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花叶病转基因甘蔗叶片H_2O_2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阮妙鸿 郭莺 +4 位作者 郑碧霞 郑瑶 杨川毓 陈如凯 张木清 《中国糖料》 2007年第4期6-9,12,共5页
以甘蔗抗花叶病的转ScMV-CP基因为材料,以原种Badila和组培甘蔗为对照,研究了转基因甘蔗在病毒接种后H2O2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病毒接种后转基因甘蔗与非转基因甘蔗叶片H2O2积累有明显差异;保护酶系统中SOD、CAT活性与H... 以甘蔗抗花叶病的转ScMV-CP基因为材料,以原种Badila和组培甘蔗为对照,研究了转基因甘蔗在病毒接种后H2O2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病毒接种后转基因甘蔗与非转基因甘蔗叶片H2O2积累有明显差异;保护酶系统中SOD、CAT活性与H2O2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OD活性没有参与H2O2的积累;同功酶谱分析表明甘蔗花叶病毒接种后对甘蔗叶片POD同功酶影响很小,但是CAT同功酶有不同程度的降解,有的谱带甚至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ScMV—CP基因甘蔗 保护酶系统 过氧化氢 同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抗疮痂病多胺与吲哚乙酸代谢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艾育芳 潘廷国 +2 位作者 柯玉琴 阮妙鸿 余文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66-68,共3页
研究不同抗性甘薯品种受疮痂病菌侵染前后多胺和吲哚乙酸代谢变化结果表明 ,感染疮痂病菌后抗病与感病品种甘薯叶片中吲哚乙酸含量和多胺氧化酶活性降低 ,多胺总量及腐胺含量增加 ,腐胺 / (精胺 +亚精胺 )比值升高 ,感病品种变化幅度高... 研究不同抗性甘薯品种受疮痂病菌侵染前后多胺和吲哚乙酸代谢变化结果表明 ,感染疮痂病菌后抗病与感病品种甘薯叶片中吲哚乙酸含量和多胺氧化酶活性降低 ,多胺总量及腐胺含量增加 ,腐胺 / (精胺 +亚精胺 )比值升高 ,感病品种变化幅度高于抗病品种。疮痂病菌侵入后感病品种甘薯叶片中绿原酸含量下降 ,吲哚乙酸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 ,而抗病品种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疮痂病 多胺 吲哚乙酸 代谢 多胺氧化酶 吲哚乙酸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花叶病转基因甘蔗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铃 杨川毓 +4 位作者 郭莺 阮妙鸿 林新期 陈如凯 张木清 《中国糖料》 2011年第3期50-54,共5页
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与本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综述了甘蔗抗花叶病转基因甘蔗的食品安全、土壤生态安全、基因漂移、病毒的异源包装和重组、转基因杂草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转基因甘蔗 抗花叶病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抗薯瘟病的苯丙烷类代谢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伟 阮妙鸿 +3 位作者 邱永祥 王伟英 柯玉琴 潘廷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44-948,共5页
甘薯瘟病是甘薯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甘薯的品质和产量。本试验在甘薯苗期,通过剪叶法接菌研究甘薯抗感病品种苯丙烷类代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甘薯抗感病品种接菌后PAL、POD活性均有所提高,且提高速度与品种抗性呈正相关;抗病品种接... 甘薯瘟病是甘薯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甘薯的品质和产量。本试验在甘薯苗期,通过剪叶法接菌研究甘薯抗感病品种苯丙烷类代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甘薯抗感病品种接菌后PAL、POD活性均有所提高,且提高速度与品种抗性呈正相关;抗病品种接菌后木质素和绿原酸含量显著增加,感病品种接菌后绿原酸、总酚和类黄酮含量波动较大,木质素含量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接菌后木质素和绿原酸的积累与甘薯品种抗病性密切相关。接菌后PAL、POD活性迅速提高并积累木质素和绿原酸等抗病物质是甘薯抗薯瘟病的苯丙烷类代谢基础,在抗病品种鉴定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瘟病 苯丙烷类代谢 PAL POD 木质素 绿原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福建省优质紫色甘薯新品种多点联合试验总结 被引量:2
5
作者 邱永祥 黄伟群 +5 位作者 邱思鑫 阮妙鸿 林赵淼 张鸿 李国良 许泳清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第11期124-128,139,共6页
近年来,福建省紫色甘薯品种种植业发展迅速,但与普通甘薯相比较,紫色甘薯仍然存在薯块产量偏低、适应性不强等问题。福建省种子总站、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通过组织全省规模的紫色甘薯新品种多点联合试验,鉴定出一批在产量、食味... 近年来,福建省紫色甘薯品种种植业发展迅速,但与普通甘薯相比较,紫色甘薯仍然存在薯块产量偏低、适应性不强等问题。福建省种子总站、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通过组织全省规模的紫色甘薯新品种多点联合试验,鉴定出一批在产量、食味品质或加工品质等方面具有一定推广利用前景的品种,为新品种的登记和品种权申请提供数据支撑,从而推动紫色甘薯种植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甘薯 新品种 产量 淀粉率 品质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种杀菌剂对玉米鞘腐病田间防效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欧阳振华 阮妙鸿 +3 位作者 黄伟群 甘林 代玉立 杨秀娟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2年第8期74-78,共5页
玉米鞘腐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一种重要鞘部病害。为筛选有效防治药剂种类以及合理预防病害发生,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调查了玉米鞘腐病病情在植株功能生态位叶上的分布情况,研究了11种杀菌剂对该病害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玉米鞘腐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一种重要鞘部病害。为筛选有效防治药剂种类以及合理预防病害发生,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调查了玉米鞘腐病病情在植株功能生态位叶上的分布情况,研究了11种杀菌剂对该病害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玉米鞘腐病以玉米植株穗上第1叶至穗下第2叶的叶鞘发病较重。25%吡唑醚菌酯乳油、17%唑醚·氟环唑悬浮剂、12.5%氟环唑悬浮剂、430 g·L^(-1)戊唑醇乳油、1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400 g·L^(-1)氟硅唑乳油、50%氟啶胺可湿性粉剂、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对该病害的田间防效分别达78.59%、71.901%、70.59%、62.03%、60.96%、59.09%、58.82%、51.60%和41.62%。与空白对照相比,各处理的玉米产量增产率分别为13.83%、20.61%、17.93%、4.87%、17.67%、16.62%、35.98%、20.49%和19.85%。12.5%氟环唑乳油和400 g·L^(-1)氟硅唑乳油增施80%乙蒜素乳油对病害防治无明显的增效作用,但对提升玉米产量具有一定的效果。综上,25%吡唑醚菌酯乳油、17%唑醚·氟环唑悬浮剂、12.5%氟环唑悬浮剂能有效控制田间玉米鞘腐病的发生,不同程度上能挽回玉米产量损失,可作为防治该病的参考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鞘腐病 杀菌剂 防效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领小农户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典型模式和发展对策——以福安市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阮妙鸿 林春桃 郑昆荩 《福建农业科技》 2020年第2期66-70,共5页
介绍福安市现代农业发展概况,对福安市引领小农户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典型模式及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调研。调研结果表明:福安市引领小农户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典型模式主要有产业园区带动型、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型、行业协会带动型、品牌打造... 介绍福安市现代农业发展概况,对福安市引领小农户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典型模式及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调研。调研结果表明:福安市引领小农户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典型模式主要有产业园区带动型、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型、行业协会带动型、品牌打造带动型、电子商务带动型、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型;福安市小农户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存在政策门槛较高、农户带动能力不强、家庭农场发展不快、农民素质整体不高、小农户融资难、抗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建议通过发展家庭农场、培育农村人才、提升农业生产条件、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强化农业科技引领等进一步引领小农户发展特色现代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农户 特色现代农业 典型模式 福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福建省农业绿色发展评价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郑昆荩 阮妙鸿 +3 位作者 洪雅芳 白丽月 沈立 游武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9期1724-1728,1875,共6页
为探索构建福建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本研究依托《福建统计年鉴》《福建农村统计年鉴》及各设区市统计公报等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福建省各设区市在2016-2018年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福建... 为探索构建福建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本研究依托《福建统计年鉴》《福建农村统计年鉴》及各设区市统计公报等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福建省各设区市在2016-2018年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福建省农业绿色发展已达到较高水平,自2016-2018年逐年提升,不同设区市绿色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其中,三明、龙岩、南平、宁德的绿色发展综合水平较高;三明、龙岩、漳州的农业资源绿色发展水平较高;泉州、厦门、福州的农业生态环境绿色发展水平较高;三明、南平、龙岩的农业社会经济绿色发展水平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农业绿色发展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3
9
作者 洪雅芳 郑昆荩 +2 位作者 沈立 白丽月 阮妙鸿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9期1925-1931,1949,共8页
农业资源环境是维护农业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本文总结了福建省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现状,分析福建省农业资源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表明,福建省农业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但还面临耕地资... 农业资源环境是维护农业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本文总结了福建省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现状,分析福建省农业资源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表明,福建省农业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但还面临耕地资源紧张,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农业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下降,农业面源污染依然突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科技支撑不足,优质安全农产品供给与需求之间矛盾突出等问题和挑战。下一步,要从构建绿色循环发展模式、推广智能节水与科学施肥、开发农业新资源、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等六个方面,进一步加强福建省农业资源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发展 农业资源 生态环境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养猪场粪污沼气综合利用模式研究
10
作者 叶夏 阮妙鸿 +2 位作者 张冲 林瑞宇 付继宁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10年第3期60-63,共4页
通过对红泥塑料厌氧发酵装置与斜流式隧道式厌氧污泥滤床两种应用技术研究,探索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沼气综合利用模式,总结沼气厌氧发酵装置标准化设计技术,研究沼液、沼渣综合利用技术,初步总结出一套具有福建地方特色的养猪场粪污沼... 通过对红泥塑料厌氧发酵装置与斜流式隧道式厌氧污泥滤床两种应用技术研究,探索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沼气综合利用模式,总结沼气厌氧发酵装置标准化设计技术,研究沼液、沼渣综合利用技术,初步总结出一套具有福建地方特色的养猪场粪污沼气综合利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场 粪污 治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再生稻生产:举措、挑战与应对策略
11
作者 杨军 阮妙鸿 《福建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56-61,共6页
种植再生稻是提高复收指数、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提升种粮收入的重要措施。为了解析福建省再生稻发展中的“政策缺位—技术瓶颈—产业脱节”耦合矛盾,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实地调研及案例研究,梳理了全国再生稻种植重点省份的发展现状和产... 种植再生稻是提高复收指数、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提升种粮收入的重要措施。为了解析福建省再生稻发展中的“政策缺位—技术瓶颈—产业脱节”耦合矛盾,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实地调研及案例研究,梳理了全国再生稻种植重点省份的发展现状和产业特征,剖析了福建省发展再生稻的主要举措和面临的主要挑战,进一步从科学规划功能分区、加大再生稻品牌培育、试点水稻产销区补偿机制、促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等5个方面提出了促进福建省再生稻发展以及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再生稻 粮食安全供给 农业强国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