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8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夏地区战国秦汉时期裤装设计艺术源头探析
1
作者 刘玉亭 刘俊男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6,135,共7页
华夏地区在战国中期至秦汉之时,已有各类裤装。“绔(袴)”原本指无腰、无裆的胫衣。“裈(㡓)”指有腰有裆的裤子。北齐以后,“绔”“裈”长度基本一致,统一称为“袴”,后人又以“裤”字来统称。战国早期及以前的裤装也有一些文献记载。... 华夏地区在战国中期至秦汉之时,已有各类裤装。“绔(袴)”原本指无腰、无裆的胫衣。“裈(㡓)”指有腰有裆的裤子。北齐以后,“绔”“裈”长度基本一致,统一称为“袴”,后人又以“裤”字来统称。战国早期及以前的裤装也有一些文献记载。结合考古发现可知,华夏地区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之前,即有长短、形制不同的裤装,裤装的用料、剪裁和缝制工艺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华夏地区裤装最早可追溯至距今5000多年以前。赵武灵王的服饰改革改的主要是宽袖长袍类不利于军事活动的服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服骑射” 华夏地区 裤装设计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造物到视觉信息传播的设计观念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永明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3,139,140,共8页
造物设计思想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传统与工艺美术渊源,也契合欧洲工业革命以来产业化设计的实践理念,而造物形式与功能关系更是长期被视为设计研究与创造的核心问题。近年来,造物设计已成为设计研究的热点,透过造物设计的视角探讨现代设... 造物设计思想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传统与工艺美术渊源,也契合欧洲工业革命以来产业化设计的实践理念,而造物形式与功能关系更是长期被视为设计研究与创造的核心问题。近年来,造物设计已成为设计研究的热点,透过造物设计的视角探讨现代设计的本质与内涵,就会触及造物设计中造物功能、造物信息及信息传播设计的关系,这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与思考。特别是在媒体技术与传播大发展的今天,造物信息及视觉传播设计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并展现了不可替代的广泛应用性与巨大的社会影响。视觉信息传播独特且不依附造物的沟通、交流特性,丰富的社会、文化与艺术内涵,及其重要的战略价值,决定了其必然成为学界重要的研究领域与实践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物 造物设计 信息传播 视觉传达设计 平面设计 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水城出土版画《四美图》的年代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邵军 杨晨雪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28,136,共8页
《四美图》一直被认为是金代中原地区流传至西夏黑水城的木刻版画。结合黑水城出土其他遗物的年代与金、元时期平阳地区刻书业的发展情况,从《四美图》中的“隨朝”字样、女性人物服装——半臂以及模仿“宣和装”的装饰趣味、庭院寻杖... 《四美图》一直被认为是金代中原地区流传至西夏黑水城的木刻版画。结合黑水城出土其他遗物的年代与金、元时期平阳地区刻书业的发展情况,从《四美图》中的“隨朝”字样、女性人物服装——半臂以及模仿“宣和装”的装饰趣味、庭院寻杖的表现方式等综合判断,我们认为《四美图》应当雕印于元代。黑水城出土独幅版画所存在的几种不同风格应属不同年代,与《四美图》风格高度一致的《义勇武安王位图》等作品也应属于元代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城 四美图 版画 元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造法原》原稿插图中的江南地域建筑设计与工法研究
4
作者 邰杰 尹赛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83,138,139,共9页
《营造法原》是江南地区重要的建筑著作,也是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中的核心文献,《姚承祖营造法原图》作为《营造法原》的原稿插图具有重要的图像学价值。本文梳理了《营造法原》及其原稿插图出版的过程、原稿插图的特征和原稿插图的... 《营造法原》是江南地区重要的建筑著作,也是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中的核心文献,《姚承祖营造法原图》作为《营造法原》的原稿插图具有重要的图像学价值。本文梳理了《营造法原》及其原稿插图出版的过程、原稿插图的特征和原稿插图的文献研究现状,并从原稿插图中的园林建筑设计思想和园林建筑工法技艺两方面来认识插图的价值。研究结果显示,在设计思想方面,插图体现了布局连贯、动静结合的园林建筑整体空间谋划;“法”“式”并重的建筑营造;杂糅多样的建筑设计表达。在工法技艺方面,插图体现了大木作为主的匠作门类、尺度化与模数化的量度体系、江南地方性的营造术语。揭示出《营造法原》原稿插图的图像学价值,即对原书释读的补充以及凸显图像文献的设计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造法原》 地域建筑设计 工法技艺 图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数字字体设计的秩序 被引量:1
5
作者 杨艳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1-175,共5页
数字革命对字体设计最大的影响是重新定义字体设计的内涵。重建数字字体设计秩序的途径有二:其一,将字体设计的重心从“意义”转向“运用”;其二,数字字体设计应推动文字内容与样式的整合。
关键词 数字化 字体设计 版式设计 用户 程序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暖性特质”与社会疗愈——约瑟夫·博伊斯“扩展的艺术”观念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郑川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0,共8页
“暖性特质”是博伊斯“扩展的艺术”观念的核心词。博伊斯的“社会雕塑”,推进了艺术向社会、政治等其他领域的扩展,以及其暖性特质对病态社会有机体的疗愈。在当代,作为博伊斯艺术观念的回响,全球新类型公共艺术实践接续推进艺术自身... “暖性特质”是博伊斯“扩展的艺术”观念的核心词。博伊斯的“社会雕塑”,推进了艺术向社会、政治等其他领域的扩展,以及其暖性特质对病态社会有机体的疗愈。在当代,作为博伊斯艺术观念的回响,全球新类型公共艺术实践接续推进艺术自身的扩展性,并激发公众的参与及创造性。此一过程中,艺术疗愈社会的价值得以持续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性特质 社会疗愈 博伊斯 扩展的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IL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探索:基于“时尚媒体趋势”课程的实证研究
7
作者 丁肇辰 周凤 刘愿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1,129,共8页
随着全球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时尚教育不断探索新教学模式以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以“时尚媒体趋势”课程为例,适应性引入COIL教学模式开展创新教学实践,并探索课程设计和课程评价的可复制路径:结合COIL教学模式的优势,从教学... 随着全球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时尚教育不断探索新教学模式以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以“时尚媒体趋势”课程为例,适应性引入COIL教学模式开展创新教学实践,并探索课程设计和课程评价的可复制路径:结合COIL教学模式的优势,从教学设计、组织设计、知识共享、课程迭代等维度优化课程设计;构建课程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课程满意度问卷指标,明确课程迭代升级方向。多年教学实践表明,借助COIL教学模式,“时尚媒体趋势”有效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全球共享,实现了跨领域、跨专业、跨时空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为时尚教育其他课程的教学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IL教学模式 教学创新实践 时尚教育 层次分析法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人腰腹裹物的形制及称名考察
8
作者 叶娇 徐叶秾 徐凯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37,136,137,共11页
宋人衣外腰腹处的裹物式样繁多,特色鲜明,学界多有关注,却人言人殊。我们从文献出发,结合宋画、文物等形象资料,按形制对其进行分类,明确指出环绕腰腹包裹系结的是“抱肚”,自后向前加系革带的是“扞腰”,自后向前直接系缚的是“搭膊”... 宋人衣外腰腹处的裹物式样繁多,特色鲜明,学界多有关注,却人言人殊。我们从文献出发,结合宋画、文物等形象资料,按形制对其进行分类,明确指出环绕腰腹包裹系结的是“抱肚”,自后向前加系革带的是“扞腰”,自后向前直接系缚的是“搭膊”,左右各一悬垂腰侧的为“义襕”,自前向后打结系缚的称“围裙”。本文称之以宋人时名是为更好地区分各裹物的异同,并规范其称名。裹物形制的多样,离不开多政权共存下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而名称的丰富易混淆,则和同义语素的替换、语言的模糊性及异名同指和同名异指现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腹 裹物 形制 称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矩形裆片”开裆裤的形制结构与功能性研究
9
作者 张妍 张恩慈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4,138,共11页
本文主要运用复原实验法、三重证据法,以现存六条裤装实物为样本,对中国古代“矩形裆片”开裆裤的形制结构、功能性及穿着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揭示中国古代裤装丰富的文化内涵。研究发现,在中国古代开裆裤的裁剪和结构设计中,蕴藏着... 本文主要运用复原实验法、三重证据法,以现存六条裤装实物为样本,对中国古代“矩形裆片”开裆裤的形制结构、功能性及穿着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揭示中国古代裤装丰富的文化内涵。研究发现,在中国古代开裆裤的裁剪和结构设计中,蕴藏着古人对“人衣关系”的深度思考,例如:“矩形裆片”的使用解决了“蔽体”与人体舒适性问题,开裆裤的穿用主要是基于人体对下装机能性需求的考虑;古人的“寡裁”,是古代开裆裤宽博疏阔的主要原因。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的几件裤装实物,在形制结构和功能性上所表现出的同一性,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裤装发展过程中多民族交互融通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矩形裆片 开裆裤 形制结构 功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鹘摩尼教男选民冠饰研究
10
作者 吕钊 李旻玥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0,133,134,共12页
公元8世纪以后,回鹘摩尼教男性选民形象频繁出现在高昌故城的壁画和经书插画中,其冠饰造型特征鲜明,但学界对其形制和文化内涵却鲜有关照。本文旨在通过系统梳理和分析与回鹘摩尼教相关的文献与图像资料,深入探讨这些冠饰的造型特征及... 公元8世纪以后,回鹘摩尼教男性选民形象频繁出现在高昌故城的壁画和经书插画中,其冠饰造型特征鲜明,但学界对其形制和文化内涵却鲜有关照。本文旨在通过系统梳理和分析与回鹘摩尼教相关的文献与图像资料,深入探讨这些冠饰的造型特征及其宗教文化内涵。本研究将回鹘摩尼教男选民冠饰分为慕阇冠饰和其他男选民冠饰两种。研究表明:这两种冠饰均呈现为白色扇形,体现了摩尼教“尚白”的宗教文化。与一般男选民冠饰相比,慕阇冠饰特有的羽毛装饰和卷草纹样不仅彰显了其对羽毛的崇拜,还反映了摩尼教的等级制度与文化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鹘 摩尼教 男性选民 冠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首”与“部件”——19世纪西方视角下的中文拼合活字研究
11
作者 万千个 卢毅涵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106,141,共8页
本研究以19世纪西方视角下的中文拼合活字为研究对象,通过厘清“部首”“部件”的概念定义、梳理不同时期四款代表性拼合活字(戴尔字、巴黎活字、柏林活字与上海活字)及其创制者理念,全面回顾了这一具有特殊性与创新性的字体风格。由于... 本研究以19世纪西方视角下的中文拼合活字为研究对象,通过厘清“部首”“部件”的概念定义、梳理不同时期四款代表性拼合活字(戴尔字、巴黎活字、柏林活字与上海活字)及其创制者理念,全面回顾了这一具有特殊性与创新性的字体风格。由于汉字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当时技术手段的局限性,拼合活字仅实现了在效率与成本上的突破,却未能解决字形美观性的问题,最终逐渐被淘汰。在当今数智时代,重提这一植根于模数化思维的活字实践,旨在为当代汉字字体设计提供兼具效率与结构逻辑的新路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首 部件 拼合活字 字体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公主府侍女职司初探——以唐代公主墓壁画为中心
12
作者 郭海文 米佳鑫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9,130,131,共11页
唐代公主府中侍女的职司,不见于史籍之中,是历史中的“空白之页”。通过比对唐代公主墓壁画中的侍女形象和文献记载的“六局二十四司”制度,大致可以推测出唐代公主府中侍女的职司和尚宫局的司记,尚仪局的司乐,尚服局的司宝、司衣、司饰... 唐代公主府中侍女的职司,不见于史籍之中,是历史中的“空白之页”。通过比对唐代公主墓壁画中的侍女形象和文献记载的“六局二十四司”制度,大致可以推测出唐代公主府中侍女的职司和尚宫局的司记,尚仪局的司乐,尚服局的司宝、司衣、司饰,尚食局的司膳、司酝、司药,尚寝局的司设、司舆、司苑、司灯的职责相对应。这本身是对“空白之页”的填充。这些侍女的职司从侧面反映了唐代公主充满异域风情的日常生活,而不同时期壁画中侍女身体形态的差异,又折射出唐朝不同时段的时代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公主墓壁画 侍女职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融与互鉴——甘肃华池双塔寺出土《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版画研究
13
作者 张瑞 佟建荣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7-182,共6页
甘肃华池县双塔寺出土的汉文刻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卷尾版画与敦煌文献P.3142记载的故事高度契合,并与黑水城西夏文《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首版画同源。两者表现形式有一致性但细节不同:华池县本绘“蛇”,黑水城本绘“龙”,此差异与... 甘肃华池县双塔寺出土的汉文刻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卷尾版画与敦煌文献P.3142记载的故事高度契合,并与黑水城西夏文《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首版画同源。两者表现形式有一致性但细节不同:华池县本绘“蛇”,黑水城本绘“龙”,此差异与《揭谛真言感通灵应传记》的两种文本系统呼应,体现了佛教文化流传中分支的相互影响与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塔寺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揭谛真言感通灵应传记》 版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董其昌书法的“自我经典化”
14
作者 李彤 张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40,共4页
董其昌有着强烈的“自我经典化”意识,这在其书论中可以充分呈现:一是,通过书派论争逐步彰显其在晚明书坛的领袖地位;二是,以“我”之经典标准来评价或界定同时代其他书家;三是,有意识地将自己的书法与书史上“经典”书家进行比较,实现... 董其昌有着强烈的“自我经典化”意识,这在其书论中可以充分呈现:一是,通过书派论争逐步彰显其在晚明书坛的领袖地位;二是,以“我”之经典标准来评价或界定同时代其他书家;三是,有意识地将自己的书法与书史上“经典”书家进行比较,实现对自我的阐释与定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后人理解其经典性的“前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其昌 书论 “自我经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润在历史与现实中的重构
15
作者 庞茂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7-208,共2页
艺术创作的历程,本质上是一场不断地寻求自我、确立自我的过程,它宛如个体灵魂的投影、生命律动的痕迹。艺术的价值就在于如何深入发现并充分彰显自我的主体意识,并通过自我的体验与感知,以视觉化的方式向这个世界提出问题、表达情志。... 艺术创作的历程,本质上是一场不断地寻求自我、确立自我的过程,它宛如个体灵魂的投影、生命律动的痕迹。艺术的价值就在于如何深入发现并充分彰显自我的主体意识,并通过自我的体验与感知,以视觉化的方式向这个世界提出问题、表达情志。我非常庆幸找到了所擅长的油画语言,并能够运用它来不断进行自我表达,与世界对话,与他人交流。当然,掌握油画语言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精研一项绘画语言技术,到转换实现自我表达的语言自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表达 油画语言 生命律动 视觉化 艺术创作 绘画语言 历史与现实 主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超越“审美无功利论”体现国家设计美学品格
16
作者 李超德 胡晓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8-135,I0002,共9页
以康德“审美无功利论”为理论基点,设计美学研究需突破一般形式美规律,从设计体验入手,着重解析“功利性”与“超功利性”要素的辩证关系,揭示设计审美风格流变中的异化现象。研究立足设计本体,构建“客体创作—主体接受”的双向分析... 以康德“审美无功利论”为理论基点,设计美学研究需突破一般形式美规律,从设计体验入手,着重解析“功利性”与“超功利性”要素的辩证关系,揭示设计审美风格流变中的异化现象。研究立足设计本体,构建“客体创作—主体接受”的双向分析模型。当代设计需植根于历史文脉与民族精神,通过器物叙事彰显国家设计美学品格与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美学 审美无功利 美学品格 设计话语权 中国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运美学形象建构:以文化内力铸中国国家象征
17
作者 成朝晖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6-143,共8页
通过第19届亚运会火炬的“以器载道”,践行文化内力向国家身份符号的转化;运用亚运开幕式“美学叙事”,达成东方诗意的国家形象叙事性;聚力亚运形象景观规划的“立体建构”,深度剖析自我超越与他者文化认同的路径与方法,以期为中国国家... 通过第19届亚运会火炬的“以器载道”,践行文化内力向国家身份符号的转化;运用亚运开幕式“美学叙事”,达成东方诗意的国家形象叙事性;聚力亚运形象景观规划的“立体建构”,深度剖析自我超越与他者文化认同的路径与方法,以期为中国国家形象塑造提供可供借鉴的通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运美学 国家形象 立体建构 文化内力 中国国家象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意识设计(Without Thought)理念的前符号特征与他者伦理
18
作者 占炜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95,共7页
深泽直人的无意识设计理念有着明显的“前符号”特征且其中暗含一种不可还原、不具同一性的“绝对他者”。这种他者伦理解构了设计符号学所预设的形而上学条件,使得设计意义脱离了客观化和绝对化,并从根本上摒弃通过设计实现意义精确、... 深泽直人的无意识设计理念有着明显的“前符号”特征且其中暗含一种不可还原、不具同一性的“绝对他者”。这种他者伦理解构了设计符号学所预设的形而上学条件,使得设计意义脱离了客观化和绝对化,并从根本上摒弃通过设计实现意义精确、高效传递的理论目标,这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突出个体性和生命性的他者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thout Thought 现象学 他者伦理 直观行为 符号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女性空间:沈泊尘《新新百美图》的复调叙事研究
19
作者 刘秋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3,共6页
聚焦沈泊尘《新新百美图》中的女性空间及其叙事模式,结合图像表达与叙事文本的对话性,解析多元女性形象并呈背后所隐含的价值冲突。通过谱系学分析、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对比视角,揭示《新新百美图》中女性空间的营造策略、复调叙事... 聚焦沈泊尘《新新百美图》中的女性空间及其叙事模式,结合图像表达与叙事文本的对话性,解析多元女性形象并呈背后所隐含的价值冲突。通过谱系学分析、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对比视角,揭示《新新百美图》中女性空间的营造策略、复调叙事及其文化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泊尘 《新新百美图》 女性空间 复调叙事 共和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街头游戏日常化——美国卡布平台儿童可玩街道构建经验
20
作者 吴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197,共6页
阐述了街道是儿童重要的“非正式”游戏场所及制约儿童街道游戏的因素,通过对美国非营利组织卡布(KaBOOM!)的“随处玩(Play Everywhere)”计划实践项目的分析,探讨了如何构建街道儿童可玩空间,以促进儿童户外游戏日常化,对我国相关空间... 阐述了街道是儿童重要的“非正式”游戏场所及制约儿童街道游戏的因素,通过对美国非营利组织卡布(KaBOOM!)的“随处玩(Play Everywhere)”计划实践项目的分析,探讨了如何构建街道儿童可玩空间,以促进儿童户外游戏日常化,对我国相关空间的改造建设形成一定借鉴与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 儿童可玩空间 卡布平台 随处玩 日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