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8篇文章
< 1 2 1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种龈瓣复位方式对牙龈瘤切除术后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孙文韬 董家辰 +2 位作者 孙梦君 廖悦 宋忠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4-629,共6页
目的·观察牙龈瘤切除术后分别使用原位复位瓣(normally positioned flap,NPF)和冠向复位瓣(coronally advanced flap,CAF)技术关闭创口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8月—2023年12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 目的·观察牙龈瘤切除术后分别使用原位复位瓣(normally positioned flap,NPF)和冠向复位瓣(coronally advanced flap,CAF)技术关闭创口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8月—2023年12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牙周病科的牙龈瘤患者共55例,分为NPF组和CAF组,在手术彻底切除牙龈瘤后,分别使用NPF和CAF技术缝合创口。记录基线时牙龈瘤的宽度(epulis width,EW)和高度(epulis height,EH),术后6个月时龈乳头的宽度(papilla width,PW)和高度(papilla height,PH),基线和术后6个月时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角化牙龈宽度(keratinized gingiva width,KGW)等,并由2名牙周专科医师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术后美学效果。使用t检验比较基线和术后6个月时的差异。结果·术后6个月时,CAF组的PD为(1.68±0.79)mm,与基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与NPF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365);术后6个月时,CAF组的AL为(1.26±1.18)mm,与基线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746),但是显著低于NPF组(P<0.001);术后6个月时,CAF组的PH为(3.74±0.62)mm,显著高于NPF组(P<0.001),且前者的VAS得分显著优于后者(P<0.001)。结论·相对于传统的NPF技术,CAF技术可以有效改善牙龈瘤切除术后术区KGW,避免术后AL增加,减轻术后的牙周软组织缺损,改善术后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瘤 牙周软组织缺损 原位复位瓣 冠向复位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皮瓣存活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金鹏 郭婕 +4 位作者 刘涛 魏晓涛 宋渊 王威威 何志军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6-422,共7页
皮瓣手术是一种复杂的外科手术,可用于诸多疾病和创伤的治疗。皮瓣存活与细胞自噬、氧化应激、炎症反应、间充质干细胞功能以及血管再生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其中,细胞自噬可维持细胞内稳态,在减轻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促进损伤修复等... 皮瓣手术是一种复杂的外科手术,可用于诸多疾病和创伤的治疗。皮瓣存活与细胞自噬、氧化应激、炎症反应、间充质干细胞功能以及血管再生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其中,细胞自噬可维持细胞内稳态,在减轻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促进损伤修复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过度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会对皮瓣构成威胁,影响其存活和成功移植;内皮细胞通过增殖、迁移和产生血管生成因子参与血管再生,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则可直接促进血管形成和维持内皮细胞功能;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多种作用机制,在促进皮瓣存活和组织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阐述细胞自噬、氧化应激、炎症反应、间充质干细胞功能以及血管再生影响术后皮瓣存活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提高术后皮瓣存活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细胞自噬 细胞凋亡 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Ⅲ期C级牙周炎正畸患者上前牙龈乳头缺陷伴牙龈退缩1例
3
作者 赵美林 赵依琼 黄姣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3-340,共8页
完善的牙周非手术治疗和正畸治疗可以改善牙周炎患者的口腔健康、功能和美观,对于重度牙周炎患者,在牙周系统治疗后可能出现牙龈退缩和龈乳头缺陷等美学问题,需要个性化多学科合作治疗。本案例报道1例Ⅲ期C级牙周炎患者在牙周非手术治... 完善的牙周非手术治疗和正畸治疗可以改善牙周炎患者的口腔健康、功能和美观,对于重度牙周炎患者,在牙周系统治疗后可能出现牙龈退缩和龈乳头缺陷等美学问题,需要个性化多学科合作治疗。本案例报道1例Ⅲ期C级牙周炎患者在牙周非手术治疗、前牙区单纯翻瓣术及正畸治疗后出现上前牙唇侧牙龈退缩及龈乳头缺陷,通过术前X线测量及诊断饰面分析,评估可以降低接触点到牙槽嵴顶的距离到5 mm内,并获得较理想的牙冠美学效果。通过设计“T”型结缔组织瓣及唇侧冠向复位瓣重建龈乳头及改善唇侧牙龈退缩,通过复合树脂贴面修复降低接触点位置并进一步修复黑三角。术后2年获得邻面附着水平的明显改善,理想的唇侧根面覆盖效果,以及较好的龈乳头形态,改善了患牙的预后,并有利于美学效果的长期保持。长期的临床效果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三角 牙周炎 正畸 翻瓣术 牙龈退缩 龈乳头重建 根面覆盖 贴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悬停仿生扑翼微型飞行器气动设计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程诚 陈隆 +1 位作者 张艳来 吴江浩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6,I0001,共27页
可悬停仿生扑翼微型飞行器以昆虫或蜂鸟为仿生对象,具有可悬停、气动效率高、隐蔽性强等特点,应用前景广阔。然而现有仿生扑翼微型飞行器的气动力和气动效率与生物对象仍有较大差距,影响了续航和负载能力,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场景。本文综... 可悬停仿生扑翼微型飞行器以昆虫或蜂鸟为仿生对象,具有可悬停、气动效率高、隐蔽性强等特点,应用前景广阔。然而现有仿生扑翼微型飞行器的气动力和气动效率与生物对象仍有较大差距,影响了续航和负载能力,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场景。本文综述了可悬停仿生扑翼微型飞行器的研究现状、气动分析方法、生物高升力机理及其应用,重点梳理了实现扑翼高升力、高气动效率、低噪声等的关键设计方案,并分析了这些设计参数对飞行器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展望了可悬停仿生扑翼微型飞行器气动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扑翼微型飞行器 气动设计 仿生扑翼 空气动力学 可悬停飞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P术与Flip-flap术在尿道下裂再次修复中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陈锋 魏孝钰 +2 位作者 陈小华 王长园 赖彩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7-579,共3页
目的总结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TIP术)与翻斗式皮瓣法(Flip-flap术)在尿道下裂矫形失败后再次修复中的经验和体会,提高再次修复的疗效,为临床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至2013年间65例尿道下裂矫形失败,应用TIP术、Flip-fla... 目的总结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TIP术)与翻斗式皮瓣法(Flip-flap术)在尿道下裂矫形失败后再次修复中的经验和体会,提高再次修复的疗效,为临床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至2013年间65例尿道下裂矫形失败,应用TIP术、Flip-flap术行再次修复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IP术再次修复尿道的成功率为75.7%(28/37),Flip-flap术再次修复尿道的成功率为71.4%(20/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8 9,P>0.05);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尿道狭窄、尿瘘、尿道口裂开的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术式均可应用在尿道下裂矫形术失败的患儿二次尿道修复中,成功率均较高,疗效可靠。对于尿道板发育好、纤维化不重的病例选用TIP术式成功率较高,但对于尿道板发育不佳或纤维化严重的病例则选用Flip-flap法二次修复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 翻斗式皮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甲状腺叶为转移瓣修补全喉术后早期咽瘘的临床分析
6
作者 杜玉珊 李汝婷 +3 位作者 文献学 肖旭平 刘斌 马丽娟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0-243,共4页
目的:总结甲状腺叶转移瓣联合瘘口局部内翻的双层修补法修补全喉术后早期咽瘘的临床特点,为提高该病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3年10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例喉癌及下咽癌全喉切除术后... 目的:总结甲状腺叶转移瓣联合瘘口局部内翻的双层修补法修补全喉术后早期咽瘘的临床特点,为提高该病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3年10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例喉癌及下咽癌全喉切除术后并发咽瘘患者,采用甲状腺叶转移瓣联合瘘口局部内翻荷包缝合的双层修补法,修补早期咽瘘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成功修复咽瘘,术后鼻饲流质饮食,抗生素预防感染,10天后改流质饮食,均拔除胃管治愈出院。结论:甲状腺叶转移瓣联合瘘口局部内翻的双层修补法是一种较好的早期咽瘘修复方法,具有取材方便、手术时间短、减轻患者痛苦、转移瓣存活率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临床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叶 转移瓣 全喉切除术 咽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股动脉的交感神经支配来源及其潜在临床意义
7
作者 吴志海 吴翠敏 +1 位作者 方芳 庄智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6-443,共8页
目的明确交感神经轴突到达外周动脉的确切途径,为新型去动脉交感神经手术策略的研发打下基础。方法首先取10只新生SD大鼠股神经血管束,进行全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接着,取40只成年SD大鼠,分为5组,分别接受假手术、股动脉外膜剥离术、股神... 目的明确交感神经轴突到达外周动脉的确切途径,为新型去动脉交感神经手术策略的研发打下基础。方法首先取10只新生SD大鼠股神经血管束,进行全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接着,取40只成年SD大鼠,分为5组,分别接受假手术、股动脉外膜剥离术、股神经-动脉分离术、神经切断术和腰交感切除术。术后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测量5组大鼠股动脉的血流灌注和直径,并使用TH、Tuj 1和α-SMA一抗,对5组股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的变化进行检测。最后,取30只大鼠,分成上述5组后,切取以腹壁浅动脉为蒂的跨区皮瓣,7 d后测量皮瓣坏死率。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测上述5组大鼠之间股动脉灌注、直径和皮瓣坏死率的差异。结果新生大鼠股神经平均发出(2.8±0.8)根直径为(4.8±1.2)μm的交感支,形成初级和次级交感神经链以支配股动脉及静脉。股神经-动脉分离、股神经切断和腰交感神经切除术可消除动脉外膜的交感神经,分别导致股动脉直径增加约22.5%、36.7%和59.2%(P<0.05),导致股动脉血流灌注分别增加约51.5%、63.4%和201.3%(P<0.01)。股动脉外膜剥离术对动脉远端外膜的交感神经、直径和灌注没有显著影响(P>0.05)。由于去交感导致股动脉血流灌注显著性增大,股神经-动脉分离、股神经切断和腰交感神经切除术能够显著减少腹部皮瓣的坏死率(P<0.001)。结论大鼠股动脉的交感神经支配来源于伴随神经发出的节段性交感支。可能存在3种手术方式可以去除动脉交感神经支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 动脉支配 皮瓣 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激酶抑制剂Fasudil与Y27632促进皮神经再生的疗效比较
8
作者 王燕亭 占少琴 +2 位作者 方芳 庄跃宏 刘东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9-296,共8页
目的比较两种常用Rho激酶抑制剂Fasudil与Y27632促进皮神经再生的效能。方法SD大鼠15只,建立隐神经钳夹模型并分入对照组、Fasudil组与Y27632组,分别给予DMSO、Fasudil(40 mg/kg)及Y27632(40 mg/kg)腹腔注射,1次/d。术后7 d,隐神经新生... 目的比较两种常用Rho激酶抑制剂Fasudil与Y27632促进皮神经再生的效能。方法SD大鼠15只,建立隐神经钳夹模型并分入对照组、Fasudil组与Y27632组,分别给予DMSO、Fasudil(40 mg/kg)及Y27632(40 mg/kg)腹腔注射,1次/d。术后7 d,隐神经新生轴突染色。15只ICR小鼠,切取背部穿支皮瓣,将小鼠等分入如上3组并相应给药。30 d后,对皮瓣内轴突进行定量分析。提取大鼠胚胎背根神经节(DRG),置PDMS模具中培养,构建体外轴突切断模型,后分入以上3组,并相应给药。3 d后测量DRG轴突再生长度。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处理。结果隐神经损伤1周后,对照、Fasudil及Y27632组新生轴突密度分别为(43.2±6.5)%、(55.8±5.2)%及(68.0±2.3)%。Y27632组轴突密度显著高于其它2组(P<0.01)。皮瓣术后1个月,对照、Fasudil及Y27632组皮瓣远端横截面的神经密度分别为(1.1±1.1)‰,(2.8±0.5)‰及(6.0±0.9)‰,Y27632组皮瓣的神经密度显著高于另外2组(P<0.001)。DRG轴突切断3 d后,SPRR1a、ATF3、c-JUN、GAP43、RhoA和ROCK2的表达量显著增加。此外,对照、Fasudil及Y27632组DRG的再生轴突长度与生长锥面积分别为(1916±132)μm和(40±7)μm^(2)、(2302±134)μm和(55±7)μm^(2)及(2662±112)μm和(79±5)μm^(2)。Y27632组DRG再生轴突长度和生长锥面积显著大于其它2组(P<0.05)。结论Y27632具有比Fasudil更强促进DRG生长锥扩展及皮神经损伤后修复的能力,非常适合用于促进皮瓣术感觉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神经再生 RhoA/ROCK FASUDIL Y276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瓣移植术后皮瓣区“五点温度”变化与皮瓣血供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朱玉玲 蒋琪霞 +5 位作者 祝文君 朱思文 李秀芸 谢郝婷 王华军 王金金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44,共5页
目的:分析皮瓣移植术后皮瓣温度变化规律与皮瓣血供和预后的关系,以及时发现皮瓣血运障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方法:纳入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住院的65例接受皮瓣手术的患者。术后第1天起,每2小时一次,连续... 目的:分析皮瓣移植术后皮瓣温度变化规律与皮瓣血供和预后的关系,以及时发现皮瓣血运障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方法:纳入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住院的65例接受皮瓣手术的患者。术后第1天起,每2小时一次,连续5天观察皮瓣“五点温度”、毛细血管反应、皮瓣颜色,记录皮瓣血运情况、患者住院时间和预后。结果:患者术后1~5天“五点温度”由(35.87±0.48)℃上升至(36.20±0.18)℃。11例(16.9%)患者术后发生血管危象,其中静脉危象7例(10.8%)、动脉危象4例(6.2%)。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1~3天“五点温度”与血管危象(r=-0.621、-0.523、-0.462,均P<0.001)及皮瓣坏死(r=-0.492、-0.649、-0.739,均P<0.001)呈负相关。血供正常组术后皮瓣一期愈合,住院时间为(24.24±10.97)天;静脉危象组经处理后皮瓣成活,住院时间为(39.00±11.51)天;动脉危象组皮瓣坏死需要再次手术,住院时间为(52.33±14.30)天。三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术后1~5天皮瓣“五点温度”逐渐升高。当术后1~3天皮瓣温度低于36.05℃时,需要警惕血管危象发生,低于35.70℃时需要警惕皮瓣坏死。准确监测皮瓣温度对早期发现并处理血管危象、皮瓣坏死及改善皮瓣预后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移植 温度测量 非接触式红外线测温仪 血管危象 皮瓣血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与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联合双肌瓣吻合治疗早期胃上部癌的近期效果对比
10
作者 木尔扎特·艾麦提 张业骞 +9 位作者 刘涛 白龙 张浩宇 倪博 关玉静 王书昌 顾佳毅 朱纯超 夏翔 张子臻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74-882,共9页
目的·比较分析机器人与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联合双肌瓣吻合术在治疗早期胃上部癌中的安全性及近期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23年9月至2024年3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行近端胃切除联合... 目的·比较分析机器人与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联合双肌瓣吻合术在治疗早期胃上部癌中的安全性及近期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23年9月至2024年3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行近端胃切除联合双肌瓣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的31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机器人辅助手术组(机器人组,20例)和腹腔镜辅助手术组(腹腔镜组,11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6个月随访时,行上消化道造影和食管胃镜检查,判断是否有吻合口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同时,使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的胃癌特异模块量表(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Stomach 22,QLQ-STO22)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术前合并症、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Siewert分型以及肿瘤的病理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机器人组的胃食管吻合时间较腹腔镜组显著缩短[(31.09±8.23)min vs(43.73±8.83)min,P<0.001],而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术后胃管留置时间、术后流质饮食开始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2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随访共有30例患者完成(其中机器人组失访1例)。上消化道造影及食管胃镜检查结果显示,仅腹腔镜组1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狭窄,机器人组出现A级和B级反流性食管炎各1例,腹腔镜组出现B级反流性食管炎1例。2组反流性食管炎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ORTC QLQ-STO22评分结果显示,机器人组在吞咽困难、胃食管反流、饮食受限3个维度的评分,以及量表总分均显著低于腹腔镜组(均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近端胃切除联合双肌瓣吻合手术安全可行,术中吻合时间更短,且在术后功能恢复和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方面具有潜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术 近端胃切除 双肌瓣吻合 胃上部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人第七轴开发的航空发动机叶片双面对称抛磨路径规划方法
11
作者 马晓龙 张学乾 +2 位作者 刘佳 李秀红 程龙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28-140,195,共14页
目的 为实现叶片抛磨的高效率和高表面质量一致性,提出了一种叶片双面对称抛磨路径规划方法。方法 首先,该方法以叶片中弧线设计参数为基础,建立基于中弧线法线的叶片对称抛磨轨迹,实现双侧抛磨轮接触叶片时一一对应。其次,为实现抛磨... 目的 为实现叶片抛磨的高效率和高表面质量一致性,提出了一种叶片双面对称抛磨路径规划方法。方法 首先,该方法以叶片中弧线设计参数为基础,建立基于中弧线法线的叶片对称抛磨轨迹,实现双侧抛磨轮接触叶片时一一对应。其次,为实现抛磨过程中百叶轮与叶片表面法向接触,基于中弧线的法向量构建机器人的姿态约束方程,优化机器人末端运动轨迹。最后,以叶片双侧抛磨路径的距离为基础建立机器人第七轴控制模型,在四点TCP标定法的基础上改进适用于内部坐标系的标定,解决叶片装夹偏差问题,最终实现叶片双面对称抛磨。结果 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叶片双面对称抛磨轨迹规划方法,使两叶片表面平均粗糙度值分别由0.5、0.8μm降低到0.29、0.36μm。在叶片形状轮廓误差方面,两叶片由最大轮廓度误差1.301 mm和0.384 mm降低到平均截面轮廓误差分别为0.449 mm和0.137 mm。并且采用双面同时抛磨的方式,使抛磨时间缩短50%。结论 考虑到叶片的叶盆和叶背曲面存在曲率变化一致的趋势,将中弧线作为叶片抛磨路径规划、机器人末端姿态约束的基础,经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该叶片抛磨路径规划方法具有可行性,且有效提高了叶片表面加工质量一致性和抛磨效率。可为机器人双面抛磨叶片的高表面加工质量、高轮廓度一致性和抛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 机器人 百页轮 对称抛磨 轨迹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例腓骨肌皮瓣使用不同厚度重建钛板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回顾性研究
12
作者 孙亚威 吴朱昊 +2 位作者 陈欣 蒲玉梅 孙国文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86-390,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厚度重建钛板对腓骨肌皮瓣同期修复下颌骨缺损患者术后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4年6月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一病区收治的因恶性肿瘤导致的下颌骨缺损,并同期进行腓骨肌皮瓣修复患者的临床信息及... 目的:研究不同厚度重建钛板对腓骨肌皮瓣同期修复下颌骨缺损患者术后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4年6月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一病区收治的因恶性肿瘤导致的下颌骨缺损,并同期进行腓骨肌皮瓣修复患者的临床信息及随访记录;将所收集的数据使用SPSS 24.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0例随访信息完整的患者。所有患者中,术后并发症共发生9例,术后9个月为中位发生时间。单因素分析时,术后放疗(P<0.002)与术后并发症发生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后放疗(P=0.015)为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行放疗者共19例,其中次重建钛板组(厚度2.0 mm)1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1/12);重建钛板组(厚度≥2.5 mm)7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4%(5/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术后放疗会显著提高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6~18个月应该予以密切随访;使用不同厚度重建钛板对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明显影响,但对于有预期进行术后放疗的患者,应尽量使用次重建钛板固定,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皮瓣 下颌骨重建 重建钛板 并发症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选应变测点的结构分布载荷反演改进方法
13
作者 李占海 江文松 +2 位作者 杨军 田永卫 罗哉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25-933,共9页
为解决结构载荷反演标定方程的病态引起的解不唯一问题,提出了基于应变测点优化的行列式最优设计(DOD)与条件数最优设计(COD)的改进方法。首先,通过施密特正交化筛选,从诸多应变与载荷工况中筛选出应变基工况矩阵与载荷基工况矩阵;然后... 为解决结构载荷反演标定方程的病态引起的解不唯一问题,提出了基于应变测点优化的行列式最优设计(DOD)与条件数最优设计(COD)的改进方法。首先,通过施密特正交化筛选,从诸多应变与载荷工况中筛选出应变基工况矩阵与载荷基工况矩阵;然后,以应变基工况矩阵的最大行列式和最小条件数为优化指标建立优化模型,逐次减少应变测点数量,得到载荷反演模型及其改进模型;最后,在襟翼结构的内部布置20组电阻式应变片,并设计6个加载点分布载荷开展加载验证实验。结果表明:DOD方法优化后减少6个应变测点,单点最大载荷平均识别误差从5.221%降至3.360%;COD方法优化后减少2个应变测点,单点最大载荷平均识别误差从2.423%降至1.099%;因此,DOD方法的优化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计量 分布载荷反演 应变测点优选 襟翼 DOD C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对口腔癌患者术后抑郁情绪的影响
14
作者 赵施施 茆梦 +4 位作者 刘莉 黄晨嘉 余伊 尹楠 孙强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1-256,共6页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对口腔癌患者术后抑郁情绪的影响,并探索安全有效的给药途径和给药剂量。方法选择择期行口腔癌切除术及游离皮瓣修复术的患者150例,男76例,女74例,年龄46~75岁,BMI≥16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对口腔癌患者术后抑郁情绪的影响,并探索安全有效的给药途径和给药剂量。方法选择择期行口腔癌切除术及游离皮瓣修复术的患者150例,男76例,女74例,年龄46~75岁,BMI≥16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五组:对照组(C组)、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1 mg/kg组(Va组)、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2 mg/kg组(Vb组)、经鼻给予艾司氯胺酮25 mg组(Na组)和经鼻给予艾司氯胺酮50 mg组(Nb组),每组30例。Va组、Vb组、Na组和Nb组于麻醉诱导后分别静脉注射或经鼻给予相应剂量艾司氯胺酮,C组经鼻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1 ml。记录术前、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7天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评分、反应率、缓解率。记录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总按压次数。结果与C组比较,Vb组、Na组和Nb组术后第1天MADRS评分明显降低(P<0.05),反应率和缓解率明显升高(P<0.005);Nb组术后第7天MADRS评分明显降低(P<0.05),反应率和缓解率明显升高(P<0.005)。与Nb组比较,Va组和Vb组术后第1天MADRS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Va组比较,Nb组术后第1天反应率和缓解率明显升高,术后第7天缓解率明显升高(P<0.005)。五组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总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注射和经鼻给予艾司氯胺酮均可改善口腔癌患者术后抑郁情绪,其中经鼻给予艾司氯胺酮50 mg能产生更有效且持久的抗抑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口腔癌 游离皮瓣修复术 抑郁情绪 静脉给药 经鼻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Flow的仿蝴蝶气动特性
15
作者 饶小龙 来永斌 王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680-3686,共7页
为了研究非定常飞行参数对仿蝴蝶气动特性的影响问题,以黑框蓝闪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飞行动力学模型;依据飞行原理建立蝴蝶飞行时翅膀、躯干、地面的相对坐标,构建飞行过程中蝴蝶翅膀和躯干的运动学方程。结合蝴蝶飞行原理验证仿蝴... 为了研究非定常飞行参数对仿蝴蝶气动特性的影响问题,以黑框蓝闪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飞行动力学模型;依据飞行原理建立蝴蝶飞行时翅膀、躯干、地面的相对坐标,构建飞行过程中蝴蝶翅膀和躯干的运动学方程。结合蝴蝶飞行原理验证仿蝴蝶气动特性,并在自然环境流场条件下研究仿蝴蝶扑动角和俯仰角改变对升力和阻力的影响,分析其飞行流场。结果表明:翻转角与升力之间存在正相关,与阻力无关;扑动角小于120°时与升力呈正相关,大于120°与升力呈负相关,扑动角与阻力呈负相关;下扑时翅膀前缘开始产生高压区,上扑时翅膀边缘开始产生高压区。研究结果为仿蝴蝶扑翼飞行器设计提供了控制参数和翅膀设计参考,为进一步优化仿生扑翼飞行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扑翼 飞行参数 XFlow 流场模拟 气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腭侧带蒂结缔组织转瓣移植联合冠修复重建美学区龈乳头1例
16
作者 周婕妤 赵蕾 +2 位作者 吴亚菲 李勇 赵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3-332,共10页
前牙美学区由于牙周炎、局部解剖因素、机械损伤或异常力等原因易出现牙龈退缩、牙齿移位形成的“黑三角”的现象,是目前口腔临床治疗的难点之一。血管化腭骨膜间结缔组织(VIP-CT)瓣是一种上腭前蒂结缔组织瓣,血供充足,可促进骨移植物成... 前牙美学区由于牙周炎、局部解剖因素、机械损伤或异常力等原因易出现牙龈退缩、牙齿移位形成的“黑三角”的现象,是目前口腔临床治疗的难点之一。血管化腭骨膜间结缔组织(VIP-CT)瓣是一种上腭前蒂结缔组织瓣,血供充足,可促进骨移植物成骨,改善邻间隙软组织缺损。本文报道了1例前牙区牙龈退缩伴牙齿移位、龈乳头缺失的病例,经过VIP-CT转瓣移植和骨增量手术后软硬组织状况显著改善,随后联合冠修复恢复邻面触点,最终有效重建了美学区龈乳头,获得了理想的美学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退缩 龈乳头缺陷 黑三角 血管化腭骨膜间结缔组织瓣 修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阶段动态营养支持结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舌癌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7
作者 叶盈希 吕永利 +3 位作者 吴汉江 龚朝建 吴坤 陈妍蓉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113,共5页
目的 探讨分阶段动态营养支持结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舌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接受游离皮瓣移植手术的舌癌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分阶段动态... 目的 探讨分阶段动态营养支持结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舌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接受游离皮瓣移植手术的舌癌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分阶段动态营养支持结合吞咽康复训练。比较干预不同时间两组患者血清营养指标、生活质量、吞咽功能、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第7天,试验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第7天和术后1个月,试验组吞咽功能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分阶段动态营养支持结合吞咽康复训练可改善舌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提升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 游离皮瓣移植手术 营养支持 吞咽康复训练 生活质量 吞咽功能 营养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浪板对螺旋桨空化及激励力特性影响数值研究
18
作者 宋科委 孙聪 +1 位作者 葛珅玮 钟祥海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26-1238,共13页
以DTMB5415基准船模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安装压浪板前后的船舶在空泡流中的数值仿真,考虑了船舶航速、螺旋桨转速以及船体伴流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受螺旋桨进流改变以及转速降低的双重影响,压浪板安装后的螺旋桨表面空泡面积与空化起... 以DTMB5415基准船模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安装压浪板前后的船舶在空泡流中的数值仿真,考虑了船舶航速、螺旋桨转速以及船体伴流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受螺旋桨进流改变以及转速降低的双重影响,压浪板安装后的螺旋桨表面空泡面积与空化起止角度均增大;当Fr=0.28时,压浪板安装后的螺旋桨激励力/力矩的叶频幅值平均降低9%,受螺旋桨空化的负面影响,Fr=0.413时对应的降低量仅为2.5%;船舶表面脉动压力主要受压浪板安装后螺旋桨转速降低的影响,低航速和高航速下的叶频幅值平均降低量分别为17%和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浪板 自航 空化 激励力 脉动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浅筋膜脂肪瓣在晚期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评价
19
作者 杨娇艳 吉澳梅 +5 位作者 蒋砚青 章智宇 史亚伟 徐荣耀 张平 江宏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0,共7页
目的:探讨颞浅筋膜脂肪瓣在晚期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7月—2023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18例(21侧)晚期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关节盘切除... 目的:探讨颞浅筋膜脂肪瓣在晚期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7月—2023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18例(21侧)晚期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关节盘切除同期应用颞浅筋膜脂肪瓣进行修复,分析术前和术后3个月以上开口度、疼痛值、关节功能自主评价,通过影像学测量评估关节间隙的改变。结果:18例患者中,女17例,男1例,平均年龄(42.22±16.90)岁,关节盘穿孔12侧,占比57.14%;术前开口度为(24.00±7.94)mm,术后开口度为(34.83±4.4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显示,术前大张口VAS值为50(25,75)分,术后为0(0,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进食VAS值为50(0,75)分,术后为0(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关节功能自我评价为(58.06±7.50)分,术后自我评价为(81.67±7.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影像学测量分析显示术后关节前、上、后间隙较术前有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浅筋膜脂肪瓣置换破损穿孔的关节盘可改善开口度、缓解疼痛,并且能有效稳定维持关节间隙,是治疗晚期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的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 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颞浅筋膜脂肪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翼张开同步性对炮射弹箭气动特性影响分析
20
作者 林景煌 郑健 +2 位作者 许朋 邹雯婷 孙东锐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96,共8页
为研究炮射弹箭开翼过程中尾翼不同步张开给弹箭气动特性带来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弹箭尾翼张开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三维重叠网格技术结合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建立可完整模拟尾翼张开过程的三维计算模型,对尾翼同步张开和... 为研究炮射弹箭开翼过程中尾翼不同步张开给弹箭气动特性带来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弹箭尾翼张开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三维重叠网格技术结合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建立可完整模拟尾翼张开过程的三维计算模型,对尾翼同步张开和不同步张开的几种工况进行数值仿真,分析了弹箭气动特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阻力系数和滚转力矩系数受到的影响较小,仅数值大小有所变化;升力系数和俯仰力矩系数受到的影响大小与不同步状况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炮射弹箭 尾翼张开 重叠网格 数值模拟 气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