亡和抑制KU70基因mRNA表达,诱导凋亡同时抑制KU70参与的双链损伤修复途径可能是其放射增敏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榄香烯乳 KU70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h_2对胶质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占峰 罗毅男 +6 位作者 洪新雨 鞠砚 付双林 郭海涛 李叶 韩海玲 孙玉芹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58-661,共4页
目的:比较人参皂苷Rh2、榄香烯与阿霉素对胶质瘤细胞的体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以及药物杀伤的时效关系。方法:体外培养胶质瘤细胞,用MTT肿瘤体外药敏法比较人参皂苷Rh2、榄香烯与阿霉素对胶质瘤细胞系C6、SHg-44、U-251的抑制作用,并... 目的:比较人参皂苷Rh2、榄香烯与阿霉素对胶质瘤细胞的体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以及药物杀伤的时效关系。方法:体外培养胶质瘤细胞,用MTT肿瘤体外药敏法比较人参皂苷Rh2、榄香烯与阿霉素对胶质瘤细胞系C6、SHg-44、U-251的抑制作用,并绘制细胞存活率-时间曲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种药物作用后细胞凋亡情况。结果:3种药物对胶质瘤细胞系C6、SHg-44、U-251的抑制作用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人参皂苷Rh2对胶质瘤细胞系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榄香烯和阿霉素,与后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3种药物对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均呈时间依赖关系,随时间延长而增强,且低浓度的人参皂苷Rh2短时间(12 h)就有生长抑制作用,而榄香烯和阿霉素的起效时间较缓慢。3种肿瘤细胞经低浓度的3种药物作用后均可出现凋亡,其中人参皂苷Rh2凋亡细胞比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人参皂苷Rh2对胶质瘤具有较好的生长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起效时间早于榄香烯和阿霉素。人参皂苷Rh2良好的抑瘤效果和迅速的起效时间具有应用于胶质瘤治疗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人参皂苷 榄香烯 阿霉素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榄香烯调控CDK8-P21通路逆转肺癌化疗耐药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韦巧玲 张永军 +4 位作者 张爱琴 包文龙 史华 姜志明 顾丹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42-644,I0019,共4页
目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榄香烯调控CDK8-P21通路逆转肺癌化疗耐药的机制。方法:复制小鼠Lewis肺癌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四组:模型组、香烯组、多柔比星组及榄+多组,分别予生理盐水、榄香烯、多柔比星及二者联合用药7 d,... 目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榄香烯调控CDK8-P21通路逆转肺癌化疗耐药的机制。方法:复制小鼠Lewis肺癌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四组:模型组、香烯组、多柔比星组及榄+多组,分别予生理盐水、榄香烯、多柔比星及二者联合用药7 d,取瘤组织,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瘤组织中CDK8及P21基因、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多柔比星组肿瘤组织中CDK8及P21基因、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与榄香烯组比较,榄+多组中P21基因、蛋白表达增加(P<0.05),多柔比星组明显增加(P<0.01)。而CDK8基因、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化疗药物会诱导CDK8-P21通路的激活;榄香烯通过抑制P21基因、蛋白表达逆转移肺癌化疗耐药,而与CDK8-P21通路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K8 多药耐药 榄香烯 P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衍生物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陈光 丁晓飞 +4 位作者 肖晋芳 韩重 王敏伟 徐丽英 董金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6-250,共5页
目的研究榄香烯衍生物(榄香烯哌嗪)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RB法考察榄香烯哌嗪对多种人癌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观察榄香烯哌嗪对HeLa细胞形态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 目的研究榄香烯衍生物(榄香烯哌嗪)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RB法考察榄香烯哌嗪对多种人癌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观察榄香烯哌嗪对HeLa细胞形态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eLa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结果榄香烯哌嗪对HeLa、HepG2、SGC-7901及Bel-7402细胞有较强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榄香烯哌嗪10μmol.L-1处理的HeLa细胞,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皱缩致密,可见凋亡小体。此外,榄香烯哌嗪可将HeLa细胞阻滞于G0/G1期,且随药物作用时间延长或剂量增加,DNA直方图上可见渐强的SubG1峰。结论榄香烯哌嗪可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且具有细胞周期阻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哌嗪 细胞凋亡 荧光染色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白菊挥发油成分分析及β-榄香烯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20
19
作者 孙桂菊 张菲菲 +3 位作者 马永建 杨立刚 康学军 王少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06-510,共5页
目的:分析杭白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建立杭白菊中β-榄香烯的测定方法。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杭白菊挥发油各组成成分,并使用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杭白菊中β-榄香烯的含量。结果:杭白菊挥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共... 目的:分析杭白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建立杭白菊中β-榄香烯的测定方法。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杭白菊挥发油各组成成分,并使用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杭白菊中β-榄香烯的含量。结果:杭白菊挥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共分离出125个峰,鉴定出59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61.74%;经分析,β-榄香烯线性范围为0.006~0.096mg/ml,RSD为0.85%,平均回收率为95.23%,在杭白菊中含量为12.98mg/kg。结论:利用气-质联用分析技术鉴定出菊花挥发油中的59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单萜烯类、倍半萜烯类及其含氧衍生物等,杭白菊中具有抗肿瘤活性物质β-榄香烯的含量为12.98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白菊 挥发油 分析 Β-榄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联合三苯氧胺对乳腺癌MCF-7细胞株的抑制效应 被引量:10
20
作者 周小娟 郑棋 +1 位作者 赵小丽 马海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观察榄香烯和三苯氧胺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效应,尤其是两者联合应用有无协同增效作用。方法将MCF-7细胞培养于RPMI1640培养基中,置入37℃,100%湿度,5%(体积分数)的CO2培养箱内。接种细胞并加入实验药物,用CCK-8法检测三苯氧胺联合榄... 目的观察榄香烯和三苯氧胺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效应,尤其是两者联合应用有无协同增效作用。方法将MCF-7细胞培养于RPMI1640培养基中,置入37℃,100%湿度,5%(体积分数)的CO2培养箱内。接种细胞并加入实验药物,用CCK-8法检测三苯氧胺联合榄香烯对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用酶标仪在450nm测量每孔吸光度值,计算每组细胞抑制率。结果无毒剂量的榄香烯与治疗剂量的三苯氧胺联合应用,吸光度均值较单用三苯氧胺明显下降,并且相应的细胞抑制效应较单用组明显上升。结论无毒剂量的榄香烯能够使三苯氧胺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效应显著增强,提示榄香烯与三苯氧胺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三苯氧胺 榄香烯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