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5,08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煤炭》投稿须知
1
作者 《山西煤炭》编辑部 山西煤炭 202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山西煤炭》是由太原理工大学和山西省煤炭学会共同主办的煤炭行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81年,目前为季刊,季末出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4-1096/TD,国际标准连续性出版物号ISSN 1672-5050。
关键词 太原理工大学 学术期刊 山西煤炭 ISSN 连续性出版物 投稿须知 煤炭行业 国际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煤炭》投稿须知
2
作者 《山西煤炭》编辑部 山西煤炭 2025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山西煤炭》是由太原理工大学和山西省煤炭学会共同主办的煤炭行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81年,目前为季刊,季末出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4-1096/TD,国际标准连续性出版物号ISSN 1672-5050。
关键词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煤炭 学术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近距离煤层底板破坏特征及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3
作者 田洪志 张大明 李刚 山西煤炭 2025年第2期15-23,49,共10页
针对白芦煤矿极近距离煤层条件下巷道围岩布置及控制难题,应用弹塑性理论和滑移线场理论计算开采引起的底板破坏深度,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白芦煤业不同采高、不同埋深、不同层间距、20 m煤柱和15 m煤柱条件下的4^(-1)号煤开采留设煤柱... 针对白芦煤矿极近距离煤层条件下巷道围岩布置及控制难题,应用弹塑性理论和滑移线场理论计算开采引起的底板破坏深度,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白芦煤业不同采高、不同埋深、不同层间距、20 m煤柱和15 m煤柱条件下的4^(-1)号煤开采留设煤柱对底板的破坏深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采高、埋深、上覆煤层煤柱尺寸是底板最大损伤深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层间距不是主要因素。通过对单侧采空和双侧采空时下部4^(-2)号煤内垂直应力及集中系数分布研究,结果表明,4^(-1)号煤埋深越大,垂直应力越大。煤柱宽度为15 m和20 m时,随着4^(-2)号煤层煤柱宽度的增加,下部4^(-2)号煤层煤柱中部应力逐渐减低。综合以上影响因素对白芦煤业4^(-2)号煤层回采巷道布置方式的适用性分析,可以将巷道布置在4^(-1)号煤层区段煤柱下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近距离煤层 煤柱 底板破坏深度 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煤矿开采风险评价
4
作者 刘博 张强 山西煤炭 2025年第1期93-99,共7页
针对辽宁某煤矿的煤矿开采工作的风险评价,建立风险评价体系,确定4个一级评价指标和16个二级评价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风险评价指标的风险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风险评价指标的风险评价等级;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对二级评... 针对辽宁某煤矿的煤矿开采工作的风险评价,建立风险评价体系,确定4个一级评价指标和16个二级评价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风险评价指标的风险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风险评价指标的风险评价等级;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对二级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评价,整合二级风险因素形成一级评价指标的综合评价,确定风险因素的整体风险等级,得到在一级评价指标中包含1个高风险等级,2个较高风险等级和1个一般风险等级的风险因素;在二级评价指标中包含2个高风险,8个较高风险,5个一般风险和1个较低风险的风险因素。通过风险因素的风险等级整理,对于风险等级较高的风险因素提出风险应对措施,最后做出针对辽宁某煤矿风险评价结果的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开采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作用烧变岩孔隙特征与演化机理
5
作者 赵飞 胡鑫 +2 位作者 韩璐 关继超 李国勇 山西煤炭 2025年第1期115-120,共6页
烧变岩的孔隙特征对注充填浆液的扩散距离与浆液水与水泥比例较大影响,通过吸水率测定、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等方法对烧变岩物理性质与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砂岩吸水率从1.4432%~7.2695%,泥岩吸水率为9.2290%~10.8180%;测试样品... 烧变岩的孔隙特征对注充填浆液的扩散距离与浆液水与水泥比例较大影响,通过吸水率测定、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等方法对烧变岩物理性质与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砂岩吸水率从1.4432%~7.2695%,泥岩吸水率为9.2290%~10.8180%;测试样品的T2图谱的波形基本不变,前峰降低后峰升高,整体向右移动;干湿循环的影响导致烧变岩的孔隙结构发生变化,虽然波形高低起伏,但峰型保持基本稳定,在前峰降低的同时,后峰上升。在循环过程中,微孔逐步演变为中孔,中孔又逐渐转化为大孔,导致微孔的比例逐步减少,而大孔的比例则持续上升,泥岩W-6、W-7的初始大孔比例为29%、38%;分别增加到48%与53%,变化最大;泥岩经过烧变后物性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有利于介质流动与注浆充填。研究表明岩性与距离火焰远近是控制孔隙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变岩 干湿循环 孔隙结构 孔隙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坪矿240工作面过构造巷道预注浆加固技术
6
作者 张志强 朱明涛 +2 位作者 郭守坤 王小彬 秦荣 山西煤炭 2025年第2期56-61,共6页
针对韩城桑树坪煤矿面临的因复杂地质构造引发的巷道围岩高度破碎、顶部裂隙密布、难以构筑稳固的整体结构,以及频繁的垮落现象,深入剖析了地质构造破碎带中岩体注浆加固的内在机理,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一套针对穿越构造复杂区域的巷道... 针对韩城桑树坪煤矿面临的因复杂地质构造引发的巷道围岩高度破碎、顶部裂隙密布、难以构筑稳固的整体结构,以及频繁的垮落现象,深入剖析了地质构造破碎带中岩体注浆加固的内在机理,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一套针对穿越构造复杂区域的巷道超前注浆加固方案。为验证此策略的实际效用,进行了一系列材料加固效果的验证实验。通过实验,筛选出了适用于桑树坪煤矿破碎带加固的注浆材料,确保其能够满足特定环境下的加固需求。在成功实施超前注浆加固措施后,通过窥视对加固效果进行了全面验证。证明注浆加固后的围岩体已显著增强了整体性,形成了稳固的结构体系。这一转变不仅有效降低了支护成本,还大幅度提升了巷道掘进的支护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它从根本上增强了巷道的稳定性,为施工人员的安全提供了更为坚实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注浆 注浆材料 巷道稳定性 地质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原理工大学
7
山西煤炭 2025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太原理工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世纪学府,坐落于具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太原。其前身是创立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为中国创办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堂之一。学校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多学科... 太原理工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世纪学府,坐落于具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太原。其前身是创立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为中国创办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堂之一。学校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等8个门类,设有24个专业学院、1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筹);现有明向、迎西、虎峪、柏林等四个校区,占地面积213万平方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理工大学 中外合作办学 学科协调发展 山西大学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占地面积 工学 理工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析的矿山高陡边坡变形监测数据降噪方法研究
8
作者 王海兵 山西煤炭 2025年第2期68-72,80,共6页
针对矿山高陡边坡变形监测数据中存在各种噪声信息影响变形监测分析的问题,开展了基于小波分析的降噪方法研究,通过小波变换对变形信号进行多分辨率分解,结合软阈值和硬阈值降噪策略,对噪声特征进行有效识别与滤除,并重构降噪后信号,以... 针对矿山高陡边坡变形监测数据中存在各种噪声信息影响变形监测分析的问题,开展了基于小波分析的降噪方法研究,通过小波变换对变形信号进行多分辨率分解,结合软阈值和硬阈值降噪策略,对噪声特征进行有效识别与滤除,并重构降噪后信号,以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度。通过仿真数据对比分析了Visu Shrink、SURE Shrink、Bayes Shrink三种阈值选择方法的均方误差和信噪比。试验结果表明,三种阈值计算方法都对高频噪声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中Bayes Shrink阈值选择方法降噪效果最好。同时,也对某矿山高陡边坡实测监测数据进行了小波降噪分析,降噪后的监测数据能够更好地保留原始信号特征,为后续的变形趋势分析和边坡稳定性研究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析 变形监测 数据降噪 矿山工程 高陡边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煤层工作面遗煤自燃及防控技术研究
9
作者 崔海峰 曲柱 王辉 山西煤炭 2025年第2期31-36,共6页
为有效防治朱家峁煤矿1309‑2工作面地表裂隙漏风及遗煤自燃,采用理论分析、现场实测和实验室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采空区遗煤二次氧化自燃规律。地表裂隙检测结果表明:1309‑2工作面回采期间地表发育的裂隙普遍存在漏风现象,漏风速... 为有效防治朱家峁煤矿1309‑2工作面地表裂隙漏风及遗煤自燃,采用理论分析、现场实测和实验室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采空区遗煤二次氧化自燃规律。地表裂隙检测结果表明:1309‑2工作面回采期间地表发育的裂隙普遍存在漏风现象,漏风速度可达0.8 m/s。绝热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回采过程中已发生初次氧化的遗煤,其二次氧化过程中放热速率和放热强度增大,下限氧浓度降低,更可能在采空区原有的惰气氛围中发生自燃反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双液注浆模式为基础的地表裂隙防治技术,并开展现场应用和效果评价。现场试验表明:地表裂隙封堵技术可有效阻止采空区漏风,保证采空区的惰气氛围,防止遗煤自然发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煤层自燃 二次氧化 防灭火 双液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mulationX的提升机钢丝绳更换装置液压系统设计与仿真
10
作者 武彦生 山西煤炭 2025年第2期88-94,共7页
为解决矿井提升机钢丝绳传统更换方式存在效率较低、工人劳动强度大、人员受伤风险较大等问题,对矿井提升机钢丝绳更换方式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提升机钢丝绳高效快速更换装置。利用三维建模软件设计了钢丝绳高效更换装置结构方案,并设... 为解决矿井提升机钢丝绳传统更换方式存在效率较低、工人劳动强度大、人员受伤风险较大等问题,对矿井提升机钢丝绳更换方式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提升机钢丝绳高效快速更换装置。利用三维建模软件设计了钢丝绳高效更换装置结构方案,并设计了配套液压控制系统回路。对液压控制系统原理进行分析,采用机电液联合仿真软件SimulationX中搭建了液压系统控制回路,设定仿真时间为15 s,对不同的履带负载工况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换绳装置液压系统能自动适配不同负载,到达最大位移值仅需要2.8 s,位移变化平稳,冲击较小,速度波动小,运行平稳。表明液压控制系统稳定且不会出现较大的冲击,液压系统设计合理,能满足现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升机 钢丝绳更换 液压系统 SimulationX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动压巷道围岩裂变效应及其主控裂隙联动破坏
11
作者 刘亚明 山西煤炭 2025年第1期32-41,共10页
针对深部开采强动压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问题,分析和概括了强动压煤巷在深部开采过程中采掘扰动特别强烈的4类区域环境。基于断裂力学理论、现场工程调查并借鉴岩石力学试验结果,分析了深部强动压巷道顶、帮、底围岩变形破坏的裂纹萌生... 针对深部开采强动压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问题,分析和概括了强动压煤巷在深部开采过程中采掘扰动特别强烈的4类区域环境。基于断裂力学理论、现场工程调查并借鉴岩石力学试验结果,分析了深部强动压巷道顶、帮、底围岩变形破坏的裂纹萌生、稳定扩展、加速贯通直至断裂的裂变效应;分别从开挖卸荷响应、动力响应、离层及裂纹扩展效应、变形及破裂扩散联动效应、底板上向挠曲效应、煤帮整体与局部形变响应等角度,分别详细阐述了强动压煤巷围岩的裂变效应。揭示了顶、帮、底围岩内部裂隙特别是在裂变效应中起关键作用的主控裂隙的发育和演化规律,并整体论述了强动压煤巷顶、帮、底围岩形变蓄能、裂变联动演化、主控裂隙联动破坏的全程力学作用机制,进而从裂变效应的角度阐明了煤巷围岩动力破坏的力学演化机制。主控裂隙的发育和演化对巷道围岩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基于强动压巷道围岩裂变效应及其主控裂隙的联动破坏,提出了从控制变形弯曲、控制破裂离层、抑制主控裂隙发展贯通等3个层面进行围岩控制的思路,强调了增强围岩可锚性、整体性,增大支护对围岩主控裂隙萌生抗力和扩展抗力的重要作用,为深部巷道的支护设计、围岩稳定性控制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围岩裂隙演化、主控裂隙 裂变效应 围岩动力破坏 采掘扰动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MSOL模拟的煤与瓦斯流固耦合模型及抽采参数优化设计
12
作者 张宇 尹海 +5 位作者 李红岩 郭锦远 张永 赵建明 李志军 张旭文 山西煤炭 2025年第2期102-109,共8页
瓦斯抽采效果受抽采时间、钻孔孔径、钻孔间距、抽采负压等因素影响。为探究不同抽采参数对抽采效果的影响,本文将煤与瓦斯流固耦合模型嵌合进COMSOL数值模拟软件中,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不同抽采参数对抽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抽采效... 瓦斯抽采效果受抽采时间、钻孔孔径、钻孔间距、抽采负压等因素影响。为探究不同抽采参数对抽采效果的影响,本文将煤与瓦斯流固耦合模型嵌合进COMSOL数值模拟软件中,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不同抽采参数对抽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抽采效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钻孔孔径增大,抽采半径变大,但过大时易出现塌孔现象;间距过小不利于抽采,间距过大抽采效果不佳;当其他参数一定时,负压增大抽采速度加快,但安全区并不会扩展。基于上述研究,确定瓦斯抽采最优方案为:抽采时间180 d,钻孔孔径113 mm,钻孔间距6 m,抽采负压30 kPa。本研究成果能够为瓦斯抽采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 流固耦合 数值模拟 抽采参数优化 COMS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特厚硬煤层综放开采放煤工艺研究
13
作者 郭重托 聂国豪 +2 位作者 刘斌斌 魏天乐 刘刚 山西煤炭 2025年第1期108-114,共7页
采用离散元PFC2D数值模拟软件,针对潘津煤矿浅埋特厚硬煤层目前2.8 m采高的开采条件,以及未来4.0 m大采高综放开采两种情况,研究不同含矸率下的顶煤放出体形态特性和冒落规律,优化确定合理的放煤工艺与参数,以提高浅埋特厚硬煤层综放开... 采用离散元PFC2D数值模拟软件,针对潘津煤矿浅埋特厚硬煤层目前2.8 m采高的开采条件,以及未来4.0 m大采高综放开采两种情况,研究不同含矸率下的顶煤放出体形态特性和冒落规律,优化确定合理的放煤工艺与参数,以提高浅埋特厚硬煤层综放开采的资源采出率。在目前机采高度2.8 m的条件下,确定放煤步距为0.6 m,采用多轮间隔放煤方式,含矸率5%关门时可保证顶煤放出率达到85%以上,同时保证资源采出率达到87%以上;在未来采用4.0 m大采高条件下,确定含矸率为10%关门时的单轮间隔放煤方式,可保证顶煤放出率大于84%,资源采出率大于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 特厚煤层 放煤步距 顶煤放出率 资源采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专家介质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
14
作者 姜丽闽 王伟 +3 位作者 高琦 杨晓亮 周萌 于涛 山西煤炭 2025年第1期100-107,共8页
针对传统重介质选煤过程中存在的控制参数波动大、系统不稳定和参数单一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智能专家介质控制系统。该系统融合了智能控制与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实时采集生产数据,结合模糊控制算法,有效对重介质选煤过程中的参数进行控制... 针对传统重介质选煤过程中存在的控制参数波动大、系统不稳定和参数单一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智能专家介质控制系统。该系统融合了智能控制与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实时采集生产数据,结合模糊控制算法,有效对重介质选煤过程中的参数进行控制,并实现自适应报警,显著提高了控制精度与响应速度。系统架构采用先进的前后端分离设计,前端运用Vue构建用户友好且响应迅速的交互界面,后端依托Spring Boot与Java确保高效稳定的数据处理能力。在济宁某选煤厂的部署实例中,该系统不仅提高了控制参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用人成本,为企业在重介选煤智能化方向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介质选煤 智能专家介质控制 模糊控制 实时监测 自适应报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CP技术的新型微生物抑尘剂性能研究
15
作者 田敏 李治刚 茹海丰 山西煤炭 2025年第2期117-122,128,共7页
为了有效控制煤尘污染,减少煤尘对人员及设备的损伤,本文基于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MICP)研发出一种绿色环保、无毒无害的新型微生物抑尘剂(Microbial dust suppressants,MDS)。抑尘剂由胶质芽孢杆菌、1 mol/L氯化钙、1 mol/L碳酸... 为了有效控制煤尘污染,减少煤尘对人员及设备的损伤,本文基于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MICP)研发出一种绿色环保、无毒无害的新型微生物抑尘剂(Microbial dust suppressants,MDS)。抑尘剂由胶质芽孢杆菌、1 mol/L氯化钙、1 mol/L碳酸氢钠以3∶1∶1的体积比混合制成。对MDS的抑尘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DS使用后,与煤样的接触角为38.15°,可以有效改善与煤尘的润湿性;MDS具有良好的抑尘效果,3 m/s风速下抗风蚀速率为93.88%,9 m/s风速下抗风蚀速率达到86.98%,可以有效固结煤尘;MDS具有一定的保水性,抑尘剂使用后煤样蒸发速率为0.66%,抗蒸发性较好;同时,MDS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实际使用时不会对设备造成损坏,使用后也不会影响到煤炭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尘 微生物抑尘剂(MDS) 胶质芽孢杆菌 抗风蚀性能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采空区以孔代巷抽采工艺参数研究——以山西西铭矿为例
16
作者 李茂林 张兴华 +1 位作者 张柏林 曹泽琨 山西煤炭 2025年第2期7-14,共8页
针对岩层钻进过程中,经常遇到硬岩或软硬交错地层,导致钻进效率低、钻头寿命短、钻孔周期长、施工成本高,且钻孔容易产生偏斜等问题,以西铭矿成孔困难而造成的瓦斯治理问题为例,通过建立气体运移方程及利用钻孔护管力学分析,得到工作面... 针对岩层钻进过程中,经常遇到硬岩或软硬交错地层,导致钻进效率低、钻头寿命短、钻孔周期长、施工成本高,且钻孔容易产生偏斜等问题,以西铭矿成孔困难而造成的瓦斯治理问题为例,通过建立气体运移方程及利用钻孔护管力学分析,得到工作面上隅角瓦斯压力场分布及大直径钻孔以孔代巷施工参数。现场实施结果可知,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的最大值一般出现在新旧钻孔交替开闭时;钻孔与工作面水平距离最优距离为15~35 m;钻孔抽采流量最优为120 m^(3)/m;钻孔间距最优为20~30 m;钻孔数量最优为1个。钻孔抽采所产生的负压区改变上隅角风流场,有效阻止了上隅角附近瓦斯因涡流而不断积聚的现象,从根本上截断了由于工作面大量漏风而带来的上隅角瓦斯补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隅角瓦斯 瓦斯治理 以孔代巷 大直径钻孔 瓦斯抽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柱形状对工作面稳定性影响的模拟与力学特性分析
17
作者 张高鉴 山西煤炭 2025年第2期123-128,共6页
为确保在煤炭开采中采空区顶部岩层的结构稳定,在矿井内部设置煤柱进行支撑,其尺寸、径高比对工作面的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不同径高比下的单一煤体、煤岩石复合材料进行单轴压缩实验模拟,分析了煤体及其复合材料的... 为确保在煤炭开采中采空区顶部岩层的结构稳定,在矿井内部设置煤柱进行支撑,其尺寸、径高比对工作面的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不同径高比下的单一煤体、煤岩石复合材料进行单轴压缩实验模拟,分析了煤体及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质、断裂演变特征,并探讨了不同径高比煤柱预留方案对工作面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径高比的逐步增加,煤体与煤岩复合体的极限强度均呈增长趋势,煤体的力学特性由脆性向韧性过渡,随后恢复到脆性状态,煤岩复合体同样由脆性向韧性破坏转变,但其韧性降低;随着径高比的不断增大,煤体及煤岩复合体的主导破坏形式为劈裂,且煤体内裂纹的延伸具有多变特性,煤岩复合体的破坏随煤体劈裂破坏的发生而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煤柱 径高比 煤岩复合体 预留煤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的老空区积水及富水异常区探查研究
18
作者 徐安全 秦胜君 张志亭 山西煤炭 2025年第1期75-84,共10页
矿井老空区积水及断层含水性快速精准探查,对于保障工作面安全回采以及巷道安全掘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将技术领先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勘探设备引入到煤矿老空区积水及断层的含水性评价中,在李楼煤业1301和1302工作面采... 矿井老空区积水及断层含水性快速精准探查,对于保障工作面安全回采以及巷道安全掘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将技术领先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勘探设备引入到煤矿老空区积水及断层的含水性评价中,在李楼煤业1301和1302工作面采空区探测区域进行了“一磁九电”高密度排列测量。研究结果表明:探测区域试验点测量得到幅值-频率、相位-频率曲线形态圆滑、规则,各信号道一致性较好,证明了该设备在该区域探测的有效性;探测结果中识别出视电阻率值小于10Ω·m的区域。其中,Y1和Y2异常分析为断层发育岩石破碎富水区;C1和C2分析为采空积水异常区,其水平投影面积79956 m^(2)和92677 m^(2),评估该区域的积水量分别为110418 m^(3)和133731 m^(3);在测区内断层区域存在明显低阻体异常或切割富水区,推测该断层为局部含水。该研究为李楼煤业及相似地质条件下的老空区积水及断层含水性探查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一磁九电 采空区积水 富水异常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VM的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煤矸图像识别方法
19
作者 张建 山西煤炭 2025年第2期95-101,109,共8页
机器学习方法因资源消耗少和训练速度高等优点在煤矸图像识别中具有重要价值。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煤矸图像识别方法,以红树梁煤矿的煤矸图像为实验数据集,采用线性核函数SVM进行煤与矸石的自动识... 机器学习方法因资源消耗少和训练速度高等优点在煤矸图像识别中具有重要价值。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煤矸图像识别方法,以红树梁煤矿的煤矸图像为实验数据集,采用线性核函数SVM进行煤与矸石的自动识别。首先通过图像预处理步骤,包括灰度转换和尺寸调整,优化图像质量;然后,提取图像的灰度特征,并进行标准化处理,使用交叉验证优化训练模型,最终构建出一个高效的SVM分类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测试集上的分类准确率达到88%,并在现场应用中展示了良好的性能。该方法为煤矸石的智能化分拣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识别 机器学习 支持向量机 灰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厚硬顶板岩层下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20
作者 张金金 杜航 牛燕熊 山西煤炭 2025年第1期50-60,共11页
乌审旗地区的冲击地压矿井受多层厚硬砂岩、高强度开采以及大采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与我国东部矿井在控制冲击地压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以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审旗地区母杜柴登30202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通过理论分析、现场监测和现场应用等方... 乌审旗地区的冲击地压矿井受多层厚硬砂岩、高强度开采以及大采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与我国东部矿井在控制冲击地压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以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审旗地区母杜柴登30202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通过理论分析、现场监测和现场应用等方法,探讨了在多层厚硬岩层控制下工作面的覆岩运移全过程;针对母杜柴登矿井30202工作面多硬厚砂岩组的特殊条件,开展了煤层顶板深孔爆破现场实践;通过对爆破区与非爆破区进行钻孔应力分析及微震事件监测分析发现,顶板爆破区矿压显现相对缓和,对于类似工作面双见方等特殊阶段,可以选择性地使用顶板深孔爆破法进行预裂处理,以减小悬顶面积和来压周期,从而降低开采过程中的冲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厚硬顶板 矿压显现 覆岩运移 顶板深孔爆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