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技创新赋能运动与健康促进的研究进展 |
潘玮敏
张志勇
张丽梅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2
|
数字普惠金融对体育中小企业绩效的影响与机制检验 |
李艳丽
张天瑞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3
|
体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区域演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
张宇飞
郑瑞涵
王子朴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4
|
《奥运争光计划纲要》颁布30周年:历程、成就与展望 |
邵凯
杜江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5
|
英国竞技体育中社会和市场力量的成长路径及启示 |
辜德宏
周倩
曾庆为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6
|
试论武当太极信仰的文化成因——兼论张三丰与武当内家拳 |
周伟良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7
|
美国“域外管辖权”在国际体育领域的扩张及中国因应策略 |
姜熙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8
|
不稳定平面Plyometric训练对运动员神经-肌肉功能及灵敏素质的影响 |
郭春杰
郝鑫鑫
周越
于亮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9
|
人工智能赋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需适配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 |
柴王军
岳磊磊
武洛生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0
|
对《体育(与健康)教材教法》教学内容的解构与重构——基于35部教材的分析研究 |
毛振明
陈帅
张凯
潘建芬
范峰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1
|
健康中国背景下全民健康促进的体医融合创新路径研究 |
岑炫震
孙冬
宋杨
陈海荣
顾耀东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2
|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时代变迁、实施困境与优化策略 |
崔李明
刘艳
王家宏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3
|
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动力机制 |
崔乐泉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3
|
|
|
14
|
体育“饭圈”的现象透析与法律纾困 |
费梦彦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15
|
体育文化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价值指向与路径创新 |
李淑梅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16
|
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营商环境重构的内在机制与推进路径 |
王震
沈克印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7
|
中国体育学博士生自主培养的特征探骊与未来进路 |
姜哲
丁家欢
苏仰洁
王雷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8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汉藏体育文化交流研究 |
陶光华
崔乐泉
耿献伟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9
|
从“圈地自萌”到“文化破圈”:体育“饭圈”动态转型的驱动逻辑与治理策略 |
杜超伟
倪京帅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0
|
中国刀剑传承发展体系的构建与短兵运动的改革研究 |
周雨芃
冯香红
徐晓烜
杨震
杨建营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