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考虑车流密度对车速预测的影响,基于仿真实验平台采集不同车流密度下的行驶数据,建立考虑车流密度的多马尔可夫矩阵车速预测模型;以整车燃油经济性和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平衡为优化目标,提出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文章考虑车流密度对车速预测的影响,基于仿真实验平台采集不同车流密度下的行驶数据,建立考虑车流密度的多马尔可夫矩阵车速预测模型;以整车燃油经济性和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平衡为优化目标,提出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的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并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控制策略模型;基于CRUISE软件搭建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并与MATLAB/Simulink进行联合仿真。结果表明,考虑车流密度的MPC能量管理策略使得整车燃油经济性有明显提高,相较于不考虑车流密度的能量管理策略提高6.33%。该文方法对于其他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管理策略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展开更多
文摘文章考虑车流密度对车速预测的影响,基于仿真实验平台采集不同车流密度下的行驶数据,建立考虑车流密度的多马尔可夫矩阵车速预测模型;以整车燃油经济性和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平衡为优化目标,提出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的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并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控制策略模型;基于CRUISE软件搭建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并与MATLAB/Simulink进行联合仿真。结果表明,考虑车流密度的MPC能量管理策略使得整车燃油经济性有明显提高,相较于不考虑车流密度的能量管理策略提高6.33%。该文方法对于其他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管理策略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文摘[目的]分析水体和河岸带土壤氮磷的空间异质性,探讨河岸带土壤有机碳、氮、磷含量对水体面源污染的影响程度,为明晰重庆笋溪河水体面源污染状况及其与河岸带土壤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沿笋溪河采集水样44个、0—20与20—40 cm土层土样各44个,采用内梅罗指数评价了笋溪河水质污染状况,并运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河岸带水体不同形态氮、磷,土壤有机碳与氮、磷总量和有效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水体氮、磷对土壤有机碳与各形态氮、磷及化学计量比的响应。[结果](1)笋溪河水体严重污染,且下游污染较上、中游严重;(2)笋溪河下游水体总氮、总磷和可溶性磷酸盐极显著高于上、中游,下游硝酸盐氮极显著高于中游(p<0.01);(3)下游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中游,两个土层土壤有效磷和20—40 cm全磷在各河段间差异显著,而20—40 cm C/P和0—40 cm N/P在上游均显著高于中、下游(p<0.05);0—20 cm土壤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20—40 cm(p<0.05),表聚现象明显;(4)相关性分析显示水体各形态氮和总磷与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与各形态氮、磷及化学计量比对水体各形态氮、磷的总解释率达64.15%,土壤全磷和有效磷是影响水体面源污染的主导因子。[结论]笋溪河面源污染严重,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可显著影响水体污染状况,面源污染治理应重点关注河岸带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