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4,277篇文章
< 1 2 2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4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25年展望——土地经济分报告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清勇 曾虹云 +3 位作者 夏则霞 郭沐林 许伊潼 丰雷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123,共13页
研究目的:梳理并比较2024年国内外土地经济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研究重点,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2024年,国内研究集中于政策性因素对城市地价的影响、土地供给策略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工业用地市场化改革和农村... 研究目的:梳理并比较2024年国内外土地经济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研究重点,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2024年,国内研究集中于政策性因素对城市地价的影响、土地供给策略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工业用地市场化改革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推动城乡经济发展和缓解土地约束的效果、土地财政与土地金融、宅基地制度改革等问题;国外研究重点关注地表资源和空间连通性对农地价格的影响、土地确权的影响、土地产权的性别不平等和历史不平等、土地需求激增和投机行为对社会不平等的影响等。研究结论:土地经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拓展,土地经济研究需要进一步结合中国国情,紧扣形势变化和国家需求,着力探索理论创新、实证突破和政策设计,更好地为新时代土地制度改革服务。2025年《中国土地科学》将重点关注土地经济学科建设和基础理论研究、与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相配套的顶层设计方案、城乡建设用地配置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国有建设用地定价与供应模式优化、城乡融合发展的土地制度创新及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调节机制、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的实证与政策研究、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和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土地市场 土地制度 评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丰雷 李聪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9,共10页
研究目的:考察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效果,为实现更加公平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提出政策建议。研究方法:理论建模、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影响,土地制度综合... 研究目的:考察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效果,为实现更加公平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提出政策建议。研究方法:理论建模、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影响,土地制度综合改革的政策配套度越高,越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2)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主要包括政策主体配套以及政策工具配套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的配套度提高,都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3)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的政策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对东、中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效应比西部地区更大。研究结论:进一步完善政策主体配套以及政策工具配套,整合土地、劳动力、社保以及资金等要素配套,有助于促进土地增值收益的全民共享,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 政策主体配套 政策工具配套 城乡收入差距 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25年展望——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分报告 被引量:2
3
作者 胡振琪 刘熙会 +3 位作者 张子璇 孟令童 耿玉龙 汪晓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33,共10页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24年国内外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展望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2024年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协同治理、生态功能导向的土壤重构、耦合视角...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24年国内外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展望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2024年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协同治理、生态功能导向的土壤重构、耦合视角下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生态修复中的固碳增汇、土地覆盖分类方法的优化技术以及土地利用与规划的多情景模拟技术。国外研究主要聚焦于土地开发的综合管理与社会效益、土地整理中的地块碎片化与资源配置优化研究、保护性耕作与微生物共生对土壤改良的作用、生态系统稳定性与功能恢复、土地信息智能提取技术、土地覆盖变化预测与多情景规划技术。研究结论:2024年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在土地开发高效利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和土地信息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2025年将重点关注资源优化与利益平衡机制、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中的关键机制与多维协同研究、土地信息技术中的数据融合与智能化应用等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开发 土地整理 土地复垦 生态修复 土地信息技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自然资源管理:时代要求与优化路径——基于“2024年中国土地科学论坛”的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苑韶峰 张宇 +1 位作者 陈美景 朱从谋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8-136,共9页
研究目的:结合相关研究,整理2024年中国土地科学论坛学术研讨成果,探析面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自然资源管理的时代要求与优化路径,为新时代自然资源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 研究目的:结合相关研究,整理2024年中国土地科学论坛学术研讨成果,探析面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自然资源管理的时代要求与优化路径,为新时代自然资源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强调追求经济高效增长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与资源集约利用,自然资源管理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承担着资源供给、生态安全、空间优化和制度创新的复合功能;(2)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要求自然资源管理在制度设计层面推进“四维转型”:管理方式向全域全要素统筹转型、治理方式向多元主体协同转型、技术体系向数字智能驱动转型、安全管控向风险系统防控转型;(3)高质量发展下的自然资源管理路径包括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遵循“价值—结构—过程—功能”逻辑主线,显化自然资源资产生态价值,创新自然资源管理模式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结论:面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自然资源管理,应持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理论研究,高度重视国土空间利用与保护研究,着力创新自然资源生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全面推进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绿色低碳发展 自然资源管理 时代要求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产中土地资源错配:基本认知与治理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美球 王检萍 +1 位作者 邱薇 涂梨平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9,共8页
研究目的:探究农业生产中土地资源错配的基本认识及治理策略,为优化农用地空间布局、实现“地尽其用”“良田粮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归纳演绎和系统推论。研究结果:(1)农业生产中土地资源错配是与“地尽其用”的偏离,与传统的资源错... 研究目的:探究农业生产中土地资源错配的基本认识及治理策略,为优化农用地空间布局、实现“地尽其用”“良田粮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归纳演绎和系统推论。研究结果:(1)农业生产中土地资源错配是与“地尽其用”的偏离,与传统的资源错配有着本质的区别,也与城镇土地资源错配明显不同;(2)农业生产中土地资源错配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土地多宜性是造成农业生产中土地资源错配的基础,经济利益驱动是最关键的因素,而相关政策的不匹配也不容忽视。研究结论:以系统思维构建农业生产中土地资源错配的治理体系,既要夯实农业生产中土地资源错配治理的理论与制度基础,包括加强农业生产中土地资源错配的相关理论研究,优化顶层设计形成部门合力,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管制作用,还要用好农业生产中土地资源错配治理的“组合拳”,包括妥善处理好相关利益关联主体的关系,积极稳妥地推进“山上”换“山下”,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鼓励农用地产权调整的实践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 土地资源错配 农用地空间布局 错配原因 治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土空间效率演进特征与综合分区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强 高威 江婉婷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04,共13页
研究目的:揭示国土空间效率分异特征与演进规律,构建国土空间效率综合分区为国土空间利用和治理优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探索性数据分析,空间聚合法。研究结果:(1)各个空间效率均具上升态势,国土空间效率与城镇空间效率... 研究目的:揭示国土空间效率分异特征与演进规律,构建国土空间效率综合分区为国土空间利用和治理优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探索性数据分析,空间聚合法。研究结果:(1)各个空间效率均具上升态势,国土空间效率与城镇空间效率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分异格局,农业空间效率分异以粮食主产区为主体动态演进,生态空间效率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且各空间效率关联性均以集聚为主导。(2)分类型空间效率分区反映主导空间效率对主体功能要求的多元响应,但各主体功能与其所对应的主导空间效率的协调状态均不理想。(3)国土空间效率—主体功能共进区反映国土空间利用落实主体功能区要求,国土空间效率牵引—主体功能失衡区体现国土空间效率综合效应的带动作用,国土空间效率劣势—主体功能牵引区中主体功能借助主导空间效率发挥支撑作用,国土空间效率—主体功能共退区表征主体功能实现与国土空间综合利用相对失衡。研究结论:国土空间效率存在优化空间且空间异质性显著,针对各分区的空间效率特点及所存问题,提出精细化国土空间利用优化策略,因地制宜地开展系统性国土空间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效率 演进特征 综合分区 超效率SBM模型 城市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营规模、黑土地保护技术采纳与农地经营效率——农地细碎化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善林 邓月洪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81,共12页
研究目的:完善经营规模与农地经营效率的作用机制研究,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基于东北典型黑土区——三江平原672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随机前沿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进行分析... 研究目的:完善经营规模与农地经营效率的作用机制研究,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基于东北典型黑土区——三江平原672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随机前沿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经营规模与农地经营效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2)黑土地保护技术采纳在经营规模对农地经营效率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3)农地细碎化在黑土地保护技术采纳对农地经营效率的影响中起负向调节作用。(4)黑土地保护技术采纳对不同农户农地经营效率的带动效果存在差异,较兼业户和非示范区农户而言,对纯农户和示范区农户的效率提升有更明显的推动作用。研究结论:研究区应推动农地适度规模,同时扩大地块规模、促进农地集中连片,并加快黑土地保护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农户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水平,助力农户农地经营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营规模 黑土地保护技术采纳 农地细碎化 农地经营效率 三江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占补平衡新机制: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基于“耕地占补平衡新机制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研讨会”的思考
8
作者 张婷 王庆日 +3 位作者 陈美球 陈江华 蒋仁开 曾爽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7-144,共8页
研究目的:基于研讨会专家观点和文献资料,系统分析耕地占补平衡新机制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探讨其实现路径,为耕地占补平衡新机制的落地实施和制度完善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归纳演绎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1)耕地占补平衡新机制的提出响... 研究目的:基于研讨会专家观点和文献资料,系统分析耕地占补平衡新机制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探讨其实现路径,为耕地占补平衡新机制的落地实施和制度完善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归纳演绎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1)耕地占补平衡新机制的提出响应了口粮安全单一目标向农业强国建设多目标发展的耕地保护现实需求。(2)耕地占补平衡新机制面临着农用地资源错配治理难,涉及的多部门协同难,多元主体利益协调难及耕地补充动力不足等现实困境。(3)耕地占补平衡新机制的实施需要以布局优化引导补充耕地来源,通过明确占补优先序推进与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有机融合,强化部门协同与多主体共治共享提升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研究结论:明晰耕地占补平衡新机制的内涵与特征是有效推进占补平衡新机制落实的基础;制定占补平衡新机制补偿激励措施是激发多主体内生动力的重要制度创新探索;因地制宜探索耕地占补平衡新机制的实现路径是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最终落脚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占补平衡 大占补 耕地保护 现实困境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技术理性的形成与增进——基于Q州“三区三线”划定案例
9
作者 孙欣 姜海 +1 位作者 曹建丰 黄程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8-109,共12页
研究目的:以Q州“三区三线”划定项目为案例,探究国土空间规划技术理性的形成机制、现实表现及增进策略。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案例研究。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规划技术理性是提升国土空间规划科学性的一种智慧能力系统,组织整合、价值... 研究目的:以Q州“三区三线”划定项目为案例,探究国土空间规划技术理性的形成机制、现实表现及增进策略。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案例研究。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规划技术理性是提升国土空间规划科学性的一种智慧能力系统,组织整合、价值引导、工具控制、操作规范4类机制,对其形成产生重要影响;(2)对Q州“三区三线”划定案例的参与式跟踪考察发现,创新工作组织模式、细化战略传导与诉求整合、多层级信息数据共享、数理模型精确运用、优化运行机制以及规范操作程序是提升国土空间规划技术理性的重要途径;(3)案例考察表明,国土空间规划技术理性仍面临主体权责不清、知识整合不足、信息割裂滞后、模型集成不够、操作程序与参与机制不完善等现实制约。研究结论:增进国土空间规划技术理性,应从制度调适、主体协同、技术创新、运行保障出发,顺畅规划层级传导,整合主体利益诉求,提升信息整合能力,建立全周期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技术理性 形成机制 现实表现 增进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资源错配抑制了城市创新吗?——基于行政和市场双重干预视角分析
10
作者 张俊峰 梅岭 +1 位作者 丁建成 贺三维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81,共12页
研究目的:从行政和市场双重视角揭示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创新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及异质性特征,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城市创新能力提升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创新具有显... 研究目的:从行政和市场双重视角揭示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创新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及异质性特征,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城市创新能力提升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创新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在经过内生性处理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土地资源错配主要通过影响政府和企业创新投入、企业和个人创新动力以及地方创新基础和制度环境,抑制城市创新能力提升;(3)进一步研究发现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创新的抑制作用在大城市、城市发展后期以及欠发达城市更为显著,土地资源错配对企业家和资本要素的作用强度要大于技术要素。研究结论:创新投入、创新动力以及创新环境三大机制系统揭示了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创新影响的异质性原因。优化土地供应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土地市场调控效力,有助于纠正土地资源错配并提升城市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错配 城市创新 影响机制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政策组合与城市工业用地绿色配置——基于市场型和行政型政策协同的视角
11
作者 黄志基 余姝瑾 +1 位作者 窦培谦 张剑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69,共12页
研究目的:从土地利用的视角,以排污权有偿使用交易和环保约谈政策为例,探究市场型和行政型的环境政策组合是否能够更有效的促进工业用地绿色配置,以期为制定合理的资源环境政策推进绿色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倾向得分匹配和... 研究目的:从土地利用的视角,以排污权有偿使用交易和环保约谈政策为例,探究市场型和行政型的环境政策组合是否能够更有效的促进工业用地绿色配置,以期为制定合理的资源环境政策推进绿色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倾向得分匹配和多期双重差分法结合。研究结果:(1)异质性的环境政策组合能够协同促进工业用地出让给绿色低污染行业,提高工业用地绿色配置水平,并且这种影响在中小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城市中更为明显;(2)从影响机制而言,环境政策组合能提高地方政府对绿色发展的关注度,并增加地方企业和外来企业的环保绿色投资,从而有效促进工业用地绿色配置。研究结论:地方政府要协同使用各类政策工具,探索多元环境治理体系,在土地市场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效推动工业用地配置绿色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用地绿色配置 双重差分法 环境政策 政策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用地出让市场化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
12
作者 卢娜 李雯 +1 位作者 刘子铭 冯淑怡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91,共11页
研究目的:剖析工业用地出让市场化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视角下土地要素优化配置提升制造业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优势地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证据。研究方法:在理论机制分析基础上,利用2007—2021年中国258个... 研究目的:剖析工业用地出让市场化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视角下土地要素优化配置提升制造业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优势地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证据。研究方法:在理论机制分析基础上,利用2007—2021年中国25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1)工业用地出让市场化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并且这种提升作用在劳动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东部地区和对外依存度高的城市更加显著。(2)机制分析发现,工业用地出让市场化一方面通过提高地区创新活跃度发挥创新效应,另一方面通过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发挥产业升级效应,进而提升城市出口技术复杂度。(3)进一步分析表明,地方政府面临的经济增长压力和财政压力会增强工业用地出让市场化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应不断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从而有效发挥土地要素支撑出口贸易转型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用地出让市场化 出口技术复杂度 创新活跃度 产业高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徐升艳 许晨晨 宿晓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92,共11页
研究目的:探究城市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与作用机制,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保障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基于2007—2022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的数据,采用熵值法、固定效应回归及工具变量法进行分析。... 研究目的:探究城市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与作用机制,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保障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基于2007—2022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的数据,采用熵值法、固定效应回归及工具变量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提升。(2)机制分析发现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可以通过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和融资规模,增加企业研发投入,提升企业的新质生产力。(3)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作用存在所有制异质性与行业异质性。其中,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对促进非国有企业和非重污染行业企业的新质生产力的提升作用更大,生产规模变动与融资规模变动的影响机制也在这两类企业中更有效。研究结论:应提升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方式,充分发挥土地资源配置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空间和融资的保障作用。不断探索科学的土地利用方式,保障优质的民营企业、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兴行业企业的供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保障企业的创新研发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土地资源配置效率 熵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辽河平原农作物的耕地利用竞争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以沈阳市为例
14
作者 宋戈 苏锐清 +1 位作者 蔡钊阳 孙君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104,127,共13页
研究目的:深入分析不同粮食作物和非粮食作物的耕地利用竞争结构,明确耕地利用竞争类型,阐明农作物的耕地利用竞争格局变化特征,揭示耕地空间利用的影响因素与农作物耕地利用竞争格局的内在关系和本质联系,以期为完善耕地保护政策提供... 研究目的:深入分析不同粮食作物和非粮食作物的耕地利用竞争结构,明确耕地利用竞争类型,阐明农作物的耕地利用竞争格局变化特征,揭示耕地空间利用的影响因素与农作物耕地利用竞争格局的内在关系和本质联系,以期为完善耕地保护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竞争指数模型,Lotka-Volterra共生模型,地理探测器。研究结果:(1)1997—2022年研究区农作物的耕地利用竞争结构呈现粮食作物竞争区域比例下降、粮食作物与非粮食作物竞争区域比例上升趋势,农作物的耕地利用竞争类型以平衡型竞争和退化型竞争为主。(2)研究区农作物的耕地利用竞争格局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研究区西南部、东部以及中部、北部分别呈现水稻—玉米和玉米—其他作物的竞争结构;北部的耕地利用竞争类型以退化型竞争为主,中部的竞争类型多样且转型较快,南部表现出稳定的多类型共存状态。(3)不同要素对研究区农作物的耕地利用竞争格局影响呈现明显差异,降水、气温、土壤和坡度等立地条件是重要基础因素,农机化程度和灌溉水平等技术要素是核心驱动要素,粮食价格、农业补贴政策等市场和政策要素对农作物耕地利用竞争格局的影响显著且持续,GDP、人口密度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呈现阶段性特征。研究结论:调整不同粮食作物与非粮食作物种植规模,协同优化耕地利用竞争格局和完善耕地保护政策,是实现粮食安全与其他重要农产品供给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竞争 空间格局 农作物 影响因素 下辽河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温室大棚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
15
作者 孙燕 袁一心 +3 位作者 骆占斌 卜心国 王静 陈浮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4-136,共13页
研究目的:识别2010—2022年中国农业温室大棚的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为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及治理等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随机森林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研究结果:(1)201... 研究目的:识别2010—2022年中国农业温室大棚的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为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及治理等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随机森林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研究结果:(1)2010—2022年全国农业温室大棚面积增长显著,从555459.78 hm^(2)增加至1295479.91 hm^(2),空间格局由“东部集中”向“东西双极、中部滞后”演变,呈现“西进北扩”态势。(2)2010—2022年全国农业温室大棚空间规模从“小规模主导、局部集聚”向“规模提升、分布集中”演进,空间分布呈现相对集聚性,全局莫兰指数从0.24先降至0.19,后增至0.25,局部莫兰指数表现为高—高、低—低聚集,山东、辽宁、云南为高—高聚集重要区域。(3)2010—2022年我国农业温室大棚扩张的驱动因素从单一因素向多元协同演变,交互机制从“资源—产出—人力—效益—政策”耦合逐渐演化为“资源—财政—气候—效率—技术”多元驱动,政策支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效率等因素的重要性越发凸显。研究结论:农业温室大棚高质量发展亟待政策支持和科学引领,寻求资源配置优化与生产效率提升,为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和耕地资源三位一体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大棚 时空格局 随机森林模型 地理探测器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场地修复义务的继受
16
作者 刘静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57,共9页
研究目的:研究污染场地修复义务的继受问题,以期定分止争,对未来的土地开发建设活动提供指引。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我国立法未能全面回答责任主体变更和土地权利转移时,修复义务人的认定这一难题... 研究目的:研究污染场地修复义务的继受问题,以期定分止争,对未来的土地开发建设活动提供指引。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我国立法未能全面回答责任主体变更和土地权利转移时,修复义务人的认定这一难题。(2)在主体变更情形下,应由继受者承担修复的行为义务和财务负担,企业组织形态或出资人的变动不影响修复义务的承担。(3)在个别继受方面,对于发生在《土壤污染防治法》生效后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或收购,受让人同时承担修复的行为义务和财务负担;此前的土地使用权转移,受让人承担默示的修复义务后,可向土壤污染责任人或土壤污染防治基金求偿;(4)在政府征收土地或收回土地使用权情形下,不论其发生时间,都应由政府承担修复义务和费用。研究结论:应综合考虑修复的有效性、合比例性,以及对潜在义务主体的行为激励效果,在类型化的基础上完善土壤污染修复义务人的认定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修复 行为责任 状态责任 概括继受 个别继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宅基地用地许可撤销程序的行政过程论分析
17
作者 慕良泽 简丽琴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5-54,共10页
研究目的:回归《土地管理法》,结合尊重村民自治,分阶段式建立符合程序公正理念的制度,将宅基地用地许可撤销全面纳入程序法治轨道,从而实现对违法、不当撤销的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维护村民的宅基地权益,助益乡村社会稳定和基层法治政... 研究目的:回归《土地管理法》,结合尊重村民自治,分阶段式建立符合程序公正理念的制度,将宅基地用地许可撤销全面纳入程序法治轨道,从而实现对违法、不当撤销的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维护村民的宅基地权益,助益乡村社会稳定和基层法治政府建设。研究方法:文献分析和规范分析。研究结果:(1)宅基地用地许可撤销的程序性法律制度不完备是当前宅基地用地许可后续管理的突出问题。(2)宅基地用地许可撤销是内部各环节相互联系的持续过程,其合法性离不开作为整体的撤销过程的合法性。研究结论:(1)在了解取证阶段建立全面收集证据制度,尊重村民自治和集体决策,吸纳村民参与行政调查。(2)在意思形成阶段建立说明理由制度和听取陈述、申辩制度。撤销宅基地用地许可将致使村民失去唯一住宅等严重危害村民居住保障,或关涉宅基地建房相邻权利人权益时,应举行听证。(3)在宣告阶段建立系统的文书送达制度,适用《民事诉讼法》关于送达的规定,并从放宽留置送达条件和建立撤销决定向村级组织公告机制两方面进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用地许可 撤销 阶段性法律构造 行政过程 村民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内集体土地特别限制补偿的逻辑与构造
18
作者 曾彩琳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28,共9页
研究目的:分析自然保护地内集体土地特别限制的法律性质,探求自然保护地内集体土地特别限制补偿的法律构造。研究方法:规范分析、归纳演绎。研究结果:(1)自然保护地建设对集体土地使用权的特别限制虽未改变土地所有权归属,但实质上造成... 研究目的:分析自然保护地内集体土地特别限制的法律性质,探求自然保护地内集体土地特别限制补偿的法律构造。研究方法:规范分析、归纳演绎。研究结果:(1)自然保护地建设对集体土地使用权的特别限制虽未改变土地所有权归属,但实质上造成了权利人的“特别牺牲”,符合“准征收”的法律特征。该限制已超出财产权社会义务的合理范畴,依法应予以补偿。(2)中国现行相关法律总体上呈现出“限制明确、补偿模糊”的特点。在限制层面,自然保护地内集体土地利用受到严格管控。在补偿层面,相关法律主要关注“直接剥夺型”的财产权征收补偿,而对“间接剥夺型”的准征收补偿缺乏明确规范。(3)为切实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亟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特别限制补偿的法律地位。研究结论:应在民法和行政法等基础性法律中引入财产权准征收模式,扩展传统的征收定义;在自然保护地法、国家公园法等专门性法律及配套法规中,系统构建特别限制补偿机制,具体包括:明确补偿主体,设立协商主导的补偿程序,制定公平合理的补偿标准以及采用多样化的补偿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集体土地 特别限制 准征收 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交易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与运行机制
19
作者 钱贵霞 张倩霓 王海雯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1,57,共11页
研究目的:剖析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交易的典型案例与运行机制,为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路径指引。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交易通过资源产权明晰、产权市场化配置、资源资产经营... 研究目的:剖析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交易的典型案例与运行机制,为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路径指引。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交易通过资源产权明晰、产权市场化配置、资源资产经营,推动“资源—资产—资本—生态产品”的形态转变,最终实现生态产品价值;(2)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交易的典型案例有“生态修复+权益打包出让”“生态银行+资源整合”“生态管养+土地供应”等,不同案例在交易标的、交易方式和适用条件等方面各有差异;(3)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交易的三个阶段依次通过夯实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基础、强化产权交易市场化运作以及生态与产业“两化”协同发展,形成完整的运行机制。研究结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交易尚处于探索阶段,需通过推进自然资源资产基础理论研究、深化落实产权制度改革以及构建畅通的产权交易市场等措施,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可持续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资产 产权交易 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代教育进城何以成为新生代农民宅基地退出动力——基于四川省泸州市调研数据
20
作者 张鹏 郭秋实 晋洪涛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58,共11页
研究目的:针对新生代农民这一农村宅基地退出主力,从子代教育进城视角探究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机理,以期为促进新生代农民宅基地退出提出建议。研究方法:利用泸州市397份新生代农民调研数据,采用多元有序Logit模型、工具变量法与CMP... 研究目的:针对新生代农民这一农村宅基地退出主力,从子代教育进城视角探究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机理,以期为促进新生代农民宅基地退出提出建议。研究方法:利用泸州市397份新生代农民调研数据,采用多元有序Logit模型、工具变量法与CMP估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子代教育进城偏好对新生代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明显正向影响;(2)父代经济支持强化了子代教育进城偏好对新生代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积极影响;(3)相较于“80后”新生代农民,子代教育进城偏好对“90后”新生代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更为深刻的正向影响;(4)子代教育进城偏好对“高中及以下学历”新生代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效应。研究结论:子代教育进城偏好显著提升了新生代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结合当下新生代农民的子代教育现状与父代退出意愿,可针对子代教育进城偏好较强或其父代农户已进城的新生代农民群体制定差异化有偿退出政策以推动新生代农民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退出意愿 子代教育进城偏好 新生代农民 父代经济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